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十一五”期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精品
- 格式:docx
- 大小:21.33 KB
- 文档页数:5
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森林资源调查技术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因调查目的不同而调查精度要求不一,其主要调查技术规程为:A、土地利用现状分类a、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现实利用状况和覆盖特征进行四级分类,图示如下。
b、分类定义土地(不含海域)分为陆地(含滩涂)和内陆水域两大一级地类。
㈠陆地:常年露出水面的土地和滩涂(包括河流、湖泊的常水位至洪水位之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之间的面积)。
1)、林地:包括森林、疏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和苗圃地。
(1)森林: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20以上(含0.20)的林地或冠幅连续宽度10米(面积0.1公顷)以上的林带,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
乔木树种定义包含乔木经济林树种,例如油桐、乌桕、杜仲、厚朴、漆树、板栗、栓皮栎、黑荆树、桑树等。
①针叶林:针叶树蓄积占65%以上的森林。
②阔叶林:阔叶树蓄积占65%以上的森林。
③针阔混交林:针叶树或阔叶树蓄积均占65%•以下的森林。
④竹林:由竹类构成的森林,不包括胸径2•厘米以下的小杂竹丛。
当毛竹为纯林时,每公顷株数不低于•225株(新造毛竹188株)即可划为毛竹林,否则划为荒地。
当林木郁闭度不低于0.2,毛竹与林木混交,且毛竹株数每公顷不低于625株时,划为毛竹林;低于625株划为乔木林分。
当林木郁闭度为0.10~0.19,毛竹与林木混交时,毛竹株数每公顷不低于225株划为毛竹林,低于•225株划为疏林地。
(2)疏林地: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
竹林和灌木经济林不划疏林地。
(3)灌木林地:由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或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构成,且覆盖度不低于30%的林地。
灌木林地分乔木生长范围以内和以外两类。
灌木树种定义包含作为经济林经营的小乔木、灌木、藤本种,如油茶、茶叶、柑桔、柚、橙、弥猴桃等果木类。
当油茶为纯林时,每公顷500株•(•新造林800株)以上划为灌木林地,否则划为荒地。
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质量管理办法江西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二OO九年四月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质量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为了确保执行《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的规定,切实提高我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为了统一调查质量标准,确保调查成果准确可靠,在开展二类调查的同时,必须把质量管理工作同步列入调查计划管理之内,采取保证质量的预防措施,制定质量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进行质量检查和调查成果验收。
第二条质量管理机构和职责质量管理实行统一标准、分级管理,省、设区市、县(市、区)都要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和配备相应人员,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1、省级机构和人员: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设置省级质量管理组,负责全省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2、设区市机构和人员:设区市设置市级质量管理组,指定专人负责,并抽调相应的专职检查人员,负责辖区内的质量管理、检查验收和成果审定等工作。
3、县级机构和人员:县(市、区)级成立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质量管理组,专门负责二类调查的组织实施和质量管理。
为了确保质量,各县(市、区)的外业调查、内业成果编制工作实行按工序检查验收的过程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的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及工效挂钩的技术经济承包责任制度。
调查任务和经费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包给外业调查队和内业工作组,外业调查队承包给工组,把工作任务、调查质量与包干经费直接挂钩。
凡各工组按时完成任务、质量总评为合格,包干经费按100%付酬;当质量总评达良级和优级时,除按包干经费付酬外,另外给予一定的奖励。
凡质量不合格者,责令返工,其返工费自负;弄虚作假者,除酌情扣除包干经费外,还要作为今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考核条件之一,从严掌握。
第二章小(细)班质量检查第三条外业小(细)班区划调查质量标准1、小班和细班区划合理,界线误差以明显地物界作区划界的,调绘误差应小于图上距离0.5毫米;以非明显地物界作区划界的,调绘误差应小于图上距离1.0毫米。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其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依据。
基本调查内容1、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界线,并在经营管理内进行或调整经营区划。
2、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
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
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
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和经营成效。
6、调查和计算森林生长量(率)。
以上是调查的基本内容。
还分成各小类。
每个省的都有点区别。
最好参照当地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法。
(一)调查总体思路和时间安排。
总体思路。
严格执行《江苏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面积调查以小班现地勾绘与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充分利用已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以实地调查为主,结合GPS 定位技术进行地面校正,获取调查区域的森林资源信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构建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时间安排。
