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中二沉池的设计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2
沉淀一、沉淀的基本理论1沉淀的作用沉淀使水中悬浮物质(主要是可沉固体)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使水质得到澄清。
在各种水处理系统中,沉淀主要用于:①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的预处理;(沉砂池、初沉池)②化学处理或生物处理后,分离化学沉淀物、分离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二沉池)③污泥的浓缩脱水;(浓缩池)④灌溉农田前作灌前处理。
2沉淀的类型(1)自由沉淀(2)絮凝沉淀(3)拥挤沉淀(4)压缩沉淀3沉速公式(自由沉淀)(a )Re<1时,颗粒下降引起周围水流扰动,处于层流状态,用斯托克斯公式: 2()18s g d u ρρμ-=(b )1<Re<103时,颗粒下降引起周围水流扰动,处于过度状态,用阿兰公式:1/322()4225s g u d ρρμρ⎡⎤-⎛⎫= ⎪⎢⎥⎝⎭⎣⎦(c )103<Re<2×105时,颗粒下降引起周围水流扰动,处于紊流状态,用牛顿公式:u =式中 u 一一颗粒沉降速度,m/s ;s ρ,ρ一一分别为颗粒、水的密度,g/cm 3;g 一一重力加速度,m/s 2d 一一与颗粒等体积的圆球直径,cm ;μ一一水的动力粘滞系数,与水温有关,g/(cm ·s)。
注意事项:(1)实际沉淀中,第一种情况(Re<1)出现较多。
(2)在公式中,颗粒假设为球体,对于非球形颗粒,阻力较大,沉淀速度小于球形颗粒。
(3)d/D 小于5×103时,可忽略起笔对沉淀速度的影响。
(4)公式主要用来进行水中颗粒分析用,而不用于计算沉淀速度,沉淀速度可以通过试验很容易测出。
(5)从公式中可以看出颗粒与水的密度差决定了颗粒能否沉淀以及沉淀速度,此外,d 与μ对沉淀速度也有重要影响,特别是d,增大d 或降低μ,均有助于提高沉降速度。
4沉淀试验与沉降曲线直径Φ100 mm ,工作有效水深(由溢出口下缘到柱底的距离)H=1500 mm 或2000 mm 的沉淀实验柱。
关于二沉池的详解导读: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必须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度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直接关系。
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必须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度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直接关系。
1、二次池的概念及作用(1)二沉池的定义按照在污水处理流程中所处的位置,沉淀池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两种。
初次沉淀池一般设置在污水处理厂的沉砂池之后、曝气池之前,二次沉淀池设置在曝气池之后、深度处理或排放之前。
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必须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度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直接关系。
二沉池的型式有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等。
(2)二次池的作用二沉池的作用是泥水分离使经过生物处理的混合液澄清,同时对混合液中的污泥进行浓缩。
二沉池是污水生物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起着保证出水水质悬浮物含量合格的决定性作用。
如果二沉池设置得不合理,即使生物处理的效果很好,混合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已经很少,混合液在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的效果不理想,出水水质仍有可能不合格。
如果污泥浓缩效果不好,回流到曝气池的微生物量就难以保证,曝气混合液浓度的降低将会导致污水处理效果的下降,进而影响出水水质。
2、二沉池的分类及要求(1)二次沉淀池的设置要求1)水力负荷一般为0.5—1.8m3/(m2·h),处理工业废水时,活性污泥中有机物比例较大,曝气池混合液的SVI偏高,与其配套的二沉池宜采用较低的表面水力负荷。
