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桥涵设计指导原则

公路桥涵设计指导原则

公路桥涵设计指导原则
公路桥涵设计指导原则

公路桥涵设计指导原则

1 设计依据与规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l-2003);

2)《公路勘测规》(JTG C10-2007);

3)《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

4)《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JTG C30-2002);

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2004);

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JTG D62-2004);

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JTG D63-2007)

8)《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JTG D61-2005);

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10)《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

11)《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JT 391-1999)

12)《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327-2004)

13)《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

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

15)《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年)。

2 桥涵布设原则

2.1 桥梁

1)标准跨径的桥梁,单跨为6~20m的桥梁采用桥面连续,20m及以上的桥梁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或连续刚构)。原则上,桥墩高<20m时采用结构

连续,桥墩高≥20m时采用连续刚构体系(墩梁固结);此外,当桥梁段落纵坡≥2.5%时,也需采用连续刚构体系(墩梁固结)。

2)考虑桥梁外观,水中桥墩系梁一般置于常水位附近。但对于跨越航道的桥梁,其孔径和桥长设计,还应满足通航的需要,主墩承台顶面一般应置于最高通航水位以上或河床以下。

3)大型泄洪河流应避免在大堤迎水面和堤顶设墩,承台及桩基设计应考虑冲刷影响。

4)斜跨一般河流的桥梁,当桥长较短、河段顺直流向一致、斜交角度小于50度、桥面宽度一致时,优先采用斜桥斜做方式,反之采用斜桥正做方式。沿河纵向桥采用斜桥正做方式。(注:桥涵斜交角度指路线前进方向与水流或涵轴线方向的顺时针夹角,斜度系路线法线方向与水流或涵轴线方向夹角。)5)特大、大跨径桥梁跨越较宽、较深山谷时,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或连续梁桥,但跨径不宜大于200m;跨越山区典型的V形沟谷且地质条件较好时,可采用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桥。

6)在有一定景观要求的路段,上构可采用连续板或装配式箱梁结构。

7)中、小跨径的弯、坡、斜桥,支架又不高时,可考虑采用整体式支架现浇连续或简支梁板结构。

8)互通异形桥梁、小半径匝道桥的结构型式推荐采用现浇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或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板),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跨径不宜大于20m;有条件时也可采用装配式预制构件。

9)主线桥梁上跨等级公路或农村道路时,必须满足有关净空的要求,净高可预留0.2m的富余。

10)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交桥梁推荐采用连续箱梁、拱式结构、斜腿刚构等轻盈美观的桥型。桥下净高宜按5.5m控制,为今后路面维护加铺提供条件。

11)一般多孔梁桥综合上、下部结构及基础形式进行总体分析比较,选取合理的孔跨布置,同一座桥应尽量采用一种跨径布置。

12)在一个施工标段,大中桥桥型孔径种类不宜过多。

2.2 通道与涵洞

1)在填土高度或排水条件满足的前提下,小跨径结构尽量采用暗型结构。

2)通道、人行涵洞的布设,当有成型地方道路、农耕路、人行路,一般一路一通道(涵)。对农田中密集的人行小路,结合桥梁、灌溉排水涵洞设置、村界分布、耕作习惯,在充分考虑沿线生产发展的前提下设置,一般间距≤300m,净跨径不小于3m,净高不低于2.2m。

3 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表

4 桥梁上部构造

4.1 预制装配式主梁

1)为保证桥梁整体协调性,除特殊和复杂桥梁外,一般桥梁跨径建议按下述围选取:

桥跨选取建议表

2)部颁上构通用图主梁尺寸表

部颁上构主要尺寸表(公路-Ⅰ级)

注:支反力为24.5m路基宽度情况。

4.2 现浇箱梁

1)主线及匝道混凝土等高连续箱梁,常用跨径的梁高建议值如下:

等高箱梁梁高选取建议表

如一联有不同跨径组合,则梁高统一采用较大跨径的梁高,如果两联之间梁的高差,应在一跨采用梁高进行过渡,避免出现“突变”现象。

2)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梁高确定原则:

大于等于50m跨径连续桥梁,箱梁应采用变截面;边中跨比例取值围0.55~0.75,一般取0.6;箱梁主墩支点梁高为跨径的1/16~1/20,一般取1/17,跨中梁高为支点梁高的1/1.6~1/2.5,一般取1/1.8。

变高箱梁梁高选取建议表

3)当平曲线半径小于240m时,应尽量使桥梁跨径不大于20m,以便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箱梁,并应设置跨间横隔板。

4)当采用现浇连续梁,桥面板单侧悬臂宽度不大于2.5m时,腹板宜采用直腹板。

5)为减少预应力损失,现浇连续箱梁分联长度一般不超过100m,但若采用分节段拉,用连接器接长预应力束时分联长度不受此限制。

5 桥梁下部构造

5.1 桥墩设计

1)一般装配式梁桥墩高<35m时采用双柱式墩,墩高≥35m且不是个别墩时可采用薄壁墩或空心薄壁墩。

2)一座桥梁上的桥墩高矮悬殊较大时,可采用不同形式,但当某种形式数量较少时,应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归并、统一,尽可能减少桩柱类型,方便施工。

3)墩柱直径在满足受力要求前提下,同一座桥梁尽可能采用一或两种直径,最好不超过三种直径类型。

4)当墩高<7m时可不设地系梁,当墩高≥15m时设柱间系梁,柱间系梁顶面标高纵坡应尽量与桥面纵坡一致,其间距以12~15m为宜。

5)建议横系梁尽可能设在桩顶处,且该系梁的刚度应与柱、桩刚度相匹配,斜坡上的地系梁宜靠近较高一侧桩柱地面处设置,以减少基础开挖、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6)常规宽度高速公路上,半幅桥桥墩一般采用双柱式墩,当斜交角度较大时(≥120°)采用三柱式。

7)大跨径连续刚构或连续梁桥墩一般采用国成熟的形式,并控制桥墩高度一般不超过150m。

8)常用下构建议主要尺寸如下:

圆柱(双柱)墩主要尺寸表

注:当墩柱高度<3m时,可考虑取消墩身,桩基直接伸入盖梁。

薄壁与空心墩主要尺寸表

5.2 桥台设计

1)当地质条件允许,且填土高≤8m时可考虑采用U台;如地质较差且受条件限制必须做U台时,可考虑采用组合式U台接桩基础形式。当前墙高度≥5m时,需设置10:1的前墙放坡。