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准备工作阶段,包括编制二类调查《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和《操作细则》,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发动工作。
二是调查阶段,用三年时间完成调查任务,时间从2007年开始至2009年结束。
2007年度,完成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市调查;2008年度,完成南通、扬州、泰州、淮安、盐城市调查;2009年度,完成徐州、连云港、宿迁市调查。
三是总结表彰阶段,2010年底完成,对调查成果进行验收、数据汇总、总结表彰和成果发布。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调查对象。
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对象是在全省境内生长的所有森林、林木和林地。
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以及农田林网、四旁树等。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的制定目的及意义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森林植被类型、种群结构、生长情况、树种组成等信息,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森林资源的二类调查,可以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为森林保护、修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技术方案的实施步骤1.调查区划划分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将调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适当的调查区划。
每个调查区划的面积应该足够大,以保证样方具有代表性。
2.样方的设置选取每个调查区划内具有代表性的样方。
样方的设置要考虑到地形、植被类型、树种组成等因素,以确保样方对调查区划的代表性。
3.样方调查对每个样方进行系统的调查。
包括:植被调查,测量样方的面积和边长,记录样方内各树种的数量、直径、高度等信息。
可以利用树皮剥去的工具和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测量。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计算不同树种的数量和比例,计算样方的平均直径、平均高度等。
利用所得数据,绘制树种组成图和径高比曲线图,分析样方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组成。
5.结果应用及报告撰写将调查结果应用于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编写调查报告,包括调查的目的、实施过程、结果分析和应用建议等内容。
三、调查工具和方法1.森林植被调查工具包括:皮剥工具、锤子、测径尺、测高尺、测距仪等。
2.样方设置方法可以采用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设置样方,确保样方具有代表性。
样方数量要足够大,以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3.样方调查方法(1)植被调查:记录样方内各个植被类型的数量、覆盖度等信息。
(2)树种组成调查:记录样方内各树种的数量、直径、高度等信息。
(3)面积测量:利用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样方的面积测量。
(4)直径测量:利用测径尺对样方内的树木进行直径测量。
(5)高度测量:利用测高尺对样方内的树木进行高度测量。
四、质量控制措施1.培训工作人员对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调查目的、流程、操作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1. 背景和目的森林资源调查是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状况、评估森林资源状况和制定合理的森林管理措施的重要手段。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进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旨在深入了解森林分布、组成和功能,为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本工作方案旨在明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确保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调查内容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森林类型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对调查区域内的森林类型进行详细划分,并记录下各类森林的分布范围和面积。
同时,还需要对各类森林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等进行调查和记录。
2.2 森林质量评估通过样地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对森林质量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森林植被覆盖率、坡度、土壤质量、水源保护能力等。
评估结果将用于制定森林管理措施和采取保护措施。
2.3 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样地调查和物种清查,对调查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评估。
主要包括植物物种、鸟类、兽类、昆虫等的分类、分布和数量统计。
调查结果将为保护和管理重点物种提供依据。
3. 调查方法3.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调查人员将进入调查区域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标本的收集和照片的拍摄,对植物、鸟类、兽类等进行分类和记录。
3.2 遥感影像解译遥感影像解译是森林资源调查的辅助手段。
调查人员将利用遥感影像进行森林类型划分和分布面积估算。
解译过程需基于相关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专业知识。
4. 调查步骤4.1 确定调查区域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调查的具体区域范围。
考虑到资源限制和调查效益,建议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森林区域进行调查。
4.2 制定调查方案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
明确调查内容、方法、调查人员和时间安排等。
4.3 实施调查工作根据调查方案,组织调查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工作。
