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语文题库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学年高三寒假作业 语文(五)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寒假作业文科附加题(三)答案19.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
20.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任写两人)21.唯陈言之务去。
(或“文以载道”、“陈言务去”)22.(5分)AD(A.黛玉吟《葬花词》是第二天的事;D.“宁可要条破渡船也不要新碾坊”的是傩送,而“主动托媒人提亲”的是天保。
)(选对一项,2分;多选不得分)23.⑴(4分)贾宝玉、《芙蓉女儿诔》,贾宝玉、晴雯。
⑵(6分)①他把觉慧软禁在家里,不准他参加学生运动;②他强迫觉民和冯乐山的侄孙女结婚;③他把丫头鸣凤当作礼物送给冯乐山做小老婆,迫使鸣凤投湖自杀;④他逼丫鬟婉儿去给冯乐山做妾。
(答对一例,2分)24. 表明作者对“进步社会”的反思,“进步社会”并非一切都在进步,有的只是变化,变化不等于进步;(2分)进步只是器用文明的进步,不能把器用文明的观念移用到文学艺术领域。
(2分)25.内容上:证明文学、艺术、哲学等流传的时间越久远,越显示其人文价值(或证明文学、艺术、哲学等的人文价值仍是折旧率无法欺凌的东西,不会贬值);典型、权威的论据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3分)结构上:前后呼应,照应开头,回答“为什么到这个时代还喜欢苏东坡”,使文章结构严谨。
(2分)26.(1)揭示一种社会现象(错误观念)的危害之大:当今社会以追求产量促销和便宜为时髦(或,人们对器用文明的追求与认识),这种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人们对文学、艺术、哲学等精神文明的正确认识与追求,以致于文学、艺术、哲学的人文价值贬值。
(3分)(2)警示人们尤其是文学艺术工作者,不要赶时髦,不要只求快捷、便宜、多产、促销,而要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学艺术。
(3分)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寒假作业文科附加题(四)答案19.盖文体通行既久/ 染指遂多/ 自成陈套/ 豪杰之士/ 亦难于中自出新意/ 故往往遁而作他体/ 以发表其思想感情。
20.王国维(2分)21.观点(2分)反对文学今不如古的说法;对一种文学体裁而论,赞成今不如古的说法。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气氛”是什么?我们的很多感受都源于空间中的气氛,气氛需要我们通过感官系统去感知,而我们的心情(内在因素)也会对感受气氛的结果有所影响。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一个准确的词汇去定义气氛,它更像一个信号,被捕捉、被感知。
有时艺术家并没有用语言对作品进行一些解释,但人们依旧能通过他的作品感知他所想表达的内容,而这更像是一种默契,属于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
位于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的艺术作品“Hausur”就是解释“气氛”一词很好的例子。
“Hausur”是一栋由葛雷格·施奈德在1985年精心改造的房屋。
对于观者而言,建筑内的房间已经不再是正常意义上的房间了,因为只有运用全部的感官才能体会每个空间,体会独属于作品的唯一的气氛。
每件艺术品、每场艺术展都有着唯一性,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氛围都会让观者有不同的感受,而观者也无时无刻不在用其感官勾勒着自己眼中的世界。
艺术作品释放的信息通过感官传递到我们的大脑,大脑再综合所有信号,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我们的感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思考的过程,但这种信息的传递不仅仅是单向的,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感受再用某种形式传回某个空间,使其转化为另一种气氛,从而再次被发现、被感受。
气氛是属于自然的固定组成部分,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感受。
这种方式即艺术方法,它常以特殊的方式引起我们注意,这种方式和艺术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会被拘束,但同时基于他们对自然的理解。
反过来观察,气氛对于自然也有着极其独特的意义,因为它不同于科学技术那样有着清晰的理解方式。
综上来看,气氛可以认为是一种媒介并以媒介的形式参与到艺术中。
感官是气氛的创造与体味的桥梁。
例如听觉。
声音的传播快速、直接,情感的传递也十分高效。
