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县历史与沿革
- 格式:doc
- 大小:485.00 KB
- 文档页数:55
千年古县-滕州一、本市概况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东经116°48′~117°23′和北纬34°50′~35°17′之间。
东邻山亭区,东南临薛城区,西南和西部与微山县相连,北和邹城市接壤。
市境东西45公里,南北46公里,面积1485平方公里,人口155.8万人。
其中回、蒙古、朝鲜、满、彝、藏、哈尼、维吾尔、苗、布依、壮、土家、拉祜、佤、傣、达斡尔、侗、塔吉克、白、瑶、基诺、畲、鄂温克、土、僳僳、毛难、塔塔尔、仫佬、独龙等29个少数民族计4200余人。
辖17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226个村(居)民委员会,1244个自然村。
城区位于市境中部偏东,东经117°09’,北纬35°05’;海拔61~68米;东南部城河穿城而过,中部有小黑河流经,东有京福高速公路频临,西有京沪铁路和104国道纵卧,城区2020年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现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
地表地下淡水资源总量6.55亿方,林地面积1.6万公顷,矿产资源有煤炭储量55亿吨,石灰石储量28亿吨,花岗岩储量13亿吨。
还有河沙、白云岩、石英石、铁、铝土、金刚石、黑色胆石、红色沉积岩石、萤石,稀有金属镓、锗和放射性元素铀也有一定储量。
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蔬菜,兼产花生、大豆、甘薯及干鲜果品。
共有耕地面积77384公顷,有大、中、小型水库28座,塘坝221处,机井1.98万眼,有效灌溉面积6.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8.4%。
2001年,粮食总产58.35万吨,蔬菜总产288.34万吨,水果总产6.5万吨,肉类总产10.82万吨,水产品总产1.32万吨。
种植业复种指数为2.14,粮经比为51.5∶48.5;农业增加值实现25. 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6元。
工业门类齐全,资源丰富。
拥有煤炭、建材、机电、冶金、化工、卷烟、造纸、橡胶、食品、医药等40余个门类。
2004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企业291家,工业总产值213.9亿元。
滕州特色简介1. 滕州的地理位置1.1 滕州的概述滕州位于山东省的中部地区,地处孟山东麓,地理坐标为北纬35°06′,东经117°09′,紧邻济南市和泰安市。
滕州总面积xxxx平方公里,人口约xxxx万人。
1.2 地理环境滕州地处黄河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美的环境。
境内有诸多山脉和丘陵,地势起伏,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这里的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是农业发展的理想之地。
2. 滕州的历史与文化2.1 历史沿革滕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据史书记载,滕州在公元前xxxx年已有建置,是山东省内最早形成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滕州经历了多次兴衰,但始终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
2.2 文化底蕴滕州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这里孕育了众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如古代著名学者颜师古、着名诗人范仲淹等。
滕州的文化传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家庭伦理、孝道尊亲等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3. 滕州的特色产业3.1 农业滕州地处农业优势区,农业发展得天独厚。
这里的农田肥沃,盛产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还有大量的果蔬、茶叶种植。
滕州的农产品品质优良,深受市场青睐,被誉为”黄河上的菜园子”。
3.2 工业滕州是山东省较为发达的工业基地之一。
这里有一些重点工业园区,包括滕州工业园和滕州石化园,涵盖了化工、机械、电子等多个行业。
滕州的工业发展迅速,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也为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3 旅游业滕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滕州古堡、滕州古城等。
这些古老建筑保留了滕州悠久的历史风貌,展示了滕州的独特魅力。
此外,滕州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美食,为游客带来了一次次愉快的旅行体验。
