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肿瘤中草药的研究发展

抗肿瘤中草药的研究发展

抗肿瘤中草药的研究发展
抗肿瘤中草药的研究发展

抗肿瘤中草药的研究发展

摘要:本文对抗肿瘤中草药研究发展进行了综述,报告了中草药治疗的现状,阐述了抗肿瘤中草药发展的趋势,对新型抗肿瘤中草药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肿瘤中草药药物

0引言

肿瘤,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恶性肿瘤更是威胁生命的杀手。人类医学在对抗肿瘤的漫长战争中,西医治疗方法起了主要的作用,而中医疗法被认为有一定辅助疗效。肿瘤的放化疗损害人体免疫功能,中草药在维护正常免疫功能上起一定的“扶正”作用,不少中草药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很多恶性肿瘤至今还是“绝症”,其治疗耗费巨大,很多肿瘤病人最后都是“人财两空”。现在治疗肿瘤主要还是依靠西医,在西医理论中,肿瘤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正常细胞的异常增生,机体免疫系统本来可以监控和调整这种异常变异,但当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对机体的监控调整功能就被削弱,细胞的变异变得无法控制,逐步朝着肿瘤的方向发展。然而,西医对肿瘤的治疗中,现有的手段如外科手术、放化疗等都会进一步降低和减弱机体免疫功能,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而在调整和恢复身体免疫功能上,传统的中医有一定作用。中医药的“扶正”功能就是对免疫功能的保护和恢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实际上,中医里很早就有关于肿瘤的记载,我国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瘤”的病名,到宋代东轩居士著《卫济宝书》中第一次使用了“癌”的病名。中医文献上的“痈疽”、“积聚”、“瘿瘤”、“乳岩”等病名,都包含了癌症的信息。

1在中医界肿瘤形成的原因,治疗最佳时期以及发展动向

由于在正常成人中,除了创伤愈合及生殖周期外,几乎所有的新生血管生成都是病理性的,因此,选择性地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对肿瘤治疗有其特殊的优势。新血管的生成取决于血管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在正常组织中,由于缺少血管生长因子或被高水平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严格控制,血管生成的开关是处于关闭状态的,但在肿瘤组织中,由于生长因子表达过度,抑制因子表达过低,改变了这个平衡,从而使肿瘤血管的生成保持在开启状态,从而引起肿瘤血管的过度生长。

在肿瘤这一特殊的微环境中,它的表现性主要有五种:(1)失控性。肿瘤新生血管出现迅速,生长快,并呈持续性;(2)不成熟性。肿瘤新生血管管腔不规则,且呈窦状扩张,壁薄;(3)肿瘤血管系统高度紊乱,血管扭曲、扩张;(4)肿瘤内微血管丰富;(5)肿瘤血管的超微结构异常,管壁有大量的缺口及广泛的内皮间连接等。

正确识别肿瘤的方法:(1)肿瘤的生长速度。一般良性肿瘤的生长速度较慢,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很快;(2)肿瘤的生长方式。良性肿瘤的生长就像吹气的气球一样,属于膨胀性生长,而恶性肿瘤的生长多是向周围正常组织是浸润;(3)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由于良性肿瘤外表都包裹着一层包膜,所以触摸时会感到它的界限很清楚,很容易分辨出哪是肿瘤,哪是正常组织,当轻推时会感到它的活动度很大。恶性肿瘤外表没有包膜,所以摸起来界限不清楚,活动性也很差;(4)肿瘤的转移性。一般良性肿瘤不转移,而恶性肿瘤很容易扩散到全身;(5)对全身的影响。良性肿瘤一般不影响全身情况,但肿瘤体积太大或长在重要器官上也可危及生命。恶性肿瘤到晚期严重影响全身,使病人病情逐渐恶化最后导致死亡;(6)治疗后,良性肿瘤不易复发,恶性肿瘤容易复发。

寻找新型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特别是从天然植物中寻找,成为了近年来世界上许多科

学家研究的热点。从古至今我国传统中药一直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着独特的功效,随着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机制的深入研究和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开发,人们发现有不少中药或其有效成分是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而发挥作用的。到目前,研究人员已经从活血化瘀药、滋补药、止痛解毒药、化痰软坚药、抗风湿药、止血药等传统中药中分离到对肿瘤血管生成有影响的成分。

2使用中草药抗瘤的好处

手术、放疗、化疗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三大有效手段。化疗对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可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但是也有很强的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是骨髓抑制,这一不良反应往往使化疗的疗程和剂量受到限制,导致化疗的失败。中药不论在缓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增加药物的疗效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其中能升高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药物就有几十种。如、女贞子、鸡血藤单味药均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能防止多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增强机体免疫力;阿胶对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有一定作用;既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又可促进机体代谢,通过细胞内cAMP及cGMP的调整作用而使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

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都有消化道反应,轻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脘腹胀痛,重者剧烈呕吐、难以进食、脘痛腹泻,甚至出现血性腹泻。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主受纳运化,乃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化疗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胃气、调理中焦,使胃气盛、气血旺,临床常用六君子汤、健脾汤、汤等;呕吐严重则用橘皮汤、小半夏汤等。

化疗药物还会严重损伤机体免疫功能,而扶正祛邪的中药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提高机体对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能力。有人采用扶正冲剂(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补骨脂)对60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组病人在应用扶正冲剂治疗过程中,随着症状减轻好转,血清CEA值随之下降。这说明临床应用扶正冲剂对晚期胃癌患者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作用。另外中药还可以缓解化疗药物的肾毒性和预防脱发等。

所以中国中草药在治疗肿瘤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依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做出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人体整体的抗病能力后,针对肿瘤的特殊位点,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治疗肿瘤。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使患者的身体可以自行消灭肿瘤,减轻患者的手术、放疗、化疗压力。所以,中药在治疗肿瘤方面具有副作用小、个体化针对性强,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4 中国中草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的进程及现状

孙尚见院长在1999年创立了第一家中医抗肿瘤医院——金华艾克医院,通过长期的中药临床研究,创建出一套有效地抗瘤方法。

艾克医院和院长孙尚见的成功有着一个基本的大前提.从医学原理上讲,中医能够治疗肿瘤。以此为科学基础,艾克医院又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疗法。金华艾克医院已经积累了抗肝肿瘤、肺肿瘤、胰腺肿瘤、肠肿瘤、乳腺肿瘤、白血病等各种肿瘤的验方(被证实有疗效的经验处方)。几乎每个病种都有一到两个。经验加上创新,这应该就是艾克医院能够越做越大的秘诀。

西医以原子论为基础,认为肿瘤是细胞的异常增生。中医则倾向于将人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肿瘤的形成不仅仅是局部的有形肿块,而是全身的气血运行受阻给排毒系统造成障碍,从而导致免疫系统下降所致。因而在临床上局部肿块虽可切除得很干净,手术很成功,可过半年、一年后又发生了肿块复发、转移甚至扩散的不良后果。因此,跟所有中医生一样,孙院长主张用整体观念看待肿瘤,从解郁、软坚、破瘀、排毒的药物中寻找治疗肿瘤的有效药物。他还将自己的心得写成一本名为《中草药治疗肿瘤的奥秘》的书,探讨肿瘤的发生、

