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私法知识产权的法律冲突法共2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24
国际知识产权的必然法律冲突及其调整和解决[摘要]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体动产,由于它的特殊性质,冲突法制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至今仍是非常有限的,已有这方面立法的国家还不是很多,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及传播媒体却在不断的发展,而受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约束的国家却为数不多,于是研究知识产权的冲突规则已成为国际私法学的迫切任务。
一、知识产权的必然法律冲突及其成因①著名国际私法学者马丁沃尔夫曾指出,诸如知识产权一类的权利在最早出现时,其往往具有君主或者国家所授权的个人特权或独占权的性质。
虽然这种理论已被废弃,但其实质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即任何国家只保护自己通过立法所赋予的那些知识产权,任何国家都不适用外国的法律,也不承认根据外国法律产生的这一类权利。
于是,就知识产权来说,各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立法固然存在着许多差异,而在其法律关系中也会存在某种涉外因素,但是,由于知识产权在普遍意义上还是具有“严格的地域性”,而且各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又普遍是具有严格属地性质的法律,所以,一项知识产权关系即使涉及几个国家,也很少出现所涉各国立法都主张对之加以管辖的情况。
所以,在知识产权法律上便很少产生法律冲突。
可以说,这种看法直到现在仍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而且也符合知识产权及其立法的现状。
知识产权及其立法也是在发展变化着的。
②这种变化的动力,一是各国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二是国家间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需要。
虽然这些变化尚没有达到普遍的程度,但是这种变化的趋势已然无法忽视,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变化的趋势必将致使知识产权及其立法的愈益国际化,并且突破地域性而逐渐扩大其有效的地域范围。
所以虽然目前很少碰到关于知识产权法律上的冲突,但是通过上述一些国家的立法及国际条约不难看出,当今一些国家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仍然采用一把抓而完全排除外国法,那么与一些已经改变立法的国家就必然产生法律适用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在不久的将来也必将愈演愈烈。
至于知识产权必然法律冲突的成因,由于各国法律研究的起步必然存在差异,一些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也必然率先突破其地域性,比如上述法国、瑞士等国家早在19世纪就在某些领域突破了其地域性,但是一些国家至今仍是完全的排除外国法,于是当一项知识产权关系涉及这几个国家时,法律冲突便必然产生了,这种冲突也是知识产权领域区别于其他领域的“特殊冲突”,由于它与国际私法意义上的冲突存在一定的差异,这里姑且称其为一种“准冲突”,当然即使将来各国普遍突破了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他们也会由于立法不同而长期存在冲突,而这种冲突和其他领域的冲突是基本一致的。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国公民王某与乙国公民李某在甲国相识、相恋,并在甲国登记结婚。
婚后,两人移居乙国生活。
在乙国生活期间,王某与李某因性格不合,感情破裂,王某向乙国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然而,王某在诉讼过程中发现,乙国法院的离婚判决在甲国无法得到承认和执行。
王某遂向甲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国法院承认和执行乙国法院的离婚判决。
此案涉及甲国和乙国之间的国际私法法律冲突。
二、案情分析1. 约束力和效力问题根据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一国的法院判决在另一国得到承认和执行,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判决作出国的法院有管辖权;(2)判决作出国的法院的程序公正;(3)判决不违反判决作出国的基本法律原则和公共秩序;(4)判决作出国的法律承认和执行外国的判决。
在本案中,乙国法院对王某和李某的离婚诉讼有管辖权,且程序公正。
然而,甲国法院认为,乙国法院的判决违反了甲国的法律原则和公共秩序。
2. 法律适用问题根据甲国和乙国之间的国际私法规定,跨国离婚案件应当适用婚姻缔结地的法律。
在本案中,王某和李某的婚姻缔结地为甲国,因此,甲国的法律应当适用于本案。
3. 法律冲突解决方法针对本案中的法律冲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法:(1)优先适用甲国法律。
根据跨国离婚案件的法律适用原则,应当优先适用婚姻缔结地的法律。
因此,甲国法院可以判决承认和执行乙国法院的离婚判决。
(2)补充适用乙国法律。
如果甲国法院认为乙国法院的判决违反了甲国的法律原则和公共秩序,可以补充适用乙国法律。
在本案中,乙国法院的判决符合乙国的法律原则和公共秩序,因此,甲国法院可以判决承认和执行乙国法院的离婚判决。
(3)折衷适用法律。
甲国法院可以在尊重乙国法院判决的前提下,对部分争议事项进行审查,以确定乙国法院的判决是否违反了甲国的法律原则和公共秩序。
三、判决结果经过审理,甲国法院认为,乙国法院的判决符合甲国的法律原则和公共秩序,因此判决承认和执行乙国法院的离婚判决。
王某和李某的婚姻关系解除。
