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基础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生物8章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学1.1 遗传基因遗传基因是控制特定性状的DNA区段,遗传基因包括等位基因和基因表型的表达。
1.2 黄豆双色实验黄豆双色实验证明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正确性,并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原理。
1.3 遗传基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统一分离自由组合规律。
1.4 基因的突变基因的突变是指基因的DNA序列发生改变,突变会导致遗传信息的变化,进而影响生物的性状。
1.5 遗传基因的表达遗传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蛋白质,从而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二、进化论2.1 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是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变化,产生新物种的过程,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2.2 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命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命观认为生命是物质的属性,生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3 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包括地质学证据、古生物学证据、生物地理学证据和生态学证据。
2.4 自然选择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理论,认为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2.5 进化的模式进化的模式包括分支进化、渐进进化和平衡进化等。
三、生物多样性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种类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3.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重要的价值,包括生态系统服务、食物和药物资源。
3.3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生物多样性受到许多威胁,包括生境破坏、气候变化、种类灭绝和入侵物种。
3.4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和开展环境教育。
四、应用4.1 生物技术的原理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
4.2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用于农业、医药和工业等领域。
4.3 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利用细胞工程技术改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用于生产重组蛋白和疫苗等。
第八章力和运动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解释: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说明没有例外。
“保持”表示跟前面相同。
4).“或"指物体不受力时,①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②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两种状态不同时存在.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6).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
二、惯性:1、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关于惯性:(1)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它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等均无关.(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其质量有关,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4)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3、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第二节二力平衡一、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做平衡力3、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里叫一对平衡力二、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那么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高一历史第八章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学科是人们对过去发生的事件、人物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总结。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现实以及预测未来。
而高一历史第八章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本文将对该章节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商鞅变法与秦国统一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
它的核心目标是增强国家的力量,实现统一。
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封建制度改革、农业发展、兵器改革、法律制度改革等。
商鞅变法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秦始皇统一六国与秦朝的建立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征服了六国,实现了中国近两千年的统一。
