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大全[1]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上册所有语文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
1. 掌握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3. 理解古代文学作品背后的想法和精神
4. 熟悉古代文言语法和词汇用法
二、现代文阅读
1. 阅读理解现代文学作品
2. 理解现代文化和历史
3. 掌握现代汉语表达方式和技巧
4. 熟悉各类现代文体和文体特征
三、语法基础
1. 词性与词义
2. 句法结构与句型分析
3. 语法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补语等
4. 重点介词、连词和助词的用法
四、修辞语言
1. 了解修辞语言和修辞手法
2. 掌握简单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
3. 理解修辞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效果
五、写作技巧
1. 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2. 熟悉常见的作文体裁和写作题材
3. 培养写作思维、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4. 学习论述和说明方法,帮助提高写作能力
六、文化常识
1. 熟悉中国文化、历史和传统
2. 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和做人原则
3. 了解文化多样性和交际方式
4. 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差异
七、信息素养
1. 学会获取并评价不同来源的信息
2. 熟悉期刊、图书和网络搜索的使用方法
3. 学习正确的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学术诚信。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全册)第一单元:我与名著1.1 课程导言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了解名著的基本知识,欣赏名著中的经典片段,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1.2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
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重点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1.3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
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重点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1.4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
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重点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1.5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
主要讲述了宋江、武松、林冲等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梁山,反抗腐败政府的故事。
重点人物:宋江、武松、林冲。
第二单元:人物描写一组2.1 课程导言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理解人物描写的目的和方法,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2.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散文。
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
2.3 《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的人》是海伦·凯勒的一篇自传体文章。
讲述了作者如何在老师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演讲家。
2.4 《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魏巍的一篇散文。
描述了作者在战争年代遇到的一位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老师。
2.5 《散步》《散步》是莫怀戚的一篇小说。
通过讲述一位母亲带着智障儿子散步的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家庭的温暖。
第三单元:散文诗两篇3.1 课程导言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学会欣赏散文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3.2 《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一篇散文诗。
描述了一个孩子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捉迷藏的故事,展现了母子和亲密无间的感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全册)
1. 诗词鉴赏
- 研究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分类、格律等。
- 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包括理解诗词的意境、把握诗词的基本情感等。
2. 文学常识
- 研究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的基本常识。
- 了解一些经典作品的作者、内容和风格。
- 探索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理解文学的作用和意义。
3. 语言运用
- 研究语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
- 提升词汇量,掌握一些常用表达方式。
- 练书写规范,避免常见的语言错误。
4. 阅读理解
- 培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 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如提炼主题、归纳总结等。
- 理解文本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意义。
5. 写作能力
- 研究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写作结构、修辞手法等。
- 提升写作的表达能力,练写作不同类型的文章。
- 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为写作提供素材和灵感。
6. 思维发展
- 培养思考的惯和能力。
- 研究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如分析、评价等。
- 发展逻辑思维,培养清晰的表达和推理能力。
7. 文化传承
-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如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与修养等。
- 研究古代文人的名言警句,理解其哲理和智慧。
-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的概述,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语文。
祝学习顺利!。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一、重点字词。
1. 易错字音:- 酝酿(yùn niàng)- 黄晕(yùn)- 窠巢(kēcháo)- 抖擞(sǒu)- 贮蓄(zhù xù)- 棱镜(léng jìng)- 粗犷(guǎng)-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lín)- 吝啬(lìn sè)- 淅淅沥沥(xī xīlì lì)2. 易错字形:- 瘫痪憔悴诀别分歧匿笑菡萏攲斜荫蔽。
- 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
- 渊博倜傥绅士搓捻绽开惭愧恍然大悟。
- 人声鼎沸截然不同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
- 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疲倦不堪油然而生恍然大悟。
二、重点文学常识。
三、重点古诗词。
