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糖原的提取,定性以及定量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1006.00 KB
- 文档页数:12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符含敏学号: 3140090079专业年级: 2014级预防医学组别:第三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名称肝糖原的提取、鉴定与定量实验日期2015-1-8 实验地点第三实验室合作者杨锐指导老师朱利娜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格式要求:正文请统一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数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标题用:四号,黑体,加粗。
需强调的地方请用蓝颜色标出。
不得出现多行、多页空白现象。
一、实验目的:提取鸡肝中的肝糖原进行肝糖原的定性以及定量实验二、实验原理:1.低浓度的三氯醋酸能使蛋白质变性,破坏肝组织中的酶且沉淀蛋白质,使糖原能很好地保存在上清液中,95%的乙醇能将滤液中的糖原沉淀。
2.糖原溶液遇碘呈红棕色,糖原水解成的葡萄糖与班氏试剂水浴加热可变黑色。
3.糖原在浓酸中可水解为葡萄糖,浓硫酸可使葡萄糖进一步脱水生成糠醛衍生物,它再与蒽酮试剂脱水缩合生成蓝色的化合物。
4.糖含量在10-100μg,溶液颜色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三.实验材料:1.鸡肝乙醇 5%三氯醋酸 50%NaOH 12mol/LHCl 碘试剂班氏试剂普通离心机室温至100℃恒温箱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天平剪刀镊子研钵试管架10ml离心管刻度吸量管白瓷反应板2. 30%KOH 标准葡萄糖溶液 90%浓硫酸蒽酮显色剂四.实验步骤:1.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鸡肝约1.5 g,剪碎+5%CClCOOH 1 ml3研磨至乳状+5%CClCOOH 3 ml3研磨成肝匀浆3分钟(4000 r / min)3 ml)+3ml 95%乙醇,混匀,静置10分钟5分钟(4000 r / min)+蒸镏水1 ml沸水浴2分钟,溶解沉淀糖原溶液1ml+浓HCl 5滴加碘试剂沸水浴糖原溶液2滴滴呈色对比+班氏试剂4滴沸水浴2分钟,观察变化2.肝糖原的定量测定:鸡肝0.15 g+30%KOH 1.5ml (用吸量管)沸水浴15分钟冷却,全部转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仔细混匀,此为糖原提取液取3支试管,按下表操作:试剂(ml)空白管标准管样品管标准葡萄糖溶液— 1.0 —糖原提取液—— 1.00.2%蒽酮溶液2.5 2.5 2.5(用吸量管)混匀,沸水浴10分钟,冷却c。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2015级护理本科
组别:第四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肝糖原的提取、鉴定与定量
实验日期2016-12-20 实验地点第四实验室
合作者指导老师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肝糖原提取、糖原和葡萄糖鉴定与蒽酮比色测定糖原含量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掌握其操作方法。
2、了解离心管和分光光度计使用的原理并掌握操作步骤。
3、熟悉吸量管、可调式微量移液器的操作步骤。
4、熟悉溶液的转移操作;熟练运用溶液混匀的各种方法(视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混匀方法)。
5、了解呈色反应。
二、实验原理
(一) 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
1.糖原的分离
采用研磨匀浆使细胞破碎,用低浓度的三氯醋酸使蛋白质变性,破坏肝组织中的酶从而使其沉淀,而糖原仍稳定保持在上清液中,从而使糖原与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分离开。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汪煜灵学号: 3130010071 专业年级: 2013级临床医学组别:第2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名称肝糖原的提取、鉴定、分离实验日期2014-12-25 实验地点第2实验室合作者陈海玲指导老师朱利娜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一、实验目的1、掌握组织样品的制备方法,了解其注意事项。
2、了解肝糖原提取、糖原和葡萄糖鉴定与蒽酮比色测定糖原含量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掌握其操作方法。
3、正确操作使用刻度吸管和可调微量取液器。
4、熟练运用溶液混匀的各种方法。
5、正确掌握溶液转移的操作。
6、正确操作使用分光光度计。
二、实验原理●肝糖原的提取糖原储存于细胞内,采用淹没匀浆等方法可使细胞破碎,低浓度的三氯醋酸能使蛋白质变性,破坏肝组织中的酶且沉淀蛋白质,而糖原仍稳定地保存于上清液中,从而使糖原与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分离开来。
糖原不溶于乙醇而溶于热水,故先用95%乙醇将绿叶中糖原沉淀,再溶于热水中。
●糖原的鉴定糖原水溶液呈乳样光泽,遇碘呈红棕色。
这是糖原中葡萄糖长链形成的螺旋中,依靠分子间引力吸附碘分子后呈现的颜色。
