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业各类给力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6
船舶造修行业标准船舶造修行业一直是重要的工业部门,并对国际贸易和航运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船舶安全、可靠,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船舶造修行业标准。
本文将从船舶设计、建造、检验、维护等方面,对船舶造修行业标准进行详细论述。
1. 船舶设计标准船舶设计是船舶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决定了船舶的结构强度、安全性能、操纵性能以及运载能力。
因此,船舶设计必须符合一系列的国际标准,以确保船舶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些标准包括结构规范、材料选用、吃水线和排水规定、通风设备等。
2. 船舶建造标准船舶建造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船舶产品的过程,也是船舶行业的核心环节之一。
为了确保船舶的质量和可靠性,船舶建造必须遵循一系列的建造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焊接和铆接技术要求、润滑和散热系统、电气设备和船舶安全设备等。
3. 船舶检验标准船舶检验是确保船舶安全和符合标准要求的重要环节。
船舶检验必须按照国际性的标准进行,以确保船舶的结构完整、设备可靠和操作安全。
这些标准包括船舶尺寸、排水量、船体结构、机电设备检验等。
4. 船舶维护标准船舶维护是保证船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
船舶维护必须按照一系列的标准进行,包括船舶涂装维护、机械设备保养、管道系统检查等。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船舶运营期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船舶造修行业标准在船舶设计、建造、检验和维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标准不仅保证了船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有助于提高船舶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船舶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为船舶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词汇】- 船舶设计 - ship design- 船舶建造 - ship construction- 船舶检验 - ship inspection- 船舶维护 - ship maintenance- 结构强度 - structural strength- 安全性能 - safety performance- 操纵性能 - maneuverability- 运载能力 - carrying capacity- 焊接 - welding- 铆接 - riveting- 机电设备 -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 检查 - inspection- 延长使用寿命 - extend the service life- 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类二类船舶标准一、一类二类船舶标准的定义与分类一类二类船舶标准,是指根据我国船舶法规,针对船舶的类型、用途、结构、设备、人员等方面所制定的技术规范与要求。
一类船舶是指航行于近海、沿海、江河等水域的船舶,主要包括货船、客船、工程船等;二类船舶是指航行于远海、大洋等水域的船舶,主要包括散货船、油船、化学品船等。
二、一类二类船舶标准的主要内容1.结构设计标准:主要包括船体结构、船舶设备、船舶电气、船舶通信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2.设备与装置标准:主要包括船舶动力装置、船舶辅机、船舶导航设备、船舶救生设备等方面的要求。
3.航行安全标准:主要包括航行规则、航行标志、船舶操纵性能、船舶避碰等方面的要求。
4.环境保护标准:主要包括船舶防污染设备、船舶废弃物处理、船舶能耗与节能等方面的要求。
5.人员培训与管理标准:主要包括船员培训、船舶安全管理、船员配备与值班等方面的要求。
三、一类二类船舶标准的实施与应用1.船舶设计阶段的应用:船舶设计单位应按照一类二类船舶标准进行设计,确保船舶安全、环保、经济等方面达到规定要求。
2.船舶建造与检验阶段的应用:船舶建造企业应严格按照一类二类船舶标准进行建造,并接受相关检验部门的监督检查。
3.船舶运营与管理阶段的应用:船舶运营企业应按照一类二类船舶标准进行船舶管理,确保船舶安全、环保、人员等方面的合规性。
四、一类二类船舶标准的意义与作用1.提高船舶安全性能:一类二类船舶标准对船舶的结构、设备、航行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有助于降低船舶事故风险,保障船舶安全航行。
2.保障船舶航行与环境安全:通过实施一类二类船舶标准,可以有效防止船舶污染水域,保障航行环境安全。
3.促进我国船舶工业发展:一类二类船舶标准推动了船舶设计、建造、运营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与进步,有助于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五、一类二类船舶标准的未来发展1.国际化发展趋势:随着全球船舶市场的不断融合,一类二类船舶标准将逐步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船舶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船舶国际标准与认证了解船舶行业内的国际标准与认证要求船舶国际标准与认证要求在船舶行业,为确保船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国际标准和认证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船舶行业内的国际标准与认证要求。
一、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船舶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能够满足国际公认的标准和要求。
以下是几个与船舶国际标准相关的重要标准组织:1. 国际海事组织(IMO):IMO是联合国下属的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和推广国际航运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标准。
IMO发布的标准包括国际海上人员培训、船舶结构强度、防火安全等领域。
2.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EC是国际上负责制定电气和电子技术标准的组织。
对于船舶,IEC制定了一系列电气设备和系统的标准,以确保船舶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国际海上油污染防治协定(MARPOL):MARPOL是由IMO制定的国际公约,旨在防止船舶排放造成的海上油污染。
该公约规定了船舶油污染物排放的限制和控制要求。
4. 国际船级社(Classification Society):船级社是非政府组织,负责对船舶进行审查和认证。
船级社制定了一套适用于船舶设计和建造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船舶的结构和设备符合安全要求。
二、船舶认证要求为了保障船舶的安全和质量,船舶需要通过一系列认证程序和检验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以下是常见的船舶认证要求:1. 船舶建造认证:船舶建造认证是指通过对船舶设计、建造过程和成品的审核和检验,确认船舶符合国际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船舶建造认证由船级社或相关机构进行,通常包括船舶结构、舾装、机电设备等方面的检查。