2)地形条件允许设置溜坡,当桥头填土高度≤5m时,可采用桩柱式桥台;当桥头填土高度≤12m时,可采用肋板式桥台,肋板台承台顶面宜提高到地面以上以减少挖基数量并降低肋板高度。

3)当桥梁的纵、横坡地面线较陡,不能设置溜坡,且不宜设置挡土墙时,桥台原则上伸入挖方段做桩柱式台,同时避免设置U台,造成大开挖,影响边坡失稳和环境破坏等。

5.3 基础设计

1)桥梁基础设计时,必须考虑陡峭坡地的各条地面纵横断面线及地层线,避免基础悬空及处于软硬不均的地层上。采用钻孔桩时,同一座桥桩基直径规格

不宜过多,注意尽量减少桩径种类,便于施工机械配置。

2)挖孔桩要求桩基直径≥1.2m,且无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较密实的土层或风化岩层;对于层厚较厚的砂砾或卵石层,也不宜采用挖孔桩。挖孔桩适合的开挖深度如下:

人工挖孔桩适合深度表

3)受洪水位控制的桥位,应根据水文计算分析成果进行孔跨布置,要重视冲刷对墩台埋置深度的影响,基顶标高应在最大冲刷线一下0.5~1.0m。

4)一般情况,最小桩长应≥10m。对端承桩,桩基配筋为全筋通长。对摩擦桩,桩长≤15m时,桩基配筋为全筋通长;当15m≤桩长≤25m时,前15m 为全筋通长,15m至25m减半;30m≤桩长,前15m为全筋通长,15m至25m 减半,其余为素混凝土。

5)桩基的沉淀层厚度,摩擦桩沉淀层厚度≤30cm;端承桩直径≤1.5m时,沉淀层厚度≤5cm,直径>1.5m时,沉淀层厚度≤10cm。

6)端承群桩基础,为减少庞大的承台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桩间距可采用2倍的桩径间距。

7)端承桩需嵌入弱风化岩层深度≥两倍桩

径,并满足右图所示要求。

8)当墩台位于纵横桥向地形较陡峭处时,

要求扩大基础底纵横桥向外缘至地面安全坡线的

最小水平距离≥3.0m,并注意岩层倾向及稳定性。

9)U台扩大基础保证埋置在强风化层下不小于1.0m,基础顶面保证在地面以下0.5m~1.0m,横向坡度较大时,基础应作成台阶式,溜坡采用1:1,且根据地形情况适当考虑坡脚支挡型式。

10)当桩径直径≤1.5m时,设3根声测管;当桩基直径>1.5m时,设4根声测管,桥梁的每根桩基都应计入检测管数量。

6 桥梁附属构造

6.1 伸缩缝

1)根据分联长度与延伸量对应情况,选择适当的伸缩缝型号。

联长与延伸量对照表

联长(m)延伸量

(mm)

联长

(m)

延伸量

(mm)

联长

(m)

延伸量

(mm

联长

(m)

延伸量

(mm)

联长

(m)

延伸量

(mm)

10 8.1 60 48.3 110 88.8 160 128.7 210 168.9 20 16.1 70 56.4 120 96.9 170 136.8 220 176.9 30 24.2 80 64.5 130 105.0 180 144.7 230 185.0 40 32.1 90 72.6 140 112.6 190 152.8 240 193.1 50 40.2 100 80.7 150 120.6 200 160.8 250 201.2

2)伸缩缝的选择均需要通过计算确定,一般选用原则为:当桥梁总长≤20m 时,一端采用桥面连续,一端采用小伸缩量暗埋式伸缩缝(亦称无缝伸缩缝);当桥梁总长或联长度20m<L≤40m时,一端采用桥面连续,另一端采用D40型模数式伸缩缝;当桥梁总长或联长度40m<L≤100m时,采用D80型模数式伸缩缝;当桥梁总长或联长度100m<L≤180m时,采用D160型模数式伸缩缝;当桥梁总长或联长度180m<L≤280m时,采用D240型模数式伸缩缝。

3)平缓的盆地地形时,应尽可能控制一联长度在100m以,采用D80型模数式伸缩缝;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可根据实际墩高分布状况,合理确定过渡墩位置,适当增减每联桥的长度。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体系的桥梁,一般一联的长度按180m左右控制。

4)20m跨径一联不宜超过100m,30m跨径一联不宜超过180m,40m跨径一联长度不宜超过200m。

6.2 桥头搭板

1)桥头搭板有6m、8m两种长度,按如下原则选取:

搭板长度选用表

2)地方路上跨主线的立交桥,除地方路等级在二级及以上的桥梁设6m长的搭板外,其余桥梁不设搭板。

3)搭板顶面纵坡与路线设计纵坡一致,顺桥向近桥台端置于桥台或牛腿上,其顶面与桥面防水砼层平齐,并应保证其上留有沥青路面的厚度,横向设于路面及硬路肩的围之。

6.3 支座

1)跨径6m、8m的钢筋混凝土板桥下设置1cm厚油毛毡。

2)跨径10m、13m、16m、20m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均设置GYZ型圆板式橡胶支座。

3)标准跨径的特大桥和联长较大的桥,联中墩一般采用GYZ型圆板式橡胶支座,联端部位移量较大的中墩及边墩处应采用四氟乙烯滑板橡胶支座;根据墩高等因素设置固结墩的联,应考虑在墩高较矮的中墩上设置GPZ(Ⅱ)型盆式橡胶支座。

4)现浇箱梁桥建议在一联的温度变形零点附近位置根据墩柱高度设固定支座或墩梁固结(墩柱高度大于15m考虑墩梁固结,小于15m设固定支座)。变形零点附近设固定支座或固结的桥墩个数,视情况可以取一个或多个。固定支座与墩梁固结应设在温度变形零点附近纵向抗推刚度较小的墩上。

5)采用双支座的弯箱梁桥固定支座应设置在半径较小的弧侧,另一侧采用横桥向布置的单向支座。其余桥墩如为独柱墩则采用顺桥向单向支座,如为双柱墩,则曲线外侧(即长弧边)采用双向支座,曲线侧(即短弧边)采用顺桥向单向支座,具体布置图例见下图:

6.4 安全设施

1)上跨铁路及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的分离式立交桥、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交桥、互通(匝道)跨线桥、人行天桥均应设置防落网,防落网顶端应高出桥面不少于2.5m,防落网应做防雷接地设计。