发展、转移的相关因素和内在联系以及中草药治肿瘤的原则、中草药对肿瘤的作用机理等。浙江省中医学会会长、国家级名老中医何任教授为该书作序并题写书名。

创办医院时,国内用中医方法治疗肿瘤的门诊和医院,孙院长都尽可能去深入了解和研究。医院有一个主任医师组成的专家组,专门研究别人的长处,结果发现扶正祛邪法、以毒攻毒法都各有优点和局限。比如以毒攻毒法,见效是快,但复发也快,副作用比较大。

接诊了十多万病例后,艾克医院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用攻下败毒、排毒法来驱除病人体内的邪气。艾克医院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该大胆用药时毫不犹豫。许多人认为中医只能在治疗某些慢性病上有效。但孙院长认为,中药中的软坚药和解郁药对于促进肿瘤的软化以致消失大有帮助作用。软坚药可以使肿块变软。它是以一种绳锯木断、慢慢消磨的作用方式把肿块变软,变软的肿块经过破瘀活血药的破散作用易于把肿块消散掉。在被誉为"中草药之乡"的浙江磐安县,一种名为金丝吊葫芦的中药一直被当地人看作是仙草。但它对生长环境要求也非常苛刻,只在浙江、广西、江西等省区的一些山区有少量的分布。它必须生长在海拔7 00米的深山密林和悬崖峭壁的背阴面,上面要有散射光,旁边要有细水渗出,下面要有树叶覆盖,常年气温保持在18℃左右。不要肥田沃土,不要施肥锄草,但一年只长一寸。

孙尚见院长从移栽野生金丝吊葫芦开始,最终完成了人工仿天然绿色栽培的金丝吊葫芦,并证明其功效与野生的金丝吊葫芦相等。为了保证药材的疗效,艾克医院建立了强大的采购网络。处方中的全部是从农村一家一家收购来的野生鳖;用来宁心益胃的紫芝只用浙江、江苏、江西这一带的,福建以南的坚决不用。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的效果比较好,正宗的产地就在浙江。艾克医院有一支专门采集、收购、加工白花蛇舌草的队伍,田埂边、路边的全部不要,只要山里面没有污染的白花蛇舌草。孙院长说,浙江每年差不多三分之二的野生白花蛇舌草是被他们收购的。医院还总结了一套加工白花蛇舌草饮片的独特方法,白花蛇舌草全部是绿色的,药效最好。还有清肝用的夏枯草。如果过早采集是青色的,药性会过于寒凉;过迟采集,又变成黑色的,效果较差。只有红色的夏枯草药效才最好,但采集的合适季节只有半个月,艾克医院的夏枯草则全都选用这个时候的。

5抗肿瘤常见的、疗效好的中药

近年来出现的类似羟基喜树碱的抗癌新药,是从植物喜树中提取的一生物碱。它的作用位点是DNA拓扑异构酶I。喜树碱类能特异性地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的活性,从而干扰DNA的结构和功能,使DNA单链及双链断裂,产生积聚,以致癌细胞停止分裂而死亡。喜树碱类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抗癌谱广,对大肠癌、卵巢癌、肺癌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紫杉醇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抗癌新药之一,是从短叶紫杉或我国的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它能够促进微管聚合,同时抑制微管解聚,从而使纺锤体失去正常功能,细胞有丝分裂停止。临床上对卵巢癌和乳腺癌有独特的疗效。

雷公藤是一个生物活性复杂的植物类药物,是一味传统的抗风湿中药。红素是从雷公藤中提取的一个活性单体成分。有人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技术,对红素抗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当红素的浓度仅0.01微克/毫升时,已表现出较强的生物活性,当红素的浓度在0.1微克/毫升时,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小管形成的抑制作用超过90%,当达到0.5微克/毫升时,可将大部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杀伤。

姜黄素姜黄素是中药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有研究人员观察姜黄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电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姜黄素诱导肿瘤细胞SMMC-7721凋亡作用。结果表明,姜黄素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机理有:影响细胞增殖周期和诱导凋亡,直接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下调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表达,减少细胞中VEGF的水平;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

五味子:“五味子”粗提物及其有效成分五味子甲素对多药耐药有逆转作用,能大大提高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的敏感性。而且在逆转多药耐药的机制方面,主要与抑制P-糖蛋白以及增强抗肿瘤药物诱导耐药的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专家对五味子“逆转耐药”的系列研究进行了体外实验、裸鼠体内实验和抗肿瘤实验,证实五味子粗提物及其有效成分五味子甲素逆转多药耐药的效果很明显。在与抗肿瘤药物长青新碱、紫衫醇、阿霉素合用对抑制小鼠肉瘤S180生长的增强作用的实验中,发现五味子粗提物与这三种药物合用后,三药抑瘤作用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强,抑瘤率分别达到51.66%、38.11%和53.05%。在机理研究中,专家发现了四种机制:一是五味子能够增加抗肿瘤药在耐药肿瘤细胞中的蓄积,从而增强了疗效;二是能够抑制P-糖蛋白的表达,提示至少部分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干扰P-糖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泵发挥其作用;三是能显著增加阿霉素诱导肝癌BEL 7402细胞发生凋亡的易感性;四是钙拮抗剂VER能部分拮抗二氢吡啶类钙激动剂BAYK8644介导的细胞内钙增加,提示五味子甲素本身无钙拮抗活性。

6中药抗瘤药物的研发前景

中药抗癌药物的作用机制还有很多有待于去发现、探索。中药对抗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在现阶段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及改善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新型的植物类抗肿瘤药对肿瘤作用机制的深入和特异性的增强能提高抗肿瘤的作用。另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对特定化疗方案起增效作用的中草药,以期达到在剂量减少的情况下仍能取得预期疗效的目的,从而使化疗的不良反应进一步减轻。总之,如何利用中医药的优势,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创制疗效好、针对性更强的新的中药制剂,是我们探索更好的抗癌药物的的首要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医科叶霈智;运用中医精髓防控肿瘤[N];保健时报;2011年.

[2]迟德彪;五味子乙素对人神经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3]魏英超;一个肿瘤模型的反问题[D];东华大学;2010年.

[4]吴万桂;袁捷;林惠华;;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0,01.

[5]唐求;袁昌劲;聂彬;孔庆志;;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J];肿瘤学杂志;2010,02.