糖原还可被酸水解为葡萄糖,利用呈色反应和葡萄糖的还原性,可判定肝组织中糖原的的存在。
CuSO4 + 2NaOH = Na2SO4 + Cu(OH)22Cu(OH)2 + C6H12O6 = 2CuOH + 氧化型葡萄糖 + H2O2CuOH = H20 + Cu2O (红色)Cu(OH)2 ==== H2O + CuO (黑色)●肝糖原的定量糖原在浓酸中可水解为葡萄糖,浓硫酸能使葡萄糖进一步脱水生成糠醛衍生物——5-羟甲基呋喃甲醛,此化合物再与蒽酮脱水缩合生成蓝色的化合物。
该物质在620nm处有最大吸收。
糖含量在10—100mg范围内,溶液颜色的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利用此反应与同样处理的已知葡萄糖含量的标准溶液比色,通过标准对照法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糖原的含量。
糖原在浓碱溶液中非常稳定,故在显色之前,肝组织先置于浓碱中加热,以破坏其他成分,而保留肝糖原。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组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名称肝糖原的提取、鉴定与定量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老师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一、实验目的1.掌握组织样品的制备方法,了解其注意事项。
2.了解肝糖原提取、糖原和葡萄糖鉴定与蒽酮比色测定糖原含量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掌握其操作方法。
3.掌握吸量管和微量移液器的使用方法。
4.掌握各种溶液混匀及转移的方法。
5.正确掌握使用离心机和分光光度计的方法步骤。
二、实验原理1.肝糖原的提取糖原储存于细胞内,采用淹没匀浆等方法可使细胞破碎,低浓度的三氯醋酸能使蛋白质变性,破坏肝组织中的酶且沉淀蛋白质,而糖原仍稳定地保存于上清液中,从而使糖原与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分离开来。
糖原不溶于乙醇而溶于热水,故先用95%乙醇将绿叶中糖原沉淀,再溶于热水中。
2.糖原的鉴定糖原水溶液呈乳样光泽,遇碘呈红棕色。
这是糖原中葡萄糖长链形成的螺旋中,依靠分子间引力吸附碘分子后呈现的颜色。
糖原还可被酸水解为葡萄糖,利用呈色反应和葡萄糖的还原性,可判定肝组织中糖原的的存在。
CuSO4 + 2NaOH = Na2SO4+ Cu(OH)2↓2Cu(OH)2 + C6H12O6= 2CuOH +氧化型葡萄糖+H2O2CuOH = Cu2O↓(红色) + H2OCu(OH)2⍙ CuO↓ (黑色) + H2O3.肝糖原的定量糖原在浓酸中可水解为葡萄糖,浓硫酸能使葡萄糖进一步脱水生成糠醛衍生物——5-羟甲基呋喃甲醛,此化合物再与蒽酮脱水缩合生成蓝色的化合物。
该物质在620nm处有最大吸收。
糖含量在10—100mg范围内,溶液颜色的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利用此反应与同样处理的已知葡萄糖含量的标准溶液比色,通过标准对照法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糖原的含量。
糖原在浓碱溶液中非常稳定,故在显色之前,肝组织先置于浓碱中加热,以破坏其他成分,而保留肝糖原。
三、实验材料1.样品鸡肝2.试剂95%乙醇、0.31mol/L(5%)三氯醋酸溶液、0.15mol/L NaCl溶液、浓HCl、12.5mol/L(50%)NaOH、碘试剂、班氏试剂、30%KOH溶液、标准葡萄糖液(50mg/L)蒽酮显色剂3.仪器和器材1、普通离心机,室温至100℃恒温水浴箱,722型分光光度计,天平2、剪刀、镊子、研钵3、试管架,离心管,试管4、刻度吸量管(2ml ,5ml),1000μl微量可调取液器5、100ml容量瓶6、白瓷反应板四、实验方法(一)实验流程1.肝糖原提取、鉴定实验流程:鸡肝约1.50 g,剪碎+5%CCl3COOH 1 ml研磨至乳状+5%CCl3COOH 3 ml研磨成肝匀浆,离心3分钟(4000 r / min)上清液(取2 ml)+2ml 95%乙醇,混匀,静置10分钟分钟(4000 r / min)+蒸馏水1 ml沸水浴2糖原溶液1ml+浓HCl 250μl加碘试剂2沸水浴糖原溶液2滴250μl 呈色对比糖原水解液+班氏试剂4滴混匀沸水浴2分钟,观察变化2.肝糖原定量实验流程:鸡肝0.15 g+30%KOH 1.5ml (用吸量管)沸水浴15分钟冷却,全部转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仔细混匀,此为糖原提取液糖原的测定(二)操作步骤1.肝糖原提取、鉴定(见表1)表1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实验步骤2.肝糖原定量测定(见表2)表2 肝糖原定量测定实验步骤(三)注意事项1.肝糖原提取、鉴定(1)肝糖原提取一步,向上清液中加人等量的95%乙醇后,务必注意混匀。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组别:实验名称肝糖原的提取、鉴定与定量实验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老师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一、实验目的1.掌握组织样品的制备方法,了解其注意事项。
2.了解肝糖原提取、糖原和葡萄糖鉴定与蒽酮比色测定糖原含量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掌握其操作方法。
3.正确操作使用刻度吸管和可调微量移液器。
4.熟练运用溶液混匀的各种方法(视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混匀方法)。
5.正确掌握溶液转移的操作。
6.正确操作使用分光光度计。
