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西绘画比较差异
- 格式:docx
- 大小:471.51 KB
- 文档页数:9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绘制、涂抹等手段在画布、纸张等媒介上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审美理念、艺术技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进行探讨。
一、表现形式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往往强调画面的整体性和留白的美感。
中国绘画笔法多样,常见的有写意、工笔、泼墨等绘画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达,画面常常通过色彩、构图等手段在留白中表现出一种意境美。
中国绘画注重留白和意境的表达,这与中国人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而在西方绘画中,尤其是在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印象主义等流派中,画面的写实性更加重要。
西方的绘画风格强调逼真的写实效果,追求光影透视的表现和画面中的细节刻画。
西方绘画也注重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感表达,画面中的形象往往更具个性化和情感化。
可以看出,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意境美和整体性美,强调留白和笔墨的运用;而西方绘画则重视逼真的写实效果和人物情感的表现。
二、审美理念中西方绘画的审美理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审美情感,强调画面中的意境和气韵。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常常有“意境”、“气韵”、“神韵”等词语,这些词语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被提及。
中国文化注重内在的美感和心灵的净化,因此中国传统绘画也表现出一种内敛、含蓄的审美情感。
三、艺术技法中西方绘画在艺术技法的运用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主要以毛笔、水墨、颜料等传统材料为主要工具,通过工笔、写意、泼墨等不同的绘画风格来表现画面的意境和气韵。
中国传统绘画更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象的表达,强调笔墨和墨色的运用对画面的影响。
而西方绘画主要通过调色盘、画笔和画布等材料来实现画面的创作,西方绘画更加注重色彩和形式的表现,对调色、明暗、透视等技法要求较高。
西方绘画中还有油画、水彩、素描等不同的绘画技法,每一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中西方绘画对比英文作文Titl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Painting。
Painting is a form of art that transcends cultural boundaries, yet it often reflects the unique perspectives and values of the societies from which it originates. The stark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painting traditions offer fascinating insights into the contrasting worldviews, techniques, and historical contexts that have shaped these two distinct artistic approaches. In this essay, we will delve into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painting, exploring their key differences and underlying cultural influences.First and foremost,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distinction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painting lies in their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 Eastern painting, particularly in the traditions of China and Japan, is deeply rooted in concepts such as harmony, balance, and theinterconnectedness of na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for instance, emphasizes the expression of qi, or life force, through brushstrokes that capture the essence rather than the literal representation of objects. In contrast, Western painting, especially in the European tradition, has been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principles of perspective, realism, and individual expression. Works of art from the Renaissance period onwards often strive for lifelike portrayal and spatial depth, reflecting the humanist values of the era.Technique also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distinguishing Eastern and Western painting styles. Eastern painting typically employs techniques such as ink wash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which emphasize the mastery of brushwork and the expressive use of empty space. The minimalist approach often found in East Asian art allowsfor a sense of openness and tranquility, inviting viewers to contemplate the beauty of simplicity. On the other hand, Western painting techniques encompass a wide range of mediums and methods, including