在法国艺术家塞菜斯特·布谢·穆日诺名为《无题》的声音装置作品中,他运用设备使媒介间有不同的运动状态,从而以声音来表达视觉的信息。
备战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甲卷)03(原卷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正史”中,《史记》和《汉书》双峰并峙,影响深远。
概略地说,大约中唐之前,人们甲班乙马,宋以后,人们劣固优迁。
那么,唐宋间这个“史升汉降”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中古中国是个贵族社会,典雅渊懿的《汉书》符合贵族阶层爱好骈文的审美口味。
唐以后,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随着市民文化的兴起,对散文的爱好逐渐成为主流,《史记》地位因此快速上升。
这个解释之外,胡宝国增加了史学内在理路的解释:这和史学从“重叙述”走向“重解释”的变化有关,《史记》贯穿了对历史的某种解释,当宋代以后人们逐渐重视历史解释的时候,《史记》自然就受到了推崇。
在“史升汉降”的转折点上,有一个人起了重要作用,这就是唐代的韩愈。
韩愈对《史记》推崇备至,他本人“雄深雅健”的风格也和司马迁一脉相承。
韩愈提倡古文运动,主张越过六朝的骈文时代,回到司马迁时代,以《史记》为古文典范,由此开始了《史记》的复兴与地位提升。
不过,精英人物在鉴赏品位上的引领固然重要,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则是文化变迁之基础,两者互动合拍才使某种品味成为主流阶层的文化标识。
历史思维的一个特点就是“据后以论前”,按历史哲学家阿瑟·丹托的看法,历史评论都是“据后以论前”的:立足于后面发生的事情,不断修正对前面发生事情的评价。
当这个历史叙述不断延展,每一次加入新著作,都会使得已经在这段历史中的原有经典著作挪动位置——哪怕是一点点的挪动。
2021-2022学度高三语文寒假作业5word版含解析一、文言文阅读张朴村墓志铭君讳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江南嘉定人也。
曩者崐山徐司寇好文术,以得士为名,自海内耆旧①以及乡里朴学、雍庠②才俊有不能致,则心耻之,而士亦以此附焉。
余初至京师,所见司寇之客十八九,其务进取者,多矜文藻,驰逐声气。
即二三老宿亦争立崖岸,相镇以名。
惟君处其间,敛然静默,体恭而气和。
余心异之,而君亦昵就余。
君始以校勘《宋元经解》客司寇家,其后诸公贵人考订文史,必以相属,而君尝就陆稼书先生问学,独阴以名义自砥。
方稼书先生为当路所排,君上书崐山相国;其后仪封张中丞与江督噶礼互劾奏,谳③久未决,君上书安溪相国。
在君见谓义不能够苟止,而以言之不与为众所咍④。
君在举场数十年,所与比肩游好次第登要津,司贡举,每欲引手,君辄曲避,以是终无所遇。
康熙五十二年,诏求岩穴之士。
时华亭王司空承修《尚书》,奏君参校;书既成,而君淹留逾时,众以为疑。
余间诘其因此然。
君曰:“假予急功利,乃侘傺⑤到今邪?顾窃自念,生逢明圣,终生所志,具上殿箚子⑥,欲进见时一自列之耳。
”既出京,会仪封公总督仓场,留主潞河书院;又逾年,然后归。
今上嗣位,诏举孝廉方正,江苏布政使鄂公以君为举首,君老不能行,再书辞。
大江以南,遂无列荐者。
君内行饬修,遭母丧,既禫⑦,子孙请少进肉洎,君固不肯,时年六十矣。
将终,语不及私,慨然曰:“吾生独君臣义缺,命也夫!”铭曰:“敛其容,志则强。
居虽蔽,闻既彰。
身寿耇,嗣衍昌,归幽墟,宜乐康。
注:①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②朴学、雍庠:那个地点泛指有知识的人。
③谳(yān):奏折递上去后等候裁决。
④咍(hāi):嘲笑。
⑤侘傺(chà chì):失意的模样。
⑥箚(zhā)子:古时官用上奏的一种文书。
⑦禫(dàn):古时除丧服时的礼仪。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务.进取者务:谋求 B.多矜.文藻矜:炫耀C.余间.诘其因此然间:私下 D.君固.不肯固:本来6.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朴村“律己严谨”的一组是( )①独阴以名义自砥②每欲引手,君辄曲避③而君淹留逾时④遂无列荐者⑤君内行饬修⑥将终,语不及私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朴村曾因为仪封张中丞和江督噶礼互相上奏折弹劾对方而长期没有结果一事,上书给安溪相国。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综合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对新兴一代来说,曾经“父母之命,媒妁.(shuò)之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已被“自动屏蔽”,他们更多的是将“单而不婚,婚而不生”奉为生活圭臬.(niè)。
B.明清以降.(xiáng),在文士生活画大为流行的同时,以山水田园或园林清供为背景的文士肖.(xiào)象亦开始盛行,景与人互为比兴,以求传达主人公清远淡泊之志。
C.同一个老师教的学生,有的通过自我磨砺成了社会精英;有的贪赃枉.(wǎng)法受到法律惩.(chěng)处。