2. 船舶安全管理认证:船舶安全管理认证是指船舶公司或船舶经营者制定并有效执行的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船舶安全管理认证的目的是确保船舶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各项安全风险,保障船员和船舶的安全。
3. 船舶排放控制认证: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船舶排放控制认证变得日益重要。
主要包括船舶的废气排放和油污染物排放控制。
船舶检验标准船舶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和运输工具,为了确保船舶的安全运行和防范环境污染,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船舶检验标准。
船舶检验标准可以理解为船舶行业的“法规”,是衡量船舶安全性和质量的基准。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相关的船舶检验标准的参考内容:1. 国际海事组织(IMO)标准:IMO是联合国下属的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国际航运安全、防止船舶污染以及船舶与海员培训等方面的标准和规定。
其下属的SOLAS公约和MARPOL公约是国际上最重要的船舶安全和环境保护标准。
2. 船级社标准:船级社是一种独立的、非盈利性的机构,负责对船舶建造、设备、运行以及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检验和认证。
船级社的标准经常被船舶制造商、船东和保险公司等行业相关方所采用。
3. 国家立法标准:各国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的船舶建造、设备、操作和环境等方面的法规和标准。
例如,美国的美国船级社(ABS)规定了船舶建造和设备的标准;中国的《船舶建设与安全检验法》规定了船舶建设和安全检验的要求。
4. 国际协会标准:许多国际协会也制定了具体的船舶检验标准,例如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船舶电气安全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船舶设备标准等。
5. 历史经验和最佳实践:船舶建造和运营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历史经验和最佳实践,这些经验和实践也被广泛应用于船舶检验标准的制定中。
例如,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船舶,船舶检验标准可能会参考由该类型船舶的经验船东和船级社制定的技术指南和操作手册。
综上所述,船舶检验标准的参考内容涵盖了国际标准、船级社标准、国家立法标准、国际协会标准以及历史经验和最佳实践。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船舶的安全运行、减少环境污染,并且使船舶的建造、设备和操作符合国际公认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只有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船舶行业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船舶运输能够实现更高效、可持续的发展。
船舶建造质量标准船舶作为水上运输的重要工具,在现代社会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船舶建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安全可靠性以及航行效率。
为了确保船舶的建造符合国际标准并满足航行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船舶建造质量标准。
本文将从船体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论述船舶建造的质量标准,以及示范船舶建造的最佳实践。
一、船体结构船体结构是船舶建造的基础,对船舶的安全和航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船体结构要符合以下标准:1. 强度标准:船体结构应能承受各种力学载荷,并具备足够的抗震性能。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焊接工艺,确保船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 全舷段材质一致性:船舶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船体结构材料应符合同一标准,避免材质不一致导致结构弱点。
3. 防腐蚀措施:船体结构应进行防腐蚀处理,以增强耐用性和减少维修成本。
防腐蚀措施应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并对船体各个部位进行详细记录和检测。
二、建造工艺和技术船舶建造过程中,建造工艺和技术直接决定着船舶的质量及性能。
以下是船舶建造工艺和技术的标准要求:1. 设计标准:船舶建造前,需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船体结构、动力系统、配套设备等方面。
设计方案需要满足船级社和国际标准,确保船舶建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 检验与监控:船舶建造过程中,应设立检验与监控机构,对各个节点进行检测和监控。
通过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船舶建造的质量符合要求。
3. 焊接技术:船舶建造过程中,焊接是关键工艺之一。
焊接工艺应满足国际标准,确保焊缝强度和密封性。
需要进行焊接质量检验,并进行焊接人员的培训和证书资格认证。
三、船用材料船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对于船舶的建造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船用材料的标准要求:1. 材料强度和耐腐蚀性:船舶建造使用的材料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保证船体结构的可靠性和航行寿命。
2. 材料认证和检验:船用材料需要符合国际标准,并进行合格证明。
应进行材料检验,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船舶制造行业船舶安全检验标准近年来,随着全球海洋交通的发展和船舶运输的增加,船舶制造行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船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船舶制造行业制定了一系列船舶安全检验标准。
本文将深入探讨船舶制造行业船舶安全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船舶设计标准船舶的结构设计是船舶安全的基础,设计标准应符合国际船级社的规定,并根据船舶的类型、用途和载重量等因素进行专门的设计。
船舶的强度和稳定性是设计标准的重要考量因素,而船体结构的材料及焊接质量、船舶排水性能等也需要符合相应的规范。
二、船舶建造标准船舶建造包括各类船舶的制造、装配和试航等工作。
在建造过程中,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标准,确保船舶的质量和安全。
其中,船体的焊接和实体连接技术、自动化装备和系统集成、通用零部件的选用和安装等是建造标准的关键内容。
三、船舶装备标准船舶的装备包括各类主要设备、润滑系统、消防系统、导航与通信设备等。
船舶装备标准要求船舶的各项设备符合相应的国际或国家标准,并能正常运行和保证船舶的安全性能。