2)桥梁跨越地方路时,桥墩与被交道路距离小于5m时,桥墩被撞侧应做防撞设施,桥墩钢筋相应加强。

7 分离式立交桥

1.详细调查核实每条被交叉路的等级、远景规划。被交路设计时,同样要按相应规处理适当。

2.被交路上跨主线立交桥的设计:立交桥的设计以确保行驶安全,视野开阔为布孔原则,兼顾美观,经济。上跨桥不设人行道,两侧设防撞护栏,护栏外侧设防护网,高度自桥面算起≥2.5m。其它结构规定可参照主线桥梁进行处理。

被交路下穿主线立交桥设计:跨线桥应充分考虑被交路的等级及规划,其中二级路宜留有≥12×5.2m的净空,三级路宜留有≥8.5×4.7 m的净空,四级路宜留有≥7×4.7m的净空。桥梁结构形式可参照主线大、中桥进行处理,并适当注意桥型美观。被交路下挖时,应维持原有的自然排水状态,并做好排水处理。

8 通道及人行天桥

1.主线与乡道交叉时,其交叉方式应根据地形及主线纵面设计等情况确定,一般以乡道下穿主线为宜。

2.通道标准:汽车通道>6×3.6m,农用汽车通道>4×3.5m,机耕通道>4×

2.7m,人行通道>4×2.2m。为便于设计统一及满足部分通道兼顾排水的要求,采用矩形板结构的通道,原则上以6米板(人通与机通)和8米板(汽通)为主。

3.通道的布设应结合桥梁、分离及村庄的发展和布局综合考虑,其设置密度及位置应合理。

4.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采用暗通道。

5.当地下水位较深,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或钢筋混凝土板式通道。

6.跨山涧沟谷,地基承载力高,填土较高,可选用拱式通道。兼顾过水时,可采用双孔拱式通道。

7.通道排水与边沟或自然沟渠相结合,形成自然排水。

8.通道改线的设计图及工程数量划归在“其他工程”部分。

9.天桥桥面净宽采用净—4.0m、4.5m、7.0m三种,人行天桥可设踏步。

10.孔数、跨径与分离式立交上跨主线桥要求相同。

11.计算荷载:汽车天桥、农机天桥为公路Ⅱ级;人行天桥为人群荷载标准值:3.5KN/m2。

12.天桥形式的选用要与桥址景观相协调,简单自然即为美丽,切忌人为在短距离堆砌不同的桥型。

涵洞设计的涵位选择

各类型涵洞特点 公路跨越沟谷、溪沟、河流、人工渠道以及排除路基内侧边沟水流时,常常需要修建涵洞。涵洞是公路构造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与该公路的等级、使用任务、性质和将来的发展需要相适应,遵循了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有利于环保的原则同时也满足了行车、排水、净空等要求。 涵洞的类型决定了它的功能、造价和使用年限,因此涵洞类型的选择基本按照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便于施工养护等原则,同时要考虑到农田排灌的需要,综上所述可见涵洞类型的选择综合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道路的等级、性质和任务 涵洞所处的地形、地质、水文和水力条件 工程费用和造价 当地筑路材料情况 施工期限和施工条件 养护维修条件等 石拱涵的特点: 能充分利用天然石料,不需钢材,只需少量水泥,因而造价低,工程费用少 施工技术简单,专用设备少,适于群众建桥 结构坚固、自重及超载潜力大,使用寿命长,当然石拱涵也存在自身的缺点,那就是拱式结构需要较大的建筑高度,遭受破坏后难于修复,施工时占用劳动力较多,工期较长以及对地基要求较高等。由于以上这些优缺点使得石拱涵在使用范围上受到限制,但它是山区公路常采用的涵洞类型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特点: 建筑高度较小,不受填土高度限制 能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施工简便迅速 为简支结构,对地基条件要求不高 遭受破坏后容易修复 由于需要水泥、钢筋等材料,所以一般造价很高 涵洞择位时应遵循的原则 涵洞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由于单个小桥涵的工程数量不大,因而小桥涵位置一般是在路线走向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来选择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路线遇大洼深沟。路线与河沟斜交太大等情况)才进一步权衡利弊,在不降低路线标准的条件下局部调整路线,使之从较好的桥涵位通过。 小桥涵址应布设在地质条件良好、河床稳定、水文、水力条件较好的河段。不会因小桥涵位设置不当而造成排洪不畅、冲毁路基、积水淹田或使农业灌溉和正常交通受到影响。小桥涵位置和轴线方向确定,要满足设计流量的渲泄,使水流畅通,做到"进口要顺、水流要稳",不发生斜流、旋涡等现象,以免冲毁洞口、堤坝或农田。 位置选择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使桥涵工程量(包括桥涵主体及一切附属工程)最小,以减少工程造价和养护费用。 一般情况下,应在下列位置考虑设置小桥涵或涵洞: 天然河沟与路线相交处。凡路线与明显沟形的干沟、小溪、河流相交时,且当路线上游汇水面积大于0.1km2时,原则上应设置涵洞。 农田灌溉渠与路线相交处。路线经过农业区、跨越水渠、堰塘或水库的排水渠以及通过大片梯田,影响农田灌溉时应考虑设置涵洞。 路基边沟排水渠。在山区公路的山坡线,为排除路基挖方内侧边沟流水,应考虑设置涵洞。

公路桥涵设计指导原则

公路桥涵设计指导原则 1 设计依据与规范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l-2003); 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3)《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 4)《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8)《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10)《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 11)《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JT 391-1999) 12)《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327-2004) 13)《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 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 15)《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年)。 2 桥涵布设原则 2.1 桥梁 1)标准跨径的桥梁,单跨为6~20m的桥梁采用桥面连续,20m及以上的桥梁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或连续刚构)。原则上,桥墩高<20m时采用结构连

续,桥墩高≥20m时采用连续刚构体系(墩梁固结);此外,当桥梁段落纵坡≥2.5%时,也需采用连续刚构体系(墩梁固结)。 2)考虑桥梁外观,水中桥墩系梁一般置于常水位附近。但对于跨越航道的桥梁,其孔径和桥长设计,还应满足通航的需要,主墩承台顶面一般应置于最高通航水位以上或河床以下。 3)大型泄洪河流应避免在大堤迎水面和堤顶设墩,承台及桩基设计应考虑冲刷影响。 4)斜跨一般河流的桥梁,当桥长较短、河段顺直流向一致、斜交角度小于50度、桥面宽度一致时,优先采用斜桥斜做方式,反之采用斜桥正做方式。沿河纵向桥采用斜桥正做方式。(注:桥涵斜交角度指路线前进方向与水流或涵轴线方向的顺时针夹角,斜度系路线法线方向与水流或涵轴线方向夹角。)5)特大、大跨径桥梁跨越较宽、较深山谷时,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或连续梁桥,但跨径不宜大于200m;跨越山区典型的V形沟谷且地质条件较好时,可采用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桥。 6)在有一定景观要求的路段,上构可采用连续板或装配式箱梁结构。 7)中、小跨径的弯、坡、斜桥,支架又不高时,可考虑采用整体式支架现浇连续或简支梁板结构。 8)互通内异形桥梁、小半径匝道桥的结构型式推荐采用现浇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或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板),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跨径不宜大于20m;有条件时也可采用装配式预制构件。 9)主线桥梁上跨等级公路或农村道路时,必须满足有关净空的要求,净高可预留0.2m的富余。

