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音视频指标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4K超高清节目制播质量的控制策略作者:***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年第01期【摘要】发展4K超高清视频产业是新时期电视台制作电视节目的主要趋势,是促进广播电视台创新发展的关键。
但电视台在推进4K超高清节目制播工作时,还需合理应用4K技术,保障4K超高清节目的制播质量,提升电视台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文章结合4K超高清节目的技术规范,分析了当前4K超高清节目制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K超高清节目制播质量的控制策略,从而保障广播电视台4K超高清节目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4K;超高清;节目制播;控制策略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01.012近年來,我国电视播出技术不断成熟,电视节目制作经历了标清、高清、超高清等阶段,节目画质、清晰度都得到明显改善。
4K技术兴起后,广播电视台积极创新电视节目制播方法,从音视频的分辨率、色域等方面入手,打造4K超高清广播电视节目,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观看体验。
但在制作4K超高清电视节目时,制播活动涉及的技术较为复杂,需要通过节目制播时的质量控制,提升电视台4K超高清节目的制播技术水平。
因此,本文对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展开研究,明确了应用4K超高清技术时超高清节目的制播要点。
1. 4K超高清节目制播技术规范4K超高清节目是基于4K技术制作和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使节目画面、音视频的帧率和清晰度均符合观众的需求。
但是为确保4K超高清节目的制播效果,还应基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技术规范》,明确4K超高清、高清电视节目同播、录播、直播流程。
4K超高清电视节目的制播流程如图1所示。
4K超高清节目制播技术体系中,电视台在规范节目播出流程的基础上,还应合理设置各制播环节的关键参数,坚持以下制播原则:①广播电视节目制播期间,外来信号包括高清、4K超高清时,电视台应优先预约使用4K超高清信号。
电视节目制作质量、标准一、磁带1、节目所用磁带格式不限,一般应为Betacam SP或以上格式。
2、每盘磁带只允许录制一个内容。
3、节目所用磁带应无机械损伤,不允许卷边、裙皱、受潮霉变。
4、必须在盒外、磁带和登记表三者同时注明一致的节目标记(磁带编号、节目名称、时间长度等)。
二、录制规则1、原始记录时,彩条信号应是经过信号处理和切换系统输出的标准测试信号;用ENG方式记录时,彩条信号与随后的节目图像信号应取自同一编码器输出。
复制时,由录机记录在节目磁带引带上的彩条信号必须是用放机从素村带引带上原录彩条重放的信号。
使用多盘素材磁带进行编辑时,由录机记录在节目磁带引带上的彩条信号可取自该制作系统的标准信号发生器。
2、重放录像机生产厂家提供的标准校准带,根据彩条信号调整录像机视频重放增益控制,使波形示波器的示数为标称值。
3、每盘节目磁带应按照以下格式进行录制:1)审片格式标准2)播出格式标准4、正式节目的第一幅画面背景色不能与开始黑底相近,以方便准确计时。
5、片中字幕唱词字幕:32*32 宋体白字加黑边人名字幕:32*32 黑体加兰色衬底保持时间不少于6秒挂角字幕:32*32 魏碑白字加黑边6、节目带制作翻版版数应控制在三版以内。
三、图像方面1、杂波和干扰可见度觉察不到。
画面清晰。
亮度层次丰富,画面柔和细腻。
彩色清晰、自然,肤色正常,不同镜头色彩一致性好。
2、画面质量执行以下标准:(1)、引带彩条亮度信号峰值电平标准值:0.7V±0.02V(2)、切引带彩条R-Y信号幅度标准值:0.525Vp-p±0.015V(3)、引带彩条B-Y信号幅度标准值:0.525Vp-p±0.015V(4)、引带彩条彩色相位偏离|△Ψ|<2.5°(5)节目全信号峰值电平不大于0.8V(6)、节目亮度信号峰值电平不大于0.77V(7)、黑电平与消隐电平差(底电平)标准值:0+0.05V(8)、字幕峰值电平不大于0.8V(9)、时码:连续并在引带彩条信号开始点置零。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录制规范2011年02月23日21:12高清电视节目声音制作荆甫礼相对于标清电视节目来说,高清电视节目的图像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对声音制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种高要求是体现在两方面的,一是客观技术规格方面,二是主观制作精细程度方面。