4. 滕州的发展前景滕州作为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滕州将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力度,努力提升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藤县历史!这些老藤县的记忆,你还记得多少?网友感慨:时光飞逝随着藤县的快速发展,昔日老藤县的痕迹逐渐消失,一段痕迹,代表一段记忆。
或许再过几年,一些老痕迹又会消失在我们的眼前。
而这些老藤县的记忆,你还记得多少?网友感慨:时光飞逝,下面来一起和叮当哥回顾一下这篇红豆论坛的图文。
藤县图书馆,相信很多90后还记得六楼,少年儿童图书室。
小学的时候,老师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能去图书馆办一本图书证。
当时办图书证,要10块钱,其中有5块钱是押金。
小时候班主任组织过我们班去参观图书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当时给我们介绍,图书馆藏书70万册,现在就不知道了。
这里曾经是龙门小学,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龙门小学撤销,学生并入县小。
县小由原来每个年级7个班,扩至后来的8个班。
我想现在还有很多人记得龙门小学的那个超长滑梯。
菊山酒楼,简称菊山楼。
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菊山二字仍然可见。
藤县老地标之一。
藤县老地标有:大转盘、旧车站、旧粮所、二招、菊山楼、大社码头、永丰超市等等。
藤县中学是藤县最高学府,始建于1913年,2013年建校一百周年。
教学质量排在梧州市前列补鞋匠,地点:永丰超市对面的那个小巷子里。
以前鞋子坏了,都是拿去河堤补。
河堤市场没有了之后,鞋子都拿来这里补。
然后,这里也很久了。
藤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
我对这个公司不了解,只是看到建筑有点历史,所以就随手拍下来了。
水巷口客轮——“藤交一号”。
“藤交一号”是藤县—梧州的客轮,该船每天早上7:30从藤县水巷口码头出发,途经南安、赤水、人和、苍梧,然后达到梧州。
下午4点从梧州返航。
九十年代以前,陆路交通不发达,人员外出、货物运输主要靠客轮、货轮。
下至广东,上至南宁。
曾经听父辈的人说,当年坐船到南宁,要两天一夜。
去广州由于是顺水,只要一天一夜。
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今日藤州文化宫。
也算是老商业城了吧,虽然里面没有什么东西,但是在没有新世纪商厦之前,这里确实是人们购物的好地方。
藤州电影院。
藤县之名的由来藤县,古时候称为藤州,位于西江干流的浔江和北流河交汇处,土地肥沃,景色秀丽,它较早接受中原文化的洗礼,历来人才辈出,是广西梧州历史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大县之一。
关于藤州这个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其中有三种说法最广为流传。
传说一:为唐高祖李渊所赐。
相传在唐朝武德年初,有朝官出行巡视,到了北流河附近的时候,抬头远眺,看到东山半山若隐若现有一座寺庙,就想停船前去参拜。
寺庙名称叫慈圣寺,朝官步入寺中,忽然觉得有点口渴,就叫人打了些井水上来饮水。
结果在他想要用金杯取水饮用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金杯掉进了进里面。
使者大急,马上叫人把井水抽干,结果井底里面根本没有金杯,只有一头老龟。
老龟身长将近40公分,朝官想了想,就对老龟说:“都说老龟有灵性,如果你真的有灵性,你就去帮我把金杯找回来吧”。
说完,就叫人用一根红布条系在老龟的身上,把它又放回井中。
不一会儿,老龟就不见了,井水也在满满涨起,但是金杯依旧不见踪影。
朝官自嘲一笑,无计可施,决定离开。
结果当他走到寺门口的时候,只见老龟从井里面爬出来,跃入门口水塘中,一会儿就消失不见了。
第二日,使者出游至乾亨寺,突然看见一只金杯从山涧水中流出。
使者大喜,捡起来一看,果然是自己昨日丢失的金杯。
出游回来,使者再次经过慈圣寺门口水塘,就看见昨日系在老龟身上的红布条漂浮在水面,就命人将老龟打捞起来,对它说:“你既然如此有灵,不如与我一起回去,我会供养你”。
当晚三更时分,河面风浪骤起,突然,使者放在船舱内的两把宝剑和老龟都坠入江中,随着风浪不见了踪影。
刹那间,河面恢复了平静。
使者于是命人寻找宝剑和老龟,无所得,只找到了一条十分粗壮的白藤,一直延伸至对岸,一望无际。
白藤主干非常粗壮,两旁的枝蔓交错相连,好似一只巨大的老龟匐于水面。
使者见此,认为老龟和宝剑镇住了河妖,于是决定奏明圣上,将这个地方称为藤州。
传说二:相传北流河滔滔河水分割着两个古村落—东村和西村,两条村的人只能依靠渡船互相往来,十分不便。
藤县舞狮文化调查报告
藤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县,以其独特的舞狮文化而闻名于世。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藤县舞狮文化的历史渊源、传承情况以及对当地文化和经济的影响。
一、历史渊源
藤县舞狮起源于明朝,据传说是当地一位少年因梦中得到神灵指引,创造出了一种舞狮的方式。
这种舞狮方式最初是为祭祀农耕神而产生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庆祝节日和婚礼的文化活动。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藤县舞狮已经成为了中国南方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
二、传承情况
藤县舞狮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师傅传徒的方式进行的。
传统上,只有当地部分家族才有权力掌握舞狮技艺,并把它们作为家族世袭财产进行管理。
