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葡萄球菌病的流行特点家畜葡萄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及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21.05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猪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猪金黄色葡萄球菌病(Pig Staphylococcus aureus Disease)是猪只普遍感染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本文将对猪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进行浅谈。
一、病原学特点1. 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球状细菌,可形成黄色的菌落。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如受伤口感染、气溶胶传播等。
3. 感染部位: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引起皮肤、乳房和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
4. 感染特征:病原菌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
感染后,猪只出现乳房肿胀,泌乳减少,体温升高,皮肤受损等症状。
二、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分析:对出现异常症状的猪只进行异常表现的观察和记录,如乳房红、肿、热、硬等症状,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等。
2. 体温测量:测量猪只体温变化,正常猪只体温介于38℃-39℃之间,若体温超过40℃,则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的症状之一。
3. 乳房触诊:检查乳房是否肿胀、硬化等异常变化。
4. 细菌培养:从疑似感染部位采集样本,如乳汁、皮肤分泌物等,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
5. PCR检测:采集样本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DNA的提取和PCR检测,可快速确认病原菌的存在。
三、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选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等。
2. 营养补给:加强猪只的营养补给,提高免疫力,可通过合理的日粮配制、添加维生素等方式进行。
3. 清洁消毒:对感染部位进行清洁消毒,预防疾病的扩散。
4. 隔离治疗:将感染的猪只进行隔离,避免病菌的传播和感染。
5. 免疫预防:对重点区域的猪只进行疫苗的接种,提高免疫力,预防病菌的感染。
四、预防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对猪舍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2. 健康检疫:引进新猪时要进行健康检疫,防止病菌通过引种传播。
一起猪葡萄球菌病的诊疗2008年4月,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某养猪场发生葡萄球菌病,主要发生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的3~4月龄育肥猪。
发病猪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在颈部、腹下、四肢关节发生脓肿,以前肢腕关节和后肢跗关节等处较为严重。
1病原猪葡萄球菌,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两种。
猪葡萄球菌病多发于哺乳仔猪,10~20日龄尤为常见。
本病病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炎临床多见,而白色葡萄球菌性皮炎则少见报道。
该病一般很少造成死亡,但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甚致成为僵猪,影响猪皮质量,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症状猪患病初期表现为精神不振,结膜发炎,有眼垢。
一般体温不高,皮肤有红斑并变厚,继而在腹下、内股等处形成水疱及脓疱,破裂后流出渗出液,皮肤上有渗出垢物。
几天之后,猪全身被一层坚硬且有裂纹的黑色痂皮所包覆。
有的病猪有痒感,但多数病猪无瘙痒症状。
绝大多数病猪可自愈,病程30~40天,最长者可达55天。
临床上未见急性死亡病例。
3剖检变化病猪颌下、腹股沟淋巴结稍肿大,切面多汁。
肺有明显肝样变,肝肿大,有许多针尖坏死灶。
脾有小面积梗死灶,背面边缘分布小的坏死点。