oil painting, watercolor, and acrylics. Western artists are known for theirmeticulous attention to detail and the use of chiaroscuroto create dramatic lighting effects and dimensional forms.Moreover, the subject matter and symbolism in Eastern and Western painting differ significantly due to their respective cultural contexts. Eastern painting frequently features themes drawn from nature, such as landscapes, flowers, and animals, which are imbued with symbolic meanings derived from Confucian, Taoist, or Buddhist beliefs. For example, the lotus flower symbolizes purityand enlightenment in Buddhist iconography, often depictedin serene pond settings in traditional East Asian paintings. In contrast, Western painting often portrays religious, mythological, or historical narratives, reflecting theJudeo-Christian heritage and classical mythology that have shaped Western culture. Renaissance masterpieces like Michelangelo's "The Creation of Adam" or da Vinci's "Mona Lisa" exemplify the rich tapestry of religious and humanistic themes prevalent in Western art.Furthermore, the role of the artist and the viewervari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painting traditions. InEastern art, there is a strong emphasis on humility and the subordination of the self to the natural world. Artists strive to embody the spirit of the Dao, allowing creativity to flow spontaneously through them without egoistic attachment. Traditional East Asian paintings often feature the artist's seal or inscription, conveying a sense of reverence for the creative process rather than individual authorship. In contrast, Western art places greater emphasis on the artist as a visionary genius whose unique perspective and personal experiences are central to the artwork. Western paintings are often signed prominently by the artist and viewed as expressions of individualcreativity and originality.In conclusi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painting reveals a fascinating interplay of philosophical, technic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s that have shaped these two distinct artistic traditions. While Eastern painting emphasizes harmony, simplicity, and interconnectedness with nature, Western paintingprioritizes realism, individual expression, and narrative storytelling. By exploring these differences, we gain a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rich diversity of human creativity and the myriad ways in which art reflects and shap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论文字-V1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前言
中西方绘画艺术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审美观、不同的绘画技法。
通过比较赏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绘画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特点,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与艺术创作。
一、题材内容比较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的题材内容存在显著差异。
西方绘画主要以宗教和历史为主题,强调情感表达与思想意蕴,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而中国绘画则更加注重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强调审美与艺术技巧,如唐代的《女史箴图》和宋代的《清明上河图》。
二、表现手法比较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西方绘画注重对光影效果的表现,运用透视、明暗和色彩等手法来达到真实的效果;而中国绘画则重视对线条的运用,通过勾勒出各种不同的线条和笔墨表现出厚重、轻盈和灵动的意境。
三、意象比较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中的意象也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中常常出现的图案和符号,如圣母玛利亚、十字架等,具有特定的宗教象征意义;而
中国绘画中常常使用的意象则更加注重形象的质感,如山水画中的山石、水流和云雾等,以及人物画中的面部、表情和服饰等。
结语
通过对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的比较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艺术特色,促进文化交流与艺术创作。
