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放射治疗后皮肤护理读书报告
- 格式:pptx
- 大小:295.13 KB
- 文档页数:21
28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所致皮肤炎症的护理目的:为了有效的控制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尤其是皮肤炎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方法:本文采用我院一定时间内的右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进行各方面的精心护理,来评估护理对于患者皮肤炎症发病率的影响。
结果:通过调查显示,患者放射治疗所致皮肤炎症的康复效果明显,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论:对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所致的皮肤炎症,要采用争取和有效的护理方法,才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标签: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皮肤炎症;护理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治疗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在医院中最常采用的治疗手段,但是在放射治疗过程之中,由于治疗剂量的不同、疗程的差异、照射面积不同等原因都会造成患者出现皮肤炎症的现象,从而降低了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肢体痛苦。
因此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提高皮肤炎症的护理水平,可以减轻患者皮肤反应的程度,降低患者的身体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1.1 资料和方法本文选用了我院一定时间段内的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引起的28名皮肤炎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0例,患者的年龄跨度是24—80岁数,平均年龄为52.3岁。
把28名患者作为护理组对象,并采用没有进行专业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两组的护理效果来评估专业护理对于患者皮肤炎症的影响。
1.2 临床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经过护理的患者其病情明显缓解,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并增强了治疗效果,同时护理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对于相关的皮肤护理知识更加了解,增强了治疗信心。
2、护理措施由于放射治疗剂量的不同、放射面积不同、治疗疗程差异等原因,患者皮肤炎症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采用的护理措施也不同,通常会把皮肤炎症分为四个等级,并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2.1一级皮肤炎症患者的护理这类患者额皮肤炎症症状较轻,患者在脸颊部位出现了暗红色的红斑,同时皮肤干燥脱皮,出汗量明显减少,对于这类患者,其具体的护理措施为:教育患者要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肥皂等护肤用品,保证出现皮肤炎症的部位不暴晒、不热冷敷,最重要的是当皮肤出现瘙痒的时候,不能够直接用手搔抓,可以適当使用痱子粉或者滑石粉。
肿瘤放疗后皮肤反应的护理方法与探讨摘要:目的加强放疗患者皮肤反应观察及护理,避免不良因素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方法放疗前、中、后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局部皮肤观察及处理,尽可能减轻放疗患者局部皮肤反应发生。
结果通过对患者的观察、护理,患者在放疗期间皮肤反应有效的好转,患者尊医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放疗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确保放疗顺利进程。
结论加强放疗患者局部皮肤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放射治疗肿瘤患者的疗效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肿瘤;放疗;皮肤反应;护理放疗是恶性肿瘤三大治疗手段之一,它是利用放射线照射在肿瘤组织上,使生物体内能量传递,引起细胞活性损伤,以至将细胞杀灭。
外照射后首先是皮肤暴露于较高强度的放射线,除其他放射性副反应外,皮肤也会出现不良反应,根据病变严重程度不同可将不良反应分为三大类,即Ⅰ度皮肤反应(干性皮炎)、Ⅱ度皮肤反应(湿性皮炎)和Ⅲ度皮肤反应(放射性溃疡)。
除了针对不同的反应进行恰当的临床处理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与患者积极沟通并告知患者在整个放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对不良反应的治疗与康复都将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1一般资料本组选取1,3例恶性肿瘤患者,13例恶性肿瘤住院病人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的69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11例出现红斑,干性脱皮,湿性脱皮和局部溃疡等近期皮肤反应,2例出现肌肉纤维化远期皮肤反应.2结果通过精心的观察护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使患者对放疗有了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做好皮肤保护,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患者能顺利完成放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3讨论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放疗中常见并发症,常使放疗中断,疗程延长,影响疗效。
放射性皮肤损伤主要是由于电离辐射损伤上皮的生发层细胞和皮下血管。
辐射首先引起照射部位毛细血管反射性扩张,局部形成充血性反应,出现红斑。
随着放疗进行,发生血管损伤和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闭塞,导致受照部位组织供血不足,使物质交换受限,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广泛纤维化。
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引起皮肤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总结26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皮肤反应预防及护理。
放射治疗期间做好局部皮肤护理,加强功能锻炼与营养支持,以预防照射野皮肤的损伤;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及处理皮肤损伤,使放射治疗顺利进行。
