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绘画艺术美术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9
中西绘画的比较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3. 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一、人物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中国画使用“三远法”。
中西绘画色彩比较近代以来,许多艺术家和文化艺术爱好者都在探讨中西绘画艺术的异同点,其中色彩的比较成为热门话题之一。
本文将从颜色的使用方式、色彩意蕴、文化背景等方面分析中西绘画色彩的比较。
一、颜色使用方式在颜色的运用上,中西方绘画有着截然不同的技法。
中式画作注重用水和墨色控制颜色,色彩最终呈现一种淡雅、抑制和模糊的感觉,给人以典雅、静穆的印象。
与此不同的是,西洋画注重运用颜料自身的颜色和明暗对比,追求鲜艳、浓烈、强烈的色彩效果,常以一种强烈的独特气息带来震撼力和直接性。
我们不难发现,在中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方面,东方注重渲染意境和内涵,表现沉静与淡雅氛围是其主要风格,而西方则非常注重形式与技法方面的运用,带有时尚和现代人的浓郁风格。
这对于欣赏者而言,也需要在阅读中感受体悟。
二、色彩意蕴中国画中常用的色彩有丹、黑、黄、紫、绿、白等,这些颜色自古就被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例如红色代表热情、欢乐、爱情,黑色代表沉郁、悲伤、神秘,黄色代表高雅、庄重、敬畏等等。
而西方画的色彩运用则缘于色彩本身的独特性,追求红、黄、蓝三原色的组合,运用光线角度的变化来表达画面的艺术效果。
虽然受到文化的不同影响,但无论是中西方,对于色彩意蕴的表达都是追求艺术的本质价值,寄托对世界和人们的感悟,抒发对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因此,无论是中式画还是西洋画,它们都在艺术的高度范畴内,对于色彩的运用和意蕴的表达作出自己独特贡献。
三、文化背景在中西方绘画的背景文化方面,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转变,中西方都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中国画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传统,始终注重以和谐、善良、中庸为美德,并追求深刻内涵和细腻的笔墨表现,其独特的审美意趣和风格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而西方画则更加讲究个性表达和创新性,也在发展和变革不断挑战自己,获得了广泛的跨时代影响力。
特别是近代的现代美术,更是表现出了对于世界各个方面的多元文化、现代性和技术要素的强烈追求,成为了当代视觉艺术的重要源头和文化符号。
一.东西方艺术相同点1.艺术源头都比较历史悠久:西方艺术的源头是古希腊和古埃及.东方艺术就中国来说历史的源远流长就更不用说,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彩陶艺术的发展.2.东西方艺术从开始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作品都带有巫性,宗教性,到后来对美的表现越来越重视.3.无论东西方美术描述对象都主要为人体:在中西美术上第一个绘画高潮都是人物画的高潮.4.近现代东西方艺术对心象艺术和镜象艺术都有了追求:西方绘画从19th印象主义,经后印象主义发展成20th层出不穷的野兽派,超现实派,实现了从镜象艺术到心象艺术的转变.因而西方同东方一样也注重了对心象艺术的追求.而东方艺术理论从古典写意相当于表现开始关于再现即写实的思想在现代也产生了.总的来说东西方俩者有一种互逆的发展方向.5.东西方艺术互相影响,吸取对方的优点:就拿西方来举例吧,现代西方绘画大师马蒂斯,米罗,克里姆特,克利等人将东方艺术的表现性,写意性,平面感融到自己的作品中.突破传统西方绘画时写实程式的约束.二.东西方艺术的不同点.1.对美的欣赏不同:中国国画的美,喜欢高雅的美.西方油画的美,爱好豪华的美.2.东方求意,西方好实:a.东方艺术风格追求虚幻要有内涵和镜界而西方艺术风格追求现实主义较强.齐白石的一句,似与不似,道出了东西方绘画的差别.b.东方艺术就拿中国国画来讲,它讲意境,不讲透视,不求像而西画古典主义以写实为主,型同摄影.c.中国艺术的目的不是为再现,而是为抒情,后来有以人发展到了山水,花鸟.西方一直以写实为主,而且特别是以写人为主.d.东方神似,讲究气韵生动.西方行似,主要讲究行的要求.e.东方艺术在于写意,注重归纳,提炼,取其精华而表现,注重表意.西方艺术注重写实,运用光学,空间等表现所在人物的存在意义.3.东西方艺术绘画效果各有优缺点:西方的油彩画覆盖性强,厚重,可修补,但不易保持,易变灰变黯而东方的中国画用胶质调色,易遂自然,但添补有痕.4.东西方艺术形式不同:东方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沉思的形式.西方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夸张,另类的形式.5.东西方绘画的异面:A.从表面上看是技法的不同:a.作画方法不同,中国画讲究默写即获取素材后回房作画.西方讲究写生.b.绘画材料方法不同,从色调来讲东方以胶溶为巧,西方以油合为盛.从色素来讲,东方为青,赤,黄,黑,白五色,和谐调和的五色色泽会美不胜收,而西方以红,黄,蓝为三原色.B.深一层研究是观察方法的不同:a.中国讲究在游玩中无意中获取素材而西方讲究刻意的取景.b.美术界向有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洋画是焦点透视的说法.C.再深一层剖析是思维方式,哲学基础,及审美意识等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a.中国画构图讲究留白,而西方绘画出现留白则视为画面不完整.b.中国还要求诗书画印的利用,中国画里诗书画印为一体,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绘画没有此论.。
中西美术比拟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是两大绘画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一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