同时,在审美鉴赏方面也需要注重差异性,进一步促进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和交流。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中西方绘画在风格、技术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的绘画传统和审美观念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因此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中西方绘画的历史、审美观念和技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揭示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
一、历史背景与审美观念的差异中西方绘画的历史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和内涵。
西方绘画源自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受到基督教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传统。
在西方绘画中,人文主义思想对于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艺术家追求形式的完美和个性的表达,注重对现实世界的再现和对人性的探索。
而中方绘画则源自中国古代的书画传统,受到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强调墨韵和意境,注重表现内在精神世界和对自然的感悟,追求意蕴的表达和墨韵的升华。
二、绘画技法的差异中西方绘画的技法手段各具特色。
西方绘画以油画、水彩、素描等为主要技法,强调色彩的运用和透视构图,注重细节的表现和光影效果的渲染。
而中国绘画则以水墨、国画和工笔画为主要技法,讲究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变化,偏重于意境的抒发和气韵的营造,强调形神兼备和神韵飘逸。
中西方绘画的技法手段的不同源于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民族对于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中西方绘画在历史、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既源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也反映了人类对于艺术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绘画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消失,新的绘画风格和形式也必将催生出来。
希望通过对中西绘画差异的思考和分析,能够对当代绘画创作和传承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作用。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摘要】:中西绘画在笔触与线条、色彩运用、主题和表现形式、审美取向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笔触与线条方面,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主义和透视,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意境与留白。
色彩运用上,西方绘画更强调对比与鲜艳,中国绘画则偏好淡雅含蓄。
在主题和表现形式方面,西方绘画更注重个性与自由表达,而中国绘画更强调情境与抒情。
在审美取向和历史文化方面,西方绘画更偏向于理性与现实主义,中国绘画则注重哲学性与传统文化。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通过比较中西绘画的差异,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两种绘画风格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理念,进而拓展我们对世界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关键词】中西绘画差异、笔触、线条、色彩运用、主题、表现形式、审美取向、历史文化背景、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介绍中西绘画的差异中西绘画是世界上两大不同绘画传统,分别代表东方和西方文化的艺术特征。
中西绘画在表现手法、题材选择、色彩运用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东方绘画强调笔触的灵动和线条的流畅,注重表现内心情感和境界美;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透视和逼真感,追求光影效果和形式的立体感。
在色彩运用上,东方绘画常以淡雅的色调和意境诗意感染人,西方绘画则更倾向于色彩的对比和明暗的对比,以强烈的色彩表现力震撼人心。
中西绘画的主题和表现形式也存在不同,东方绘画常以自然山水、花鸟为主题,强调对自然的敬畏和融合;而西方绘画则更多涉及人物、历史、宗教等丰富多样的题材。
审美取向上,东方绘画重视平和、内敛的审美,强调意境之美;而西方绘画则更倾向于直观、理性的审美,注重形式之美。
历史文化背景也对中西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东方绘画受儒家文化和佛教思想影响,追求超脱世俗的境界;西方绘画则受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传统影响,强调人类的中心地位和个体情感。
通过比较中西绘画的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中西绘画在艺术表现手法、审美观念以及题材选择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对中西绘画之差异进行浅析的详细内容。
一、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1.视觉表现手法:中西绘画在视觉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绘画中,注重通过线条和墨色的表现来塑造形象,强调物象与人心的内在联系。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透视构图、色彩运用和光影效果等,追求更贴近物象真实表现的效果。
2.表现主体的差异:中西绘画对于主体的选择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更多地选择寓意深远、抽象而有诗意的表现主题,如山水、花鸟等。
而西方绘画则更多地以人物为主题,注重描绘人物表情、动作和心理状态。
3.意象与象征的差异:中西绘画在意象与象征的运用上也有差异。
在中国绘画中,常使用诸如松树、竹子、莲花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来表达深远的哲理和情感。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通过具体的物象来传递信息和观点,例如使用具有特定寓意的花卉、动物等。
