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当今一代名药治愈了卡特总统开创了重要的先河却有着鲜为人知的艰辛往事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22
“西王玉米胚芽油”令美国前总统卡特爱不释手美国前总统卡特会见西王集团董事长2010年9月6日,美国前总统卡特与夫人一行在北京会见了西王村党委书记、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
这对久违13年的老朋友,再次相聚,热情地握手并互致问候,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问候之余,王勇书记风趣地对卡特说:我给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礼物。
他随后展开了一幅装帧精美的卷轴,卷轴上用英语题写着“This is a wonderful enterprise”(这是一个非常棒的企业),落款是吉米卡特。
原来,这正是卡特先生1997年访问西王时,赠送给王勇书记的亲笔题词。
看到这个礼物,卡特非常高兴,仿佛又回到了上世纪末在邹平和西王的愉快旅行:当时,卡特与夫人来中国考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曾参观过西王村,并同王勇书记等村领导进行了座谈。
美国前总统卡特手捧西王玉米胚芽油,爱不释手忆及此处,王勇书记说:总统先生访问西王已经13年了,这些年来,西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仅西王村的玉米油产量就占全国的60%以上。
他取出一瓶西王玉米胚芽油赠送给卡特,卡特高兴地接过礼物,并很感兴趣地反复端详着玉米油,爱不释手。
卡特夫人罗莎琳也很喜欢这个礼物,当工作人员提议大家合影时,她随手把放到桌子上的玉米油又抱了起来,让它也成为合影中的一员,在场人员都发出了会意的笑声。
说到玉米油,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味觉好,不易变质,在欧美国家被作为一种高级食用油而广泛食用,并享有“健康油”、“放心油”、“长寿油”等美称。
因此,作为美国人代表的卡特及夫人自然对它表现出特殊的兴趣与亲切之感。
美国前总统卡特欲购买西王的股票随后,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座谈。
王勇书记简要介绍了西王村的发展情况,他说,总统先生上次到西王的时候,正值我们参股的股票上市,您曾经说要买我们的股票。
现在,西王村已经有了三家上市公司,我们合作的领域比以前大多了,卡特连连点头,表示可以让卡特基金购买西王的股票。
卡特一直对中国的农村发展很感兴趣,夫人罗莎琳则是一位农场主,他们都很关注邹平和西王农业产业化的情况,王勇书记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他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邹平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主要就得益于农产品深加工业。
他汀时代,勿忘烟酸□ 西安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医院主任医师 李国安在西药大家庭里,烟酸堪称是一位“老爷爷”,它出生于距今100多年前的1867年,是当时德国一位化学家从烟草尼古丁中提取出的一种化合物,故命名为烟酸。
但是此后70年间,人们却因为不了解其有何用途而将其束之高阁。
直到1937年,有人发现从肝脏分离出的烟酸可以治疗狗的癞皮病,不久又证明,烟酸还能够治疗人的癞皮病,其原因就是由于癞皮病患者中缺乏烟酸等营养素。
由此烟酸成为治疗癞皮病的特效药。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家发现了烟酸的另一些重要用途,如参与人体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代谢过程,具有促扩张血管、调节血脂、促进胰岛素分泌、合成氨基酸等作用,于是将它用于治疗更多的疾病,如头痛、偏头痛、内耳性眩晕、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营养不良、皮肤病等。
其中在调节血脂方面效果显著,用得最多。
烟酸,世纪功臣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1955年),医学家已发现,烟酸可以在人体转化为烟酰胺,烟酰胺是辅酶I和辅酶Ⅱ的组成部分,能够调节血脂的代谢。
从那时起,医学家将烟酸以及其衍生物用以治疗血脂异常,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之久。
50多年来,烟酸及其衍生物(如阿西莫司、烟酰胺、烟酸肌醇酯、维生素E烟酸酯、尼克氯酯、尼克摩尔等)作为一大类重要的调节脂代谢的药物,广泛应用。
与其他调血脂药物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既能降低坏胆固醇,还能升高好胆固醇。
特别是由于烟酸类调血脂药物相对物美价廉,更受到医生与患者的青睐,治疗血脂异常功不可没。
烟酸类调血脂药治疗血脂异常,简便易行,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一般在几小时内血药浓度达到峰值,药物不良反应较少,比较安全。
以烟酸衍生物阿西莫司为例,用法为口服每次1片(250毫克),每天3次,饭后服,服用后2小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其不良反应偶见上腹部不适、胃烧灼感觉、头痛、乏力、荨麻疹。
