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 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602.00 KB
- 文档页数:6
一、名词解释1.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动态分布及影响因素,藉以探索病因和流行规律,拟定并评价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对策和措施的科学。
2.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频率。
3.患病率(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的病例数(新、旧病例,但不含死亡、痊愈者)所占的比例。
有期间患病率、时点患病率。
4.病死率:指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5.现况调查: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调查的方法,对特定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情况进行调查,从而描述该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6.队列研究:是将特定人群分为暴露于某因素与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或不同暴露水平的几个亚人群,追踪观察期各自的发病结局并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分析性研究方法队列研究资料归纳整理表”特制含甘暴震堀a b a十b二n.非♦塞垠e d e+df会计■匚m i.b+d=r/u十b*x十卡上7.病例对照研究:它是选择一组能代表所研究疾病特征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组未患该病但与病例组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调查两组对象过去有无暴露于某种(些)可疑病因的历史及其暴露的程度;通过分析比较两组对象的暴露史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藉以推断暴露因素作为病因的可能性。
8.沾染:治疗措施T对照组干扰:类似效果的附加措施T试验或对照组1.诊断试验:用于确定或排除疾病的方法,这里泛指临床上所进行的各种实验室检验、器械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2.真实性(validity):表示测量值与实际值符合的程度3.灵敏度(sensitivity,Se)又称真阳性率,是实际患病且被诊断试验正确判为该病患者的百分比,即患者被判为阳性的概率。
反映检出患者的能力,该值愈大愈好。
a/a+c4.漏诊率(omissiondiagnosticrate,B)又称假阴性率,是实际患病而被诊断试验错误诊断为非患者的百分比,即患者被判为阴性的概率。
临床流行病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临床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分布规律和控制方法的学科。
而临床流行病学的学习,离不开期末考试的检验和总结。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临床流行病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和复习。
1. 什么是流行病学?答: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分布和控制的学科,它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大规模人群中的资料,以确定疾病的原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伤害和健康问题。
3. 什么是疫情?答:疫情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某种特定的疾病或健康问题在人群中发生的程度和范围。
4.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调查方法有哪些?答: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包括横断面调查、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5. 什么是横断面调查?答:横断面调查是指在某一时点或一段时间内,对特定人群进行观察和测量,了解某种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发生情况。
6. 什么是队列研究?答:队列研究是指在一个定义的人群中,根据暴露程度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长期跟踪观察,比较两组人群发生疾病的差异,从而推断某种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7. 什么是病例对照研究?答:病例对照研究是指在某一时间点,选取已经患病的病例和没有患病的对照进行比较,分析两组人群暴露因素的差异,从而推断某种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8. 流行病学中的疾病传播途径有哪些?答: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和昆虫传播等。
9. 什么是爆发性疾病?如何进行爆发性疾病的监测?答:爆发性疾病是指在特定地点和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的发病数目明显超过正常水平的疫情。
进行爆发性疾病的监测需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分析疫情资料,判断疫情的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0.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练习试卷2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传染病流行曲线是根据流行期间发病者的下列哪一资料绘制而成A.暴露日期B.诊断日期C.报告日期D.发病日期E.调查日期正确答案:D2.评价某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状况,应采用的指标是A.抗体阳转率、抗体的几何滴度、抗体持续时间B.疫苗保护率、疫苗效果指数C.建卡率、疫苗接种率、四苗覆盖率、冷链设备完好率D.疫苗接种率、疫苗保护率E.建卡率、冷链设备完好率、疫苗接种率、疫苗保护率正确答案:C3.下面关于选择偏倚的哪项论述是正确的A.如果病例来自一所医院,对照来自同一医院,则可以避免选择偏倚B.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比队列研究更易发生选择偏倚C.只要样本含量足够就可以减少选择偏倚D.队列研究中不会发生选择偏倚,因为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均是无病者E.