二、审美观念的差异1.审美价值观的不同:中西绘画的审美观念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意境”,强调以抒发情感、表达内心感受为主要追求;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观念”,追求以观众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为中心,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
2.审美取向的不同:中西绘画在审美取向上也有一定差异。
中国绘画偏向于写意和韵味,注重通过简洁的笔墨和造型来表达情感与意境;而西方绘画则偏向于写实和细致,注重通过细腻的技术手法和准确的细节塑造来展现世界的真实与多样性。
三、题材选择的差异1.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注重点:中西绘画在题材选择上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和历史,强调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感悟;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来体现艺术家的思考和观点。
2.社会与个体的关注焦点:中西绘画对于社会和个体的关注焦点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往往关注社会整体和集体,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与责任;而西方绘画则更关注个体的独特性和个人的情感表达。
中西绘画差异英语作文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can be attributed to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aesthetic influences. In terms of techniques, materials, and themes,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have developed distinct styles and traditions over the centuries.One of the most not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lies in their respective approaches to space and perspective. In Western painting, there is a strong emphasis on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and the use of linear perspective to create the illusion of depth and three-dimensionality. Chinese painting, on the other hand, tends to prioritize the expression of mood and emotion over realistic rendering, often employing a more flattened, two-dimensional perspective. This is reflected in the use of empty space and the placement of objects within the composition.Another key distinction is the use of color. Western painting traditionally makes use of a wide range of colors and shading techniques to create a sense of light andshadow, while Chinese painting often employs a more limited color palette, with a focus on ink and wash techniques to convey form and texture.In terms of subject matter, Chinese painting frequently draws inspiration from nature, with an emphasis on landscapes, flowers, and birds. This reflects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and the concept of harmony between humans and the natural world. Western painting, by contrast, has a broader range of subjects, including portraiture, historical events, and religious themes.Additionally, the materials and tools used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differ significantly. Chinese painting typically utilizes ink and brush on rice paper or silk, while Western painting employs a variety of mediums such as oil, acrylic, and watercolor on canvas or wood panels.In 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are rooted in their unique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aesthetic traditions. While Westernpainting tends to prioritize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and the use of color and perspective, Chinese paintingemphasizes mood, emotion, and the expressive potential ofink and brush techniques. Both traditions have their ownrich and diverse artistic heritage, each contributing tothe global tapestry of artistic expression.中西绘画的差异可以归因于各种因素,包括文化、历史和审美影响。
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3000字绘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表现主题、构图手法、色彩运用、艺术观念等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详细探讨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一、表现主题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表现主题上有很大的差异。