首次服用可出现颜面潮红、皮肤红斑、热感和瘙痒,但几天后可消失。
毒品进化史从治病良方到人类公害-历史论文毒品进化史从治病良方到人类公害本刊记者|李崇寒继国内知名编剧宁财神、香港演员张耀扬吸毒被抓后,2014 年7 月29 日,张国立儿子张默因再次吸毒,被警方行政拘留。
加上此前曝光的涉毒导演张元及歌手李代沫,仅2014 年上半年,娱乐圈吸毒事件就已发生5 起。
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演艺圈、文艺界、音乐界沾染毒品的还是比较多。
”在吸毒重灾区——娱乐圈,普遍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搞艺术需要灵感。
沾点毒品,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打开另一个出口,就容易飘飘然,兴奋,幻想,激发出不一样的灵感火花。
早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懂得靠“吸毒”来刺激大脑,只不过当时所谓的“毒品”仅是一些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的草药混合物而已。
最早在5000 多年前,人类开始从仙人掌、龙舌兰等植物中提取致幻剂,而人类与鸦片、大麻、古柯的接触,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早。
万能特效药的发现在阿司匹林诞生前,欧洲各国对付疼痛的唯一镇痛剂为鸦片,它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任何文明病——焦虑、烦闷、长期疲劳、慢性疼痛、失眠、幼儿啼哭、痢疾在它面前,都无所遁形。
罂粟的种植可以追溯至人类文明的早期,其最早的农业化大约在8000年前的地中海西部地区。
公元前4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现罂粟是可以给人带来快乐的植物,并开始提取罂粟汁液。
大约在同一时期,种植罂粟和提取罂粟汁液的方法从青铜时代的塞浦路斯传到了埃及、希腊和罗马地区。
我国所称的鸦片,就是由希腊语中的“罂粟汁液”一词,经阿拉伯语转音而来。
公元前1552 年的一张草纸显示,古埃及底比斯医生被告知大约700 种不同的鸦片配方的用途。
在古希腊罗马的文明和宗教中,鸦片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有着神奇的魔力,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治愈疾病。
公元前400年时,希腊人已懂得将罂粟汁拌在其他食物里,人们食后即能“安神止痛,多眠忘忧”。
据此,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将罂粟归入药品一类。
漩涡他汀立普妥百亿故事"漩涡他汀"立普妥百亿故事"漩涡他汀"立普妥百亿故事现今,辉瑞可以说道就是全球第一小药厂,这一地位的成就,不得不加及其两小产品:万艾可和公佋。
其中,“公佋”这个曾经低超过百亿美元销售额的“重磅炸弹”,为辉瑞沦为全球第一小药厂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立普妥的诞生可以追随到上世纪80年代。
1985年,帕克-戴维斯制药公司的科学家继山德士公司去适可(氟伐他汀)之后,顺利研发出来第二个全系列人工合成的他汀—阿托南征他汀(atorvastatin)。
之后的临床研究表明,疗效与安全性相当卓越,均强于已上市的他汀药物。
华纳-兰伯特公司(warner-lambert,帕克-戴维斯制药公司的控股公司)意识到他们挖到了金矿。
但又对其子公司的市场开拓能力深为担忧,必须借助外部销售力量方能将市场做大,在众多的追求者中,华纳-兰伯特对辉瑞制药公司情有独钟。
当时,辉瑞制药公司凭借其强大的营销能力而创造出多个年销售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药物,在药界名声鹊起,公司已上升为全球第5大制药公司。
这时的辉瑞自己没有能够研发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但早就虎视眈眈这个火热的市场。
当华纳-兰伯特公司扣响辉瑞的大门时,双方一拍即合。
1996年,两家公司达成一致了共同推展的协议。
1997年,fda批准了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一段药品史上传奇销售的神话就此上演。
庾黔弼佋刚上市时,便归功于默克公司的4-s研究进展:人们对患高血脂的危机意识和医生对降脂药的信任获得了普遍提高。
公佋快速在市场反弹城拔纳,上市仅一年,即1998年6月,公佋已经攻占了18%的市场,仅次于占到37%的舒降之。
通过与辉瑞的联姻,华纳-兰伯特获得远远超过其预期的收益。
1999年底,华纳-兰伯特趁热打铁,与美国家庭用品公司(americanhomeproducts)——也就是后来的惠氏公司(weyth)达成合并协议。
分拆可能将而令共同推展协议出走,这对于辉瑞来说将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
降压药ACEI的故事作者:王宁夫来源:《健康博览》 2017年第2期ACEI,化学名叫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一类优秀的降压药物,也是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类降压药。
ACEI 的发明是一个经历过一个多世纪的神秘故事,也是许多曾经为此奉献一生的各国科学家走过的一条励志之路。