公路涵洞施工方案范文文稿

S367马鞍山段(北部通道)改建工程涵洞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安徽省新路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编制日期:二0一六年八月四日 涵洞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一)、S367马鞍山段(北部通道)改建工程的投标文件、施工图纸、合同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交通部颁布的现行公路《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三)、通过踏勘工地,从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得的相关资料。 (四)、我单位的综合施工能力,现有的机械设备装备水平、技术实力以及近年来参加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 为确保优质、安全、按期完成本标段的施工任务,制定涵洞施工方案编制原则如下: (一)、遵循合同文件的原则:严格按照合同文件中的工程规范、工期、质量、安全目标等要求编制方案,满足建设方各项要求。 (二)、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满足设计标准要求。 (三)、遵循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制施工方案时,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优化施工技术方案,认真执行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四)、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严格按照施工安全操

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服从建设单位指令,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指导,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章程序办事。 (五)、遵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配备技术能力强、有丰富的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 (六)、遵循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施工中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和马鞍山市的有关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创建“文明施工工地”。 三、工程概况 S367马鞍山段(北部通道)第二标段起点桩号K9+417.292位于和县石杨镇金城标东S367与石盘公路交叉处,K9+535至K13+940段利用现状石盘公路,对其进行罩面改善。路线向西在石杨镇北侧与S206平面十字交叉,在石杨码头南150m处跨越石杨河后于封林庄衔接上老路,路线基本沿老路布设,依次经黄河村、周村、熊庄、枣林岗、终于石杨镇铸陆村,终点桩号K21+876,全长12.458km。 本标段共有涵洞39座,其中主线34座,线外涵5座,K14+200-K16+250、K18+260-K18+920两段为新建路段,原则上采用全幅施工,当影响路基土石方填筑时,采用半幅施工;其余路段为拓宽段,采用半幅施工。 具体工程数量如下表: 主要工程数量表 四、圆管涵施工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201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1总则 1.0.1为规范公路桥涵设计,按照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的原则,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各等级公路桥涵的设计。 1.0.3公路桥涵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1.0.4公路桥涵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表1.0.4的规定。 1.0.5特大、大、中、小桥及涵洞按单孔跨径或多孔跨径总长分类规定见表1.0.5。 注:1.单孔跨径系指标准跨径。

2.梁式桥、板式桥的多孔跨径总长为多孔标准跨径的总长;拱式桥为两端桥台内起拱线间的距离;其他形式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长度。 3.管涵及箱涵不论管径或跨径大小、孔数多少,均称为涵洞。 4.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以两桥墩中线间距离或桥墩中线与台背前缘间距为准;拱式桥和涵洞以净跨径为准。 1.0.6公路桥涵应进行抗风、抗震、抗撞等减灾防灾设计。 1.0.7公路桥涵设计应满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有关要求。 1.0.8公路桥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设计基准期designreferenceperiod为确定可变作用等的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2.1.2设计使用年限designworking/servicelife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正常养护条件下,桥涵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或更换,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2.1.3极限状态limitstates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2.1.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ultimatelimitstates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状态。

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D说明

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D 说明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于2004年颁布实施。近几年的实践应用表明,规范总体上能够满足我国公路桥涵建设的需要,但随着我国公路运营状况、桥涵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发展和变化,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的适应性问题日渐突出;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设计、全寿命设计、风险评估、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等新方法、新理念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工程设计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吸纳近年来的成熟经验和科研成果,提高规范的适应性,促进公路桥梁科学健康发展,交通运输部2009年下达了《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修编任务。 在规范修订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吸取了已有的成熟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并且参考、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规范。在规范条文初稿编写完成以后,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等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 总体而言,本规范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修订: 1) 增加了桥涵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久性要求; 2) 完善了极限状态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3) 改进了作用组合分类及计算方法; 4) 调整了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 5) 增加、完善了各种作用标准值的计算规定; 6) 完善了有关桥涵总体设计、环境保护、交通安全保障工程等的相关规定; 7) 增加了桥涵风险评估和安全监测的相关规定。 为了清晰地说明本规范的具体修订内容,现将主要修订内容的确定理由及作用和影响分章节论述如下。 1 第1章总则 1)公路桥涵的设计原则修改为“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 长期以来,公路桥涵设计都遵循着“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这是与我国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安全、耐久、适用是公路桥涵结构最基本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保护日益引起重视。环保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落实。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注重桥涵设计的经济性,不能一味追求“新”、“最”、“第一”等,造成严重的浪费。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对于桥涵结构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美观成为桥涵设计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次修订将公路桥涵的设计原则调整为“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这也是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保持一致。 2)增加桥涵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

2015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D60-2015)修订说明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于2004年颁布实施。近几年的实践应用表明,规范总体上能够满足我国公路桥涵建设的需要,但随着我国公路运营状况、桥涵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发展和变化,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的适应性问题日渐突出;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设计、全寿命设计、风险评估、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等新方法、新理念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工程设计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吸纳近年来的成熟经验和科研成果,提高规范的适应性,促进公路桥梁科学健康发展,交通运输部2009年下达了《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修编任务。 在规范修订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吸取了已有的成熟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并且参考、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规范。在规范条文初稿编写完成以后,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等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 总体而言,本规范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修订: 1) 增加了桥涵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久性要求; 2) 完善了极限状态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3) 改进了作用组合分类及计算方法; 4) 调整了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 5) 增加、完善了各种作用标准值的计算规定; 6) 完善了有关桥涵总体设计、环境保护、交通安全保障工程等的相关规定;