由于存在”健康工人效应”,研究职业人群时不能避免选择偏倚正确答案:B4.所谓疾病预防的策略是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而制订的指导全面防病工作的方针E.指导预防疾病的各种具体方法正确答案:D5.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之一为A.确定病人的预后B.确定病原体的留验时间C.确定传染源的隔离时间D.确定病人的病程E.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时间正确答案:E6.胰腺癌早期被误诊为慢性胃炎而服用某种药物,后来在调查该胰腺癌的暴露史时把服用该药物当作特殊暴露史,此偏倚称之为A.沾染偏倚B.暴露怀疑偏倚C.易感性偏倚D.诊断怀疑偏倚E.检出症候偏倚正确答案:C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疾病三级预防内容A.疾病监测B.定期体检C.减少致病因素D.预防接种E.合理用药,早日康复正确答案:A8.现代医学模式是A.生物医学模式B.分子生物医学模式C.信息医学模式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E.群体医学模式正确答案:D9.在某人群中改变基础水平的发病率(如去除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列哪些指标的数值将受影响A.ARB.PARC.RRD.RR和PARE.AR和PAR正确答案:C10.下列哪项不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A.根据所得结果可以估计相对危险度B.相对经济C.选择无病者作对照D.可以计算发病率E.对暴露的计算可能存在偏倚正确答案:D11.队列研究起始队列是A.健康人B.病人C.暴露某因素的病人D.筛检发现的病人E.暴露某因素的非病人正确答案:E12.临床试验避免主观偏见的最主要方法是A.盲法B.由一个人完成所有结果的观察C.统一检测标准D.随机分组E.只使用客观指标正确答案:A13.为评价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应选择A.依从性高的人群B.偏僻的山区人群C.预测发病率高的人群D.预测发病率低的人群E.抗体水平高的人群正确答案:C14.下列哪个指标不能作为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评价指标A.保护率B.效果指数C.有效率D.发病率E.感染率正确答案:E15.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估计暴露和疾病的联系可能比队列研究更好A.研究对象可能失访B.有时只能计算比值比,而不能直接测量相对危险度C.一些罕见疾病D.病例对照研究可能更易估计随机误差E.队列研究中似乎更可能出现混杂偏倚正确答案:C16.队列研究中A.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B.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C.只能计算比值比D.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D17.下列关于病因的陈述哪项最准确A.致病因子B.不良心理行为因素C.有害物质D.病原微生物E.所有可以导致人群发病率升高的因素正确答案:E18.下列关于必要病因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A.非传染病无必要病因,传染病才有必要病因B.必要病因不明的疾病无法进行预防C.必要病因是病因研究的重点D.必要病因一定与相应疾病的分类依据有关E.环境污染是肺癌的必要病因正确答案:D19.抽样调查的结果A.能算出发病率B.能算出患病率C.能算出病死率D.能算出特异危险度E.能得到某因素与某病的因果关系正确答案:B20.形成病因假设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A.普查B.社区实验C.队列研究D.现场实验E.临床试验正确答案:A21.流行病学三角学说的三个构成因素是A.致病因素、宿主、环境B.致病因素、宿主、传播途径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D.生物因素、理化因素、社会因素E.宿主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正确答案:A22.检验病因假设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A.横断面调查B.筛检C.前瞻性队列研究D.临床试验E.理论法正确答案:C23.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A.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B.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C.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活方式、卫生服务D.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卫生服务E.物理化学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卫生服务正确答案:D24.下列哪项不是疾病地区分布形式A.城乡分布B.国家间分布C.大流行D.国家内分布E.地方性正确答案:C25.可以准确计算相对危险度的指标是A.病死率B.患病率C.发病率D.复发率E.时点患病率正确答案:C26.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其对照常用A.自身对照B.邻居对照C.亲属对照D.未接种的健康人对照E.该病病例对照正确答案:A27.最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理论法D.横断面调查E.病例对照研究正确答案:A28.发病率、患病率和病程三者的正确关系为A.患病率=发病率×病程B.患病率=发病率÷病程C.患病率=发病率+病程D.病程=患病率-发病率E.发病率=患病率×病程正确答案:A29.病例对照研究是A.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于某种致病因素的百分比差异B.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发病率的差异C.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死亡率的差异D.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发病比的差异E.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死亡率的差异正确答案:A30.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取决于疾病的A.传染期B.恢复期C.临床症状期D.潜伏期E.发病期正确答案:D31.传染源是指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B.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C.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向人和动物E.