二、实验原理1、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糖原储存于细胞内,采用研磨匀浆等方法可使细胞破碎,低浓度的三氯醋酸能使蛋白质变性,破坏肝组织中的酶且沉淀蛋白质,而糖原仍稳定地保存于上清液中,从而使用糖原与蛋白质等其它成分分离开来。
糖原不溶于乙醇而溶于热水,故先用95%乙醇将滤液中糖原沉淀,再溶于热水中。
糖原水溶液呈乳样光泽,遇碘呈红棕色。
这是糖原中葡萄糖长链形成的螺旋中, 依靠分子间引力吸附碘分子后呈现的颜色。
糖原还可被酸水解为葡萄糖,利用呈色反应和葡萄糖的还原性,可判定肝组织中糖原的存在。
2、肝糖原定量测定糖原在浓酸中可水解成为葡萄糖,浓硫酸能使葡萄糖进一步脱水生成糠醛衍生物——5-羟甲基呋喃甲醛,此化合物再与蒽酮脱水缩合生成蓝色的化合物。
该物质在620nm 处有最大吸收。
糖含量在(10~100)g范围内,溶液颜色的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利用此反应与同样处理的已知葡萄糖含量标准溶液比色,通过标准对照法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糖原的含量。
糖原在浓碱溶液中非常稳定,故在显色之前,肝组织先臵于浓碱中加热,以破坏其它成分,而保留肝糖原。
三、材料与方法:以流程图示意1、材料(1)样品:鸡肝(2)试剂:95%乙醇、5%(W/V)三氯乙酸、浓盐酸、12.5mol/L(50%)NaOH溶液、碘试剂、班氏试剂、5.35mol/L(30%)KOH溶液、标准葡萄糖液(50mg/L)、蒽酮显色剂(3)仪器和器材:普通离心机、室温-100℃恒温水浴箱、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托盘天平、剪刀、镊子、研钵、试管架、离心管、试管、100mm*15mm试管、刻度吸量管(2ml、5ml)、1000μl微量可调取液器、100ml容量瓶、白瓷反应板2、操作方法(1)肝糖原提取与鉴定鸡肝约1.5 g,剪碎COOH 1 ml+5%CCl3研磨至乳状COOH 3 ml+5%CCl3研磨成肝匀浆全部转入离心管中,离心3分钟(4000 r / min)沉淀(弃去)上清(取约3 ml)+3ml (等量)95%乙醇,混匀,静置10分钟离心5分钟(4000 r / min)上清(弃去)沉淀+蒸镏水1 ml沸水浴2分钟,溶解沉淀白瓷板孔穴中糖原溶液1ml+浓HCl 250μl加碘试剂2滴加碘试剂2滴沸水浴15分钟,冷却糖原溶液2滴呈色对比糖原水解液2滴糖原水解液+班氏试剂4滴混匀沸水浴2分钟,观察变化(2)肝糖原定量实验鸡肝0.15 g+30%KOH 1.5ml沸水浴15分钟冷却,全部转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仔细混匀,此为糖原提取液糖原的测定取3支试管,按下表操作。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张子荣学号: 3150901080专业年级: 2015级临床医学组别:第五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名称肝糖元的提取,鉴定和定量检测实验日期2016.12.29 实验地点第五实验室合作者张林燕指导老师何肖娟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格式要求:正文请统一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数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标题用:四号,黑体,加粗。
需强调的地方请用蓝颜色标出。
不得出现多行、多页空白现象。
一、实验目的1.掌握组织样品的制备方法,了解其注意事项。
2.了解肝糖原提取、糖原和葡萄糖鉴定与蒽酮比色测定糖原含量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掌握其操作方法。
3.正确操作使用刻度吸管和可调微量取液器。
4.熟练运用溶液混匀的各种方法。
5.正确掌握溶液转移的操作。
6.正确操作使用分光光度计。
二、实验原理1.肝糖原的提取糖原储存于细胞内,采用淹没匀浆等方法可使细胞破碎,低浓度的三氯醋酸能使蛋白质变性,破坏肝组织中的酶且沉淀蛋白质,而糖原仍稳定地保存于上清液中,从而使糖原与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分离开来。
糖原不溶于乙醇而溶于热水,故先用95%乙醇将绿叶中糖原沉淀,再溶于热水中。
2.糖原的鉴定糖原水溶液呈乳样光泽,遇碘呈红棕色。
这是糖原中葡萄糖长链形成的螺旋中,依靠分子间引力吸附碘分子后呈现的颜色。
糖原还可被酸水解为葡萄糖,利用呈色反应和葡萄糖的还原性,可判定肝组织中糖原的的存在。
CuSO4 + 2NaOH = Na2SO4+ Cu(OH)22Cu(OH)2 + C6H12O6= 2CuOH + 氧化型葡萄糖 + H2O2CuOH = H20 + Cu2O (红色)Cu(OH)2 ==== H2O + CuO (黑色)3.肝糖原的定量糖原在浓酸中可水解为葡萄糖,浓硫酸能使葡萄糖进一步脱水生成糠醛衍生物——5-羟甲基呋喃甲醛,此化合物再与蒽酮脱水缩合生成蓝色的化合物。
该物质在620nm 处有最大吸收。
肝糖原的提取、鉴定与定量实验报告9页实验目的:1.了解肝糖原的结构与性质;3.熟悉超声波提取技术的应用。
实验原理:肝糖原是一种糖原,在肝脏中以甲基α-D-葡萄糖嘌呤核苷(SAM)为原料,经过糖原合成酶的催化作用合成而成。
它是一种高分子多糖,由葡萄糖基通过1-4键连接而成,具有极强的极性,难溶于非极性溶剂。
肝糖原的提取:取新鲜肝组织80g,冰冻于低温冰箱-20℃冰冻保存,取出后立即加入10倍体积的冷盐酸(0.1mol/L),用手柄式破碎器将组织均匀破碎,加入适量的冷盐酸,使其均匀分布,浸泡在冰箱中30min,取出用移液器吸取上清液。
用纱布过滤残渣,滤好的液体置于4℃冰箱中,制备组织液。