ACEI的发明推动着医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健康,挽救了无数高血压、心衰、肾脏病患者的生命。
时至今日,ACEI仍然是治疗高血压的最好药物之一。
肾素的发现说到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就不得不说到肾素的发现。
1813年,有个叫托马斯·杨的英国物理学家,光的波动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同时又是一个热衷于医学研究的科学家,在他的《医学文献介绍及实用疾病分类学》著作中第一次把高血压列为疾病。
尽管如此,仍然提不起人们对高血压的兴趣。
直到1896年,一位名叫里瓦罗基的意大利的儿科医生发明了第一个袖带立柱式血压计,可以简便测量血压时,人们才开始关注高血压的问题。
而肾素恰恰就是在那个时期被发现的。
发现肾素的是一位一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技巨人,罗伯特·蒂格斯泰特。
蒂格斯泰在发现肾素之前,曾经与一个备受世人瞩目的医生交流过,这位医生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的许多发现,要么前所未有,要么争议重重。
他就是19世纪发现脊髓半侧横断综合征,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Brown-Sequard综合征的布朗·塞卡医生,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和实验者。
布·塞卡曾经发现器官的提取物具有激素的作用,可以在血液里发挥特殊的生理作用。
与神经生理和循环生理相比,内分泌的生理学进展较晚。
有人认为布朗·塞卡医生是第一个提出激素概念的人。
他发现切除双侧肾上腺的人很快就会因为低血压、感染、衰老而死亡,而注射肾上腺的提取物后会延缓病情的恶化。
因此他提出肾上腺可能是一个分泌激素的器官。
他的论断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
或许受布朗·塞卡医生激素研究的影响,1898 年,罗伯特·蒂格斯泰与他的学生将动物的肾脏碾碎、离心,将极小剂量的提取物注射到动物体内,立即使血压明显升高。
盘尼西林上市历”险“记2014-11-17 生物谷来源艾美仕盘尼西林:发现容易上市难若无二战继续尘封盘尼西林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青霉素,关于它如何问世的故事对于不少人来说也很熟悉。
任何国家的生物教科书都不会漏掉这一故事。
一般的说法是,英国的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1928年因为意外飘落进实验室的霉菌而发现了青霉菌,经过实验推论真正的杀菌物质一定是青霉菌生长过程的代谢物,并称之为盘尼西林。
后来,由于弗莱明不能培养足够的霉菌,也不能提取有效成分并保证其质量稳定,再加上没有时间和资金而停止研究,不过,他依然向伦敦医学院俱乐部提交了一份关于青霉素的论文。
在这篇文章中,他阐明了青霉素的强大抑菌作用、安全性和应用前景。
这卫盘尼西林的问世留下了伏笔。
尽管这个发现盘尼西林的故事被史学家质疑,但是不可否认弗莱明对于盘尼西林的问世还是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十几年的冷落,盘尼西林终成药十几年后,澳大利亚病理学教授霍华德·弗罗瑞博士出任牛津大学的病理学系主任,盘尼西林的研究才再次被捡起来。
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他和来自德国的难民——生物化学家厄思斯特·钱恩博士最终提取了足够稳定的盘尼西林。
这些粉末状的盘尼西林经过细菌实验验证后显示,黄色粉剂稀释三千万倍仍然有效。
它的抗菌作用比最厉害的磺胺类药物还大9倍,而且没有明显的毒性。
两位科学家立即开始用小白鼠进行试验,实验发现,感染了链球菌的小鼠,凡是也被注射了盘尼西林的,都在第二天活了下来。
而没有注射的小鼠,都死掉了。
这一发现即将改变人类历史,而确切时间是1940年5月25日,他们把试验扩展到猫和大鼠身上,结果依然证明了盘尼西林的出色。
同年8月,钱恩和弗洛里等人把对青霉素的重新研究的全部成果都刊登在著名的《柳叶刀》杂志上。
这篇文章极大地震动了一个人,那就是盘尼西林的发现者弗莱明。
心中十分欣慰,因为他们最终解开了他心中长期存在的困惑。
他立刻动身赶到牛津会见这两个人并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培养了多年的青霉素产生菌送给了弗罗瑞。
青蒿素的前世今生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5年第11期随着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纳入囊中,她所研究的青蒿素名声大噪,被誉为“中国神药”。
一直以来,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敌,与艾滋病和癌症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之一。
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
感染和死亡者主要集中在相对贫穷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但如今,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疾标准疗法。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青蒿素联合疗法是目前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扬·安德森评价,得益于屠呦呦的研究,过去十年全球疟疾死亡率下降了50%,感染率降低了40%。