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正确答案:D32.在人类生态学上,疾病与健康有关的三大因素是下列组合中的哪一组A.患者、潜在性患者、健康者B.患者、家属、社会C.宿主、环境、致病因子D.感受性、传播途径、传染源E.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正确答案:C33.病例与对照配比的因素,必须是A.未知的混淆因子B.可疑的混淆因子C.未知的暴露因子D.可疑的暴露因子E.已知的混淆因子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淆因子正确答案:E34.流行病学是一门A.研究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的科学B.研究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保健措施的科学C.研究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和预防疾病及保健措施的科学D.研究人群中传染病传播规律及预防措施的科学E.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以及制订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对策及措施的科学正确答案:C。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决定因素的科学,它通过观察和分析疾病模式来指导公共卫生实践和疾病预防。
以下是一套流行病学的模拟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和专业人士复习和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选择题1. 流行病学中,"发病率"是指:A. 某一特定时间内新发病例数与总人口数的比值B. 一定时期内某病的患病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值C. 某一特定时间内死亡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值D. 一定时期内某病的康复人数与患病人数的比值答案:A2. 下列哪项是队列研究的特点?A. 从已有的病例中收集数据B. 从健康人群开始跟踪,观察到结局发生C. 研究结束后收集数据D. 仅用于研究罕见疾病答案:B3. 流行病学中的"效应修饰"是指:A. 两个暴露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B. 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C. 人群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差异D. 疾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模式答案:A二、填空题1. 描述疾病在时间上分布的流行病学术语是________,而在空间上的分布则是________。
答案:时间聚集;地理聚集2. 比较两组或多组数据的患病率或发病率时,常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
答案:率的标准化3.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为了减少选择偏差,应尽量使用________抽样。
答案:随机抽样三、简答题1. 请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原理及其优缺点。
答案: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它通过比较患有特定疾病的病例组和未患病的对照组在某个时期内的暴露情况,来推断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其优点包括成本较低、适合研究罕见疾病和历史暴露因素,以及可以同时研究多种疾病结果。
缺点则包括无法计算效应大小的精确值、难以避免回忆偏差和选择偏差,以及无法直接推断因果关系。
2. 描述疾病的传播途径及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疾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食物和水传播、昆虫媒介传播等。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1. 以下哪项是描述流行病学的定义?答案:研究人群健康与疾病分布规律、疾病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的科学。
2.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什么?答案:疾病与健康问题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3. 流行病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揭示人群在不同因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和传播的规律,为制定、实施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 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案:时、地、人群、效应四个基本原则。
5. 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类型有哪些?答案: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交叉研究、横断面调查等。
6. 什么是发病率?答案:单位时间与人群数量相关的新发生病例数,通常以每千人或每十万人为单位。
7. 流行病学中使用的疾病负担指标有哪些?答案:死亡率、发病率、残疾率、生活质量调整年等。
8. 什么是流行病学调查?答案:通过对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发病原因等进行调查收集数据,从而揭示疾病的流行规律与原因。
9. 流行病学调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答案:问卷调查、个案对照研究、聚集病例调查等。
10. 什么是流行病学预防学?答案:通过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寻求预防控制方法的科学。
11. 流行病学预防的基本策略有哪些?答案:提高人群健康意识、加强疾病监测、推广健康教育、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提供预防服务等。
12. 什么是疫情?答案:指某种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发生的新发、再发或流行的情况。
13.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为疾病控制、预防和公共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4. 请简要介绍一下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