这说明:一个人的品质好坏,最重要的是看他的主观追求。
D.随着冬雪的降临,甘山公园出现了一幕动人的场景:大雪飘扬而下,几只红腹锦鸡在空中飞舞,时而踱步觅食,时而嬉戏打闹,印着山中雪景,每一帧.(zhēn)都像国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甲】能够传世的作品必传神。
真正传神的作品,既是艺术写真,更是..时代写照。
只有在时代生活中“抓活鱼”,艺术才能拥有“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生动与鲜活。
【乙】从时代、人民对主题性艺术创作的要求,思考“以形写神”在中国画史中的重要性,可以获得更深刻的体会。
要想获得“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艺术效果,主体性创作必须远离程式化。
画家创作时若拘泥..于成法的制作,则有程式化的嫌疑。
程式化创作很容易让画家失去创造力——艺术独创的过程总是艰辛的,肯定不如以轻车熟路....的艺术形式完成创作那么轻松。
因此,在注重传承关系的中国书画领域,缺乏真切艺术感受的程式化创作容易成为一种惯性。
【丙】在技法娴熟和已有的观念基础上,中国画创作者要勇于摒弃习惯性的创作图式..、保持艺术敏感度,将生活中感动心灵的瞬间完整记录下来,让内容与形式妥帖融合,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是B.拘泥C.轻车熟路D.图式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李子柒作为一位中国传统美食博主,在评论中,网友们毫不吝啬地表达对她的喜爱之情。
【关键字】寒假作业寒假作业答案练习一1.橘子jú百舸gě寥廓liáo kuò峥嵘zhēng róng遏止è遒劲qiú灰烬jìn 笔杆gǎn瞳孔tòng 惆怅chòu 轻蔑miè嘲讽fěng脊骨jǐ闪烁shuò不屈不挠náo 震颤chàn 战栗lì憎恨zēng栖息qī倔强jué2.B(A、“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
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
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
B、“行云流水”比喻自由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声等;C、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也可指景色非常优美。
D、“光风霁月”指清新明净的气候和景象。
也比喻人胸怀坦荡,品德高尚;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
“光风”就是雨过初晴的风,“霁月”就是雨雪止后的明月。
3.绝:(横渡)(停止,消失)(隔绝,阻绝)(极,最,非常)(完全,绝对)(断绝)(久远的年代;当代独一无二) (独一无二,超越同等)(绝交)(绝命)(达到极点)(陡峭的)(全然)假:(借)(凭借,借助)(宽容)(假,不真,与“真”相对)(如果、假如)(给与)4.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5.(1)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既见复关载笑载言(3)枯松倒挂倚绝壁砯崖转石万壑雷(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5分)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原创】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五)一、基础知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籼米(xiān)隶属(l)ì横亘(gèn)悄悄无声(qiǎo)B.蕾丝(léi)钦慕(qīn)仇恨(zēng)鸡毛掸子(dǎn)C.叨扰(tāo)璎珞(lào)桌帏(wéi)大有裨益(bì)D.摆脱(zhèng)估计(liá)ng夹缝(ji)á勇猛善战(xiāo)2.在下边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连接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因为只有一个人生,颓丧者所以把它看作零,坠入悲观的深渊。
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实情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要素一直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好消逝,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向均衡之中。
①二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一致。
