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广播电视学专业广播电视编辑课程标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9.83 KB
- 文档页数:6
电视编辑学教学设计简介电视编辑学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电视节目编辑和制作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既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又应具备全面的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
教学目标1.掌握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技术要求;2.熟练运用电视编辑软件,具备剪辑素材、导播操作和后期制作的能力;3.了解电视剧、综艺和新闻等不同节目类型的创作思路和风格要求;4.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观众的收视和满意度;5.发扬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创作出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价值的电视节目。
教学内容基础知识1.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和组织方式,包括策划、拍摄、剪辑、导播、后期制作等环节;2.常见的电视节目类型和制作方式,包括电视剧、综艺、新闻等;3.电视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素材导入、剪辑、添加特效和转场、导播等。
提高能力1.剪辑技术的熟练运用,包括基本剪裁、音频调整、色彩分级、场景转换等;2.导播技术的熟练运用,包括预演、编组、选择摄影机角度、设置画面切换等;3.掌握电视剧、综艺和新闻节目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方式,包括编剧、选角、拍摄、后期制作等;4.增强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了解时事热点和文化潮流,拥有独特的创作视角和风格。
教学方法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以理论为基础,注重实用操作;2.采用小班制授课,利于师生互动和个性化指导;3.强化案例教学,注重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4.鼓励团队合作,模拟真实电视制作场景,培养开展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5.强调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节目创意和制作水平。
教材参考1.《电视节目制作》2.《现代电视制作技术》3.《电视新闻采编与制作》4.《电视节目编辑制作与实践》结语电视编辑学教学设计旨在教授学生电视节目制作的相关原理和技能,以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电视剪辑、导播、后期制作等专业能力和电视节目创作思路、审美意识、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课程教案系(部):影视传媒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4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4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4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2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2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2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2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4学时。
电视编导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视编导的基本概念、职责和作用;2. 学生能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和各个环节;3. 学生能了解电视编导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电视节目的策划和编导;2. 学生具备基本的电视节目制作技能,如拍摄、剪辑、配音等;3. 学生能够运用沟通技巧,与团队成员有效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视编导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职业认同感;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3.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自身审美观、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视编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视编导人才。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所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未来从事电视编导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视编导基本概念:电视编导的定义、职责、作用;2. 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策划、筹备、拍摄、剪辑、播出等环节;3. 电视编导专业技能:编剧、导演、拍摄、剪辑、配音等;4. 电视节目类型及特点:新闻、综艺、纪录片、电视剧等;5.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团队构建、分工合作、沟通协调;6. 电视编导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电视编导基本概念及职责、作用;第二周:电视节目制作流程概述;第三周:编剧、导演专业技能学习;第四周:拍摄、剪辑、配音技能学习;第五周:电视节目类型及特点分析;第六周: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培养;第七周:电视编导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教育;第八周:综合实践与成果展示。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1. 电视编导基本概念与职责——《电视编导基础》第一章;2. 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电视节目制作》第二章;3. 电视编导专业技能——《电视编导技艺》第三章;4. 电视节目类型及特点——《电视节目类型与创作》第四章;5.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团队协作与沟通》第五章;6. 电视编导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电视编导职业道德与法规》第六章。
