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及货车车身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客车及货车车身结构一、货车车身1、驾驶室货车驾驶室多采用非承载式无骨架的全金属壳体结构,它是山薄钢板冲从件焊接而成。
货车驾驶室按其结构大体可分为长头式、短头式和平头式。
1)长头式驾驶室位于发动机之后,这种结构可使驾驶室地板布置得较低,座椅也较宽敞,但整车面积利用较差。
2)短头式·驾驶室部分位于发动机之上,这种驾驶室可缩短整车长度,地板也不太高,但驾驶室内发动机占去一部分空间,较拥挤。
3)平头式发动机完全伸进驾驶室的内部,故可大大缩短整车长度,驾驶员视野开阔,结构刚度好。
但底板较高,上下不便,发季室内闷热,维修发动机较难,这种骂驶室通常设计成能向前倾翻的。
2、货箱亦称车箱。
按装货物不同而分为:普通货箱、白动倾卸式、容罐式、厢体式等专用货箱。
3、自卸汽车的举倾机构主要包括车箱、动力输出装置、举倾装置和后箱板自动开闭装置等组成。
举倾装置控制车箱“引”、“降”和“停”。
控制方式有手动和气动等。
车箱有后倾、两侧倾卸式和三向倾卸式。
举倾装置,它由十字头、升降板、升降杆、固定轴和轴承等构成。
活塞杆和升降杆经十字头相连。
液压油缸经托架装在副车架上,升降板的一端由固定轴固定在副车架上。
传动轴的后端与液压油泵的主动齿轮相连;前端与动力输山装置的输出凸绿相连。
升降控制阀与液压油泵装在一体。
由举升装臂操纵杆控制。
二、客车车身按车身承载形式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承载式三类。
按车身结构分为:骨架式结构(以骨架受力为主,蒙皮作为装饰件);应力蒙皮结构(蒙皮与骨架焊接成牢固的薄壳);复合式结构(前后围用应力蒙皮结构,第二立柱与最末立柱之间为框架结构)。
客车车身由车厢壳体、顶盖、左右侧围、前后围、内饰、地板、门窗、座椅及室内外附件组成。
一般厢式小型客车多采用应力蒙皮结构,而大中型客车一般采用有骨架的承载式车身。
承载式车身可分为基础承载式和整体承载式。
大型客车车身是由底骨架、左/右侧围骨架、前/后围骨架及顶围骨架等6大片骨架经组焊蒙皮而成,是一骨架蒙皮结构。
根据客车车身承受载荷程度的不同,可把客车车身概括地分为半承载、非承载、全承载式三种类型。
1、半承载式车身半承载式车身结构特征是车身底架与底盘车架合为一体。
通过在底盘车架上焊接牛腿、纵横梁等车身底架构件,将底盘车架与车身底架进行焊接连接,然后与左/右侧骨架、前/后围骨架及顶骨架组焊成车身六面体。
车身底架与底盘车架共同承载,因此称为半承载式车身。
2、非承载式车身非承载式车身的底架为独立焊制的,是矩形钢管和型钢焊制的平面体结构,比较单薄。
车身底架与左/右侧骨架、前/后围骨架及顶骨架组焊成车身六面体,漆后的车身要装配到底盘上,由底盘车架承载,因此称为非承载式车身。
3、全承载式车身全承载式车身底架为珩架结构,由矩形钢管和型钢焊制而成,底架与左/右侧骨架、前/后围骨架及顶骨架共同组焊成车身六面体。
漆后的车身采用类似轿车的装配工艺,在车身(底架)上装配发动机、前后桥、传动系等底盘部件,因此客车已无底盘车架痕迹,完全由车身承载,因此称为承载式车身.目前国内大型客车底盘车架多采用网格栏栅桁架式车架或无车架型式的全承载形式。
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都有优缺点,使用在不同用途的汽车上。
一般而言,非承载式车身用在货车、客车和越野车上,承载式车身一般用在轿车上。
车身壳体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和承载式车身三种。
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按照有无刚性车架划分,什么叫车架,是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车架就是支承车身的基础构件,一般称为底盘大梁架。
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及车身部分都固定其上,它除了承受静载荷外还要承受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动载荷,因此车架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汽车在正常使用时受到各种应力下不会破坏和变形。
车架有边梁式、钢管式等形式,其中边梁式是采用最广泛的一种车架。
边梁式车架由两根长纵梁及若干根短横梁铆接或焊接成形,纵梁主要承负弯曲载荷,一般采用具有较大抗弯强度的槽形钢梁。
1.汽车的三大总成是:车身总成、发动机总成和底盘总成。
2.大客车车身大多是有薄壁构件焊接而成。
从结构力学来看,大客车车身是由空间骨架、抗弯薄板、壳体和应力蒙皮等构件组成的空间高次超静定结构,由于结构需要,各杆件结构界面尺寸和厚度各异,而且杆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也是各种各样的。
因此,车身骨架的受力情况也比较复杂,结构分析的难度较大,用经典的力学不可能得到精确解。
3.客车车身具有规则的厢式形状,大多有完整的骨架。
车身按承载型式可分为以下三大类:(1)非承载式车身:在客车发展初期,其车身通常由专业化车身厂生产,然后安装在现成的货车底盘车架上。
车身通过橡胶垫等柔性支撑与车架连接,因此载荷主要由车架承受,而车身只承受很小的载荷。
这是一种传统的客车结构形式。