取20μL肝糖原组织液,加入20μl的磷酸汞溶液,室温环境反应20min,其中影响反应时间和效率的因素有温度、PH值、反应时间、试剂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反应结束后,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与水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水银,其数量与肝糖原含量成正比例关系。
经过计算,得到肝糖原的含量。
实验步骤:1. 超声波法提取肝糖原:在超声波处理器中,取15g搅拌均匀的肝组织,加入草酸(0.1mol/L)溶液100mL中,混合均匀;2. 将二氧化硫加入混合液中,浸泡3分钟;3. 将混合液通过过滤纸过滤,收集上清液,其即肝糖原溶液;4. 测定肝糖原浓度:取30μL的肝糖原溶液,加入1.5mL的琼脂糖溶液,室温下反应2小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UV-6500)在260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肝糖原浓度。
实验结果:1.超声波提取的肝糖原溶液中肝糖原的浓度为6.67mg/L;2.实验中所测定的肝糖原含量为3.76mg/g。
结论:1.超声波提取技术适用于肝糖原的提取,可显著提高提取效率;2.磷酸汞法可用于肝糖原的含量测定,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
实验中还发现,肝糖原含量随年龄增长趋势下降,这与肝脏代谢功能的下降有关。
参考文献:1.老师名字,丁丁等。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M]。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范嘉俊学号: **********专业年级: 2014级中西医临床五年制组别:第四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1.实验原理(1)肝糖原提取与鉴定①提取:1.糖原储存于细胞内,采用研磨匀浆等方法可使细胞破碎,释放出糖原。
2. 5%三氯醋酸溶液能使用糖原与蛋白质分离,糖原保存于上清液,而蛋白质沉淀。
3.糖原不溶于乙醇而溶于热水,故先用95%乙醇将滤液中糖原沉淀,再溶于热水中。
②鉴定:糖原水溶液呈乳样光泽,遇碘呈红棕色。
糖原还可被酸水解为葡萄糖。
利用呈色反应和葡萄糖的还原性,可判定肝组织中糖原的存在。
(2)肝糖原定量测定糖原在浓酸中可水解成为葡萄糖,浓硫酸能使葡萄糖进一步脱水生成糖醛衍生物—5-羟甲基呋喃甲醛,此化合物再与蒽酮脱水缩合生成蓝色的化合物。
该物质在620nm 处有最大吸收。
糖含量在(10~100)mg范围内,溶液颜色的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利用此反应与同样处理的已知葡萄糖含量标准溶液比色,通过标准对照法(直接比较法)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糖原的含量。
糖原在浓碱溶液中非常稳定,故在显色之前,肝组织先置于浓碱中加热,以破坏其它成分,而保留肝糖原。
(1)实验样品:鸡肝。
(2)主要试剂: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95%乙醇,0.31mol/L(5%)三氯醋酸溶液,0.15mol/LNaCl溶液,浓盐酸,NaOH溶液,碘试剂。
肝糖原定量测定:30%KOH溶液,0.5mg/ml的葡萄糖溶液,蒸馏水,蒽酮显色剂。
(3)主要仪器与器材: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箱,试管架,三支支试管,加样枪,加样枪架,普通离心机,研钵,刻度吸量管,白瓷反应器,100ml容量瓶。
3.实验步骤(1)实验流程①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注意事项:①在提取肝糖原中,向上清液中加入乙醇后,要充分混匀(可以用玻璃棒搅拌)。
②糖原中葡萄糖螺旋链吸附碘产生的颜色与葡萄糖残基的多少有关。
肝糖原分支中葡萄糖残基在20个以下,吸附碘后呈现红棕色。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肝糖原提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肝糖原的鉴定方法。
3. 了解肝糖原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肝糖原是动物体内储存糖类的主要形式,主要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
在体内,肝糖原可作为能量来源,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本实验通过研磨、离心、沉淀等方法提取肝糖原,并利用碘液和班氏试剂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新鲜小鼠肝脏2. 生理盐水3. 三氯醋酸4. 95%乙醇5. 碘液6. 班氏试剂7. 蒸馏水8. 乳钵9. 研磨棒10. 离心机11. 移液器12. 烧杯13. 试管仪器:1. 电子天平2. 恒温水浴锅3. 移液器4. 离心机5. 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肝糖原提取:1. 将新鲜小鼠肝脏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去除脂肪和结缔组织。
2. 称取约2g肝脏组织,置于乳钵中,加入少量石英沙和10%三氯醋酸2mL,研磨5min。
3. 加入5%三氯醋酸4mL,继续研磨1min,直至肝脏组织充分磨成糜状。
4. 将研磨好的肝脏组织移入离心管中,以2500r/min离心10min。
5. 取上清液,加入同体积的95%乙醇,混匀后静置10min,待糖原沉淀析出。
6. 将沉淀物再次以25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
