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真正的英雄7
- 格式:pdf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10
《真正的英雄》是一篇演讲稿。
是罗纳德·里根:关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悲剧的演讲。
接下来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真正的英雄课文原文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沉痛地哀悼我们失去的七位勇敢的公民,共同分担内心的悲痛,或许在相互间的安慰中,我们能够得到承受痛苦的力量并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念。
对家庭、朋友及我们的太空宇航员所爱着的人们来讲,国家的损失首先是他们个人的巨大损失。
对那些失去亲人的父亲、母亲、丈夫和妻子们,对那些兄弟、姐妹,尤其是孩子们,在你们悲痛哀悼的日子里,所有的美国人都和你们紧紧地站在一起。
我们今天所说的远远不够表达我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言语在我们的不幸面前显得如此软弱无力:它们根本无法寄托我们对你们深深爱着的、同时也是我们所敬佩的英勇献身的人们的哀思。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我们的七位宇航员七位“挑战者”,记住他们活着的时候给熟悉他们的人们带来的生机、爱和欢乐,给祖国带来的骄傲。
他们来自这个伟大国家的四面八方从南加利福尼亚州到华盛顿州,从俄亥俄到纽约州的莫霍克,从夏威夷到北卡罗来纳和纽约州的布法洛。
他们彼此很不相同,但他们每个人的追求和肩负的使命却又是那样的一致。
我们记得迪克司各比,我们从升空的“挑战者”号听到的最后一句话就来自这位机长之口。
在参加太空计划之前,他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后来成为一名高空飞行器的试验飞行员。
对机长司各比来说,危险从来就是一位熟悉的伙伴。
我们记得迈克史密斯,作为战斗机飞行员获得过的奖章戴满了胸前,其中包括海军特级飞行十字勋章和来自一个国家的敢斗银星十字勋章。
我们还记得被朋友们称为JR的朱蒂丝莱恩尼科,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在工作之余,她喜欢在钢琴上弹奏几曲,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24真正的英雄(七年级人教版)_模板24真正的英雄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2.熟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感受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文精神。
(本文是篇演讲词,理清作者思路是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第一步。
故设置第一个教学目标。
本文语言丰富,感情强烈,可以运用朗读教学。
通过熟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故设置第二个教学目标。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能更好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故设置第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难点:把握文中几句富有哲理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备。
没条件的地区可以准备录音机,里根演讲词磁带,有关航天飞机的图片、资料。
录像机、录像带。
(有关“挑战者号”爆炸的内容。
)设计思路这篇演讲词表达丰富,感情强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非常适合进行朗读教学。
新课标注重情感体验,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这些,都可以通过朗读来实现。
在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体验。
初一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本文无疑是进行此方面教育的好材料。
但不应留于空洞的说教,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同时教师用感人的语言进行正确的引导,在美好的情境中给学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航天飞机的图片,请学生讲解有关航天的知识。
(初一学生好表现,可以抓住这一特点。
而航天知识也是他们很感兴趣的。
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故设置这一环节。
)2.师: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70秒后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挑战者号”爆炸后,美国举国哀悼,世界震惊。
当时美国总统发表了全国性的电视讲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充满力量的演讲一真正的英雄。
(导语的设计应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播放《真正的英雄》朗读磁带。
24真正的英雄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余暇()阴霾()疆域()孜孜不倦()梦寐以求()2、那七名“真正的英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句子: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句子重新排序:1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2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3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4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5、下列各句运用了比喻的一句是()A、我们要向雷锋同志那样乐于助人B、胡须很打眼,好像墨写的隶体“一”字。
C、我的鼻子一酸,像要哭出来。
D、我的家乡有许多特产,像板栗、甜果等都驰名全国。
6、“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这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7、你能在下面句后括号内用某种动物来比喻此种类型的人吗?如: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变色龙)1代人受过替人受罪的人()2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3没有依靠无处投奔的人()4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下面是某学生的作文片断,按要求修改三处画线的语句:1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2去开创那辽阔的大西北,3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改变模样,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大西南的横断山中,营造出一个高峡出平湖……9、第1处句子成分残缺,修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第2处“开创”这个词使用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处“改变模样”这一表述欠具体生动,宜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的英雄》七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英雄的品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真正的英雄”;深入体会作者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样的?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3.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清文章脉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4.学习生字词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学生通过造句、组词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5.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表达自己对英雄的感悟。
6.拓展延伸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
7.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2.深入理解课文,写一篇关于“真正的英雄”的感悟;3.搜集有关英雄的故事,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优势;3.作业布置注重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4.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附:课文原文真正的英雄我常想,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那挺直了身躯、任狂风肆虐、严寒侵袭而不倒的青松;生命是那任凭暴雨狂淋、山洪肆虐、摧毁一切却仍顽强生存的小草;生命是那任凭严寒封锁、土壤冻结、暗无天日却仍努力生长的竹笋……生命,就是那无数生命的组合,无数生命的延续。
初中语文《真正的英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英雄的品质,学会欣赏和尊重英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英雄的重要性,培养对英雄的敬意。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英雄的品质,学会欣赏和尊重英雄。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描写,感受英雄的伟大。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英雄的概念,引导学生对英雄产生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行为才能被称为英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查找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英雄的品质。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英雄的品质。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英雄的重要性和品质。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英雄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英雄的看法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英雄主题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雄的伟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24《真正的英雄》学案1 学习目标: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培养探索精神背景资料: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
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
“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加线的字注音:哀悼()锲而不舍()勋章()锤炼()阴霾()孜孜不倦()企求()凝聚()战栗()拓荒()弥补()不朽()2、词语积累哀悼:锲而不舍:迫不及待:建树:锤炼:孜孜不倦:梦寐以求:弥补:请你任选4——5个词语写一段话(聪明的你,一定会用的准确的):二、默读课文,把握内容:1、结构梳理:1- 4:2、感情归纳:(1)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
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
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3、主题概括:这篇演讲词哀悼了,颂扬人类的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三、问题研究,: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如何理解?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3、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这种“美国精神”的?4.你还有那些疑问?你解决的方法是:(1)自己查资料、思考(2)同学帮助(3)老师指导。