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创造,但由于东西方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的差异,使得二者在艺术创造和表现形式上形成了鲜明对照。
1·技法:空间西洋画运用焦点透视营造空间,用明暗法造型,讲究立体感。
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营造空间,用线描造型,讲究平面装饰性。
中西绘画表现时空关系的一个重要差异,中国绘画通过引导观者的视线有洞而表达的,是故事的诗情美感,西方绘画通过在空间形式中融入时间因素而再现的,则是事件的事实过程。
例如五代的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在同样的主题内容中更清晰的展示了这种差异"夜宴〞的构造语言是画面经营位置与观看的时间流程相和谐;"晚餐〞则是故事的典型瞬间与环境的空间构成相统一,一个是让空间服从时间的逻辑,主要人物的形象在一个画面中屡次出现,一个是让时间服从空间的设计,用典型瞬间凝练故事的演变过程。
中国注重留白,西洋画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大自然的真实境界。
西洋画中也有虚实变化,但一般靠明暗层次的表现来处理,亮处、有形处实,无形处、阴影处虚。
中国画有形也可以虚,无形也可以实。
无形可实的空白是中国画独特的构成手段。
2·光影中国画的造型语言是笔墨,西洋画的造型语言是光影色彩,是笔触。
中国画根本上是由线条和大块墨团、细碎墨点组成。
而墨团和墨点只不过是线的扩大和缩小。
所以中国画是线的艺术。
它的形式美感,是线条〔包括墨点、墨团〕交织而产生的音乐节奏的美感,即所谓"笔情墨趣〞。
西洋画尤其油画是由光影明暗色调组成,西洋画的形式美感,是由光色产生的韵律。
西洋画的空间构造、形象塑造是借光影色彩和笔触表现,它渊源于古希腊,希腊雕刻给人一种真实的、浑圆立体、可以触摸的感觉,在阳光下呈现出有节奏的明暗和光影。
戈雅:"在自然中那里找得到线呢?我所看见的只有一些暗的体和亮的体,由远而近的面和由近而远的面,我的眼睛从来看不到线,也看不到细部。
中西绘艺画术美错误!术错误!111029003611级软件工程项梦霞一、中西绘画审美得观念及表现形式得差异就“观念”来说,中国人向来感性,向来善于寄托情怀,中国画就是按照中国人特有得表现形态发展而来得。
中国古人写诗大都抒发感受情趣,文化系统也离不开情感,很少有物创作尤为重要,表现方法主要依线条为主,一条线包含了结构造型囊括了所有情感。
而一幅好得西画首先具备得就是“真理”,更偏重于对内在结构得描绘强调客观现象.她们瞧重素描关系,立体效果,明暗调子,注重用点,线,面相结合得原理来描述对象与营造气氛,一幅好得素描里必然出现鲜明得调子充足得结构关系。
从古典画派得经典之一安格尔得绘画中就能瞧出着一点,她得油画把素描关系放在第一,充分得利用点线面得相互结合来塑造画面来驾驭色彩。
还有德国画家德加得素描,瞧过荷尔拜因得素描得人无一不为她对人得造型精准而折服,但瞧德家得素描却常常被她用明暗用明确简单得素描关系所营造得气氛所感染,我们会不经意得感受到画面得真挚与诚恳。
二、中西绘画审美在空间表现上得差异在空间得表现上,中西两方也存在着分歧.我们在前几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得说国画注重意境,其实国画之所以给人强烈得意境效果还有个空间分布上得原因,国画上得树就是成片得,山就是成群得,主要用分散得视点来塑造画面空间。
这样得分散能形成一种气氛,放眼瞧去就就是一片气息,没有过分强调某个个体,而就是着重去强调群体带来得视觉效果。
让人感觉到树不仅仅只就是树而就是处在被树环绕得一息境界之中,着重境界中有大气,有飞禽走兽,有大地万物,有无声无息正在繁衍着得生命.国画用分散得眼光瞧世界,瞧到得不就是一花一木得繁荣而就是一种生态一种世故人情得风情万种。
而西方绘画拿集中得眼光瞧事物,她们有她们准确得焦点,有明确得定点,她们会合理得安排光线来自何方,与国画恰恰相反她们尊崇自然,画面事物有主次之分,相对国画而言更为直接与理智,西画研究焦点有让事物更为清晰更为真实可信得目得,她们会为一个局部费上很大一趁功夫,会把一个事物完整得描述出来,服从来源于大自然得一切实物。
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更为丰富、广阔的绘画艺术世界,浩瀚的中外绘画艺术作品会源源不断地向你走来。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作品在你的脑子里,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有些作品却在你的脑子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一幅幅强烈打动你的、动人心弦的画面并不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倘若一闭上眼睛,那具有特殊美感的画面就会向你逼近,仿佛就是你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你深深地陶醉在里面。
当然,这种魅力与美感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代替的。
有些作品刚刚看过为何却忘得一干二静?有些却总使人回味无穷?究其原因,这些都与绘画作品的不同画种、不同内容、不同画面、不同色彩、不同表现手法等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
一、中西绘画艺术画面容量的差异画面构成,是绘画艺术诸元素中的最重要的元素,是整幅绘画的灵魂,具有最强烈的感染力。
但一个画面感人的力度与强度却是各有不同的。
画面所蕴含能量的大小,也就是画面所能蕴含的艺术信息的多少,决定着一副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强弱,同时也显示出画家处理画面的功力和能力。
(一)暗示原理——运动和情节的瞬间性暗示原理就是以少量的线索,通过心理的联想或对整体的知觉趋向获得知觉整体的原代写论文理。
它多用于对人和物体之“运动”以及“情节”的再现中。
选取孕育最丰富,并能够暗示情节全过程的动作、运动瞬间,表现运动的过程和情节的发展,从而扩大时间、空间及情节的表现范围,是西方绘画的重要美学特征,也是西方画家扩大绘画作品画面容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正是西方绘画的这一美学特征,使其作品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可读性和文学性,充分挖掘出了绘画的叙事功能,大大增强了绘画的表现能力。