在客观方面,画面的高清体现在了分辨率的大幅提高上,而高清节目的声音信号分辨率(采样频率、量化精度)并没有发生变化,真正的变化更多是由于高清电视节目在信号传播方式上的变革引起的。
高清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从标清时代的模拟广播与数字广播共存,过渡到了完全的数字广播。
这就意味着在声音方面,数字声音将会全面取代模拟声音。
(虽然标清数字电视信号也可以传送数字声音,但我国的多数标清节目都沿袭了模拟电视的单声道传统。
)说到数字声音,尤其是电视广播领域的数字声音,其音质绝对会优于模拟电视声音,就像CD光盘和FM调频广播的音质区别一样。
模拟声音经过长距离传输后会损失一定的动态范围和频响,而数字声音可以无损传输。
同时,高清电视会采用某种类似于杜比数字(AC3)的声音压缩编码技术,由此获得了传输2声道立体声直至6声道环绕声信号的能力。
因此,高清电视播出传输方式的改变将彻底提升终端用户的声音重放效果,“CD音质”和5.1声道环绕声电视节目终于随着数字高清机顶盒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观众家中拥有了环绕声(5.1声道)重放设备。
至此,传输手段和终端硬件设备的变革已经对高清电视节目声音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动态、宽频响、低噪音是对音质的基本要求;只有丰满、逼真、感染力强的音乐音响效果才能与高清晰度的画面相匹配;立体声和环绕声成为了高清电视节目区别于标清电视节目的新亮点。
因此,“伴音”这个词已经不再适用于高清电视节目的声音了,对于现场实况类节目,优秀的环绕声声音制作完全可以使观众犹如置身于重大赛事活动的现场;对于电视剧或电影,观众在家中就可以体验到能与电影院媲美的环绕声效果。
视频技术要求
一、视频要求
(1)视频压缩采用H.264/AVC(MPEG-4Part1O)编码的MP4格式。
(2)视频码流率: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2500Kbps,最低码率不得低于1024Kbps
o
(3)视频分辨率:建议用高清16:9拍摄,选择以下两种之一:
1024X576,1280×720
o
(4)视频帧率为25帧/秒。
(5)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
(6)无水印、标志。
二、苜频要求
(1)电平指标:-8-2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2)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3)音频压缩采用AAC(MPEG4Part3)格式。
(4)采样率为48kHzo
(5)音频码流率为128kb∕s(恒定)。
(6)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7)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
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三、报送要求
课程以视频格式报送,MP4格式,单个视频文件时长不超过50分钟,文件
小于500M
o。
4K超高清电视节目声音制作技术标准作者:袁妙玲,邓力来源:《科技传播》 2018年第9期4K 超高清电视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电视高清画面的需求,推动了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进步,在业内和用户心中都获得了认可。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4K 超高清电视的优点,不断提升电视节目声音制作技术尤为迫切。
1 蓝光高清DVD 声音技术应用现状现阶段,我国电视台标清以及高清电视节目等多数情况下都是对单声道声音进行复制,将其转变成两声道进行播出,它的取样频率为48kHz,它的量化为20bit。
为了提升图像的分辨率以及促进行业的发展,将电视声音的采样频率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48kHz 变为现在的96kHz,通过LPCM 数字立体声标准对4K 超清的电视节目声音进行制作,有利于提升数字化声音的技术标准。
目前,基于蓝光高清DVD 技术来说,已经对高倍取样技术进行了运用,通过它对LPCM 的数字立体声进行录制,为音视产品市场增添了新的内容,并且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从声音技术质量的层面来看,对声音取样频率进行有效提高,对声音录制技术进行优化,拓宽频率的响应范围,进而为声音高频谐波增加了新的成份。
同时也缩短了离散信号与声音模拟信号之间的距离,减小量化失真。
另外也会使还原的声音变得更加丰满、清晰、圆润、细致。