最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授课计划教案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综合能力,包括情景化策略知识和技能知识。
通过教授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过程,学生将研究制作电视节目的各个方面,包括创意捕捉、策划方案完善、拍摄方案指定、制作实施、素材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包装等。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掌握制片人概念、制片思维、节目定位、节目创意策划、演播厅摄制、外景摄制以及后期制作等各种知识,掌握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原则,不同类别的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二)课程能力目标本课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情景化策略知识和技能知识。
学生将研究制作电视节目的各个方面,包括创意捕捉、策划方案完善、拍摄方案指定、制作实施、素材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包装等。
本课程的能力目标是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掌握制片人概念、制片思维、节目定位、节目创意策划、演播厅摄制、外景摄制以及后期制作等各种知识,掌握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原则,不同类别的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三)课程素质目标本课程的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参与电视新闻节目采、拍、写、编业务等制作全流程的综合能力,学生将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本课程为后续的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制作等相关课程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也为二年级的专业见做准备。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电视节目制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创意捕捉、策划方案完善、拍摄方案指定、制作实施、素材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包装等。
本课程将以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过程为主题,组织教学内容。
通过参与电视新闻节目采、拍、写、编业务等制作全流程的综合能力,学生将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还原、模拟行业内的电视节目制作模式为主要指导思想,课堂教学基于媒体行业的工作过程。
在理论教学之余,本课程将组织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完成两次全流程的节目制作。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标准教案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是本专业学习架构中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电视节目的情景化策略知识以及一系列技能知识。
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框架不同的是,本课程是以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主题,教授学生如何制作电视节目。
(二)课程定位从目前的行业状况来看,无论是电视台这样的大型媒体,还是影视工作室、网络公众号、视频内容网站,对于影视节目制作、编导人才需求逐年递增。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结合行业实际需求,在电视摄像和影视编辑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参与电视新闻节目采、拍、写、编业务等制作全流程的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电视节目的制作——包括最源头的创意捕捉、策划方案完善、拍摄方案指定、制作实施、素材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包装等,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掌握制片人概念、制片思维、节目定位、节目创意策划、演播厅摄制、外景摄制以及后期制作等各种知识,掌握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原则,不同类别的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同时本课程为后续的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制作等相关课程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也为二年级的专业见习做准备。
前导课程:电视摄像、广播电视编辑后续课程: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制作(三)课程设计思路本门课程在课堂内容设计上以还原、模拟行业内的电视节目制作模式为主要指导思想,课堂教学基于媒体行业的工作过程,在理论教学之余会组织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完成两次全流程的节目制作。
学生分组的组合也是采取市场当中资源整合、双向选择的形式进行,在制作过程当中也是由学生自主安排、自主创作,指导教师负责从中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最后的评价体系采取和行业评定标准一致的,以收视率高低衡量各小组节目质量,以百分比加成衡量个人贡献程度,再综合计算总评成绩。
课程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思想。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1)知识要求:使学生了解与掌握电视新闻采、拍、写、编业务的流程和制作方法,较全面地了解与电视节目业务相关的各种知识。
《广播电视编辑学》教学大纲
教师:魏薇、蔡尚伟
课程名称:电视编辑学
授课专业:广电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54 学分数 3
学时分配:课堂讲授27学时实践课27学时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讲授电视编辑的相关知识(电视画面、电视声音、电视音乐、电视解说词、电视新闻的编辑),让学生基本掌握电视节目编辑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非线性编辑技术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提要
1.电视各类节目的分类。
2.电视各类节目的特征。
3.电视受众心理特征(一)。
4.电视受众心理特征(二)。
参考书目:
《非线性编辑系统》余胜全、杨可北京大学广播学院所出版社2000年
