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光通信技术简介

激光通信技术简介

激光通信技术简介
激光通信技术简介

激光通信技术简介

日前,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发的“激光通信中继演示”系统即将进入开发整合与测试阶段。空间激光通信是指利用激光束作为载波,在空间直接进行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双向传送的技术。不仅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还具有设备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等特点,将为人类走向太空和空天军事技术应用带来革命性变化。

未来,空间激光通信有望成为星地间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与地面光纤网络的互补,从而建立起包含卫星和大气层内外的立体交叉激光通信网,彻底颠覆现有的全球通信系统,成为满足大数据时代信息传输需求的大带宽高速通信网络。

“你好,世界!”这句看似普通的话,或将开启人类探索太空的新时代。这句话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录制的一段37秒的高清视频,跨越太空和大气层回传到地面用时3.5秒。虽然在如今的“4G时代”这个速率有些不值一提,但若不是采用了激光通信技术,传统的无线电传输则至少需要10分钟。

从烽火狼烟到太空WiFi

传统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有着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不仅由于各种通信波段之间相互干扰会影响通信质量,想要在“寸土寸金”的航天器上增加天线面积和数量来提升通信效果也真的比“登天”还难。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空间通信数据形式的不断丰富,单纯的无线电通信已经难以满足急剧增长的通信带宽需求,易受干扰的无线电波也加剧了太空军事应用的风险。

曾几何时,人们就曾利用“烽火狼烟”接力通信,将千里之外的边关战事信息第一时间传递至内地。从上个世纪60年代激光发明之后,利用激光进行无线光通信就成为研究的热点。说起激光通信,可能还有点陌生,但如果一提到光纤通信,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详。其实,光纤通信只是激光通信的一个具体应用,是指激光在光纤介质中的传输。空间激光通信主要利用激光作为载体,将信息加载到激光上发送,并在外太空等自由空间内进行信息传输,到了接收端经过一系列光电变换就可实现信息的传输和通信。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此次研究的“激光通信中继演示”系统就是典型的空间激光通信系统,有望使空间信息传输速率提升至100倍,未来甚至可能演变成太空“高速互联网”。预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早将于2019年发射该演示系统的通信卫星并建立地面站,届时将实现从“烽火狼烟”到“太空WiFi”的革命性变化。

建立太空通信“高速路”

目前已有数以千计的各类飞行器围绕地球高速运转,尤其需要与地面站之间高效通信。现有的微波和毫米波等空间通信方式虽然日渐成熟,但受限于码速和带宽等方面的限制,已无法满足未来太空民用和军事应用对空间通信的需求,如何在太空铺设信息“高速路”成为当务之急。

其实,激光通信已经深刻融入信息时代每个人的“网络”生活,但说到为航天器建一个太空通信“高速路”,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早在2008年,美国和德国的两颗卫星就使用激光终端成功在太空进行了“飞鸽传书”——在相距5000公里的宇宙空间借助光学链路实现了数据传输。随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利用激光通信将“蒙娜丽莎”传送到绕月飞行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上。俄罗斯也曾利用激光通信将电子数据回传到地面接收站,并一口气传输了2.8GB的太空数据。

2013年10月,美国成功开展了“月球激光通信演示”验证,实现了从月球轨道到地球多个地面站的激光双向通信试验,最远通信距离接近40万公里,充分验证了空间激光通信的关键技术和长距离通信的可行性。2014年6月,美国又进行了“激光通信科学光学载荷”试验,同时还对微小卫星搭载激光通信终端实现卫星间和星地激光通信进行了初步探索。

目前,美国正在进行“激光通信中继演示”验证,计划于今年开展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与地面接收站的双向高速通信,并进一步借助卫星完成地面两个接收站间的激光中继通信试验,将为未来深空探测太空通信网络和建设太空“信息高速路”提供技术验证。

未来必将“星光闪耀”

在空间激光通信领域,并不是只有美国一枝独秀,而是众多航天军事大国“星光闪耀”。早在1995年,日本“工程测试卫星”就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协助下,首次开展了星地激光通信。随后,欧洲、日本相继开展了星间激光通信试验,俄罗斯也实现了空间站与地面站的高速激光通信。这些国家之所以聚焦空间激光通信,正是看到了其在未来空间通信中巨大的发展前景。

经过早期的技术探索,欧洲航天局在空间激光通信领域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在2008年正式开始的“数据中继卫星系统”试验中,欧洲航天局就应用了空间激光通信终端技术,标志着欧洲在空间激光通信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目前,欧洲航天局已经实现了世界上首个实际应用并投入运营的空间激光通信系统——“欧洲数据中继系统”项目,一举解决了欧盟“哥白尼哨兵”系统、未来地球观测等空间任务海量数据的传输问题。同时,日本也积极开展“先进空间光通信技术卫星”计划,旨在通过开发适合搭载小型卫星的激光通信终端,实现遥感图像和遥测数据的激光通信传输,预计将于2019年发射“激光数据中继卫星”,实现其所有空间遥感和侦察卫星数据链路的初步整合。

当然,空间激光通信要想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还面临着空间传输损耗大、光信号衰减、发射与接收瞄准困难以及超远距离传输等诸多问题,甚至还有可能在某些领域被量子通信所取代。但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改进升级,借助空间激光通信,实现更快更好的太空“飞鸽传书”终将不是梦。