他实施的中央集权制度、行政区划和法律法规等措施为秦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还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等工程,加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
三、秦朝的法律制度与思想文化秦朝的法律制度主要由秦始皇制定的《律令》和《秦律》组成。
这些法律严苛而有效,为秦朝的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思想文化方面,秦朝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排斥和打击,相对重视法家思想。
四、秦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秦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是实行均田制,使得土地重新进行分配,增加了农民的土地产量和收入。
此外,秦朝还进行了货币的统一和标准化,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
在文化方面,秦朝的匠人制作兵马俑,以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等行为,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秦亡汉起与西汉的建立秦朝的统治并不长久,因为秦始皇丧失民心,加上内外因素的影响,秦朝迅速灭亡。
随后,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恢复了封建制度和分封制度,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高一历史第八章主要涉及商鞅变法、秦国统一、秦始皇、秦朝的建立与法律制度、思想文化、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秦亡汉起与西汉的建立等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历史的脉络和发展轨迹,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我们的未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第八章硫化氢基础知识一、硫化氢简介1、油气井中H2S气体的来源随着地层埋藏的加深,地层的温度就会越高,产生硫化氢的可能性越大,有数据表明:井深为 2600米左右, HS气体的含量在 0.1~2S气体的含量在 2~23%。
0.5%。
井深超过 2600米或更深,则H2S 若地层温度超过200~250℃,将可能产生大量的、高浓度的H2气体。
1)高温热作用于油层,使油层中原油所含的有机硫化物分解,产生HS气体。
22)原油中的烃类和有机物通过与储集层水中的硫酸盐在高温条S气体。
件下,热还原作用而产生H2S气体进入井筒。
3)下部地层中硫酸岩层里的H24)某些钻井液处理剂在高温热分解作用下、钻井液里的细菌作用下产生HS气体。
22、石油行业易出现硫化氢的场所天然气加工厂、炼油厂、橡胶制品厂、纸浆厂、工业实验室、爆炸现场、废弃的坑道、下水道、不流动的污水池、沼气池、井喷现场S气体。
在上述场所作业前,勿忘测试等地方都可能会产生和聚集H2S气体的含量与浓度,应当有防H2S气体的意识。
H23、油气田H2S气体分布与分类就地下而言,H 2S 气体多存在于碳酸盐岩中,特别是与碳酸岩伴生的硫酸岩沉积环境中大量、普遍的存在着H 2S 气体。
在同一气田,H 2S 气体浓度含量上也差别很大。
例如:四川卧龙河气田北部的石炭系气藏中,H 2S 气体的含量在 1500~4500 mg/m 3之间,而气田南部H 2S 含量仅20mg /m 3以下,南北H 2S 含量相差在100—200倍。
根据天然气中H 2S 气体含量,可将气藏划分为五类:1)世界上含H 2S 气体最高的地区要属美国的南德克萨斯气田,H 2S 气体含量高达98%。
2)我国油田H 2S 气体含量分布如下华北油田冀中坳陷赵兰庄气田下第三系孔店组碳酸岩气藏H 2S 含量跨度在10—90%。
四川油田川东卧龙河气田三迭系嘉陵江灰岩气藏H 2S 含量9.6—10%。
新疆塔里木的轮古油田H 2S 含量300~400ppm 。
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基础知识1.直线与平面垂直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a ,b ⊂αa ∩b =Ol ⊥a l ⊥b⇒l ⊥α 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a ⊥αb ⊥α⇒a ∥b⎣⎢⎡⎦⎥⎤❶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再多(即无数条)的直线垂直,但这些直线不相交就不能说明这条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❷,则这两个平面垂直⎭⎪⎬⎪⎫l ⊂βl ⊥α⇒α⊥β 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α⊥βl ⊂βα∩β=a l ⊥a ⇒l ⊥α[❷要求一平面只需过另一平面的垂线.]二、常用结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五个结论(1)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2)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5)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考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典例]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 A=AB=BC,E是PC的中点.求证:(1)CD⊥AE;(2)PD⊥平面ABE.[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CD⊂底面ABCD,∴P A⊥CD,又∵AC⊥CD,且P A∩AC=A,∴CD⊥平面P AC.∵AE⊂平面P AC,∴CD⊥AE.(2)由P A=AB=BC,∠ABC=60°,可得AC=P A.∵E是PC的中点,∴AE⊥PC.由(1)知AE⊥CD,且PC∩CD=C,∴AE⊥平面PCD.∵PD⊂平面PCD,∴AE⊥PD.∵P A⊥底面ABCD,AB⊂底面ABCD,∴P A⊥AB.又∵AB⊥AD,且P A∩AD=A,∴AB⊥平面P AD,∵PD⊂平面P AD,∴AB⊥PD.又∵AB∩AE=A,∴PD⊥平面ABE.[解题技法]证明线面垂直的4种方法(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l ⊥a ,l ⊥b ,a ⊂α,b ⊂α,a ∩b =P ⇒l ⊥α. (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 ,a ⊂α,a ⊥l ⇒a ⊥β. (3)性质:①a ∥b ,b ⊥α⇒a ⊥α,②α∥β,a ⊥β⇒a ⊥α. (4)α⊥γ,β⊥γ,α∩β=l ⇒l ⊥γ.