标签:乳腺癌;放射治疗;皮肤反应;护理乳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多数辅以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对人体正常组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放射反应与损伤⑴。
由于乳腺癌术后局部皮肤薄,易出汗,局部血液供应、淋巴回流较差⑵,经放射线照射后易损性高,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⑶。
加强患者照射野皮肤的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⑷。
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本院放疗科收治260例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现将皮肤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0例,均为女性;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8岁;;行改良根治术248例、保乳根治术12例;术后病理报告浸润性导管癌119例、浸润性小叶癌33例、导管内癌38例、粘液腺癌25例、管状癌26例、乳头状癌19例;手术至放射治疗间隔时间1~5月,平均3-.5月。
1.2 放射治疗方法;放射源用—60照射,根据患者病情及其所接受的手术方法分别对患侧乳腺、胸壁及锁骨上、下区进行照射。
单次计量为210-361次,5~6周为1疗程,总剂量为5000~6000cGy。
1.3皮肤反应分度⑸一般将皮肤反应分为Ⅲ°,Ⅰ°出现红斑,表现充血、潮红,有烧灼和刺痒感觉,逐渐变成暗红色,表皮脱屑,称干性皮炎:Ⅱ°表现充血、水肿、水疱、糜烂、有渗出液,称湿性皮炎;Ⅲ°为放射性溃疡,有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边界清楚,底部较光滑,呈痂下溃疡,有剧痛。
1.4结果放射治疗后15~28d观察皮肤反应,109例Ⅰ°皮肤反应,18例Ⅱ°皮肤反应,经积极治疗和综合护理,多在1周左右愈合,未影响治疗进行。
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皮炎的护理经验总结摘要:目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所导致的放射性皮炎进行个性化护理,分析护理结果。
方法:为了促进头颈部肿瘤放疗所导致放射性皮炎患者护理水平的提升,研究就个性化护理的具体应用效果展开深入的探讨,将本院62例由于头颈部肿瘤放疗所导致放射性皮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在分组后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后得到的不同护理结果进行比对。
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相比对照组明显存在较大差异(P<0.05)。
结论: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皮炎患者护理期间,采用个性化护理可以取得显著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炎;个性化护理引言: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也导致当前各种肿瘤疾病的发生几率不断增加,其中头颈部肿瘤就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肿瘤类型,头颈部肿瘤分别包含了颈部肿瘤以及耳鼻喉科肿瘤和口腔颌面部肿瘤等等,针对肿瘤疾病,手术治疗和放化疗是最为主要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但是患者在长期的放疗期间,也有较大的可能性会出现放射性皮炎等并发症,从而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放射性皮炎属于累积且不可逆的损伤,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和糜烂等症状,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
因此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所导致的放射性皮炎患者治疗期间,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就个性化护理对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详细护理步骤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分别是研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将这一期间所收治的62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所导致放射性皮炎的患者进行分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通过表1显示对比结果。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护理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即抗感染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和生命体征监测等等,观察组则是在这一基础上为其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详细护理步骤如下:①心理护理。
肿瘤放疗科实习护士工作总结放射治疗的护理与副作用管理肿瘤放疗科实习护士工作总结:放射治疗的护理与副作用管理在肿瘤放疗科的实习工作中,我负责协助护理师进行放射治疗的护理工作。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不仅对肿瘤放疗科的工作流程和护理技巧有了深入了解,还学到了很多关于放射治疗的护理与副作用管理的知识,下面我将总结一下我的实习经验。
一、严格执行放射治疗计划在放射治疗中,精确的治疗计划是非常重要的,而实习期间,我也积极参与了治疗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首先,我了解了放射治疗的常见方法和设备,并在护理师的指导下协助完成了患者的治疗计划。
在执行治疗计划时,我严格按照医嘱和操作规程,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按时接受放疗,并保证放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放射治疗对患者来说是一项长期而辛苦的过程,他们需要面对疾病的困扰和与治疗相关的不适感。
因此,我重视与患者的沟通,积极倾听和关心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建立积极的治疗信心。
同时,在治疗期间,我也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向护理师或医生汇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规范放射治疗后的护理放疗后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不适,因此,在放疗结束后,我会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例如,放射治疗可能会引起放射性皮肤反应,对此,我会按照医嘱进行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干燥,使用适当的护肤品,帮助缓解患者的不适。