③可是,这不过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所以把它看作全,激起据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二者之间,切实地说,是包含了二者又超乎二者之上。
⑥用全否认零,以抗争虚无,又用零否认全,以拘束贪欲,智慧忧如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B.②⑥①④⑤③C.④①⑤②⑥③D.②④①③⑥⑤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他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老是朝秦暮楚。
B.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做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C.从先秦散文风格来看,《庄子》奇异,《孟子》雄辩,《荀子》浑朴,《韩非子》陡峭,应当说平分秋色。
D.此次中俄朱日和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重点时辰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4.以下相关《红楼梦》内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凤姐生病,一时难以康复。
王夫人便让尤氏、探春一起照料园中事物,又请来宝钗帮忙,托她各处当心。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答案(人教版)(一 )1.B( 千里挑一:形容人材十分出众 ;千里挑一比喻稀罕而难得的人或事物 ;沧海一粟:比喻极大的数目中不足挂齿的一部分 )2.C(三个成语都有“记得清楚,没有忘掉”的意思。
“记忆犹新” 重在记忆保持不变,它所记忆的,都是过去的事情。
“朝思暮想” 所“不忘” 的能够是过去的事,也能够是目标、理想等,它既能以事为对象,也能以人为对象。
“记忆犹新”重在情形清楚重现,它所“在目”的,都是过去的事,既能以事为对象,也能以人为对象。
)3.D( “言传身教”侧重于自己作出楷模;“言传身教”着重于亲身实践,努力去做;“以身作则”原指作战时将帅冲在士兵前方,多引申为职位高的人第一干在前方,带头去做。
)4.B( 岌岌可危:形容局势很不稳固。
风雨如磐:风雨像盘石那样压在头上,形容风雨极大,比喻黑暗权力的重重压迫。
风风雨雨:比喻经历过的各样困难困苦。
)5.C 分析“休戚与共”指忧喜、祸福相互共同肩负,形容关系亲密,利害同样,重视主观上的认识和态度;“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相互有关系,形容关系亲密,利害有关,重视客观存在的关系。
死灰复燃:比喻已经暂停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多指坏事 );卷土重来:指失势此后从头恢复地位。
“刮目相待”是指用新的目光来对待;“刮目相看”是指用另一种目光对待,多指对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一样于一般。
“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利;“光阴似箭”形容时间过得飞速。
(二 )1.C(倾耳细听:洗洁净耳朵恭恭顺敬听他人发言。
请人发言时的客气话。
指专心地聆听,态度谦卑。
倾耳而听:侧着耳朵,仔细静听的样子。
倾耳注视:认真听认真看。
原形容权力极大,为众敬畏。
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2.D( 毁于一旦:于,在 ;一旦,一天。
在一天的时间全被毁掉。
多指长久劳动的成就一下子被毁掉。
合适②空 ;半途而废:亏:短缺 ;篑:盛土的筐子。
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可以达成。
2021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5《语文》必修含答案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颓圮(pǐ) 游说(shuì)瞋(chēn)目萎靡(mí)不振B.蓊(wěng)郁敛裾(jū)葳蕤( wēi ruí)解(xiè)甲归田C.监(jiàn)生猿猱(náo) 商贾(gǔ)少不更(gēng)事D.蟊(máo)贼汗涔涔(chén)樯(qiáng)橹冠冕(miǎn)堂皇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国粹桀傲泊来品美轮美奂 B.伺候斐声煞风景义愤填赝C.弭谤陨落挖墙脚坚忍不拔 D.萦回訾詈缅规矩入目三分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B.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如《英雄儿女》(根据巴金《团圆》改编)、《红高梁》(根据莫言《红高粱家族》改编)……等等。