四、船舶电气系统标准船舶电气系统是船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船舶电气系统标准要求船舶的电气线路布设合理、接线可靠、保护措施完备,并在设计中考虑到防火、防爆和防水等方面的要求。
五、船舶安全检验标准船舶安全检验标准是确保船舶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
船舶建造完成后,需要进行安全检验来确认其符合安全标准。
安全检验内容包括船舶结构、船舶设备、消防设备、船舶电气系统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六、船舶运营和维护标准船舶的运营和维护是保障船舶安全的重要环节。
船舶运营和维护标准要求船舶及其设备、系统的维护保养符合规定,并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七、船舶环保标准船舶的环境保护也是现代船舶制造行业的重要内容。
船舶环保标准要求船舶在排放、废水处理、噪声和振动等方面符合相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规定。
八、船舶安全培训和教育标准船舶安全培训和教育标准要求船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熟悉船舶的操作和应急处理程序。
船舶行业安全标准船舶行业是一个关键的行业,它承载着海洋贸易、人员运输和旅游等重要活动。
然而,由于船只运行环境的特殊性,船舶行业的安全问题引人关注。
为了确保船舶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船舶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本文将重点介绍船舶行业的安全标准。
一、船舶结构和设备安全标准船舶的结构和设备是保证船舶运行安全的基础。
在构造设计方面,船舶应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公约要求,包括船体强度、舱室布置和结构、防火防爆设计等。
同时,船舶设备也必须符合相关的国际标准,如救生设备、消防设备、导航设备等。
船舶的结构和设备安全标准对于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提高船舶的适航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船员培训和规范船员是船舶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他们的技能水平和作业规范直接影响船舶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因此,船舶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船员培训和规范要求,以确保船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培训内容涵盖了安全操作、紧急情况处理、航海知识等方面,要求船员经过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同时,船舶行业还建立了船员服务规范,规定了船员在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和职责。
三、船舶维护和检查标准船舶维护和检查是保持船舶运行安全和良好状态的重要环节。
船舶行业颁布了一系列的维护和检查标准,包括船舶定期检查、船舶维护计划、船舶保养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船舶在使用过程中的定期检查项目、维护方法和频率,以确保船舶各项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四、船舶运行管理标准船舶运行管理是船舶行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为了保证船舶运行安全,船舶行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运行管理系统,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包括船舶运行规程、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船舶安全检查等。
船舶运行管理标准要求船舶运营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流程,制定安全规程和操作程序,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确保船舶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船舶事故应急响应标准船舶事故是船舶行业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事故的发生时有发生。
船舶行业标准船舶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操作规范的要求十分严格。
为了确保船舶行业的发展和航行安全,国际间建立了一系列的船舶行业标准。
本文将介绍船舶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一、船舶结构标准船舶结构标准主要规定了船舶的设计、建造和检验的各项要求。
这些标准确保船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和动力性能。
其中,船体结构标准规定了船舶的各个部位的尺寸、材料和加工工艺的要求;船舶设备标准规定了船舶上安装的各种设备的性能和安全要求;船舶附件标准规定了船舶上使用的各种附件的技术要求。
二、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是指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船舶安全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其中包括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船舶安全运营程序的要求以及船舶工作环境的要求。
船舶公司和各级政府机构需要遵守这些标准,确保船舶安全运营和船员的安全。
三、船舶通讯导航标准船舶通讯导航标准主要涉及船舶通信和导航设备的要求。
这些标准包括船舶通信设备的要求、导航设备的要求以及相关的通信和导航管理程序。
船舶通讯导航标准的实施可以保障船舶间的正常通信和导航,提高船舶的航行安全性。
四、船舶环境保护标准船舶环境保护标准主要涉及船舶废物排放和排污的标准要求。
这些标准规定了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应当遵守的环境保护要求,包括船舶废水排放的要求、船舶废气排放的要求以及船舶垃圾管理的要求。
船舶公司需要按照这些标准进行管理,保护海洋环境和水质。
五、船舶检验标准船舶检验标准是对船舶进行检验和验船的要求。
这些标准规定了船舶的检验类型、检验程序以及检验标准,确保船舶在建造、改造和运营过程中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
船舶检验标准的实施可以保证船舶的安全与性能。
六、船舶物料和设备标准船舶物料和设备标准是对船舶使用物料和设备的要求。
这些标准包括船舶用钢材的品质要求、船舶用电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以及船舶用化学品的安全要求等。
船舶公司需要按照这些标准采购和使用物料和设备,确保船舶的质量和安全性。
船舶行业标准船舶行业标准是指在船舶设计、建造、维护、操作等方面所遵循的规范和要求。
船舶作为水上交通工具,在海洋运输、港口作业、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航行安全、提高船舶运输效率、保护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船舶行业标准涉及船舶设计和建造。
