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与控制》第1章 交通管理概论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30
《交通管理与控制》大学笔记第一章:导论一、交通管理与控制概述1. 定义: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一种综合性活动,它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对交通流进行有效的引导、调节和监督,以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2. 目的:-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 保障行车和行人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 节省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 提升交通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3. 范畴:- 交通规划:长期和短期的交通系统规划。
- 交通设计:道路、交叉口、交通设施的设计。
- 交通组织:交通流线的规划和实施。
- 交通控制:信号控制、交通诱导、交通管制。
- 交通服务:信息服务、紧急救援、停车管理。
二、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发展历程1. 传统阶段:- 特点:主要依靠增加道路基础设施来满足交通需求。
- 不足:忽视了交通管理的有效性,导致道路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现代阶段:- 特点:开始重视交通系统的管理,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交通规划和控制。
- 成就:交通流量分配趋于合理,交通拥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3. 智能化阶段:- 特点:利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 趋势: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发展,如智能信号控制、车联网、自动驾驶等。
三、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本任务与目标1. 基本任务:- 分析交通需求,优化交通流结构。
- 制定交通政策和规划,指导交通建设和发展。
- 组织交通流,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 实施交通控制,保障交通秩序。
- 监测交通状况,及时处理交通事故和突发事件。
2. 目标:- 实现交通供需平衡,减少交通拥堵。
- 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降低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促进绿色出行。
- 提升交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四、交通管理与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1. 主要内容:- 交通规划:包括交通需求预测、网络规划、交通政策制定等。
- 交通设计:考虑道路线形、交叉口设计、交通标志和标线等。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笔记绪论一、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概念和目的1. 概念交通管理与控制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交通流进行有效的组织、指挥、监督和调控,以实现交通安全、顺畅、高效的一种系统性工作。
它涉及到交通规划、法规制定、行政管理、秩序维护、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
2. 目的(1)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交通管理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优化交通流,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减少拥堵。
(3)减少交通拥堵: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和管理,降低拥堵频率和程度。
(4)保护环境:通过交通管理减少车辆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二、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内容和原则1. 内容(1)交通规划:包括交通发展战略、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设施规划、交通需求预测等。
(2)交通法规:涉及交通法规的制定、修订、执行和监督,包括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等。
(3)交通行政管理:包括交通政策的制定、交通宣传教育、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等。
(4)交通秩序管理:维护交通秩序,包括交通信号控制、交通组织、交通疏导等。
(5)交通运行管理:涉及行车管理、慢行交通管理、停车管理等日常运行管理。
(6)优先通行管理:实施公交优先、紧急车辆优先等措施,提高特定交通流的通行效率。
(7)交通系统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通过交通系统优化和需求管理,实现交通供需平衡。
(8)特殊事件交通管理:针对节假日、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下的交通管理。
(9)交通拥挤管理:通过多种手段缓解和预防交通拥堵。
(10)交通信号控制:设计和优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2. 原则(1)科学性:基于交通工程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科学理论进行交通管理。
(2)系统性:将交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协调各组成部分,实现最优运行。
(3)预见性:根据交通发展趋势,提前规划和管理,避免问题的发生。
(4)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策略,应对不同交通问题。
(5)公正性:确保交通法规的公平执行,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交通管理与控制 (第四版)》全书重点部分标记绪论1.为什么要进行交通管理?交通管理能够整合现有道路资源,在不投资建设新的道路情况下挖掘道路资源潜力,在节省投资的同时增加道路的性能力,保证道路畅通。
2.现代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什么?现代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通过采用“交通需求管理”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交通量的需求。
3.本课程讨论的交通管理是指哪两个层面?侧重的是哪一层面?本课程中所讨论的交通管理按其是否具有法律意义,在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具有法律意义且必须强制执行的管理措施,是指在交通法规中制定的,为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所必需的基本交通规则。
2。
用来改善交通状况的工程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但要使这些措施能得以有效实施,还需依靠具有法律意义的管理措施来强制执行,或依靠经济手段来诱导执行。
在本书中对两者都分别作了必要的探讨,但主要探讨的重点是后者。
第一章交通管理概论(必看)1.交通管理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交通管理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交通管理:建新路、配以提高老路通车效率措施的交通管理来满足汽车交通需求的增长。
第二阶段:交通系统管理:以提高现有道路交通效率为主。
第三阶段:交通需求管理:对交通需求加以管理、降低其需求量以适应现有道路交通设施能够容纳的程度第四阶段: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应用到交通管理中。
3.什么是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就是以保障城市交通安全、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有效管理交通需求为目的,根据社会经济与交通发展对交通管理的要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用地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以及城市交通运行现状调查,应用交通工程、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制定城市交通管理的目标与策略,对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组织、城市交通管理设施、城市交通安全管理以及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应用与发展进行系统规划。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交通管理:是指用交通法规、交通工程措施、交通安全教育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及道路使用进行执法管理和交通治理的统称。
交通控制:是采用交通信号,使道路交通系统中,交通流进行控制,从而畅通有序的运行。
区别和联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均是为了改善交通运行状况,解决交通拥堵、事故及污染等问题而对道路和道路上人和车辆进行管理,但是管理依据和采取的手段不同,交通管理的依据是交通法规,采取的手段是交通工程措施和交警;交通控制的依据是交通规律,采取的手段是交通信号和ITS技术。
2.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原则:分离原则(方法:空间、时间上的分离)、限速原则、开流原则、节源原则。
3.通行权:在平面分离上,行人和车辆在各自的道路上有通行的权利4.先行权:各种车辆与行人在指定平面和时间内拥有通行权的前提下,对车辆、行人在通行先后次序上有优先通行的权利。
第二章道路交通管理概论1.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目的:都是改善交通运行状况,对象也是人、车、路和交通环境,但依据交通管理是交通法规,而交通控制是交通规律,它们的手段交通管理是交通工程措施和交警,而交通控制是交通信号和ITS技术。
两者的对象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人。
2.交通法规的执行(交通工程师与交通法规):交通工程师必须认清自己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神圣职责。
在日常工作中,应经常巡查并从现场管理人员处获取管辖范围内道路交通的现状,并掌握其变化趋势,及时清除足以引起交通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
3.交通立法的目的:维护基本的交通秩序,保证交通安全和交通畅通,同时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以此判断事故责任。
4.行车视距:汽车行驶中,发现障碍物能及时采取措施的最小距离。
5.驾驶人视野随车速的增加反而降低6.85%位地点车速(最大限制车速)15%位地点车速(最低车速)50%(中位车速)7.控制行驶车速的方法:法规控制(措施:交通信号、标志、标示等)心理控制、工程控制(措施:设置障碍迫使降低车速)8.单向交通:该道路上的车辆只能控一个方向行驶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