致谢

抗肿瘤中药研究现状

抗肿瘤中药研究现状 【摘要】中药因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扶正固本等功效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主要从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等方面对中药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药;抗肿瘤作用;作用机制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中药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其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改善症状与体征,以及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其具有不良反应低,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其抗肿瘤活性已得到国际公认,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中药抗肿瘤作用及其主要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1 肿瘤病因、病机 肿瘤在中医中属“积聚”范畴,历代诸家均有论述。《难经·五十五难》中“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病不离其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 祖国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产生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指人体正气虚衰,脏腑失调,气血失和以及七情内伤;外因指六淫之邪和疫戾之气,当人体正气虚衰,邪气乘虚而入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衡、气血不调、五脏之气紊乱,致使外来邪气乘机而入,破坏了五脏正常的生理功能,损耗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基础,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湿停、毒聚等病理变化,即气血虚衰、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毒内蕴、脏腑失调、经络瘀阻。 2 抗肿瘤中药功效与药理研究 根据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中药治疗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分别施以扶正固本、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理气行滞、清热解毒等不同方法。 2.1 扶正培本与增强免疫《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汗法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中提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灵枢·五变》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人腠理?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外证医寨》则明确提出“正气虚则成岩”。因此,扶正培本治疗法则“补之、调之、和之、益之”是防

中医中药抗癌作用机制

中医中药抗癌作用机制 恶性肿瘤一直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岁月中,也一直在与肿瘤作斗争,在漫长的时光里,总在追寻着如何战胜癌魔的法宝。我国的传统医学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较为系统的肿瘤发生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理论,并积累了中草药防癌、治癌的丰富经验。 从中医角度上讲,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皮肉筋骨、五官诸窍,都是通过经络与内在的五脏六腑相连,身体上任何局部的病变都影响到全身;内在脏腑的病变可以反映于体表,体表的病理变化涉及到内在脏腑。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从整体观念出发,肿瘤是人体内的一部分,属于病理产物,不是突然起病或无中生有,而是在人体内部病理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表现出来的。古代医家关于肿瘤发生的病因理论和病机学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将抗肿瘤药物分成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利湿祛痰类、软坚散结类、以毒攻毒类、扶正培本类等。 过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医药与肿瘤的斗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广泛运用,国内外的科学工作者们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抗癌物质和方法,中医中药成为其中的一个热点。中医药抗肿瘤机制逐渐被深入发掘和明了,为推进人类抗肿瘤斗争作出新的贡献。 中医中药抗癌作用机制一直是医学界引人注目的课题。以往多从消除肿瘤这一角度来寻找治疗方案。近年来,我国抗癌治疗中重视了研究中医、西医在抗癌治疗中各自的特点,发挥了中医所长,使癌肿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相关的中医药抗肿瘤研究也进一步地深入开展。 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中药抗肿瘤作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细胞毒类药物,即对癌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主要含有天然抗癌活性成分,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这类药物如:马蔺子及马蔺子甲素、莪术与莪术醇、榄香烯、斑蝥及斑蝥素、冬凌草及冬凌草素、青黛及靛玉红、藤黄及藤黄酸、苦参碱、蟾素、鸦胆子油、三尖杉酯、喜树碱等。 第二类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的药物,即通过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衡,改善机体全身的病理状态,增加机体自身的抗病力,如刺五加、木耳、香菇、猪苓、茯苓、云芝多糖、黄芪、人参、淫羊藿、薏苡仁等均属此类。其中有些药物的多糖类成分是属于免疫促进剂,携带特有的信息,易被遭受肿瘤细胞作用的机体正常组织细胞所识别,从而增强机体对肿瘤的特异免疫功能,使受损的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象黄芪、人参、淫羊藿等药物及其所组成的复方则类似于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又称适应原样作用,通过作用于机体相对的调控物质,相当于中医所说的阴阳二象,针对患者的功能状态进行均衡调适,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 学号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 层次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摘要 (3) 一、绪论 (4) 二、胃癌 (4) (一)大蒜素 (4) (二)白英 (4) 三、肝癌 (5) (一)大蒜素 (5) (二)苦参碱 (6) 四、胰腺癌 (7) 五、其他 (7) 六、结论 (8) 附录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1)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 肿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存在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基本上多是采用西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而随着中医药的逐渐发展,在治疗肿瘤领域,中医药的治疗优势越发凸显。经过长时间的临床研究证实,在研究抗癌药物时,从不同的植物当中萃取天然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采用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对癌症进行治疗时,增效减毒的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将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之后,以中药对其进行试验可以发现具有很强的一直肿瘤生长的作用,同时能够帮助患者提高其机体棉衣功能,并且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主要以胃癌、肝癌、胰腺癌以及其他肿瘤疾病等为例对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一、绪论 肿瘤是全球疾病致死的重要元凶之一,癌症则是属于恶性肿瘤。目前治疗肿瘤的手段主要是西医治疗,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等等。但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大,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中医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作用特点。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中医中药的治疗手段是调动机体免疫功能和整体抗病能力的新的全身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中药天然有效成分及其提取物被发现有助于治疗肿瘤等疾病,不良反应少,不易产生抗药性,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干预性好[1]。本文以胃癌、肝癌、胰腺癌等疾病为例,综述了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二、胃癌 在临床消化道肿瘤当中,胃癌是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的肿瘤,并且在所有恶性肿瘤当中,其发病率居于首位,因此也对人类的健康形成了极大的威胁。这种肿瘤的发病原因有多种,地域环境、癌前病变、饮食习惯、基因、遗传甚至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有可能导致胃癌的产生。 (一)大蒜素 大蒜可以对胃癌细胞直接产生抑制迁移、抑制增殖的作用,同时还能对胃癌细胞进行诱导,从而使其不断凋亡。此外,大蒜还能防止致癌因子的形成,这也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减少胃癌的发生。我国一些学者充分借助MTT、Western blot 以及RT-PCR等方式对胃癌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并且对P38和Caspase-3蛋白和基因的表达进行观察[2]。研究表明,大蒜素能够有效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这一现象的产生则很可能是因为在大蒜素的作用下,P38的表达量以及Caspase-3表达量的增加,从而对胃癌细胞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在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迁移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时,主要借助的是划痕伤口愈合法。要想对大蒜素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作用机制进行观察,可以充分借助MTT方法完成。试验证实,大蒜素可以有效抑制胃癌

抗肿瘤中药

抗肿瘤中药的临床应用 恶性肿瘤是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卫生部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肿瘤发病率已上升为0.127% ,有人预测2005年北京地区肿瘤发病率比1977年增加15%以上。由于肿瘤患者人数呈总体上增加趋势,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临床上对于抗肿瘤药的需求量急剧上升。抗肿瘤药的年平均增长率高于12% ,大大高于全球其它大类药物的年平均8%的增长。 40余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模式已逐步形成,中药在控制肿瘤、肿瘤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在肿瘤的癌前病变、预防复发转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我国是天然药物大国,应用中草药治病历史悠久,抗肿瘤中成药毒副作用较小,使这类药物备受患者青睐。本文重点探讨抗肿瘤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临床用药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的病因为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和劳欲内伤等。病机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正虚主要为气(阳)虚、阴(血)虚、气阴(血)两虚,邪实主要为气滞、痰凝、血瘀、热毒等。治疗的基本原则为扶正祛邪(抗癌)。由于恶性肿瘤目前尚未见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所以用药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的特点。 二、中医指导下的中药应用 中药治疗肿瘤的临床用药方式:①辨证施治,随证加减;②专病专方,多为院内制剂;③单方、土方、验方。以前两种为主,剂型主要是汤剂。 中药抗肿瘤的实验研究工作:①筛选抗癌复方、单方;②抗癌中药的药效、毒理研究;③探讨作用机理;④对比中西药疗效;⑤抗癌中成药的制剂研究。 中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主要机制:①抗突变作用;②直接的细胞毒作用;③免疫增强作用;④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三、开发治疗恶性肿瘤中药的优势 笔者查阅了1999~20006年的中文期刊,有关该方面的报道有上千篇,总结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认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有如下作用:①增效减毒。