(客观题可用) [口诀归纳]线面垂直的关键,定义来证最常见, 判定定理也常用,它的意义要记清. 平面之内两直线,两线相交于一点, 面外还有一直线,垂直两线是条件. [题组训练]1.(2019·安徽知名示范高中联考)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BC =BB 1,AB 1∩A 1B =E ,D 为AC 上的点,B 1C ∥平面A 1BD .(1)求证:BD ⊥平面A 1ACC 1;(2)若AB =1,且AC ·AD =1,求三棱锥A BCB 1的体积. 解: (1)证明:如图,连接ED ,∵平面AB 1C ∩平面A 1BD =ED ,B 1C ∥平面A 1BD , ∴B 1C ∥ED , ∵E 为AB 1的中点, ∴D 为AC 的中点, ∵AB =BC ,∴BD ⊥AC .∵A 1A ⊥平面ABC ,BD ⊂平面ABC ,∴A 1A ⊥BD . 又∵A 1A ,AC 是平面A 1ACC 1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BD ⊥平面A 1ACC 1.(2)由AB =1,得BC =BB 1=1,由(1)知AD =12AC ,又AC ·AD =1,∴AC 2=2,∴AC 2=2=AB 2+BC 2,∴AB ⊥BC , ∴S △ABC =12AB ·BC =12,∴V A BCB 1=V B 1ABC =13S △ABC ·BB 1=13×12×1=16.2.如图,S是Rt△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SA=SB=SC,D为斜边AC的中点.(1)求证:SD⊥平面ABC;(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证明:(1)如图所示,取AB的中点E,连接SE,DE,在Rt△ABC中,D,E分别为AC,AB的中点.∴DE∥BC,∴DE⊥AB,∵SA=SB,∴SE⊥AB.又SE∩DE=E,∴AB⊥平面SDE.又SD⊂平面SDE,∴AB⊥SD.在△SAC中,∵SA=SC,D为AC的中点,∴SD⊥AC.又AC∩AB=A,∴SD⊥平面ABC.(2)∵AB=BC,∴BD⊥AC,由(1)可知,SD⊥平面ABC,又BD⊂平面ABC,∴SD⊥BD,又SD∩AC=D,∴BD⊥平面SAC.考点二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典例](2018·江苏高考)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A1=AB,AB1⊥B1C1.求证:(1)AB∥平面A1B1C;(2)平面ABB1A1⊥平面A1BC.[证明](1)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B∥A1B1.因为AB⊄平面A1B1C,A1B1⊂平面A1B1C,所以AB∥平面A1B1C.(2)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四边形ABB1A1为平行四边形.又因为AA1=AB,所以四边形ABB1A1为菱形,因此AB1⊥A1B.因为AB1⊥B1C1,BC∥B1C1,所以AB1⊥BC.因为A1B∩BC=B,A1B⊂平面A1BC,BC⊂平面A1BC,所以AB1⊥平面A1BC.因为AB1⊂平面ABB1A1,所以平面ABB1A1⊥平面A1BC.[解题技法] 证明面面垂直的2种方法 定义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即判定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将证明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角为直角的问题定理法 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其中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把问题转化成证明线线垂直加以解决[题组训练]1.(2019·武汉调研)如图,三棱锥P ABC 中,底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P A ⊥PC ,PB =2.求证:平面P AC ⊥平面ABC .证明:取AC 的中点O ,连接BO ,PO . 因为△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 所以BO ⊥AC ,BO = 3.因为P A ⊥PC ,所以PO =12AC =1.因为PB =2,所以OP 2+OB 2=PB 2,所以PO ⊥OB . 因为AC ∩OP =O , 所以BO ⊥平面P AC . 又OB ⊂平面ABC , 所以平面P AC ⊥平面ABC .2.(2018·安徽淮北一中模拟)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矩形,P A ⊥平面ABCD ,E ,F 分别是AB ,PD 的中点,且P A =AD .求证:(1)AF ∥平面PEC ; (2)平面PEC ⊥平面PCD .证明:(1)取PC 的中点G ,连接FG ,EG , ∵F 为PD 的中点,G 为PC 的中点, ∴FG 为△CDP 的中位线, ∴FG ∥CD ,FG =12CD .∵四边形ABCD 为矩形,E 为AB 的中点, ∴AE ∥CD ,AE =12CD .∴FG =AE ,FG ∥AE , ∴四边形AEGF 是平行四边形,∴AF ∥EG ,又EG ⊂平面PEC ,AF ⊄平面PEC ,∴AF∥平面PEC.(2)∵P A=AD,F为PD中点,∴AF⊥PD,∵P A⊥平面ABCD,CD⊂平面ABCD,∴P A⊥CD,又∵CD⊥AD,AD∩P A=A,∴CD⊥平面P AD,∵AF⊂平面P AD,∴CD⊥AF.又PD∩CD=D,∴AF⊥平面PCD.由(1)知EG∥AF,∴EG⊥平面PCD,又EG⊂平面PEC,∴平面PEC⊥平面PCD.[课时跟踪检测]A级1.设a,b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能得出a⊥b的是() A.a⊥α,b∥β,α⊥βB.a⊥α,b⊥β,α∥βC.a⊂α,b⊥β,α∥βD.a⊂α,b∥β,α⊥β解析:选C对于C项,由α∥β,a⊂α可得a∥β,又b⊥β,得a⊥b,故选C.2.(2019·湘东五校联考)已知直线m,l,平面α,β,且m⊥α,l⊂β,给出下列命题:①若α∥β,则m⊥l;②若α⊥β,则m∥l;③若m⊥l,则α⊥β;④若m∥l,则α⊥β.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④B.③④C.①②D.①③解析:选A对于①,若α∥β,m⊥α,l⊂β,则m⊥l,故①正确,排除B.对于④,若m∥l,m⊥α,则l⊥α,又l⊂β,所以α⊥β.故④正确.故选A.3.已知P A垂直于以AB为直径的圆所在的平面,C为圆上异于A,B两点的任一点,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P A⊥BC B.BC⊥平面P ACC.AC⊥PB D.PC⊥BC解析:选C由P A⊥平面ACB⇒P A⊥BC,故A不符合题意;由BC⊥P A,BC⊥AC,P A∩AC=A,可得BC⊥平面P AC,所以BC⊥PC,故B、D不符合题意;AC⊥PB显然不成立,故C符合题意.4.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已知AB⊥AC,BD⊥AC,那么点D在平面ABC内的射影H必在()A.