在声音数字化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很多音频技术格式,比如LPCM 立体声、DTS-HDMaster Audio 等,它们都是比较常见的蓝光高清DVD 技术声音解码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蓝光高清DVD 声音技术的发展。
2 4K 超高清电视节目声音制作技术标准选择2.1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为了确保4K 超高清电视节目声音制作能够满足现阶段的技术标准要求,提升节目制作效果,应做好超高清影像的音响开发,参考日本的NHK 音响标准,开发超高清影像UHDTV 的22.2 声道的48kHz,24bit 系统,音响配置由22 个扬声器构成,各层的声道数量分别为上层9 声道、中层10 声道、下层3 声道。
广播电视节目音频的电平及响度规范作者:***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年第23期【摘要】本文介绍了音频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重要意义,介绍了音频节目生产制作中如何正确查看使用软硬件电平表和响度表制作出符合标准的广播音频节目,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音频电平及响度规范化和标准化。
【关键词】音频;电平;响度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3.027当前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过程中,重视频、轻音频现象明显。
时常发生毫无道理的声音忽大忽小、各个节目制作人员以自己的感觉为标准,声音也有大有小,甚至有时还会有失真的情况发生,这些情况不仅大大增加了串编工作的工作量还严重影响到节目本身的质量。
音频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来说非常重要,为了制作出符合标准化、规范化的的广播电视节目,确保节目安全优质传输,按照《GYT 192-2003数字音频设备的满度电平》中的规定,结合我台实际情况,对系统音频的电平及响度做出规范就有了很实际的意义。
综述:电平:作为以电信号大小的表达方式反映当前声音音量的大小。
测量方法:宿主自带电平表(PPM表)响度:又称音量,描述的是声音的响亮程度,即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弱,是表示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受,是主观量。
定义1000Hz、40dB纯音时响度为1sone。
(宋)又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和欧洲广播联盟(EBU)《ITU-R BS.1771-1-2012 响度和真峰值指示表的要求》中指出响度单位LU。
测量方法:直播间-主备播响度表。
制作站-WAVES的 WLM meter或者TC ElectronicLM1n/LM2n/LM6n插件。
对于本台常用宿主audition来说,窗口/振幅统计命令,可以得到响度值。
现如今,对于音视频从业者来说,单个电平指标不足以表示音频的大小,还需要有响度的指标,必须要把这两个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数字音频系统的最大电平“满刻度”电平为0dBFS电平检测表校准的稳态参考信号(校准电平)为-20dBFS音频节目的最大允许电平应比校准电平高9dB,除此之外还应保留有6dB电平储备量。
播出信号制作要求
视频制作要求
一、标清节目应符合GY/T223标准,高清节目应符合GY/T155-2000标准。
高、标清视频信号的等效模拟参数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二、高清播出节目制作应符合1080/50i技术标准;标清播出节目制作应符合720×576技术标准。
三、高清节目画面构图及字幕角标等,要严格控制在安全框内。
四、所有图像应无异常跳动、闪动或马赛克等现象,图像的明暗、色彩和层次应与节目内容相对应。
五、需要进行上变换的标清节目,其画面不能作上下遮幅处理,以免上变换后出现四周黑边的现象。
音频制作要求
一、标清声音信号应符合GB/T 14919-1994标准,节目电平最大值不超过-6dBFS(通常节目电平在-9dBFS以下),语言电平最大值不超过-12dBFS,音乐电平最大值不超过-5dBFS,声音电平峰值不能全程低于-28dBFS。
标清节目声音制作按照以下声道分配:
二、音量标准执行:声音平均电平在-28 dBFS至-20 dBFS之间。
立体声和两个单声道峰值电平≤-10 dBFS;环绕立体声和纯声音元素声道峰值电平≤-3dBFS。
高清节目声音制作按照以下声道分配:
三、高、标清节目声音校准信号为1KHZ的正弦波,校准电平为-20 dBFS,对应的模拟信号电平为+4dBu。
四、高、标清节目声音效果应无异常起伏、无明显失真、无明显背景噪声和断点等异常现象;声音响度应与节目内容相对应;声音与画面应无明显不同步现象;节目片尾的声音应由强渐弱,直至无声到最后的落幅台标。
