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八课第2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八课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2)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善于斗争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2)学会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3)提高利用包括互联网等搜集材料、归纳整理材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
(1)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2)知道非诉讼手段及它是维权的常用有效手段。
(3) 知道诉讼手段的含义、类型以及它是维权的最权威、最正规、最有效的方式。
(4)知道保护自己的几种有效的方法和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青少年敢于并善于斗争难点: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情境式学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罗彩霞的故事》(1)(附件一)师: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上有一个女孩的名字备受关注,她的博客的点击率超过26万人次,而这个女孩其实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她是谁?生:想知道!(预计)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视频,在看的过程中大家思考两个问题:(1)视频中讲了一件什么事?(2)这个女孩应该怎样解决她遇到的问题?师:播放视频案例:《罗彩霞的故事》(央视《今日观察》节选)生:观看视频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罗彩霞的故事?生:回答师:请你为罗彩霞出主意,帮助她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生:回答师:小结:法律是我们维权的有力武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法律保护自己。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同时引出课题。
2、环节二《罗彩霞的故事》(2)师:罗彩霞选择了依法维权,下面我们看看她是怎么做?在看的过程中大家思考两个问题:(1)罗彩霞是不是一开始就很清楚应该怎样维权?(2)罗彩霞向谁求助或咨询?播放视频案例:《罗彩霞的故事》(央视《新闻会客厅》节选)生:观看视频师:罗彩霞是不是一开始就很清楚应该怎样维权?罗彩霞向谁进行了求助或咨询?生:回答师:你还知道哪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生:展示搜集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机构的图片和资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七年级思想品德《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知识结构好好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向公路法求助是维护权益的有力武器。
非诉讼手段是维护权益的常用手段。
敢上法庭是x的有效手段。
三类诉讼善于争取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打击非法活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勇气,而不是鲁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知道几种保护自己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逐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学会与人合作,在违法活动面前机智勇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2)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善于斗争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
其中,研究性学习的模式:提问、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总结、引导、梳理、总结、巩固教师反馈。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
(1)调查学生的法律知识基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类。
(2)准备相关案例,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3)制作教学课件,提供相关网站、相关法律书籍资料等。
2?学生准备。
(1)收集相关案例,提出问题。
(2)查阅相关法律书籍和资料。
动词(verb的缩写)教学过程导入xx类我们知道学校、家庭、社会对我们的未成年人给予了特殊的保护和特殊的关爱,但这些都是对我们的外在保护,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自我保护。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教xx课一、方框2: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板书】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了很多问题,课前收集了很多案例。
我把学生的案例和问题分类如下。
(1)展示案例问题1:一个学生在照相馆的窗户里发现了她的照片。
她很惊讶,因为照相馆从来没有和她谈过这件事。
她问我如何保护我的肖像权。
问题2:一个学生骑自行车去看电影。
到了电影院门口,他锁好自行车,放在电影院门口的停车场,交了二毛钱的停车费。
看完电影,我去取车,发现车不见了。
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问题3: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田某被告知,学校没有他的学籍,不能给他发毕业证。
现在他疯了。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课前导学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2)懂得与违法犯罪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能力(2)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善于斗争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意识自主学习,认真准备:1.预习后完成下面的问题填空题:(1)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就是。
(2),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3)打官司指的是。
它是主持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4)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和。
(5)诉讼通常分为、、。
(6)刑事诉讼是指。
(7)刑事诉讼案件有两类:和。
(8)民事诉讼是。
(9)行政诉讼,俗称,是指。
(10)行政诉讼是的重要途径。
(11),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2)我们在与犯罪分子斗争时,既要,又要。
(13)面对歹徒行凶,、、、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简答题(1)什么是诉讼?诉讼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在预习的过程中,你对本框内容有什么疑问?请写下来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交流探讨。
二、授课1、解答学生在预习时出现的疑问和给出填空题、简答题的答案。
2、思考活动题P108和P11143、小结:求助有路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打官司是最有效的手段敢打官司诉讼的三种类型4、课堂练习善于斗争机智勇敢,不能硬拼完成练习册P59—60的选择题。
三、课后练习练习册P61的辨析题和分析说明题四、教学后记。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与某某犯罪作斗争的意识,培养学生面对某某犯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把握维权的途径,借助案例分析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
3、知识和技能:知道能获得法律帮助及正确维权的方式和途径;明确非诉讼手段是维权常用的有效手段,诉讼手段是维权最权威、最正规、最有效的方式;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权益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法,练习法等。
案例三:某校一名高中生,骑自行车去看电影。
