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配镜不适的特殊屈光不正因素
- 格式:pdf
- 大小:327.22 KB
- 文档页数:4
球镜柱镜
病理性屈光参差
等效球镜等效球镜为球镜度数加二分之一的散光度数
屈光参差的病因
•近视在发展过程中两眼眼轴的延长程度不一样则出现屈光参差(主要原因)•外伤,角膜病变、晶体手术后出现的屈光参差
–单眼圆锥角膜等、单眼白内障手术术后度数设计不一样
50
12
配戴隐形眼镜
•戴隐形眼镜能缩小双眼的不等像,是屈光参差的最佳选择,特别是单眼无晶体眼患者
–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适合长期配戴患者
–软性隐斜眼镜,适合偶尔配戴,如果需要长期配戴者可以选择硅水凝胶的镜片
–角膜塑形镜,单眼近视患者且度数不高的情况下可使用,不适合远视。
配镜不适原因分析配镜后不适有三种可能:一、验光结果不准确或者配镜处方未经换算;二、镜片安装不合适;三、镜片存在某些光学缺陷。
1)验光结果与配镜处方验光方法分为主观和客观二种。
主观验光适合于简单的屈光不正,而客观验光对所有屈光不正情况均合适。
客观验光前需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它能使眼球疲劳的肌肉得到休息,睫状肌的调节作用消失,瞳孔散大,隐性屈光异常变为显性,为我们得出一个真实的结果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那些不配合的患者,我们能直接掌握其屈光情况。
导致验光结果不准确的原因,一方面是方法不对;另一方面是没有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该主观验光者客观验光,该散瞳验光者小瞳验光,如客观验光结果为-4.5DS-1.00DC×180=5.0,主观验光结果可能为-5.0DS=5.0,按此方配镜,患者不适在所难免。
配镜处方并不完全等同于验光结果,它必须在后者的基础上适当“加工”而成,否则患者可能无法忍受。
如屈光参差就将度数控制在相差3.0D以内,以免引起两眼像不等;两眼散光轴尽量换算成平行或对称,以免导致像畸变;柱镜度数较高时适当降低,同时增加球镜度数;高度远视首次配镜要降低度数等。
2)镜片的安装镜片的倾斜度。
眼球向下看的机会较多,特别是高个患者和阅读用眼时,镜片要与视轴保持垂直,就必须有一定的倾斜度,一般为10—150。
镜片与眼角膜的距离。
它对于确定镜片的有效程度和视网膜成像大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理论上为15.7mm,一般13—14mm即可,以不接触睫毛为宜。
因为镜片离角膜或近或远,均会导致视网膜成像的放大或缩小,当两眼屈光度相差较大时,两眼像不等无法融合,造成不适。
镜片的正光心和偏光心处理不当。
每副镜片都要测定其光学中心即正光心,并把它安装适当,否则进入眼内的光线发生偏斜。
如10.0D球面透镜,若光学中心偏移1mm,就要引起1△三棱镜效差,出现视学干扰。
光学中心和几何中心也不可混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时会有意让光学中心偏离几何中心,如用眼镜去适合不对称的面孔;镜片由于本身重量或鼻骨低平导致眼镜下滑而将光学中心向上偏移等,就是为了更好地避免偏光心的发生,还有人为地偏光心安装道理亦在此,如近用眼镜;矫正隐斜视或克服集合力不足或过强时。
屈光参差的原因
屈光参差是一种眼镜度数不平衡的现象,可能会导致视觉的模糊和不适。
它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1. 先天因素:眼球形状异常或眼睛长度不同,造成不同的屈光度数差异。
这些情况可能是遗传的或在胎儿期发生的。
2. 后天因素:
- 接受不当的视光检查和验光:如果验光师不认真,可能会采用不正确的检查技术或设备,导致度数不准确。
- 年龄因素:人的眼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失去弹性,角膜和晶状体的厚度也可能发生变化,这种改变可以导致度数不平衡。
- 长时间使用眼镜和隐形眼镜:如果经常戴光度不同的眼镜或隐形眼镜,可能会造成度数不平衡,需要定期检查,重新调整度数。
- 视力矫正手术:有些人通过激光或其他手术方法矫正视力,但是手术可能无法完全修复度数不平衡的问题。
- 其他医学问题:某些疾病或手术可能会对眼睛造成损伤或干扰,导致屈光参差。
如果发现自己有屈光参差的问题,应及时到眼科医院进行检查。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更换适当的眼镜或隐形眼镜,或者接受手术治疗。
同时,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视觉工作,适当休息和锻炼眼部肌肉。
屈光参差及其验配屈光参差是由于双眼发育速度不同而引起的,它是导致斜视、弱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屈光参差的成因及类型分析做出相应的以配镜为主的解决方案。
标签:屈光参差;验配一、屈光参差的成因在人类眼球在发育过程中,眼轴长度在逐渐增加,伴随角膜和晶状体逐变扁平,故远视度数在不断减轻,而近视的度数在不断进展,如果两眼的发展进度不同,就可能引起屈光参差。
除发育因素外,外伤或角膜病变、白内障手术后等亦可引起屈光参差。
基本上两眼存在轻微的屈光参差是极为普通的现象。
二、屈光参差的症状1.呈现交替视症候。
多为一眼正视或轻度远视,另一眼近视。
