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集全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集

竹里馆/王维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答:这两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展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2.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3.“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答:“独”是“独自”的意思。“独”字表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5.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答: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独坐、弹琴、长啸。

6.请赏析一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艺术特色。

答:这两句以动衬静,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无意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3.“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飞”字写出出手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暗”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4.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答:指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5.“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是什么

答:这“折柳”是曲名,又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是离别的同义词,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激荡起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

8.请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答:“散”是均匀、遍布。表现出笛声随着春风传到各地,无东无西,无南无北,抒发了作者的怀乡之情。

逢入京使/岑参

1.“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同时又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2.《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之情。

3.“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诗人远涉边寒的思乡怀亲之情。

4.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是什么意思

答: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5.请你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晚春/韩愈

1.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答: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趣。

2.有人认为本诗的主旨是劝人珍惜光阴。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因为诗人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事无成。

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为晚春增色。

3.“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答: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4.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答: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5.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答: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泊秦淮/杜牧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近体诗中的绝句(七绝)。

2.请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烟、水、月、沙、酒家、秦淮河。

3.从表达方式上分析,此诗的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叙事,第三、四句则是议论。

4.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朦胧(迷茫),冷寂(悲凉)的特点。

5.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描绘的画面。

答: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3.请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答:两个“笼”字描写出青的烟雾和惨淡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和细沙,描绘了一幅朦胧淡雅而又冷清愁寂的水边夜色图。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4.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

答: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月光映照着水边的沙滩。这句话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如烟的雾气,朦胧的月色,笼罩在河面以及水边的沙滩上。

5.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答:作者借商女唱亡国之音的《后庭花》,表面是讽刺“商女”,实际是讽刺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醉死梦生的统治者,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6.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答:首句运用互文手法,“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使读诗的我们感觉到一种冷清愁寂的气氛,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

7.如何理解“隔江”二字

答:“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的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

8.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答:后两句表面上指责歌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9.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答: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

10.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全诗表达诗人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或者: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1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朦胧(迷茫),冷寂(悲凉)的画面。

12.“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作简要赏析。

答: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抒情效果。

13.请简述最后一句的《后庭花》的相关典故,并分析作者指责商女的用意。

答:南朝陈后主在位的时候,大建宫室,生活奢侈,创制了《玉树后庭花》等歌曲寻欢作乐。作者指责商女实际上是一种曲笔,他真正想指责的是那些听歌女唱歌的人。只知道享乐,不关心国家,没有忧患意识。

14.有同学在默写时常把“近酒家”写成“进酒家”,请你联系上下句说说为什么是“近”而不能是“进”

答:“夜泊”可见诗人所乘的船停泊在酒家附近,听到了从酒家传来的歌声,没有进入酒家;诗人借酒家的商女来讥讽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听歌者(晚唐的统治者),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是不会进入酒家的。

贾生/李商隐

1. “可怜”的意思是什么“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答: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

3.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答: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5.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答: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全诗用下岭比喻人生之路。全诗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自得,而应不断进取。

2.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

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