这个帮助中国科学家首次叩开诺奖大门的青蒿素究竟是什么,有哪些药用价值?如何被发现?它在国内的发展又是怎样?青蒿治疟始于东晋疟疾,民间称之为“打摆子”。
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已谈到了疟疾,并单列出“疟论篇”:“黄帝问曰:夫痎疟皆生于风,其盖作有时者何也?”《黄帝内经》托名中华人文始祖黄帝而作,成书不晚于秦汉,可见疟疾在先秦时已出现。
在古代,疟疾被认为是最可怕、凶猛的一种传染病。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泸江水”条称,泸江两岸“特有瘴气,三月、四月,迳之必死”。
过去云南一带有民谣称:“五月六月烟瘴起,新客无不死;九月十月烟瘴恶,老客魂也落。
”此外,湖南也曾是传统的疟疾高发区,瘴气很重,湘南一带广泛流传“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
”古代中医治疗疟疾的方法相当丰富,且标本兼治,如唐王焘《外台秘要》收入治疟药方多达85种,而使用青蒿治疗疟疾,首见于东晋。
之前,青蒿又称草蒿、廪蒿、邪蒿,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
我国最早的中药学著作、东汉时期结集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提到青蒿,但并非用于治疗疟疾,“主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
埃塞俄比亚药用植物概括【原创版】目录1.埃塞俄比亚药用植物的概述2.埃塞俄比亚药用植物的种类3.埃塞俄比亚药用植物的利用与研究4.埃塞俄比亚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发展正文1.埃塞俄比亚药用植物的概述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着众多独特的药用植物,为当地人民的健康和医疗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埃塞俄比亚药用植物的种类埃塞俄比亚的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一些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埃塞俄比亚药用植物:(1)卡特:卡特是一种常见的埃塞俄比亚药用植物,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
(2)阿比西尼亚杉:阿比西尼亚杉是一种高大的树种,其树皮和树叶具有抗炎、止痛、驱虫等药用功能。
(3)库什:库什是一种多肉植物,其叶片富含胶质,可用于治疗皮肤病、溃疡等疾病。
(4)咖啡:埃塞俄比亚是咖啡的故乡,当地的咖啡树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认为可以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3.埃塞俄比亚药用植物的利用与研究埃塞俄比亚的药用植物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许多药用植物被用于制作传统药物,以治疗各种疾病。
同时,埃塞俄比亚政府和民间组织也一直在积极研究和开发这些药用植物的潜力,以期将其转化为更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
4.埃塞俄比亚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发展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药用植物资源,埃塞俄比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对药用植物的监管,禁止非法采摘和贩卖。
其次,政府鼓励民间组织和个人参与药用植物的保护和种植工作,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最后,政府还加大了对药用植物研究的投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总之,埃塞俄比亚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
津巴时讯本土草药止咳糖浆面世总统亲自站
台背书
津巴时讯本土草药止咳糖浆面世,总统亲自站台背书
近日,一款名为“本土草药止咳糖浆”的新产品在津巴市场上面世。
这款糖浆由当地知名草药研发公司研发,以当地罕见的天然草药为原料,经过多次科学配比和调试,终于研制成功。
此次总统亲自站台背书,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据了解,本土草药止咳糖浆是一款有效缓解咳嗽症状的产品,其使用天然草药配方,无任何化学添加剂,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非常适合长期咳嗽病患的使用。
此外,该产品还能改善呼吸道疾病、喉咙痛等症状。
为了加强本土草药止咳糖浆的推广和宣传,津巴总统近日特地前往当地研发公司参观和考察,并为该产品站台背书,对本产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期望。
此次总统亲自站台背书,不仅对该产品后续的推广和销售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对本土草药产业的一次重要支持和鼓励。