C.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D.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B.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匠心,园林的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
C.这把吉它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它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五年。
D.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练习题高三语文寒假作业练习题老师给学生布置假期作业,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担心学生在假期成脱缰的野马,避免学生在假期把所有精力和心思都放在的休息、玩耍上,忘记和忽略了学习、学业。
换句话说,通过假期作业的形式,既能保证孩子在假期有规律的学习生活,而且是老师、家长用来拴住孩子的一根缰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语文寒假作业练习题,欢迎阅读。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甲壳qio 唁电yn 长足发展chng 悄然离去qiāoB.绯闻fēi 劲头jn 悻悻而归xng 称心如意chngC.着落zhu 请帖ti 功高德劭sho 椎心泣血zhuīD.咋舌z 烙印lo 拾级而上sh 人影幢幢chung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搏车篷张皇失措留芳百世B.演绎坐落老奸巨滑得鱼忘筌C.贸然神采惹是生非瞋目而视D.膨胀缉录山清水秀铤而走险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2)学好本民族语文尚且要花很多气力,学习另一种语言呢?(3)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
A.不齿何况添砖加瓦B.不耻何况添枝加叶C.不齿况且添枝加叶D.不耻况且添砖加瓦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停职处分。
B.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C.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现状,而且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D.普通流感患者无需特殊治疗,但应注意休息,多喝水,体温高时也可服用莲花清温胶囊、双黄莲口服液等药物,一般情况下病情一周以内即可减少。
【原创】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五)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籼米(xiān)隶属(lì)横亘(gèn)悄然无声(qiǎo)B.蕾丝(léi)钦慕(qīn)憎恨(zēng)鸡毛掸子(dǎn)C.叨扰(tāo)璎珞(lào)桌帏(wéi)大有裨益(bì)D.挣脱(zhèng)估量(liáng)夹缝(jiá)骁勇善战(xiāo)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
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B.②⑥①④⑤③C.④①⑤②⑥③D.②④①③⑥⑤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
B.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C.从先秦散文风格来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应该说各有千秋。
D.这次中俄朱日和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4.下列有关《红楼梦》内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凤姐患病,一时难以痊愈。
王夫人便让尤氏、探春一同照管园中事物,又请来宝钗帮忙,托她各处小心。
B.宝玉不愿会客,湘云劝他谈讲仕途经济,宝玉马上放下脸,叫湘云到别处呆去,还说“林姑娘”从不说这些混帐话。
C.邢岫烟的家境贫苦,全家曾租借庙里的房子,一住十年,后来投靠亲戚来到贾府。
她的姑妈邢夫人不关痛痒地将她交给凤姐,凤姐冷眼旁观,发现她心性为人不像邢夫人及她的父母一样,觉得她是温厚可疼之人,又可怜她家贫命苦,反而比其他姐妹多疼她一些。
D.宝玉病后游园触景伤情,心生感慨之际忽见一股火光从山下那边冲出。
藕官在园子里烧纸钱被人发现,宝玉为之遮掩。
宝玉问藕官隐衷,藕官哭而未答。
后来芳官告诉宝玉其中的隐秘之情,宝玉听了之后,因与自己的呆性相合,很能理解和同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内蒙古自治区高院党组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呼格吉勒图案件宣判后错案责任追究问题,决定成立调查组,对法院系统造成错案错判负有责任的人员依纪依规展开调查。