答案:COVID-19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短,传染力强,可在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患者中传播,且存在人群普遍易感性。
15. 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答案:疾病预防控制、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健康、职业健康、营养与健康等。
本文以问答形式介绍了流行病学的一些试题及答案,包括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基本原则、研究设计类型等内容。
流行病学_培训试卷(A20)1、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B、无症状的健康人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D、传染病患者E、病源携带者A.发病率B.死亡率C.病死率D、标准死亡率 E、标准死亡比A、年龄、性别、职业分布B、年龄、性别、地区分布C、时间、地区、人群分布D、地区、季节、职业分布 E、地区、季节、职业4、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对人的生命危协程度A、发病率B、死亡率C、患病率D、罹患率E、病死率5、现况调查的结果常用下列哪种指标A、发病率B、死亡率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6A、可同时研究一种可疑因素与多种疾病的联系B、适用于常见病的病因研究C、样本小,省人力、物力,获得结果快D、偏倚少,结果可靠E、可计算发病率A、均衡B、对照C、重复D、随机E、处理因素8A、灵敏度B、特异度C、阳性预测值D、阴性预测值E、符合率A.丝虫病B.疟疾 C.流行性乙型脑炎D.肾综合征出血热 E.登革热10A、卡介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B、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C、卡介苗、百白破、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D、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E、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流脑疫苗11、新生儿期应接种的疫苗是A.乙脑疫苗B.破伤风抗毒素C.麻疹减毒活疫苗D.卡介苗、乙肝疫苗 E.百、白、破三联疫苗A、空气传播B、医源性传播C、“Z”型传播D、水平传播E、垂直传播13、流行病学三角包含的三大因素是A.宿主、环境和病原体 B.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C.宿主、环境和病因 D.遗传、环境和社会 E.遗传、环境和人群14、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A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B.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C.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D.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 E.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A排出病原体数量的多少B携带时间的久暂C.携带者的家庭人口数D接触携带者的易感人数E携带者的职业、社会活动范围、个人卫生习惯及卫生防疫措施16、并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A、特异度B、灵敏度C、约登指数D、一致性E、诊断准确性17A 健康检查B遗传咨询 C产前检查 D康复治疗 E筛检18100例,观察一个疗程一个月,服药后血压70%降至正常且无不良反应,下列哪个结论正确A、该药有效B、很难下结论因为观察时间太短C、样本太小不能下结论D、尚不能下结论没有进行统计学检验E、不能做结论因未设平行可比的对照组19A、重大食物中毒B、重大职业中毒C、重大传染病疫情D、重大非传染性疾病E、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分为级。
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试卷一、简答题(每题10分)1. 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是什么?2. 请解释横断面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的区别。
3. 什么是健康风险因素?4. 请描述隐性感染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5. 为什么进行疫情调查对于控制疾病流行至关重要?6. 什么是流行病学爆发调查?7. 请简要说明回顾性研究设计和前瞻性研究设计的特点。
8. 什么是典型流行病学研究的3个要素?9. 解释药物疗效评价的概念。
10. 为什么把控制疾病的患病率作为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二、论述题(每题20分)1. 请描述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步骤和主要方法。
2. 临床流行病学中,如何判断一个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3. 请解释给药合规性评价的概念,并说明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4. 请阐述截病干预措施在疾病控制中的作用和实施步骤。
三、分析题(每题30分)1. 某地区调查显示,老年人中患有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
请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2. 某大学宿舍内发生甲型流感疫情,请从疫情调查、传播途径和控制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四、应用题(每题40分)某城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许多居民食用某餐馆提供的食物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请你以主要负责人的角色,根据已知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就餐情况,你认为可能是哪种食物引起的中毒?为什么?2. 请从流行病学调查的角度列出至少5个可以采取的行动步骤。
3. 请说明食物中毒病例报告、处理和预防的重要性。
附加题(加分题):请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结合实际数据和案例,阐述你对于该疫情的理解和对未来防控的建议。
祝您考试顺利!。