中药的抗肿瘤作用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和方法,是世界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中药是祖国医学用来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人们发现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无论是在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防止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还是在与放化疗配合,增效减毒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研究中药的浓厚兴趣,许多研究工作从不同方面揭示了各种中药的抗肿瘤作用,见表1。 (表1)中药及其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中药及制剂免疫增强作用地黄多糖、健脾康复汤、人参、黄芪、白术等诱导分化作用丹参酮、人参总皂甙、淫羊藿甙等促进凋亡作用榄香烯、白首乌甙、雄黄、乳香等影响拓扑异构酶喜树碱、螺旋藻、表鬼臼毒素、灵芝、半边旗等抑制微管蛋白活性紫杉醇、紫杉特尔、秋水仙素、长春花碱等抗血管生成十全大补汤、小柴胡汤、虫草多糖、云芝多糖、香菇多糖、黄芪、党参、当归、芍药和猪苓多糖、蟾酥、薏苡仁注射液、亚砷酸注射液等调节基因表达连黛胶囊、人参皂甙、苦参碱、乌贼墨等逆转多药耐药钩藤总碱、药根碱、靛玉红、姜黄素、复方三根制剂榄香烯等1免疫增强作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减退密切相关。临床观察表明,免疫功能活跃的肿瘤病人比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预后好;保持免疫记忆反应能力的病人比失去免疫记忆反应能力的病人预后好。实验研究表明,某些中药能保护或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如地黄多糖可提高S180荷瘤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可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也能部分阻碍瘤株对脾脏NK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相对改善荷瘤小鼠由于肿瘤而引起的IL-2分泌能力下降,显著提高CTL细胞活力,从而发挥抗肿瘤免疫效应(1)。杨传标(2)等报道中药健脾康复汤(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卷柏、仙鹤草等)治疗大肠癌脾虚证,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治疗后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活性明显增强,同时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此外,中药人参、黄芪、白术等都具有很好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2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细胞恶变是增殖和分化两者平衡的失调,从细胞增殖角度说恶性肿瘤的增殖是失去控制的,从分化方面讲恶性肿瘤细胞是丧失分化或分化异常的细胞。诱导恶性肿瘤分化,抑制其增殖是肿瘤现代研究的重要领域,西药中维甲酸等诱导分化剂,因有严重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而许多中药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且无副作用。如丹参酮ⅡA可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向终末细胞分化,并使细胞生长明显抑制,丹参酮还对人宫颈癌细胞株K562具有良好的诱导分化作用,其效果与维甲酸相仿(3)。曾小莉等(4)用人参总皂甙处理人肝癌细胞HepG2后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质增多,线粒体数量增加,糖原增多,高尔基复合体体积增大,发育较完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蛋白体增多,提示HepG2细胞趋于成熟分化。同时人参总皂甙能够有效动员HepG2细胞由G1/G0期进入S期,阻止S期细胞向G2/M期移行,造成大量S期细胞堆积。大量该期细胞DNA解旋,DNA单链暴露出更多的活性部位,为抗肿瘤药物提供更多的作用位点。并且临床上可进一步与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更有效地杀伤S期肿瘤细胞。中药淫羊藿甙作用于人高转肺癌细胞PG,采用多种手段检测表明,淫羊藿甙能影响PG细胞周期的时相分布,并能升高细胞内c AMP/c GMP比值;同时降低PG细胞对外基质的粘附性及侵袭、运动能力,从而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5)。[!--empirenews.page--]3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其内在基因编程调节,通过主动的生化过程,使细胞自杀死亡的现象。一旦细胞的增殖或凋亡发生异常,即可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形成肿瘤,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达到肿瘤缩小,癌症消退的目的。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和化疗药的抗癌效果均与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中药莪术中的抗癌活性成份榄香烯能阻止肿瘤细胞从S期进入G2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榄香烯处理HL-60细胞2小时,即可发现清晰的DNA梯状带;处理HL-60细胞24小时,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6)。白首乌甙50μg/ml作用于体外传代培养KB细胞72小时可诱导细胞出现核固缩和早期凋亡现象;流式细胞仪测定出现凋亡峰,凋亡率高达41.9%,并将KB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7)。中药雄黄的的主要成份砷可促进急性

中医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进展

中医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进展 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主要有两大类抗肿瘤中药:一类是细胞毒药物,即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主要含有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第二类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的药物,通过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衡,改善机体全身的病理状态,增加机体自身的抗病力。有些中药的某类成分属于免疫促进剂,携带特定信息,易被遭受肿瘤细胞作用的机体正常组织所识别,使受损的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这些中药通过作用于机体的调控物质,相当于中医所说的阴阳二象,针对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进行均衡调适,达到抗肿瘤的目的[1] 。运用中医药进行抗肿瘤研究须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在探讨中医药抗肿瘤的具体规律时则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从微观方面加以阐述。当前,对中医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已经发展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甚至基因水平,现将不同中药的作用机制简述如下。 1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1.1诱导细胞分化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治疗是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已经受到重视。丹参酮对人宫颈癌细胞株(ME180具有较好的诱导分化作用,经处理后细胞形态向良性分化、生长缓慢、集落形成率明显降低,细胞RNA杂交发现c-myc、Ha-ras癌基因表达明显降低[2]。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为R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它可弥补染色体由于细胞分裂出现的末端进行性缩短,使细胞

无限增殖,导致肿瘤发生,故而,可将端粒酶视为肿瘤细胞增殖的指标。苦参碱处理的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形态趋向红细胞系分化,同时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3]。 1.2促进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是许多中药杀伤肿瘤细胞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抗肿瘤中药对细胞周期有特异的阻断作用,这种作用受多种基因精确又复杂的相互调控,最终通过这些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实现对细胞增殖表型的直接调节[4?6]。大多数抗肿瘤中药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杀伤处于增殖期的细胞,特别是S期和M期细胞。还有的中药通过抑制DNA 合成过程中所需的DNA拓扑异构酶和DNA聚合酶活性,干扰DNA复制、抑制DNA合成,最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根据丹参酮抗肿瘤细胞的实验结果[2],丹参酮的抗肿瘤机制可能是抑制DNA聚合酶活性,阻止细胞进入S 期,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抗肿瘤方剂(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等)能明显诱导p53蛋白高度表达,当p53蛋白表达量增高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经过信息传递系统途径使细胞周期阻滞于分裂期[7]。大蒜油可促进人胃癌BGC-823细胞的抑癌基因p53表达,抑制细胞恶性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8]。淫羊藿苷能使凋亡相关基因bcl-2、c-myc表达下降[9]。As2O3对bcl-2基因的表达,无论从RNA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都有下调作用, 已被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0] 。这些发现为应用促进细胞凋亡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1.3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机体内任何化学物质如激素、神经介质、生长

