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概论1——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613.50 KB
- 文档页数:55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现代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科学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科学技术的定义科学技术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受过系统训练、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们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改变自然与社会的过程。
科学是一种理论性的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系统观察、实验和理论解释;而技术则是将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中,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被分为不同时代的阶段。
从古代的人类使用简单工具开始,到中世纪的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大爆炸,再到工业革命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演进。
而当今的信息时代更是科技发展的高峰,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手机等新技术层出不穷。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得生产方式不断升级,社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
另外,科学技术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交通变得更加便利,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
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环境保护等领域,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也将迎来更多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和善用科学技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科学技术概论英文名称——学分: 2分总学时: 32学时开课专业:五年制高职二年级各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本课程是职校学生的选修课。
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职校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熟悉历史上科学发明家的思想与实践,以及历史的经验,受到启迪,从而增强进行科学活动的自觉性;了解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规律性,以便于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科学和技术及其演变史,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经济、人类的历史;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促进学生继承科学研究史上的优良传统和学习杰出科学发明家的高贵品质。
二、预修课程:无三、课程内容、要求和建议学时分配导论一、科学科学的的概念科学的分类科学的着名奖项二、技术技术的概念技术的分类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四、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五、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六、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七、知识经济的兴起第一章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第一节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印度的科学技术一、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象形文字太阳历数学知识化学知识医学知识金字塔二、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阴历数学成就楔形文字手工业三、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数学成就医学成就佛教农业生产手工业第二节古代希腊、罗马和阿拉伯的科学技术一、古代希腊的科学技术古希腊自然哲学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技术二、古罗马的科学技术古罗马的科学古罗马的技术三、古代阿拉伯的科学技术第三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古代中国的四大学科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二、古代中国的三大技术陶瓷技术丝织技术建筑技术三、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1、唐代是许多科学技术成就的开花时期2、宋代完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三大发明,被称为数学家的时代四、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终结随着西方国家的入侵,西方文化的传播和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沿着独特的路线发展的时期结束了。
第五章近代科学的产生第一节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一、欧洲中世纪前期科学技术的停滞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科学技术的复苏1、科学活动的重新开展2、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复苏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二节科学革命的突破一、哥白尼革命二、认识人体的结构第三节经典力学的奠基一、开普勒为天空立法二、斯台文对力学的研究三、伽得略的研究四、关于碰撞的研究第四节微积分的诞生一、笛卡尔的解析几何二、微积分的诞生第五节近代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牛顿力学的基本内容牛顿力学的伟大意义第六节近代科学方法的确立培根创立实验归纳法笛卡尔创立数学演绎法伽得略的数学与实验相结合惠更斯强调假说的作用莱布尼兹符号技巧的运用牛顿的综合分析方法第三章工业革命第一节英国的技术革命纺织技术钢铁产业的进步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蒸汽技术革命第二节法国产业革命的兴衰技术的移植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科学中心的第二次转移第三节德国的崛起李比希的贡献第二次产业革命德国科学的衰落第四节美国的兴起重视农业和工业的紧密联系业务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者众多的技术创新管理出效益第四章自然科学的全面展开第一节数学对数数学分析概率论近代数论非欧几何学拓朴学的兴起抽象代数集合论的产生罗素悖论数理逻辑第二节物理学