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10课短文三篇·信条
- 格式:docx
- 大小:15.83 KB
- 文档页数:3
《信条》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信条》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信条》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信条》是由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制作的科幻动作电影,于2020年上映。
该电影特效惊人、音乐气势磅礴,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的经典之作。
本教案将以此电影为背景,探讨一些与信仰、人性等有关的主题,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挖掘思想内涵。
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的《文学与科技》模块,预计学时3课时。
一、学习目标1. 了解电影《信条》的基本情节和影片创作背景;2. 理解信仰、人性、命运等基本概念;3. 分析电影中涉及的主题,引导学生发表看法和看法的依据;4. 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准备1. 电影《信条》的DVD或在线观看资源;2. 教师准备PPT,包括基本人物关系图、场景图、主题分析图等;3. 学生笔记本或纸张;4. 学生阅读材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信条》1. 点播一段《信条》的预告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探讨愿望;2. 讲解《信条》的基本情节,提醒学生要仔细观察每一个角色,保持好奇心;3. 播放第一段视频:前往基诺斯卡号船。
在视频结束后,鼓励学生尝试阐述这段视频和“什么是信仰?”有关。
第二课时:科学与奇迹1. 带领学生回顾《信条》中的科技元素,如时空控制、物质逆转等等,提问:“科学实现奇迹,这意味着什么?”;2. 播放第二段视频:加入秘密组织。
在视频结束后,提醒学生关注人物关系的变化,并呈现基本人物关系图以方便学生观察;3. 引导学生思考影片中探讨的主题——科学与奇迹。
学生可以讨论“科学能否解释一切?”、“科学与神秘的关系是什么?”等问题。
第三课时:人性和命运1. 引出“人性是什么?我们如何看待人性?”等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2. 播放第三段视频:Albert Hall音乐会。
在视频结束后,呈现场景图并引导学生描述其中的细节;3. 指导学生从人性和命运的角度分析电影《信条》中所反映的主题。
信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分析文中列举的信条,理解其广泛、深刻的内涵,探索其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阅读作品,列出结构提纲,抓住文章的观点,联系自身及生活实际探究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章丰富的精神内涵,提高个人素养,领悟文章的哲理美和语言美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分析文中列举的信条,理解其广泛、深刻的内涵;领悟文章丰富的精神内涵,提高个人素养;列出结构提纲,抓住文章的观点,联系自身及生活实际探究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关键词句,联系生活,思考信条的内涵。
3、教学关键:学会联系实际分析课文字词句篇,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利用白板这一辅助工具,进行朗读、点拨和讨论探究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充分与否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信条》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本课要使学生获得那些知识、技能;其次是要收集相关的重要信息,即根据教学目标,收集教学资源;最后制定教学计划,即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知识背景等方面的现状,制定学案、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一般的,教学准备愈充分,课堂教学愈省力,教学效果愈好。
1、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本单元的单元说明、教学建议并结合自己的理解,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阅读《信条》,列出结构提纲;分析文中列举的信条,理解其广泛、深刻的内涵,探索其现实意义;联系自身及生活实际探究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领悟文章丰富的精神内涵,感悟随笔的哲理美和语言美。
根据教学目标,我综合运用了诵读法、讲授法、对话法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2、收集相关重要信息为了帮助学生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我精选了重要的背景材料,有《信条》被删节的部分、《致读者》(富尔格姆)、媒体对《我需要知道的一切》的评论和《富兰克林的人生信条》。
从教学的效果看,这些材料不仅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拓宽视野的作用,而且还意想不到的起了激趣的作用。
【课题】10、信条【教学目标】1、知道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知道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及基本倾向,明白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教学难点】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作家,最喜爱的作品,最喜爱的语言,请大家随意来谈谈。
二、作家作品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
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
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
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本文选自《我需要知道的一切》。
这部散文随笔集极富哲理性,曾成为美国年度第一号畅销书。
三、文体知识随笔——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随笔与一般散文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
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
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随笔与杂文都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区别:首先表现在取材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
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教案信条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短文三篇《信条》教案
[教学设想]
针对本次论坛主题“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本文教学意在探讨如何阅读西方随笔,如何从这类文章中汲取精华,学会理性的思考问题,理性的表达见解。
相对中国传统的散文而言,西方的随笔更富于理性,《短文三篇》所选的三篇: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富尔格姆的《信条》,都能体现这一特点。