中方绘画艺术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强调意境与气韵。
中国古代绘画中常见的主题有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尤其以山水画最为著名。
中国山水画追求“山无际涯、天作之合”的境界,强调画家的意境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而西方绘画艺术则更加注重对人物的描绘和人类生活的表现。
西方绘画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有历史题材、宗教题材、肖像画等。
西方绘画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和环境的描绘来表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构图手法中西方绘画艺术在构图手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方绘画注重整体的平衡和谐,追求画面的空灵和变化。
中国古代绘画常采用的构图手法有“三分法”和“三点透视法”。
三分法是指画面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通常描绘天空或远山,中部描绘山水或人物,下部描绘水面或地面。
三点透视法是指在画面中设置三个关键点,通过这三个点的透视关系来表现画面的深度和空间感。
而西方绘画注重画面的逼真和透视效果,追求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西方绘画常采用的构图手法有“黄金分割法”和“透视法”。
黄金分割法是指画面按照一定比例划分成两个部分,比例通常为1:1.618,以达到画面的平衡和谐。
透视法是指通过线条的收敛和消失点的设置来表现画面的深度和空间感。
三、色彩运用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色彩运用上也存在差异。
中方绘画注重墨色的运用和水墨的表现力,强调以黑白灰的色调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中国古代绘画中常采用的色彩有“五色”和“彩色”。
五色是指红、黄、蓝、黑、白五种颜色,通常用来描绘天空、山水和花鸟等。
彩色是指除了五色之外的其他颜色,通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服饰和道具等。
中西绘画的异同800字
中西绘画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形式,有着很多的异同点。
中西绘画在艺术观念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审美取向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中式绘画追求的是以写意为主的表现方式,注重意境和气韵的表达,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而西方绘画注重逼真的描绘和线条的准确性,强调形式和色彩的表现力。
西方绘画更加注重绘画技法的熟练和细致。
中西绘画在题材和内容上也有所差异。
中式绘画着重表现传统文化、哲学思想、自然景观等,重视意境和表现主题的独特性。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历史事件的描绘以及社会现实的反映。
中西绘画在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式绘画以笔墨、线条和构图为主要手法,追求以简约的形式表达丰富的情感。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绘画技巧的运用,包括透视、明暗和色彩等方面的处理,以达到更加真实和立体的效果。
中西绘画在艺术发展历程上也有所不同。
中式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演变。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受到科学、哲学和社会变革的影响,经历了不同的艺术派别和风格的发展。
中西绘画在艺术观念、题材内容、绘画风格和艺术发展历程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意境和写意,着重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表达;而西方绘画注重绘画技巧和逼真的描绘,更加注重人物形象和社会现实的反映。
两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方式。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1. 引言1.1 绘画艺术的起源绘画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人类文明的萌芽时期。
早期人类为了记录生活经验和表达内心情感,开始在墙壁、岩石或其他介质上进行绘画。
这些早期的绘画作品往往是简单的线条描绘和色彩填充,但却承载着人类对于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绘画艺术逐渐演变出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绘画传统。
在东方,绘画艺术起源于古代中国和日本。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以写实主义为主,强调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而日本的绘画作品则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倾向于抽象和象征的表现形式。
东方绘画强调“道法自然”,注重画家对内心世界的诠释和表达。
而在西方,绘画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西方绘画作品注重人体结构和透视原理,致力于创造出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
西方绘画强调对物质世界的再现和表现,追求形式和色彩的完美结合。
绘画艺术的起源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也是东西方文化传统的根基。
从古至今,绘画艺术在东西方的发展轨迹中展现出各自不同而又相辅相成的魅力。
1.2 东西方绘画发展的差异东西方绘画发展的差异可以追溯至古代文明的兴起。
在古代,东方绘画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渴望融入自然的心态,绘画作品往往注重表现自然景色的细腻和神秘。
相比之下,西方绘画更注重对人类形态和情感的表现,强调人类的中心地位和个性的体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西方绘画发展的差异逐渐体现在意识形态与审美观念上。
东方绘画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内省,追求心灵的和谐与宇宙的统一;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个体的独立与自由,追求个性的表达与情感的冲突。
在题材与表现形式上,东西方绘画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东方绘画更注重表现自然的神秘与超脱,倾向于抽象和写意;而西方绘画更注重现实的再现与情感的表达,追求各种形式和风格的尝试与创新。