《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与制作》(美国)赫尔特霍华德新华出版社2000年
《电视制作技术》孟群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广播电视编导》课程教案系(部):影视传媒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4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4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4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2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2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4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2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2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4学时。
广播电视编导教案教案标题:广播电视编导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广播电视编导的基本概念和职责;2. 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流程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4. 提高学生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广播电视编导的定义和职责;2. 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流程;3. 广播电视编导的技巧和要求。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2. 如何提高学生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广播电视编导案例;3. 分组合作的任务。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介绍广播电视编导的定义和职责,引发学生对该职业的兴趣和认识。
Step 2:讲解工作流程 (15分钟)详细讲解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流程,包括选题策划、剧本创作、节目组织、导演指导等环节。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案例,加深学生对工作流程的理解。
Step 3:讲解技巧和要求 (15分钟)介绍广播电视编导的技巧和要求,包括如何提炼核心内容、如何进行节目策划、如何运用音乐和画面语言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技巧和要求。
Step 4:小组活动 (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广播电视编导的实践任务。
要求学生合作完成节目策划、剧本创作和导演指导等环节,并准备一个简短的节目展示。
Step 5:展示和总结 (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节目,并进行同学间的评价和讨论。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广播电视编导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Step 6:作业布置 (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和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趋势和相关技术。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广播电视台,亲身感受广播电视编导的实际工作环境;2. 邀请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进行讲座或座谈,与学生分享实践经验和职业发展建议。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活动的节目展示;2. 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3. 学生完成的作业和阅读报告。
《电视编辑艺术》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电视编辑艺术2. 课程性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艺术类课程3.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电视编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技巧,提高学生的电视编辑能力。
4. 适用对象: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影视制作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二、教学内容1. 电视编辑概述电视编辑的定义和作用电视编辑的基本原则2. 电视编辑的基本技巧剪辑与连接画面调色与特效音频编辑与混音3. 电视编辑的艺术表现画面构图与镜头运用叙事节奏与剪辑手法创意与风格表现4. 电视编辑软件与应用常见电视编辑软件介绍软件操作基本流程5. 电视编辑实践项目实际操作案例分析学生作品创作与点评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视编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法:展示电视编辑软件操作和实际案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电视编辑实践。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分享心得。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电视编辑相关教材、参考书。
2. 设备:计算机、电视编辑软件、投影仪等。
3. 案例:经典电视作品片段、学生作品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作品:学生电视编辑作品质量、创意表现。
3. 期末考试:电视编辑相关知识考核。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绪论(2课时):介绍电视编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课程目标。
2. 电视编辑概述(4课时):讲解电视编辑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3. 电视编辑的基本技巧(8课时):详细讲解剪辑、连接、画面调色、特效、音频编辑等基本技巧。
4. 电视编辑的艺术表现(6课时):分析画面构图、镜头运用、叙事节奏、剪辑手法和创意风格等艺术表现手法。
5. 电视编辑软件与应用(4课时):介绍常见电视编辑软件和操作流程。
6. 电视编辑实践项目(10课时):分析实际操作案例,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并进行作品点评。
七、教学案例1. 经典电视作品片段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电视作品片段,进行欣赏和分析。