2)为保证污泥能在二沉池得到足够的浓缩,以便供给曝气池所需浓度的回流污泥,二沉池的固体表面负荷为150kg/(m2·d),斜管(板)二沉池的固体表面负荷可扩大到192kg/(m²·d)。
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施工方案一、前言污水处理是现代城市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环保措施之一。
而在污水处理厂中,二沉池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设备之一。
本文将围绕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设计原理1. 功能二沉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用来去除污水中悬浮物和有机物的设备,通过凝聚沉降的方式将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提高水质的处理效果。
2. 结构二沉池一般包括进水口、沉降区、集水槽和排水口等部分。
进水口用于将污水引入,沉降区通过设计合适的板块和搅拌系统将悬浮物分离出来,集水槽用于收集经过沉淀的净化水,排水口则将净化后的水排出。
三、施工步骤1. 地基准备在进行二沉池的施工之前,需要对地基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挖掘地坑、进行土方平整和压实等工作。
2. 混凝土浇筑在地基准备好之后,需要进行二沉池的主体——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工作。
这是整个二沉池的基础,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
3. 设备安装二沉池的设备安装包括搅拌系统、进水口、排水口等设备的安装工作。
要注意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和设备之间的连接。
4. 系统调试完成二沉池的主体结构和设备安装后,需要进行系统调试工作。
包括搅拌系统的调试、进水口和排水口的连接测试等,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四、安全及质量控制在进行二沉池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等工作。
同时,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五、总结二沉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效果。
本文简要介绍了二沉池的设计原理、施工步骤和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帮助。
周边进(出)水型二沉池的设计才振刚众所周知,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不加以处理控制,直接排入水体和土壤中,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仅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还严重制约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的发展。
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很低,长年徘徊在10%以下,一些城市的水环境已经恶化,修建大量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已迫在眉睫。
在各类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活性污泥法,而在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中,二次沉淀池是保证出水水质的关键构筑物之一。
下面,我结合实际工程,就二沉池的选型、计算探讨如下:一、适用条件沉淀池主要是去除悬浮于水中的可以沉淀的固体悬浮物。
初次沉淀池主要是对污水中以无机物为主体的比重大的固体悬浮物进行沉淀分离。
而二次沉淀池是对污水中以微生物为主体的、比重小的、因水流作用易发生上浮的固体悬浮物进行沉淀分离。
一般来说,二次沉淀池多采用竖流式和辐流式,前者比较适用处理水量不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后者则适用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二、不同类型二沉池设计、运行参数比较一般辐流式和竖流式沉淀池,原污水从池中心进入,在池周边出流,进口处流速很大,程紊流现象,影响了沉淀池的分离效果。