激光通信的应用

激光通信的应用 1. 激光的定义:由受激发射的光放大产生的辐射。 2. 激光通信: 定义1:利用激光进行信息传递的通信。 定义2:利用激光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按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分为大气激光通信和光纤通信。 3. 激光通信的原理: 无线激光通信设备的激光通信终端每一侧分别包括专用望远物镜(Telescope)、激光收发器部分、线路接口、电源、机械支架,部分厂商的设备还包括伺服、监控、远程管理等部分。 激光是一种光波,也具有电磁波的性质。然而。激光与一般的无线电波又有明显的不同,激光的频率为几亿兆周,是微波(超高频电磁波)频率的10万倍以上。由波长 与波速C及频率 的关系式 可知,激光的波长非常短,所以其波动性远比无线电波差。相反,激光却具有奇特的粒 子性,因而使它在军事通信中成为引人注目的“后起之秀”。 激光通信与无线电通信基本相似,在发送端用激光器发出的激光作为载波。话音信号通过发话器变为电信号送入调制器,调制器控制载波的某个参数(频率、振幅或相位)使其按话音的变化把话音信号寄载在激光光波上,通过发射望远镜(也称发射天线)发送出去在媒质中传播。在接收端,接收望远镜(也称接收天线)将激光信号按发送端的逆方向转化为话音信号。 根据传输媒质的不同,激光通信可分为宇宙通信(激光在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传播)、大气通信(激光在大气层以内传播)、水下通信(激光在水下传播)以及光纤通信(激光在光导纤维内传播)。四.激光通信的优缺点: 相比于微波通信等其他几种接入方式,无线激光通信主要优势包括: 1.无须授权执照 无线激光通信工作频段在365~326 THz(目前提供无线激光通信设备的厂商使用的光波长范围多在820nm~920nm),设备间无射频信号干扰,所以无需申请频率使用许可证。 2.安全保密 激光的直线定向传播方式使它的发射光束窄,方向性好, 激光光束的发散角通常都在毫弧度,甚至微弧度量级,因此具有数据传递的保密性,除非其通信链路被截断,否则数据不易外泄。

光纤通信技术概述解析

3.3 光纤通信技术 一、光纤通信系统概述及基本结构 光纤通信系统是以光纤为传输媒介, 光波为载波的通信系统。主要由光发送机、光纤光缆、中继器和光接收机组成, 其基本结构原理如图所示。 系统中还包含了一些互联和光信号处理部件, 如光纤连接器、隔离器、光开关等。图中电端机和光端机均包括发送和接收两部分, 两者合起来构成发送器和接收器。其中发送光端机是将电信号变换成光信号,接收光端机则是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1、发送器 发送器由发送光端机和电端机构成, 其核心是一个光源。光源的主要功能就是将一个信息信号从电子格式转换为光格式。今天的光纤通信系统采用发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两者都是小型的半导体

设备, 可以有效地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LD 输出的光功率较大, 谱线窄, 一般适合长距离、大容量的通信系统, 但其寿命较短, 价格高; LED 光源发出的光功率较小, 光谱线较宽, 调制速率较低, 输出线性好, 寿命长, 成本低, 适用于短距离和中小容量的系统。它们需要与电源相连并且需要调制电路。 2、光纤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传输介质是光纤。光纤通信系统中发送器端的光信息信号就是通过光纤传送到接收器端的。实际上, 同任何其他通信链路一样, 光纤提供发送器和接收器间的连接。同时, 光纤对光信号进行传导, 就像铜线和同轴线传导电信号一样。它大概和人的头发的粗细相同, 为了保护非常脆弱的光纤, 使其不受恶劣的外部环境和机械的损害, 通常将光纤封装在特定的结构中。裸露的光纤包上保护膜后封装到其他几层中, 所有这些就构成了光纤光缆。 3、接收器 接收器由接收光端机和电端机构成。接收光端机的主要部分包括光检测器、放大器、均衡器、判决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和时钟电路。其中光检测器是接收光端机的核心, 光检测器的主要功能就是把光信息信号转换回电信号( 光电流)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光检测器主要有PIN 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 APD) 。APD 比PIN 更灵敏, 而且对外部放大功能要求更低。A PD 的缺点是具有相对较长的渡越时间以及由于雪崩放大造成的附加内部噪声。 4、光中继器

激光无线通信光发射与接收电路的设计解析

第27卷第3期2007年5月 JOURNAL 孝感学院学报 OF XIAOGAN UNIVERSITY VOL.27N0.3 MAY.2007 激光无线通信光发射与接收电路的设计 鲁德初,吕 昊,吴迪 (孝感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提出了一种为半导体激光器的调制驱动电路,能够在大气激光通讯中稳定工作。还研究了大气信道的特点,并讨论了大气信道对信号的吸收、散射和湍流影响,给出了衰减的因子。结合信道编码定理,讨论了适于在大气中传输的码型,特别是Rs码,得出了适合大气信道的编码码长和码率的选择依据。 关键词:无线激光通信;大气信道;码型分析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544(2007)03—0038—04

激光无线通信又称为自由空间光通信(FSO),它以大气作为传输介质进行通讯¨也1,与传统的通信方式相比,有着许多优势,如传输速率高,光束方向性好,保密性高,不需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不影响市政建设,成本低,结构轻巧,通信频带宽,尤其是激光特性中具有高度的定向性,发射波束纤细,在短时间内能够传输大量数据,通信时间短,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能有效地防止窃听和侦测¨“o。 . 1.1激光器的直接调制电路 图2是数字式直接调制电路图,图中晶体管BG2和BG3为发射极耦合对,组成非饱和电流选择开关。当BG:基极电位高于BG3基极电位时,BG2导通,恒流源的驱动电流I。全部流过BG:,故流过LD的电流为零;反之,当BG2基极电位低于BG3基极电位时,BG3导通,所有驱动电流都通过LD。电流开关的转换过程由输人数字信号转换成ECL电平来控制,ECL电平为“l”码时,输出为一1.8V,为“0”码时,输出为+0.8V,经过BGl和D1电平移动后加到BG2基极,而BG3基极电平固定在一2.6V,它由温度补偿的参考电平Vbb经BG。和D2电平移动得到。Vbb=一1.3l是“l”码和“0”码电平的中间值。 选择适当的输入电压,使晶体管不驱动到饱和状态,就能起到快速开关作用,同时恒流源可使开关噪声很小。1.2调制发射电路 图3是调制驱动电路图,主要由MAXIM公司的155MHz的MAX3263芯片和内部带有监视二极管的激光器LD构成。MAX3263内部的主偏置电源提供温度补偿偏置和参考电压输出Vrefl和Vref2,通过电阻R25、R26、R27和R28对内部的高速调制驱动电路、激光器和监视二极管进行编程。MAX3263的输出电流都被内部的镜像电流 V