电视节目制作标准类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电视节目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广大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教育和资讯内容。
然而,电视节目制作标准的重要性却经常被忽视。
本文将探讨电视节目制作的标准,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一个好的电视节目应该具备高质量的制作。
这包括优秀的内容构思、精良的制作团队和高标准的后期制作。
内容构思需要有创新和独特性,能够吸引观众,并符合道德准则。
制作团队应该由有经验且专业的人员组成,他们应该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技术和工具,确保电视节目的质量。
此外,后期制作是确保影片完美的一环,应该注重剪辑、特效和音效等方面,使其达到专业水准。
其次,电视节目制作应该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
媒体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可以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因此,制作电视节目时应该注重社会责任感,避免传输错误的信息和价值观。
电视节目制作应该尊重人的尊严,充满正能量,提供积极向上的影响。
另外,电视节目制作还应该以观众为中心。
观众是电视节目的最终受众,他们的需求和利益应该是制作的重要考虑因素。
电视节目应该满足观众的需求,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并通过不同的手段与观众进行互动,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此外,电视节目制作还应该注重传播方式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应该积极借鉴新技术和媒体平台,开发适应不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内容,并探索新的传播渠道和方式。
最后,电视节目制作还应该注重收视率和口碑的平衡。
收视率是衡量电视节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制作电视节目时,应该兼顾高收视率和积极的口碑。
一个受众广泛、评价正面的电视节目,才能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促进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电视节目制作标准是确保电视节目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在制作电视节目时,应该注重高质量的制作、道德准则的遵守、以观众为中心、传播方式的创新以及收视率和口碑的平衡。
只有这样,电视节目才能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GY/T XXX—XXXX6附录A(规范性附录)互联网电视视音频技术指标A.1概述根据目前互联网电视业务实际应用情况,视频清晰度主要分为标清(Standard Definition)、高清(High Definition)、4K超高清(Ultra High Definetion)三类。
互联网电视用户观看节目主要基于公共网络,用户基于自身的网络环境、终端配置、观看需求等情况,自主选择或系统自动适配播放相关规格的内容。
本附录用于互联网电视节目的生产、传输、播放环节指导,以规范视音频技术指标。
A.2标清视频标清视频的分辨率为720×576像素,宽高比为4:3,帧率不低于25fps。
互联网电视标清视音频生产、传输、播放过程中,以AVS+或编码效率相当的视频编码标准为例,建议视频编码码率不低于2Mbps,以AVS2或编码效率相当的视频编码标准为例,建议码率不低于1Mbps。
音频支持双声道立体声,建议音频编码码率不低于64kbps,采样率不低于44100Hz。
A.3高清视频高清视频分辨率可采用1920×1080像素,宽高比为16:9,帧率不低于25fps。
互联网电视高清视音频生产、传输、播放过程中,以AVS+或编码效率相当的视频编码标准为例,建议视频编码码率不低于8Mbps,以AVS2或编码效率相当的视频编码标准为例,建议视频编码码率不低于4Mbps。
音频支持双声道立体声或5.1环绕声,建议双声道立体声音频编码码率不低于64kbps,5.1环绕声音频编码码率不低于256kbps,采样率不低于44100Hz。
A.44K超高清视频4K超清视频的分辨率为3840×2160像素,宽高比为16:9,帧率不低于50fps,量化精度为10比特,采用BT.2020色域、高动态范围(HDR)。
互联网电视4K超高清视音频生产、传输、播放过程中,以AVS2或编码效率相当的视频编码标准为例,建议视频编码码率不低于15Mbps。