而周边进水型辐流式和竖流式沉淀池与此恰恰相反,原污水从池周边流向池中心,澄清水则从池中心返回到池周边流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缺点。
原污水流入位于池周边的进水槽中,在进水槽底部设有进水孔,再从进水孔均匀地进入池内进行悬浮颗粒的沉淀,从而提高沉淀效率。
根据国外资料介绍,这种沉淀池的处理能力比一般辐流式沉淀池要高出一倍。
沉淀池设计计算时一般以水力负荷来计算有效面积,用固体负荷做较核,在二沉池中尤为重要。
根据国外资料,国外所采用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和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二次沉淀池的水力负荷最大为2.72m3/(m2.h),最小为1.0m3/(m2.h),而我国较有代表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中二沉池所采用的水力负荷值,最大为1.19m3/(m2.h),最小为0.73m3/(m2.h),由此可以看出,周边进水型二沉池的水利负荷要比普通型二沉池水力负荷平均高出1.72倍。
矩形⼆沉池在⼴州猎德污⽔处理⼚三期⼯程中的应⽤矩形⼆沉池在⼴州猎德污⽔处理⼚三期⼯程中的应⽤1 矩形周进周出⼆沉池的⼯作原理及特点1.1 矩形周进周出⼆沉池⼯作原理矩形周进周出⼆沉池是圆形周进周出⼆沉池的变形,它是在圆形⼆沉池结合其单管式吸刮泥机和传统平流式沉淀池优点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其剖⾯图见图1。
污⽔流⼊进⽔渠后,通过聚渠道底部的配⽔孔进⼊沉淀池,在沉淀池完成固液分离,上清液通过出⽔堰流⼊出⽔渠,然后进⼊下⼀级污⽔处理单元。
为了防⽌污⽔短流,在进⽔孔设置导流板。
出⽔堰前设浮渣挡板,防⽌上清液将浮渣带⼊出⽔渠,影响出⽔⽔质。
沉淀池安装带有套筒式污泥控制阀门的吸泥管。
链条刮泥机通过4个链轮转动,⾏⾛速度为0.3m/min。
刮板能将池底的污泥清除并且在回程时将⽔表⾯的浮渣刮⾛,在浮渣管前将浮渣浓缩。
刮板与吸泥管联合⼯作,吸泥管安装⽅向与刮板运⾏⽅向垂直。
吸泥管为锥形,横断⾯为矩形,埋⼊池底并与池底⾯相平。
带排泥孔的穿孔板准确地布置在预埋的吸泥管上,污泥将由吸泥管靠液位差输⼊排泥渠内,利⽤静⽔压出池外。
1.2 矩形周进周出⼆沉池的特点由于矩形周进周出⼆沉池的⼯作原理与圆形池相似,因此它们具有⼀些共同的优点。
⽐如:池容积利⽤率⾼,死⽔区域少;池出⽔槽位置不在异重流环流的升流区,⽆上升流速⼤挟带起悬浮物等问题,可获得较好⽔质。
矩形池与圆形池⽐较,其主要优势在于节省占地⾯积,布置⽅式灵活,适⽤于占地⾯积紧张或占地不规则的污⽔处理⼚。
矩形池另外⼀个特点是多点出泥,因此出泥浓度较⾼且排泥速度⽐圆形池快,从⽽可减少污泥在⼆沉池中的停留时间,有利于避免污泥反硝化膨胀上浮和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下释放磷影响出⽔⽔质等问题的发作。
另外,矩形⼆沉池所配设备与圆形池不同:(1)矩形池根据其池体形状采⽤链条刮泥机,其驱动装置采⽤与电机直联螺旋齿轮减速机的型式,整套驱动装置位于沉淀池池端平台上,通过链传动对⽔下牵引链的驱动轴传递动⼒。
关于沉淀池(含沉砂、初沉、二沉)的详解!沉淀法是污水处理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它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别的一种过程。
根据水的性质与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不同,沉淀处理工艺可以是整个水处理过程中的一个工序,亦可以作为惟一的处理方法。
在典型的水处理厂中,沉淀法可用于下列几个方面:一、沉砂池(污水预处理)沉砂池,常作为一种预处理手段用于去除水中易于沉降的无机性颗粒物。
沉砂池是采纳物理法将砂粒从水中沉淀分别出来的一个预处理单元,其作用是从水中分别出相对密度大于1.5且粒径为0.2mm以上的颗粒物质,主要包括无机性的砂粒、砾石和少量密度较大的有机性颗粒假如核皮、种籽等。
沉砂池一般设置在提升设备和处理设备之前,以爱护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防止后续水构筑物的堵塞和污泥处理构筑物容积的缩小,同时可以削减活性污泥中无机物的成分,提高活性污泥的活性。
1、平流式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实际上是一个比入流渠道和出流渠道宽而深的渠道,当水流过时,由于过水断面增大,水流速度下降,水中夹带的无机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从而达到分别水中无机颗粒的目的。