直线AB上B.直线BC上C.直线AC上D.△ABC内部解析:选A因为AB⊥AC,BD⊥AC,AB∩BD=B,所以AC⊥平央ABD,又AC⊂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ABD,所以点D在平面ABC内的射影H必在直线AB上.5.如图,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则下面四个结论不成立的是()A.BC∥平面PDFB.DF⊥平面P AEC.平面PDF⊥平面P AED.平面PDE⊥平面ABC解析:选D因为BC∥DF,DF⊂平面PDF,BC⊄平面PDF,所以BC∥平面PDF,故选项A正确.在正四面体中,AE⊥BC,PE⊥BC,AE∩PE=E,所以BC⊥平面P AE,又DF∥BC,则DF⊥平面P AE,从而平面PDF⊥平面P AE.因此选项B、C均正确.6.如图,已知∠BAC=90°,PC⊥平面ABC,则在△ABC,△P AC的边所在的直线中,与PC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个;与AP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个.解析:∵PC⊥平面ABC,∴PC垂直于直线AB,BC,AC.∵AB⊥AC,AB⊥PC,AC∩PC=C,∴AB⊥平面P AC,又∵AP⊂平面P AC,∴AB⊥AP,与AP垂直的直线是AB.答案:317.设α和β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若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β内的两条直线,则α∥β;②若α外的一条直线l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α;③设α∩β=l,若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则α⊥β;④直线l⊥α的充要条件是l与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其中所有的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①正确;②正确;满足③的α与β不一定垂直,所以③错误;直线l⊥α的充要条件是l与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所以④错误.故所有的真命题的序号是①②.答案:①②8.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α与棱AB,AC,A1C1,A1B1分别交于点E,F,G,H,且直线AA1∥平面α.有下列三个命题:①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②平面α∥平面BCC1B1;③平面α⊥平面BCFE.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因为AA1∥平面α,平面α∩平面AA1B1B=EH,所以AA1∥EH.同理AA1∥GF,所以EH∥GF,又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易知EH=GF=AA1,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故①正确;若平面α∥平面BB1C1C,由平面α∩平面A1B1C1=GH,平面BCC1B1∩平面A1B1C1=B1C1,知GH∥B1C1,而GH∥B1C1不一定成立,故②错误;由AA1⊥平面BCFE,结合AA1∥EH知EH⊥平面BCFE,又EH⊂平面α,所以平面α⊥平面BCFE,故③正确.答案:①③9.(2019·太原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BAD=60°,P A=PD=AD=2,点M在线段PC上,且PM=2MC,N为AD的中点.(1)求证:AD⊥平面PNB;(2)若平面P AD⊥平面ABCD,求三棱锥PNBM的体积.解:(1)证明:连接BD.∵P A=PD,N为AD的中点,∴PN⊥AD.又底面ABCD是菱形,∠BAD=60°,∴△ABD为等边三角形,∴BN⊥AD,又PN∩BN=N,∴AD⊥平面PNB.(2)∵P A=PD=AD=2,∴PN=NB= 3.又平面P AD⊥平面ABCD,平面P AD∩平面ABCD=AD,PN⊥AD,∴PN⊥平面ABCD,∴PN⊥NB,∴S△PNB=12×3×3=32.∵AD⊥平面PNB,AD∥BC,∴BC ⊥平面PNB .又PM =2MC , ∴V P NBM =V M PNB =23V C PNB =23×13×32×2=23.10.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点F 在侧棱B 1B 上,且B 1D ⊥A 1F ,A 1C 1⊥A 1B 1.求证:(1)直线DE ∥平面A 1C 1F ; (2)平面B 1DE ⊥平面A 1C 1F .证明:(1)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A 1C 1, 在△ABC 中,因为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 所以DE ∥AC ,于是DE ∥A 1C 1,又因为DE ⊄平面A 1C 1F ,A 1C 1⊂平面A 1C 1F , 所以直线DE ∥平面A 1C 1F .(2)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平面A 1B 1C 1, 因为A 1C 1⊂平面A 1B 1C 1,所以AA 1⊥A 1C 1,又因为A 1C 1⊥A 1B 1,A 1B 1∩AA 1=A 1,AA 1⊂平面ABB 1A 1,A 1B 1⊂平面ABB 1A 1, 所以A 1C 1⊥平面ABB 1A 1, 因为B 1D ⊂平面ABB 1A 1, 所以A 1C 1⊥B 1D ,又因为B 1D ⊥A 1F ,A 1C 1∩A 1F =A 1,A 1C 1⊂平面A 1C 1F ,A 1F ⊂平面A 1C 1F , 所以B 1D ⊥平面A 1C 1F , 因为直线B 1D ⊂平面B 1DE , 所以平面B 1DE ⊥平面A 1C 1F .B 级1.(2018·全国卷Ⅱ)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22,P A =PB =PC =AC =4,O 为AC 的中点.(1)证明:PO ⊥平面ABC ;(2)若点M 在棱BC 上,且MC =2MB ,求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 解:(1)证明:因为P A =PC =AC =4,O 为AC 的中点, 所以PO ⊥AC ,且PO =2 3. 连接OB , 因为AB =BC =22AC ,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 ⊥AC ,OB =12AC =2.所以PO 2+OB 2=PB 2,所以PO ⊥OB . 又因为AC ∩OB =O ,所以PO ⊥平面ABC . (2)作CH ⊥OM ,垂足为H , 又由(1)可得OP ⊥CH , 所以CH ⊥平面POM .故CH 的长为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由题设可知OC =12AC =2,CM =23BC =423,∠ACB =45°,所以OM =253,CH =OC ·MC ·sin ∠ACB OM =455.