这种车身型式除了便于在同一形式的底盘上安装不同的车身以外,还具有如下优点:挠性橡胶垫可隔振、降噪;装配工艺简单;便于各总成安装。
因此现在仍有少数客车厂所采用。
但是这种车身也存在缺点:车身不参与承载,车架需保留较大的强度,从而增加了整车质量,不利于油耗的降低;整车高度不易降低;底盘大梁较为笨重。
(2)半承载式车身:为了克服非承载式车身自重过大的缺点,同时仍然要保持车身的足够强度,可在现成的客车专用底盘上将车架用若干悬臂梁加宽并与车身侧围刚性连接,使车身骨架也参与承载,其结构特点是:车身底部与车架刚性相连,车身也承担一部分弯曲载荷和扭转载荷。
与非承载式车身相比,这种结构减轻了车架的重量,但仍未充分利用车身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属于过渡方式。
我国的大多数客车都是属于这种承载型式。
本文中所涉及的DD69OO中型客车也属于这种承载型式。
(3)承载式车身:为了使车身结构合理化,满足长途客运需要有较大行李仓的要求,有的客车制造厂家采用了承载式车身结构,具体可以细分为两种形式:①有底架承载式:在底盘基础上焊铆侧围、,顶围形成封闭式的车身结构,有三段大梁式底盘,也有析架结构的客车底盘。
客车车架及车身骨架设计车架设计车架是整个客车的基体,其功用是支承、连接汽车各个总成的零部件,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客车总体的布置型式。
现代很多客车都有作为整车支承的车架,车上绝大多数的部件和总成都是通过车架来固定其位置的。
对于由车身骨架承担载荷的客车,称为承载式客车,一般采用桁架式车架结构,现代客车正逐步向这种承载车身形式发展。
车架的结构形式首先应满足汽车总布置的需要。
汽车在复杂多变的道路上行驶的时候,固定在车架上的各总成和部件之间不应发生干涉。
当汽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车架在载荷的作用下可产生扭转变形以及在纵向平面内的弯曲变形,当一边车轮遇到障碍时,还可能使整个车架扭曲成菱形。
这些变形将会改变安装在车架上的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因此,车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当的刚度。
为了使整车轻量化,要求车架质量尽可能的小些。
此外,降低车架的高度以使得汽车质心位置降低,有利于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这一点对客车来说尤为重要。
客车行业在发展初期,其底盘车架主要始于货车二类底盘的改装,形成了长头客车。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后来在货车三类底盘上进行改装的过程,并进一步形成专用的客车底盘。
后来对车架的结构进行了改变和发展,形成了分段式车架结构的底盘,这样就可以降低城市客车地板的高度,对长途和旅游客车来说则是为了获得较大的行李舱。
随着全承载车身技术的出现,又形成了适应承载车身的不同类型的各种客车底盘,其底盘车架一般采用桁架式结构。
1、三类底盘的车架改装上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的客车基本上是以中型载货汽车的三类底盘改装而形成的。
不管作为城市客车还是作为长途客车,其地板高度较高,踏步级数一般是3-4级。
车架型式大部分采用梯形车架(图5-25),也就是纵梁直通式结构,或在此基础上外加牛腿(即支撑梁);极少数也采用横梁直通式车架,这种车架为纵梁分段与直通横梁以加强角撑板铆接或焊接而成。
客车车身构造及其设计5-1 车身构造及其分类客车与公共交通车辆是现代社会中运输旅客的主要交通工具。
随着经济不断开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客车的运行量,可以大大减少私家车的运行数量,可以大限度的减少大气污染。
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车辆,可以进一步减少大气污染。
不管是传统车还是新能源车辆,合理的车身构造,可以在保证车身强度的前提下,减轻车身重量,降低能耗。
车身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客车车身主要由骨架构造和蒙皮构造两部分组成。
、客车车身定义GB37301-88在GB37301-88中,客车车身的定义为:具有长方形的车箱,主要用来装载乘员和随身行李。
、客车车身分类方法由于客车品种繁多,所以车身的分类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客车的用处、承载形式和车身构造进展分类。
1、按用处分类按客车的用处可分为城市客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和专用客车四类。
〔1〕城市客车城市客车是为城市内公共交通运输而设计和装备的客车,如图5-1所示。
这种车辆设有座椅及乘客站立的区域,由于乘客上下频繁,所以车厢内地板低、过道高、通道宽、座椅少、车门多,车窗大,并有足够的空间供频繁停站时乘客上下车走动使用。
按运行特点,城市客车分为市区城市客车和城郊城市客车。
为了满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的需要及环保要求,城市客车正逐步向大型化、低地板化、环保化、高档化和造型现代化等方面开展。
〔2〕长途客车长途客车又称公路客车,是为城间旅客运输而设计和装备的客车,如图5-2所示。