B.南京康辉国旅赴泰旅游团队个别游客在飞行途中与空服人员发生冲突一事,是一起涉嫌危害航空安全的违法行为,暴露出组团社领队处置不当、旅行社管理缺位、教育不力。
C.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他非常喜欢托尔斯泰的小说,对托尔斯泰的《复活》曾反复阅读,以至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D.上海市浙江商会第九次会员大会上,马云在主旨演讲中说:“以前我们的经济不可能分享,我希望我掌握的信息你不能掌握,这样我才能赚钱,而今后是只要分享出去,就可以成功。
”二、文言文阅读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
少骁勇,善用马槊。
大业末,聚徒数百,共保乡里,以备他盗。
后依李密,署为内军骠骑。
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号为内军。
自云:“此八千人可当百万。
”知节既领其一,甚被恩遇。
及王世充出城决战,知节领内马军,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单雄信领外马军,营在偃师城北。
世充袭雄信营,密遣知节及裴行俨助之。
行俨先驰赴敌,□流矢所中,坠于地。
知节救之,杀数人,世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
为世充骑所逐,刺槊洞过,知节回身捩折其槊,兼斩获追者,于是与行俨俱免。
及密败,世充得之,接遇甚厚。
武德二年,知节谓秦叔宝曰:“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及世充拒王师于九曲,知节领兵在其阵,与秦叔宝等马上揖世充曰:“荷公接待,极欲报恩。
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
”于是跃马与左右数十人归国,世充惧,不敢追之。
授秦王府左三统军。
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
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
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
知节白太宗曰:“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
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
”六月四日,从太宗讨建成、元吉①。
事定,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食封七百户。
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
与长孙无忌等代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
十七年,累转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加镇军大将军。
永徽六年,迁左卫大将军。
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贺鲁②。
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
军还,坐免官。
未几,授岐州刺史。
表请乞骸骨,许之。
麟德二年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八》)[注]①建成、元吉:秦王李世民的兄弟。
②贺鲁: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简:挑选B.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营:安营,驻扎C.构之于高祖构:陷害D.表请乞骸骨,许之表:奏章(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②行俨先驰赴敌,□流矢所中,坠于地③世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A.以因则B.而为乃C.以为乃D.而因则(3)下列各组中,停顿最合理的一项是()A.世充器度浅/ 狭而多妄/ 语好为咒誓/ 乃巫师/ 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B.世充器度浅狭/ 而多妄/ 语好为咒誓/ 乃巫师/ 老妪耳岂是/ 拨乱主乎C.世充器度浅狭/ 而多妄语/ 好为咒誓/ 乃巫师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D.世充/器度浅狭/ 而多妄语/ 好为咒/ 誓乃巫师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程咬金有胆识。
他在隋朝大业年末社会动乱之际,组织聚集了数百人保护乡人,防止其他盗贼侵犯。
B.程咬金被李密委任为内军骠骑,统领内军八千人。