2、曝气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是在长方形水池的一侧通入空气,是水旋流运动,流速从周边到中心渐渐减小,砂粒在池底的集砂槽中与水分别,水中有机物和从砂粒上冲刷下来的污泥仍成悬浮状态,随着水流进入后面的处理构筑物。
曝气沉砂池的优点是除砂效率稳定,受进水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
曝气沉砂池的停留时间一般为1-3min,若兼有预曝气的作用,可延长池深,是停留时间达到15-30min。
二、初沉池(污水初级处理)初沉池可较经济有效地去除水中悬浮固体,同时去除一部分呈悬浮状态的有机物,以减轻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荷。
有时初沉池也单独使用,对水进行一级处理后排放。
初次沉淀池一般设置在污水处理厂的沉砂池之后、曝气池之前,初沉池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密度较大的固体悬浮颗粒,以减轻生物处理的有机负荷,提高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
二沉池的作用
二沉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并实现污水的初步处理。
其主要作用如下:
1. 去除悬浮物:二沉池通过设置斜板或倾斜板,使污水在进入池内后产生水流,利用重力作用使较大的悬浮物在水流的作用下向下沉降,从而实现去除悬浮物的目的。
2. 沉淀固体:在二沉池中,将污水停留一段时间,固体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形成污泥。
通过控制停留时间和设计池体尺寸,使沉沙作用更加明显,从而实现对固体物质的沉淀。
3. 减少有机物负荷:二沉池能有效地沉淀污水中的有机物质,例如悬浮物和有机废物等。
通过去除这些有机物负荷,可以减轻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提高处理效果。
4. 减少水流速度:二沉池可通过设置池体结构,使污水在进入池内后流速减慢,从而有利于悬浮物和固体物质的沉降和沉淀。
5. 净化水质:经过二沉池处理后的污水,悬浮物和沉淀物已被有效去除,水质较之前得到改善,为后续处理工艺提供了较好的预处理条件。
综上所述,二沉池在污水处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去除悬浮物和固体物质,减少有机物负荷,降低水流速度,并最终提高水质。
工程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73DOI:10.16660/ki.1674-098X.2018.09.073污水处理中二沉池的设计应用韩易楠(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舟山 316000)摘 要:二次沉淀池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活性污泥系统,活性污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澄清混合液,分离污泥,使活性污泥浓缩和回流。
它的工作效能会对活性污泥体系的出水水质和回流污泥浓度产生直接影响。
本文剖析了限制沉淀效能的主要要素,揭露了在二沉池设计中不适宜的部分,并针对二沉池部分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改进思路和设计思路。
关键词:二沉池 吸(刮)泥设备 曝气池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3(c)-0073-02二沉池常指活性污泥工艺中的沉淀池,在处理系统中二沉池作用颇为关键。
二沉池主要用于是分离曝气池中的混合液以及回流污泥浓缩。
曝气池和二沉池(在活性污泥工艺中)不仅仅是前工序、后工序,更是难以分离工艺整体,所以在设计和运行中要考虑其关联性。
在实际工作中二沉池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测试参数以及设计经验是主要因素。
影响二沉池沉淀效能的成分主要包括沉降性能、设计水准、运营管理和设备功能等。
二沉池种类繁多,按照水流的运动状态,包括竖流式、平流式、辐流式等类别。
本文以辐流式为例分析和研究二沉池的设计应用。
1 二沉池的设计研究近年来,二沉池在设计上不断改进,然而改进更多局限于刮(吸)泥设备以及池型等方面,沉淀效率却无显著改善。
要改善沉淀的效率,就要充分掌握影响二沉池泥水分离和污泥浓缩结果的所有要素,同时整体改善。
1.1 水能对沉淀产生的影响经配水井利用重力混合液即可以注入二沉池进水筒,流经进水口注入沉淀区,继而扩散辐流,开始泥水分离,排除上清液,使污泥沉淀,然后污泥层浓缩。
期间沉淀区因进水水能受到很大干扰,这样既会使泥水分离受到影响,同时污泥层也会受到冲击,形成局部短流,在辐流式二沉池中该情形普遍存在。