浅谈21世纪激光的发展与应用

浅谈21世纪激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Discussion of las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21 century 专业:光电信息工程 姓名:陈斐然 学号:080212139 指导老师:张磊

21世纪激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20世纪以来,激光是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发明。在有充分的理论准备和生产实践需要的背景下,激光技术应运而生。它一问世就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快速发展。激光在现代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在扩大通信容量,缓和通信频段拥挤,提高通信安全等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激光技术现代通讯激光通信光子晶体能量衰减 Discussion of las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21 century Abstract :Since the 20th century, laser is another major technological invention after the atomic energy, computer, semiconduct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 full theories preparation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needs,the laser technology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It comes out to obtain the unusually rapid development. Laser in modern communication field have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expanding communication capacity, easing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crowded and improving the communication security aspects, i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laser technology; modern communication; laser communications; photonic crystal; energy attenuation 一、激光的发展历程 1960年5月16日,世界上第一个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发出了一束神奇的光,它的名字叫“激光”。最初中文的名称叫做“镭射”、“莱塞”,是它的英文名称LASER的音译。LASER是英文“受激辐射的光放大”

大气激光通信系统的研究教材

大气激光通信系统的研究 摘要:激光信息在大气中传输是目前大气光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热点之一。 由于激光本身所具有的高强度、高相干性、高单色性和高方向性等特性,从而有容量大、波束窄、速度快、保密性好和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因此激光成为无线光通信中最理想的载体。 本文概述了大气激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及发展状况,介绍了其特点和用途。并以一种新型的具有以太网接口,能实现计算机间通信的大气激光通信系统(既可传输语音又可传输数据)为例,结合实验研究对发射端机和接收端机两大部分进行了阐述。 并针对大气无线激光通信系统,本文深入地研究了大气湍流信道中随机光 强信号的检测方法,对激光束在大气湍流信道中的传输进行了仿真和建模,并对实际的大气湍流信道进行了测量。 关键词:大气激光通信光发射端机光接收端机损耗特性激光器 一.激光通信的概述 1960年激光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许多学科的发展,其中也包括通信领域激光以其良好的方向性、相干性及高亮度性等特点成为光通信的理想光源。将激光应用于通信,掀开了现代光通信史上崭新的一页,成为当今信息传递的主力军。 激光通信是以激光光束作为信息载体的一种通信方式,和传统的电通信一样,它可分为有线激光通信和无线激光通信两种形式。其中,有线激光通信就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光纤通信。无线激光通信也可称为自由空间激光通信,它直接利用激光在大气或太空中进行信号传递,可进行语音、数据、电视、多媒体图像等信号的高速双向传递。这是目前国际上的一大研究热点,世界上各主要技术强国正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抢占这一领域的技术优势。根据使用情况,无线激光通信可分为:点对点、点对多点、环形或网络状通信。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点对点的通信。此外,根据传输信道的不同,无线激光通信又可分为:大气激光通信、星际(深空)激光通信和水下激光通信川。 大气激光通信是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的一个分支,它以近地面大气作为传输媒介,是激光出现后最先研制的一种通信方式。大气激光通信系统主要由光源、调制器、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及附加的电信发送和接收设备等组成,只要相互进行瞄准即可进行通信。根据所用光源的不同,大气激光通信系统大致可分为半导体激光通信系统、气体激光通信系统和固体激光通信系统。半导体激光器体积小,重量轻,灵活方便,但光束发散角稍大,适合于近地面的短距离通信。气体激光通信系统的体积和重量都较大,但其通信容量也大,光束发散角较小,适合于卫星间的通信和定点之间的大容量通信。因此,在实践中,根据通信系统在不同应用场合中的要求,合理选取光源。 大气激光通信系统的主要应用和优点

激光无线通信技术

激光无线通信技术 激光通信是一种以光波作为“载波”,大气、海水或太空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方式,与利用电磁波作载波的通信原理一样,只是承载信号的载波是激光,其波长更短,频率更高。与传统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相对应的,激光通信也形成了无线通信及有线通信,军事通信所关注的主要是激光无线通信。 激光无线通信具有电磁兼容性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重量轻、功耗和体积小、保密性好等特点。保密性好的原因在于,一:激光具有高度定向性,发射波束非常短,通常发散角小于1弧度,在毫弧度级,二:信道速率高,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发送数据,从而减少通信持续时间。波束窄使得抗干扰抗截获能力强,通信时间短的特点使得抗侦测、防窃听的能力强。另外,及激光通信的传输带宽宽,比较适合侦察图像等的实时传输。

美国航天局(NASA )在2014年6月6日宣布,该机构5日利用激光束在3.5秒内把一段时长37秒的高清视频从国际空间站传送回地面,成功完成了一项“可能根本性改变未来太空通信的技术演示”,也预示着太空宽带时代的到来。这项实验的成功表明激光传输技术是可行的,完全可以作为下一步进行更高速率传输和实用性通信的技术基础。