他的队伍都是猛士,可抵挡百万人马,他也因此蒙受特殊待遇。
C.程咬金几易其主。
李密被败后,被王世充所得,后又与秦叔宝商定,离开难成乱世英明之主的王世充,转而投奔秦王,在秦王手下建功颇多。
D.程咬金在唐朝有功劳也有过失。
他帮助唐太宗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为朝廷立下功勋;但是后因罪被免官,而后不久又被任命为岐州刺史。
(5)(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
②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
(2)选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程咬金“有远见”?(用自己的话概括)三、诗歌鉴赏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石孝友见也如何暮。
别也如何遽。
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无凭据。
去也如何去。
住也如何住。
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l)本词五用“难”字,意蕴丰富。
请简要分析“别也应难见也难”中两个“难”字的意蕴。
(2)本词在艺术上富于创新,其构思、结构、语言皆可称道。
请结合全词就其中任一方面加以分析。
四、默写诗句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送别是古诗常见题材,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
”写出了中军帐内为武判官设酒宴饯别并奏起了优美乐曲的情景。
(2)“,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名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3)曹操在《观沧海》中以景写志“, 。
”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五、现代文阅读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知道自己丢失了什么沿着荒芜的古徽道走了将近两小时,才看到人家,然而却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这是一个只有三四户人家的小村庄,我忘了村名。
有人在山边采茶,狗吠着,空气中弥漫着烧粪的幽香。
很想坐下来喝一口水,但前面的人催着说:“得赶紧啊,还有很长的山路要走。
”这时,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很快向我们走来,女人的手中握着一张小小的纸片,问我们说:“请问你们是记者吗?”我们觉得很奇怪,这女人怎么知道我们一行是记者的呢?问她有什么事,女人便把手中的纸片向我们展示。
纸片已经破损,那上面用圆珠笔歪歪扭扭地写着几行字,看了几遍,终于明白,大抵是说她儿子在浙江温岭打工,曾借给别人一笔钱,可前去讨钱时、却被对方打了一顿。
她儿子不服这口气,邀集一帮同乡去打架,导致对方一人重伤,当地公安遂以故意伤害罪将她#儿子抓捕入狱,至今已一月有余。
女人说:“我儿子是冤枉的,记者同志,求你们帮帮我好吗?”我们说:“我们只是本省一个地市小报的记者,浙江温岭发生的案子,我们哪问得到呢?你还是去找浙江温岭的记者吧。
”说完,我们就走了。
走了很远,回过头来,看到那女人仍站在那山路上,眼巴巴地看着我们。
看着女人失望的身影,忽然觉得哪处不妥,却又想不出错来,于是坦然,继续追赶前面的人。
很快忘了这件事。
回家后上班,看书,写作。
偶尔读禅宗公案,这是我喜欢的事。
忽然读到慧能与石头希迁的一段事。
慧能在五祖弘忍处得法后,在南方的山林避难多年,终于在曹溪开坛演法,弟子云涌。
后人称之为“曹溪一滴水”者,是说凡到过曹溪向慧能问过法的人,哪怕只得到一滴水,也得到了犹如太阳一般的辉煌智慧。
当时有一个叫希迁的和尚,直到慧能临终时才辗转来到曹溪,慧能虽见希迁为大根器,却无力施之于法了。
希迁哭着说:“师父圆寂后,我去何地问法?”慧能说:“寻思。
”说完就真的圆寂了。
慧能圆寂后,希迁整天都坐在山门前苦苦寻思,仍不得究竟。
后来有一个小和尚问他为什么整天坐在那里发呆,希迁便把慧能的话告诉小和尚。
小和尚说;“傻瓜,师父是让你去江西青原山找他的弟子行思大师去啊。
”希迁恍然大悟,于是立即来到江西,师徒二人有一番对话。
青原行思:从哪儿来?希迁:曹溪来。
青原行思:既从曹溪来,可曾得到什么?希迁:去曹溪前也不曾失去什么(心性里的东西,那是人人都有的)。
青原行思:那你为什么还要去曹溪呢?希迁:我不去曹溪,又怎么知道自己从来就不曾失去什么呢?这是禅宗史上一段很著名的公案,不料再读它时,忽然想起那条古徽道上的中年妇女。
想着她握着的那张小纸片,守侯在山路旁边,怀着一丝渺茫的希望,为了儿子,一遍遍地向进山来的人询问:“请问你们是记者吗?”“记者同志,求你们帮帮我好吗?”从那张破损的纸片来看,我们不是她第一个询问的人,那么,她的失望又该有多少次了呢?走进那样一座大山里的记者并不会很多,那天当她知道我们是真正的记者时,心里的激动可想而知,然而我们给予她的仍然是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