广播电视编辑教案课程名称:广播电视编辑周学时3总学时54学分3教学对象:新闻采编与制作预备知识:先导课程广播电视概论。
本课程需要学生已经掌握广播电视各种节目形态的基本特征,对电视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和拍摄的基本要求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程主要承担基于计算机平台编辑理论部分,需要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
本课程教学目标:广播电视编辑制作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从对电视编辑的思维方式、审美特征和传播关注出发,重点阐述了电视编辑的语法规律、原则规范、组接技巧和违章编辑,并以电视作品的整体构成为归宿,将要全面剖析电视编辑的思维指导、艺术技巧和实战方法。
同时,对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音乐电视和电视广告的编辑规律与特点进行详尽的讲解。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电视编辑思维方法和基本理论技巧,提高传媒科技应用能力,拓宽电视片创作知识面,提高电视片解读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熟悉电视编辑制作流程,全面掌握制作电视编辑的基本技能,能熟练地运用电视编辑设备,初步具备电视编辑的制作能力,能够进行电视新闻、纪录片(电视专题)、音乐电视等的编辑。
要求学生需要独立操作非线性编辑设备,完成形态不同的短片,结合短片创作在制作理念上提出问题并讨论。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广播电视编导的素质(讲授2)导入:广播电视编导的就业前景广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好广播电视编辑大有用武之地。
一、电视编辑的任务二、电视编导的工作特点1、了解广播电视编辑的特征。
广播电视节目元素的构成有哪些?2、编辑的含义?第一章电视编辑概述(讲授4)导入:剪辑:简单含义:将视频镜头掐头去尾的接在一起.含义: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音,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蒙太奇理论和最富于银幕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结构完整、内容连贯、含义明确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影片。
举例:前苏联导演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的实验:例1:镜头1:一个演员在笑镜头2:一把手枪镜头3:这个演员恐惧的表情电视编辑举例:例2:镜头:一个无明显表情的演员的特写镜头镜头1:桌上一盆汤镜头2:躺在棺材里的女人镜头3:玩玩具的小孩电影与电视的关系艺术分类空间艺术:绘画、建筑、舞蹈时间艺术:音乐、戏剧、文学时空艺术:影视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电影与电视的关系在电视节目中,电影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视和电影的艺术手段基本相仿电视节目相对电影来说,制作过程简单,观看方便,收视率高,受众面广电视在表现形式上可以仿效电影,由于受到屏幕小,清晰度差的局限,短期内难以取代电影电视和电影在制作上相互渗透,导致在剧作,评论,和艺术理论上相互渗透第一节影视艺术的时间和空间1、影视艺术的时间影视艺术的时间:通过艺术手法创造的,作用于观众感受的时间形态。
《广播电视编辑》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学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程,其中分为理论课部分和实践课部分。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创作,掌握电视编辑的技术技巧,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技术与艺术基础。
(二)课程定位
广播电视编辑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之一,在本专业课程结构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从目前的行业状况来看,无论是电视台这样的大型媒体,还是影视工作室、公众号,对于影视编辑人才、而且是有行业素养有影视思维的编辑人才需求逐年递增。
本课程结合行业实际需求,在摄影以及摄像课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对拍摄下来的素材进行下一步编辑,如何利用素材来叙事和抒情,如何用影视画面的思维来构建故事。
同时本课程为后续的电视节目制作、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制作等相关课程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也为二年级的专业见习做准备。
前导课程:摄影基础、电视摄像
后续课程:电视节目制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鉴于广播电视学专业主要就业方向为广播电视行业、影视制作单位、影视工作坊等,涵盖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行业。
根据学生在专业实习的过程当中媒体行业所反映的意见来看,影视画面思维被越来越多的单位所重视。
因此,本课程总体设计以提升学生的画面叙事能力,同时强化操作实践能力为主导思想,课程的设置基于实践操作当中所需要的能力以及知识结构进行合理安排。
课程内容由电影诞生以及发展开始,画面拍摄以及剪辑的发展变化历程,从中讲解影视叙事、蒙太奇剪辑手法、动作剪辑、动势剪辑等常用思维方法,并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掌握Adobe Premiere的使用,要求做到能拍、能剪、能出片。
本科程课时分配当中36学时为影视剪辑原理部分,36学时为影视剪辑应用部分。
影视剪辑原理部分的课外实践练习不少于10课时的拍摄练习,同时为保证课外拍摄练习的效果,对于课外拍摄部分也会采取课堂集中讲评的方式进行总结。
影视剪辑应用部分将会在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授课,为保证课程质量、学生操作时的指导时间分配,部分课程将会以小班制形式上课。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掌握影视叙事理论,蒙太奇理论的相关原理、剪辑规律,理解专
业词汇。
2.学会分析影视作品当中所用到蒙太奇手法、理解作者的剪辑思
维。
3.能够在自己的拍摄作品当中融入蒙太奇剪辑手法,用影视思维来
构筑故事。
4.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思维方式,了解相关专业
词汇。
5.能够通过非线性编辑系统按照创作思维熟练、流畅地剪辑素材并
导出成为作品。
(二)职业能力目标
适应新时代特点,能够制作出优秀的影视作品,培养一批既熟悉艺术创作由懂得技术制作的人才。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影视画面思维模式的奖励以及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既要求学生理解“剪什么”“怎么剪”,也要求学生明白“剪什么好看”“怎么剪好看”,因此在课堂当中将会通过理论和样片互相结合的形式,同时也会结合学生课外拍摄作品进行点评分析,加强学生对于剪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