船舶设计应符合相关的海事规则和国际公约,确保船舶结构强度、稳性、操纵性等符合要求,同时考虑船舶在不同航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船级社规范和国际标准,确保船舶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船舶行业标准涉及船舶设备和系统。
船舶设备的选型和安装应符合相关的国际和行业标准,包括主机、辅机、船用电气设备、舾装设备等。
船舶系统的设计和布置也需要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包括动力系统、舾装系统、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此外,船舶行业标准还涉及船员培训和操作规范。
船员的培训应符合国际海事组织的《国际公约关于船员培训、认证和值勤规则》(STCW公约)要求,确保船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船舶的操作规范包括航行指引、作业程序、应急预案等,旨在提高船舶的安全运行水平。
最后,船舶行业标准还涉及船舶维护和管理。
船舶的维护应符合相关的船级社规范和制造厂家要求,确保船舶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船舶的管理包括船舶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管理、质量管理等,旨在提高船舶运营的整体效率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船舶行业标准对于船舶设计、建造、维护、操作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才能保障船舶的安全、环保、高效运行,促进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船舶相关企业和机构应当高度重视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自身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为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船舶规范和标准了解船舶行业中的规范和标准要求船舶规范和标准是船舶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保障船舶安全、保护环境、提高运输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遵守船舶规范和标准,可以帮助船舶从业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航行安全,并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船舶规范和标准的相关要求,以及其在船舶行业中的重要意义。
一、船舶规范船舶规范是指船舶设计、建造、维护和操作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则和要求。
这些规范通常由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制定和颁布,旨在确保船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环保性。
1. 船舶设计规范船舶设计规范包括船舶结构、机电设备、舱室布局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船舶结构规范是全球船级社和造船企业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定,它规定了船体强度、稳性、防波性能等重要参数。
此外,船舶设计规范还要求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节能减排、废物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2. 船舶建造规范船舶建造规范主要包括船舶材料的选用、工艺的规定以及验船过程中的技术要求等。
各国的船级社和造船企业都必须根据相关规范进行船舶建造工作,并接受工艺审核和验船检查。
建造规范的遵守可以保证船舶的质量可控,从而提高航行安全性。
3. 船舶维护规范船舶维护规范包括船舶保养、修理和检验等方面的要求。
船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以确保船舶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船舶维护规范可以提高船舶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船舶标准要求船舶标准是对船舶相关系统、设备和操作的技术要求的规定。
船舶标准是行业内广泛使用的技术规范,它们的制定和推广对于确保航行安全、提高航运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安全标准船舶安全是船舶行业的首要考虑因素,船舶安全标准要求船舶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安全操作方法,并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
船舶应急装备和消防设施的配置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2. 环保标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船舶行业对船舶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船舶海工标准
船舶海工标准是指对船舶和海工设施进行设计、建造、检验和运营的相关规范和准则。
这些标准通常由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标准组织(ISO)和各国海事管理机构制定和
颁布。
船舶海工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船舶结构和设计标准:规定船舶的结构、船型、船壳厚度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船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 船舶设备和系统标准:规定船舶的各种系统和设备,如动力系统、航行系统、通信系统、消防系统等的要求,确保船舶安全、可靠地运行。
3. 船舶安全标准:包括船舶的安全装备、应急措施、船员培训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船舶在意外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4. 船舶环保标准:规定船舶的排放要求、废物处理要求等,确保船舶在运营过程中对海洋环境没有或者尽可能少的污染。
5. 海工设施标准:针对海上工程和海工设施的建设、运维等方面的要求,包括海上钻井平台、海上风电场等。
船舶海工标准的制定和遵守能够提高船舶和海工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环境友好性,促进船舶和海洋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船舶运输和海工工程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和相互承认的基础,促进了国际合作和交流。
优秀船舶评选标准
1. 船舶技术性能:评估船舶的建造标准、设计创新、船体结构、动力系统、载重能力、速度、操纵性和稳定性等技术性能指标。
2. 船舶安全性能:评估船舶的安全防范设备、灭火系统、漏油防止装置、救生设备等安全性能指标,包括船只在不同海况下的稳定性和抗浪性能等。
3. 船舶经济性能:评估船舶的燃油经济性、维护成本、舱容利用率、装卸效率以及船舶的货量能力等经济性能指标。
4. 船舶适航性能:评估船舶的抗风、抗浪、抗冰、冰堆压力和冰航装备等适航性能指标。
5. 船舶环保性能:评估船舶的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音污染等环保性能指标,以及船舶是否符合国际环保标准和法规等。
6. 船舶舒适性能:评估船舶的船舱舒适度、船舶噪音、震动、温度、空气质量等舒适性能指标。