在现代化医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和生活质量。
传统草药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和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土草药止咳糖浆的研制和推出无疑为广大咳嗽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疗效可靠的治疗方式,也为推动当地草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津巴本土草药止咳糖浆的面世对于整个草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传统草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挥和推广的必由之路。
相信在研发公司不断努力下,津巴本土草药止咳糖浆必将为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更多的提升和改善。
卡特疫苗事件的看法和感受1. 事件背景说到卡特疫苗事件,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
这个事件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疫苗还不是像现在这么普及,大家对疫苗的信任程度也差得远。
简单来说,卡特疫苗事件就是美国总统卡特时期,为了对抗流感,相关部门决定大规模推广一种新疫苗。
结果呢?事情没那么简单,疫苗的副作用让很多人受到了影响,甚至有些人因此受了伤。
这可真是个大新闻,让全国上下都为之震惊。
2. 个人感受2.1 疫苗的双刃剑说到疫苗,大家应该都知道它的好处吧?能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真的是救命稻草。
然而,卡特疫苗事件却让我明白了,疫苗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保命,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想想看,很多人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主动去打疫苗,结果却发现身体反而不适,这简直让人心情复杂得不行。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聊起这个话题,他说他小时候打过疫苗,结果发烧了好几天,感觉就像被车撞了一样,真是“病上加病”。
所以说,打疫苗这事,真是要仔细考虑,不是说打就能打的。
2.2 信息透明的重要性我觉得在卡特疫苗事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信息透明。
那个时候,很多人对疫苗的副作用根本不了解,甚至一些医生也不知道具体情况。
这样一来,大家在接种疫苗时就会感到不安。
试想一下,如果能及时获取更多的信息,比如副作用、注意事项等等,大家的心里也会有个底,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得特别快,但也有不少谣言和误导信息。
我们需要的是准确、及时的官方消息,而不是一些道听途说。
这样才能让大家对疫苗的信心更足。
3. 结语说到底,卡特疫苗事件让我意识到,在面对疫苗时,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和冷静。
听到一些负面消息时,不要急于恐慌,也不要盲目相信,要多问、多查,做到心中有数。
而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也要关注身体的反应,有什么不适及时就医,千万别拖着。
总之,疫苗虽好,但我们得学会用脑子去选择。
生命只有一次,身体是自己的,打疫苗的决策需要谨慎,绝不能随便!我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关于疫苗的科学研究和透明的信息发布,让大家在面对疫苗时,能有更强的信心,毕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嘛。
它是当今一代名药,治愈了卡特总统,开创了重要的先河,却有着鲜为人知的艰辛往事!当你气馁,想要放弃时,请想一想Keytruda。
这个今天名震全球的重磅炸弹级新药曾经差点儿被'贱卖',而且不止一次!如果有一天,有一部励志电影催人泪下,吸引人们走进电影院,它的名字可能就是Keytruda!很少有新药研发项目能够像美国默克(默沙东,MSD)公司开发的抗癌新药Pembrolizumab那样吸引了全球关注的目光。
Pembrolizumab,派姆单抗,简称派姆,商品名Keytruda,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抑制关闭T细胞的PD-1,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程序性死亡受体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
2017年六月份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默沙东展示了最新进展,500多个临床试验,其中300多个组合药物试验,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主角就是Keytruda。