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学第三节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第五章现代科学基础第一节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第二节量子力学量子现象的发现量子力学的建立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第三节现代化学理论的发展元素周期理论的新发展化学键理论现代化学的发展第六章微观世界的探索第一节基本粒子十九世纪末三大发现原子模型亚原子粒子探索粒子的物理性质基本粒子分类强子结构四种力第二节对称与守恒定律第三节世界统一性弱电统一理论大统一理论超统一理论第七章天文学基础第一节天文学观测方法光谱类型恒星量天的尺子天体距离的测量第二节现代宇宙学宇宙的整体性特征宇宙模型宇宙的演化宇宙的形状讨论宇宙的未来当代宇宙学面临的问题第三节星系星系的哈勃分类银河系星系的演化第四节恒星的演化恒星的一生特殊星体第五节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的形成第六节太阳和月亮太阳太阳活动月球第七节空间技术人类的第四环境铺向通天的路现代空间技术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征服宇宙的梦想第八节热力学的建立是由研究蒸汽机的效率开始的一、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是牛顿力学体系建立以来物理学的最大成就二、天学、地学、生物学的演化理论1、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说2、地质演化理论的提出3、生物进化论三、遗传学研究与细胞学说的建立1、物质结构的化学理论2、原子——分子学说3、元素周期律的发现4、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建立5、电磁理论的建立——为后来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第八章地球科学第一节地球概述地球运动地球的结构第二节现代大地构造理论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地球的演化第三节地球大气与高空地球大气层结构地球的辐射带和磁层第四节大陆岩石岩石的风化矿物山河第五节海洋海洋概貌海洋矿物资源第六节生态学森林生态草原生态沙滩生态湖泊与沼泽生态海洋生态第七节环境科学全球性问题中国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实施第九章复杂系统科学第一节系统论系统论的发展过程系统基本概念系统方法第二节控制论和信息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产生控制和控制论的定义控制论基本思想自动化技术信息论第三节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突变论混沌学分型学第四节科学思想的进步观念的进步科学方法的进步科学方法的多元化建议学时分配表教材:曹必文刘丽霞贾湛主编《科学技术概论》(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子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目录1对计算机及计算机学科体系的理解 (2)1.1对计算机的理解 (2)1.2对计算机学科体系的理解 (2)2计算机系统 (2)2.1硬件 (2)2.1.1 输出设备 (2)2.1.2 输入设备 (3)2.1.3 中央处理器 (3)2.1.4 储存器 (3)2.1.5 主板 (3)2.2软件 (3)2.2.1 系统软件 (4)2.2.2 应用软件 (4)3计算机软件知识的相关课程 (4)4计算机专业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及应具有的能力 (4)5对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的了解 (5)5.1网络 (5)5.2数据库 (5)5.3信息安全 (5)6计算机研究、开发、发展的方向和前沿 (5)6.1 巨型化 (5)6.2 微型化 (6)6.3 网络化 (6)6.4 智能化 (6)7计算机的传统应用和新的应用领域 (6)7.1计算机传统应用领域 (6)7.1.1 科学计算(数值计算) (6)7.1.2 数据处理(信息处理) (6)7.1.3 自动控制 (7)7.2计算机新的应用领域 (7)7.2.1 计算机辅助 (7)7.2.2 人工智能 (7)7.2.3 多媒体应用 (8)7.2.4 计算机网络 (8)8你准备在哪些方向发展,有何设想,你应做哪些努力? (8)1对计算机及计算机学科体系的理解1.1对计算机的理解计算机(Computer)全称:电子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
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目前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计算机已遍及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
1.2对计算机学科体系的理解计算机学科,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制造和利用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多选1、技术的特征:①技术是人类社会的需要与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相结合的产物;②技术是客观的物质因素和主观的精神因素相作用的产物;③技术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标志。
2、技术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应用的手段和方法,包括物质手段(工具和设备等)、知识、经验和技能以及组织形式等。
3、技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4、科学与技术的区别:①属于两类不同的范畴;②科遵循两条不同的创新路线;③具有不同的社会价值;④发展有不同的动力和机制。
5、科学与技术的联系:①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日益成为技术进步的前提条件;②技术的进步日益成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实验手段;③技术日益成为科学知识转化为为物质生产力的中介和桥梁。
6、科学共同体的形成是科学作为社会组织的基础和核心的结果,它由学有专长的实际工作者组成,是指科学工作者在科学活动中通过相对稳定的联系而形成科学劳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它能独立自主地承担与其相适应的学术活动,有自己的章程、宗旨、规章制度。
所以,科学共同体并非以科学为职业的科学工作者简单地、形式上的总和,而是有其深刻内容,即有着特殊的行为规范、精神气质和体制目标的组织,有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
7、科学共同体作为科学家联系的非实际方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社会内在形式和社会外在形式。
社会内在形式就是学派、“无形学院”等形态,社会外在形式就是学会和国家的。
社会的科学研究组织机构等形态。
8、科学学派组织的特点:①有以权威学者作为组织核心的内聚性;②有集体竞争力的整体性;③有学术思想历史继承关系的传统性;④有学术思想上党同伐异的排他性。
9、科学组织的社会外在形式:①学会;②国家和社会领导下的科研组织;③科研中心。
10、现代科学的精神气质:①普遍性②公有性③无私利性④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11、科学技术知识不同的阶段性:①基础科学阶段②技术科学阶段③应用科学阶段。
12、现代科学的分类结构包括:①基础科学②技术科学③应用科学。
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智能科学与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许多产业的核心驱动力。