7) 增加了桥涵风险评估和安全监测的相关规定。 为了清晰地说明本规范的具体修订内容,现将主要修订内容的确定理由及作用和影响分章节论述如下。 1 第1章总则 1)公路桥涵的设计原则修改为“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 长期以来,公路桥涵设计都遵循着“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这是与我国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安全、耐久、适用是公路桥涵结构最基本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保护日益引起重视。环保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落实。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注重桥涵设计的经济性,不能一味追求“新”、“最”、“第一”等,造成严重的浪费。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对于桥涵结构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美观成为桥涵设计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次修订将公路桥涵的设计原则调整为“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这也是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保持一致。 2)增加桥涵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本世纪主要课题之一,作为工程结构而言,其使用年限的长短是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也逐步具体化。1997年4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第六十条规定:“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寿命内,必须确保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的质量”。国务院2000年279号令《建

浅谈公路桥涵设计

浅谈公路桥涵设计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主要针对公路桥涵的设计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桥涵;设计 前言: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已由平原微丘进入山区,大量的山区地方道路新建、改扩建工程势在必行。山区公路的桥涵等构造物,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山区公路的桥涵勘察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和其特有的规律。 1 桥涵布设与路线的关系 在平原微丘区,桥涵等构造物的设置一般由路线跨越的河流、水渠等决定,或者在高填土路段以桥代替路基,或者跨越道路等人工构造物而设置高架桥,此时桥梁多为控制性工程。在山区,桥涵必须服从于路线的走向,特别是山区高速公路,因路线平、纵面指标的运用受制于地形、地质条件,桥涵的布设必须顺应路线。 路线的位置往往决定桥梁规模的大小。同样为沿河的情况,若采用高线位,设计高程提高,洪水的威胁影响减少,则可多设路基少设桥,相反,则必须多建桥,甚至在沿河段全部采用高架桥。路线穿行于半山腰的公路也同样如此,且山沟断面上游窄、下游宽,高线位从上游跨过,有时仅设涵洞即可;在下游跨过,则不得不设桥。路线线形指标控制高,也时常决定桥涵的工程量。 为了控制隧道的长度而抬高线位,则地形更加陡峻,增加桥梁长度,且纵坡大。若采取不设隧道而绕行山体时,则需要以高架桥方案解决。遇到不良地质路段时,如滑坡、溶洞、泥石流等,采取绕行方案,会增加桥涵工程,有时为了避让,导致设置数百米的长桥。 山区高速公路经常设置分离式路基,而分离式路基与整体式路基的设置、运用,亦影响桥涵的布置。如在半山腰中为上下行的分离式路基,则可以路基为主;若为整体式路基,因宽度增加,外侧路幅在山坡横坡较大时无法设置路基,必须采用桥梁通过。桥梁的位置与路线密切相关,路线在何处跨越沟谷,除取决于水流顺直、断面单一等河沟条件外,还由公路的线形需要、土石方量的大小、路基稳定性等因素决定,所以路线的设置主导了桥梁位置、规模大小、墩台的高矮。 路线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线形的合理性,而且要考虑桥涵、隧道设置的合理性,应全面考虑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气象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桥涵设计人员在考虑桥涵设计的基础上,也应充分了解路线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2 桥型(涵)方案比选 公路桥型方案有多种可供选择,除了结构形式、跨径的比较,而且桥梁与涵洞、桥梁与路基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1总则 1.0.1为使公路桥涵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耐久适用、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涵的一般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其他特种混凝土桥涵结构构件的设计。 1.0.3本规范按照国家标准《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T50283规定的设计原则编制。基本术语、符号按照国家标准《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 132和国家标准《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 124的规定采用。 1.0.4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按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本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1.0.5公路桥涵应进行以下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桥涵及其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的状态;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桥涵及其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某项限值的状态。 1.0.6公路桥涵应考虑以下三种设计状况及其相应的极限状态设计: 1持久状况:桥涵建成后承受自重、车辆荷载等持续时间很长的状况。该状况桥涵应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2短暂状况:桥涵施工过程中承受临时性作用(或荷载)的状况。该状况桥涵应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必要时才作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3偶然状况:在桥涵使用过程中偶然出现的如罕遇地震的状况。该状况桥涵仅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1.0.7公路桥涵应根据其所处环境条件进行耐久性设计。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应符合表1.0.7的规定。 表1.0.7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环境 类别环境条件最大 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 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 Ⅰ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0.55 275C25 0.30 3.0Ⅱ严寒地区的大气环境、使用除冰盐环境;滨海环境0.50 300C30 0.15 3.0Ⅲ海水环境0.45 300C35 0.10 3.0 Ⅳ受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0.40 325C35 0.10 3.0 注:1有关现行规范对海水环境结构混凝土中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有更详细规定时,可参照执行; 2表中氯离子含量系指其与水泥用量的百分率; 3当有实际工程经验时,处于Ⅰ类环境中结构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可比表中降低一个等级; 4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最小水泥用量为 350kg/m3,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或按表中规定Ⅰ类环境提高三个等级,其他环境类别提高二个等级;5特大桥和大桥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宜降至 1.8kg/m3,当处于Ⅲ类、Ⅳ类或使用除冰盐和滨海环境时,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特大桥、大桥的含义见本规范表5.1.2注说明。 1.0.8位处Ⅲ类或Ⅳ类环境的桥梁,当耐久性确实需要时,其主要受拉钢筋宜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预应力钢筋、锚具及连接器应采取专门防护措施。 1.0.9水位变动区有抗冻要求的结构混凝土,其抗冻等级不应低于表1.0.9的规定。

2015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D60-2015)修订说明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主要修订容介绍 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2004)于2004年颁布实施。近几年的实践应用表明,规总体上能够满足我国公路桥涵建设的需要,但随着我国公路运营状况、桥涵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发展和变化,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容: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的适应性问题日渐突出;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设计、全寿命设计、风险评估、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等新方法、新理念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工程设计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吸纳近年来的成熟经验和科研成果,提高规的适应性,促进公路桥梁科学健康发展,交通运输部2009年下达了《公路桥涵设计规》的修编任务。 在规修订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吸取了已有的成熟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并且参考、借鉴国外相关的标准规。在规条文初稿编写完成以后,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等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 总体而言,本规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修订: 1) 增加了桥涵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久性要求; 2) 完善了极限状态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3) 改进了作用组合分类及计算方法; 4) 调整了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 5) 增加、完善了各种作用标准值的计算规定; 6) 完善了有关桥涵总体设计、环境保护、交通安全保障工程等的相关规定; 7) 增加了桥涵风险评估和安全监测的相关规定。 为了清晰地说明本规的具体修订容,现将主要修订容的确定理由及作用和影响分章节论述如下。 1 第1章总则 1)公路桥涵的设计原则修改为“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 长期以来,公路桥涵设计都遵循着“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这是与我国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安全、耐久、适用是公路桥涵结构最基本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保护日益引起重视。环保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落实。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注重桥涵设计的经济性,不能一味追求“新”、“最”、“第一”等,造成严重的浪费。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对于桥涵结构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美观成为桥涵设计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次修订将公路桥涵的设计原则调整为“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这也是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保持一致。 2)增加桥涵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本世纪主要课题之一,作为工程结构而言,其使用年限的长短是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也逐步具体化。1997年4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国建筑法》的第六十条规定:“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寿命,必须确保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的质量”。国务院2000年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21条明确规定:“设计文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注明工程合