流行病学练习试卷25-1(总分68,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应该是A. 可识别的开放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或小型随机对照试验B. 病例对照研究C. 单个或系列样本,可识别的开放试验D. 临床试验E. 随机、对照、双盲试验2. 按我国计划免疫程序,儿童在2岁以内应完成下列哪几种生物制品接种A. 卡介苗、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乙肝疫苗B. 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卡介苗、乙肝疫苗C. 脊髓灰质炎、白喉、麻疹、破伤风类毒素、乙肝疫苗D. 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卡介苗、乙肝疫苗E. 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肝疫苗3. 下列哪项论述是正确的A. 人群人口数减少则人群易感性就下降B. 人群易感性升高只是为疾病的流行准备一个条件C. 人群易感性升高就会导致疾病的流行D. 人群易感性降低就可终止疾病的流行E. 人群人口数增加则人群易感性就升高4. 下列哪项属三级预防内容A. 产前检查B. 疾病筛检C. 康复治疗D. 遗传咨询E. 横断面调查5. 评价一个地区监测系统的功能,有简明性、灵活性、可接受性、敏感性与特异性、代表性及即时性,以下哪项属于判定敏感性的指标A. 报告病例占实际病例数的比例B. 能否及时发现传染病的流行C. 报告率高低D. 病人就诊的比例E. 医生的诊断水平高低6. 偏倚分为哪三大类A. 现患病例一存活病例偏倚、入院率偏倚、无应答偏倚B. 无应答偏倚、测量偏倚、选择偏倚C. 回忆偏倚、错分偏倚、失访偏倚D. 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E. 测量偏倚、报告偏倚、检诊偏倚7. 所谓传染源是指A. 能够携带病原体造成疾病传播的动物B. 能够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C. 病原体赖以生长繁殖的人或动物D. 病原体赖以生长繁殖的物体E.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8. 下列哪项关于感染谱的流行病学意义的论述是错误的A. 发现和管理传染源的难度有差异B. 必须查清不同的感染类型才能制订有效的防制措施C. 疫报和疫情统计的病例都是显症病例D. 单一隔离治疗显症病人起不到消灭传染源的作用E. 针对传染链的某一因素采取措施就能阻止传染病的传播9. 下列关于偏倚的控制哪项结论是正确的A. 在研究设计和资料分析两个阶段,都可以控制混杂偏倚B. 增大样本量可减少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C. 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衡量各类偏倚大小D. 在资料分析阶段也可控制信息偏倚E. 通过多因素分析方法可去除选择偏倚10. 临床试验中研究对象是否按研究设计要求执行并坚持到底,称之为A. 可靠性B. 社会期望偏倚C. 礼貌偏倚D. 依从性E. 真实性11. 关于流行病学实验选择研究对象,下列哪项是不合适的A. 依从性高的人群B. 志愿者C. 实验对象可以从中受益的人群D. 预期发病率高的人群E. 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无害的人群12. 以研究对象暴露状况分组作为研究起点,该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A. 生态学研究B. 队列研究C. 病例对照研究D. 筛检E. 横断面研究13. 下列哪项论述是错误的A. 在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等于相对危险度B.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等于相对危险度C. 在队列研究中被观察人数乘以观察年数之积是人年数D. 特异危险度等于暴露组死亡率(发病率)减去非暴露组死亡率(发病率)E.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是以OR值估计相对危险度14. 如欲说明人群中由于高盐饮食所致高血压病的危险的比例时,应选用A. 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B. 归因危险百分比C. 归因危险度D. 相对危险度E. 比值比15. 队列研究中提高现场调查及临床诊断水平,可以减少A. 选择偏倚B. 混杂偏倚C. 回忆偏倚D. 信息偏倚E. 报告偏倚16. 霍桑(Hawthorne)效应是指A. 与干预毫无关系的非特异性反应B. 药物反应C. 逃避反应D. 接触反应E. 不依性反应17. 以下哪一种分析方法不能控制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混杂因素A. 按暴露水平分级分析B.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C. 按混杂因素分层分析D. 配比分析E. 叉生分析18. 下列哪个人群最不适于队列研究A. 便于随访的志愿者B. 暴露比例较高的人群C. 某地一定年龄组的人群D. 暴露程度差异较大的某社区人群E. 某市的注册护士19.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最重要优点是A. 随机分组提高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均衡性B. 可以很好地控制研究中的各类偏倚C. 研究对象可以从中受益D. 可以计算发病率与相对危险度E. 提高了验证因果关系的正确性20. 下列哪个方法最适于人群疾病自然史的研究A. 横断面调查B. 生态学研究C. 类实验研究D. 前瞻性队列研究E. 回顾性队列研究21. 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匹配的主要作用是A. 使对照组与病例组在研究因素上可比B. 便于研究对象回忆暴露史C. 使对照组与病例组在可疑混杂因素上均衡可比D. 容易获得阳性结果E. 控制调查者偏倚22. 队列研究中确定观察终止时间是根据A. 研究工作的期限与经费B. 暴露组出现第一例病人的时间C. 暴露因素作用于人体至产生疾病结局的一般潜隐期D. 全体研究对象是否都出现观察结局的时间E. 非暴露组出现第一例病人的时间23. 下列关于必要病因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A. 非传染病无必要病因,传染病才有必要病因B. 必要病因不明的疾病无法进行预防C. 必要病因是病因研究的重点D. 必要病因一定与相应疾病的分类依据有关E. 环境污染是肺癌的必要病因24. 抽样调查中抽样方法的随机误差由大到小一般依次为A. 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单纯随机抽样B.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C. 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D. 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E. 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25. 根据横断面调查可以计算A. 患病率B. 死亡率C. 治愈率D. 生存率E. 发病率26. 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 暴发常由于许多人接触同一致病因子而引起B. 