7. 船舶可靠性和可用性:评估船舶的运营可靠性、维修保养可行性、在场外期间的停靠能力、船舶的运行寿命等指标。
8. 船舶设计和外观:评估船舶的设计美观程度、外观吸引力、船舶的平衡性和比例等指标。
根据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得出一个船舶的综合评级,
从而选出优秀船舶。
当然,在具体评选过程中也可以根据特定需求和使用场景,对以上指标进行适当调整和权重分配。
船舶行业标准船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和国防实力。
为了规范船舶行业的发展,提高船舶建造、运营和维护的质量,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船舶行业标准。
首先,船舶设计标准是船舶行业中的重要一环。
船舶的设计标准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安全性、航行性能和经济性。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定,船舶设计标准需要符合相应的规范和要求,包括船体结构、船舶稳性、动力系统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同时,不同类型的船舶也有相应的设计标准,比如油轮、集装箱船、客船等。
其次,船舶建造标准也是船舶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船舶建造标准涉及到船舶建造材料、焊接工艺、涂装工艺、舾装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船舶建造标准的合理实施,可以保证船舶的结构强度和船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以降低船舶建造过程中的事故风险,保障船舶建造的质量。
另外,船舶运营标准也是船舶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船舶运营标准包括船舶的航行管理、船员管理、船舶维护和修理等方面的要求。
船舶运营标准的合理实施,可以保证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时也可以保障船员的权益和船舶设备的正常运转。
最后,船舶维护标准也是船舶行业中的重要环节。
船舶维护标准包括船舶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和修理等方面的要求。
船舶维护标准的合理实施,可以保证船舶设备的正常运转和船舶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延长船舶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船舶维护成本。
综上所述,船舶行业标准是船舶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船舶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才能保证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海洋经济的繁荣。
希望各国船舶行业能够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共同推动全球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船舶行业各类给力标准CB/Z41—1998舰船船体放样要求CB/Z51—1981船舶纵向滑行下水工艺CB/Z54—1981电解镀锌CB/Z66—1987铜板的焊接CB/Z67—1973碳弧气刨使用技术条件CB/Z69—1986铸钢艉柱手工焊接工艺CB/Z71—19803~22mm钢板无坡口双面自动对接焊CB/Z89—1988电线电缆冷压连接技术条件CB/Z92—1981铝合金阳极氧化处理CB/Z94—1968黑色金属磷化技术条件CB/Z95—1967柴油机管子化学清洗方法CB/Z106—1968铝合金船体结构铆接分类及质量检验要求CB/Z107—1981尾轴包覆玻璃钢CB/Z107—1968CB/Z120—1986 604、607钢铸件缺陷补焊技术条件CB/Z121—1998舰艇用921A等钢板缺陷补焊技术要求CB/Z124—1998潜艇921A等钢结构焊接技术要求CB/Z125—1998潜艇船体结构焊接质量检验规则CB/Z126—1998潜艇耐压船体可拆板切割、装配和焊接技术要求CB/Z127—1974潜艇电气设备安装工艺CB/Z128—1998舰船电气设备保养工艺CB/Z130—1997舰船电缆密封工艺CB/Z132—1998舰船电气设备和电缆屏蔽接地工艺CB/Z133—1974船体零件加工技术要求CB/Z134—1998潜艇耐压船体结构件加工技术要求CB/Z181—19989 21A球扁钢中频弯曲和热处理技术条件CB/Z184—1982指挥仪电气安装技术条件CB/Z209—1984潜艇轴系安装技术要求CB/Z210—1984潜艇管路制造、安装和试验技术要求CB/Z211—1984船用金属复合材料超声波探伤工艺规程CB/Z212.1—1986低频环形变压器、阻流圈典型工艺铁芯制造CB/Z212.2—1986低频环形变压器、阻流圈典型工艺绕线CB/Z212.3—1986低频环形变压器、阻流圈典型工艺浸漆和裹覆CB/Z230—1986船舶上层建筑整体吊装技术要求CB/Z235—1987船舶涂装设计技术要求CB/Z258—1989铝合金船体氩弧焊接工艺规程CB/Z321—1981尾轴管及尾轴承环氧树脂定位CB/Z339—1984船用球铁、碳素钢阀门铸件缺陷补焊技术条件CB/Z342—1984船用配电控制设备制造工艺CB/Z343—1984热浸锌通用工艺CB/Z345—1985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技术条件CB955—1980潜艇远航食品外包装CB993—1981船用橡胶减震器保管与使用期的规定CB891—1978潜艇卫生标准CB3381—1991船舶涂装作业安全规程CB3515—1993船舶建造安全管理CB3660—1997船厂起重作业安全规程565—1997CB/T3745—1995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CB3769—1996船舶工业劳动卫生管理规程CB3771—1996铸锻作业安全规程CB3785—1997船厂高处作业安全规程CB3786—1997船厂电气作业安全规程CB3787—1996船厂厂内运输作业安全规程舰船总体CB/T3035—1996船舶倾斜试验CB3085—1980沿海小型钢丝网水泥货轮系列CB/T3373—1991油舱蒸汽加热系统计算方法CB/T3472—1992船舶总体自由振动计算方法CB/T3484—1992民用船舶修正总吨系数CB/T3655—1994机舱集控室设计规则CB/T3767—1996海船测速试验方法CB/Z32—1977受风面积计算CB/Z110—1987船舶破舱浸水后的浮态及剩余稳性高度计算CB/Z301—1980船舶风压计算CB/Z302—1979船舶稳性报告书CB/Z319—1982运输船重量分类及重心计算CB/Z330—1983船舶空调系统设计方法CB/Z332—1983船舶总纵弯曲力矩和切力计算方法CB/T346—1997螺旋桨模型敞水试验方法CB/T347—1997一般排水型船船模单桨自航试验方法CB1200.1—1988玻璃钢构件的强度计算单层结构CB1200.2—1988玻璃钢构件的强度计算夹层板CB/T3471—1992风、浪、流联合作用下浮式系统模型试验规程CB/T3674—1995水声材料驻波管测量方法CB/T3675—1995水面船模耐波性试验规程CB/Z195—1982高速水面舰艇耐波性设计估算方法CB/Z196—1982潜艇耐波性设计估算方法CB/Z215—1987空泡水筒均流中螺旋桨模型试验规程CB/Z216—1987潜艇船模水下阻力、自航试验规程CB/Z217—1987潜艇裸体深水阻力估算方法CB/Z218—1987潜艇组合舵系列图谱及计算方法(1)CB/Z220—1987滑行艇静水阻力估算方法CB/Z239—1987一般排水量船模双桨自航试验方法CB/Z240—1987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CB/Z241—1987可调螺距螺旋桨桨叶图谱设计计算方法CB/Z244—1988滑行艇船模阻力测试方法