7. 将沉淀物用蒸馏水溶解,即得肝糖原溶液。
2. 肝糖原鉴定:1. 取少量肝糖原溶液,加入适量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2. 将肝糖原溶液加入班氏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糖原提取:离心后,上清液中无明显沉淀,下层液体呈乳白色。
2. 肝糖原鉴定:1. 加入碘液后,肝糖原溶液呈现红棕色,符合糖原与碘液反应的特征。
2. 加入班氏试剂后,肝糖原溶液呈现砖红色沉淀,符合糖原水解后产生葡萄糖与班氏试剂反应的特征。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提取了小鼠肝糖原,并对其进行了鉴定。
2. 肝糖原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实验名称肝糖原的提取、鉴定与定量实验日期2014-12-25 实验地点第1实验室合作者姜晨煜指导老师周珏宇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20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组织样品的制备方法,了解其注意事项。
2. 了解肝糖原提取、糖原和葡萄糖鉴定与蒽酮比色测定糖原含量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掌握其操作方法。
3. 正确操作使用刻度吸管和可调微量取液器。
4. 熟练运用溶液混匀的各种方法(视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混匀方法)。
5. 正确掌握溶液转移的操作。
6. 正确操作使用分光光度计。
二、实验原理1.实验一原理:(1)肝和肌肉组织中糖原的含量最高,因此适于作糖原的提取与鉴定。
(2)用三氯乙酸破坏肝组织的酶且沉淀蛋白而保留糖原。
糖原不溶于乙醇而溶于热水,故先用95%乙醇将滤液中的糖原沉淀,再溶于热水。
(3)糖原溶液呈乳样光泽,遇碘呈红棕色,本身无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加热可水解为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
后者可将碱性铜溶液(班氏试剂,Benedict reagent)中的二价铜氧化成氧化亚铜。
利用上述性质,可判定组织中糖原的存在。
2.实验二原理:糖原在浓酸中可水解成为葡萄糖,浓硫酸能使葡萄糖进一步脱水生成糠醛衍生物——5-羟甲基呋喃甲醛,此化合物再与蒽酮脱水缩合生成蓝色的化合物。
该物质在620nm 处有最大吸收。
糖含量在(10~100)μg范围内,溶液颜色的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利用此反应与同样处理的已知葡萄糖含量标准溶液比色,通过标准对照法(直接比较法)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糖原的含量。
糖原在浓碱溶液中非常稳定,故在显色之前,肝组织先置于浓碱中加热,以破坏其它成分,而保留肝糖原。
三、材料与方法:以流程图示意(一)实验材料1.实验器材(1)普通离心机,室温~100℃恒温水浴箱(×1),722型分光光度计,托盘天平(×1)(2)剪刀(×1),镊子(×1),研钵(×1)(3)试管架(×1),10mL离心管(×2),(100×15)mm试管(×6)(4)刻度吸量管(2mL×1,5 mL×2),1000μL微量可调取液器(×1)(5)100mL容量瓶(×1)(6)白瓷反应板(×1)2.试剂与样品(1)鸡肝。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年级: 2012口腔医学组别:第六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一、实验室规则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写出预实验报告。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衣。
严格遵守实验课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或早退。
不得高声说话。
严禁拿实验器具开玩笑。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用餐。
3.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或决定的问题,切勿盲目处理,应及时请教指导老师。
4.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凡不熟悉操作方法的仪器不得随意动用,对贵重的精密仪器必须先熟知使用方法,才能开始使用;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关闭电源并报告老师,不得擅自拆修。
5.取用试剂时必须“随开随盖”,“盖随瓶走”,即用毕立即盖好放回原处,切忌“张冠李戴”,避免污染。
6.爱护公物,节约水、电、试剂,遵守损坏仪器报告、登记、赔偿制度。
7.注意水、电、试剂的使用安全。
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应远离火源。
用试管加热时,管口不准对人。
严防强酸强碱及有毒物质吸入口内或溅到别人身上。
任何时候不得将强酸、强碱、高温、有毒物质抛洒在实验台上。
8.废纸及其它固体废物严禁倒入水槽,应倒到垃圾桶内。
废弃液体如为强酸强碱,必须事先用水稀释,方可倒入水槽内,并放水冲走。
9.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实验结果,仔细分析,做出客观结论。
实验失败,须认真查找原因,而不能任意涂改实验结果。
实验完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按时上交。