性格表情的瞬间性,也是西方画家所追求的一个方面。
虽然有些肖像画缺乏一般创作中的故事情节,但其内涵和容量也是极其丰富又耐人寻味的。
伦勃朗晚年的《笑的自画像》就是画家通过捕捉自我一瞬间的辛酸的、惨淡的,好像是在哀哭,又似乎冷笑的表情,来揭示画家所遭受的贫困、灾难,被欺凌蹂躏的痛苦和哭诉无门的悲愤和忧伤。
从文化差异浅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中西方美术由遥远的原古时期发展到现在的文明时代,由古延伸至今其形成演变到逐渐完善,可谓此涨彼伏、异彩纷呈。
无论是中国美术抑或是西方美术,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创造.只是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的差异,我们会发现两者在艺术创作和表现形式中的共鸣与差异,同时促进双方之间的了解与融合。
一、中西方审美意识的比较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由于文化环境、审美倾向的异同,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中国美术在表现与再现、抒怀与求真关系中,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使人在融入自然的同时感受到心灵的愉悦,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
西方艺术相对强调客观地再现,以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偏重于强调对象客体的方向。
中国绘画是由笔墨营造气氛,重视传神与意境,追求神情意趣的氛围。
它一方面要求形与神的结合、情与景的互映,另一方面还要求创作者以中国哲学所独具的智慧和心灵、以笔墨艺术独有的语言形式表现出一种“境生象外”的审美境界。
然而西方人眼中的人与物皆是宇宙的本体,人与物的关系是并列关系,人只能站在与自然一定距离之外,借助眼睛等主观能动因素去理解把握自然之美.因此,西方绘画尤其是西方古典艺术,则是真实自然的再现和模拟,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
这种主观把握情感、再现自然的把握性与中国古代哲学那种人与自然统一、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的世界观是有很大差异的。
然而无论中西方在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多少差异,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对“和谐”的探究永远是一致的.东方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的眷恋,实现了主观意志与客观规范的统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西方以“摹仿说"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强调客观再现的真实性,实现了个别性与典型性的统一,其理性主义精神点燃了人类生命的光芒,体现出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二者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完善了古典艺术美学的和谐理想,使人类的心灵得到了慰藉,这是东西方艺术重要的契合点,也是中西方哲学观在艺术领域的反映。
讲到中西绘画艺术的异同,我想先解释一下“绘画"这个词的含义,从广义上来讲,绘画是依赖视觉感受和欣赏的视觉艺术,它运用形、光、色以及点线面等造型手段,从视觉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感知和审美理想。
通俗的来讲,就是画家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从而创造(描绘)出美的形象。
中国和西方的绘画艺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同样有相似之处,很多不同时代的作品和画家在表现客观世界和社会形态上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背景,绘画艺术也同如此,中西绘画艺术的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多个角度上,从文化背景,社会形态,思想观念方面来分析,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导致各自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一、用笔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
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有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任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鈍,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在中国画的画面气韵神态的表现中尤为重要,它不仅代表画家对自然的体悟,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相容相生的联系性。
在西方绘画中油画和素描是最具代表性的,它是世界绘画中最具影响性的画种,在画面构成上,讲究画面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真实境界,可雕刻和塑造自然的物质材料制作出的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用笔的方法上笔法层出不穷,不断的有画家在尝试着各种的画法和用笔技巧。
(由于现在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有欠缺,也不知写些什么,待日后再续吧。
.。
)二、用色色彩是视觉艺术中最感情化的因素,“直写”主体心灵并能在瞬间吸引观众的眼球,引起情感的共鸣。