到了电影院门口,他把自行车锁好放在电影院门前的存车处,并向看车的阿姨交了两角钱的存车费,看完电影去取车,发现车没有了。
他问看车的阿姨,阿姨说不知道。
当即要求赔车,可是看车的阿姨却说,她不承担赔车的责任。
于是他将看车人告上法庭。
(民事诉讼)活动五:你说我说有人认为到法院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到法院打官司的人都是某某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学生讨论,并发表看法)教师小结:此种观点是错误的。
打官司无所谓光彩不光彩,打官司的人并非都是某某的人。
打官司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否则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也是对某某犯罪分子的纵容,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发展。
打官司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我们应敢打官司,敢于应用法律同某某犯罪行为做斗争,因为:一方面,我们自学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既是在维护的尊严,社会的稳定,也是在有效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同某某犯罪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围绕观点进行讨论,并进行展示交流。
通过讨论交流形成正确的认识,消除打官司维权的顾虑,形成敢于用诉讼方式维权的意识。
三、拓展延伸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设计《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树立法律保护意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能力方面: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知识方面: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知道诉讼手段和非诉讼手段;了解诉讼的三种类型及适用范围;懂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教学重点]“善于斗争”。
[教学难点]“敢打官司”。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教学手段]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案例,查阅相关法律书籍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社会是复杂的,未成年人难免受到伤害。
我们在寻求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保护的同时,还要学会自我保护,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探究新课一、求助有路(板书)(一)连连、说说阅读108-110页的内容,然后把下列法律服务、帮助机构的名称和主要作用用线连接起来:法律服务所证明合同等的真实性、合法性律师事务所援助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者公证处代写法律文书、出主意法律援助中心处理法律事务,帮人打官司、当辩护人说一说: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非诉讼手段有哪些?课本108页案例中的小芳是通过哪种非诉讼手段,有效地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回答略)(二)想想屏幕展示案例:学生林林的父母离婚后,她与母亲一起生活。
但是妈妈由于工厂效益不好下岗了,生活很困难,爸爸从来不给林林生活费。
眼看着林林不能继续上学。
假如协商、调解都不能解决林林继续上学的问题,只有通过打官司来解决。
但是林林有下面几个问题没有解决,请你帮帮她,想一想,应该怎样帮她?(1)打官司必须写诉状,但是林林不会写,她该怎么办?(2)林林拿到诉状后却不知怎样打官司,她该怎么办?(3)林林迫切需要打官司,但因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打不起官司,她该怎么办?(回答略)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求助法律服务、帮助机构;可以通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以保障合法权益。
第八课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教材分析: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由“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善于斗争”三目组成,分别介绍非诉讼手段、诉讼手段等维护权益途径以及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的方法等内容。
第一目:“求助有路”。
主要介绍运用非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通过13岁女孩小芳要求上学遭到继父拒绝的案例,指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请求相关的机构给予帮助,从而引出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
课文还列出了一些能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通过相关链接栏目列出了一些可以反映情况、寻求帮助、解决争议、处理问题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
第二目:“敢打官司”。
主要介绍运用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通过小苗在学校擦日光灯时不小心摔伤并致残以诉讼的途径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引出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诉讼手段,并介绍了诉讼的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通过相关链接栏目,学生可以大致了解三种诉讼适用的范围。
最后,设计了一个辩论活动,以消除学生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如以为打官司是丢脸的事),鼓励他们勇敢地状告侵权者,因为这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第三目:“善于斗争”。
主要介绍为什么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怎么样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等内容。
本目首先告诉学生应当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然后,通过中学生小平遇上小痞子的案例,告诉学生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权,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接着,以女学生小娅智斗小流氓的事例告诉学生,对违法犯罪做斗争时,要既勇敢又机智。
最后,设计了一个活动来考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广西梧州市苍梧实验中学林捷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2、能力目标运用法律手段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1.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2.运用法律手段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手段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读案例,出主意1.读一读:小红是七年级的学生,妈妈去世后,爸爸娶了个后妈。
爸爸好赌。
一天,赌输一大笔钱后,爸爸对小红说:“家里没钱,你别读书了,到城里的饭馆做服务员挣钱吧。
”第二天,小红被送进城里。
小红好想读书啊!过了两天,小红偷偷跑回了学校。
爸爸知道后,把她从学校叫回家,狠狠地打了她一顿。
邻居们来到小红家,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小红,找村委会的李主任来劝劝你爸吧;有的说:法律最有用,到法院告你爸,你爸一定会让你读书的......2.想一想:为什么说法律最有用?3.我的感悟:因为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强制性。
4.知识之树:1.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5.出主意:爸爸养育了她,怎么能告爸爸呢!但小红真的好想读书,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请你帮帮出主意,让小红能重新回到教室里。
6.我们的主意:向学校、老师求助;向居委会(村委会)反映情况;向当地妇联反映情况;请法律服务所的同志做爸爸的工作;向教育行政部门反映情况;向当地政府反映情况;向法院起诉爸爸......7.求助有路:1)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所的工作人员,提供的是法律服务,如解释法律问题,代写法律文书等。