应用及前景展望 1、用于提升星间通信速率 卫星微波通信的极限通信速率在2Gbps左右,近年来通信速率提升困难。而激光通信技术可以轻松实现10Gbps以上的通信速率,采用复用的手段甚至能获得Tbps 以上的通信速率。如此高的通信速率,使得太空通信如同从拨号上网时代升级到了宽带上网时代。 2、用于能源成本较高的空间通信 由于激光通信的光束发散角很小,大大降低了通信过程中信息被截取的可能性,目前还没有截获空间激光通信信息的可行手段,这使激光通信具有高度的保密性。而能量的高度集中,使得落在接收机望远镜天线上的功率密度高,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可大大降低,功耗相对较低。这对应用于能源成本高昂的空间通信来说也是非常适用的。 3、用于水下通信 此外,激光在水下通信中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电磁波在水中的衰减程度较大,传统的无线电波想要穿透海水,必须使用频率极低的波段,携带的信息量十分有限,传输时间长。然而,研究发现,激光中存在一个频段——光波波长为450~570nm 的蓝绿光,海水对其吸收损耗较小,它通过海水时,不仅穿透能力强,而且方向性极好。因此,激光通信也是深海中传输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用于对潜通信、探潜探雷、测深等领域。 限制因素: 但空间激光通信中的激光是在自由空间中传播,因此存在巨大的传输损耗。空间激光通信,尤其是星地间的通信,最大的限制就是经过大气层时受到湍流,及其他天气、环境因素的影响。 其次,空间激光通信链路的距离从千公裡到数亿公里不等,并且链路之间不可能有中继放大,这与地面光纤通信千公裡的链路距离相比实现起来难度大得多。比如火星与地球之间的链路,由于距离太过遥远,激光的几何损耗极大,点对点的瞄准也更为困难。

空间光通信技术简介

空间光通信技术简介 空间光通信又称为激光无线通信或无线光通信。根据用途又可分为卫星光通信和大气光通信两大类。自从60年代激光器问世开始,人们就开研究激光通信,这时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地面大气的传输中,但因各种困难未能进入实际应用。低损耗光纤波导和实用化半导体激光器的诞生为激光通信的实际应用打开了大门,目前光纤通信已经遍布世界各国的各个城市。由于对无线通信的需求的增长,再有卫星激光通信的快速发展,自从90年代开始,人们又开始重新对地面无线光通信感兴趣,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开发出可以实用的商业化产品。 一、开展空间光通信研究的意义及应用前景 1.作为卫星光通信链路地面模拟系统的技术组成部分 卫星光通信链路系统在上卫星前必须有地面模拟演示系统,以保障电子系统、光学系统、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各子系统的良好工作。在链路捕捉完成以后,与以太网相连的无线光通信系统借助于光链路的桥梁,源源不断地输送以太网上的信息,这是考验光链路稳定性能的重要指标。 2.为低轨道卫星与地面站间的卫星光通信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低轨道卫星与地面站的通信会受到天气的影响,选择干旱少雨地区建立地面站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再通过地面站之间的光纤网可以把卫星上信息送到所需地点,这从技术上牵涉到空间光通信网与光纤网连接问题,这方面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3.空间光通信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商业价值 ●可以克服一些通常容易碰到的自然因素障碍 当河流、湖泊、港湾、马路、立交桥和其它自然因素阻碍铺设光纤时,无线光通信系统可跨越宽阔的河谷,繁华的街道,将两岸或者岛屿与陆地连接起来。 ●提供大容量多媒体宽带网接入 用无线光通信系统作为接入解决方案,不需耗资、耗时地铺设光纤就能满足对办公大楼或商业集中区大容量接入的需要。 ●可为大企业、大机关提供内部大容量宽带网 无线光通信系统能在企业、机关范围内为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大容量连接提供一种开放空间传送的解决方案。 ●为公安、军队等重要部门提供高速宽带保密通信。 ●支持灾难抢救的应急系统 无线光通信系统可为灾难抢救提供一种大容量的临时通信解决方案 ●为一时性大规模的重要活动提供临时的大规模通信系统 例如,奥运会和其他体育运动会、音乐会、大型会议以及贸易展览会等专门活动往往需要大容量宽带媒体覆盖。无线光通信系统能提供一种迅速、经济而有效的解决方案,不受原有通信系统的带宽限制,也不用再去办理光纤铺设许可证。 二、空间光通信的优势 1.组网机动灵活 无线光通信设备将来可广泛适用于数据网(Ethernet,Token Ring,Fast Ethernet,FDDI,ATM,STM-x等)、电话网、微蜂窝及微微蜂窝(E1/T1—E3/T3,OC-3等)、多媒体(图像)通信等领域。可以把这些网上信息加载在光波上,在空气中直接传输出去,这种简便的通信方式对于频率拥挤的环境是非常理想的,例如:城市、大型公司、大学、政府机构、办公楼群等。 2.克服天气对激光传输的影响,实现全天候通信