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4 数据整理和分析将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进行数据分析和整体评估。
江西省森林资源概况据江西省“十一五”期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5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72.0万hm2,占64.2%;活立木总蓄积44530.5万m3;森林覆盖率为63.1%。
1、各类林地面积按地类划分。
有林地面积918.5万hm2,疏林地面积11.2万hm2,灌木林地面积104.2万hm2,未成林地面积23.0万hm2,苗圃地0.3万hm2;无立木林地面积8.7万hm2,宜林地6.1万hm2,辅助生产林地0.04万hm2按权属划分。
国有面积160.4万hm2,集体面积132.0万hm2,民营面积756.4万hm2,其他经营类型面积23.2万hm2。
全省非规划林地上乔木林面积8.9万hm2,竹林面积0.4万hm2,经济林面积5.8万hm2。
2、各类林木蓄积在活立木总蓄积44530.5万m3中,乔木林蓄积40971.4万m3,疏林蓄积87.1万m3,散生木蓄积2351.6万m3,四旁树蓄积1120.4万m3。
3、乔木林资源全省乔木林面积829.2万hm2,蓄积40971.4万m3。
按龄组分,幼龄林面积314.0万hm2,蓄积7835.6万m3;中龄林面积379.7万hm2,蓄积21562.1万m3;近熟林面积89.8万hm2,蓄积7071.5万m3;成熟林面积39.1万hm2,蓄积3788.1万m3;过熟林面积6.6万hm2,蓄积714.1万m3。
按树种分,马尾松面积239.4万hm2,蓄积9142.6万m3;国外松面积66.10万hm2,蓄积2511.0万m3;杉木面积259.2万hm2,蓄积14528.7万m3;硬阔类面积118.9万hm2,蓄积7594.4万m3;软阔类面积30.5万hm2,蓄积769.9万m3;混交类面积115.1万hm2,蓄积6424.8万m3。
4、竹林资源全省竹林面积98.6万hm2,其中毛竹林面积96.9万hm2,杂竹面积1.7万hm2。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一、工作目的与意义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非常必要。
森林资源调查便是为此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的目的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组成、质量、数量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为制定更好的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本次调查还将为制定森林经济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信息。
二、工作内容(一)调查范围本次调查的范围为本地区管辖的森林,包括国有林、林场、林农合作社、个人林等各种类型的森林。
(二)调查方法1.现场观察法通过实地走访、考察、拍照等方式记录森林的面积、林木类型、密度、高度、径级等基础信息。
2.调查问卷法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询问,调查森林的种植、抚育、管理、经营等方面的情况。
3.遥感技术法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森林资源数据,如森林覆盖率、林木类别、生长状况、受害状况等数据,便于后期数据处理。
(三)调查内容1.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评估通过调查森林的面积、树种、高度、密度、生长势等指标,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森林资源质量评估调查森林的材积、产材周期、质量等信息,评估森林资源的质量。
3.森林资源数量统计对森林总面积、蓄积量、乔木、灌木等数字特征进行调查和统计。
4.森林病虫害状况调查森林内的病虫害情况:种类、密度、侵染程度等。
5.森林环境质量检测调查森林内大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等环境状况,以评估森林的环境质量。
三、工作步骤(一)组织领导调查前,需始化工作组,任命负责人、副组长和成员,制订二类调查方案和实施计划。
(二)调查前准备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区域的地理信息、气候条件、土壤特征等信息。
(三)现场实地调查到调查区域进行现场调查,记录森林的基本情况。
(四)问卷调查编制调查问卷,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询问。
(五)遥感技术获取数据采用遥感技术获取森林资源的数据信息。
江西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西省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林业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12.27•【字号】•【施行日期】2017.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江西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西省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县(区)林业局:《江西省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管理办法》已经厅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江西省林业厅办公室2017年12月27日江西省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三章工作内容第四章工作方法第五章质量控制第六章成果管理与使用第七章责任追究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森林资源数据,是指森林、林木、林地的空间信息及其自然、管理属性数据。
森林资源数据年度更新(以下简称“年度更新”),是指因森林或林木的自然生长、以及各类森林经营活动、非森林经营活动引起森林资源变化,而开展的森林资源调查与数据更新。
第三条森林资源数据每年更新一次,具体执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等有关技术标准。
第四条年度更新工作包括国家林业局部署的年度林地变更调查,以及我省开展的年度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工作。
主要任务是采集、更新、统计森林资源数据,全面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及其动态变化情况,保持森林资源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以支撑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林业规划编制等工作需要。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五条按照统一组织、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分级实施的原则,年度更新工作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具体实施。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管理工作,主要履行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进度通报,组织制定相关的制度等职责。