- 重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主旨: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 重点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主旨:借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
- 重点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主旨:描绘了江南早春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 重点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主旨:通过描绘深秋晚景,烘托出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四、文言文重点。
- 重点实词: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骤、欣然、差可拟、未若、期行、舍去、乃至、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家君、引、顾。
- 重点虚词:而、之。
- 重点句子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 文言句式:- 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1、题解“际遇”即“遭遇”之意膊还多指好的。
“十三岁的际遇”则指十三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
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回忆性散文沧髡咄ü回忆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彩惴⒘硕“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
2“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小诗为什么要将自己喻为“不系之舟”“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灿钟髦甘裁椽因在人生的奋斗中将永不停歇补视“不系之舟”来表达对知识和生活的执著追求。
“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喻指两岸迷人的景色和前进中的“避风港”。
3、“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系之舟”与“我的誓言”有什么关系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只有永不停息的追求膊拍实现自己的誓言。
4、“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菜是师长彩桥笥血彩俏业囊徊糠知惨徊糠值奈摇”说北大“是师长”是因为幢贝蟾“我”知识哺我追求真理的勇气“是朋友”是因为幢贝蟾“我”知识哺我追求真理的勇气“是我的一部分惨徊糠值奈”是因为幢贝蟾“我”知识哺我追求真理的勇气。
5忱斫“我常想脖贝缶褪且惶跎命饱满的河流菜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蚕蚰浅渎希望的未来流淌。
不管两岸风景变换埠由先词贾沼凶趴释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惨灿凶糯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和船工”这个句子的内涵。
这是文中一个精彩的比喻。
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膊唤鲂闯隽吮贝蟮姆岣华惨残闯隽北大精神与学术的流动蛋驯贝蟮难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舶驯贝蟮睦鲜ρ茸“舵手与船工”膊坏承接“河流”之喻捕且富有意蕴。
写出了从北大建校到现在苍俚轿蠢椽膊还芡饨缛绾伪浠北大莘莘学子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灿啦煌o⒌卦谥识的海洋里奋力前行。
6、文以“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苍俅蜗窀鍪六岁的小女孩那样睬嵋涝谀愫光塔影的胸前……”作结灿惺裁醋饔锚流露了“我”对“湖光塔影”的无限依恋之情灿肫咚晔彼见照片中的“湖光塔影”相映生辉。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蝉》作者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作者席慕容,台湾画家、作家。
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
5、《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二、重点字词痴想ī隐秘ì凝成í诱惑ò喧腾ā瞬间ù训诫è嶙峋ú啜泣ò纳罕ǎ耸立ǒ迂回ū收敛ǎ聒噪ō宽恕ù卑微ē零落í迸溅è繁密ì伫立ù伶仃ī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鹤唳云端怡然自得三、《童趣》知识点归类1、通假字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2、古今异义见藐小微物"藐小古义细小;今义微小。
3、一词多义为①项为之强介词因为②以丛林为林动词作为,当作③二虫尽为所吞介词被4、词类活用鞭数十,驱之别院。
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
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二单元复习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
②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③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异读字、易错字辨析。
①异读字注音并组词②易错字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③字词积累谋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
忠诚心诚意。
习温习。
处据有,取。
所恶厌恶,讨厌。
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思考怎样与贤人的德行一致。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成人之美成全人家的美德。
④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是知也"知通智,智慧诲女知之"女通汝,你⑤古今异义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信任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三古义虚拟,泛指多今义确实的数字⑥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及时、按时。
初一语文上册复习资料汇总(一)引言概述:初一语文上册复习资料汇总旨在对初一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全面复习和总结。
本文将以五个大点为主线,分别为《古代诗词赏析》、《现代小说阅读》、《语文常识知识点梳理》、《写作技巧指导》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详细介绍每个大点下的相关知识点,并给出相应的小点内容。
正文:一、古代诗词赏析1. 诗词概述a. 诗与词的特点和区别b. 诗词的构成要素c. 诗词的韵律和格律2. 古代名家及其作品欣赏a. 杜甫的代表作品及赏析b. 白居易的代表作品及赏析c. 苏轼的代表作品及赏析3. 古文诗体的鉴赏a. 唐宋诗词的特点和风格b. 古文诗词与现代诗词的联系和区别c. 优秀古代诗词赏析技巧与方法二、现代小说阅读1. 小说概述a. 小说的定义和特点b. 小说的分类及流派c. 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手法2. 现代小说家及其作品欣赏a. 鲁迅的代表作品及赏析b. 余华的代表作品及赏析c. 莫言的代表作品及赏析3. 小说阅读技巧指导a. 故事情节的分析和解读b.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品评c. 主题思想的把握和分析三、语文常识知识点梳理1. 词语运用与拼写a. 词语的词义辨析与用法归纳b. 常见词语的错误拼写及纠正2. 语法知识点梳理a. 词性与词类的判断b. 语法成分的识别与应用3. 句子理解与表达a. 句子成分及句子类型的辨析b. 句子的主谓一致与倒装结构4. 段落与篇章的组织a. 段落的组成和段首句的写作技巧b. 篇章的写作结构和过渡词的运用四、写作技巧指导1. 作文常见题材分析a. 记叙文的表达技巧和要点b. 说明文的写作结构和特点c. 议论文的论点提出和论证方法2. 写作技巧的训练方法a. 提高写作语言的特色性和准确性b. 突破写作框架的创新性和想象力c. 加强写作过程的规范性和规划性五、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a. 文言文的特点和用途b. 文言文字词的解析和翻译c. 文言文句式的分析和理解2. 文言文名篇梳理a. 《论语》的文言文版本阅读和理解b. 《史记》的文言文版本阅读和理解c. 《红楼梦》的文言文版本阅读和理解3. 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a. 文言文句子的解读和分析b. 文言文篇章的理解和掌握c. 优秀文言文作品的赏析与欣赏总结:本文对初一语文上册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全面复习和总结,包括古代诗词赏析、现代小说阅读、语文常识知识点梳理、写作技巧指导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初一上册语文重点知识点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一、语基:⑴语音题:包括注音、看拼音写汉字、抄写拼音等,常考教材中出现的生字。