肠黏膜水肿,有卡他性炎症。
心肾无明显变化。
4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以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则须做实验实检查。
采取病猪血液和脏器涂片,用革兰氏染色,可见革兰氏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
5防治5.1预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也是家畜体表、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的常在菌群。
当动物机体皮肤和黏膜破损、抵抗力降低时,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或呼吸道、消化道而发生感染。
该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也是一种条件菌,当圈舍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善、缺乏规范的消毒制度时更易发生本病。
本病的预防,关健在于搞好饲养管理,猪舍应通风,保持温度、湿度适宜;彻底消灭螨、虱,切断传染途径;母猪产房应清法卫生,产房及栏舍要彻底消毒;保证猪只的足够营养,增强其抗病能力等;搞好养猪环境的卫生,定期用药物消毒;降低饲养密度,避免猪只相互咬斗,及时处理猪的外伤。
鸡葡萄球菌的流行特点及防治鸡葡萄球菌病是由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招来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或慢性传染病,结核病该病是全球养殖场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为主要表现为:关节、腱鞘和黏液囊炎等,以及败血症、脐炎、眼炎、脑膜炎等。
葡萄球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甚至保健鸡群的羽毛、皮肤等也有该菌的存在,非常难以根除,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鸡业快速的加速发展,鸡葡萄球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明显,较弱加之葡萄球菌对抗生素药物有较强的抗性,而且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根治难度非常大,因此,关于葡萄球菌病应引起养殖户的。
1、流行特点葡萄球菌呈圆形或椭圆形,单个、成双或茶树状排列,为兼性厌氧菌,无鞭毛,不产芽孢,不能运动的革兰氏阴性菌。
葡萄球菌广泛主产在自然界的空气、土壤、饮水、物体表面、黏膜、肠道、粪便中,病主要经皮肤和黏膜的创作进行传播,雏鸡容易通过脐带进行传播。
对鸡危害非常大,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多发生在夏、秋高温多雨季节,不同年龄阶段的鸡均可会发生,一般主要发生在40~60日龄,笼养和平养等养鸡这种方式均可发生,但是以笼养常见疾病。
2、临床症状2.1急性败血症该类型主要多发生于中雏,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或退废,呆立或蹲伏,羽毛松乱,眼半闭嗜眠状态,翅膀内侧、背部、翅尖等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个别患鸡抓起后,腹部羽毛轻轻一触摸便可碎裂,而且掉毛处皮肤发炎,胸腹部皮下呈淡黄色紫黑色或紫红色,触摸有波动感,甚至有个别病鸡的皮肤破溃有血样渗出物,出现症状后,最急性1~2d死亡,病程多在2~5d。
2.2关节炎型关节型多发生于1~3月龄的鸡群,主要药理学症状是关节炎,关节肿胀,呈略紫红色或紫黑色,有些病例关节化脓性后四肢流出脓性分泌物,个别病例较长则脓性分泌物变成干酪样物,导致行走困难,时常侧卧或蹲伏,最终衰竭而死亡,病程多在7~10d左右。
2.3脐炎型脐炎型主要多发生于孵化不久肉鸡的雏鸡,主要症状是:脐环闭合不全,发生脐炎,腹部膨大,角膜发硬,局部呈紫黑色或黄红色,个别聚积病鸡从脐孔周围有黏液渗出液,病程较短,一般在出壳2~5d,即死亡。
蛋鸡葡萄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方法-养鸡技术1 流行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引起蛋鸡发病的病原,其中雏鸡在40~60日龄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自然环境中较广分布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如空气、饮水、土壤、饲料、各种饲养用具的表面以及鸡舍地面等可能存在病菌,且在鸡只的皮肤、羽毛、肠道、黏膜等处也会存在病菌。
该病的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一系列创伤,还能够经由空气或者直接接触而造成传播,尤其是通过雏鸡的脐带最容易引起该病,而由于断喙、刺种、扭伤、刺、啄伤等形成的伤口也都容易引起该病。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鸡表现出精神萎靡,进步收缩,呆立不动,双翅下垂,羽毛蓬松杂乱且失去光泽,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