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意见的通知》(X府厅字〔20XX〕127号)、《X 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林业局关于开展全市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意见的通知》(X市府办字〔20XX〕9号)要求,20XX年全省将全面开展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工作。
为确保我县按时按量高质量完成调查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意义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定期全面摸清我县森林资源情况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县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定期开展二类调查,有利于摸清我县森林资源状况,充分反映我县森林资源数量与质量、分布与结构。
特别是将其与每年进行的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结合起来,构建定期调查与年度变更相结合的监测体系。
二类调查成果不仅为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林长制工作等各项考核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客观评价各乡镇(场)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成效、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更是编制我县“十四五”森林采伐限额的数据基础。
二、主要任务(一)构建省、市、县三级调查抽样调查体系,以省级连续清查固定样地为基础,对连清样地进行加密和对原有地类调查样地进行优化,构建省、市、县三级抽样调查体系。
我县在省级连续清查固定样地8kmx8km的基础上,通过对省级固定样地的加密,样地抽查体系为2km×2km,抽样精度达到85%,符合县级抽样精度要求,全县共有343个固定样地。
(二)全面开展固定样地调查:主要对全县范围内343个固定样地进行复位,并调查样地生态环境因子和测树因子。
固定样地调查原则上复位率应达到95%以上。
(三)全面调查小(细)班内林地、林木状况:主要调查地类、优势树种、树种组成、公顷株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郁闭度和林龄等林分测树因子,林权、事权等管理属性因子以及坡度、坡向、土壤厚度等立地因子。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1.工作背景与目的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地和气候调控等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分布情况,制定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有效措施,有必要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工作。
本文旨在提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工作方案,以达到全面了解森林资源的目的。
2.调查范围与目标本次调查的范围将涵盖我国各个省份的森林资源,并主要针对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物种组成及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调查。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将获取以下目标:- 确定各个地区森林资源的面积分布情况;- 了解各地森林中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物种组成;- 调查森林生态环境状况,包括森林健康状况、林分密度、植被覆盖率等。
3.调查方法与流程3.1 野外调查3.1.1 样地设置在各个调查地点,按照统一的网格方式设置样地,并记录样地的经纬度坐标、海拔高度等信息。
样地的设置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确定。
3.1.2 数据采集在样地内对森林资源进行详细调查。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 森林类型:根据实地调查,确定森林的类型,如针叶林、阔叶林等;b) 植被组成:记录样地内主要树种、草本植物等的数量和分布情况;c) 森林结构:测量样地内林木胸径、树高等参数,计算林木密度和胸径分布情况;d) 森林健康状况:记录样地内森林健康状况,如病虫害情况、自然灾害状况等。
3.1.3 数据处理野外调查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两个环节。
a) 数据整理:对野外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校验等。
b) 数据分析:利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森林资源的相关参数和指标,如森林覆盖率、植被多样性指数等。
3.2 室内工作室内工作主要包括数据整理、报告撰写等环节。
a) 数据整理:将野外调查数据整理成规范的数据表,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
b) 报告撰写:根据调查结果,编制详细的调查报告,包括调查目的、方法、研究结果和建议措施等内容。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1. 背景与目的森林资源调查是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监测与评估的重要工作。
二类调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指定区域内的森林资源现状、动态和变化,为科学保护森林、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依据。
本文档旨在介绍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具体工作方案。
2. 调查范围和时间(1)调查范围:选取指定区域作为调查样本,建议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区域。
(2)调查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调查的最佳时间段。
通常选择春、夏、秋三个季节进行调查,以全面了解森林资源的季节变化。
3. 调查内容和方法(1)森林植被调查:通过样地调查和线路走查的方式,记录样地内的主要植被类型、植物物种组成、树高、胸径等,可以辅以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获取全局视角。
(2)野生动物调查:通过摄像机监测、声呐监测、踪迹追踪等方法,记录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规律等信息。