二沉池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二沉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设备,主要用于固液分离。
它通过减缓水流速度,使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沉淀到底部,从而达到去除固体颗粒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沉池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首先,二沉池用于去除悬浮物和污泥。
污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如砂子、泥土、纤维等。
这些悬浮物会降低水质,增加处理成本,并对后续处理设备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引导污水进入二沉池,水流速度减慢,使悬浮物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从而去除悬浮物的影响。
其次,二沉池用于去除有机物。
污水中的有机物是污水处理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机物的存在不仅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还会降低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二沉池,有机物质可与悬浮物结合成团块,从而随着废水一同沉淀到底部。
这样不仅可减少后续处理过程中的有机物负荷,还可以改善水质。
再次,二沉池用于去除油脂。
在很多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油脂物质。
这些油脂不仅会污染水体,而且会对后续处理设备造成损坏。
通过二沉池,油脂可与悬浮物和污泥结合到一起,随着污水一同沉淀到底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去除油脂物质。
此外,二沉池还可以用于去除重金属。
一些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如铅、镉、汞等。
这些重金属离子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具有很大的危害。
通过二沉池,重金属离子可与悬浮物和污泥结合,从而随着废水一同沉淀到底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去除重金属污染。
此外,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二沉池还可用于削减后续处理设备负荷。
由于二沉池的存在,可以将固体颗粒从废水中去除掉,减少了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
这对提高后续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和降低运营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二沉池在污水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二沉池,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污泥、有机物、油脂和重金属等。
它不仅能改善水质,提高处理效果,还可以减少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
因此,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合理使用和维护二沉池对于保护环境和提高处理效果都是至关重要的。
污水处理设计中二沉池的设计计算1.6.1设计参数根据设计规范,本设计采用辐流式沉淀池,具体参数如下:(1)沉淀池数量:1座;(2)表面水力负荷q′=1.5m3/(m2/h);(3)单池设计流量Q=790m³/d=32.9 m³/h=0.00914m³/s。
(4)沉淀时间t=2.5h;污泥回流比R=50%。
1.6.2设计计算1.6.2.1辐流式沉淀池面积(A)A=Q1q=0.00914×36001.5=21.936m2式中:q—表面水力负荷,m3/(m2/h);Q1—小时流量,m3/h。
1.6.2.2沉淀池直径(D)D=√4Fπ=√4×21.9363.14=5.28m(取D=5.5m)1.6.2.3实际水面面积(F1)F1=πD24=3.14×5.524=23.74m21.6.2.4实际表面负荷(q’)q=QnF1=0.00914×360023.74=1.38m3/(m2·ℎ)在规定的0.6-1.5 m3/(m2/h)内,符合要求。