有些病鸡还会发生下痢,排出绿色或者灰白色的稀粪。
胸腹部皮下发生浮肿,对其触诊会存在捻搓发音。
部分病鸡的关节会发生肿大,无法站立,往往呈蹲坐姿势;通过穿刺可抽取出混杂血液的渗出物,呈紫黑色,少数甚至抽取出化脓样液体。
有些病鸡会在多处部位的皮肤上,如翅膀背侧、翼尖以及腹面,存在不同大小的出血炎症、坏死,局部还会形成呈暗紫色的干燥结痂,且会导致周围羽毛发生沾污。
发病后期,病鸡无法站立,往往倒地不断挣扎,最终发生死亡。
当病鸡呈急性经过时,死亡后营养情况较好。
将病死鸡的胸部皮肤剪开,能够看到整个胸前、腹部皮下存在充血、溶血,呈弥漫性暗红色或者紫红色,同时会流出大量的液体。
另外,大腿内侧以及胸腹部肌肉存在散布的出血斑点,胸骨明显突起,两侧发生严重出血。
将肿大的关节剖开,能够看到滑膜明显增厚,存在充血、出血,关节囊内存在一定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或者浆液。
病程持续较长时,还可在关节囊内发现存在于酪样物质。
肝脏呈淡紫色,发生肿大,存在大理石样花纹,部分还会存在不同数量的白色坏死点;心包膜内积聚淡红色液体,心冠脂肪发生明显充血;脾脏呈紫红色,也发生肿大;肠发生充血.出血[养殖:/]。
3 实验室诊断病原体检查。
检菌,即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鸡皮下肿胀渗出液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可看到呈革兰氏染色阳性菌,通常3~4个菌呈短链状排列。
猪葡萄球菌病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猪葡萄球菌病的治疗需要结合病猪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方案疗效更好。
治疗猪葡萄球菌病通常建议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案进行,同时注意防止感染其它健康猪群。
平时在养猪过程中,若能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则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一、猪葡萄球菌病的治疗方法1、该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严重感染的动物则可能不见效。
根据临床试验,采取对症治疗,抗菌消炎、抗病毒感染等措施都有良好的效果。
全身性治疗可降低皮肤病变的程度,使病变仅发生浅层,并可促进愈合过程。
猪葡萄球菌经常能产生耐药性,所以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指导给药。
对其有效的药物有联合使用三甲氧苄二氨嘧啶、磺胺或林可霉素、壮观霉素等。
用以上药物进行体内外结合治疗该病都有良好的效果。
2、在猪群中发现疑似病猪时,要立即将全部病猪进行隔离,并安排专人进行护理。
同时,用氢氧化钠溶液对舍内的人行通道消毒,用聚维酮碘溶液进行带猪消毒,每天1次,彻底切断病原传播、扩散。
3、在病猪皮肤表面使用除癞灵(辛硫磷、胺菊脂、八氯二醚、尿素、氮酮等)进行清洗,每天1次,每次持续超过15min,同时在圈舍、围栏喷洒该药。
如果病猪出现皮炎型症状,要先去除病变部位的痂皮,在使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干净后再于皮肤创面涂抹新霉素软膏,每天1次,同时配合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5mg氧氟沙星注射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5~7天,还要在每升饮用水中添加50mg恩诺沙星。
对于病猪体表刚刚形成的肿块,可直接将红霉素软膏涂抹在肿胀部位;对于已经形成脓肿的部位,可采取常规手术的方法,即先对局部进行消毒,呈纵向切口,将其中的脓汁挤出,再使用3%双氧水进行冲洗,接着使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干净,然后注入适量的氧氟沙星注射液,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病猪可采取引流处置。
另外,还可将适量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在饲料中,促使整体猪群抗病力增强。
二、猪葡萄球菌病的预防措施1、如果发现猪群中存在病猪,必须尽快确诊、尽快采取治疗,同时还要对其他未发病的猪只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从而才能够及时控制疫情,避免造成大量死亡。
家畜葡萄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作者:李伟丽,王洋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4期摘要:家畜葡萄球菌病是多种畜禽都可感染的以在各个组织器官发生化脓性炎症或全身脓毒败血症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动物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而发生感染。