中药抗肿瘤

中药抗肿瘤 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 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 1 中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 试验与临床研究表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随着肿瘤的 不断生长而进行性的下降,特别是晚期带瘤患者机体的各种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均受到显著抑 制,这就构成了肿瘤发展过程中恶性因果转化链中的重要一 环。而且肿瘤的常规疗法往往损伤机体甚至进一步抑制机体 免疫功能,因此,提高和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可改善病人的生 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及放、化疗的效果 。总的来说,它可能通过直接或 间接的方式发挥效应性、调整性作用,从整体-细胞·基因等不 同的水平,改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和影响 其生长。研究表明:中药可能通过激发、争强或恢复机体的特 异性/非特异性肿瘤的免疫的效应机制(如Tc、K,NK、M中对 肿瘤细胞毒性和相关的细胞因子等)来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 2 中药可诱导肿瘸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使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遵循自身的 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最后细胞脱落离体或裂解为若 干凋亡小题,被其他细胞吞噬。肿瘤的发生可能与细胞增殖

与死亡的速度平衡失调有关。目前,许多抗肿瘤药物就是通 过干扰肿瘤细胞生长、代谢、增殖等过程,最终触发肿瘤细胞 发生凋亡来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已成为一条很有希望治疗肿瘤的新途径。因此,开展中医药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将是今后几年肿瘤学领域的热门课题。2.1 中药通过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诱导凋亡 实验研究证实,某些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细 胞毒作用,即损伤DNA而发挥效力。如冬凌草、大黄、茯苓 等、人参、三七等均有良好的损伤DNA而抗白血病作用 2.2中药通过对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诱导凋亡 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可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 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有丝分裂期(M期)四 个期。在细胞分裂后进人G1期前存在一个相对静止期(GO 期),此期是决定细胞继续进行分裂或发生分化的重要阶段。 因为判别和消除异常增殖的细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凋亡和 增殖总是密切相关。细胞周期的调节既能影响细胞分裂又能 影响细胞凋亡,许多凋亡的信号在细胞死亡之前又可诱导细 胞周期的阻滞,这些信号在影响细胞周期的机制同时也影响 凋亡机制。与此同时,细胞周期调控的异常也被视为肿瘤发 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通过细胞周期阻滞来诱导凋亡成为 抗肿瘤新药的一个新靶点。研究表明: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 能够作用与细胞周期的某一环节,而是细胞增殖周期受阻,诱导其发

中药三七对于抗肿瘤机制的研究

三七抗肿瘤研究 三七(Panax notog inseng)属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干燥根及根茎入药,又称田七、岑三七等,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有“南方人生”、“参中之王”的美誉,用药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三七生用可以止血强心、消肿定痛,熟用可以强壮补虚、活血补血。三七主要成分有三七总皂苷(已分离出24种,含量约为12%)、三七素、黄酮、挥发油(77 种)、糖类及各种微量元素等。其中,三七总皂苷、三七多糖和部分挥发油成分被认为是三七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例如抗肿瘤产品清肺XX丸中就有三七的成分。 1.三七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 正常细胞有生长调控基因,不会大量复制,但是癌细胞因为破坏了生长基因,因此会不断的分化复制,无限增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是三七抗肿瘤的主要作用之一。研究证实,将100、400ug/mL三七总皂苷处理人肺癌Lewis细胞48h后,用多功能实时无标记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存活率,证实三七总皂苷(400ug/mL)诱导细胞死亡,细胞存活率仅为20%。此外,将肺癌Lewis细胞接种小鼠后观察三七总皂苷的抗肿瘤效果,结果发现灌胃三七总皂(400ug/mL)与对照组(PBS)相比对Lewis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 2.三七促进癌细胞凋亡 诱导癌细胞凋亡治疗恶性肿瘤是肿瘤研究的新观点。细胞凋亡或称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抗肿瘤药物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证实,三七总皂苷对肝癌SMMC- 7721细胞的生长有直接抑制作用, 随后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SMM C- 7721细胞的凋亡率, 结果显示三七总皂苷能诱导细胞凋亡, 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正比关系, 400 mg /L的三七总皂苷使SMMC- 7721细胞的凋亡率达11. 76%。表明三七总皂苷能够促进细胞凋亡抗肿瘤[2]。此外,将300,600,1200 mg /mL三七皂苷R1孵育白血病HL- 60细胞48h 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凋亡率分别为8. 1%,6. 9%,33. 7% ,三七皂苷R1呈剂量依赖性的促进细胞凋亡作用[3]。 3.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 血小板聚集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恶性肿瘤细胞具有诱导血小板聚

常用抗肿瘤中成药表

常用抗肿瘤中成药一览表 名称成份、功用与主治药理药效剂型、规格与用法(含注意事项) 康莱特注射液[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1997)卫药准字 Z-108号] 成份:薏苡酯 功用主治:抗癌。用于原发性肺 癌,肝癌,胃癌,鼻咽癌,乳腺 癌,食道癌,胰腺癌,大肠癌,白血 病,胰岛细胞癌,恶性淋巴瘤,脑 瘤,喉癌,腮腺癌等;尤以晚期肿瘤 更适合。 实验证明本品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坏死;对 LA795肺转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改善肝功能,提 高血白蛋白浓度,降低甲胎蛋白,具有镇痛,改善 食欲功能,同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精神状 态;良好的防癌和明显的对化疗药物的增效作用, 对抗癌症恶病质和保护化疗患者的骨髓功能、肝肾 功能等作用;能明显激活T 淋巴细胞,NK 细胞和 LAK 细胞活性,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 免疫功能,同时还能提供机体高能营养,显著提高 免疫力及促进造血功能,激活白介素I 和白介素II 的活力等。 注射剂,100 ML/ 瓶X6瓶/ 盒,静滴,100-200 ML/ 次,10天为一疗程。 海生素注射液[青岛第六制药厂,青卫药制字(97)M200 1- 20] 成份:深海生物中提取的多肽类 活性物质—多个抗癌有效物质的总组 合。 功用主治:抗癌。主治肺癌,胃 癌,肝癌,骨癌,乳腺癌,宫颈癌, 鼻咽癌,胰腺癌,结肠癌,恶性淋巴 瘤,恶性黑色素瘤等。 实验证明本品可直接杀伤癌细胞,对人体正常细胞 无任何损害,同时增加白细胞,提高免疫力。 注射剂,2ml:0.8mg× 10 支。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每 次一支,或用生理盐水稀释后 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每次二 支,10天为一个疗程,可连续 用药4-6个疗程。 消癌平注射液[河南新乡前卫制药厂,豫卫药准字(1996)第101006号] 成份:由乌骨藤等天然中药材提 炼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主要含多 糖、生物碱、皂甙类等。 功用主治:抗癌、消炎、平喘、 利尿。主要用于治疗食管癌、胃癌、 肝癌、肺癌等。也可用于治疗慢性支 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1、抗癌:既能直接抑制杀伤多种肿瘤细胞,同时又 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2、消炎:对巴豆油 所致的小鼠耳部炎症和对琼脂引起大鼠足跖肿胀显 示明显的抑制作用;3、平喘:离体豚鼠支气管灌 流实验表明,消癌平能使组织胺引起的气管痉挛松 弛;家兔静脉注射本品95mg/kg ,能对抗组织胺1 倍致死量;3、消癌平可明显增加麻醉犬4小时的 排尿量,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 注射剂,20 ML /支5支/ 盒,静脉滴注,用5%或10%葡 萄糖注射液稀释后滴 注,每次20- 100ml,每日 一次或遵医嘱。注意:个别患 者在用药期间有低热、多汗、 游走性肌肉疼痛等不适,一般 不须特殊处理。 莪术油注射液[黑龙江庆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黑卫药准 字(1996)第100266号] 成份:莪术油,含莪术醇、β - 榄香烯、莪术二酮等多种抗癌活性成 份。 功用主治:非细胞毒性广谱抗肿 瘤药,适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尤其是 肝癌、肺癌、皮肤癌、宫颈癌、外阴 癌、唇癌、恶性淋巴瘤、卵巢癌、膀 胱癌、癌性胸腹腔积液等。 1、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2、免疫保护作用:①本品 能增强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对辅助性和杀伤性T 细胞均有促进作用,②增强癌细胞的抗原性,促进 机体对肿瘤免疫力;3、白细胞保护作用;4、放、 化疗协同作用;5、改善微循环;6、局部瘤体内注 射,可使癌组织变形、坏死、脱落、溶解、消失 等。 注射剂,20ML/ 支5支/ 盒, 静脉滴注:一日一次,一次 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 500ml稀释,静脉滴注,15日 一疗程。局部瘤体内注射:一 次5-10ml,一日一次。胸腹腔 内注射:每次20-40ml,3次 一疗程。肝动脉内灌注:莪术 油13ml 加碘油灌注,1月一 次,两次为一疗程。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济南三九益民制药有限公司,鲁卫药准字(98)第060434号] 成份:莪术油干燥根茎提取的挥 发油,主要含莪术油、β -榄香烯、 γ-榄香烯等。 功用主治:破血,消积止痛,化 聚消症,抗病毒,抗肿瘤。适用于小 儿病毒性肺癌、流感、疱疹性咽炎、 病毒性肠炎(秋泻)、病毒性心肌 炎、脑炎、甲肝、冠心病及消 实验证明本品具有抗病毒、抗菌和消炎并可增强免 疫功能提高白细胞等作用。大鼠抗血栓形成实验具 有抗血栓形成作用。通过抑制癌细胞DNA 和RNA 及 抑制非程序DNA 合成(UDS )而达到抗肿瘤作用; 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小鼠网织细胞肉瘤腹水型、宫 颈癌小鼠白血病等肿瘤模型均具有稳定的抑制作 用。 注射液,每瓶250毫升。静滴 12 岁以上年龄,每日一次,每 次500~750 毫升;6个月以上 儿童用药同上,可单独使用, 也可与其他抗菌素混用。个别 会出现一过性面部潮红,静滴 每分钟30~40滴,不宜过快。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 学号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 层次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摘要 (3) 一、绪论 (3) 二、胃癌 (4) (一)大蒜素 (4)