疾病在同一集体中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称为暴发C. 一次共源性暴发过程中,大部分病例的发生日期往往在该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D. 一次共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高峰与中位潜伏期基本一致E. 疾病暴发时病例发生日期之不同,是由于该病的传染期不同所致27. 那种传播途径引起的传染病大多见于儿童A. 经空气、飞沫传播B. 经食物传播C. 经水传播D. 经虫媒传播E. 日常生活接触28. 下列哪项关于病死率的论述是正确的A. 病死率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B. 病死率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C. 用病死率作为评价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时,要注意可比性D. 病死率分母中患者情况不同则指标的意义不同,不能用医院病死率代表所在地区的病死率E. 以上都正确29. 为了探讨某一疾病在不同国家人群中的发病率差异是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所致,常用A. 遗传流行病学方法B. 血清流行病学方法C. 移民流行病学方法D.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E. 理论流行病学方法30. 下列哪项不是家庭二代发病率的用途A. 比较不同传染病的相对传染力的大小B. 分析传染病的流行因素C. 比较年龄、性别、家庭大小、经济条件等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D. 评价防疫措施E. 推算一种传染病的传染期31. 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是A. 研究传染病的流行B. 研究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C. 研究发病率D. 研究疾病的病因与流行因素并提出防制策略与措施E. 研究疾病自然史32. 由某地某人群中某病的流行曲线只有一个高些,持续时间在一个潜伏期内,则该人群暴露于该致病因子是A. 多次暴露B. 单次暴露C. 持续暴露D. 连续传播E. 所给资料不能判定33. 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出当地的A. 高血压患病率B. 高血压罹患率C. 高血压发病率D. 高血压病死率E. 家庭续发率34. 通过疾病的现况调查(时间范围较短),可以得到某病的A. 发病率B. 罹患率C. 病死率D. 出生率E. 患病率。
咸宁学院基础医学院2010年秋季学期2008级公共事业管理《流行病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那种说法正确,流行病学是:A. 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B.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C.只研究疾病的预防D.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E.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2、流行病学研究中所指的群体是A. 只限于一个家庭B.只限于非病人C.一定范围内的人群D.只限于全人类E.只限于病人3、流行病学的特征A. 群体特征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预防为主的特征D.对比的特征E.以上均是4、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A. 描述性研究B. 分析性研究C. 实验性研究D. 理论性研究E. 以上均是5、为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宫颈癌,科采用哪种调查方法A.抽样调查B.普查 C .病例对照调查 D .队列调查 E.以上都可以6、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7、以下符合生态学研究的特点的是A. 属于分析流行病学B.以个体为观察分析单位C.群体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D.确定病因E.以上均不是8、以下关于描述性研究正确地是A. 主要描述分布的三大特征:时间,地区,人群B.无需设立对照C.不能分析暴露与效应之间的联系D.是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E.以上均是9、为了调查某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
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
这种抽样方法称为:(E)A、系统抽样B、整群抽样C、分层抽样D、单纯随机抽样E、多级抽样10、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发病率和患病率是一样的B现患率和患病率是不一样的C患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的频率D发病率指某特定时期内人口中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E. 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具有免疫力和现患病而不会发病的人11、某地流感爆发流行,经调查该地3789人中当月有837人发生流感,这些人中有14人曾在一个月前发生过感冒,计算得837/3789=22.1%,这个率应是A 罹患率B 患病率C 发病率D 续发率E 感染率12、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
流行病学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罹患率通常适用于A.慢性病B.某病的隐性感染C.疾病的长期流行D.较小范围内疾病的短期流行E.较大范围内疾病的长期流行正确答案:D2.试验的灵敏度愈高,则A.阴性预测值愈高B.阴性预测值愈低C.阳性预测值愈低D.阳性预测值愈高E.特异度愈高正确答案:A3.在对病因不明疾病的研究中,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是A.早期发现病人B.早期诊断病人C.早期治疗病人D.检验病因假说E.提出病因假说正确答案:E4.发生传染病爆发时,考察疫情应计算下列哪个率A.发病率B.罹患率C.患病率D.感染率E.引入率正确答案:B5.现况调查中常见的偏性不包括A.失访偏倚B.无应答偏倚C.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D.测量偏倚E.调查员偏倚正确答案:A6.一般而言,流行病学认识疾病的途径是A.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B.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C.