当其视远距离物体时,以其正视或远视眼视之,视近距离时,则用近视眼视之,如此互相交替而视,很少用调节,因而不出现视疲劳症状。
2.单眼视症状。
若两眼屈光参差甚大,则视物只用视力较好的眼,成为单眼视,另一眼被抑制废用,进而产生废用性弱视。
3.斜视。
屈光参差本身不会引起斜视,大多是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致废用性斜视。
些种类型的弱视是由于屈光度高的一眼长期未被使用所引起,若在幼年时予以屈光缺陷的纠正,并使之坚持适应训练,努力使用保留的那部分视力,大多数病例的斜视是可以预防的。
三、屈光参差的验配(一)12岁以下儿童屈光参差患者应尽早发现和矫正①幼儿为远视性屈光参差者,应立即开具全部矫正镜处方,即使双眼屈光参差相差较大,因其适应力强,也应试戴全部矫正镜片。
②儿童屈光参差者如已出现弱视或有弱视倾向,立即予全部矫正镜,再行弱视治疗。
③儿童如系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一眼正视,一眼近视,患儿生活学习无不适,也仍应配戴获最佳视力的矫正近视镜,防止发生眼位异常,出现单眼抑制。
儿童出现屈光参差和任何程度弱视的矫正应做到尽早,因为随着年龄的发展,其双眼视及视力的矫正通常会产生困难。
因弱视儿童适应能力强,有可能用框架镜矫正较大屈光参差,并且很快适应。
所以,其配镜原则是尽量予以全矫,以保证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图像,尽可能地刺激其双眼视功能的建立,防止弱视或抑制的发生。
验光不准的常见原因验光不准的常见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验光师技术水平不高:验光师在进行验光的过程中,需要准确地测量眼睛的角膜曲率、瞳孔大小等参数,以得出正确的配镜数据。
如果验光师的技术水平不高,可能会导致测量数据的不准确,从而影响到配镜结果。
2. 环境因素的干扰:在进行验光时,环境的亮度、红外线、电磁波等因素都可能对人眼产生干扰,从而影响到验光结果的准确性。
特别是在一些光线较弱的情况下,验光结果可能会偏差较大。
3. 眼压的影响:眼压是指眼球内部的压力大小,过高或过低的眼压都可能影响到验光的准确性。
一些眼部疾病(如青光眼)或者季节性过敏等因素会导致眼压的变化,从而对验光结果产生影响。
4. 验光时的配镜误差:在实际的配镜过程中,可能存在着配镜误差。
配镜误差是指由于眼镜片制作或者镶嵌的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使得最终的配镜结果与期望的配镜结果存在差异。
5. 眼球的运动:眼球在进行验光的过程中是会产生微小的运动的,这种运动可能会导致验光结果的偏差。
特别是当眼球运动较大或者不稳定时,验光结果可能会不准确。
6. 患有眼部疾病:一些眼部疾病(如角膜炎、白内障等)会导致角膜形状的改变,从而影响到验光的准确性。
同时,一些疾病也可能会引起眼球大小、瞳孔大小等参数的变化,进而影响到验光结果。
7. 年龄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眼的一些参数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晶状体的弹性会逐渐减弱,进而影响到对近物的聚焦能力。
如果在验光时没有考虑到这些年龄因素,可能会导致验光结果的误差。
总的来说,验光不准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与验光师技术水平、环境因素、眼球状态、配镜误差等都有关系。
因此,在进行验光时,需要选择一位技术过硬的验光师,并且要在适当的环境下进行验光,以减少误差的发生。
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患者戴镜不适的常见原因分析作者:郭璐来源:《报刊荟萃(下)》2018年第05期摘要: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眼等屈光不正患病率正不断攀升,如何控制屈光不正度数的加深,如何预防屈光不正的发生,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框架镜具有舒适、安全、经济的特点,在国内大部分屈光不正患者都是选择配戴框架眼镜,且在配戴各类框架眼镜的屈光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都出现过戴镜不适的情况,本文主要就对屈光不正患者出现戴镜不适的原因进行阐述及分析。
关键词:屈光;患者;度数众所周知,屈光不正主要包括近视、远视、老花、散光四大类。
这些屈光不正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若患者在进行戴镜矫正后出现戴镜不适,那么将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
在近年来验光配镜工作中,本人发现屈光不正患者戴镜不适多与验光配镜不合格有关。
框架眼镜对于屈光不正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是不可或缺的,合格舒适的框架眼镜必需有科学合理的验光处方为前提,依据不合格处方所配的眼镜虽能提高视力,但是将会对屈光不正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患者眼睛的视功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一、屈光不正患者戴镜不适的症状常见表现为视物不能持久;视物变形,视物变大或变小,散光眼镜为视物倾斜或变形,看地不平或倾斜,有踩空的感觉;眼睛出现胀感、恶心、呕吐,容易疲劳,视物有重影等症状。