现重点介绍猪、马、牛、羊葡萄球菌病的临诊症状、剖检、鉴别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家畜;葡萄球菌病;诊断;预防;治疗中图分类号:S85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4-0133-011 发生和传播该病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
对动物或人有致病性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本菌对外界环境因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干燥脓汁中可存活几个月,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在温度80℃时30 min不被杀死。
在5%石炭酸、0.1%升汞中10-15 min死亡。
本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水、饲料和物品上,也是人、畜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上经常存在的菌群。
当动物机体皮肤和黏膜破损,抵抗力降低时,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而发生感染。
2 流行特点多种畜禽及人对该病均有易感性。
该病的发生虽无明呈的季节性,但夏、秋季发病较多见。
动物被毛湿透、体表不洁、挤乳不尽或动作不当,乳房受伤、营养失调、寄生虫病、垫草污秽、圈舍拥挤、卫生条件不佳、长途运输、感光作用等均可削弱机体抵抗力而成为致病的诱因。
3 临床特征猪。
断奶前后仔猪多发,传播迅速,主要表现为渗出性表皮炎,先在毛少部位出现少量3-4 mm大小的微黄色水疱,迅速破溃后,水疱液与皮屑、污垢等黏合成痂皮,呈鳞片状附着于皮肤上。
各破溃面可互相融合成大的溃烂面,并很快向周围发展,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成猪或架子猪发病时,常呈局部性病变,肿脓轻微。
此外,尚有败血性葡萄球菌病,病猪体温升高,不食,吐出大量泡沫样唾液,呼吸促迫,粪便中带有黏液,个别猪关节肿大,出现跛行和皮肤出血等症状。
家禽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措施葡萄球菌病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家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上常表现多种类型,如关节炎、腱鞘炎、脚垫肿、脐炎和葡萄球菌性败血症等,给养禽业造成较葡萄球菌病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家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上常表现多种类型,如关节炎、腱鞘炎、脚垫肿、脐炎和葡萄球菌性败血症等,给养禽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病原典型的葡萄球菌为圆形或卵圆形,常单个、成对或葡萄状排列,革兰氏染色阳性,无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孢,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健康禽类的皮肤、羽毛、眼睑、黏膜、肠道等都有葡萄球菌存在,同时还是家禽孵化、饲养、加工环境中的常在微生物。
流行病学多种禽类对葡萄球菌都敏感,鸡、鸭、鹅和火鸡均可感染发病。
各种年龄的鸡只均可发生,但以40日龄~80日龄为鸡群的高发阶段,且轻型白羽产白壳蛋的鸡如京白鸡、巴布考克、904等品种比褐羽产褐壳蛋的中型鸡品种要易发多发,肉用仔鸡较易感,地面与xx上平养的鸡也较易发生。
鸡群发病死亡率2%~50%不等,火鸡的死亡率为1%~15%左右,不同鸡场的发病率有差异。
本病的发生多与创伤有关,凡能造成皮肤黏膜损伤的因素如带翅号、断喙、刺种疫苗、xx刺、刮伤和扭伤、啄伤等都可成为本病发生的诱因,雏鸡脐带感染也较为常见,此外当鸡痘发生时可致本病暴发。
通过呼吸道感染亦属可能。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雨季、潮湿时节发生较多,饲养管理不善等能促进本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该病具有多种疾病类型。
葡萄球菌败血症,病鸡死前没有特征性临床症状,一般可见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低头缩颈呆立,病后1天~2天死亡。
身体外表皮肤多见湿润、水肿,相应部位羽毛潮湿易掉,颜色呈青紫色或深紫红色,皮下多蓄积渗出液,触之有波动感。
有时仅见翅膀内侧、翅尖或尾部皮肤形成大小不等出血、糜烂和炎性坏死,局部干燥呈红色或暗紫红色,无毛。
切开水肿皮肤可见皮下有数量不等的紫红色液体,胸腹肌出血,溶血形同红布。