第十章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10.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专利权1.专利权的概念及法律冲突(1)专利权专利权,是指一国专利主管部门根据该国法律的规定,授予发明创造人或合法申请人对某项发明创造在法定期限内所享有的一种独占权或专有权。
(2)各国专利权冲突各国专利权法律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客体的冲突专利权的客体是指专利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专利法所保护的对象。
各国专利法关于专利权客体的种类和范围的规定不尽相同。
②授予条件的冲突各国专利法通常规定,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是授予专利的发明与实用新型所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但认定标准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③申请原则的冲突申请原则主要解决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时,专利权应归属于谁的问题。
④审查制度的冲突各国专利机关在受理专利申请之后如何进行审查和批准,各国专利法对此规定不同,大致有形式审查制、实质审查制和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三种不同的制度。
⑤保护期限的冲突各国专利法对于专利权的有效期限规定不同,这也是涉外专利权产生法律冲突的原因之一。
2.专利权的法律适用解决与专利权有关的法律冲突问题的主张:(1)专利权的成立、内容和效力,适用专利申请地法;(2)专利权的保护,适用专利权原始国法;(3)专利权的保护,适用专利证发出国或专利申请地国法;(4)专利权的创立、内容和消灭,适用权利行为或侵权行为发生地法;(5)对于涉外专利权的法律冲突,根据其特点,分别适用不同的准据法,即法律适用上的“分割论”。
二、商标权1.商标权的概念及法律冲突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对法律确认并给予保护的商标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商标专用权、商标续展权、商标转让权、商标许可使用权等。
商标权的法律冲突主要表现为:(1)获取原则的冲突各国对此主要有三种做法:①注册在先原则该原则按照申请注册的先后顺序来确定商标权的归属,即谁先申请商标注册,商标权就授予谁。
国际私法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法律适用问题日益重要。
随着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的跨境流动愈加频繁,涉及到不同国家法律的冲突和适用。
国际私法作为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部门,在解决知识产权法律适用问题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法定权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这些权利的保护具有地域性,即通常只在授予权利的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有效。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的创造、使用和交易往往跨越国界,这就引发了法律适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国际私法中,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被请求保护地法原则、来源地法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
被请求保护地法原则是知识产权法律适用中最常用的原则之一。
它指的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应适用被请求保护的国家或地区的法律。
这一原则的合理性在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和范围往往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政策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
例如,一项专利在某个国家是否能够获得保护,以及保护的范围和期限,都应当依据该国的法律来确定。
来源地法原则则主要适用于知识产权的初始取得和有效性问题。
例如,对于著作权的产生,通常依据作品的创作地法律来判断。
这一原则的依据是,知识产权的产生与特定的地域和法律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
意思自治原则在知识产权法律适用中的适用相对较为有限。
由于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的公共政策属性,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
但在某些特定的知识产权交易中,例如知识产权许可合同,当事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适用的法律。
然而,知识产权法律适用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知识产权的种类繁多,每种权利的性质和特点各异,这使得统一的法律适用规则难以完全适应所有情况。
其次,不同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导致在跨境知识产权纠纷中出现法律冲突和不确定性。
此外,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法律适用问题更加复杂,如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域名争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