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变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和非同一姓氏的人也开始学习舞狮技艺。
为此,藤县政府和文化机构已经开始了一些举措,以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三、文化和经济影响
藤县舞狮文化对当地文化和经济的影响非常深远。
在文化方面,它成
为了当地人民的“精神家园”,帮助他们保持并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
在经济方面,藤县舞狮成为了重要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
客前来参观和体验这项独特的文化活动。
此外,舞狮还成为当地一些
手工艺品制作的灵感来源,促进了当地手工艺品的发展和销售。
综上所述,藤县舞狮是中国南方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深深地影响着
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环境。
我们期望藤县政府和文化机构能够继续保护
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舞狮文化,让它永远绽放在中国南方的文化花园里。
滕州简介滕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考古发掘的距今7300年的“北辛文化”遗址,表明这里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人类文明发源地。
西周时期,在这里建立了滕国、薛国,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勇于自荐的毛遂、招贤纳士的孟尝君、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名人辈出,人文荟萃,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特别是墨子“兼爱非攻”的科学思想、鲁班的创新意识、滕文公崇尚“仁善”的传统美德、毛遂勇于自荐的进取精神,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滕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地处淮海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带的中心位置,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称,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和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方圆200公里范围内有济南、徐州、临沂、济宁四大机场;到青岛港、日照港三小时车程,均有高速公路连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市名由来滕,取泉水腾涌之意。
秦置滕县,1988年改名滕州市。
政区人口全市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
辖21个镇(办事处),1226个行政村(居委会)。
截止2005年6月份全市总人口157780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4700人,男女性别比106.9:100。
计生率:99.6%,人口出生率4.23‰,死亡率2.93‰。
有少数民族29个,共4100人1、龙岭晴云、墨子成语:墨守成规孟尝君成语:鸡鸣狗盗毛遂成语:毛遂自荐鲁班成语:班们弄斧2、谷翠双峰3、微湖夜月4、趵突跳珠、5、池莲四面、6、文公古台、7、真仙灵柏、8、塔影高表,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
“三国”,即“滕、薛、郳(小邾)”三个诸侯国,清道光《滕县志•三国世家》载有“滕、薛、小邾世家”,记述了有关三国的历史沿革。
“五邑”是指在滕州辖区内古代的五座城市。
灵丘:灵丘故城遗址,在滕州羊庄镇土城村东北,今属枣庄市山亭区。
昌虑:昌虑故城遗址,在滕州市羊庄镇土城村。
滕州市滕州市简介引言:滕州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滨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作为山东省两大文化名城之一,滕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滕州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一、地理位置:滕州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中北部,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5°45′,东经117°09′,地处鲁北平原西北部。
该市地势平坦,没有太大的地形变化。
滕州市与周边的聊城市、德州市、济宁市相邻,交通便利,与济南市、青岛市等沿海城市也有较为方便的交通连接。
二、历史沿革:滕州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史书记载,滕县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