鸡葡萄球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各个行业都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对我国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强对于家禽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研究力度,对于影响家禽正常生长和生活的各种病原菌能够有深刻的认识和防治方案。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和分析鸡葡萄球菌病的特点,并且通过深刻的分析与研究之后再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来不断提高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關键词:鸡葡萄球菌;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治措施1鸡葡萄球菌病的概述以及特点分析鸡葡萄球菌病指的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一种传染病。
它对于鸡的危害性特别大,是非常容易造成鸡死亡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鸡葡萄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体是葡萄球菌,它是一种以圆形或者是卵形的病菌,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之中,比如说鸡的饮水,饲料,空气中等等,另外鸡本身也会有很多的葡萄球菌,它们通常分布于鸡的翅膀,皮肤,羽毛以及鸡的消化系统中。
所以说正是由于葡萄球菌的广泛分布,家禽非常容易接触到,因此家禽患有葡萄球菌病的现象非常普遍,必须加强对于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另外就是患有鸡葡萄球菌病的家禽通常都需要及时的隔离治疗,防止葡萄球菌病的传播,从而造成更大范围的扩散。
造成更多家禽的死亡而导致经济财产受到损失。
2患有鸡葡萄球菌病的鸡的临床症状表现鸡葡萄球菌病是一种易感传染性疾病,因此必须加强对鸡葡萄球菌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加强对它的重视程度,通过研究患有葡萄球菌病的鸡临床症状来找出一些防治措施和方法,避免鸡葡萄球菌病给养殖带来更大的伤害,从而造成更大的经济财产损失。
2.1急性败血症急性败血症是鸡葡萄球菌病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它对处于生长期幼鸡危害最大,同时也是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
患有急性败血症的鸡通常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鸡的羽毛蓬乱,缩头垂翅,精神沉郁。
而且整个鸡的体温特别的高,而且鸡的皮肤十分的脆弱,特别容易出现出血渗血现象,患病严重的鸡会出现站立不稳,特别呆滞,最终死亡。
家畜葡萄球菌病的流行特点家畜葡萄球
菌病的临床特征及防治
家畜葡萄球菌病是多种畜禽都可感染的以在各个组织器官发生化脓性炎症或全身脓毒败血症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动物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而发生感染.现重点介绍家畜葡萄球菌病的流行特点家畜葡萄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及防治。
1、发生和传播
该病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
对动物或人有致病性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本菌对外界环境因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干燥脓汁中可存活几个月,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在温度80℃时30min不被杀死。
在5%石炭酸、0.1%升汞中10-15min死亡。
本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水、饲料和物品上,也是人、畜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上经常存在的菌群。
当动物机体皮肤和黏膜破损,抵抗力降低时,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而发生感染。
2、流行特点
多种畜禽及人对该病均有易感性。
该病的发生虽无明呈的季节
性,但夏、秋季发病较多见。
动物被毛湿透、体表不洁、挤乳不尽或动作不当,乳房受伤、营养失调、寄生虫病、垫草污秽、圈舍拥挤、卫生条件不佳、长途运输、感光作用等均可削弱机体抵抗力而成为致病的诱因。
3、临床特征
猪。
断奶前后仔猪多发,传播迅速,主要表现为渗出性表皮炎,先在毛少部位出现少量3-4mm大小的微黄色水疱,迅速破溃后,水疱液与皮屑、污垢等黏合成痂皮,呈鳞片状附着于皮肤上。