同时,我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饮食和卫生方面的指导,提醒患者注意放射治疗后的自我护理。
四、积极管理放射治疗的副作用放射治疗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乏力等,我在实习期间学到了很多关于放射治疗副作用管理的知识。
例如,对于放射性食管炎引起的恶心、呕吐,我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缓解症状;对于放射性白细胞减少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我会提醒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此外,我还会向患者详细介绍副作用的可能性和预防方法,提供心理和生活上的支持。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朱洁;黄素萍;陈燕
【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4(021)004
【摘要】放射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当放射线通过皮肤进入肿瘤时,则对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引起放射性皮炎,严重时可造成延误放疗时机的不良后果。
我科从2000年1月至2001年7月收治放疗患者共150例,其中5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
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66-66)
【作者】朱洁;黄素萍;陈燕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肿瘤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肿瘤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肿瘤科,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R815
【相关文献】
1.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护理体会 [J], 陈燕;黄素萍;朱洁
2.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皮炎防治及护理进展 [J], 辜梦聃;曾元丽;石小兰
3.富氢水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J], 牛云霞;蒙锦莹
4.恶性肿瘤放射治疗致放射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J], 刘军
5.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J], 马兰花;张冬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放疗护理体会介绍肿瘤放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肿瘤的方法。
作为一名护士,参与肿瘤放疗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分享我在肿瘤放疗护理中的体会和经验。
了解病人的情况在开始肿瘤放疗护理工作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
这包括病人的年龄、病史、病情等。
对于每位病人,我们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监测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在肿瘤放疗过程中,病人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和体征,如恶心、呕吐、疲劳等。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需要持续监测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保持良好的沟通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倾听病人的想法和感受,并提供情感支持。
在放疗过程中,病人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我们需要与他们密切合作,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放疗护理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在肿瘤放疗护理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下面是一些常见问题及对应的处理方法。
紫外线烧伤放疗过程中,病人可能会出现紫外线烧伤的症状,如红肿、疼痛等。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护理: 1. 避免暴露在阳光下。
2. 使用防晒霜或穿着防晒衣物。
3. 给予病人冷敷或使用药物缓解疼痛。
恶心和呕吐恶心和呕吐是放疗副作用的常见症状之一。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减轻病人的不适: 1. 给予止吐药物,如顺铂和多巴胺等。
2.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3. 避免让病人感到恶心的气味和食物。
疲劳疲劳是放疗过程中常见的体验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病人应对疲劳:1. 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和瑜伽等。
2. 提供正常作息规律的建议。
3. 分配合理的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皮肤反应放疗可能导致皮肤反应,如红肿、脱皮等。
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护理: 1. 鼓励病人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
2. 避免使用含酒精或刺激性的护肤产品。
3. 给予病人放疗期间的护肤建议和护理方法。
放疗护理的意义肿瘤放疗护理对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病人缓解不适症状、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肿瘤放疗科实习护士肿瘤放疗护理经验总结与心得体会放疗患者的护理关键要点肿瘤放疗是一种重要的癌症治疗方式,对于肿瘤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作为肿瘤放疗科的实习护士,我有幸参与了该领域的工作,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
通过本文,我将分享我在肿瘤放疗护理方面的关键要点,并总结我在实习期间获得的经验和体会。
一、有效沟通与心理支持肿瘤放疗过程中,患者面临着身体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作为护士,我们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
我们应该始终倾听患者的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与患者交流时,我们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放疗过程和可能的副作用,以减少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此外,积极的语言和态度也能给予患者正能量,增强他们的勇气与信心。