由于旅客乘坐时间较长,这类客车必须保证每位乘客都有座位,不设供乘客站立的位置。
为了有效利用车厢的面积,座椅布置比拟密集,而且尽可能的进步座椅的舒适性,座椅质量都比拟好。
长途客车车厢地板高,地板一般设计成凹形,这样有利于进步车身的抗扭刚性,地板下面设有存放行李物品的行李舱。
为了进步整个车身的刚度,这类客车的车门少,且多布置在前轴之前。
对于高速公路上的快速客运车辆,要求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行驶平安性、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性能等。
客车车架及车身骨架设计车架设计车架是整个客车的基体,其功用是支承、连接汽车各个总成的零部件,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客车总体的布置型式。
现代很多客车都有作为整车支承的车架,车上绝大多数的部件和总成都是通过车架来固定其位置的。
对于由车身骨架承担载荷的客车,称为承载式客车,一般采用桁架式车架结构,现代客车正逐步向这种承载车身形式发展。
车架的结构形式首先应满足汽车总布置的需要。
汽车在复杂多变的道路上行驶的时候,固定在车架上的各总成和部件之间不应发生干涉。
当汽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车架在载荷的作用下可产生扭转变形以及在纵向平面内的弯曲变形,当一边车轮遇到障碍时,还可能使整个车架扭曲成菱形。
这些变形将会改变安装在车架上的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因此,车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当的刚度。
为了使整车轻量化,要求车架质量尽可能的小些。
此外,降低车架的高度以使得汽车质心位置降低,有利于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这一点对客车来说尤为重要。
客车行业在发展初期,其底盘车架主要始于货车二类底盘的改装,形成了长头客车。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后来在货车三类底盘上进行改装的过程,并进一步形成专用的客车底盘。
后来对车架的结构进行了改变和发展,形成了分段式车架结构的底盘,这样就可以降低城市客车地板的高度,对长途和旅游客车来说则是为了获得较大的行李舱。
随着全承载车身技术的出现,又形成了适应承载车身的不同类型的各种客车底盘,其底盘车架一般采用桁架式结构。
1、三类底盘的车架改装上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的客车基本上是以中型载货汽车的三类底盘改装而形成的。
不管作为城市客车还是作为长途客车,其地板高度较高,踏步级数一般是3-4级。
车架型式大部分采用梯形车架(图5-25),也就是纵梁直通式结构,或在此基础上外加牛腿(即支撑梁);极少数也采用横梁直通式车架,这种车架为纵梁分段与直通横梁以加强角撑板铆接或焊接而成。
【汽车概述】“汽车”(automobile)英文原译为“自动车”,在日本也称“自动车”(日本汉字中的汽车则是指我们所说的火车)其他文种也多是“自动车”,唯有我国例外。
在我国,汽车是指有自身装备的动力装置驱动,一般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不依靠轨道或架线而在陆地行驶的车辆。
汽车通常被用作载运客、货和牵引客、货挂车,也有为完成特定运输任务或作业任务而将其改装或经装配了专用设备成为专用车辆,但不包括专供农业使用的机械。
全挂车和半挂车并无自带动力装置,他们与牵引汽车组成汽车列车时才属于汽车范畴。
有些进行特种作业的轮式机械以及农田作业用的轮式拖拉机等,在少数国家被列入专用汽车,而在我国则分别被列入工程机械和农用机械之中。
按照国家最新标准GB/T 3730.1—2001对汽车的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
本术语还包括:a)与电力线相联的车辆,如无轨电车;b)整车整备质量超过400kg的三轮车辆。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标准SAEJ 687C中对汽车的定义是:由本身动力驱动,装有驾驶装置,能在固定轨道以外的道路或地域上运送客货或牵引车辆的车辆。
日本工业标准JISK 0101 中对汽车的定义是:自身装有发动机和操纵装置,不依靠固定轨道和架线能在陆上行驶的车辆。
按照国家最新标准GB/T 3730.1—2001汽车主要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乘用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
它也可牵引一辆挂车。
分为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敞篷车、仓背乘用车、旅行车、多用途乘用车、短头乘用车、越野乘用车和专用乘用车等11类;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并且可以牵引挂车。
乘用车不包括在内。
商用车分为客车、货车和半挂牵引车等3类。