请你把最佳答案写下来:四、完成课后习题五、拓展练习:全体队员分成两组,携带剩余的全部公共和个人装备继续负重行军。
七年级语文《真正的英雄》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英雄的形象,理解英雄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2)激发学生追求真理、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英雄的形象,理解英雄的品质。
2. 教学难点:(1)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英雄的品质。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英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英雄的形象与品质。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英雄的理解和感悟。
5.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英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英雄的作文。
3.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做一个真正的英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作文质量和思考题的回答。
3. 生字词测试:定期进行生字词测试,以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真正的英雄》课文文本。
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用于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25 真正的英雄》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太空探索的进程。
2.了解文章的结构方式及演讲辞的基本特点。
3.理解文中含深刻的语句,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脉络。
【重点难点】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
【知识链接】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
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
“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哀悼()锲而不舍()勋章()锤炼()阴霾()孜孜不倦()企求()凝聚()战栗()拓荒()弥补()不朽()2.词语积累锲而不舍:迫不及待:建树:锤炼:孜孜不倦:梦寐以求:二、合作探究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如何理解?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3.演讲者在演讲中蕴含的感情及变化的脉络是什么?4.文中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5.为什么说麦考利芙“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像力”?6.文中赞扬了七位宇航员哪些精神和品?三、精读精练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沉痛地哀悼我们失去的七位勇敢的公民,共同分担内心的悲痛,或许在相互间的安慰中,我们能够得到承受痛苦的力量并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念。
对家庭、朋友及我们的太空宇航员所爱着的人们来讲,国家的损失首先是他们个人的巨大损失。
对那些失去亲人的父亲、母亲、丈夫和妻子们,对那些兄弟、姐妹,尤其是孩子们,在你们悲痛哀悼的日子里,所有的美国人都和你们紧紧地站在一起。
我们今天所说的远远不够表达我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言语在我们的不幸面前显得如此软弱无力:它们根本无法寄托我们对你们深深爱着的、同时也是我们所敬佩的英勇献身的人们的哀思。
七年级语文真正的英雄公开课教案荟萃第一章:英雄的定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英雄的定义和内涵。
培养学生对英雄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1.2 教学内容讲解英雄的定义和特点。
分享一些历史上的英雄故事。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英雄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享历史上的英雄故事。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学生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分享英雄故事时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第二章:英雄的品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英雄所具备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品质教育。
2.2 教学内容讲解英雄所具备的品质。
分享一些英雄的事迹来展示这些品质。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英雄所具备的品质。
案例分析法:分享英雄的事迹来展示这些品质。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学生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分享英雄事迹时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第三章:身边的英雄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身边的英雄。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2 教学内容讲解身边的英雄的概念。
分享一些身边的英雄事迹。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身边的英雄的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享身边的英雄事迹。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学生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分享身边的英雄事迹时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向英雄学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向英雄学习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向英雄学习的重要性。
分享一些向英雄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向英雄学习的重要性。
经验分享法:分享向英雄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学生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分享向英雄学习的方法和经验时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第五章:英雄精神的传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英雄精神的传承意义。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2 教学内容讲解英雄精神的传承意义。
分享一些英雄精神传承的事例。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英雄精神的传承意义。
走近伟大的心灵——七下第五单元小结课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中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鼓励以日记、随笔等形式积累写作素材。
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积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反映生活”。
专家们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为四个基本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之简化为“读、思、写”,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这里既包括了日常交际的口头语和落于纸上的书面语,“言之有物”的前提,是大量的输入——读,所谓厚积薄发,博观约取。
所以强调读。
边读边思,写前必思。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密切,思维要靠语言来进行。
因此在语言实践中培养思维能力,在思维训练中提升语言能力。
“写”就是最重要、综合的语文实践,在语言作品即文本的阅读中学会审美鉴赏,在文本的写作中学会审美创造。
“写”既将“读”和“思”的内容和结果具象化,又承接了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真正的英雄》、《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所选课文以探险为主题,“愿借此激起你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单元导读将单元学习目标设定为“主要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真正的英雄》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真正的英雄》,了解英雄的真正含义,认识到英雄不仅仅是那些名垂青史的人,而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无私贡献的人。
2. 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能够理解、感悟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深刻哲理,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英雄,尊敬英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其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真正的英雄》的内容介绍。
2. 英雄的定义和内涵。
3. 课文中涉及的我国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英雄的真正含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英雄的伟大,激发其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英雄的定义和内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涉及的我国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英雄的认识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真正的英雄》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阐述英雄的定义和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英雄的伟大。
3.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涉及的我国英雄人物及其事迹,让学生认识到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英雄的认识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英雄的理解深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平时成绩: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综合评估其学习态度和效果。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真正的英雄》。
2. 相关资料:关于英雄的图片、视频、新闻报道等。
3. 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内容和英雄的定义,讲解课文。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涉及的我国英雄人物及其事迹,进行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