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D.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E.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正确答案:A7.在建立病因假设的时候,所用的逻辑思维法则通常不包括下列哪项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排除法E.演绎法正确答案:E8.疾病的三间分布中,地区分布有哪项不是A.国家间的分布B.城乡之间的分布C.疾病的局部地区分布D.疾病的家庭的分布E.国内不同地区的分布正确答案:D9.在病因推断过程中,反映某个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常用下列哪个指标A.特异危险度B.相对危险度C.归因危险度D.人群归因危险度E.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正确答案:B10.串联试验可以提高A.灵敏度B.特异度C.真实性D.可靠性E.收益正确答案:B11.对某病爆发流行进行调查时,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A.一般情况(人口资料、自然和社会状况)调查B.计算各比较组的率C.证实爆发的存在D.形成有关致病因素的假设E.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正确答案:C12.在探索疾病病因的过程中,通过在不同的事件中寻找共性,这一逻辑思维方法被称为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排除法E.类推法正确答案:A13.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A.疾病的流行特征B.疾病的病因C.疾病的防制措施D.流行病学研究方法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E14.疾病的时间分布中,长期变异的现象多发生在A.传染病B.非传染病C.传染病、非传染病均有D.传染病、非传染病均无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15.提出病因假设的目的是为了A.肯定病因B.代替病因C.否定病因D.认定病因E.检验病因正确答案:E16.疾病的三间分布中,人群分布有哪项不是A.年龄、性别B.职业C.家庭D.种族E.城乡正确答案:E17.流行病学主要应用于A.考核疾病的防制效果B.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C.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D.研究疾病的病因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E18.反应确诊疾病死亡概率的指标是A.病死率B.现患率C.罹患率D.发病率E.死亡率正确答案:A19.在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B.确定调查对象范围C.样本越大越好D.杜绝调查的重复、遗漏问题E.制定质量控制的标准正确答案:C20.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一般程序是A.从人为关联到统计学关联B.从间接关联到因果关联C.从间接关联到统计学关联D.从人为关联到因果关联E.从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正确答案:E。
流行病学练习试卷1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下列哪些论点是不正确的A.某病虽有家庭聚集性,但病因不一定具传染性B.采用双盲法是避免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偏见C.偏倚是系统误差D.增大样本含量、有助于减少偏倚E.回顾性队列研究兼备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之优点正确答案:D2.下列哪项属二级预防内容A.预防接种B.防止病残,促进康复C.保护高危人群D.发现早期病人并采取有效措施E.消除病因正确答案:D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疾病三级预防内容A.疾病监测B.定期体检C.减少致病因素D.预防接种E.合理用药,早日康复正确答案:A4.下列哪项不属于疾病监测内容A.长期系统地观察疾病的发生,传播及其影响因素B.观察疾病变动趋势及分布动态C.采取防制对策及措施D.研究疾病诊断方法E.对防制效果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正确答案:D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实行分级管理,其中A.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B.甲类2种、乙类21种、丙类12种C.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D.甲类3种、乙类20种、丙类12种E.甲类3种、乙类21种、丙类11种正确答案:C6.病原体自宿主体内排出,并停留在外环境中,然后侵入到新的宿主体内,这是A.传播途径B.传染过程C.流行过程D.传染链E.传播机制正确答案:E7.下列哪种偏倚不属于选择偏倚A.入院率偏倚B.易感性偏倚C.检出症侯偏倚D.无应答偏倚E.沾染偏倚正确答案:E8.临床试验常用的盲法是A.单盲B.双盲C.三盲D.单盲和双盲E.单盲和三盲正确答案:D9.偏倚分为哪三大类A.现患病例一存活病例偏倚、入院率偏倚、无应答偏倚B.无应答偏倚、测量偏倚、选择偏倚C.回忆偏倚、错分偏倚、失访偏倚D.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E.测量偏倚、报告偏倚、检诊偏倚正确答案:D10.在临床试验中要得到正确的结论,下列诸因素中哪个最重要A.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B.随机分组C.依从性达到100%D.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相等E.对照组由健康人组成正确答案:B11.下列哪种乙类传染病在疫情报告时限与甲类传染病相同A.艾滋病B.流行性出血热C.SARS(非典型肺炎)D.梅毒E.狂犬病正确答案:A12.构成传染过程的必备因素是A.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B.病原体和机体C.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者D.微生物、媒介和宿主E.病人、污染物和易感者正确答案:B13.下列哪个疾病不是人畜共患病A.鼠疫B.流行性出血热C.流行性乙型脑炎D.霍乱E.弓形体病正确答案:D14.所谓传染源是指A.能够携带病原体造成疾病传播的动物B.能够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C.病原体赖以生长繁殖的人或动物D.病原体赖以生长繁殖的物体E.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正确答案:E15.下面对疫源地的认识哪项正确A.疫源地即指传染源本身B.疫源地指传染源所在的病家C.疫源地指传染源所在的地区D.疫源地指传染源所停留过的地区E.