在长乐寺遗址和文化广场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尤其是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和玉器,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滕州市在唐宋时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是历史上著名的“士人之乡”。
滕县产生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例如北宋理学家刘向、宋代书画家张择端等。
滕州的历史沿革使其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范围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
三、经济发展:滕州市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等。
此外,滕州市还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近年来,滕州市政府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大对工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支持。
滕州市已经形成了以纺织、化工、机械制造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同时,该市还积极发展旅游业,通过建设旅游景区和加强旅游宣传等手段,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四、旅游资源:滕州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夫荣庙、长乐寺、滕州古城等。
夫荣庙是滕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唐朝初年,是纪念滕国夫人荣成的庙宇。
庙内供奉了荣成县夫人崔氏的神像,被许多人视为爱情的象征。
长乐寺是滕州市另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座落在市中心的高峰山上,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山东滕州历史简介
滕州是位于山东省滕州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
它从古代开始就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滕州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这个地区属于齐国的管辖范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滕州逐渐发展成为山东地区政治中心,成为各个时代的统治者重视的地方。
在北宋时期,滕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
著名的文化名人孔子的后代孔文仲就出生在滕州。
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对滕州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明清时期,滕州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特别是明朝时期,滕州成为山东的保定府,发展成为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的地方。
此时,滕州有着繁盛的手工业和商业,成为山东地区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
近代以来,滕州一直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的农业区域。
农业是滕州经济的主要支柱,特别是小麦和棉花的种植业。
此外,滕州还有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如纺织、化工和机械制造等。
总的来说,滕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它是山东省一个重要的县级行政区,也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
千年古县-滕州一、本市概况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东经116°48′~117°23′和北纬34°50′~35°17′之间。
东邻山亭区,东南临薛城区,西南和西部与微山县相连,北和邹城市接壤。
市境东西45公里,南北46公里,面积1485平方公里,人口155.8万人。
其中回、蒙古、朝鲜、满、彝、藏、哈尼、维吾尔、苗、布依、壮、土家、拉祜、佤、傣、达斡尔、侗、塔吉克、白、瑶、基诺、畲、鄂温克、土、僳僳、毛难、塔塔尔、仫佬、独龙等29个少数民族计4200余人。
辖17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226个村(居)民委员会,1244个自然村。
城区位于市境中部偏东,东经117°09’,北纬35°05’;海拔61~68米;东南部城河穿城而过,中部有小黑河流经,东有京福高速公路频临,西有京沪铁路和104国道纵卧,城区2020年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现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