人类共同的原始色彩本性同一,形成人类色彩本质全面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构成中西色彩比较最坚实的可比较原则,在人类共同的原始色彩本性基础上发生的自发性色彩冲动,表达出中西方人共同的生命体本能最基本的色彩需要,由于与西方人的生存环境和种族遗传因素,在各自长时期形成了带着不同民族特色的色彩形式和色彩观念.中国古代色彩感觉在自觉的过程中,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下选择了一条特殊的路。
中西美术中绘画透视法的比较中西美术中的透视法是两种不同的绘画技法,它们在视觉效果和表现手法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下面将对中西美术中的透视法进行比较。
中西美术中的透视法都是通过运用空间和距离的概念来创造出三维感。
无论是中国古代绘画还是西方现实主义绘画,透视法都是表现物体远近和深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透视法,画家可以将三维的物体形象穿透到画面上,使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中西美术中的透视法在表现手法上有一些相似之处。
两者都运用了线性透视法,即通过画出一条或多条透视线来构建画面空间。
线性透视法能够使画面中的物体呈现出相对合理的大小和位置,增强了真实感和立体感。
两者都运用了投影透视法,即通过光线和投影关系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和形态。
投影透视法能够使画面中的物体呈现出明暗的层次,增强了物体的形态感和空间感。
中西美术中的透视法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西方艺术对透视法的理解和应用方式不同。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透视法被运用在山水画和人物画中,但并没有像西方绘画那样成为以透视为主导的绘画形式。
相比之下,西方的透视法更加系统和完善,并且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西方绘画通过透视法的精确运用,使画面中的物体呈现出更加真实的形象和空间感。
中西美术中的透视法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表现方式。
中国古代绘画尤其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常常通过线条的自由取舍和意向性的表现来呈现物体的远近和深度。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几何形状和光影效果的刻画,通过明暗的处理和色彩的运用来塑造物体的形态和空间感。
中西美术中的透视法在视觉效果和表现手法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无论是中西美术,透视法都是一种重要的绘画技法,它们通过运用空间和距离的概念来创造出真实感和立体感,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
通过对比中西美术中的透视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中西方绘画美学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审美观念。
虽然它们都是表达艺术的一种形式,但它们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各不相同,这导致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一、构图、比例和透视
在构图上,中西方绘画美学有明显的不同。
西方绘画普遍采用透视法,并且注重画面的空间感。
与此相对,中式绘画主要关注于画面的整体氛围和意境的表达,重视画面的韵律和平衡度。
中央对称的布局在中式绘画的表达中也更为常见。
二、色彩运用
在色彩运用上,中式绘画追求的是静态色彩,强调色彩的协调与和谐,尤其注重色调的浓淡和渐进。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色彩的变化和变幻,追求画面的动感和情感表达,比如在画草地和天空时会使用丰富的颜色。
三、表现手法
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更加自由,表达更为入微,注重绘画的实际效果。
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传递出不同的意境。
而中式绘画则通常采用单纯的线描和水彩等材料,强调的是对意境的表达,画面中的形象通常是比较简洁和抽象的。
此外,中式绘画也更注重于对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表达,体现了较强的山水情怀和生命境界。
四、审美标准
中西方美术观念的源头和根基不同,中式绘画注重的是修身养性,追求的是内在的美感和精神的提升,而西方画家则注重的是自我表达,对于现实的关注程度更高,更加注重作品的真实性和表现力。
因此,两者之间的审美标准差别也很大。
总的来说,中西方绘画美学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文化精髓和审美意识。
只有通过深度学习和研究,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它们的内涵和魅力。
浅谈东西方造型艺术的异同点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曹家珍浅谈东西方造型艺术的异同点内容提要:东西方造型艺术它们一致追求和谐与真、善、美的统一,但由于它们长期在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形成了明显区别的各自传统成为中西两大绘画体系,影响着世界画坛的发展。
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造型手段的区别与空间处理方法的区别。
关键词:中国画、西画、造型手段、空间处理、和谐、真、善、美。
东西方造型艺术的异同点主要表现在中国和西方(主要指欧洲)的绘画方面,它们长期在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各自传统,成为中西两大绘画体系,影响着世界画坛的发展。