(3)水体调查:测量水体的水质指标和水体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密度、丰富度等,以了解水体生态环境的状况。
(4)土壤调查:对土壤进行采样,在实验室中进行土壤质地、含水量、负荷等指标的测试,了解森林土壤的肥力和性质。
(5)气象数据收集:收集气温、湿度、降雨量等气象数据,分析气候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4. 调查工具与设备(1)生态调查工具:样地调查表、物种名录、测量工具(尺、经纬仪、高度仪等)(2)摄像机监测设备:摄像机、红外传感器、存储卡等(3)土壤采样设备:铲子、土样采集器、塑料袋等(4)气象数据收集设备:温湿度计、雨量计等(5)数据分析软件:常用的数据分析软件,如Excel、R、Python等5. 调查程序与流程(1)确定调查区域和样本。
(2)准备调查工具与设备。
(3)根据调查内容和方法,制定调查计划并分配调查任务。
(4)进入调查区域,按照调查计划依次进行调查,并记录相关数据。
(5)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6)编写调查报告,并进行数据报送。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县(区)级行政县域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划设计、森林分类经营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
搞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准确掌握全县森林资源现状,建立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和科学实施林业各项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县林地总面积**万亩,活立木蓄积**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在****年完成,至今已有**年,现在使用的森林资源数据已经失真。
按照**省林业厅川林资函﹝****﹞***号文件及**市林业局要求,我县二类资源调查工作已迫在眉捷,在今年**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现结合恩阳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目的是掌握全县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森林覆盖率指标现状、建立或更新资源档案。
为调整我县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县域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及消长变化,客观反映调查县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营管理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森林资源和经营管理状况,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意见,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依据。
二、技术方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的编制由中标单位来编制完成,并负责内业资料的计算整理和二调成果的评审验收。
三、组织领导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为切实搞好本次调查工作,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副局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为成员的二类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林政资源科,由***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审查调查工作方案,安排筹措调查经费,申报检查验收,组织专家签定调整成果及其他重大问题决策。
XXX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案XXX市于2006年开展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随着XXX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林业建设步伐的加快,7年来,林地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了满足XXX市林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必须的森林资源现状信息,为指导和规范XXX市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XXX市林业局委托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开展新一轮二类调查工作。
根据《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结合XXX市实际,拟定本技术方案,作为XXX市二类调查工作的依据之一。
一、调查任务1、调查目的查清XXX市森林资源现状,为XXX市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XXX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成果也是XXX市森林碳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依据之一。
2、任务查清XXX市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综合评价XXX市森林资源现状特征与森林经营管理绩效,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
二、调查范围及面积确定1、调查范围根据XXX市民政局2000年11月勘界图,市级行政界线以内的区域为本次调查范围。
余金庵林场鹤庆县境内部分一并纳入调查范围,但不纳入XXX市资源统计。
2、面积确定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界线图,经扫描、配准、矢量化后,在计算机上进行面积求算,经检查后的求算面积为173811hm2(含余金庵林场XXX部分3186hm2),作为本次调查面积,与2006年XXX市二类调查面积一致。
三、调查依据1、XX省林业厅《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3、XXX市林业局与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签订的《XXX市利用卫星影像图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及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
江西省“十一五”期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方案、意见、情况、方法、条件、质量、计划、监测、系统、召开、统一、建设、建立、制定、提出、掌握、成果、基础、需要、政策、工程、资源、制度、方式、主体、任务、反映、分析、培育、保护、推广、满足、规划、开展、管理、确保、指导、加快、改革、实现、提高、推动、实施、落实、中心
江西省“十一五”期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二〇〇九年五月)