各破溃面可互相融合成大的溃烂面,并很快向周围发展,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成猪或架子猪发病时,常呈局部性病变,肿脓轻微。
此外,尚有败血性葡萄球菌病,病猪体温升高,不食,吐出大量泡沫样唾液,呼吸促迫,粪便中带有黏液,个别猪关节肿大,出现跛行和皮肤出血等症状。
马。
常发部位为精索、胸、肩部、乳房。
一般于感染后4-6周在感染处发生结节状,可出现大至拳头的坚硬肿胀,或形成瘘管(如精索瘘),有的在皮肤、皮下组织和内脏形成溃疡和化脓灶。
牛。
多表现为乳房炎和乳管炎,以慢性增生性乳房炎较多见,一般症状不明显,但产奶量下降。
少数发生急性坏疽性乳房炎,患部坚硬,有热痛,能挤出少量红棕色含有絮片的分泌物,常带恶臭
味。
羊。
常表现为坏疽性乳房炎,发病率为10%-30%,多于2-3天内死亡,致死率高达90%,一般于感染后24h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虚弱。
乳房高度肿胀,有热痛,乳房皮肤呈蓝紫色,从脐部到阴门的皮下组织水肿。
乳房分泌液呈血红色至黑红色,带有恶臭味。
如病羊能耐过急性期,则患病乳房于5-8周变成坏死块。
4、病理剖检特点
猪:剖检变化与临床症状相似。
马:除可见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化脓灶外,有时在肝、肾、脾、子宫、乳房等处有转移性病变。
由葡萄球菌引起的精索瘘管,其肿块可达人头大,还可蔓延至腹下及淋巴结等。
牛、羊:主要是乳房炎,多见一侧乳房肿大2-4倍,皮肤呈紫色或黑红色,血管高度怒张。
乳汁中含有凝固的乳块。
病程稍长者则形成坏死块,后呈结缔组织化硬结。
5、鉴别诊断
根据发病猪的年龄及初期的特征性病变,渗出性皮炎的病猪是容易确诊的,但诊断中需与营养不良所致的皮疹和接触性湿疹鉴别,为此,可采取皮肤渗出液或痂皮,涂片镜检即可区别。
牛、羊葡萄球菌乳房炎单靠临床症状是难以与其他病原所致的乳房炎相鉴别的。
除通过镜检和培养查出葡萄球菌之外,如乳房分泌液中的细
胞数目增多,便可诊断为葡萄球菌乳房炎。
6、防治
坚持兽医卫生防疫制度,保持圈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皮肤和黏膜损伤。
发现外伤应及时进行外科处理。
对孕畜加强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和做好卫生防护,防止乳房感染和发炎。
发生该病时要及时隔离患病动物进行治疗,用3%火碱或福尔马林、次氯酸钠液等彻底消毒。
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是各种抗生素、磺胺类药物。
全身治疗可选用氨苄青霉素(按照体重计算),大动物10-15
mg/kg,小动物7-11mg/kg,肌内注射,每日3次。
卡那霉素,大动物10-15mg/kg,小动物5mg/kg,肌内注射,每日2次。
庆大霉素,马、牛、羊、猪1-1.5mg/kg,肌肉注射,每日2次。
金霉素,马、牛、羊、猪5-10mg/kg,静脉注射,每日2次。
红霉素,马、牛、羊、猪2-6mg/kg,肌内注射,每日2次。
同时,对化脓创、脓肿和皮肤坏死等可施以外科疗法,均能提高治愈率。
由于葡萄球菌的抗药性较严重,如能先将分离菌作药敏试验,选出敏感药物,可提高治愈率。
患该病死亡的动物和乳汁不要食用,以免引起人食物中毒。
鸡葡萄球菌病的诊断方法一、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消瘦,增重缓慢,不愿走动,蹲伏,趾、跖关节肿大,跛行
甚至瘫痪。
部分病鸡腹部膨大,脱毛坏死;闭眼,眼睑肿胀,有的含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及肉芽肿。
二、剖检变化:部分病鸡皮下组织浮肿,皮肤呈蓝黑色,有粉红色或黄红色胶冻样渗出物。
有的肌肉有出血点,严重的可见肌肉坏死。
肝脏肿大,多呈斑驳状。
肿胀的关节呈紫红色或黑红色,多在肿大的脚底或趾瘤发现旧伤口。
关节炎、滑膜炎明显,关节囊内含一定量纤维素性或干酪样渗出物,部分渗出物中含少量血液。
三、实验室诊断取病死鸡伤口流出物制成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到大量典型的葡萄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把病料接种在普通琼脂和血液琼脂平板上,置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
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直径1~2mm、光滑的橘黄色到白色菌落;血液琼脂平板上产生溶血环,以常规试纸进行药敏试验,分离菌对青霉素、卡那霉素高敏,对恩诺沙星中敏,对庆大霉素不敏感。
四、治疗措施药敏试验发现该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麦迪霉素高度敏感。
病鸡用庆大霉素肌肉注射,每天2次,每公斤鸡体重用3000单位;麦迪霉素拌饲料投喂,每公斤饲料中添加麦迪霉素药粉400毫克,混拌均匀,隔天给药1次。
用药3-4天后鸡群死亡率明显下降,用过氧乙酸对鸡场进行全面消毒后,没有新感染病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