CB/Z245—1988单桨潜艇伴流与推力减额分数的估算CB/Z246—1988自稳式水翼艇模型阻力试验规程CB/Z247—1988圆舭艇线型设计与有效功率估算CB/Z248—1988水面舰船船模波浪载荷测试规程CB/Z250—1988潜艇操纵性设计计算方法CB/Z251—1988实船激振试验规程CB/Z252—1988潜艇自航模操纵性试验规程CB/Z257—1990空化螺旋桨的设计计算方法CB/Z326—1982一般排水量船模阻力试验规程及结果的标准表达形式CB/Z327—1982水面自航船模操纵性试验规程及其结果的标准表达形式CB/Z341—1984登陆舰艇耐波性估算方法CB140—1988内河船舱口角隅CB261—1962圆形钢支柱型式及基本尺寸CB676—1978压载铁CB908—1996舷侧附件安装用螺柱和螺母规范CB997—1982可拆板及附件CB/T1256—1994水面舰艇钢质船体结构节点CB3181.1—1983船体结构节点、零部件CB3181.2—1986船体结构节点、零部件(船长小于90m)CB3182—1983船体结构相贯切口与补板CB481—1966CB3183—1983船体结构型材端部形状CB479—1966CB3184—1983船体结构流水孔、透气孔、通焊孔CB480—1966CB3185.1—1983船体结构舷墙CB3185.2—1984船体结构舷墙(船长小于90m)CB3186.1—1983船体结构舭龙骨CB3186.2—1984船体结构舭龙骨(船长小于90m)CB3187—1983船体结构圆弧形舷缘泄水沟CB3227—1984铆接铝质型材和铝质船体结构的切口CB3277—1985船体结构钢质护舷材CB3296—1986铝质铆接船节点简化画法CB/T3368—1991船体防火分隔典型耐火结构形式CB3370—1991箱形船船体结构节点CB3371—1991油船货油舱区域船体节点结构CB/Z149—1980带翼板的单头球扁钢剖面要素曲线CB257—1988钢质海船船体密性试验方法CB257—1979CB3097—1981远洋运输船无线电通讯设备、助航设备及航海仪器配备定额CB3166—1983海洋货船舱面属具备品及供应品定额CB/T3649—1994海船食品、饮水、淡水及人员和行李重量计算定额CB/T3650—1994油船透气系统设计规则CB/T3772—1996柴油机船舶机舱通风设计条件和计算基准CB/T3773—1996船舶机舱集控室的空气调节与通风设计条件和计算基准CB/T3774—1996船舶驾驶室的空气调节与通风设计条件和计算基准CB/T3817—1998船舶干粮库的空气调节与通风设计条件和计算基准CB/T3886—1999海洋运输船舶主要性能水平评级CB/T3911—1999海船系泊设备配置设计通则CB/Z303—1978长江客货船船模系列试验图谱CB/Z308—1979长江船舶回航中横倾角计算CB/Z314—1980内河船船体振动衡准CB3036—1978渔船观通、航海及助渔仪器配备定额CB3049—1978渔船系泊航行捕捞试验通则CB976.1—1987机动工作艇技术条件CB976.2—1987通用型玻璃钢机动工作艇型式和主要尺寸CB976.3—1987拖带型机动工作艇型式和主要尺寸CB3180—1983船用离心式泥泵型式与基本参数CB3205—1983船用离心式泥泵制造质量验收要求CB3206—1983船用离心式泥泵装置试车验收要求CB3207—1983耙吸式挖泥船专用设备试车验收要求CB3208—1983绞吸式挖泥船专用设备试车验收要求CB3271—1987链斗式挖泥船系泊及挖泥试验大纲CB3272—1987抓斗式挖泥船系泊及挖泥试验大纲CB/T3430—1992海洋及港作拖船系柱拖力试验方法CB/T3469—1994海洋调查船生活舱室及其设施设置要求CB/T3470—1994海洋调查船专用舱室及其设施的设置要求CB/T3526—1994海洋调查船特殊抗风力要求CB/T3527—1993海洋调查船实验室及调查作业甲板振动、噪声一般要求CB/T3651—1994挖泥船输泥管球形接头CB/T3874—1999港作及海洋拖船性能质量分级指标CB/T3912—1999海洋调查船系泊及海上试验通则CB/T3913—1999A型框架系列参数CB/T3654—1994游艇操舵装置钢索滑轮系统CB/T3700—1995增强合成橡胶或增强塑料充气艇CB/T3884—1999小艇厕所污水的处理集存和再循环系统CB/Z329—1983气垫船静水阻力估算方法CB746—1992水面舰船紧密性试验CB1108—1984水面舰艇舱室照度标准CB1112—1984常规动力潜艇工厂供应品标准CB1147—1986水面舰艇1211灭火系统技术要求CB/T1217—1992潜艇载荷分项与重量重心计算CB/T1243—1994空蚀试验规程CB1253—1994潜艇重量重心控制要求CB1254—1994潜艇船体结构的压力和密性试验方法CB1255—1995潜艇深潜试验应变测试规程CB1329—1997潜艇救生平台规范CB/Z35—1986水面舰艇系泊装置及拖曳装置设计规则CB/Z146—1978潜艇燃油系统设计规则CB/Z147—1978潜艇供水系统设计规则CB/Z150—1980潜艇试潜定重试验方法CB/Z152—1977潜艇进出坞技术条令CB/Z155—1978潜艇液舱容积测量及刻度技术条令CB/Z159—1979艇用带翼板单头球扁钢剖面要素图谱CB/Z168—1980潜艇蓄电池蒸馏水冷却和搅拌系统设计规则CB/Z169—1980常规潜艇锚装置设计规则CB/Z170—1980潜艇液压系统设计规则CB/Z171—1980潜艇下潜系统设计规则CB/Z172—1997潜艇舷侧附件安装技术条件CB/Z174—1980潜艇减震接管配置与安装技术条件CB/Z175—1980潜艇机电设备典型安装图册CB/Z176—1980潜艇消防系统设计规则CB/Z189—1996水面舰艇实船快速性试验方法CB/Z190—1996潜艇实艇快速性试验方法CB/Z191—1996水面舰艇实艇操纵性试验方法CB/Z192—1996潜艇实艇操纵性试验方法CB/Z193—1996水面舰艇实艇耐波性试验方法CB/Z194—1996潜艇实艇耐波性试验方法CB/Z197—1982潜艇艇体三元锌阳极安装技术要求CB/Z198—1982潜艇疏水系统设计计算方法CB/Z200—1982水面舰艇水消防系统设计方法CB/Z201—1982水面舰艇舱底和压载水系统设计方法CB/Z202—1982常规潜艇舵设备设计方法CB/Z204—1982潜艇柴油机动力装置进、排气系统设计方法CB/Z205—1990水面舰艇重量分项CB/Z219—1987水面舰艇螺旋桨设计计算方法CB/Z221—1998舰艇电缆选择规CB/Z222—1987潜艇浮性和初稳性计算方法CB/Z223—1987潜艇潜浮初稳性计算方法CB/Z224—1987潜艇大倾角稳性计算方法CB/Z225—1987潜艇造成大纵倾计算方法CB/Z229—1987水面舰船消磁系统试验方法CB/Z232—1986水面舰艇空气调节系统设计计算方法CB/Z234—1987常规潜艇低压气吹除系统设计规则CB/Z237—1987水滴型潜艇线型设计和水下阻力估算方法CB/Z259—1996潜艇空间机动控制规律CB/Z260—1996舰船抗水下爆炸压力测量方法CB/Z261—1997潜艇适航性预报方法CB/Z263—1997潜艇蓄电池装载舱口设计计算方法CB/Z265—1998水面舰船不沉性计算方法CB/Z266—1998水面舰艇风浪稳性计算方法。
船舶行业管理服务标准船舶行业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管理服务有着高要求。
本文将探讨船舶行业管理服务标准,包括船舶维修、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一、船舶维修管理服务标准船舶维修对船舶行业的安全和运营至关重要。
以下是船舶维修管理服务的标准要求:1. 船舶维修过程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操作,确保工作质量。
2. 维修服务提供商应具备资质和技术能力,拥有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
3. 维修服务应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提供高效率的维修工作。
4. 维修工作应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把控、事后评估,确保维修流程管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5. 维修过程中应确保船舶的安全和环境保护,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二、船舶安全管理服务标准船舶运营安全是船舶行业的核心要求之一。