所以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为455.2.(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AB ⊥AD ,CD =2AB ,平面P AD ⊥底面ABCD ,P A ⊥AD ,E ,F 分别是CD ,PC 的中点.求证:(1)BE ∥平面P AD ; (2)平面BEF ⊥平面PCD .证明:(1)∵AB ∥CD ,CD =2AB ,E 是CD 的中点, ∴AB ∥DE 且AB =DE , ∴四边形ABED 为平行四边形,∴AD ∥BE ,又BE ⊄平面P AD ,AD ⊂平面P AD , ∴BE ∥平面P AD .(2)∵AB ⊥AD ,∴四边形ABED 为矩形, ∴BE ⊥CD ,AD ⊥CD ,∵平面P AD ⊥底面ABCD ,平面P AD ∩底面ABCD =AD ,P A ⊥AD , ∴P A ⊥底面ABCD , ∴P A ⊥CD ,又P A ∩AD =A , ∴CD ⊥平面P AD ,∴CD ⊥PD , ∵E ,F 分别是CD ,PC 的中点, ∴PD ∥EF ,∴CD ⊥EF ,又EF ∩BE =E , ∴CD ⊥平面BEF ,∵CD ⊂平面PCD ,∴平面BEF ⊥平面PCD .。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2节《塔里木盆地》基础知识讲解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要点1:沙漠和戈壁广布1.地理位置(1)相对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麓,东到罗布泊洼地。
(2)纬度位置:40°N纬线穿过盆地中部,地处北温带。
(3)相对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戈壁和沙漠广布的地形:高山环抱,中部地势低平,戈壁、沙漠广布,在塔里木盆地有一片茫茫沙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流动)沙漠,盆地边缘是绿洲带。
3.极端干旱的气候: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4.河流: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部分河段断流。
5. 人口、城市和交通线(1)分布:主要沿盆地边缘绿洲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
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当地的人口、城镇呈环状分布在这些绿洲上,交通线也呈环状分布在盆地边缘山麓的绿洲地带,将各个城镇串联起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2)影响因素:水源。
要点2:沙漠和隔壁广布1.油气资源丰富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含油气盆地,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储量的1/4左右。
2.油气资源的开发(1)开发不利条件:长期以来,塔里木盆地气候严酷,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交通不便,距市场远等,丰富的油气资源一直沉睡在地下。
(2)开发有利条件:随着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国家政策支持),万古荒原开始焕发勃勃生机。
塔克拉玛干两条沙漠公路的陆续建成,为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现状:目前,塔里木盆地已建设了十几座大型的油气田,并通过西气东输工程将这里的天然气运送到我国东部地区。
八用字母表示数知识技能:1.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和数量关系2.用字母表示公式: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那么正方形的周长C=4a,正方形的面积S=a×a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复杂的数量关系,将字母的值代入式子求值4.乘数分配律的拓展形式:a×c-b×c,也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即a×c-b×c=(a-b)×c数学思考:再用形如”ax±bx“的式子表示一些数量关系并化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些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问题解决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示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便利,发展符号感情感态度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及简洁性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目标点击知识目标: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2能正确掌握乘号的简写、略写,并能正确运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重、难点重点:学会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数或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或简单的数量关系。
知识点一: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和数量关系情境导入1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2个的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2×3;……..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3;摆4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3;…….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小棒的根数是()×()。
归纳总结1.在不同的数量关系中,字母表示的意义不同。
2.字母的数值确定后,含有字母的式子就有了与之对应的确定值。
夯实基础知识点二用字母表示公式情景导入如果a 表示正方形的边长,C 表示周长,S 表示面积。
你能写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夯实基础(1) 每分钟骑v 米,2分钟骑______米,a 分钟骑_____米。