无线激光通信调制方式性能分析

万方数据

无线激光通信调制方式性能分析 作者:赵婷, 陈宇, 宋宇, 闫志强, 张景萃, 齐雷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电信学院,长春,130022 刊名: 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11(16) 参考文献(4条) 1.何攀;李晓毅;侯倩基于LED的紫外光通信调制方式研究[期刊论文]-光通信技术 2010(4) 2.毛昕蓉;李荣无线光通信调制技术的性能分析[期刊论文]-通信技术 2009(42) 3.柯熙政;席晓莉无线激光通信概论 2004 4.David JT;David R Wisely lan Neild et OPtieal wlreless:the story so far 1998 本文读者也读过(5条) 1.柯熙政.陈锦妮.KE Xi-zheng.CHEN Jin-ni无线激光通信类脉冲位置调制性能比较[期刊论文]-激光技术2012,36(1) 2.赵丽丽.王挺峰.孙文涛.郭劲无线激光通信协议的设计[期刊论文]-中国光学2011,04(6) 3.卫斌.杨乾远.徐林.朱宏韬.WEI Bin.YANG Qian-yuan.XU Lin.ZHU Hong-tao一种用于大气激光通信透明传输的光端机[期刊论文]-光通信技术2010,34(7) 4.李国军.敬守钊.黄自力.唐湘成.LI Guo-un.JING Shou-zhao.HUANG Zi-li.TANG Xiang-cheng无线激光通信光发射模块的研究[期刊论文]-电子设计工程2011,19(5) 5.王鹏.邢柳.马永青.WANG Peng.XING Liu.MA Yong-qing无线激光通信APT系统设计[期刊论文]-光通信技术2011,35(3)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7c7325294.html,/Periodical_kjzx201116019.aspx

通信工程介绍概况

通信工程介绍概况 通信工程(也作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 该学科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电磁波、声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过电脉冲,从发送端(信源)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受端(信宿)。接受端能否正确辨认信息,取决于传输中的损耗高低。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其包括过滤,编码和解码等。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 研究内容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为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蜂窝通信、个人通信、平流层通信、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随着19世纪美国人发明电报之日起,现代通信技术就已经产生。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技术需要,通信工程专业成为了美国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并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迅速发展。 专业发展 通信工程专业代码:0810,分为两个学科,一个是偏向于传输的“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另一个是偏向于编解码的“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的前身是电机系,北京交通大学是中国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的发祥地;“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的前身是信息论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中国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发源地。 未来展望

激光通信技术简介

激光通信技术简介 日前,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发的“激光通信中继演示”系统即将进入开发整合与测试阶段。空间激光通信是指利用激光束作为载波,在空间直接进行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双向传送的技术。不仅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还具有设备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等特点,将为人类走向太空和空天军事技术应用带来革命性变化。 未来,空间激光通信有望成为星地间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与地面光纤网络的互补,从而建立起包含卫星和大气层内外的立体交叉激光通信网,彻底颠覆现有的全球通信系统,成为满足大数据时代信息传输需求的大带宽高速通信网络。 “你好,世界!”这句看似普通的话,或将开启人类探索太空的新时代。这句话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录制的一段37秒的高清视频,跨越太空和大气层回传到地面用时3.5秒。虽然在如今的“4G时代”这个速率有些不值一提,但若不是采用了激光通信技术,传统的无线电传输则至少需要10分钟。 从烽火狼烟到太空WiFi 传统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有着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不仅由于各种通信波段之间相互干扰会影响通信质量,想要在“寸土寸金”的航天器上增加天线面积和数量来提升通信效果也真的比“登天”还难。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空间通信数据形式的不断丰富,单纯的无线电通信已经难以满足急剧增长的通信带宽需求,易受干扰的无线电波也加剧了太空军事应用的风险。 曾几何时,人们就曾利用“烽火狼烟”接力通信,将千里之外的边关战事信息第一时间传递至内地。从上个世纪60年代激光发明之后,利用激光进行无线光通信就成为研究的热点。说起激光通信,可能还有点陌生,但如果一提到光纤通信,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详。其实,光纤通信只是激光通信的一个具体应用,是指激光在光纤介质中的传输。空间激光通信主要利用激光作为载体,将信息加载到激光上发送,并在外太空等自由空间内进行信息传输,到了接收端经过一系列光电变换就可实现信息的传输和通信。

激光技术 答案讲解

考试时间:12月17日 19:00—21:00 考试地点:思源楼411,412, 座位安排:学号03211138-05231022在411教室,05231144—06292044在412教室 第一章作业(激光技术--蓝信鉅,66页)答案 2.在电光调制器中,为了得到线性调制,在调制器中插入一个1/4波片,(1)它的轴向应如何设置为佳? (2)若旋转1/4波片,它所提供的直流偏置有何变化? 答:(1). 其快、慢轴与晶体主轴x 轴成450角(即快、慢轴分别与x’、y’轴平行)。此时,它所提供 的直流偏置相当于在电光晶体上附加了一个V 1/4的固定偏压(E x’和E y’的附加位相差为900);使得调制器在透过率T=50%的工作点上。 (2). 若旋转1/4波片,会导致E x’和E y’的附加位相差不再是900;因而它所提供的直流偏置也 不再是V 1/4。当然调制器的工作点也偏离了透过率T=50%的位置。 3.为了降低电光调制器的半波电压,采用4块z 切割的KDP 晶体连接(光路串联、电路并联)成纵向串联式结构。试问:(1)为了使4块晶体的电光效应逐块叠加,各晶体的x 和y 轴取向应如何? (2) 若λ=0.628μm ,n 。=1.51,γ63=23.6×10—12m /V ,计算其半波电压,并与单块晶体调制器比较之。 解:(1) 为了使晶体对入射的偏振光的两个分量的相位延迟皆有相同的符号,则把晶体x 和y 轴逐块旋转90安置,z 轴方向一致(如下图), (2).四块晶体叠加后,每块晶体的电压为: v 966106.2351.1210628.0412n 41V 41V 123-663302' 2=?????=?==-γλλλ 而单块晶体得半波电压为: v 3864106.2351.1210628.02n V 123-6 63302 =????==-γλλ 与前者相差4倍。 4.试设计一种实验装置,如何检验出入射光的偏振态(线偏光、椭圆偏光和自然光),并指出是根据什么现象? 如果一个纵向电光调制器没有起偏器,入射的自然光能否得到光强调制?为什么? 解:(1)实验装置:偏振片和白色屏幕。 a. 在光路上放置偏振片和白色屏幕,转动偏振片一周,假如有两次消光现象,则为线偏振光。 b. 在光路上放置偏振片和白色屏幕,转动偏振片一周,假如光强有两次强弱变化(但无消光现象发生);则为椭圆偏振光。 c. 在光路上放置偏振片和白色屏幕,转动偏振片一周,假如光强没有变化;则为自然光(或圆偏振光)。区分二者也不难,只需在偏振片前放置一个四分之一波片(可使圆偏振光变为线偏振光, 可出现a 的现象)即可。(这里自然光却不能变成线偏振光) (2)自然光得不到调制。原因是自然光没有固定的偏振方向,当它通过电光晶体后没有固定的位相差; 因而不能进行调制。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通信技术专业简介