JTG D60-201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2015版通规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于2004年颁布实施。近几年的实践应用表明,规范总体上能够满足我国公路桥涵建设的需要,但随着我国公路运营状况、桥涵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发展和变化,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的适应性问题日渐突出;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设计、全寿命设计、风险评估、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等新方法、新理念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工程设计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吸纳近年来的成熟经验和科研成果,提高规范的适应性,促进公路桥梁科学健康发展,交通运输部2009年下达了《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修编任务。 在规范修订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吸取了已有的成熟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并且参考、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规范。在规范条文初稿编写完成以后,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等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 总体而言,本规范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修订: 1) 增加了桥涵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久性要求; 2) 完善了极限状态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3) 改进了作用组合分类及计算方法; 4) 调整了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

5) 增加、完善了各种作用标准值的计算规定; 6) 完善了有关桥涵总体设计、环境保护、交通安全保障工程等的相关规定; 7) 增加了桥涵风险评估和安全监测的相关规定。 为了清晰地说明本规范的具体修订内容,现将主要修订内容的确定理由及作用和影响分章节论述如下。 1 第1章总则 1)公路桥涵的设计原则修改为“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 长期以来,公路桥涵设计都遵循着“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这是与我国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安全、耐久、适用是公路桥涵结构最基本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保护日益引起重视。环保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落实。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注重桥涵设计的经济性,不能一味追求“新”、“最”、“第一”等,造成严重的浪费。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对于桥涵结构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美观成为桥涵设计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次修订将公路桥涵的设计原则调整为“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这也是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保持一致。 2)增加桥涵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

公路涵洞设计要点的探讨

公路涵洞设计要点的探讨 公路涵洞设计要点的探讨 摘要:涵洞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涵洞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及工程造价。本文主要探讨了公路工程涵洞设计的要点,阐述了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很好的完善了涵洞的设计方法,为实际工程涵洞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涵洞;设计要点;孔径设计;基础设计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涵洞是公路排水构造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在雨水较多的广东地区尤为普遍,一般平原区每公里1~3道涵洞,山区3~5道涵洞,由此看来,涵洞工程量占公路工程比重较大。涵洞设计的妥当与否,不仅对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公路的整体质量和使用效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涵洞的设计重视并不够,导致涵洞在设计上还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为此,本文特对涵洞设计要点做一简要总结,并提出了相关的注意事项。 2 涵洞设计要点 涵洞设计应合理、充分地利用勘测设计的资料,在综合考虑实际地形、路线平纵面总体布置等数据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内容: 2.1 流量计算 利用初定涵位处的汇水面积、比降等资料和相应的小桥涵计算公式,一般采用径流形成法计算出该涵位处的设计流量Qp,为后续涵位、孔径的最终确定做准备。 2.2 涵位的最终确定 实际工作中,涵位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涵洞的位置应在考虑路线平纵线形的布设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在地形较好,地质条件良好,地基承载力较高、较稳定的地方。

(2)原则上每个汇水区或每条河沟、冲沟都应设置小桥涵,但实际工作中,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了节省造价,合理利用地形条件,可以考虑将相邻的多个汇水区域或河沟、冲沟合并到一个涵洞处排水、灌溉。如图1所示。 图1多个汇水区域或河沟处涵位布置图 (3)在河沟位置处布设涵洞时,涵洞与路线平面的交角应尽量和河沟与路线的交角相一致。实际设计工作中,为了便于设计和施工,斜交涵洞的角度一般由河沟与路线实际交角和设计单位既有的斜交 盖板通用图的尺寸来决定。如图2所示。 图2斜交涵涵位布置图 (4)当与路线斜交处河沟地质较差,地基承载力不足或斜交涵洞涵长较长时,从经济和技术上考虑,可改移河沟位置至附近地质良好、经济技术评价较好的位置设涵。切不可单纯为了缩短涵长、降低造价而硬性地改沟改河。如图3所示。 图3改沟改河涵位布置图 (5)在冲沟处设涵时,应对比冲沟底及冲沟两侧山体的地质、水文情况。当冲沟底的地质较差、坡率很大时,应将涵位设置于地质良好的山体一侧,涵底坡率应适当减缓,以防止水流过急对洞口和基础造成过大冲刷。如图4所示。 图4冲沟处涵位布置图 (6)当河沟顺着路线方向,河沟两岸地形较陡,用改沟改河的方法不能解决灌排水问题时,可考虑设置纵向涵(涵轴线与路线相平行或相一致)。如图5所示。 图5纵向涵涵位布置图 2.3 涵底纵坡的确定 涵底纵坡应与涵位处的实际地形相适应,主要根据外业调查资料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设计规范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设计规范 篇一:dJTGD6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新规范删减列表及疑问探讨 JTGD60-201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新规范删减列 表及疑问探讨 1.0.4、设计使用年限(新增) 桥涵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使用年限提出明确要求。 1..0.6、增加抗风、抗震、抗撞设计要求。 3.1.2、公路桥涵线形设计:(引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3.1.4、地震状况应做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从偶然状况中剥离)。 3.1.5、公路桥梁钢结构部分应根据需要进行抗疲劳设计(通用规范新增内容, 对应的钢结构设计新规范执行)。 3.1.6、风险评估:初步设计阶段实行风险评估制度(新增,对应交公路发(2010) 175号)。 3.2.3、增加斜交桥梁桥墩斜交正做时,墩台边缘净距的计算简式。 1 3.2.7、新增跨线桥桥墩设置及防护要求。 3.4.1、紧急停车带的设计长度要求修改。 3.4.2、人行道设置宽度修改。最小宽度有原来0.75或1米,修改为1米。增 加路缘石高度设置的进一步说明。 3.5.1、增加易结冰、积雪的桥梁纵坡不宜大于3%的要求。 3.5.3、第四条,增加逆风、冰冻、漂流物的影响下,提高铺砌高度。 3.5.5、详细补充桥台搭板设置长度、宽度、搭接以及厚度要求。 3.6.6、增加桥梁栏杆与桥面板的连接方式描述。