地表地下淡水资源总量6.55亿方,林地面积1.6万公顷,矿产资源有煤炭储量55亿吨,石灰石储量28亿吨,花岗岩储量13亿吨。
还有河沙、白云岩、石英石、铁、铝土、金刚石、黑色胆石、红色沉积岩石、萤石,稀有金属镓、锗和放射性元素铀也有一定储量。
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蔬菜,兼产花生、大豆、甘薯及干鲜果品。
共有耕地面积77384公顷,有大、中、小型水库28座,塘坝221处,机井1.98万眼,有效灌溉面积6.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8.4%。
2001年,粮食总产58.35万吨,蔬菜总产288.34万吨,水果总产6.5万吨,肉类总产10.82万吨,水产品总产1.32万吨。
种植业复种指数为2.14,粮经比为51.5∶48.5;农业增加值实现25. 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6元。
工业门类齐全,资源丰富。
拥有煤炭、建材、机电、冶金、化工、卷烟、造纸、橡胶、食品、医药等40余个门类。
2004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企业291家,工业总产值213.9亿元。
滕州历为鲁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全市商品服务业发展迅速,2004年底有各种商业机构万余个,从业人员6万余人。
有集贸市场126处。
现有自营出口企业127家,与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年出口额4559多万美元。
全市客运量414万人,营运收入4870万元;货运量1502万吨,营运收入264 96万元。
全市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79个,建筑总产值28.65亿元。
结算总收入28.65亿元,营业利润10682万元。
境内有京沪铁路(境内长47公里,设5个站)、京福高速公路(境内长45公里,设滕州南、滕州北两个出口)、104国道和济微公路纵贯全境,北留公路、平下公路、济枣公路和木曲公路横穿东西。
县乡公路遍布全市,基本形成了8纵、5横、1连、3环的交通格局。
现有各类道路1720.8公里,硬化里程1534. 7公里。
水运有滕州、岗头、宏大、旅游4处湖岸港口,入京杭大运河通往南北。
文教卫生有各类艺术团体120余个,在职干部、职工500多人。
电影院23处。
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个,还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体育中心、公园游乐场等设施。
有枣庄市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计划占地2069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现占地6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电大、函大、广大各1处,普通中学65处、职业中学3处、小学388处、幼儿园507处,在校学生29.7万人。
有医院26处、卫生院18处、门诊部(所)71处,总计病床3562张、从业人员6488人。
二、政区沿革滕州历史悠久,“北辛文化”表明,7300多年前境内的居民已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滕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黄帝时期。
据《史记》、《国语》和明、清、民国年间的滕县志记载:“黄帝有二十四子,赐土得姓者十四。
其第十子封于滕。
”“滕”字始见于此。
当时滕地温湿多雨,泉流腾涌,故以“滕”为名。
黄帝所封的滕国,疆域广大,经尧、舜、禹至商末灭亡。
周灭商后,武王封其异母弟叔绣于滕,为滕侯;仍沿用滕的国号。
此时的滕国经历代瓜剖豆分已为小国,春秋时称滕子;传国31世(一说32世),于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被宋国灭亡。
古时滕境内除滕国外,还有薛国和小邾国。
据明万历年间的《滕县志》记载:“滕县以一邑而包春秋侯国之地者三矣。
以今图按之,县治为小邾地,西南滕城为滕地,南薛城为薛地。
”夏时,黄帝裔奚仲以车服大夫(车正)封于薛,后迁到邳。
传64世约1900余年,至愍侯洪灭于齐(一说灭于宋或楚)。
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齐缗王封田婴于薛,称薛公。
田婴死,其子田文(号孟尝君)袭封万户于薛,仍为薛公。
田文死,薛国并入齐国。
周武王时,封曹侠于邾(亦称邾娄。
邾城故址在今邹城市峄山前),今滕州北境与东境都属邾国。
邾国传至五世(一说六世)至夷父颜,邾国一分为三:一是邾国;二是郳国(城在今滕州市城区东部,一说在今县城东南25公里古城址处),又称小邾国,封夷父颜之子友于郳,称少邾子。
到周显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 5年),鲁国灭小邾国(一说经春秋后六世被楚国所灭);三是滥国(滥城故址在今羊庄镇土城村),于公元前511年投靠鲁国为附庸。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疆域多变。
滕境内北有邾国地,东北有互乡(今山亭区城头,后改为合乡),东有灵邱邑(今山亭区陡城)、滥国,西有鲁之朗邑(今滨湖镇郁郎村)。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于今滕境置滕县、薛县,隶属薛郡。
滕,作为县名始见于史册。
