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1.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帝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史实。

2.通过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先民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初步培养学生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的重大贡献。

4.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和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黄帝对华夏族的贡献。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 5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每逢清明时节,全国各地的群众和海外赤子以及当代的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纷纷前往祭奠和敬拜,表达自己对黄帝的景仰。孙中山先生曾写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毛泽东在1937年《祭黄帝文》中赞叹这位中华民族的祖先:“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黄帝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尊敬?他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杰出的贡献?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板书课题)

二、互研探究

互动活动一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结合教材找到部落首领、部落战争、华夏族的形成。

部落首领:炎帝、黄帝。

部落战争: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激战中大败蚩尤。

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结为联盟,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2/ 5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等等。

3.请您试着分析并说出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区别:历史事实是真实可靠的,而传说难免夸张虚构。

联系:不少传说生动反映了人类历史,包含极有价值的内容。

互动活动二尧舜禹的禅让

自主阅读课本P17内容,完成第4~5题。

4.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

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5.结合教材你认为尧、舜、禹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率领居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三、合作探究

3/ 5

探究新知一: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

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认为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依据?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答出:

(1)先民们会开垦耕种,种植五谷蔬菜;制作陶器、乐器,发明了纺织,制作衣裳,发明弓箭和指南车等,反映了先民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2)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好时能造宫室、制衣裳、挖水井、制陶器、出现文字、编制乐谱等有可信的一面,并且考古发现的实物,证实了其科学性。但把所有的发明说成是炎帝、黄帝、嫘祖、仓颉、依伦等几个人的发明,就不科学了。以上发明应是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个别人的功劳。

探究新知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7页尧舜禹的禅让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禹和鲧的治水办法有何不同,其结果怎样?

第二,我们可以从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祖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第三,大禹治水成功对部落联盟发展和禹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回答

第一问答案:鲧采取围堵的办法治水,最终失败;禹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最终成功解除了水患。

第二问答案:传说吕禹治水历时10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尽艰辛,充

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坚忍不拔、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4/ 5

第三问答案:大禹治水成功,保障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也使他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为他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四、归纳总结

本课中介绍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情况。我国原始社会的进步是原始居民集体的贡献,绝不只是几个传神英雄的作用。请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原始社会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理解,并要求能相互讲解“炎黄子孙”说法的来历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