由于文章表达的都是作者对生命、生活等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内容学生并不难理解,而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此时也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对此类文章也是有兴趣的,但他们阅读的思维习惯还不适应这种内在逻辑性很强的作品。
因此本文教学主要抓住理解西方随笔的内在逻辑性这一方面,并试着运用这种逻辑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表达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随笔的文体特点,以及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会分析西方随笔的说理思路,理解其内在逻辑性。
3.尝试用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表达问题。
[教学重难点]。
《信条》教学设计高一语文组海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文本之美,体悟文本之妙,培养学生鉴赏探析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文阐述的社会人生问题,在与课文作者对话、沟通、分析、评判中受到人生的启发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条,指导自己的人生方向。
【教学重点】探究文本之美,体悟文本之妙,培养学生鉴赏探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课文阐述的社会人生问题,在与课文作者对话、沟通、分析、评判中受到人生的启发感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也就是信条。
下边,先给大家展示几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向钱看向厚赚,见义勇为,钱陪命陪等等。
这些都是被异化了的信条。
究竟,我们该信守什么样的信条,又该怎样去做,才会构建一个充满仁爱,责任,和谐的社会?罗伯特.富尔格姆这位生活的智者早已把答案公布于他的一部散文随笔《我需要知道的一切》里,今天我们就走进其中的随笔短文《信条》,一起寻找答案。
二、读文感知:(1)划出你不懂的句、段。
(2)对触动你心弦的句子做简要批注。
解读疑难,分享感受:提示:1)收拾好你的一摊子。
尽责。
2)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
本分,不贪婪。
3)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歌,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
学会学习,学会思想,精神乐观,情趣高雅,有序生活。
4)“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
”团结友爱,集体意识,合作意识。
5)“要承认奇迹。
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儿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
”承认奇迹,承认事实,尊重生命,尊重规律。
6)在那杯皿里的金鱼、老鼠、小白鼠甚或那粒种子,它们都会死去。
我们也会死亡。
接受死亡。
7)再就是记住迪克们和琼们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字。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信条》教案教案:高中高二语文下册《信条》教学目标:1. 了解胡适的人生信条及主张,并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
2.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并能够理性思考、独立思考。
教学重点:1. 理解胡适的人生信条及主张。
2. 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胡适思想的深层内涵。
2. 进一步拓展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背景材料和资料,清晰了解胡适的人生信条和主张。
2. 复印教材中的《信条》一文供学生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胡适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了解他的基本信息。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条?为什么人要有信条?3. 学生进行讨论,并列举一些他们自己的信条。
二、呈现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信条》一文,并思考以下问题:a. 文中的胡适用了怎样的方式表达他的人生信条?b. 胡适的人生信条是什么?他为什么选择了这些信条?c. 这些人生信条是否符合你的理念?为什么?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报告自己的观点。
3. 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胡适的人生信条和主张,让学生更深入了解。
三、拓展阅读(15分钟)1. 学生阅读其他胡适的文章或主张,并选取一篇进行分析。
2. 学生可以选择胡适的《非独创》等文章,或者胡适在其他领域的主张,如教育、文化等。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汇报他们对胡适的其他文章或主张的分析和理解。
2.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并总结胡适的主要思想和主张。
五、课堂延伸(10分钟)1. 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信条和主张是什么?是否和胡适的有相似之处?2. 学生可以用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人生信条和主张。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自己人生信条和主张的写作。
2. 学生选择作品或人物,分析其中所体现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并理解胡适的人生信条及主张,进而分析胡适的思想内涵。
信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2、了解随感的文体特点;3、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4、理解信条的内涵;5、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1、对信条内涵的理解;2、在感悟中,培养良好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曾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是在哪里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的?”那位老人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老人继续说:“在幼儿园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方分一半给小伙伴;永远不要打人;东西要放整齐;要知害羞、有廉耻之心;午饭后要休息一会儿;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要相互团结、彼此扶助;要始终保持一颗惊喜、好奇的心……”我想,那位诺贝尔获奖者,并不是哗众取宠,他只是想告诉我们要返朴归真。
美国当代作家富尔格姆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信条。
【板书课题】二、走近作家及作品1.作者介绍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
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
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信条》选自他的散文随笔集《我需要知道的一切》,这部散文随笔集极富哲理性,曾成为美国年度第一号畅销书。
【幻灯片】2.解题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幻灯片】三、整体感知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强调的是哪一点?观点:“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