通信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610301 专业名称通信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遵守规范、安全生产、勇于创新等素质,掌握电路技术、通信原理、交换技术、传输理论、接入技术和项目管理知识,具备通信设备安装和调测、通信网络的组建与开通、通信系统的运行与维护、通信工程实施与项目管理能力,从事设备调试、技术服务、网络运营、系统维护、工程实施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通信行业,在通信设备安装与测试、通信网络组建与维护、通信系统运行与管理、通信产品技术服务、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岗位群,从事电信服务、通信设备安装、通信产品检修、通信系统运维、通信系统技术支持、通信项目实施、通信工程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通信设备安装与测试能力; 3.具备传输、交换网络运行与维护能力; 4.具备数据局域网、移动接入网的组建与管理能力; 5.具备通信系统分析与测试能力; 6.具备通信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能力; 7.掌握电子线路、数字通信和信号系统的基本原理;

8.了解互联网、移动接入网、光传输网、数据交换网等现代通信网络。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及应用通信原理、接入网设备安装与维护、数据网组建与维护、交换设备运行与维护、移动通信系统分析与测试、光传输网络组建与维护、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数据网组建、通信工程项目实务、光传输网络组建等实训。 在通信网络运营企业、通信技术服务企业、通信工程施工企业、通信工程监理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电信机务员(三级、四级)通信网络管理员(三级、四级)有线通信传输设备调试工(三级、四级)电子设备装接工(三级、四级)电源调试工(三级、四级)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通信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通信工程

激光通信技术1解析

激光通信经历了大气通信和光波导(光纤)通信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早期的激光大气通信曾掀起了世界性的研究热潮,许多经济和技术力量雄厚的发达国家在这个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激光大气通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开发。早期的激光大气通信所用光源多数为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YAG固体激光器、He-Ne气体激光器等。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输出激光波长为10.6μm,此波长正好处在大气信道传输的低损耗窗口,是较为理想的通信用光源。与激光大气通信技术研究基本同步展开的还有光纤波导通信,从而在技术上形成了激光通信中与传统通信相对应的激光无线通信(激光空间通信)和激光有线通信(激光光纤通信)。 1975年,世界上第一条光纤通信实验应用线路在美国芝加哥开通,揭开了光纤通信应用的序幕。此后,随着光纤制作技术、半导体器件技术、光通信系统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光纤通信从80年代起在全世界掀起了应用的热潮,并迅速被确认为是地面有线通信最有发展潜力的重要的通信手段,以致得到了一日千里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与此同时,激光大气通信技术由于器件技术、系统技术和大气信道光传输特性本身的不稳定性等诸多客观因素一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和弥补,便在轰轰烈烈的光纤通信热潮中,隐退得几乎无影无踪。 1.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激光大气通信技术之所以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是: 对大气信道衰减大及误减随机变化量大的补偿技术问题;大气湍流的影响,使信道折射率发生不均匀的随机变化,其结果使接收光斑发生所谓的闪烁现象和漂移现象。要削弱大气湍流的影响,有许多技术工作要做;

驱动功率小、转换效率高、激光输出功率大、调制带宽及伺服系统简单的激光发射器件的制作;灵敏度高、噪声特性好,适合于常温环境下工作的接收器件的制作;体积小、重量轻、光学特性好、便于安装、调校的光学收发天线的制作;背景噪声的滤除技术问题;如果采用窄带光滤波技术,又是存在激光器的频率稳定技术;在机动性要求高和工作平台方位稳定性差的场合应用,自动跟瞄技术也很关键。上述可归纳为:解决全天候、高机动性和高灵活性稳定可靠工作问题。 2.悄然复兴的激光大气通信技术 激光问世后,将激光应用于通信的想法就随之产生了。在国际上,美国、英国、日本、前苏联等国家,广泛开展了对激光大气通信的深入研究。 然而,进入80年代中后期,国际国内大部分从事激光大气通信技术研究的单位相继停止了进一步研究。有的国家甚至还宣布了走激光大气通信研究的路是一条“死胡同”,“走不通”。尽管如此,国内外仍有单位和人员始终在坚持不懈、孜孜探求解决激光大气通信技术问题之路。 1998年,巴西AVIBRAS宇航公司公布了该公司研制的一种便携式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系统。这种通过激光器联通线路的军用红外通信装置,其外形如同一架双筒望远镜,在上面安装了激光二极管和麦克风。使用时,一方将双筒镜对准另一方即可实现通信,通信距离为1km,如果将光学天线固定下来,通信距离可达15km。1989年美国FARANT1仪器公司成功地研制出一种短距离、隐蔽式的大气激光通信系统。1990年,美国试验了适用于特种战争和低强度战争需要的紫外光波通信,这种通信系统完全符合战术任务的要求,通信距离为5~2km。如果对光束进行适当处理后,通信距离可达5~10km。