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则是一门介绍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背景、原理和应用的课程。
本文将介绍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意义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对于学生和科技从业者来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利于培养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介绍智能科学和技术的思维方式和发展历程,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思维、开放思维、系统思维和全局思维以及动态和变化的复杂系统和环境。
这样,学生就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掌握复杂系统和环境的处理能力。
2.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介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应用。
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生产力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科学和技术被运用到生产中,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介绍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对于推进生产力的提高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4.开发潜力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可以帮助学生从智能科学、机器人、网络安全、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等领域中发现发展机遇,通过科技创新和创业发现未来生活的新形态和新模式,实现第一发明人的价值,并最终成为国家和企业的科技骨干和高层人才。
二、主要内容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人工智能概论:包括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人工智能的历史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等。
2.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包括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机器学习算法、数据挖掘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等。
3.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计算机视觉应用等。
三、未来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类别:综合教育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总学时:32学分:2.0先修课程:高中数理化基础适用专业:全校中文、历史、法律、旅游、经管等专业开课单位:理论物理教研室+其他一些理工科教师一、课程简介围绕宇宙、地球、物质、生命等自然科学基本命题,以科技前沿专题知识为主线,穿插科学发展观及科学历史人文背景知识,较系统地展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课程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生动的视频,使学生在认识当代自然科学重大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广泛了解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前景。
通过课程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培养他们关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培养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科学的思想方法观点,力求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
开课单位:理论物理教研室+其他一些理工科教师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宇宙篇(8学时)教学内容:1.1.太阳系的探测成就1.2.恒星世界与恒星分类1.3.宇宙起源与大爆炸学说1.4.探索地外生命进展教学要求:1.掌握类地行星、类木行星的主要特点,了解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环日星云,思考探索发现的关键是什么2.了解恒星世界概要,了解恒星的演化,掌握恒星的分类,理解黑洞的产生,掌握黑洞的分类3.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理解宇宙膨胀的发现,掌握宇宙大爆炸的学说的关键描述4.理解来自近邻的消息,了解探测外星生命历程,讨论不明事件与展望授课方式:讲授(二)地球篇(8学时)教学内容:1.1.大陆漂移与板快学说1.2.地震与海啸及其预报1.3.天体碰撞与灾变1.4.资源与环境问题教学要求:1.了解地球的构造,理解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及证据,掌握板块构造的基本知识2.掌握地震、海啸的基本知识,了解地震、海啸的活动概况,理解地震、海啸的成因,了解地震、海啸预报和防范;3.了解恐龙的消失及原因,了解K-T界层的铱异常与巨大的陨石坑,掌握K-T大灭绝的说法,讨论生物大灭绝问题;4.了解地球资源现状与问题,了解环境恶化与危机,树立呵护地球、保护环境的理念与观点授课方式:讲授(三)物质篇(8学时)教学内容:1.1.原子世界与纳米技术1.2.新能源技术1.2.新材料技术1.3.激光技术及应用教学要求:1.了解原子、核子的基本结构,掌握纳米科技的主要概念,了解纳米技术级材料的应用;2.理解核能、太阳能、氢能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了解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的应用于发展状况;3.了解新材料基本类型、特点及利用,了解新型复合材料和生物材料的特性集应用;4.了解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了解激光技术的应用及前景。
导论一、科学的四个特征:1.是放映客观食物和规律的知识和知识体系;2.是探索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3.是一种社会建制;4.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二、技术的定义: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有目的的改造和控制活动。
特征:1.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2.具有工具性与价值负载性;3.功能具有两面性。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存在密切的联系,同时,科学与技术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又有显著的差别。
相同点:科学与技术都是人类的理性创造活动及其成果,都放映了人对自然的对象性关系,都属于历史的、发展的范畴。
不同点:技术是一种广义的知识体系,与科学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行为特征;科学更多地体现者人对于自然的认知和理解,更侧重于认识自然,技术更多地反映者人对自然的改造和控制,更侧重于为了特殊的目的而改造自然。