这个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十个适应症,而默沙东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一直致力于开发更多的适应症。
Roger Perlmutter博士派姆,这个名字让我们想起了山姆大叔。
山姆大叔是美国的昵称,我们不妨称默沙东的这个药物为派姆小哥。
派姆小哥的巨大成功与一个人的传奇经历密不可分。
他就是Roger Perlmutter博士,一位免疫学家。
他在1999年时曾是默沙东公司研发(Merck Research Labs, MRL)一把手的候选接班人,MRL是世界闻名的顶级新药研发组织。
十七年前,即2000年,他被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怀特海德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年仅42岁的Peter Kim教授所取代。
Perlmutter博士离开了默沙东,离开了东海岸,来到了美国西海岸,加盟生物技术公司安进公司(Amgen)。
世事难料,造化弄人,十三年后,2013年,Perlmutter博士又被请回到默沙东,重掌默沙东研究实验室的帅印。
派姆小哥的问世充满了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
它由荷兰小公司Organon的科学家们偶然发现,而他们最初的目标是寻找能刺激PD-1而抑制人体自身免疫反应的抗体。
即使该项目意外发现了派姆小哥这一活性很高的PD-1抑制性抗体,研究团队依然不得不为进一步研发这个潜在的抗癌药物而不断向公司管理层要求经费。
而Organon又先后经历了两次并购。
2009年,当这个项目最终落入默沙东公司之手时,它被评估后给予的优先级很低,结果项目被中止,派姆小哥被放到了对外授权的名单上。
据报道,一份协议书已经拟好,估值低的可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就在派姆小哥被“贱卖”的最后一分钟,从公司的竞争对手百时美施贵宝(BMS)那里传来的临床研究好消息挽救了它!派姆小哥被从架子上取了下来,弹弹灰尘,重新评估。
竞争对手的胜利有时不但没有毁了你,反而挽救了你!于是,一个超乎寻常快速的药物开发项目启动了。
默沙东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紧密合作,在开发过程中完美地利用了FDA新推出的激励机制:突破性疗法资格。
那个时候,MSD与BMS之间在PD-1哨卡抑制剂项目方面的差距大约为4-5年,MSD望BMS后背而莫及。
为了缩小差距,MSD决定在肺癌患者的招募上使用伴随诊断。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受到强烈的质疑,质疑不但来自投资人,而且也来自新加盟的管理高层。
最终,这一方案被保留,直到2016年3月份还被华尔街日报批评,但后来的结果证明这一步棋是多么的关键,它让MSD弯道超车,超过了BMS。
BMS的明星药物Opdivo由于选择患者时的要求过低,所以一线治疗肺癌的临床试验失利。
而MSD 通过集中于最有可能对药物响应的30%的病人而大获全胜。
药物研发常常被看作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从实验室到临床。
现实往往要曲折迂回的多,期间有着比人们意识的到的更多的不确定性,需要更多运气的青睐。
当然,运气只是一方面,成功最终取决于人,尤其是公司内部对项目坚持不懈的管理者和高层领导,他们愿意挺身而出去承担每一个困难的抉择,将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押注在这一个小小分子的成败之上。
一连串的事故造就了一个快乐的成功回顾Keytruda的故事,我们要从这面蓝底白字的旗帜说起。
这是Organon公司的司旗。
每一天,Organon公司的研究人员都是看着旗帜走进大楼,开始科研探索的一天。
这些研究人员中有一位年青人,他的名字叫Greg Carven。
Greg Carven 博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Greg Carven是世界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的一名在读博士生,师从导师Lawrence J. Stern教授。
他得到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将参与免疫识别的一个细胞表面分子进行结晶,这个分子是Class II MHC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es,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HLA-DR1(Human Leucocyte Antigen–D Related,D相关人白细胞抗原)。
高强度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几年,突然有一天,当Greg看文献时,他惊呆了。
斯洛文尼亚的一个实验室已经发表了文章报道了研究成果,他被人家给超越了。
瞬间他迷失了方向,本来计划写一篇高规格的论文,答辩,拿学位,这下泡汤了。
最终,他摆脱了不好的心情,决定将论文的重点放在使用特别的抗体作为完美的探针来检测HLA-DR1,使他能够检测分子构象上的细微差别。
他的博士论文是“Insight into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mpty Class II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es”,即“探究空的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