10.实验完毕,个人应将试剂、仪器器材摆放整齐,用过的玻璃器皿应刷洗干净归臵好,方可离开实验室。
值日生则要认真负责整个实验室的清洁和整理,保持实验整洁卫生。
离开实验室前检查电源、水源和门窗的安全等,并严格执行值日生登记制度。
二、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实验报告通过分析总结实验的结果和问题,加深对有关理论和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学习撰写研究论文的过程。
1.实验报告应该在专用的生化实验报告本上、按上述格式要求书写。
生化实验报告肝糖原测定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组别:*** 实验教学中心第一部分一、实验目的掌握程度实验主要目的1.掌握肝糖原提取、糖原和葡萄糖鉴定与蒽酮比色测定糖原含量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掌握其操作方法2.正确操作使用刻度吸管和可调微量取液器3.熟练运用溶液混匀的各种方法(试情况而定,采用合适的混匀方法)4.正确掌握溶液转移的操作5、正确操作使用分光光度记二、实验原理掌握程度实验内容及原理实验名称肝糖原的提取、鉴定与定量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指导老师赵***组员*** 评分批改日期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糖原储存在细胞内,采用研磨匀浆等方法可使细胞破碎,低浓度的三氯醋酸能使蛋白质变性,破坏肝组织中的酶且沉淀蛋白质,而糖原仍稳定保存于上清液中,从而使用糖原与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分离开来。
糖原不溶乙醇而溶于热水,故先用95%的乙醇将滤液中的糖原沉淀,再溶于热水中。
糖原水溶液呈现乳样光泽,遇碘变红棕色。
这是糖原中葡萄糖长链形成的螺旋中,依靠分子间引力吸附碘分子后呈现的颜色。
糖原还可被酸水解为葡萄糖,利用呈色反应和葡萄糖的还原性,可判断肝组织中糖原的存在。
CuSO 4 +2NaOH=Na 2 SO 4 +Cu(OH)2 2Cu(OH)2 +C 6 H 12 O 6 =2 CuOH+氧化型葡萄糖+H 2 O 2 CuOH= Cu 2 O(红色)+ H 2 O Cu(OH)2 = CuO(黑色)+ H 2 O肝糖原定量测定糖原在浓酸中可水解为葡萄糖,浓硫酸能使葡萄糖进一步脱水生成糠醛衍生物—5-羟甲基呋喃甲醛,此化合物再与蒽酮脱水缩合生成蓝色化合物。
该物质在620nm 处有最大吸收。
糖含量在10~100ug,溶液颜色的深浅可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利用此反应与同样处理的已知葡萄糖含量标准溶液比色,可得到样品中糖原的含量。
糖原在浓碱溶液中非常稳定,故在显色之前,肝组织先置于浓碱中加热,以破坏其他成分,而保留肝糖原。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肝糖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途径。
2. 掌握肝糖原的提取方法。
3. 学习使用比色法对肝糖原进行定量分析。
4. 通过实验验证肝糖原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肝糖原是动物体内的一种多糖,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
它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储存形式之一,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组织中。
在血糖浓度降低时,肝糖原可以被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稳定。
本实验采用酸水解法提取肝糖原,通过比色法测定肝糖原的浓度。
比色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肝糖原在特定条件下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根据蓝色复合物的颜色深浅与肝糖原浓度成正比,从而计算出肝糖原的浓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肝组织- 95%乙醇- 2%醋酸溶液- 1%硫酸铜溶液- 标准葡萄糖溶液-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水浴锅- 离心机- 移液器- 分光光度计- 烧杯- 试管- 滴定管2. 实验试剂:- 磷酸氢二钠- 磷酸二氢钠- 硫酸铜- 氢氧化钠- 碘液- 标准葡萄糖溶液四、实验步骤1. 肝糖原提取:- 将新鲜肝组织剪成小块,用95%乙醇浸泡10分钟,以去除脂肪。
- 将肝组织放入烧杯中,加入2%醋酸溶液,用玻璃棒充分研磨。
- 将研磨好的肝组织悬液离心,取上清液。
- 将上清液加入硫酸铜溶液,煮沸5分钟,以去除蛋白质。
- 将煮沸后的溶液冷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4.6。
- 将溶液离心,取沉淀物。
2. 肝糖原鉴定:- 将沉淀物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若呈现蓝色,则证明肝糖原存在。
3. 肝糖原定量:- 配制一系列标准葡萄糖溶液。
- 将标准葡萄糖溶液和肝糖原提取液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煮沸5分钟。
- 将溶液冷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4.6。
-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以标准葡萄糖溶液为对照,绘制标准曲线。