数字电视节目录制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1.1 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数字电视节目录制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性,提高节目录制质量,保障节目播出效果。
1.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数字电视节目录制工作的人员,包括录制人员、编导人员、技术人员等。
第二章节目录制准备2.1 硬件设备准备2.1.1 音视频录制设备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确保录制质量稳定可靠。
2.1.2 操作人员应熟悉录制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能够熟练操作。
2.2 录制场地准备2.2.1 录制场地应符合节目要求,保证良好的拍摄环境。
2.2.2 确保录制场地的通风、照明等设施正常运行。
第三章录制流程3.1 排期安排3.1.1 录制人员应按照节目计划进行排期安排,确保录制工作按时进行。
3.1.2 节目计划应提前确定,包括录制时间、录制地点、录制人员等信息。
3.2 录制准备3.2.1 录制人员应提前进行设备检查,确保录制设备正常工作。
3.2.2 确认录制场地的布景灯光、视角等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准备工作。
3.3 录制过程3.3.1 录制人员应按照编导的要求进行拍摄,确保画面清晰、稳定。
3.3.2 技术人员应及时调整音频输入、输出,确保音频质量。
第四章录制后期处理4.1 素材整理4.1.1 将录制的素材按照场次和拍摄信息进行整理,保证素材的清晰可辨,方便后期制作。
4.1.2 清除冗余素材,留下精华部分。
4.2 后期制作4.2.1 编导人员根据节目需要,进行剪辑、特效、配乐等后期制作工作。
4.2.2 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确保后期制作效果符合预期。
第五章质量控制5.1 录制质量检查5.1.1 定期对录制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5.1.2 针对节目播出效果,进行录制质量的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2 录制效果评估5.2.1 对录制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画面质量、音频质量等方面。
5.2.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录制流程和设备,提高录制效果。
电视台编播规范电视台是传播信息、娱乐观众的重要平台,编播规范是保证节目质量和观众体验的重要指南。
遵循规范,可以提高节目的专业性、减少节目内容的争议性,并确保广告的合理插播。
本文将就电视台编播规范进行论述,以期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和观众的满意度。
一、节目内容规范在编制和播放节目内容时,电视台应确保信息准确、真实。
节目的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歪曲事实,更不能散播虚假和不负责任的言论。
电视台应加强对节目主持人、嘉宾等参与人员的审查,避免他们在节目中发表具有误导性和攻击性的言论。
二、节目制作规范电视台在制作节目时,应注重专业性和创新性。
节目制作团队应具备丰富的知识背景和技术能力,确保节目的制作质量。
同时,电视台应鼓励创新,挖掘新的节目形式和内容,以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三、广告插播规范广告是电视台的重要收入来源,但是过度插播广告会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和对节目内容的理解。
因此,电视台在插播广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广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的广告法规,不能宣传违法产品或者发布虚假信息。
其次,广告插播的时间和频率应合理,不得过多干扰正常节目的观看。
四、直播节目规范直播节目在电视台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编播规范尤为重要。
电视台的直播节目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能拍摄、播放非法和不良内容。
在直播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管理,确保节目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突发事件和安全问题。
五、音视频制作规范电视台在音视频制作过程中应保证制作质量,提高观众的视听体验。
首先,音视频的选材应严格审查,避免侵犯他人的版权和肖像权。