二、安全护理与放疗计划监测在肿瘤放疗过程中,放疗计划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作为护士,我们需要定期检查放疗设备和器材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以提供稳定、安全的放疗。
同时,我们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副作用的出现,及时反馈给医生,并调整放疗计划。
三、放疗部位护理与副作用管理放疗部位的护理是放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我们需要做好局部护理工作,保持放疗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和皮肤损伤。
在患者出现皮肤反应时,我们要及时评估并记录,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如使用保湿剂、防晒霜等。
同时,我们要积极了解和管理放疗的常见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提供相应的护理和支持,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四、营养支持与康复护理良好的营养状况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我们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放疗计划,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提供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和补充剂,并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
此外,我们还应该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和心理活动,帮助他们保持积极心态,加快康复进程。
五、团队合作与继续学习在肿瘤放疗科工作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与医生、放射治疗师和其他护理人员保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放射治疗中皮肤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临床对肿瘤病人不同部位肿瘤进行放射治疗时,可导致该部位周围正常组织放射性损伤继而引起不良反应。
方法:现代放疗新技术提升了针对性,使得副作用大减,结果:皮肤反应仍然会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结论:临床上放疗科护士如何更好地观察与护理照射野的皮肤,以减轻患者痛苦,使治疗得以顺利完成。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2-0026-01由于放射线的刺激,90%以上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的放疗区皮肤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反应。
据报道,放射治疗时间延长1周,局部控制力下降14%,延长2周则下降26%[1]。
而且,临床上医生很多时候也会同时采用同步放化疗,和/或结合使用靶向治疗。
但是,联合治疗又会产生更多的毒副作用,给人的机体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对于放疗科护士来说,放疗期间如何更好地评估与护理皮肤是日常工作的难点之一。
令人忧虑的是,不同医院间所采用的肿瘤放疗区域的皮肤护理措施差别很大。
而且,很多放疗科护士没有经过综合性的、证据为基础的培训,使得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快速、有效的护理,严重者甚至还影响了治疗的顺利进行。
鉴于这个事实,放疗科护士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在照顾接受放疗的病人时,必须密切注意观察病人的不良反应,并根据反应的程度来采取相对应的标准化护理措施,以保证及早终止反应,并力求减轻反应的严重程度。
影响因素虽然现代兆伏级放射治疗设备大多已经具有皮肤免除效应,但是仍旧会对照射野内皮肤造成一定的伤害。
新技术如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等也可改善皮肤毒性,但是这些技术在国内并没有被普及。
严重的时候皮肤的不良反应会甚至出现糜烂和破溃的情况,一般多见于头颈部、胸部和会阴部肿瘤放疗。
因为这些部位相贴的皮肤褶皱叠加在一起会经常相互摩擦,所以出现严重情况的概率会比较大。
其它影响因素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治疗因素。
肿瘤病人放射治疗后皮肤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郝晓屹;刘雪融;菅德辉
【期刊名称】《中国伤残医学》
【年(卷),期】2006(014)005
【摘要】目的:及时发现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的皮肤反应,并给予正确有效的处理,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病人痛苦.方法:对1999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放疗的进行放疗的732例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和密切观察,发现入射性皮肤反应225例,占30.7%,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处理.结果:通过宣教指导,使患者了解放射野皮肤护理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对已经发生皮肤反应的患者,经过及时合理用药,皮肤反应均痊愈,没有影响放射治疗的进行,没有发生严重的皮肤反应.结论:加强对放射治疗病人照射野皮肤的观察与护理,对提高放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郝晓屹;刘雪融;菅德辉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一病房,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一病房,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黑龙江省武警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5
【相关文献】
1.肿瘤病人放射治疗皮肤反应的防治护理进展 [J], 卢幻真
2.肿瘤病人放射治疗后皮肤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J], 江继华
3.肿瘤病人放射治疗后放射性损伤病症的临床护理 [J], 罗莹莹;马得勋;殷爱民;陈吉刚;王利;刘书锋
4.肿瘤病人放射治疗后皮肤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J], 郝晓屹;刘姝芝;赵春红;程圆
5.肿瘤病人放射治疗后皮肤副反应及护理 [J], 刘桂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放射治疗皮肤反应的护理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放射治疗护理。
方法从放疗前精神护理、皮肤放射反应护理、放疗后皮肤反应及护理方面进行护理研究。
结果效果良好。
【关键词】乳腺癌放射治疗皮肤反应护理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除N。