以下是船舶安全管理服务的标准要求:1. 船舶安全管理应符合国际海事组织和国家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2. 针对不同类型船舶,应有详细的安全管理计划和措施,确保安全管理的全面性。
3. 船舶安全管理服务提供商应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和人员,并接受相关培训和认证。
4. 安全管理应包括船舶设备的维护保养、应急救援预案、航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5. 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应该成为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船舶环境保护管理服务标准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
以下是船舶环境保护管理服务的标准要求:1. 船舶在运营过程中应遵守国际和国内的环境保护法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船舶环境保护管理应包括废物管理、污染防控、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要求。
3. 提供环境保护管理服务的机构应了解最新的环保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服务的高质量。
4. 定期的环境排放监测和报告应是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内容。
5. 持续改进环境保护管理服务,致力于减少船舶行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船舶行业管理服务的标准应涵盖了船舶维修、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可以提高船舶行业的管理水平,确保船舶运营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方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二稿)二〇一八年四月目录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 (1)二、修订背景 (1)1、配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实施需要修订标准 (1)2、评价和规范企业的生产条件需要修订标准 (1)3、船舶企业造船技术水平提高需要修订标准 (2)三、标准修订的思路和原则 (2)1. 标准定位 (2)2.总体思路 (3)3.标准编制原则 (3)4. 修订主要原则 (4)四、编制过程 (5)1、资料收集和整理 (5)2、开展问卷调查 (5)3、召开标准编制研讨会 (5)4、修改完善标准征求意见稿 (6)5、标准第一次征求意见 (6)五、主要技术内容的说明 (6)1、关于船舶生产企业的分级分类 (6)2、关于评价要素的选取 (7)3、删除注册资本金 (7)4、增加建造技术能力要求及评价方法 (7)5、增加技术创新和产品要求 (8)6、关于人员问题 (9)7、关于计量检测设备 (9)8、关于生产设施 (10)9、关于生产设备 (10)10、改写管理要求及评价方法 (11)11、增加安全生产、节能环保、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要求及评价方法.. 1112、关于达标项及评价分数的设置 (11)13、关于是否保留附录的内容 (12)六、与现行法规、标准的关系 (12)七、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的建议 (12)1、及时进行宣贯 (12)2、建立审核员队伍并做好培训 (12)附件:《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调查问卷 (13)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方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2016年12月,工信部联装函(2016)548号文《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集装箱船、客船目标型船舶建造标准(GBS)研究等16个项目立项的批复》,下达了“船舶行业管理和基础类标准研究”的项目计划。
修订CB/T 3000《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是该项目的研究内容之一。
船舶行业各类给力标准CB/Z41—1998舰船船体放样要求CB/Z51—1981船舶纵向滑行下水工艺CB/Z54—1981电解镀锌CB/Z66—1987铜板的焊接CB/Z67—1973碳弧气刨使用技术条件CB/Z69—1986铸钢艉柱手工焊接工艺CB/Z71—19803~22mm钢板无坡口双面自动对接焊CB/Z89—1988电线电缆冷压连接技术条件CB/Z92—1981铝合金阳极氧化处理CB/Z94—1968黑色金属磷化技术条件CB/Z95—1967柴油机管子化学清洗方法CB/Z106—1968铝合金船体结构铆接分类及质量检验要求CB/Z107—1981尾轴包覆玻璃钢CB/Z107—1968CB/Z120—1986 604、607钢铸件缺陷补焊技术条件CB/Z121—1998舰艇用921A等钢板缺陷补焊技术要求CB/Z124—1998潜艇921A等钢结构焊接技术要求CB/Z125—1998潜艇船体结构焊接质量检验规则CB/Z126—1998潜艇耐压船体可拆板切割、装配和焊接技术要求CB/Z127—1974潜艇电气设备安装工艺CB/Z128—1998舰船电气设备保养工艺CB/Z130—1997舰船电缆密封工艺CB/Z132—1998舰船电气设备和电缆屏蔽接地工艺CB/Z133—1974船体零件加工技术要求CB/Z134—1998潜艇耐压船体结构件加工技术要求CB/Z181—19989 21A球扁钢中频弯曲和热处理技术条件CB/Z184—1982指挥仪电气安装技术条件CB/Z209—1984潜艇轴系安装技术要求CB/Z210—1984潜艇管路制造、安装和试验技术要求CB/Z211—1984船用金属复合材料超声波探伤工艺规程CB/Z212.1—1986低频环形变压器、阻流圈典型工艺铁芯制造CB/Z212.2—1986低频环形变压器、阻流圈典型工艺绕线CB/Z212.3—1986低频环形变压器、阻流圈典型工艺浸漆和裹覆CB/Z230—1986船舶上层建筑整体吊装技术要求CB/Z235—1987船舶涂装设计技术要求CB/Z258—1989铝合金船体氩弧焊接工艺规程CB/Z321—1981尾轴管及尾轴承环氧树脂定位CB/Z339—1984船用球铁、碳素钢阀门铸件缺陷补焊技术条件CB/Z342—1984船用配电控制设备制造工艺CB/Z343—1984热浸锌通用工艺CB/Z345—1985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技术条件CB955—1980潜艇远航食品外包装CB993—1981船用橡胶减震器保管与使用期的规定CB891—1978潜艇卫生标准CB3381—1991船舶涂装作业安全规程CB3515—1993船舶建造安全管理CB3660—1997船厂起重作业安全规程565—1997CB/T3745—1995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CB3769—1996船舶工业劳动卫生管理规程CB3771—1996铸锻作业安全规程CB3785—1997船厂高处作业安全规程CB3786—1997船厂电气作业安全规程CB3787—1996船厂厂内运输作业安全规程舰船总体CB/T3035—1996船舶倾斜试验CB3085—1980沿海小型钢丝网水泥货轮系列CB/T3373—1991油舱蒸汽加热系统计算方法CB/T3472—1992船舶总体自由振动计算方法CB/T3484—1992民用船舶修正总吨系数CB/T3655—1994机舱集控室设计规则CB/T3767—1996海船测速试验方法CB/Z32—1977受风面积计算CB/Z110—1987船舶破舱浸水后的浮态及剩余稳性高度计算CB/Z301—1980船舶风压计算CB/Z302—1979船舶稳性报告