其次,音视频的剪辑和处理应精准,避免出现失真、断裂等技术问题。
此外,电视台还应注意音频的合理调节,保证声音的清晰度和音量的适中。
六、特殊节目类型规范电视台的特殊节目类型,如儿童节目、新闻节目等,在编播中有其特殊的规范要求。
儿童节目应健康、引导性强,不能出现暴力、恐怖等不适宜儿童观看的内容。
新闻节目应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避免过度渲染和主观臆断。
附件1标准清晰度节目录制技术质量奖评定办法一、概述本办法是为评定标准清晰度节目录制技术质量奖而制定的。
奖项设置分新闻、专题、综合文体三类。
二、对参评节目的要求1.参评的节目须由申报单位人员录制,且首播时间在上一年7月1日至本年6月30日的期间之内。
2.参评的节目必须完整,节目时间长度为:新闻10分钟以上(一档完整的新闻节目);专题15分钟以上;综合文体60分钟以上,不超过120分钟。
3.参评节目的载体为数字录像磁带,应严格按照有关录制和交换规范中规定的内容依次进行录制,具体规定见下表:应与随后的控制磁迹和时间码保持连续。
(2)视频校准信号为100/0/75/0/彩条。
多讯道记录时,此信号应是经过信号处理和切换系统输出的标准彩条;用ENG方式记录时,彩条信号与随后的节目图像信号应取自同一编码器输出。
使用多盘素材磁带进行编辑时,由录机记录在节目磁带引带上的彩条信号,可取自该制作系统的标准信号发生器。
复制时,由录机记录在节目磁带引带上的彩条信号,必须是用放机从素材带引带上原录彩条重放的信号。
(3)音频校准信号为基准电平+4dBu(-20 dBFS)的1000Hz 正弦波。
立体声记录时,两个声道应使用相位相同的校准信号,其左声道宜采用约每间隔3秒间断约0.25秒作为识别。
4.参评节目磁带的声音信号必须按照有关录制和交换规范中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声道上。
除新闻节目外声道2必须录有国际声。
综合文体类的现场直播节目,允许声道2记录与声道1相同的混合声。
国际声是在专用声道上记录的节目自然声(现场的背景声)、音乐声和效果声等。
声道分配规定为:对于单声道节目,声道1记录节目混合声信号;声道2记录国际声信号;对于立体声节目,声道1记录左声道信号,声道2记录右声道信号。
左声道的校准信号,宜采用每间隔3秒间断0.25秒作为识别。
三、评定对标准清晰度节目技术质量的评定分图像质量和声音质量两项进行,分别占总分的70%和30%。
附件: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节目录制规范一、 录制格式要求:注:1、视频校准信号为100/0/75/0彩条信号。
2、声音校准信号为1kHz 的正弦波,校准电平为-20dBFS ,对应的模拟信号电压电平为+4dBu 。
3、磁带标识部分应标明电视剧名称、集数、节目长度。
4、记录立体声节目时,两个声道应使用相位相同的校准信号,宜采用左声道每间隔3s 间断0.25s 作为识别。
二、录制技术要求:二、录制技术要求: 1、记录媒介:磁带端持续时间(s ) 图像声音控制 磁迹时间码声道1声道2 声道3声道4引带保护 ≧10 空白或黒场无声连续连续校准 60 视频校准信号声音校准信号 提示 5 黒底 无声无声无声无声标识15(5-20)识别字幕 识别语言或者无声 提示10黑底无声 无声 无声 无声 正式节目节目实际运行时间节目图像节目混合声或立体声左声道节目混合声或立体声右声道 节目国际声或立体声国际声左声道节目国际声或立体声国际声右声道 带尾 ≧30黒底无声 无声无声无声节目可录制在磁带、蓝光盘、PII卡或硬盘上,磁带不允许卷边、褶皱、受潮、霉变、沾染灰尘以及严重的磁粉脱落或磁带划痕,蓝光盘不能划伤或沾染灰尘。
2、图像2.1 图像应无与节目内容无关的长时间静帧、跳动、拉道、闪动或马赛克等异常现象。
2.2 正式节目磁带段不应出现与节目无关的内容。
2.3 图像的明暗、色彩和层次应与节目内容相对应。
3、声音3.1 声音效果应无异常起伏、明显失真、明显噪声和断点等异常现象。
3.2 声音响度应与节目内容相对应。
3.3 声音与画面应无明显不同步现象。
3.4 音频电平要求:DBFS表(数字录像机):节目电平以-15dBFS为中心上下波动,节目电平最大值不超过-6dBFS,语言对白电平最大值不超过-12dBFS。
VU表:(Betacam sp使用该表头)语言-7∽-3VU,瞬间最大值允许达到0VU。
音乐-7∽-0VU,瞬间最大值允许达到+3VU。
电视节目测量各项指标和技术标准为保证电视节目视频图像的技术质量,用示波器主要测试箭头显示(复合色域),YUV波形显示,钻石显示(RGB色域),符合波形显示(检查亮度、字幕电平、底电平等指标)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设备技术指标现在的电视节目大多数都是用数字设备,所以,数字信号的测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对数字信号的测试除了眼图、抖动、EDH(错误检测处理,错误检测处理(EDH)技术是伴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数字信号检测技术,它能准确地标识出信号传输时所发生错误的位置及类型,防止“悬崖效应”的发生。