(2) 用v 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s 表示路程。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角知识点角是我们学习数学时非常基础的概念之一,他是由两条射线所形成的一个区域。
在七年级下册的数学中,我们将更深入地学习角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一下。
一、角的概念角由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区域称为角,两条射线相交的点称为角的顶点。
角的大小可以用弧度或角度来表示。
弧度的意思是角所对应的圆弧长度与半径的比值,角度则是以圆心为顶点,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所包含的弧度数。
二、角的分类根据角的大小,角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1. 锐角:大小不到90度的角称为锐角。
2. 直角:大小为90度的角称为直角。
3. 钝角:大小在90度和180度之间的角称为钝角。
4. 平角:大小为180度的角称为平角。
三、角的度数在数学中,角度用来表示一个角的大小。
一个角的度数定义为它所包围的圆心角的度数或者是扇形的弧长与半径之比乘以180°。
因此,一个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应的弧的长度除以它所对应的圆的半径。
我们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角的度数。
四、角的度数计算计算角的度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1)在三角形ABC中,∠B的度数为:角B的度数=180°-∠A-∠C(2)在四边形ABCD中,∠D的度数为:角D的度数=360°-∠A-∠B-∠C(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所包含的角的度数为:角AC的度数=180°-∠BAD五、角的细分细分是指将一个角分为若干个小角的过程。
它的作用在于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六、角的应用角的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也是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在几何学中,角度是根据角的大小计算角的度数和角度的一种方法。
在三角函数和三角公式等知识中,角的应用更是不可避免。
七、小结角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之一,在七年级下册的数学中,我们还将学习到更多和角有关的知识,如三角函数、三角公式等。
通过学习角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的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物理初中第八章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第八章通常会涉及一些基础的物理概念和原理,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后续的物理课程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1. 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分类包括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2. 力的测量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弹簧秤进行测量,单位是牛顿(N)。
在实验中,通过拉伸弹簧的长度来测量作用在弹簧上的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将其合成一个等效的力,这个过程称为力的合成。
相反,将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分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分解。
4.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重力的作用结果是使物体下落或产生压力。
5. 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弹簧的压缩或拉伸。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这一关系称为胡克定律。
6.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性质和压力大小有关。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7. 力的平衡当一个物体受到的外力相互抵消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力的平衡。
8. 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
9. 浮力浮力是物体浸入流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
浮力的存在是物体能否上浮或下沉的关键。
10. 简单机械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使人工作起来更省力或更高效。
11. 杠杆原理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通过改变力的作用点和作用方向,实现力的放大或缩小。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12.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指机械完成工作时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理想情况下,机械效率为100%,但实际上总会因为摩擦等因素而降低。
13. 功和功率功是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移动的结果,单位是焦耳(J)。
七年级生物下第八章知识点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系统的学科。
七年级生物下第八章是讲解生物进化和生物分类学的知识。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进化,进化的重要性,进化的证据和方法,生物的分类学等。
一、什么是进化进化是指物种产生和变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生命的进化是由生物在许多世代中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适应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进化是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进化的根本原理是遗传学和自然选择。