1.6.2.5有效水深(h2)设:水力停留时间(沉淀时间):t=2.5h则:ℎ2=qt=1.38×2.5=3.45m(小于4m)1.6.2.6沉淀区有效容积(V1)V1=A×ℎ2=21.936×3.45=75.6792m3 1.6.2.7二沉池总高度设:池底坡度i=0.05,则圆锥部分高度为ℎ4=D−d2i=5.5−22×0.05=0.0875m。
贮泥斗的高度h5=(r1-r2)tan60°=0.9m。
设:超高为h1=0.3m,则池边总高度为H=h1+h2+h3+h4+h5=0.3+1.45+0.3+0.0875+1.73=5.8675m。
式中:h1—超高,m;h2—有效水深,m;h3—缓冲层高度,m;h4—污泥区高度,m;h5—污泥斗高度,m。
工程技术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73
DOI:10.16660/ki.1674-098X.2018.09.073
污水处理中二沉池的设计应用
韩易楠
(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舟山 316000)
摘 要:二次沉淀池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活性污泥系统,活性污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澄清混合液,分离污泥,使活性污泥浓缩和回流。
它的工作效能会对活性污泥体系的出水水质和回流污泥浓度产生直接影响。
本文剖析了限制沉淀效能的主要要素,揭露了在二沉池设计中不适宜的部分,并针对二沉池部分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改进思路和设计思路。
关键词:二沉池 吸(刮)泥设备 曝气池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3(c)-0073-02
二沉池常指活性污泥工艺中的沉淀池,在处理系统中二沉池作用颇为关键。
二沉池主要用于是分离曝气池中的混合液以及回流污泥浓缩。
曝气池和二沉池(在活性污泥工艺中)不仅仅是前工序、后工序,更是难以分离工艺整体,所以在设计和运行中要考虑其关联性。
在实际工作中二沉池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测试参数以及设计经验是主要因素。
影响二沉池沉淀效能的成分主要包括沉降性能、设计水准、运营管理和设备功能等。
二沉池种类繁多,按照水流的运动状态,包括竖流式、平流式、辐流式等类别。
本文以辐流式为例分析和研究二沉池的设计应用。
1 二沉池的设计研究
近年来,二沉池在设计上不断改进,然而改进更多局限于刮(吸)泥设备以及池型等方面,沉淀效率却无显著改善。
要改善沉淀的效率,就要充分掌握影响二沉池泥水分离和污泥浓缩结果的所有要素,同时整体改善。
1.1 水能对沉淀产生的影响
经配水井利用重力混合液即可以注入二沉池进水筒,流经进水口注入沉淀区,继而扩散辐流,开始泥水分离,排除上清液,使污泥沉淀,然后污泥层浓缩。
期间沉淀区因进水水能受到很大干扰,这样既会使泥水分离受到影响,同时污泥层也会受到冲击,形成局部短流,在辐流式二沉池中该情形普遍存在。
1.2 池中心柱进水整流问题
进水整流筒外普遍都有二沉池中心柱,其促使混合液向沉淀区均匀扩散,以尽量避免二沉池短流、偏流现象的出现,以提高二沉池工作效率。
这有助于密度大的沉淀物的初沉,并不适用于沉淀性较差的生化污泥,反而会造成有刮泥机的二沉池中池中心短流加剧。
然而,使用穿孔隔板会好很多,但是现在选用穿孔挡板的二沉池数量不多。
近年新建二沉池在这一设计环节上没有明显的优化。
1.3 二沉池配水井的设计
二沉池(2座以上)通常有配水井,注入配水井的混合液,利用配水井的阀门(堰门)限制进水量。
常常出水管的深度设置在水面之下,配水井出水口需要设置阀门,由于阀杆很长,阀门位于水下较深,很不便于检修。
近年来在设计上对配水井做了改善,池液面处设置出水口,由出水堰门限制二沉池进水量。
然而这样给二沉池的运转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由于混合液流经堰门注入进水管时,会有大量气体吸入并与水混杂,此时出水量降低,出水腔室的水深增加,当混合液(含大量空气)进入二沉池时,气泡大量释放,可能会造成二沉池内产生气泡翻腾。
当大量空气释放后,水腔室的水位急剧下降,进水量激增,长此以往会造成进水不稳定。
虽然配水井构造并不复杂,但若设计不合理,会使沉淀效能显著降低。
由此,改善设计二沉池,不应限定于二沉池本身,还要考虑改进其配套设备。
部分系统没有配水井,将混合液直接注入池内,会造成含有气体的混合液进入二沉池前气泡无法开释,分离效果不佳。
这是不合理的。
1.4 刮(吸)泥机的设计问题
以二沉池(辐流式)为例,过去常采用机械刮泥式,利用静水压从池内排出。
刮泥机受刮泥效率限制不适宜被大直径二沉池采用。
近年来又开始流行刮吸泥机,但在现实中运转效率仍然不高,在工作时有刮泥作用的扁长型吸泥口先把污泥往前刮,使吸泥落后于刮泥,效能显而易见。