- 根据肝糖原提取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肝糖原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糖原提取:- 通过实验,成功提取了肝糖原。
肝糖原的提取和鉴定一、实验目的1、学会和掌握肝糖原提取和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2、正确掌握使用离心机的方法步骤。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一)、肝糖原提取1、用脱臼法处死白鼠,立即取出肝脏,迅速以滤纸吸取附着的血液。
称取肝组织约2g,置研钵中,加入10%三氯乙酸2ml,用剪刀把肝组织剪碎,再加石英砂少许,研磨5min。
2、再加5%三氯乙酸4ml,继续研磨1min,至肝脏组织已充分磨成糜状为止,转入离心管,然后以2000r/min离心10min。
3、小心将离心管上清液转入另一个离心管中,加入同体积的95%乙醇,混匀后,此时糖原成絮状沉淀析出。
4、溶液以2000r/min离心10min。
弃去上清液,并将离心管倒置于滤纸上1~2min。
5、在沉淀内加入蒸馏水2ml,用细玻璃棒搅拌沉淀至溶解,即成糖原溶液。
(二)、鉴定1、取2支小试管A、B,一支A加糖原溶液10滴,另一支B加蒸馏水10滴,然后在两管中各加碘-碘化钾溶液1滴,混匀,比较两管溶液颜色有何不同。
2、再取2支小试管,将剩余的糖原溶液平分倒入两试管,试管甲加浓盐酸3滴,试管乙加蒸馏水3滴,将两管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以上。
取出冷却,试管甲中逐滴加入20%NaOH溶液,并且PH试纸检验,直至溶液成中性。
试管乙中加入同等滴数的蒸馏水。
3、向甲、乙两试管各加入班氏试剂2ml,再置沸水浴中加热5min,取出冷却。
观察有无沉淀生成。
注意事项:1、实验小白鼠在实验前必须饱食。
2、脱臼法处死小白鼠:手提着小白鼠将其小白鼠尾巴将其从笼子里取出,使其四脚着地,另一支手按着小白鼠耳后,尾巴向外拉,使其脊柱断节,背部脊髓断裂,致使四肢瘫痪。
3、肝脏离体后,所得肝脏必须迅速以三氯乙酸处理。
4、研磨应充分,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5、离心时与另一组同学的离心管平衡,对称放入离心机。
6、鉴定的第(2)步,试管甲中溶液必须调至中性或偏碱性。
四、实验结果试管A 试管B棕红色黄色试管甲试管乙砖红色沉淀无沉淀分析:1、实验小白鼠在实验前必须饱食,因为空腹时,血糖含量降低,肝糖原分解来提高血糖含量,肝糖原含量易于减少或耗尽。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张子荣学号: 3150901080专业年级: 2015级临床医学组别:第五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名称肝糖元的提取,鉴定和定量检测实验日期2016.12.29 实验地点第五实验室合作者张林燕指导老师何肖娟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格式要求:正文请统一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数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标题用:四号,黑体,加粗。
需强调的地方请用蓝颜色标出。
不得出现多行、多页空白现象。
一、实验目的1.掌握组织样品的制备方法,了解其注意事项。
2.了解肝糖原提取、糖原和葡萄糖鉴定与蒽酮比色测定糖原含量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掌握其操作方法。
3.正确操作使用刻度吸管和可调微量取液器。
4.熟练运用溶液混匀的各种方法。
5.正确掌握溶液转移的操作。
6.正确操作使用分光光度计。
二、实验原理1.肝糖原的提取糖原储存于细胞内,采用淹没匀浆等方法可使细胞破碎,低浓度的三氯醋酸能使蛋白质变性,破坏肝组织中的酶且沉淀蛋白质,而糖原仍稳定地保存于上清液中,从而使糖原与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分离开来。
糖原不溶于乙醇而溶于热水,故先用95%乙醇将绿叶中糖原沉淀,再溶于热水中。
2.糖原的鉴定糖原水溶液呈乳样光泽,遇碘呈红棕色。
这是糖原中葡萄糖长链形成的螺旋中,依靠分子间引力吸附碘分子后呈现的颜色。
糖原还可被酸水解为葡萄糖,利用呈色反应和葡萄糖的还原性,可判定肝组织中糖原的的存在。
CuSO4 + 2NaOH = Na2SO4+ Cu(OH)22Cu(OH)2 + C6H12O6= 2CuOH + 氧化型葡萄糖 + H2O2CuOH = H20 + Cu2O (红色)Cu(OH)2 ==== H2O + CuO (黑色)3.肝糖原的定量糖原在浓酸中可水解为葡萄糖,浓硫酸能使葡萄糖进一步脱水生成糠醛衍生物——5-羟甲基呋喃甲醛,此化合物再与蒽酮脱水缩合生成蓝色的化合物。
该物质在620nm 处有最大吸收。
糖含量在10—100mg范围内,溶液颜色的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利用此反应与同样处理的已知葡萄糖含量的标准溶液比色,通过标准对照法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糖原的含量。
糖原在浓碱溶液中非常稳定,故在显色之前,肝组织先置于浓碱中加热,以破坏其他成分,而保留肝糖原。