(二)白英 (4) 三、肝癌 (6) (一)大蒜素 (6) (二)苦参碱 (7) 四、胰腺癌 (8) 五、其他 (9) 六、结论 (10) 附录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 肿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存在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基本上多是采用西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而随着中医药的逐渐发展,在治疗肿瘤领域,中医药的治疗优势越发凸显。经过长时间的临床研究证实,在研究抗癌药物时,从不同的植物当中萃取天然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采用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对癌症进行治疗时,增效减毒的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将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之后,以中药对其进行试验可以发现具有很强的一直肿瘤生长的作用,同时能够帮助患者提高其机体棉衣功能,并且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主要以胃癌、肝癌、胰腺癌以及其他肿瘤疾病等为例对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一、绪论 肿瘤是全球疾病致死的重要元凶之一,癌症则是属于恶性肿瘤。目前治疗肿瘤的手段主要是西医治疗,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等等。但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大,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中医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作用特点。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中医中药的治疗手段是调动机体免疫

功能和整体抗病能力的新的全身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中药天然有效成分及其提取物被发现有助于治疗肿瘤等疾病,不良反应少,不易产生抗药性,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干预性好[1]。本文以胃癌、肝癌、胰腺癌等疾病为例,综述了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二、胃癌 在临床消化道肿瘤当中,胃癌是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的肿瘤,并且在所有恶性肿瘤当中,其发病率居于首位,因此也对人类的健康形成了极大的威胁。这种肿瘤的发病原因有多种,地域环境、癌前病变、饮食习惯、基因、遗传甚至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有可能导致胃癌的产生。 (一)大蒜素 大蒜可以对胃癌细胞直接产生抑制迁移、抑制增殖的作用,同时还能对胃癌细胞进行诱导,从而使其不断凋亡。此外,大蒜还能防止致癌因子的形成,这也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减少胃癌的发生。我国一些学者充分借助MTT、Western blot以及RT-PCR等方式对胃癌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并且对P38和Caspase-3蛋白和基因的表达进行观察[2]。研究表明,大蒜素能够有效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这一现象的产生则很可能是因为在大蒜素的作用下,P38的表达量以及Caspase-3表达量的增加,从而对胃癌细胞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在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迁移变化情况进

抗肿瘤中草药

抗肿瘤中草药 确切有效 农吉利:皮肤鳞癌、基底细胞癌、宫颈癌、急性白血病。10~15克。甘淡平,有毒。 喜树:胃癌、肠癌、白血病。3~10克。苦寒。 莪术:胃癌、肝癌、肠癌、肺癌、子宫肌瘤、宫颈癌、卵巢癌、白血病、淋巴肉瘤、黑色素瘤。3~10克。苦辛温。 天花粉:(绒癌)、恶性葡萄胎、肺癌、胃癌、胰头癌、乳腺癌。10~15克。 甘微苦微酸寒。 黄药子:食管癌、胃肠癌、胰腺癌、甲状腺癌、肺癌、宫颈癌、横纹肌肉瘤。10~30克。苦辛凉。 山慈菇:胃癌、乳腺癌、宫颈癌、皮肤癌、白血病、何杰金氏病。3~10克。甘微寒。 栝蒌:乳腺癌、肺癌、胃癌、胰腺癌。15~30克。甘寒。 蟾酥:食管癌、胃癌、肝癌、肠癌、肺癌、皮肤癌、宫颈癌、卵巢癌、白血病、成骨肉瘤。5~15克。辛温。 壁虎:消化系统肿瘤,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肺癌、宫颈癌、淋巴及脑的恶性肿瘤。2~5克水煎服;1~2克研粉服。咸寒。 斑蝥:食管癌、胃癌、肝癌、直肠癌、皮肤癌、肺癌、乳腺癌。0.03克水煎或研末或入丸散。辛寒。 三尖杉:(白血病)。糖浆10ml/次,每日3次;静注5ml每日1次。(种子)甘涩平;(枝叶)苦涩寒。 乌骨藤: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肺癌、宫颈癌、何杰金氏病、白血病。 3~5片每日3~4次;酊剂10ml/次。 苦参:(肠癌)、肝癌、皮肤癌、宫颈癌、软组织肿瘤、滋养细胞癌。3~10克。苦寒。 有效 白花蛇舌草:各种肿瘤,尤其是消化道肿瘤及淋巴系统肿瘤(能增强免疫机制)。15~60克。苦甘寒。 七叶一枝花:脑肿瘤、肺癌、肝癌、白血病、骨、肌肉瘤,淋巴癌、膀胱