随着发展,近代科学和技术加快了融合的速度,出现“一体化”特点。
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一、侠义相对论的两条原理是:光速不变原理;狭义相对性原理。
二、侠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有:尺缩效应;钟慢效应;思维时空;新的速度变换公式;物体质·论述“新材料”“新能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答:发展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对中国来讲,新能源的战略意义犹其重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常规油气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据统计,2010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分别为47%和60%(预计),迫切需要新的能源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从世界能源史来看,中国要完成大国崛起的战略,必须转向以新能源为方向的能源战略。
中国应该像美国转向石油和英国转向煤炭那样迅速转向新能源体,赢得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保证中国在21世纪的和平崛起。
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增长中约3/4的增长来自中国,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能源缺口将逐渐加大,对外依赖程度也将不断加深,我们如果希望能够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展新的替代能源迫在眉睫。
专业导论心得论文精选10篇专业导论心得论文精选10篇专业导论是将涉及内容很广的学科做概括性介绍,一般不会有非常深入的分析,但对历史和未来都有精简扼要的介绍,使读者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专业导论心得论文,希望能帮助大家!专业导论心得论文1自开学后第一次上课以来,专业概论这门课一共上了五次,通过不同的老师对会计这个专业的简介和概述,我对会计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首先,是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
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要打好基础的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就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英语和体育。
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专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学习好通识教育的同时也要进行学科基础教育,算作是对于专业的入门前的教育。
接下来就是最为重要的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分为必修的核心课和选修的专业强化、专业拓展、知识拓展。
其中的核心课就包括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学、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学、实操企业会计事务、电子账、手工账。
选修课主要有非营利组织会计、会计英语、保险学、金融市场学、林业常务会计、财务ERP、资本运营等等。
最后是综合拓展,有电子账实习和会计学综合实习。
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存在了20多年。
早在原始公社制时代,人们已用“刻记记数”和“结绳记事”等方法,反映渔猎收获数量及其他收支。
这是最原始的会计活动。
到奴隶制时代,会计部门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官职,周朝还制定了一些财计管理制度。
在周代,会计一词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含义,即所谓“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随着封建经济关系的产生、发展,中国会计有了长足的发展。
战国至秦汉时期,官厅财计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构成一个经济管理系统。
隋唐至宋代,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单式簿记的持续发展和复式簿记产生的时期。
19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从此,中国会计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导论1、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一项基本的社会事业和一种社会发展过程。
2、科学主要回答自然事物本身“是什么”、“为什么”;而技术则是改造和控制自然。
3、一般认为科学中心经历几次转移,其顺序是: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第一篇近代科学技术1、14—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牛顿力学是整个近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3、近代科学史上物理学已完成了几次大综合。
第一次是牛顿力学、第二次是能量守恒定律、第三次是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
4、17世纪上半叶,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
5、英国的化学家玻意耳提出了元素的定义,把化学确立为一门科学。
法国的拉瓦锡否定了“燃素说”,建立燃烧的氧化理论。
6、荷兰人惠更斯创立了光的波动说。
1785年法国人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使电学进入定量研究阶段。
7、在科学方法上,培根强调观察和实验,笛卡尔推崇理论思维。
伽俐略提出理想实验方法。
惠更斯阐述了假说的作用。
牛顿提出分析和综合方法。
8、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的凯伊发明了飞梭为导火索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重要标志。
9、1709年,英国的比达父子发明了用焦炭炼铁的方法。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森发明了火车。
10、18世纪,法国在分析力学方面的工作是首屈一指的。
11、19世纪下半叶,康德和拉普拉斯先后提出了太阳系形成的星云假说。
英国人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并把人们对天空的认识扩展到了银河系。
12、19世纪初,地质学之父史密斯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化石层序律。
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提出了地质变动的灾变论。
13、1865年,德国的克劳修斯提出了“熵”的概念。
把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广到整个宇宙,提出了“热寂说”。
14、1803年英国人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811年意大利人阿佛伽德罗提出了分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