2)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能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替我们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
他们还能受人委托帮人打官司,当辩护人。
3)公证处:公证员能够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合法性4)法律援助中心: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打官司,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知道保护自己的几种方法。
2、能力目标。
(1)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2)学会与他人合作,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2)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善于斗争的能力。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
其中,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各组交流集体归纳教师指导整理归纳巩固反馈教学准备(1)收集相关案例,提出问题。
(2)查阅相关法律书籍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学校、家庭、社会对我们未成年人给予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但是这些都是外界对我们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自我保护。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讲授新课一、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板书)(一)多媒体出示案例问题1:一名学生发现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摆着自己的照片,她很吃惊,因为照像馆从来没有与她谈过这件事,她问我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肖像权?问题2:一名学生骑自行车去看电影。
到了电影院门口,他把自行车锁好放在电影院门前的存车处,交了两角钱的存车费。
看完电影去取车,发现车没有了。
他不知如何是好。
问题3: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田某完成学业,后被告知学校没有他的学籍,因此不能为其发毕业证书。
这下他可慌了神儿。
问题4:一名初三学生放学后,骑车回家,因天黑没有路灯,一不留神摔倒在正在施工的沟里,造成左手臂骨折。
他想去找施工单位理论,妈妈说:“是你不小心,怪谁?”问题5:酷爱运动的陶陶自己到超市买了双运动鞋,谁料刚穿两天,鞋就开裂了。
陶陶拿着超市的小票,要求退换。
超市负责人以鞋已穿脏为由,不能换。
陶陶失望极了。
问题6:学生林林的父母离婚后,她与母亲一起生活。
但是妈妈由于工厂效益不好下岗了,生活很困难,爸爸从来不给林林生活费。
眼看着林林不能继续上学,同学们真想帮助她,可是能怎么办呢?(二)小组讨论面对同学们提出的这么多案例,我们今天集中讨论第5、6两个案例。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初一学生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较少,社会经验不足。
导入新课:我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侵权事件,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符合思想品德课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的理念。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由flash动画《民工也懂法》中民工运用某某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例入手,和学生一起经历了“民工学法”、“民工用法”、“民工说法”、“民工普法”四个逐步深化的阶段,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轻松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然后又通过情景表演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善于同某某犯罪做斗争的勇气、信心和能力,掀起课堂的学习高潮。
最后通过收获园、温馨提示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整体把握,融会贯通。
通过教师寄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既要敢于又要善于与某某犯罪做斗争。
[教学难点]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教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
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三幅图片:保罗国际欺诈消费者、价值139万宝马车路边自燃、农民工讨薪。
教师提问:他们应该如何维权?社会是复杂的,我们难免受到伤害。
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我们应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的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二、新课讲授记得俄国伟大的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2.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3.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法律护我成长《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维权的途径和方法;知道诉讼的三种方式。
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2)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善于斗争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学会善于斗争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动画片《我要上学》讲述小芳和妈妈的遭遇,引出课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一)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维权的途径和方法。
3.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学会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二)自学、合作探究“求助有路”: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对第一部分进行自学,之后小组之间交流、解疑,回答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和归纳。
—110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自学3分钟后,小组内交流2分钟)(1)小芳父亲不给抚养费,她首先可以怎么办?如果不行,可以向哪些部门求助?(2)工厂任意开除小芳母亲的做法对吗?如果不对,小芳妈妈可以向哪些部门求助?(3)以上这些求助方式属于哪种维权手段?有什么优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精讲归纳:权利被侵害,我们可以首先跟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不成,可以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等多个部门进行求助,通过投诉、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这些都属于非诉讼方式。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这样的方式省时、省力,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和经济的浪费。
2.故事发展:小芳虽然找了很多部门,但爸爸始终不肯付给小芳抚养费。
而妈妈的事情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终于获得了赔偿,并回到工厂继续上班,小芳不用去卖花了,那她的抚养费还要不要?(要)怎么要?(打官司)可是小芳根本不知道怎么打官司,她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回答出:可以找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但是小芳家条件不好,请不起律师怎么办?(弱者的保护神——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有路”进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