中西方绘画的主要区别,是指中国画与油画艺术的相异之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主要造型手段的区别中国画以线描作为造型的手段,扬弃对象的光影明暗,注意形象的神韵,强调笔墨情趣。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书画同源,使用的工具材料为尖头笔、宣纸、墨、以水为颜料的稀释剂,形成了对线条的特殊审美趣味和精深的研究。
南齐谢赫于“六法”中,以“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作为品评中国画首要的两条标准。
“骨法用笔”,主要是指线描用笔有力度,运用笔法把握物象之骨气。
为此,中国画家创造出许多线描法。
“气韵生动”是骨法用笔的目标和结果,要表现出对象的神韵。
明代董其昌又提出“书法入画”,使中国书法用笔在绘画中得以运用和发展。
造型对用线的要求,讲究曲直、精细、浓淡、疏密等形态变化和组织的统一,以及笔法刚柔、轻重、疾徐等所形成的运动感和节奏感,体现出线条造型的艺术美。
中国画用色讲究概括性和装饰性,与线描造型相结合,构成富有装饰性的美感。
中国画用墨色线描,所以讲究墨色的变化。
唐代已有不着色,仅依靠墨色的浓淡变化描绘对象的色彩关系的水墨画。
水墨画再宋代得到发展,在元代发展成熟,明清水墨写意画进一步发展。
水墨画是线条与丰富的墨色相结合的中国画,着墨也讲究笔法,构成其独特的朴素、清雅、脱俗的艺术风格。
“西方油画以明暗、色彩为主要造型手段,注意光影描绘,注重立体空间的真实效果。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区别
1、绘画侧重点不同。
东方艺术重主观,西方艺术重客观。
东方艺术为诗的,西方艺术为剧的。
故在绘画上,中国绘画重神韵,西洋绘画重形似。
2、线条运用不同。
中国绘画盛用线条,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西洋绘画线条都不显著,19世纪末,西方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3、中国绘画不注重透视法,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
西洋绘画极注重透视法,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
4、中国绘画不讲解剖学,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
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
5、中国绘画不重背景,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
西洋绘画很重背景,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
6、东方绘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方绘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中西方油画的绘画差别和联系(简答题)一、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与联系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其独有的特色和不朽的作品,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历朝历代,无数绘画精品如奇葩异卉斗妍争辉,各个画派如涓涓清泉汇成滔滔江河。
这是一个伟大的艺术传统,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
它的丰富令人目不暇接,它的魅力让人心旷神怡,它的深奥又使人有些望而生畏。
中国绘画起源于1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劳动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质朴的原始绘画。
1、中西方绘画的区别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的绘画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一般认为,从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国等东方文明古国发展起来的称为东方绘画(以中国为典型代表);从希腊、罗马绘画发展起来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绘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
它们在历史上互有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
中国绘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这是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最大差异。
第一,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有“虚实相生”的效果。
第二,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散点透视。
西画则凌驾于自然之上,采用的是焦点透视,重写形。
第三,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
第四,中国画与诗有相通之处,因而推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即“诗情画意”。
而西画则不然。
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重时空、重光色效果。
第五,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
第六,中国绘画描写的是心灵的故乡,西方绘画描写的是生命的家园。
最简单理解,中国画是在“写”、表现精神、偏抽象.;西方绘画是在“仿”、描摹、仿造事物,偏具象。
后期毕加索(西班牙画家,立体派创始人)、凡高(荷兰画家.后印象派的代表) 等人对中国画的意境都是十分崇拜!不能说谁比谁高,艺术是全人类共同的东西,是无等级的,只是世界观不同,文化差异之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