色彩运用、线条与构图、技术与材料等方面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东方绘画偏重于色彩的深远和内涵,线条的简洁和含蓄,技术的细腻和精湛;西方绘画则更倾向于色彩的对比和鲜明,线条的细致和精确,技术的实验和突破。
美术鉴赏论文班级:西班牙语本科201202班姓名:***指导老师: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赏析关键词:中西方意识形态绘画特点差异传统的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绘画的题材、形式以及技法上各具特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西方的意识形态差异;在绘画题材上,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绘画形式上,反映了中西方哲学观念的差异;在绘画技巧上,反映了中西方人文思想的差异。
由此可见,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西方对绘画的不同观点,正是在中西方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下,中西方绘画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脉络,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众所周知,以中国水墨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与以欧洲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在许多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
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社会意识形态角度立意,概括分析了中国传统绘画在绘画题材、绘画形式、绘画技巧上与西方古典绘画显著不同的分野及其背后所隐含的中西方社会的哲学、文化、宗教、道德等意识形态诸方面的深刻差异。
植根于儒家文化的中国传统绘画,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影响下,追求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往往借助山水、花鸟、虫鱼等抒发个人的情怀,“景交融”,并将自然物象尽收笔墨之下。
而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西方古典绘画,坚信上帝与人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而推崇人与自然相对立的哲学观,其绘画主要用来图解宗教的教义,借助光、色、空气造型,讲究明确清晰的写实美和焦点透视法则,处处现出物我对立的思想,突出个体性。
中西方绘画主要从题材、形式、技巧三方面,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哲学和人文思想。
这三面同时也最能代表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
1.中西方绘画题材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传统绘画主张“师法自然”、“以造化为师”,强调把客观存在的东西化为与画家的主观思想相统一的东西,在“搜尽奇峰打草稿”之后,使绘画题材“不期自腕下奔凑而出”。
中国画借笔墨而抒情,要求画家必须观察自然、取材于自然。
唐宋以来,画家的主要取材多为现实的山水、花鸟及走兽、虫鱼等。
借助于这些题材,来反映画家主观情思所感受、理解典型化以至理想化了的客观实,画家可依循自己的思想、意愿和感觉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
中国画的造型源于生活,在对物象进行提炼、取舍、加工过程中并不脱离人们的视觉经验,也不违背生活从中西方绘画特点分析中西方意识形态差异的逻辑,讲究通过艺术的经营将自然物象转化为用笔墨和线条表现的绘画形式符号。
西方古典绘画题材多为图解同一画题。
大部分的西方古典绘画是表现《圣经》里的宗教题材和关于圣徒们的传说,即使少数表现世俗生活的作品也大都局限于几个主题,如叙述诸神爱情和争执的古希腊神话故事,表现英勇和献身的罗马英雄故事,以及通过拟人的手法阐述某个普遍真理的寓言题材。
中西方绘画材上的不同反映了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
儒家哲学认为“天人合一”,即自然与人、客观与主观是相通的,强调对立面的统一与和谐。
“天人合一”同“万物一理”相结合,形成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进而演化成为心师造化、神与物游、物我化一的艺术创作论。
画家先是广游博览,使自然变化之道了然于胸,同自我情感融为一体,最后诉诸笔端而成佳作。
儒家哲学营造了中国文化的理论思维模式,认为人固有的善的本性与天地化育万物的本性是一致的,人性即天性。
用孟子的话说就是“尽心、知性、知天”,强调人具有道德自觉能力和人性的自觉。
因而儒家主张个人通过道德自律来塑造完美的人格,艺术的标准是善与美的统一,把艺术功能与道德联系在一起。
这一主张逐渐演化为中国人的道德理想和价值取向,使中国古代绘画以追求和表现高尚的人格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如在中国画中,画家喜欢选取梅、兰、竹、菊等题材来表现高尚的人格。
而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先哲已经认识到对立面之间的矛盾斗争及其重要性,也注意到维护个体人格对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
西方古代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关系,主客观的矛盾不可调和,上帝与人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即所谓“天人相分”。
如柏拉图就认为一般与个别的矛盾不可调和,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不可调和。
他说:“我们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像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样是变动不居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真正的实在的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概念。
这个代表一般的概念的世界具有超越现实的意义。
”2.中西方绘画形式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哲学观念的差异中国画讲究写意水墨,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是一种抽象、感性的绘画表达。
对写意性的追求促进了中国画笔墨传统的形成,几千年来形成了独特的绘画形式。
中国画中所指的“笔”,主要是点、线、面和皴擦。
其中线是最主要的,通过线勾勒出形体的轮廓、质感、体积,配合大小虚实等不同的点、面体现出物象的不同特点。
墨,一般指水墨,墨法主要是表现物象的光影、色调以及浓淡虚实的感觉。
在作过程中,笔法和墨法互相依存、相互作用,通过艺术的经营将自然物象转化为用笔墨和线条表现的绘画形式符号。