”接着,文章列出了十六条理念。
作者特别强调十六条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
”即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短文三篇》教学简案一、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研读三篇短文,了解蒙田、帕斯卡尔、富尔格姆等作家的思想以及人文主义观念,并能结合自身的感悟表达自己对生命·思想·信条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以“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统摄三篇文章,并分出三个维度:对待生命的态度,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历程中坚守的信条。
学习运用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的方法来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抓住关键句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和同学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2、具体以《热爱生命》这篇文章来探讨对待生命的态度和方法,以《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探讨思想的价值,总结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品味关键句的方法;以《信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深入解读文中列举的信条,总结阅读思考方法,写出自己的人生信条,并要求学生动口动笔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深入地理性地去思考人生问题让他们能从生活体验出发,对生命、思想、信条作一个自我反思、深入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紧扣文本整体阅读、理清思路、抓关键句的基本阅读方法2、重难点:通过关键句的揣摩理解文本中对生命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主问题的启发引导、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设计:1、导课:“人”字2、具体设计:研读《热爱生命》1、阅读全文整体把握:(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要求:标出语段,勾出表现文本主要内容和思路的句子;抓标题及关键词句,思考:全文写了什么,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什么?2、主问题:(1)全文写了什么内容?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度日”、“不过”、“死”三个关键词入手理解内容和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透过文本,紧扣主旨,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内容和思路的意识)(2)难点探究:“生之本质在于死”怎么理解?在对生死的理解下,对如下两种现象你怎么看待:一种现象是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10.信条
教学目标
1.正确筛选文章信息,抓准表达作者思想的语句。
2.正确解读作者思想,品味其中所蕴涵的生命哲理。
3.培养崇高的生命意识,健康人生,和谐生活。
重点难点.
1.解读前两篇课文中的生命理念,并能由此深化对生命实例的认识。
2.理解第三篇课文中关于生命践行的启示。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播放《怒放的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呢。
请同学们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说说你对生命的看法。
(学生讨论)
人生犹如时钟,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的准。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旺盛。
强调:人生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旺盛。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怎样生活,才能把生命之火燃得更加旺盛?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追问走进《短文三篇》,一起聆听哲人的心声。
2.认识生命
自由朗读《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考:
(1)生命有哪两个缺憾? 明确1:短暂、脆弱
(2)如何弥补这些缺憾?(从原文中找句子理解作答)
弥补短暂与脆弱:
①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重负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是怪我们自己。
②我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
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③坏日子要飞快的“度”,好日子,要停下来慢慢品尝。
延伸思想与自我
①“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
②“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下面请同学们讨论概括怎样弥补缺憾:学生讨论)下面咱们请一位同学把大家的观点大声的读出来:
珍惜时间,追求生命价值欣赏生活,享受生命美好
拥抱思想,提高完善自我追求尊严,思想成就伟大
过渡语:这位同学用浑厚而有力的声音告诉我们一定要有思想、有尊严,正所谓: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脆弱,但是我们可以成就生命的伟大。
下面请同学们拿起笔,举例说明生活中、历史或文学中的人物,并加上,说说他们是如何弥补生命缺憾的,要求50字以内。
3.热爱生命
正是因为生命短暂而脆弱,人们往往害怕生命的“孪生兄弟”——死亡,我们怎样才能不会被死亡苦恼呢?
“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明确: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善于欣赏生命,善于享受生活,这样就可以在享受快乐的同时,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4.学会生活
生命短暂而脆弱,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生活呢?
速读《信条》,你发现了哪些生活、做事和为人的启示?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明确:
①生活:健康、学习、承担
②为人:尊重、诚信、关爱
③处事:观察、欣赏、思考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天下大事当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正所谓“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
5.记下点滴
学了三篇短文,我相信同学们各有所思,各有所得,请同学们用“生命”“思想”“信条”写一句话,表达自己的体会。
我用最洁净的纸张,谱写成光辉思想的信条,熔铸出生命的辉煌。
生命诚可贵,思想价更高,若为信条故,两者皆可抛!
下面让我们一起高声朗读汪国真的《热爱生命》这首诗
热爱生命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结束语:让我们高唱生命之歌,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因为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