为全面摸清全省森林资源家底,掌握资源现状,科学考核全省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效,根据赣府厅字[2009]4号文要
求,决定从2009年5月起,在全省开展“十一五”期间县级森林资
源二类调查工作。
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特制
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意义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
方案编制、规划设计、森林分类经营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需要
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和公
益性工作。
1978年以来,我省已先后开展了五次森林资源二类调
查,为建立和更新森林资源档案、评价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制定
全省林业经营管理政策、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提供了科学依据。
但随着全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结束,集体林权已基本明确
到户,林地、林木权属以及森林资源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为科学考核各级政府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成效,
确保实现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这个大目标,需要全
面摸清我省森林资源的家底,掌握资源现状。
二、主要任务
查清区域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及其消长变化,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营管理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意见,为科学考核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依据。
以本次二类资源数据为基础,组织完成全省“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加快推动各类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实施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
三、技术方法
调查方法采取地面调查为主、地面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地面调查采用小班调查和固定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通过固定样地调查(复查),估算总体蓄积、计算间隔期内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并控制和平差小班蓄积;通过小班区划调查,把森林资源落实到山头地块。
遥感判读作为补充调查,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辅助判读森林地类、林种和树种等重要因子,提高小班区划、调查的效率和精度。
《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另行下发。
四、组织领导
省林业厅成立以刘礼祖厅长为组长、郭家副厅长为副组长的二类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邱水文、严成、曹志远、俞东波、武来成、余小发、谌晓辉、杨杰芳、陈济友、何齐发等为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林政资源管理处,严成兼任办公室主任,陈济友、何齐发为副主任。
各设区市、县(市、区)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
组及办公室,开展外业调查前需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技术总负责人名单及工作计划。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由省林业厅统一部署,设区市林业局负责工作组织和督导,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负责方案制定、细则编写、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外业质量检查、内业材料审核、遥感判读和全省成果材料汇总等;设区市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负责辖区各县技术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外业质量检查、内业材料审核、全市数据汇总等工作;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调查工作组织实施,包括外业调查、内业计算和成果材料编制等。
五、工作内容
1、技术培训
省、市两级负责外业调查、遥感判读、内业整理、数据输机、图形矢量化、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专门技术的培训工作。
2、外业调查
全省将完成63855个固定样地、150万个小班(约1150万宗地)的外业调查。
3、成果编制
样地、小班调查数据及代码表输入计算机、统计表计算、报告编制,小(细)班图形矢量化、森林资源数据库建立等工作。
4、质量控制
省、市、县三级分别组成质量管理组,实行分级管理,逐级开展外业、内业质量抽查。
⑴样地抽查:县级不少于样地总数的10%,设区市不少于样
地总数的3%,省级不少于样地总数1%。
⑵小班抽查:县级不少于小班总数的5%,设区市不少于小班总数的1%,省级不少于小班总数5‰。
六、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2009年5月中旬,召开全省二类调查工作启动会、举办技术培训班;各设区市5月底前完成辖区内县(市、区)级技术培训。
2、第二阶段:2009年6月全面启动外业调查;10月结束外业调查,开展内业工作;2010年1月底各县(市、区)完成数据统计汇总和成果编制,上报设区市林业局审核、汇总;
3、第三阶段:2010年2月底,以设区市为单位将汇总数据和成果材料,上报省林业厅审定,进行全省汇总;2010年6月底提交全省汇总统计表、调查报告等成果材料;
4、第四阶段:2010年12月底,各县(市、区)完成小班图形矢量化和属性数据挂库,上报设区市林业局审核,12月底上报省林业厅。
七、成果提交
提交成果材料包括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材料;调查成果需分别经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后,由林业局行文逐级上报。
1、数据库:以县(调查单位)为单位建立的样地、小班调查因子数据库,乡(镇、场)代码库、村(分场)代码库,小班图形和属性数据库;
2、统计表:按照《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要求编制森林资源统计表(附表1~附表33);
3、报告:包括调查报告、质量检查报告、工作总结报告;
4、图件:主要包括森林分布图、分类经营区划图(按五大林种编制)、主要树种分布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