癌。10~15克。苦寒。 石上柏:鼻咽癌、肺癌、消化道癌、绒癌、宫颈癌、恶性葡萄胎、乳腺癌。 30~60克。苦平。 山豆根:咽喉癌、肺癌、膀胱癌、滋养细胞癌及白血病。6~9克。苦寒。半枝莲:各种肿瘤。如消化道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绒癌。 10~30克。辛苦寒。 肿节风: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直肠癌、急性白血病。10~15克。 辛苦平。 龙葵:各种肿瘤。如胃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膀胱癌、癌性胸腹水。 10~30克。苦寒。 紫草:鼻咽癌、扁桃腺癌、甲状腺癌、肺癌、胃癌、肝癌、绒癌、白血病。 5~10克。甘寒。 青黛:白血病。1.5~3克。咸寒。 猪殃殃:食管癌、肝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淋巴肉瘤。 15~30克。辛苦凉。 藤梨根:食管癌、胃癌、肝癌、肠癌、肺癌、乳腺癌。15~30克。酸涩凉。菝葜: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胰腺癌、胆囊癌、肝癌、肠癌。15~30克。 甘酸平。 鸦胆子:食管癌、贲门癌、肠癌、宫颈癌、皮肤癌、皮肤赘瘤。10~15粒装胶囊吞服。苦寒。 天门冬:肺癌、乳腺癌、宫颈癌、急淋、慢粒。10~20克。甘苦寒。 蜂乳:各种肿瘤。0.3~0.6克。甘酸平。 半夏:上颌窦癌、食管癌、胃癌、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6~15克。辛温。天南星:口腔肿瘤、食管癌、肺癌、宫颈癌、神经系统肿瘤。3~10克。 辛苦温。 核桃仁: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10~30克。甘温。马钱子:肺癌、食管癌、胃癌、肠癌、皮肤癌、白血病。0.3~0.5克作丸散。苦寒,剧毒。 蜈蚣:软组织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肝癌、宫颈癌、骨、脑、皮肤恶性肿瘤。2~3克水煎服,0.6~1研末吞服。咸温。 薏苡仁:肺癌、胃癌、肠癌、宫颈癌、绒癌及扁平疣。15~30克。甘淡微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3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恶性肿瘤细胞在形态和功能方面都类似于未分化的胚胎细胞,没有终末分化细胞的性状,对细胞内正常的分化调节机制缺乏反应。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即肿瘤细胞在药物的作用下发生分化,向正常细胞方向改变,丧失恶性增殖能力,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自1971年Friend等发现二甲亚砜可诱导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系分化并合成了血红蛋白以来,相继发现了许多具有诱导分化作用的药物。国内以三氧化二砷用于诱导分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张永清等[7]以2%浓度苦参碱诱导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7天后观察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及细胞谱系特征性标记变化,通过相关指标检测发现苦参碱可诱导K562细胞向髓系非单核巨噬细胞系方向分化。研究还发现,丹参酮ⅡA能调节细胞分化相关基因c2myc、Bcl22表达下降,p53及c2fos表达升高;作用于细胞周期,减少S 期细胞数目,抑制DNA合成,从而促进NB4细胞分化,降低其增殖能力[8]。梁永红等[9]从板蓝根中提取的化合物板蓝根二酮B具有抗肿瘤活性成分,集落形成试验后表明其具有逆转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的能力。 4抑制肿瘤血管生长 肿瘤血管是肿瘤生长、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肿瘤血管不仅为肿瘤本身提供充足的营养,而且可以提供肿瘤向远处播散的条件,导致肿瘤的恶性生长与复发、转移。研究表明,肿瘤中微血管数量与进入循环的肿瘤细胞数相关;另外,由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基底膜呈碎片状,易于渗漏,与成熟血管相比更易被肿瘤细胞穿透而发生转移。因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有效地抑制肿瘤转移有重要的作用。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选择性降解血管基底膜和细胞外间质,内皮细胞分裂、游走和增殖是其中关键部分,这些过程受血管生成诱导剂和抑制剂调节。贾英杰等[10]以白花蛇舌草、蜂房、姜黄、大黄等中药组成复方提取液,作用于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及家兔角膜移植瘤后,发现其血管生成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并能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降低血管密度、促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唐春兰等[11]研究发现中药姜黄的主要单体成分姜黄素Ⅲ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和表达,从自分泌与旁分泌两种途径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王心华等[12]研究显示大黄素150与300μg/egg对鸡胚的血管生成抑制率分别为37.6%和63.2%。雷公藤甲素通过干预PAs/纤溶酶系统,降低内皮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达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的作用[13]。 5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很多中药既有抗氧化作用,同时也有抗肿瘤作用,这说明抗氧化作用与抗肿瘤作用关系密切。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认为肿瘤细胞产生大量自由基和其他活性氧(ROS)能使细胞增殖减慢,这就会干扰抗肿瘤药的细胞毒作用。因为抗肿瘤药的细胞毒作用依赖于细胞快速增殖,抗氧化剂清除ROS而增加化疗药的抗肿瘤作用。陈长瑞等人[14]实验结果表明,从粉背南蛇藤中分离出的扁蒴藤索在体外对HL-60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扁蒴藤素完全抑制Fe2+-AA诱导的MDA生成,并对组织匀浆自发性产生的MDA也有抑制作用。说明扁蒴藤素既有抗氧化作用,也有抗肿瘤作用。多糖抗肿瘤作用与其抑制肿瘤组织中