虽然在排泥成效上,直径大的二沉池(辐流)吸泥机比一般的刮泥机更有优势,然而管理不便,且吸泥管容易堵塞。
工程技术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74
2 相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2.1 扩散设中心筒整流的改进
对沉淀效果产生影响的关键是进水水能,对现阶段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一定程度上能避免进水水能的影响。
可以用现在很少采用的穿孔挡板代替整流筒,其扩散和整流效率更好,能减缓其对沉淀的影响。
穿孔隔板上部有空隙,混合液中的气泡可开释,对比传统整流筒,其引起的短流情况要小很多。
2.2 配水井设计上问题改进
水面之下适当的深度设置二沉池配水井的出水口,减弱二沉池进水脉冲现象发生,杜绝了进水量的急剧变化使沉淀量增加。
尽量降低配水井与二沉池的水面高度差是降低二沉池进水水能的另一措施。
部分配水井与二沉池水位差达1m,完全没有必要。
混合液通过地心引力作用由配水井流至二沉池,然而能量丧失很少,设计这样的水位差是不合理的,在不干扰地心引力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水位差,就可减少二沉池进水能量,增加沉淀效能。
2.3 刮(吸)泥设备的改进和选择
从学术的角度看,吸泥机能将污泥匀和实时吸出,且几乎没有盲区,而刮泥机将四周的池底污泥刮至集泥坑,但是刮泥机作工效能低下,极易留有盲区。
但实际状况并非如此。
吸泥机难以调整各个吸泥管出泥量,如果调整不好会降低吸泥效率,吸泥管也会淤塞,而选用刮泥机,操作便利,可经过出泥堰门控制池内泥面的深度,对中小型的二沉池非常合适。
采用螺旋污泥刮板(特殊设计的)应用于不少大型二沉池,极大地提高了刮泥效率。
可以对设计中的刮(吸)泥机问题优化,如:增加吸泥管与刮泥板相结合的长度。
无论选用吸泥机还是刮泥机,吸泥管抑或池底刮泥板应贴近周壁,从这个角度看,目前二沉池或多或少都有优缺点,部分二沉池池底周壁与吸泥管的间隔将近1m,使得池底四周形成呈圆环状的盲区,这点急需改进。
此外,出水挡板、清除浮渣、刮泥机传动设备等也是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2.4 二沉池运转控制方面的讨论
二沉池运转控制主要是调节好污泥浓缩时长和泥水
分离的均衡,即调节好污泥深度。
对二沉池(辐流式),部分专业书上指出控制参考值议深度应控制在1m左右(池周底以上),部分建议控制在1/4处(池周底以上)。
对于沉淀能力强的污水处理厂二沉池,这样可能是恰当的,但对大多数处理厂却不恰当,所以需依据现实情况调节,而且控制污泥层在工艺上还需要商酌曝气池、二沉池的相关性及影响沉淀的各种要素。
调节二沉池的泥层深度并不只与二沉池的出泥量有关,并非仅可利用出泥量就能加以调控。
按一般思路,如果因污泥沉淀能力变差而产生漂泥情况,污泥层此时会增高,从理论上讲为防止出水带泥需降低污泥层高度加大出泥量是有道理的。
二沉池出泥量增多后,二沉池里面的混合液量也随之增加,水能随之增加,沉淀区加重了水力波动,对泥水分离以及污泥浓缩产生影响,也无法杜绝漂泥情况,进水口混合液向出泥口的短流还易加剧。
出泥量在实际运行中在对泥水分离没有影响的条件下控制得少一些,曝气池取得高浓度低流量回流污泥。
混合液量(进二沉池)因回流污泥量降低而降低,对沉淀区的阻碍也会减少,对增加泥水分离的效率有益。
在降低二沉池出泥量情形下,由于污泥层更加密实了,二沉池的泥面显著升高的可能性不大。
这样的调控并不能完全杜绝漂泥的情况,还要经过提高剩余污泥排放量等方法来杜绝或减少潭泥。
3 结语
由于对二沉池的应用和设计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在现有条件下本文针对二沉池设计方面的问题进行部分改善和优化,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参考文献
[1] 郭生昌,陈亮,胡晋明.平流式沉淀池流场的计算及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4,16(4):10-12.
[2] 屈强,马鲁铭,王红武,等.折流式沉淀池流态模拟[J].中国给水排水,2005,21(4):58-61.
[3] 曾光明,葛卫华,秦肖生,等.污水厂二维沉淀池水流和悬浮物运动数值模拟[J].中国环境科学,2002,22(4):338-341.
(上接72页)
一环。
参考文献
[1] 陆基孟,王永刚.地震勘探原理[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
[2] 李平,杜军.浅地层剖面探测综述[J ].海洋通报,
2011,30(3):344-350.
[3] 杨鲲,吴永亭.海洋调查技术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