屈光不正患者戴镜不适的原因(检查患者眼压、眼底、眼位等检查,排除青光眼、斜视、眼底病等眼底疾病):(一)验光引起的戴镜不适常见于验光师给予近视度数过高或远视度数过高,增加了睫状肌的负担,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头晕、眼胀以及视疲劳等症状;散光轴位不准或散光度数偏高或偏低,这样会使患者出现视物变形,从而也影响了视觉成像;还有复合性近视散光中的散光矫正不足等原因均可造成戴镜不适。
(二)患者自身眼睛的问题易见于屈光参差大,屈光度数高,散光度数高,散光轴位不在水平或垂直方向,或两眼的散光轴不在同一方向,两眼的散度数参差比较大的患者;老花眼配镜不根据调节近点距离和屈光不正情况,只按年龄所需要的度数配镜等。
成人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对于成人屈光不正的人来说,适当的配镜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清晰的视力。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视力状况不同,配镜也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以下是成人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1. 考虑年龄因素
年龄是影响成人屈光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晶状体会逐渐硬化,这会导致近视和老花的出现。
因此,对于年长的成人,需要选择合适的镜片类型和度数,以满足眼部调节能力的需求。
2. 根据屈光度数选择合适的镜片
对于近视患者,需要选择负度数的镜片,度数越高,视力越模糊。
对于远视患者,则需要选择正度数的镜片,度数越高,视力越模糊。
而对于散光患者,则需要选择散光度数和轴位相应的镜片,以达到纠正视力的效果。
3. 选择合适的镜架
镜架的选择应该考虑到患者的脸型和个人喜好。
合适的镜架可以增加镜片的透明度和抗划伤性能,提高镜片使用寿命和视觉效果。
4. 考虑职业因素
对于需要长时间进行电脑工作的人来说,需要选择抗辐射镜片,以减少对眼睛的伤害。
对于需要在户外工作的人来说,需要选择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镜片,以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5. 考虑使用场景
不同的使用场景也需要选择不同的镜片。
例如,需要进行运动时,
需要选择防震、防水的功能较强的镜片,以保证镜片不会受到碰撞或水浸的影响。
总之,成人屈光的配镜原则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屈光度数、镜架、职业和使用场景等因素。
只有选择合适的配镜,才能有效纠正视力,保护眼睛。
验光配镜中视力不能矫正的原因一、屈光不正屈光不正是眼镜行业服务的主要对象。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
而这三种情况并不是都能通过戴镜得到满意矫正。
就近视而言;因为高度近视的眼球,高度近视的眼病是致盲性眼病。
高度近视和进行性近视的眼球往往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度数越深矫正越不满意。
远视眼常常伴有弱视。
应在四到六岁,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散瞳验光后,配戴足够度数的正镜片后,再加强用眼训练,以利视力的恢复和提高。
并且每年要复查换镜一次。
否则,等到十岁以后,再配镜矫正,不管有没有斜视形成,视力都不能得到矫正。
远视眼开始戴镜时,可能比不戴镜的视力还要差,应在医生的配合下,做好远视患儿家长的思想工作,坚持戴镜和训练。
在弱视眼视力恢复后,仍不能立即摘掉眼镜。
随着患儿眼球的成长,患儿眼球的前后轴越来越接近正常,远视的度数越来越低。
只有视力在戴镜与不戴镜的情况下都一样,而且不戴镜时并没有眼疲劳,才可摘掉眼镜。
散光眼中只有规则散光才能戴镜矫正。
轻度散光,虽然不规则也能通过戴隐形眼镜来矫正。
散光度数过大或者两眼散光参差或者不规则散光,戴镜后都不能满意矫正。
屈光参差中;按两眼屈光参差0.25D,两眼视网膜上影像大小可发生0.5%的差别。
两眼视网膜的像差不能超过5%,否则就不能忍受。
如两眼屈光度相差在-3.5D以上,在矫正视力时,可能要放弃一眼的视力矫正,取屈光度较低一眼的矫正视力作为生活中的注视眼。
这样只能成为单眼注视。
二、弱视眼球没有器质性病变而视力又不能矫正到正常的(低于 1.0),统称为弱视。
弱视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先天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
弱视中又有中心注视和旁中心注视两种;中心注视预后比旁中心注视好,旁中心注视的纠正,必须先把旁中心注视变为中心注视后,再纠正具有中心注视的弱视。
这些弱视中,除先天性弱视外,只有通过早期诊断、准确处理后,再配以合适的眼镜,加强训练。
大多能提高部分有用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