)等指标外,我们要考虑信号在色域中的合法和有效性。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和金范奖评定办法标准,对视频和音频的各项指标做了如下标准:视频标准1. 视频信号技术指标规定,节目全电视信号峰值不大于0.8V2. 节目亮度信号峰值电平不大于0.721V3. 节目基色信号峰值电平峰值不大于0.735V(RGB不大于0.735V)4. 黑电平与消隐电平差(低电平)标准为0~0.05V5. 字幕电平大不于0.8V6. 时码连续并在引带彩条信号开始点置零7. 对于声音信号,CH1(混音声)节目声音峰值电平正常值为-9DBFS,最高不超过-6DBFS.利用各种测试仪器,示波器等,对钻石diamond High是735mv,diamond low是-35mv,diamond area是1%;箭头arrowhead pal max是800mv,arrowhead pal min是-210mv,arrowhead area 是1%,亮度阀值luma max 是103.0%,luma min 是-1.0%,luma area是1%,同时设定视音频告警功能,复合色域和RGB告警功能,信号超标时会告警,测试时保证了全电视信号幅度、黑电平、亮度电平和音频均在指标范围内,RGB色域在有效的范围内。
音频测试声音作为节目整体的一部分,除了注意图像质量外,音频指标也非常重要。
电视台节目视频技术规范
一、视频编码
1.视频文件格式:MP4
2.视频流编码方式:AVC H.264
3.视频分辨率:不低于1280×720
4.视频帧率:30帧每秒
5.屏幕宽高比:16:9
二、音频编码
1.音频流编码方式:AAC
2.音频采样率:48000Hz
3.音频声道数:2声道(不得反相)
4.降噪处理:是
5.音频响度(增益):平均响度在音柱高度的50%-75%范围。
附:
1.录屏电脑配置:
①录屏软件:使用《剪辑师》进行录屏。
②录音器材:笔记本电脑可使用电脑自带麦克风;台式电脑应外接高质量麦克风;如有更专业录音器材的,应使用专业录音设备。
③系统录音配置:
控制面板→声音→录制→选择对应录音设备→设置属性→高级→24位,48000Hz
2.转码输出配置:
①使用《格式工厂》转码,输出类型为MP4,输出配置如图:
②使用《狸窝转换器》转码,输出配置如图:。
电视节目制作音视频指标要求
一、电视节目的磁带类型:
电视节目磁带类型为DVCPRO25兆或50兆格式。
录制节目的视频信号特性依据GB3174《彩色电视广播》的有关规定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带技术审查规范(试行)》规定。
二、节目时间长度:
节目长度指从1分钟彩条30秒黑场之后出现的第一帧画开始到最后一帧画面为止的时间,定为节目实际时间长度,简称“实长”。
制作和登记的节目时间长度应精确到帧。
三、节目时长种类:
单个节目长度分为9分钟或5分钟。
节目片名长度(含字幕)应控制在8秒以内(如片名过长或加副标题者可适当延长);
节目实长误差控制在±15秒内。
四、视频记录:
1)视频信号源应符合GB规定的R.G.B分量信号,
最低为标准S-Video信号。
2)满足帧精度编辑要求。
3)视频校准信号(片头彩条)应采用100/0/75/0标准彩条
(即欧洲广播联盟(EBU)制定的,又称为EBU彩条)。
4)技术标准
重放视频画面在用波形示波器监测时:
全电视信号幅度不大于1V±0.02V;
图象信号幅度最大值不大于0.8V;
图象亮度信号幅度不大于0.77V;
黑电平与消隐电平差标准值:0-0.05V;
字幕峰值电平不大于0.8V;
时码须连续并在引带彩条信号开始点置零。
五、音频记录:
1)音频校准信号标准为1KHz正弦波信号。
2)基准电平设置为DVCPRO: -18dBFs。
3)要求在磁带起始点随彩条一起记录在磁带上。
4)伴音电平
语言≤-10dBFs,瞬间=-10dBFs;
音乐≤-5dBFs,瞬间=-5dBFs;
整体声音电平大部分应控制在-18dBFs;
音频幅度不能长时间低于-25dBFs。
5)声音通道分配
节目声道规定为
声道1(CH-1):只用于记录解说词。
声道2(CH-2):用于记录国际声
(即音乐、效果、现场声及现场同期采访声)。
六、控制磁迹及时间码:
节目彩带上记录的控制磁迹应从头至尾保持连续。
节目录制的全过程应记录纵向时间码(LTC),并能以“小时:分:秒:帧”表示磁带上节目的绝对时间。
七、播出节目磁带规范化要求:
1)录制节目所用磁带须使用无机械拉伤、无卷边、无皱褶、无受潮霉变的新磁带。
2)播出用节目每盘磁带只准录制一个节目,其后附录一版无字幕版,以备后期修改使用;
多集节目也应每盘录制一集。
3)播出用节目磁带在正式节目之前(即磁带起始端)按技术标准录制1分钟彩条同时录制同等时长的1KHz音频基准磁平;彩条后录制30秒黑场(2个声道均静音)。
1分30秒后进入正式节目。
在录制彩条信号的同时录制连续时间码(TC码),即彩条起始点时间码计数为00:00:00:00;录有60秒彩条和30秒黑场后,正式节目时间码计数从00:01:30:00开始。
4)片尾字幕终止处须录制30秒以上的黑场。
5)正式节目记录段落内禁止出现彩条和其它杂乱信号。
6)正式节目完成片磁带及磁带盒须标注节目名称、编号、节目时长(不包括彩条和黑场)、声道内容、制作完成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