3.6.8、条纹中补充了盆式支座、球钢支座等支座。 3.6.9、简化伸缩缝的要求,删除了数模式伸缩缝中钢梁高度的要求。 3.7.6、增加桥面排水、桥台排水、支挡构造物排水的要求,详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3.8.2、新增永久观测点的设置要求。(特大桥、大桥) 3.8.4、修改防雷设计要求。(参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设计规范》) 3.8.6、新增结构监测设施设置要求(技术复杂的大型桥梁)。 3.8.7、新增跨线桥设置防抛网要求。 4.1.5、基本组合中将汽车荷载按照车辆荷载的加载时,车 2 辆荷载分项系数调整为1.8。 4.1.5、桥涵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修改,将原不同情况下的大桥、中桥、小桥的结构设计安全等级提高了一个等级。 4.1.5、偶然组合:修改作用的分项系数。 4.1.6、取消长期组合、短期组合的说法,改为:准永久组合及频遇组合。 4.1.7、增加钢结构疲劳设计荷载组合规定。 4.2.2、增加预加力标准值计算公式。 4.2.5、第五条,增加水浮力标准值计算公式。 4.3.1、各等级公路桥涵的汽车荷载等级做了一定调整,将二级公路荷载等级标准提高了一半(由偏向公路二级,改为偏向公路一级)。 车道荷载中集中荷载Pk的起始计算标准提高。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篇一:jtgd60-20xx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新规范删减列表 jtgd60-20xx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新规范删减列 表及疑问探讨 1.0.4、设计使用年限(新增) 桥涵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使用年限提出明确要求。 1..0.6、增加抗风、抗震、抗撞设计要求。 3.1.2、公路桥涵线形设计:(引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3.1.4、地震状况应做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从偶然状况中剥离)。 3.1.5、公路桥梁钢结构部分应根据需要进行抗疲劳设计(通用规范新增内容,对应的钢结构设计新规范执行)。 3.1.6、风险评估:初步设计阶段实行风险评估制度(新增,对应交公路发(20xx)175号)。 3.2.3、增加斜交桥梁桥墩斜交正做时,墩台边缘净距的计算简式。 3.2.7、新增跨线桥桥墩设置及防护要求。

3.4.1、紧急停车带的设计长度要求修改。 3.4.2、人行道设置宽度修改。最小宽度由原来0.75或1米,修改为1米。增加路缘石高度设置的进一步说明。 3.5.1、增加易结冰、积雪的桥梁纵坡不宜大于3%的要求。 3.5.3、第四条,增加逆风、冰冻、漂流物的影响下,提高铺砌高度。 3.5.5、详细补充桥台搭板设置长度、宽度、搭接以及厚度要求。 3.6.6、增加桥梁栏杆与桥面板的连接方式描述。 3.6.8、条文中补充了盆式支座、球钢支座等支座。 3.6.9、简化伸缩缝的要求,删除了数模式伸缩缝中钢梁高度的要求。 3.7.6、增加桥面排水、桥台排水、支挡构造物排水的要求,详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3.8.2、新增永久观测点的设置要求。(特大桥、大桥) 3.8.4、修改防雷设计要求。(参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设计规范》) 3.8.6、新增结构监测设施设置要求(技术复杂的大型桥梁)。 3.8.7、新增跨线桥设置防抛网要求。 4.1.5、基本组合中将汽车荷载按照车辆荷载的加载时,

完整word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3.3.5车行天桥桥面净空按交通量和通行农业机械类型可选用 4.5m或7.0m;其汽车荷载应符合本规范第4.3.1条有关四级公路汽车荷载的规定。 人行天桥桥面净宽应大于或等于3.0m;其人群荷载应符合本规范第4.3.5条的规定。 3.3.6电讯线、电力线、电缆、管道等的设置不得侵入公路桥涵净空限界,不得妨害桥涵交通安全,并不得损害桥涵的构造和设施。 严禁天然气输送管道、输油管道利用公路桥梁跨越河流。天然气输送管道离开特大、大、中桥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00m,离开小桥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50m。 高压线跨河搭架的轴线与桥梁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一倍塔高。高压线与公路桥涵的交叉应符合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规定。 3.4桥上线形及桥头引道 3.4.1桥上及桥头引道的线形应与路线布设相互协调,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位于市镇混合交通繁忙处,桥上纵坡和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3%。桥头两端引道线形应与桥上线形相配合。 3.4.2在洪水泛滥区域以内,特大、大、中桥桥头引道的路肩高程应高出桥梁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加壅水高、波浪爬高、河弯超高、河床淤积等影响0.5m以上。 小桥涵引道的路肩高程,宜高出桥涵前壅水水位(不计浪高)0.5m以上。 3.4.3桥头锥体及引道应符合以下要求: 1桥头锥体及桥台台后5~10m长度内的引道,可用砂性土等材料填筑。在非 严寒地区当无透水性土时,可就地取土经处理后填筑。 2锥坡与桥台两侧正交线的坡度,当有铺砌时,路肩边缘下的第一个8m高度 内不宜陡于1:1;在8~12m高度内不宜陡于1:1.25;高出12m的路基,其12m以下的边坡坡度应由计算确定,但不应陡于1:1.5,变坡处台前宜设宽0.5~2.0m的锥坡平台;不受洪水冲刷的锥坡可采用不陡于1:1.25的坡度;经常受水淹没部分的边坡坡度不应陡于1:2。 埋置式桥台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式或排架桩式桥台,其锥坡坡度不应陡于1:1.5,对不受洪水冲刷的锥坡,加强防护时可采用不陡于1:1.25的坡度。 3洪水泛滥范围以内的锥坡和引道的边坡坡面,应根据设计流速设置铺砌层。 铺砌层的高度应为:特大、大、中桥应高出计算水位0.5m以上;小桥涵应高出设计水位加壅水水位(不计浪高)0.25m以上。 3.4.4桥台侧墙后端和悬臂端梁桥深入桥头锥坡顶点以内的长度,均不应 (按路基和锥坡沉实后计)。0.75m小于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的桥头宜设置搭板。搭板厚度不宜小于0.25m.,长度不宜小于5m。 3.5构造要求 3.5.1桥涵结构应符合以下要求: 1结构在制造、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规定的强度、刚度、稳 定性和耐久性。 2结构的附加应力、局部应力应尽量减小。 3结构型式和构造应便于制造、施工和养护。 4结构物所用材料的品质及其技术性能必须符合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 3.5.2公路桥涵应根据其所处环境条件选用适宜的结构型式和建筑材料,进行适当的耐久性设计,必要时尚应增加防护措施。 3.5.3桥涵的上、下部构造应视需要设置变形缝或伸缩缝,以减小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其他外力所产生的影响。