二、进化的重要性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生物进化了数百万年,形成了多种形态,这样生物才能在环境条件的变化中存活下来。
进化是进化树不同分支的演化,也是基因改变和选择的结果,能够充分利用环境的资源,让生物的适应度更高,能够取得更好的生存条件,是自然选择中组成要素之一。
三、进化的证据和方法进化有很多的证据和方法,比如地层同位素的分析,石头中的化石,同一物种的遗传学解析等都能够反映生物的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历程。
生物学家利用化石、地层等从过去到现在的生物生命大数据并绘图等形成了生物进化的基本图谱。
这种基于树形结构的图形所构成的生物名簇图谱使其成为生物分类学的基础,也为科学家提供了穿越时间比较不同物种进化的方法。
四、生物的分类学生物分类学是将现存的生物分类成不同的等级,以便于研究和比较各种生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界、门、纲、目、科、属、种。
同一界下的生物具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而同一科下的生物进化程度更相似。
在分类学中,科中的生物是更加接近的家族,属中的生物已趋于单一,物种的特征差异具有明显的可比性。
结语七年级生物下第八章知识点主要讲述了生物进化和生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
深入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对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生物学是很有帮助的。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牢固掌握这些知识点,并拥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溶液的酸碱度用表示,NaCl溶液显性,PH 7,Na2CO3溶液显性,PH 7,碳酸氢钠溶液显性,PH 7.
3、向滴有石蕊试液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颜色的变化是由色变色再变色。
4、区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用,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用。
6、向盐酸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PH (变大、变小),PH 7,。
7、正常雨水的PH ,小于7的原因是,
8、写出化学式:盐酸、硫酸、硝酸,其中,具有挥发性的有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是和,要储存在棕色细口瓶里的是,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质量会增大的是。
9、浓硫酸可做、、、等气体的干燥剂,
10、稀释浓硫酸时,应把倒入中,并用玻璃棒,起作用是,如果操作反了,则引起的后果是。
11、
12、将生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首先观察到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过一会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13、实验室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不用稀盐酸支取氢气是因为。
14、将色的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微热后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
15、区分硝酸和盐酸的方法是加入,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6、氢氧化钙:化学式,俗称,它的用途有、
等,它的制得方法是(化学方程式),。
17、氢氧化钠,化学式,俗称、、,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将氢氧化钠放在上。
1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
20、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可能会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确定是否变质,可向其中加入,如果变质,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1、用石灰浆抹墙,一开始墙面反而变湿是因为(化学方程式)
22、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
23、中和反应是,
24、胃酸的主要成分是,如果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或小苏打来治疗,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5、向酸性土壤中撒入石灰粉来改良土壤的原理是。
26、正常雨水的PH为,原因是。
27、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检验食盐溶液中含有Cl-用,
28、碳酸钠:化学式,俗称或,其水溶液显性,碳酸氢钠:俗称,化学式,水溶液显性,
碳酸钙是和的主要成分。
29、写出化学式:氯化铵硫酸铵碳铵
硝酸铵,它们都属于。
30、检验硫酸用,化学方程式为
为鉴别某一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向该溶液中分别滴加和,出现的现象是。
31、下列物质是否能反应,如果能,写出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Na2SO4 + BaCl2
KCl+NaNO3,Mg(OH)2+CuCl2
32、农作物所需的三大营养素是、、。
氮肥有、、、、。
钾肥有
复合肥有。
33、检验铵态氮肥的方法是向化肥中加入,如果出现
的现象,证明该化肥是铵态氮肥。
34、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有、、。
35、写出下列药品的颜色
氯化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氢氧化铜沉淀
氢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铁,
碳酸钡沉淀,高锰酸钾,氯酸钾
不溶于酸的沉淀和,
36、检验某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加入,如含有水现象是,
37、做胃镜时服用钡餐,错服了碳酸钡,引起中毒的原因是(化学方程式)
,应立即服用硫酸镁解毒,原因是(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