解答方法如下:①直接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②以"熟"求"生",进行推断;③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⑵汉字题:包括辨别、修改错别字;解释字义、查字典、抄写汉字等题型。
解题方法如下:①熟练掌握汉字书写规则,规范认真书写;②注意识记形似字、同音字;③字义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④熟记两种常用检字法。
⑶运用题:包括标点符号、词语、修辞、句式等运用,解题方法如下:①熟记各种标点符号的书写,使用规则,具体结合语境揣摩句间怎么停顿、什么语气。
②正确运用理解词语应注重平时积累,多加辨析,结合语境运用。
一般步骤是:先通读全句,体会语境需要,再作比较分析。
③句子:a、病句修改要先凭语感发现问题,结合语法分析,找准病因,以正确方法修改、不变原意。
b、句式选择:要明确句式变换种类、作用,要按语言表达需要选择。
c、造句:造句题中情景衔接类造句题要注意内容情景、形式情景的吻合,要紧扣语境句义解答;情景仿写类造句题常与修辞使用结合,解答时要注意从修辞、句式、内容、情感等方面去做到一致。
d、概括语意题的解答应注意:一要通读感知,把握主旨;二要筛选重点信息;三要概括叙述。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法:11、书写题:a、认真规范书写;b、不出现错别字;c、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
d、学会审题。
2、挑选题:a、直选法b排除法3、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该两处。
方法:a、删减;b、添加;c、替换;d、换位;e、重组;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题从形式上看是变化无穷的,但就内容而言,无非是做到以下三点:1、简明;即表达简洁、认识打听。
2、连贯:即说话时要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照应衔接。
3、得体:即说话要注意场合、对象、礼貌。
解答此类题目要抓具体要求,仔细分析,要擅长接洽,具体语境,设身处地地作答,不可凭空想像。
七年级上册语文常考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2.《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3.《夏感》作者梁衡。
4.《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5.《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6.《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7.《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8.《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
二、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或写法。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 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éng) 欣欣然(xīn)蓝汪汪(wāng)芊芊(q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挑着(tiǎo)匍匐(pú)澹澹(dàn)肥硕(shuò)栖息(qī)鳊鱼(biǎn)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碣石(jié)竦峙(sǒng)(zhì)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芊芊细草轻飞曼舞三、课文内容把握:1.《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赞美春天的活力,从而激励人们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无限热爱。
2.《济南的冬天》抓住“温情”这一特点,紧扣“山”和“水”,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抒发了作者赞美济南,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知识要点
1. 诗歌鉴赏
- 四要素:内容、语言、格律、意境
- 诗歌形式:诗、词、曲
2. 散文鉴赏
- 分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
- 文体特点:白话文、自由度高
3. 文言文阅读
- 特点:古代文化的宝库、语言较为复杂
- 阅读方法:朗读理解、理解句意和段意
4. 古代诗文欣赏
- 名家作品:李白、杜甫、白居易
- 名篇赏析:《登鹳雀楼》、《春望词》、《静夜思》
5. 新闻阅读与写作
- 新闻要素: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简洁性
- 写作要点:标题醒目、内容全面、语言简练
6. 常用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
- 排比:使用并列句构成并列表达
- 夸张:夸大事物的程度或程度
- 比拟: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7. 作文要点
- 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 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 内容:主题鲜明、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8. 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特点:音韵工整、意境深远
- 词牌介绍:《关雎》、《清平调》、《满江红》
9. 古文阅读
- 段落常用句式:主谓宾、主系表、状中结构
- 句子成分分析:主语、谓语、宾语、定、状
10. 语言规范
- 常见语病: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表达不清楚
- 语言规范要求:准确、规范、连贯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知识要点的简要概述,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1、《在山的那边》: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2、《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3、《生命生命》:(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
这些本来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
4、《紫藤萝瀑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5、《童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5)方(正)出神(6)驱(赶、驱逐)之别院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2)怡然自得(见“注释”)(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4)[项]颈,脖颈。
(5)[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6)[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7)[徐]慢慢地。
(8)[唳]鸟鸣。
P20(1)[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1.“强”通“僵”僵硬的意思2.“说”通“悦”高兴的意思3.“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4.“不”通“否”表示否定的疑问5.“匪”通“非”非常,很6.“知”通“智”聪明7.“乌”通“无”没有8.“裁”通“才”仅仅9.“反”通“返”返回童趣一、主要实词(1)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所以)(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私,暗自、暗暗地)(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4)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5)果如鹤唳云端。