此外,中国绘画美学讲究书画同源,中国画以书法入画,并将题跋与诗文、印章融入画面,以这种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共同传达画的气韵和意趣。
中国画这些形式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模糊性,而不同于西方哲学观念的清晰性。
儒家哲学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从不正面回答问题含义,而是从相互关联的方面去描述。
如孔子的“仁”的概念,就从“爱人”、“礼”、“忠恕”等方面去阐释。
由此得到的知识必然带有模糊性的特点,很难用逻辑语言表述。
儒家哲学的模糊点,决定了中国文化虽有高度发达的文学艺术和道德观念,但缺乏逻辑分析理论和科学性,在绘画形式上便是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而非准确性。
相反,西方哲学观念主张将事物一分为二,将认识分为感性与理性,将世界分为主观与客观,将社会分为人与上帝,其概念和范畴都具有明确的规定性。
古希腊哲学家和艺术家共同的理论就是“模仿自然”。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艺术起源于人们善于模仿的天性,艺术家的任务就是按照真理的指引去创造那些合情合理并给人快感的东西,实现该目标的方式就是模仿事物,“照事物的本来的样子去模仿,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模仿,或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3.中西方绘画技巧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方人文思想的差异在绘画技法上,中西方传统绘画也各有不同。
中国传统绘画的渊源是商周时期钟、鼎、镜、盘上并列的动物形态,它的境界不是单个个体,而是全幅天地。
中国画构图布局自由,往往根据主题的需要,突破时空的限制,中国画的透视法是“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
画家不是从一个固定角度集中于一个透视焦点,而是上下四方、一目千里,视线是流动的,画面以平面布局结构描绘空间中的景物,富有装饰美。
全幅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大自然的全面节奏与和谐。
如宋人郭熙所说:“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中国画的这种绘画技法特点,反映了时空合一、以时统空的时空意识。
中国人的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的,在时空二者之间,时间占有更加突出的地位,要以时间去融会空间。
如《易经》中所说的“周乎万物”,亦即要求在生命的周期和流程之中去把握宇宙万物;管子的“宙合”,也是以时统空。
而西方人的时空观则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分离的,以空间为主导,物我对立。
体现在透视法上,是在画面上按照几何学的测算构造一个三进向的空间的幻景,一切视线集结于一个焦点或消失点。
也就是说,画面上的静物与空间是画家立在地上平视的对象,由一个固定的角度透视深空。
因此,西方艺术家在处理时空时,无论是手法、技巧,还是效果,都与中国画不同。
中西方绘画技巧的不同不仅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时空观,更反映了不同时空观基础上的人文思想差异。
儒家的人文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西方的人文思想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在中国社会的宗法制度影响下,儒家的人文思想极力强调人类生活的群体性,把人理解为整体的人,而不是独立的个人,执著于群体的和睦相处,把个人与群体联为一体。
而在西方,由于古希腊时期商业文明的发展使家庭较早地脱离了血缘关系的纽带,西方人对血缘关系不是特别重视。
商业交换所要求的平等地位和决策自由促进了人们平等自由观念和平等地位的形成与发展。
而中世纪基督教盛行时期,“上帝创世说”为人们摆脱血缘关系的束缚提供了理论根据,上帝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代表了宇宙的普遍法则。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宗教口号,使古希腊时期形成的平等观念得以延续下来。
中西方绘画无论在绘画的题材、形式,还是技法等方面,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这些特点反映了中西方在意识形态上的深刻差异。
在绘画题材上,中国绘画反映了儒家文化认为人与自然、主客观相统一,认为艺术的标准是善与美的统一,把艺术功能与塑造完美人格的理想统一起来的思想。
而大部分西方古典绘画描绘的是宗教题材,反映了西方基督教统治下的宗教文化特点,认为上帝与人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是分离的。
在绘画形式上,中国绘画反映了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念的模糊性。
而西方传统绘画往往利用光、色、空气来造型,注重模仿自然,刻意追求写实,反映了西方“天人相分”、主客观相对立的哲学观念的清晰性。
中国画的绘画技法特点,反映了中国时空合一、以时统空的时空意识基础上的人文思想,而西方的绘画技法特点反映了西方物我对立的时空观基础上的人文思想和它强调平等自由观念和平等地位以及个体的独立创造意识。
概言之,中西方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与发展轨迹,继而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西传统绘画的不同特点。
国画牡丹浅谈关键词: 中国画; 写意牡丹; 文化内涵; 审美特点牡丹是我国的国花, 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有雍容华贵之姿, 天香国色之誉, 然而由于部分创作者过分迎合市场, 追求喜色, 致使画面大红大绿, 使牡丹画偏离了中国画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点, 成了俗气的代名词。
因此研究中国画传统, 深入生活, 创作出高艺术品位的牡丹画, 是提高爱好者和读者的鉴赏水平的重点。
牡丹花是中国花鸟画中常用的题材之一, 尤其在现代民间和广大普通爱好者中是最受青睐的花种。
因图富贵之意, 人们把牡丹作为亲朋乔迁、结婚的礼品, 因此牡丹画在市场上最好买, 明代山水画四大家之的沈石田曾有买胭脂画牡丹的想法, 看来人们喜欢牡丹是悠来已久的。
中国人喜欢牡丹是因为它花姿端庄秀丽, 颜色娇艳而典雅, 有雍容华贵之气派, 国色天香之美誉, 如罗隐有牡丹诗云: 似共东风别有因, 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 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 辜负稼华过此身。
又艳多烟重欲开难, 红蕊当心一抹檀。
公子醉归灯下见, 美人朝起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 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 太真无力凭栏杆。
雍容华贵, 艳压群芳, 是牡丹最重要的民族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