大气激光通信机基本参数测试

大气激光通信机基本参数测试 2011/08/19 【产品介绍】 此红外线传输设备为上海毅得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AO-1系列,可以在300m 至4000m 之内保证高质量的宽带数据通信,通信速率为155Mb/s (11/13/14)和622Mb/s(12),通信端机正面示意图如图1: Pin 探测器 口径 红光指示发射器 图1 通信端机正面示意图 通信端机背面示意图如图2: 尾纤 外置光源尾纤 显示区 PIN 探测器显示区 显示区域 接线区域 望远目镜 图2 通信机背面示意图

图2中, TX:外接光源指示灯,灯亮表示正常 PW:电源接通指示灯,灯亮表示正常 LD1:指示红光指示灯,灯亮表示正常 LD2:内置光源指示灯,灯亮表示正常,内置LD6dBmW(4mW),发散角为0.8mrad。 PIN探测器显示区显示1023为最小,显示0000为最大,155M动态范围为:-4~-30db。 电源红线接地,黄线接负极。 1.通信机信号光源发射端前功率 使用3Sigma功率计及PM3探头,因为通信机光源发射端面处的光斑直径比较小(小于PM3探头面积),且功率小于4mW ,故将光直接打在PM3探头上分别测量信号光源发射功率,测试结果如表1: 表1通信机信号光源发射端前功率 1号通信机相比2号通信机功率略小。 产品说明中提到内置LD的发散角为0.8mrad,在做整体实验前,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测量。在科技楼12楼楼道内,将通信端机置于楼道一端,因激光器有一定的发散角,(假定激光器束腰在距发射端口较近的距离下,在相距40m的距离处形成一定直径的光场分布(初步估计约约3~4cm)。我们采用3Sigma功率计及OP-2功率探头(直径5mm)对此处光场分布进行测量。)。在试验时,距离发射机端口有近及远测量中,发现在约40m处,OP-2(直径5mm)探头接收到的功率最大,说明激光器的束腰在该位置。要想测得其发散角需要进行远距离测试。 2.1(2)号指示红光与2(1)号接收口径轴线夹角

激光技术及其在现代通讯技术中的应用

激光技术及其在现代通讯技术中的应用 姓名:杨春有学号:20141060138 学院:信息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国防) 摘要20世纪以来,激光是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发明。在有充分的理论准备和生产实践需要的背景下,激光技术应运而生。它一问世就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快速发展。激光在现代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在扩大通信容量,缓和通信频段拥挤,提高安全等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激光通信技术现代通讯激光通信光子晶体能量衰减 引言 事实上,1916 年激光的原理被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现之后一直没有研制成功,原因在于科学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没有现在发达,一直到1958 年激光才被首次成功制造。激光是计入20世纪,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它的亮度非常之高,大约为太阳光的100亿倍。因此激光一问世,就获得了异乎寻常的飞快发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历史悠久的光学科学和光学技术体会了新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导致整个一门新兴产业——激光产业——的诞生。 一激光通信的发展阶段 激光通信经历了大气通信和光波导(光纤)通信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CO2气体激光器是比较符合要求的早期通信用光源,其输出激光波长为10.6μm,在大气通行当中,信道传输的低损耗窗口要求的标准波长是10.6μm。早期的激光大气通信所用光源还包括YAG固体激光器、He-Ne气体激光器等等。其中的早期激光大气通信曾经掀起了全球性的研究浪潮,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这个阶段投入了进去,对激光大气通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开发。但是这项研究只有少数的经济和技术力量雄厚的发达国家才能够承担得起。光纤波导通信技术大约与激光大气通信技术的研究工作同步展开,从而在技术上形成了激光无线通信和激光有线通信两种通信方式,这两种通信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大不相同。 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列阵光接受发射模块的处理能力不仅速度高而且容量特别大。微电子电路的多功能的逻辑控制、具有高强度并行操作功能的电子集成器件的优越性、光本身的高速传输能力、超高规模集成技术的优越性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列阵光接受发射模块当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现代通信技术研究中,在激光通信领域,最引人瞩目的就要属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了。包括制造成本很低、易与光纤耦合、阈值电流低、调制频率高、单模工作时温度和电流范围宽、易于集成等在内的特点都是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的优点,这也是它一出世便被世人瞩目的重要原因。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在激光通信当中最主要的用途就是作为信号光源,除了作为信号光源之外,它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高速光开关、各种固体激光器的泵浦源、高密度光盘读写光源、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以及计算机芯片光互连和多值逻辑电路中都可以见到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的靓丽身影。但是当前实际的研究情况表明,只有850nm的较短波长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在接入网中取得了比较广的实际应用效果,虽然现在市场上应经有了1310nm和1550nm长波长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的产品推向市场,但是1310nm和1550nm长波长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完善自己的技术并逐渐走向成熟。在国际上,有许多国家和大公司均对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在国内,我国中科院半导体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单位在面发射激光器上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累累硕果。 二光技术的发展机遇