(唳,鸟鸣。
)(6)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丘,山丘。
壑,山沟。
)(7)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抽打。
)(8)神游其中。
(其中,这里面。
指想像中的境界。
)二、主要虚词(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之,助词,的。
其,它的。
代指“藐小之物”。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之,代词,指蚊子。
)(3)徐喷以烟。
(以,介词,用。
)(4)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于,介词,在。
)(5)蹲其身,使与台齐。
(其,代词,自己。
)(6)以丛草为林。
(以,介词,把。
)(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介词,被。
)6、《理想》:(理想),多么诱人的字眼!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
7、《短文两篇》: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尝试(第一次)有时需要勇气,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8、《人生寓言》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9、《我的信念》: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竟然把自己看得如此(平凡)。
10《<论语>十则》: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语言简练,含义深远。
《论语》十则P43(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时常的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
孔子的学生。
(8)[吾]人称代词,我。
(9)[日]每天。
(10)[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P44(1)[信]真诚,诚实。
(2)[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3)[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与体会。
(4)[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殆]有害。
P45(1)[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现在山东泗水)人。
(2)[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3)[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4)[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弘毅]刚强,勇毅。
(6)[凋]凋谢。
(7)[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1、《春》:(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青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
这一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
12、《济南的冬天》: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
13、《山中访友》:只要你(“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那(“山中的众朋友”)就会一个个向你走来,与你互诉心声。
这种(童话)般的世界,正是本文作者所(经历)并用(动情)的话语向你描绘的。
14、《秋天》:诗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你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能看见(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15、《古代诗歌五首》:这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
16、《化石吟》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17、《看云识天气》: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
(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
18、《绿色蝈蝈》:你听过(知了)唱歌、(蟋蟀)鸣叫吧?你看过(蜘蛛)辛勤织网、(蚂蚁)满载而归吧?也许还玩过贪食的(花金龟)、挂着灯笼的(萤火虫)吧?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是人类亲密的朋友。
听,(蝈蝈)又开始唱歌了。
19、《月亮上的足迹》: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飞上月宫)。
如今,幻想已经变为现实。
(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
20、〈山市〉:(“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许多人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壮观的幻景;(“山市”蜃楼)你可能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这里,(蒲松龄)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奇异的图画……21、〈风筝〉: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
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22、〈羚羊木雕〉: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已有了主见。
有时候,对某些问题,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
本文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23、〈散步〉: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
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24、〈诗两首〉:(母爱),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下面两首诗,就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
25、《〈世说新语〉两则》: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
这里,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
26、《皇帝的新装》:一个一眼就可看穿的骗局,竟然畅行无阻,最终演出一场(荒唐的闹剧)。
读完这篇(童话),我们首先会嘲笑(那个愚蠢的皇帝),不过,如果注意到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几乎(人人都违心地说假话)这一现象,我们的思考也许能更深入一层。
27、《郭沫若诗两首》:夜空,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亲切。
诗人以新奇的(想像),融(天上地下)为一体,描画出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着(自己的理想)。
28、《女娲造人》:(人),是从哪里来的?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创造人的传说)。
这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改写的。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美丽的(童话),有(诗)一般的境界,(“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在其中,最终汇成欢快的强音。
30、《寓言四则》: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