期乳腺癌外,其余各期均需综合治疗,或单纯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常用有效的放射源是深部x线。
出于深部x线剂量最高点集中于皮肤表面,极易造成放射区的放射性损伤,影响治疗的进行。
因此,护理好照射部位的皮肤,减少放射性损伤,并做好损伤后的处理,是从事放疗专业护士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院从2008年2月到现在共放疗病人702例,其中乳腺癌有83人,占12%。
在用深部x线治疗过程中,照射部位的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射反应,个别病人则有较重的皮肤损伤。
典型病例:例1:尚××、女、47岁、住院号862720,于86年5月22日以左乳腺癌术后入院。
左锁骨上及左腋下均有淋巴结转移灶,胸部刀口处可触及数个小结节,给予深部x线 A,B野照射。
A野200CGY/次,15次/W,B野200CGY/次,5次/W总量达400CGY。
在 B野量达3000CGY时,皮肤出现红斑。
当时天气炎热,病人出汗多,皮肤潮湿。
由于保护不好和护理不当,局部逐渐破溃,有血性分泌物渗出。
中止照射。
局部给予2%龙胆紫液敷,VB12 2次/日次外用,暴露皮肤创面保持干燥。
经过三周的治疗和加强护理,创面愈合。
例2:权××、女、57岁,住院号866801,于86年12月15日以右乳腺癌术后住院。
右侧锁骨下、右腋下淋巴结肿大,给予深部x线外照射。
A野200CGY/次,5次/W,B野150 rad/次,5次/W,总量达400CGY。
A野量达200CGY时,皮肤出现红斑。
病人穿棉布衬衣,质地较硬,保护欠佳,先于局部出现搔痒继之出现水疱,破溃,渗血。
中止照射。
局部给予氯霉素粉外敷,2%龙胆紫液,VB12外用,暴露创面,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二周后愈合。
肿瘤病人放射治疗后皮肤反应护理研究摘要】目的:在肿瘤病人的放射治疗中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并给予护理干预,探析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42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行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且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结果:42例患者经过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后,皮肤反应发生率是47.61%(20/42),痊愈率是100.00%(42/42)。
结论:在肿瘤病人的放射治疗中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并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皮肤反应发生率并促进皮肤反应痊愈,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肿瘤;放射治疗;皮肤反应;护理为了进一步探析在肿瘤病人的放射治疗中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并给予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我院对42例患者进行以下过程探究以及以下结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42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行放射治疗肿瘤患者。
本次探究中男女患者比例是20:22,最大年龄是67岁,最小年龄是30岁,中位年龄为(55.24±5.24)岁。
存在肺癌、乳腺癌、喉癌、食道癌以及直肠癌的患者例数分别是23例、8例、6例、3例、2例。
放射治疗时间是6周至10周。
1.2方法所有患者均为行放射治疗后发生皮肤反应患者,给予42例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照射前,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包括治疗特点以及方法等,利用成功案例法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以及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密切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方案实施,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以及情感支持,对患者进行营养护理以及抗感染治疗等;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对症宣教并给予患者随机性教育,利用示范性教育给予患者护理中遇到的困难以良好解决。
1.2.2照射中,将预照射野皮肤画好区域并告知患者不得自行涂改,若照射野线条存在模糊情况时需要告知主管医生并由其描画,避免出现照射部位失误;在照射前将照射区域内的金属物质取出以避免出现二级射线,避免造成患者严重皮肤损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以及干燥以预防感染。
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炎的护理体会目的:提高乳腺癌术后护理放射治疗效果。
方法:对40例轻、中、重三种不同程度乳腺癌放射性皮炎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结果:40例患者都顺利的完成了放射治疗,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治疗效果。
结论: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其预防护理重点在于皮肤的清洁护理,局部减少摩擦,阻断病情发展。
标签:乳腺癌;放射性皮炎;预防;护理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炎较多见,重度放射性皮炎一旦出现,被迫停止治疗,拖延治疗时间,影响放疗效果,增加患者痛苦和患病日期与费用。
因此,加强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皮肤护理,减少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对提高乳腺癌放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为此,笔者回顾性的分析总结了我院2008~2011年间的40例乳腺癌放射性皮炎患者的预防及护理情况,现报道如下。
1、一般护理2008年至2011年1月间,50例乳腺癌患者有40例发生了放射性皮炎,其中男1例,女39例,年龄18~58岁,患放射性皮炎的时间为7~30天,轻度30例,中度8例,重度2例。
2、病因分析乳腺癌放射面积大,除肿块切除创面需放射治疗外,还应放射胸大肌、胸小肌及腋窝淋巴组织,因而正常组织(皮肤)不可避免被照射。
当皮肤清洁不良、尤其是伤口没有完全愈合时即进行照射,很容易发生放射性皮炎。
加之临床常有不合理的使用抗菌素、采取超分割放射疗法,也助长了感染的发生。
3、放射性皮炎分度诊断标准轻度:红斑,有烧灼和刺痒感,继续照射时皮肤由鲜红渐变为暗红,以后有脱屑、称干反应。
中度:高度充血水肿,水疱形成,有渗出液,糜烂,称湿反应。
重度:溃疡形成或坏死,侵犯至真皮,造成放射性损伤,难以愈合。
4、护理体会4.1轻度放射性皮炎可耐受继续治疗,不必使用抗菌素,重点在于皮肤清洁,减少局部摩擦,可外用冰片滑石粉涂察,同时大量口服Vit C、A、D、B、E及高蛋白饮食。
4.2中度放射性皮炎应选用羊毛脂软膏、皮炎平霜、绿药膏或烧伤膏外敷,润滑皮肤,加强局部消炎作用,防止继续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