公路桥涵设计参考书

设计手册 1 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基本资料 2 拱桥(上册) 3 拱桥(下册) 4 桥涵(上册) 5 桥涵(下册) 6 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桥位设计》 7 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涵洞 8 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墩台与基础 9 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桥梁附属构造与支座 10 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梁桥(上册) 11 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梁桥(下册) 12 预应力技术及材料设备(第二版) 桥梁计算示例集 1 桥梁计算示例集_桥梁地基与基础_赵明华 2 《连续桥面简支梁桥墩台计算实例》 3 桥梁计算示例集吊桥 4 桥梁计算示例集拱桥(一) 5 桥梁计算示例集拱桥(二) 6 桥梁计算示例集——拱桥 7 桥梁计算示例集——下承式简支栓焊桁架桥 8 桥梁计算示例集——预应力混凝土刚架桥 9 桥梁结构计算示例集《简支梁(板)桥》 10 混凝土简支梁(板)桥 桥梁工程类 1 《桥梁工程》姚玲森 2 桥梁工程(第二版)范立础 3 桥梁工程邵旭东 4 桥梁工程设计计算方法及应用( 贾金青) 5 桥_唐寰澄 桥梁抗震类 1 桥梁抗震-范立础 2 桥梁振动研究_何度心 3 桥梁抗震计算_何度心 4 桥梁延性抗震设计.范立础 5 高架桥梁抗震设计_范立础 6 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_范立础 7 桥梁减隔震设计_范立础 8 桩的抗震设计_万世昌 9 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非线性分析_张辛培 10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与应用_李刚 11 结构多维抗震理论与设计方法_李宏男 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算例_王亚勇 13 桥梁地震 公路桥梁荷载横向分布计算 1 公路桥梁荷载横向分布计算_李国豪 2 公路桥梁荷载横向分布计算_贺栓海 3 斜梁桥荷载横向分布实用计算分析_易建国桥梁结构 1 桥梁与结构理论研究_李国豪 2 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_李国豪 3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_项海帆 4 桥梁结构分析及程序系统_肖汝城 5 拱结构的稳定与振动_项海帆 6 结构稳定与稳定内力_李存权 7 结构稳定性原理 8 公路桥梁动力学_宋一凡 9 《桥梁力学》_胡人礼 10 桥梁工程中的有限条法_傅子智 11 桥梁简化分析_周远棣 12 桥梁结构动力分析_曹雪芹 13 桥梁结构非线性分析_范立础 14 桥梁结构分析_杜国华 15 桥梁结构力学_李明昭 16 桥梁结构空间分析设计方法与应用-戴公连李建连 17 弹性薄壁梁桥分析_倪元增 18 大跨度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_大桥局 19 大跨度桥梁结构计算理论_李传习 20 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_项海帆 21 造桥三十六年_邓文中 22 桥梁结构的最优设计_林亚超 23 土木工程荷载与设计方法_张学文 24 桥梁结构轻型化与造型艺术_金成棣 25 钢筋混凝土的高温性能及其计算 26 塔式结构_王肇民 桥梁抗风 1 桥梁风工程_项海帆 2 工程抗风设计计算手册_张相庭 桥梁规范配套 1 《公路钢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规范》条文应用算例_袁伦一 2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设计原理_张树仁 3 公路桥梁结构可靠度与概率极限状态设计_李扬海 4 桥梁设计的极限状态理论_刘孝平 5 桥梁设计规范学习与应用讲评_张树仁 6 极限状态的桥梁设计理论_辽林 7 容许应力法的桥梁设计 8 结构可靠度理论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_张建仁 梁桥 1 钢筋混凝土梁桥_姚玲森 2 钢筋混凝土桥梁基本构件设计与诺谟图 3 梁桥理论与计算_程翔云 4 桥梁设计百问_邵旭东 5 桥梁上部构造性能_E.C.汉勃利 6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_范立础 7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_徐岳

公路涵洞设计内容及注意事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d11731586.html, 公路涵洞设计内容及注意事项 作者:宋巨锋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14期 【摘要】公路设计时因公路的修建改变了既有的地面排水系统,为了保持水流的既有流向就要设置涵洞。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总结了公路涵洞设计的具体内容以及设计中应注意的细节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公路涵洞外业调查内业设计注意事项 一、外业调查 1、主要调查内容:涵洞外业调查主要是为了准确确定涵洞孔径、交角,进行涵洞流量计算、以及进行涵洞进出口设置做资料准备。根据以上要求涵洞外业调查时应着重记录涵洞附近及周边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情况、地表土土壤类别、应特别注意涵洞进出口位置的地面自然边坡坡度。对于有常流水的沟渠还应注意测量沟渠的水深、沟宽以及沟底土质情况。另外还应搜集当地水文计算的经验公式,到当地气象部门收集年最大降雨量、平均降雨量等气象水文资料。当然必要时要对每个涵洞基底一定深度范围的地质情况进行挖探和钻探,以获取更详细的地质资料。 2、调查资料的内业使用:内业时应根据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水文计算分析。水文计算一般采用暴雨推理法、径流形成法、形态调查法或直接类比法。计算时一般至少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核对。采用当地水文计算的经验公式,或采用《公路涵洞设计细则》所推荐的公式计算时,公式中的相关参数应根据细则和调查资料取得,其中汇水面积可以利用1:2000或1:5万地形图上进行勾绘。综合以上资料就可以获得针对每个涵洞的流量计算表。 二、涵洞类型和孔径选择 1、一般常用的涵洞分别盖板暗涵、盖板明涵、圆管涵、箱涵、拱涵、波纹管涵。以上涵洞均有其使用的条件和使用范围。比如圆管涵孔径最大一般为2.0m,计算流量较大时就无法使用,圆管涵所适用的涵底纵坡规范规定一般要小于3%,涵底纵坡大于3%时应选择使用盖 板涵。盖板暗涵因其取材方面适应性强而被广泛采用。盖板明涵主要在低等级公路中使用,一般因为低等级公路路基填土高度稍低,盖板暗涵不易设置而不得已采用盖板明涵。箱涵因其整体性好、刚度大则在地质条件稍差的情况下使用。拱涵则在路基填土高度较高时有较好的适应性而被采用。波纹管涵多用在地质条件较差且天气较寒冷的地区,波纹管涵有更好的适应地基基础变形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