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36
第六章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
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这一系列事端被称为“华北事变”。
国民政府正在全力“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对日本实行不抵抗主义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妥协方针。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驻军奋起反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面抗战新阶段。
1940年3月,在日本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第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30万人以上的“南京大屠杀”第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第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中共中央先后选派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到东北,加强中共满洲省委及各级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力量。
1934年六月,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又改建为东北抗日联军。
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同以原东北军为主体的抗日义勇军进行合作,其领导人之一李杜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1月28日,驻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的领导下抵抗日军,中共中央号召各界民众组织义勇军,支援十九路军作战。
(1.28事变)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并任同盟军总司令。
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李济深、陈铭枢等反蒋爱国人士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
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799人签名,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
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华北事变后,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
学生们喊出“反对华北自治统治”、“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第五讲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基础的奠定教学目的与要求: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暴行,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
实事求是地评价国共两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认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1.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1927年7月7日,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颁布《对华政策纲要》,表明日本侵华政策已基本形成,决定武力干涉中国内部事务,并确立了把“满蒙”与“中国本土分离开来”的方针。
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是亦我日本帝国之存立上必要之事也。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松花江上》词曲作者:张寒晖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够欢聚在一堂?!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32年5月5日,中日双方在上海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1933年5月31日,迫使国民党政府签署了限令中国军队撤退的《塘沽停战协定》。
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使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
通常称为“华北事变”。
《秦土协定》的内容:(1)驻于昌平和延庆一线的宋哲元部队,调至其西南地区;(2)解散排日机构;(3)处罚张北事件负责人;(4)制止山东移民通过察哈尔省;(5)从日本招聘军事及政治顾问;(6)创援助日本特务机关的活动及军事设备的建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