抗肿瘤中草药的研究发展

抗肿瘤中草药的研究发展 摘要:本文对抗肿瘤中草药研究发展进行了综述,报告了中草药治疗的现状,阐述了抗肿瘤中草药发展的趋势,对新型抗肿瘤中草药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肿瘤中草药药物 0引言 肿瘤,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恶性肿瘤更是威胁生命的杀手。人类医学在对抗肿瘤的漫长战争中,西医治疗方法起了主要的作用,而中医疗法被认为有一定辅助疗效。肿瘤的放化疗损害人体免疫功能,中草药在维护正常免疫功能上起一定的“扶正”作用,不少中草药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很多恶性肿瘤至今还是“绝症”,其治疗耗费巨大,很多肿瘤病人最后都是“人财两空”。现在治疗肿瘤主要还是依靠西医,在西医理论中,肿瘤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正常细胞的异常增生,机体免疫系统本来可以监控和调整这种异常变异,但当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对机体的监控调整功能就被削弱,细胞的变异变得无法控制,逐步朝着肿瘤的方向发展。然而,西医对肿瘤的治疗中,现有的手段如外科手术、放化疗等都会进一步降低和减弱机体免疫功能,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而在调整和恢复身体免疫功能上,传统的中医有一定作用。中医药的“扶正”功能就是对免疫功能的保护和恢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实际上,中医里很早就有关于肿瘤的记载,我国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瘤”的病名,到宋代东轩居士著《卫济宝书》中第一次使用了“癌”的病名。中医文献上的“痈疽”、“积聚”、“瘿瘤”、“乳岩”等病名,都包含了癌症的信息。 1在中医界肿瘤形成的原因,治疗最佳时期以及发展动向 由于在正常成人中,除了创伤愈合及生殖周期外,几乎所有的新生血管生成都是病理性的,因此,选择性地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对肿瘤治疗有其特殊的优势。新血管的生成取决于血管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在正常组织中,由于缺少血管生长因子或被高水平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严格控制,血管生成的开关是处于关闭状态的,但在肿瘤组织中,由于生长因子表达过度,抑制因子表达过低,改变了这个平衡,从而使肿瘤血管的生成保持在开启状态,从而引起肿瘤血管的过度生长。 在肿瘤这一特殊的微环境中,它的表现性主要有五种:(1)失控性。肿瘤新生血管出现迅速,生长快,并呈持续性;(2)不成熟性。肿瘤新生血管管腔不规则,且呈窦状扩张,壁薄;(3)肿瘤血管系统高度紊乱,血管扭曲、扩张;(4)肿瘤内微血管丰富;(5)肿瘤血管的超微结构异常,管壁有大量的缺口及广泛的内皮间连接等。 正确识别肿瘤的方法:(1)肿瘤的生长速度。一般良性肿瘤的生长速度较慢,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很快;(2)肿瘤的生长方式。良性肿瘤的生长就像吹气的气球一样,属于膨胀性生长,而恶性肿瘤的生长多是向周围正常组织是浸润;(3)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由于良性肿瘤外表都包裹着一层包膜,所以触摸时会感到它的界限很清楚,很容易分辨出哪是肿瘤,哪是正常组织,当轻推时会感到它的活动度很大。恶性肿瘤外表没有包膜,所以摸起来界限不清楚,活动性也很差;(4)肿瘤的转移性。一般良性肿瘤不转移,而恶性肿瘤很容易扩散到全身;(5)对全身的影响。良性肿瘤一般不影响全身情况,但肿瘤体积太大或长在重要器官上也可危及生命。恶性肿瘤到晚期严重影响全身,使病人病情逐渐恶化最后导致死亡;(6)治疗后,良性肿瘤不易复发,恶性肿瘤容易复发。 寻找新型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特别是从天然植物中寻找,成为了近年来世界上许多科

抗肿瘤中成药

抗肿瘤中成药 一、清热解毒类-(寒凉药) 1.西(犀)黄丸 ?出处:(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 ?药物成分:牛黄、麝香、乳香、没药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和营消肿。 ?临床推荐:方中牛黄清热解毒,性寒凉;麝香辛温走窜,加乳香、没药活血化瘀。应用于瘀热互结的病人,证见:口干欲饮,舌红苔黄,便秘等症状。平素脾胃虚寒(喜热食、热饮)或有出血倾向的应禁用。 2.抗癌平丸 ?药物成分:珍珠菜、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蟾酥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临床推荐:方中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蟾酥等都为寒凉药,清热解毒为主。临床应选择热毒壅盛者,证见:口干,怕热易汗出,舌红苔黄等。 3.复方苦参注射液 ?药物成分:苦参、白土苓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 ?临床推荐:苦参、土苓均为清热燥湿之药,临床应用选择湿热型患者,证见:食欲不振,舌苔厚腻,大便粘滞不易解出者。消化道肿瘤多见此证。 4.博尔宁胶囊 ?药物成分:黄芪、光慈姑、重楼、僵蚕、大黄等。 ?功能主治:扶正祛邪、益气活血,软坚散结、消肿止痛。 ?临床推荐:方中黄芪温补,慈姑、重楼寒凉,大黄苦寒,僵蚕辛平。因此,本方属攻补兼施,药性平和。一般病人皆可,伴便秘者尤佳。 5.紫龙金片 ?药物组成:黄芪、当归、白英、龙葵。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清热解毒、理气化瘀。 ?临床推荐:方中黄芪、当归补气益血;白英、龙葵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因此临床选择气虚夹湿热的病人,证见:乏力,神疲,纳差等症状。 6.威麦宁胶囊 ?药物成分:云南野生植物金荞麦。 ?功能主治:具有祛邪扶正,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临床推荐:药用部位为金荞麦的根茎。药性微温,经现代研究发现有抗癌功效。本身药性平和,无明显禁忌证候。 二、活血化瘀类 1.消癌平片 ?药物成分:乌骨藤 ?功能主治:抗癌,消炎,平喘。 ?临床推荐:乌骨藤在中药药典载:味微辛、涩,性温。功效为祛风湿,通经活血,止血。用于

你要找的抗肿瘤中成药都在这里!

你要找的抗肿瘤中成药都在这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和医生也越来越关注中药对癌症的辅助治疗作用。科学家也从中草药中分离出了不少抗肿瘤、辅助肿瘤治疗的物质。目前已经发现的中草药相关的抗中秋物质:1. 皂苷在植物界广泛分布,许多中药材如人参、三七中均含有,研究发现皂苷类成分具有良好的肿瘤治疗作用,人参的皂苷类成分如Rg1、Rg3、Rh2 等已证实具有抗癌活性[1] ,并且人参皂苷Rg3 已经作为单体抗癌药物批准上市;2.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分布非常广泛的天然活性产物,存在于几乎所有绿色植物中,大量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肿瘤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山茶花总黄酮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2];3. 大豆异黄酮能够显著提高长春瑞滨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有关[3] ;4. 研究发现冬虫夏草能够直接抑制及通过调节免疫间接抑制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过程,并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4]; 有报道显示冬虫夏草中含有多种甾醇类成分[5],可能是其发挥肿瘤辅助治疗功效的物质基础。5. 黄芪能够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6];6. 灵芝三萜(灵芝酸)能够促进肺癌细胞的凋亡[7]; 牛樟芝萜类成分对淋巴癌、血癌等癌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8]; 中药材连翘中三萜类化合物对前列腺癌的某些细胞具有抑

制增殖和放疗增敏作用[9];7.研究发现龙葵生物碱具有抗宫 颈癌的作用[10];鲜龙葵果在临床上也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癌功效[11];2010年以来国内已经上市的抗肿瘤中成药:单方中成药注射单方制剂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康 莱特注射液口服单方制剂槐耳颗粒复方中成药注射复发制 剂参麦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口服复方制剂贞 芪扶正胶囊平消胶囊参莲胶囊金龙胶囊复方红豆杉胶囊芪 珍胶囊升血调元颗粒1.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活性成分为鸦胆子油,与乳化剂经乳化灭菌而得,在临床上对多种肿瘤、尖锐湿疣和胃溃疡有较好疗效。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2. 榄香烯乳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是我国医药工作者独立研制开发的抗肿瘤新药,活性成分为β-榄香烯,自温郁金中分离所得,上市以来该药显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放化疗期间同步服用该药,具有协同作用,多用于腔内化疗、介入治疗及癌性胸腹水等症的辅助治疗。3. 康莱特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中活性成分为薏苡仁油,提取分离自禾本科植物薏苡,制备成水包油型白色乳状注射液,该药对多种肿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并有镇痛效应功能主治: 益气养阴,消症散结,适用于不宜进行手术治疗的,由气阴两虚,脾虚湿困导致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及原发性肝癌,与放化疗同用可提高其疗效,对中晚期癌症患者身体机能失调和疼痛有一定缓解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