毕业后,Carven开始了在美国麻州Waltham市的一家肿瘤学初创公司工作,但这家年轻的小公司运营不善,一败涂地。
一年后,Carven又开始发简历,寻找新工作。
他在剑桥找到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公司的名字是Organon(欧加农)。
Organon是总部设在荷兰Oss的一家荷兰制药企业,有两万多人,剑桥分部当时只有20人。
欧加农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生殖医学、避孕、精神类、激素替代疗法和麻醉。
主要产品包括Bridion(肌松药反转剂)、Esmirtazapine(镇静催眠)、肌肉松弛剂Remeron(罗库溴铵)、肌肉松弛剂Remeron SolTab(罗库溴铵)、Sugammadex(选择性肌松药结合剂)、Sustanon(睾丸酮替代药物)、Deca-Durabolin(贫血药物)、Pregny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避孕药Implanon、避孕药NuvaRing、避孕药Marvelon、Desolett 以及其它一系列避孕产品。
Organon 本身是总部设在阿姆斯特丹的巨头、全球财富500强公司Akzo Nobel(阿克苏·诺贝尔公司)旗下的制药产品分支。
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由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公司组成,最早成立于1792年,创始人是瑞典著名的科学家阿科弗莱德.诺贝尔——诺贝尔奖金的创立者。
1994年荷兰阿克苏公司和瑞典诺贝尔公司合并而成,公司主要有药品、涂料和化学3个部门,共有员工~8.6万人,阿克苏诺贝尔是全球财富500强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大型工业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装饰漆公司之一,业务遍布欧美及世界各地。
David Nicholson 博士Organon当时的研发由David Nicholson博士领导,他现在是美国艾尔建(Allergan)公司的研发主管。
Nicholson博士介绍说,剑桥的那个团队代表了公司利用自己在抗体方面的特长来开发新药的努力,这些特长一直被用于靶点的验证。
当小伙子Carven加入该欧加农,他被分配的工作是集中精力培养作用于细胞表面蛋白质PD1的抗体,希望能够找到激动剂,活化受体从而关闭T细胞的分子,藉此来压制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过分活跃的响应。
Andrea van Elsas 博士这个项目最开始是在Andrea van Elsas博士在荷兰Oss的实验室开始的。
Andrea回忆道:Organon的PD-1抗体项目,作为我们致力于建设抗体组合的一部分,构思于2003年,这个组合是为了支持Organon的核心目标,包括自身免疫疾病(关节炎和其它疾病),但不是肿瘤。
抗体组合项目开始于荷兰。
那时,2005年中,Andrea的研究组正准备迁到美国波士顿。
这个PD1项目最终没有给出任何好的激动剂,却给出了非常棒的拮抗剂。
当Carven和团队意识到他们已经发现了大有希望的PD1拮抗剂时,他们不确定用它来做什么。
当时全球对于免疫肿瘤学有很多的怀疑,当然也有坚强的支持者,包括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的研究者Jim Allison博士。
他是一位免疫学家,强烈相信靶向诸如CTLA4等靶点的免疫分子。
CTLA4是ipilimumab(Yervoy)的靶点,这个药物最初由Medarex公司开发,最终于2011年获批用于治疗难治黑素瘤。
Medarex公司后来被BMS收购。
虽然响应率相当低,观察到的响应率通常是出乎寻常的持久。
Organon团队为PD1抗体考虑了各种各样的潜在用途,包括作为抗病毒剂、疫苗增强剂。
最终,团队汇总想法,决定围绕着肿瘤适应症。
他们说服了Organon管理层继续推进这款有可能很容易转手的产品,Organon领导层对使用抗体作为抗癌药物感兴趣。
正如Van Elsas博士(刚刚被任命为Aduro公司的CSO)指出:基于我在抗CTLA4方面的学术经历,即使在当时临床方面对癌症免疫疗法还高度充满争议,随着我们对管线在肿瘤学方面潜力的进一步肯定,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将精力聚集于肿瘤学。
一系列的收购团队开始着手对这个项目中最有希望的资产,一个高活性、选择性抗体的人源化版本,准备一个验证包。
这个分子就是后来的派姆单抗。
当团队计划申报临床试验时,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Organon于2007年被先灵葆雅(Schering Plough)公司给收购了。
据报道收购的目的是为了填补先灵葆雅临床2期管线中的空白。
两家公司中没有人足够考虑过临床前项目。
如一位研究人员描述的,这个收购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所有汇总后的资产进行重新评估。
报道称,在所有的肿瘤项目中,这个PD-1项目得到的评级很低,排名不是最后一个也差不多。
因为肿瘤免疫学方面还没有一个成功的先例。
无论如何,这个项目保留下来了其支持者,最突出的就是Van Elsas,并被允许继续开展以证明其价值给持怀疑态度但可以被说服的先灵葆雅的高管们。
随着鼓舞人心的积极结果开始出现,这个团队与先灵葆雅的肿瘤团队合作,重新启动IND申报工作。
IND是开展临床试验所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