除滕县、薛县外,境内东有合乡县地,东南有缯县地,西南有戚县地,西有湖陵县地。
汉初,改滕县为蕃县,治所在今县城西北处,隶属豫州刺史部鲁国。
于薛县置薛郡,隶属楚国。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将薛郡分为四县:戚县(县治在今微山县夏镇)、昌虑县(县治在今羊庄镇土城村)、公丘县(县治在今姜屯镇滕国故城西北隅)、薛县。
此时,戚县、昌虑隶属徐州刺史部东海郡,公丘县隶属豫州刺史部沛郡,蕃县、薛县隶属豫州刺史部鲁国。
滕境东有合乡县、东南有新阳县、建阳县,西南至西北有戚县、湖陵县、橐县地。
那时,今县境内先后有下列封侯:滕侯(汉高后四年封,第四年国除)、休侯(景帝元年封,在今大坞镇休城村,第三年迁至今姜屯镇洪疃村,改为红侯,汉武帝元朔五年国除)、公丘侯(汉武帝元朔三年封,王莽时国除)、郁狼侯(汉武帝元朔三年封,元鼎五年国除)、昌虑侯(宣帝甘露四年封,三世国除)、桃山侯(成帝永始四年封,在今城区东南30公里处,王莽时国除)、红休侯(平帝元始呈年封,王莽时国除)。
198年(汉献帝建安三年),分东海郡,于昌虑县置昌虑郡,不久又改为昌虑县,其他县照旧。
县境东有合乡县地,西北至西南境有高平、湖陵、戚县地。
北邻邹县,东南邻氶县。
三国时,滕境各县属魏,魏沿袭秦制。
238年(明帝景初二年)以公丘县并沛郡的杼秋、丰、广戚等县为豫州部沛王国。
蕃县、薛县仍属鲁国,昌虑县仍属东海郡。
西晋时,蕃县、薛县、公丘县都属豫州部鲁郡,昌虑县、戚县都属徐州部东海郡。
晋惠帝元康年间,将蕃县、薛县改属徐州部彭城国,将徐州部东海郡的昌虑县改属徐州部兰陵郡。
境内还有合乡县、戚县、高平县地。
东晋十六国时,战争频繁,409年(晋安帝义熙五年),晋克复青、徐,撤销薛县、戚县,将其地划入蕃县,属兖州部。
南北朝时,457年(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撤公丘县,置阳平县(今级索镇王晁村有故城微迹),属兖州部鲁郡。
527年(北魏孝昌三年),于徐州部始置蕃郡,领蕃城(即蕃县)、永兴(今薛城区临城镇)、永福(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崮岘)三县,郡治蕃城。
539年(东魏元象二年),撤销蕃郡,并入彭城郡。
547年(东魏武定五年)又置蕃郡。
复置薛县,属豫州部彭城郡;昌虑县属徐州部兰陵郡;阳平县属兖州部鲁郡。
境内有合乡、留城、方与、高平等县辖地。
北齐废除蕃郡为蕃县,撤销薛、阳平、合乡、昌虑(一说隋时将昌虑划入滕县)、永兴、永福六县,将其辖地划入蕃县,另将沛、高平、南武阳等县部分地区划归蕃县,县属徐州部彭城郡,县境空前扩大。
隋初,586年(开皇六年),改蕃县为滕县。
596年(开皇十六年),升滕县为滕郡,郡治滕县;不久又将滕郡改为滕县,县治在蕃县故城,属徐州部彭城郡。
滕,作为县级行政区的名称,从此一直沿用至今。
那时,县境东南至抱犊崮,南到今徐州市贾汪,西过微山湖,北与邹县接壤,东北至城前;大致包括今天的滕州市、微山县、山亭区、薛城区以及峄城区、台儿庄区、铜山县、邹城市的部分地区。
滕县的境域从隋至民国大体未变。
唐代滕县属河南道徐州部彭城郡。
817年(元和十二年),县城从蕃县故城东移1公里处筑新城,即今之县城城址。
五代十国时的政区设置,沿袭唐代,滕县的名称。
境域无变动。
北宋时滕县属京东西路大都督府徐州武宁军节度。
宋南迁之后,金于滕县兼置滕阳军。
1182年(金大定二十二年),升滕阳军为滕阳州,1184年改为滕州,下辖滕、沛、邹三县和陶阳镇(今县城东南30公里陶山下,金在此驻兵),州治在滕县,属山东西路。
元置滕州,滕县属山东东西道益都路总管府滕州。
明,于1369年(洪武二年)废除滕州,滕县隶属山东布政司济宁府。
1385年(洪武十八年)升兖州为府,降济宁为州,滕县改属兖州府。
清时滕县属山东布政司兖州府,清初县境为:“横百七十而遥,纵或倍之。
水北等社东北缭绕泗、费百三十里,泉河等社越利国而孤悬东南徐、邳间二百余里。
”(康熙《滕县志·图经》)。
乾隆年间,将湖陵县部分地区划入滕县。
据康熙五十六年《滕县志卷一·县总图》记载:滕县东至费县界120里,东到峄县界100里,东南至邳州界240里,南至徐州界110里、南至沛县界70里,西南到沛县界70里,西至鱼台界60里,西北到邹县界50里,北至邹县界35里,北至泗水界150里,东北到费县界140里。
中华民国地方政区分省、道、县三级。
1913年(民国二年)滕县属济宁道。
1 915年(民国四年),滕县改属山东省岱南道。
1925年(民国十四年)滕县属山东省兖济道。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滕县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济宁),为一等县。
抗日战争期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7年春,滕县属徐州绥靖区,8月调整山东行政区划,滕县属鲁西南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8年7月,人民解放军第二次解放滕县,国民党政府溃散。
日军侵占滕县期间,先利用汉奸组成治安维持会,1938年8月建伪滕县公署,日军派顾问控制。
1939年4月伪山东省公署将山东划分为四道。
第二年7月,又将四道改为十道,县分一、二、三等,滕县属兖济道,为一等县。
1944年,滕县改属兖州道。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伪滕县县政府随之瓦解。
自1938年3月日军侵占滕县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农村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县境内和邻县间,先后或同时建立了县级政权(有的名为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