激光技术-答案讲解

考试时间:12月17日 19:00—21:00 考试地点:思源楼411,412, 座位安排:学号032112在411教室,05231144—06292044在412教室 第一章作业(激光技术--蓝信鉅,66页)答案 2.在电光调制器中,为了得到线性调制,在调制器中插入一个1/4波片,(1)它的轴向应如何设置为佳? (2)若旋转1/4波片,它所提供的直流偏置有何变化? 答:(1). 其快、慢轴与晶体主轴x 轴成450 角(即快、慢轴分别与x’、y’轴平行)。此时,它所提 供的直流偏置相当于在电光晶体上附加了一个V 1/4的固定偏压(E x’和E y’的附加位相差为900 );使得调制器在透过率T=50%的工作点上。 (2). 若旋转1/4波片,会导致E x’和E y’的附加位相差不再是900 ;因而它所提供的直流偏置也 不再是V 1/4。当然调制器的工作点也偏离了透过率T=50%的位置。 3.为了降低电光调制器的半波电压,采用4块z 切割的KDP 晶体连接(光路串联、电路并联)成纵向串联式结构。试问:(1)为了使4块晶体的电光效应逐块叠加,各晶体的x 和y 轴取向应如何? (2) 若λ=0.628μm , n 。=1.51,γ63=23.6×10—12 m /V ,计算其半波电压,并与单块晶体调制器比较之。 解:(1) 为了使晶体对入射的偏振光的两个分量的相位延迟皆有相同的符号,则把晶体x 和y 轴逐块旋转90安置,z 轴方向一致(如下图), (2).四块晶体叠加后,每块晶体的电压为: v 966106.2351.1210628.0412n 41V 41V 12 3-6 63302' 2 =?????=?==-γλλλ 而单块晶体得半波电压为: v 3864106.2351.1210628.02n V 12 3-6 63302 =????==-γλλ 与前者相差4倍。 4.试设计一种实验装置,如何检验出入射光的偏振态(线偏光、椭圆偏光和自然光),并指出是根据什么现象? 如果一个纵向电光调制器没有起偏器,入射的自然光能否得到光强调制?为什么? 解:(1)实验装置:偏振片和白色屏幕。 a. 在光路上放置偏振片和白色屏幕,转动偏振片一周,假如有两次消光现象,则为线偏振光。 b. 在光路上放置偏振片和白色屏幕,转动偏振片一周,假如光强有两次强弱变化(但无消光现象发生);则为椭圆偏振光。 c. 在光路上放置偏振片和白色屏幕,转动偏振片一周,假如光强没有变化;则为自然光(或圆偏振光)。区分二者也不难,只需在偏振片前放置一个四分之一波片(可使圆偏振光变为线偏振光,可出现a 的现象)即可。(这里自然光却不能变成线偏振光) (2)自然光得不到调制。原因是自然光没有固定的偏振方向,当它通过电光晶体后没有固定的位相差; 因而不能进行调制。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光纤通信技术及应用习题解答

情境一巩固与提高: 一、填空题 1.华裔学者高锟科学地预言了制造通信用的超低耗光纤的可能性, 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目前光纤通信所使用的光的波长为1260nm-1625 nm 。 3.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由光发射机、光纤和光接收机 构成。 4.光纤通信的3个低衰耗波长窗口分别是0.85um、 1.31um 、 和 1.55um 。 5.非色散位移光纤零色散波长在1310 nm,在波长为1550 nm处衰减最小。 6.光纤主要由纤芯和包层构成,单模光纤芯径一般为 8-10 μm,多模光纤的芯径一般在50 μm左右。 7.光纤的特性主要分为传输特性、机械特性、温度特性 三种。 二、简答题 1.简述光纤通信的优点和缺点。 答:光纤通信的优点: 1)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2)损耗低、传输距离远 3)信号串扰小、保密性能好

4)抗电磁干扰、传输质量佳 5)尺寸小、重量轻、便于敷设和运输 6)材料来源丰富、环境适应性强 光纤通信的缺点: 1)光纤性质脆。需要涂覆加以保护 2)对切断的连接光纤时,需要高精度技术和仪表器具 3)光路的分路、耦合不方便 4)光纤不能输送中继器所需的电能 5)弯曲半径不宜过小 2.简述光全反射原理。 答:光全反射原理:当光从光密媒质(折射率相对较大)到光疏媒质的 交界面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即入射角达到一定值时,折射光线将与法线 成90°角,再增大会使折射光线进入原媒质传输。 3.简述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答:光纤通信系统由光发射机、光纤、光接收机组成。光发射机的作用就是进行电/光转换,并把转换成的光脉冲信号码流输入到光纤中进行传输。光源器件一般是LED和LD。 光纤:完成光波的传输。 光接收机的作用就是进行光/电转换。光收器件一般是光电二极管PIN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4.简述G.652、G.653、G.655的特点和主要用途。 答:G.652:也称标准单模光纤,是指零色散点在1310nm附近的光纤;在

15通信技术简介.

第十五讲 怎样传递信息 ———通信技术简介 一、电磁波 1、电磁波的产生:电流的迅速变化在周围的空间产生电磁波。 2、电磁波的传播: (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 3、波的传播速度与波的频率、波长的关系: ①邻近的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叫做波长。 ②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③一秒内波的传播距离定义为波速,所以有: 波速=波长×频率。 c f λ= 4、无线电波:电磁波中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 分,叫做无线电波。 二、广播和电视 1、音频、视频和射频信号 调制 (1)音频信号:由声音转换成的电流为音频信号。他的频率跟声音的频率相同。 (2)视频信号:由图像转换成的电流为视频信号。 (3)射频信号:频率很高的振荡电流能够产生电磁波向外界空间发射,这种电流称为射频 信号。 (4)调制:把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加载到更高频率的蛇频信号上的过程称为调制。 2、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以短波调幅广播为例) (1)发射过程 (2)接收过程 波 段 波 长 频 率 主要用途 长 波 30000--3000m 10—100kHz 超远程无 线电通信 中 波 3000—200m 100--1500kHz 无线电广播 和电报 中短波 200—50m 1500--6000kHz 短 波 50—10m 6—3MHz 微 波 米 波 10—1m 30--300MHz 无线电广播、 电视、导航 分米波 10—1dm 300--3000MHz 电视、雷达、 导航 厘米波 10—1cm 3000--30000MHz 毫米波 10—1mm 30000-300000MHz 852.9979245810/310/c m s km s =?≈?调制器 话筒 天线 声音信号 电信号 加载到高 频载波上 发射出去 调谐器 扬声器 各种电磁波 特定频率 取出音频 声音 天线 电子 电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