客车车身骨架结构类型客车的车身设计是整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车身骨架结构类型会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客车的车身骨架结构类型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全钢车身、混合结构车身和全铝合金车身等几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车身结构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在选用车身骨架结构类型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做出合理选择。
全钢车身是目前客车车身结构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类型。
全钢车身的结构主要由钢材组成,通过焊接和螺栓等方式连接成型。
全钢车身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刚性和耐久性,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和冲击力,同时成本相对较低。
然而,全钢车身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车身重量较大、燃油消耗较高和阻尼性能较差等方面。
混合结构车身是在全钢车身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优化而得到的一种新型车身结构类型。
混合结构车身主要是在车身关键部位采用高强度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以提高整车的刚性和减轻整车重量。
混合结构车身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轻量化特性,能够有效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不过,混合结构车身的制造成本较高,且材料选择和设计难度也较大。
全铝合金车身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车身结构类型。
全铝合金车身采用铝合金材料制造,具有较轻的重量和优异的抗腐蚀性能,有利于提升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
全铝合金车身的优点还包括具有较好的热导性和成型性,能够实现更复杂的车身结构设计。
然而,全铝合金车身的制造成本较高,而且在抗冲击性和抗振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客车车身骨架结构类型外,还有一些新型车身结构也在不断发展和探索中,比如碳纤维车身、镁合金车身等。
这些新型车身结构类型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和更轻量化的特点,有望在未来的客车设计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在选择客车车身骨架结构类型时,需要综合考虑车辆功能要求、生产成本、安全性能、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等多个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评估,选择适合具体需求的车身骨架结构类型,能够有效提升整车的综合性能。
一、货车车身
1、驾驶室
货车驾驶室多采用非承载式无骨架的全金属壳体结构,它是山薄钢板冲从件焊接而成。
货车驾驶室按其结构大体可分为长头式、短头式和平头式。
1)长头式
驾驶室位于发动机之后,这种结构可使驾驶室地板布置得较低,座椅也较宽敞,但整车面积利用较差。
2)短头式·驾驶室部分位于发动机之上,这种驾驶室可缩短整车长度,地板也不太高,但驾驶室内发动机占去一部分空间,较拥挤。
3)平头式
发动机完全伸进驾驶室的内部,故可大大缩短整车长度,驾驶员视野开阔,结构刚度好。
但底板较高,上下不便,发季室内闷热,维修发动机较难,这种骂驶室通常设计成能向前倾翻的。
2、货箱亦称车箱。
按装货物不同而分为:普通货箱、白动倾卸式、容罐式、厢体式等专用货箱。
3、自卸汽车的举倾机构
主要包括车箱、动力输出装置、举倾装置和后箱板自动开闭装置等组成。
举倾装置控制车箱“引”、“降”和“停”。
控制方式有手动和气动等。
车箱有后倾、两侧倾卸式和三向倾卸式。
举倾装置,它由十字头、升降板、升降杆、固定轴和轴承等构成。
活塞杆和升降杆经十字头相连。
液压油缸经托架装在副车架上,升降板的一端由固定轴固定在副车架上。
传动轴的后端与液压油泵的主动齿轮相连;前端与动力输山装置的输出凸绿相连。
升降控制阀与液压油泵装在一体。
由举升装臂操纵杆控制。
二、客车车身
按车身承载形式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承载式三类。
按车身结构分为:骨架式结构(以骨架受力为主,蒙皮作为装饰件);应力蒙皮结构(蒙皮与骨架焊接成牢固的薄壳);复合式结构(前后围用应力蒙皮结构,第二立柱与最末立柱之间为框架结构)。
客车车身由车厢壳体、顶盖、左右侧围、前后围、内饰、地板、门窗、座椅及室内外附件组成。
一般厢式小型客车多采用应力蒙皮结构,而大中型客车一般采用有骨架的承载式车身。
承载式车身可分为基础承载式和整体承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