三、材料与方法:以流程图示意仪器及试剂:1.仪器:(1)普通离心机,室温-100℃恒温水浴箱(x2),722型分光光度计,精度为 10mg级电子天平(2)剪刀、镊子、研钵(3)试管架,离心管,试管(4)刻度吸量管(2ml ,5ml),1000μl微量可调取液器(5)100ml容量瓶(6)白瓷反应板2.试剂:鸡肝、95%乙醇、0.31mol/L(5%)三氯醋酸溶液、0.15mol/L NaCl溶液、浓HCl、12.5mol/L(50%)NaOH、碘试剂、班氏试剂、30%KOH溶液、标准葡萄糖液(50mg/L)蒽酮显色剂实验方法及步骤:1.肝糖原的提取鸡肝约1.5 g,剪碎COOH 1 ml+5%CCl3研磨至乳状COOH 3 ml+5%CCl3研磨成肝匀浆3分钟(4000 r / min)3.5-3.8ml)+等量的95%乙醇,混匀,静置10分钟分钟(4000 r / min)+蒸镏水1 ml沸水浴2分钟,溶解沉淀白瓷板孔穴中糖原溶液1ml+浓HCl 5滴(250微升)加碘试剂2沸水浴糖原溶液2滴滴(250微升)呈色对比+班氏试剂4滴(200微升)沸水浴2分钟,观察变化注意事项:1、提取肝糖原时,向上清液中加入等量的95%乙醇后,必须混匀。
由于上清液为水溶液,比重大于95%乙醇,溶液分成两层。
加之上清液已4ml多,加上等量乙醇,总量接近9ml,混匀操作比较困难,最好用倾倒混匀,或用玻璃棒搅拌混匀。
2、糖原中葡萄糖螺旋链吸附碘产生的颜色与葡萄糖残基数的多少有关。
葡萄糖残基在20个以下的会使碘呈现红色,20-30个之间使碘呈现紫色,60个以上的会使碘呈现蓝色。
淀粉中分支链较长,故呈蓝色,而肝糖原分枝中的葡萄糖残基在20个以下(通常8-12个葡萄糖残基),吸附碘后呈现红棕色。
3、糖原水解液中鉴定葡萄糖时,加班氏试剂不能过量,否则反应液呈黑色浑浊,观察不到应有的结果。
2.肝糖原定量测定鸡肝 0.15 g+30% KOH 1.5ml沸水浴15min冷却,全部转入100ml 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仔细混匀,获得糖原提取液取3支干净的试管,按下表操作:试剂(ml )空白管 标准管 样品管 蒸馏水1.0 —— —— 标准葡萄糖溶液—— 1.0 —— 糖原提取液—— —— 1.0 0.2%蒽酮溶液2.5 2.5 2.5混匀,沸水浴10min ,冷却。
在722型或721型分光光度计620nm 波长处,用空白管溶液调零,测定各管溶液的吸光度(A ).计算:肝糖原(g/100g 肝组织)=标准测定A A X 0.05 X )肝组织重(g 100 X 1000100 X 1.11 注:由于我们组样品是稀释2倍的,所以后来结果要X 稀释倍数四、结果与讨论:①结果:实验数据、现象、图谱;②讨论:以结果为基础的逻辑推论,并得出结论。
(一)实验现象以及数据:实验一:肝糖原提取,鉴定实验1. 当把1.5g 的鸡肝加入1ml5%的CCl 3COOH 研磨至乳状,在加入3ml5%的CCl 3COOH 研磨至肝匀浆转入试管后,可以发现试管液呈现乳黄色浑浊。
2. 加入离心管离心三分钟后,试管形成三个层,由上到下分别是:乳黄色的固体层(脂肪脂质等物质);稍微浑浊呈白色的溶液层;乳黄色固体层3. 吸取上图中的溶液层溶液加入等量乙醇溶解再次离心后,可以看见此次的溶液形成乳白色沉淀,而且相比于第一次离心,此次离心形成的液体更加澄清。
脂肪等物质溶液不溶性杂质等物质4. 沉淀加蒸馏水溶解,沸水浴后形成乳白色溶液。
5. 在呈色对比反应中,加入糖原溶液的呈现红褐色。
6. 取充分水解后的糖原水解液2滴与班氏试剂均匀,沸水浴2分钟后,使溶液变为砖对照组,2滴碘试剂上清液沉淀红色。
实验二:肝糖原定量实验1.0.15g的鸡肝加入KOH溶液后并没有明显的变化,鸡肝仅微量溶解;2.100摄氏度水浴10分钟后可以看见鸡肝大量溶于KOH,呈现的深橘黄色浑浊溶液,但是也有少量的组织并没有溶解,而是悬浮状态,没有像其他组那样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3. 在转入100ml 容量瓶时,可以发现一开始含有样品的溶液呈现深橘黄色,随着不断地加水润洗,溶液颜色由深橘黄色变为浅黄色,最后变为浅白色。
4. 在最后进行糖原的测定时,在用刻度吸管加入2.5ml 的蒽酮溶液时,空白管剧烈发烫,溶液颜色逐渐变为黄色;标准管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绿色,试管发烫;样品管的颜色由原来的轻微白色逐渐变为深绿色甚至有点偏蓝的趋势。
由于样品管糖原浓度过高,所以按照方法稀释2倍后,进行了10分钟的100摄氏度水浴保温,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空白管(水浴后) 标准管(水浴后) 样品管(稀释2倍后水浴) 样品管(未稀释未水浴) 浅黄色 绿色 深绿色 浅蓝5.将空白管在620nm 处的A 值设定为0,测得标准管、样品管的A 值如下: 鸡肝漂浮物不分层的橘黄色溶液编号空白管 标准管 样品管(稀释2倍) 10 0.585 0.696 20 0.586 0.686 30 0.586 0.678 平均值 0 0.586 0.687肝糖原(g/100g 肝组织)=标准测定A A X 0.05 X )肝组织重(g 100 X 1000100 X 1.11 X 稀释倍数(二)结果以及讨论: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知,稀释2倍后的样品液A 值为0.687,标准管为0.586,由以上公式计算:肝糖原(g/100g 肝组织)=0.5860.687 X 0.05 X 0.15100 X 1000100 X 1.11 X 2 ≈ 8.675(g/100g )分析以及结果讨论:1.在鸡肝糖原的定性分析中,即①呈色反应中,样品溶液加入碘试剂后呈现明显的红褐色,说明样品液含有糖原; ②在样品液水解液与班氏试剂反应中,使溶液呈现砖红色;说明水解液含有葡萄糖(还原性糖)综上,鸡肝中含有丰富的糖原。
2.在鸡肝糖原的定量实验中,我们组所得的肝糖原含量实验数据为8.675g/100g ,而正常情况下为2-3g/100g ,明显偏高。
但在操作过程中称量0.15g 鸡肝,加入KOH,水浴,加入蒽酮(换用加样枪结果依旧)均不存在操作问题,所以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①实验所用的鸡处于饱食状态,糖原大量储存缓解血糖浓度,因此使肝中的糖原明显多于一般情况下的鸡糖原含量;②试剂误差:实验所用的试管可能由于上一组没有清洗干净,造成了部分糖原残留在试管导致我们组的结果偏高;另外,100ml容量瓶中含有少量白色固体难以清洗干净,也有可能是上一组留下的糖原未清洗干净。
所以致使糖原测得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