书CB/Z319—1982运输船重量分类及重心计算CB/Z330—1983船舶空调系统设计方法CB/Z332—1983船舶总纵弯曲力矩和切力计算方法CB/T346—1997螺旋桨模型敞水试验方法CB/T347—1997一般排水型船船模单桨自航试验方法CB1200.1—1988玻璃钢构件的强度计算单层结构CB1200.2—1988玻璃钢构件的强度计算夹层板CB/T3471—1992风、浪、流联合作用下浮式系统模型试验规程CB/T3674—1995水声材料驻波管测量方法CB/T3675—1995水面船模耐波性试验规程CB/Z195—1982高速水面舰艇耐波性设计估算方法CB/Z196—1982潜艇耐波性设计估算方法CB/Z215—1987空泡水筒均流中螺旋桨模型试验规程CB/Z216—1987潜艇船模水下阻力、自航试验规程CB/Z217—1987潜艇裸体深水阻力估算方法CB/Z218—1987潜艇组合舵系列图谱及计算方法(1)CB/Z220—1987滑行艇静水阻力估算方法CB/Z239—1987一般排水量船模双桨自航试验方法CB/Z240—1987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CB/Z241—1987可调螺距螺旋桨桨叶图谱设计计算方法CB/Z244—1988滑行艇船模阻力测试方法CB/Z245—1988单桨潜艇伴流与推力减额分数的估算CB/Z246—1988自稳式水翼艇模型阻力试验规程CB/Z247—1988圆舭艇线型设计与有效功率估算CB/Z248—1988水面舰船船模波浪载荷测试规程CB/Z250—1988潜艇操纵性设计计算方法CB/Z251—1988实船激振试验规程CB/Z252—1988潜艇自航模操纵性试验规程CB/Z257—1990空化螺旋桨的设计计算方法CB/Z326—1982一般排水量船模阻力试验规程及结果的标准表达形式CB/Z327—1982水面自航船模操纵性试验规程及其结果的标准表达形式CB/Z341—1984登陆舰艇耐波性估算方法CB140—1988内河船舱口角隅CB261—1962圆形钢支柱型式及基本尺寸CB676—1978压载铁CB908—1996舷侧附件安装用螺柱和螺母规范CB997—1982可拆板及附件CB/T1256—1994水面舰艇钢质船体结构节点CB3181.1—1983船体结构节点、零部件CB3181.2—1986船体结构节点、零部件(船长小于90m)CB3182—1983船体结构相贯切口与补板CB481—1966CB3183—1983船体结构型材端部形状CB479—1966CB3184—1983船体结构流水孔、透气孔、通焊孔CB480—1966CB3185.1—1983船体结构舷墙CB3185.2—1984船体结构舷墙(船长小于90m)CB3186.1—1983船体结构舭龙骨CB3186.2—1984船体结构舭龙骨(船长小于90m)CB3187—1983船体结构圆弧形舷缘泄水沟CB3227—1984铆接铝质型材和铝质船体结构的切口CB3277—1985船体结构钢质护舷材CB3296—1986铝质铆接船节点简化画法CB/T3368—1991船体防火分隔典型耐火结构形式CB3370—1991箱形船船体结构节点CB3371—1991油船货油舱区域船体节点结构CB/Z149—1980带翼板的单头球扁钢剖面要素曲线CB257—1988钢质海船船体密性试验方法CB257—1979CB3097—1981远洋运输船无线电通讯设备、助航设备及航海仪器配备定额CB3166—1983海洋货船舱面属具备品及供应品定额CB/T3649—1994海船食品、饮水、淡水及人员和行李重量计算定额CB/T3650—1994油船透气系统设计规则CB/T3772—1996柴油机船舶机舱通风设计条件和计算基准CB/T3773—1996船舶机舱集控室的空气调节与通风设计条件和计算基准CB/T3774—1996船舶驾驶室的空气调节与通风设计条件和计算基准CB/T3817—1998船舶干粮库的空气调节与通风设计条件和计算基准CB/T3886—1999海洋运输船舶主要性能水平评级CB/T3911—1999海船系泊设备配置设计通则CB/Z303—1978长江客货船船模系列试验图谱CB/Z308—1979长江船舶回航中横倾角计算CB/Z314—1980内河船船体振动衡准CB3036—1978渔船观通、航海及助渔仪器配备定额CB3049—1978渔船系泊航行捕捞试验通则CB976.1—1987机动工作艇技术条件CB976.2—1987通用型玻璃钢机动工作艇型式和主要尺寸CB976.3—1987拖带型机动工作艇型式和主要尺寸CB3180—1983船用离心式泥泵型式与基本参数CB3205—1983船用离心式泥泵制造质量验收要求CB3206—1983船用离心式泥泵装置试车验收要求CB3207—1983耙吸式挖泥船专用设备试车验收要求CB3208—1983绞吸式挖泥船专用设备试车验收要求CB3271—1987链斗式挖泥船系泊及挖泥试验大纲CB3272—1987抓斗式挖泥船系泊及挖泥试验大纲CB/T3430—1992海洋及港作拖船系柱拖力试验方法CB/T3469—1994海洋调查船生活舱室及其设施设置要求CB/T3470—1994海洋调查船专用舱室及其设施的设置要求CB/T3526—1994海洋调查船特殊抗风力要求CB/T3527—1993海洋调查船实验室及调查作业甲板振动、噪声一般要求CB/T3651—1994挖泥船输泥管球形接头CB/T3874—1999港作及海洋拖船性能质量分级指标CB/T3912—1999海洋调查船系泊及海上试验通则CB/T3913—1999A型框架系列参数CB/T3654—1994游艇操舵装置钢索滑轮系统CB/T3700—1995增强合成橡胶或增强塑料充气艇CB/T3884—1999小艇厕所污水的处理集存和再循环系统CB/Z329—1983气垫船静水阻力估算方法CB746—1992水面舰船紧密性试验CB1108—1984水面舰艇舱室照度标准CB1112—1984常规动力潜艇工厂供应品标准CB1147—1986水面舰艇1211灭火系统技术要求CB/T1217—1992潜艇载荷分项与重量重心计算CB/T1243—1994空蚀试验规程CB1253—1994潜艇重量重心控制要求CB1254—1994潜艇船体结构的压力和密性试验方法CB1255—1995潜艇深潜试验应变测试规程CB1329—1997潜艇救生平台规范CB/Z35—1986水面舰艇系泊装置及拖曳装置设计规则CB/Z146—1978潜艇燃油系统设计规则CB/Z147—1978潜艇供水系统设计规则CB/Z150—1980潜艇试潜定重试验方法CB/Z152—1977潜艇进出坞技术条令CB/Z155—1978潜艇液舱容积测量及刻度技术条令CB/Z159—1979艇用带翼板单头球扁钢剖面要素图谱CB/Z168—1980潜艇蓄电池蒸馏水冷却和搅拌系统设计规则CB/Z169—1980常规潜艇锚装置设计规则CB/Z170—1980潜艇液压系统设计规则CB/Z171—1980潜艇下潜系统设计规则CB/Z172—1997潜艇舷侧附件安装技术条件CB/Z174—1980潜艇减震接管配置与安装技术条件CB/Z175—1980潜艇机电设备典型安装图册CB/Z176—1980潜艇消防系统设计规则CB/Z189—1996水面舰艇实船快速性试验方法CB/Z190—1996潜艇实艇快速性试验方法CB/Z191—1996水面舰艇实艇操纵性试验方法CB/Z192—1996潜艇实艇操纵性试验方法CB/Z193—1996水面舰艇实艇耐波性试验方法CB/Z194—1996潜艇实艇耐波性试验方法CB/Z197—1982潜艇艇体三元锌阳极安装技术要求CB/Z198—1982潜艇疏水系统设计计算方法CB/Z200—1982水面舰艇水消防系统设计方法CB/Z201—1982水面舰艇舱底和压载水系统设计方法CB/Z202—1982常规潜艇舵设备设计方法CB/Z204—1982潜艇柴油机动力装置进、排气系统设计方法CB/Z205—1990水面舰艇重量分项CB/Z219—1987水面舰艇螺旋桨设计计算方法CB/Z221—1998舰艇电缆选择规CB/Z222—1987潜艇浮性和初稳性计算方法CB/Z223—1987潜艇潜浮初稳性计算方法CB/Z224—1987潜艇大倾角稳性计算方法CB/Z225—1987潜艇造成大纵倾计算方法CB/Z229—1987水面舰船消磁系统试验方法CB/Z232—1986水面舰艇空气调节系统设计计算方法CB/Z234—1987常规潜艇低压气吹除系统设计规则CB/Z237—1987水滴型潜艇线型设计和水下阻力估算方法CB/Z259—1996潜艇空间机动控制规律CB/Z260—1996舰船抗水下爆炸压力测量方法CB/Z261—1997潜艇适航性预报方法CB/Z263—1997潜艇蓄电池装载舱口设计计算方法CB/Z265—1998水面舰船不沉性计算方法CB/Z266—1998水面舰艇风浪稳性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