疫源地即指传染源本身及其家人正确答案:D16.下列哪项关于感染谱的流行病学意义的论述是错误的A.发现和管理传染源的难度有差异B.必须查清不同的感染类型才能制订有效的防制措施C.疫报和疫情统计的病例都是显症病例D.单一隔离治疗显症病人起不到消灭传染源的作用E.针对传染链的某一因素采取措施就能阻止传染病的传播正确答案:B17.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A.传播易于实现,病例常可连续发生,患者常为传染源周围的易感人群B.一般有季节性升高的表现,冬春出现较多,流行强度常与人口密度、居住条件、卫生条件等有关C.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可呈现周期性升高D.病后免疫力持久的传染病常在儿童时期感染;病后免疫不持久的传染病则没有明显的儿童发病率高的特征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18.一个完善的监测系统应该由下列几种相互补充的监测系统组成A.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B.被动监测、主动监测C.被动监测、爆发调查D.现患调查、血清学调查E.被动监测、主动监测、前哨监测正确答案:E19.关于控制混杂偏倚,下列哪种方法是错误的A.随机化分组B.配比C.多因素分析D.加大样本含量E.分层分析正确答案:D20.有关疾病三级预防,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治疗宫颈糜烂以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属于三级预防B.康复治疗是特指伤残者采取的特殊治疗方法C.一级预防仅指对病因已明疾病的预防D.定期体检属一级预防E.筛检是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正确答案:E21.对可疑因素的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用观察法和实验研究法。
流行病学的试题及答案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和流行的科学。
它关注疾病的发生率、分布和相关因素,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在流行病学的学习过程中,试题的出现是一种常见的考核方式。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关于流行病学的试题及答案,帮助您巩固对该领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一、选择题1. 流行病学研究的目的是:A. 确定疾病治疗方法B. 评估人群健康水平C. 揭示疾病的发生规律D.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答案:C. 揭示疾病的发生规律2. 下列哪项工作属于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A. 评估疫苗安全性B. 制定健康管理政策C. 识别疫情的发生地点D. 临床诊断疾病答案:C. 识别疫情的发生地点3. 下列哪个指标可用于描述疾病的传播速度?A. 发病率B. 潜伏期C. 病死率D. 平均寿命答案:B. 潜伏期4. 在流行病学中,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A. 结果得出较快B. 易于进行样本收集C. 可推断疾病的发生原因D. 掌握了疾病历史演变过程答案:C. 可推断疾病的发生原因5.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 病例报告法B. 病例对照研究C. 随机对照试验D. 区域调查答案:D. 区域调查二、判断题1.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无关。
答案:错误。
流行病学不仅研究传染病,也研究非传染病,如慢性病、心脑血管病等。
2. 流行病学调查中,选择合适的样本可以代表整个人群。
答案:正确。
选择合适的样本可以代表整个人群,并为后续数据分析和推断提供有效依据。
3. 流行病学指标中,发病率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疾病的人数与研究人群总数之比。
答案:错误。
发病率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疾病的人数与研究人群中患病人数之比。
4.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只能得出相关性的结论,无法推断因果关系。
答案:正确。
横断面研究只能观察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无法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5.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血压高和心脏病的发生存在正相关关系。
答案:正确。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2009级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试卷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动物模型 B.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C.病人群体 D.社区人群 E.单个具体病人2.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 )A.发病率 B.罹患率 C.患病率 D.时点患病率 E.期间患病率3.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或减弱 B.患病率的升高或降低C.诊断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D.诊断标准的变化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4.发病率指标来自( )A.对住院病人的调查 B.对门诊病人的调查C.对社区人群的调查 D.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E.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5.临床研究的选题依据是( )A.选择热门前沿的问题 B.选择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疾病负担重的问题C.以国外正在或已经开展的研究为依据 D.根据上级的指派来立题E.与国际接轨6.某广告声称:“用金霉素治疗1000名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有900名在72小时内症状消失。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下列结论:应选择金霉素治疗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 )A.正确 B.不正确,因为不是根据率来比较C.不正确,因为没有对照 D.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E.不正确,因为样本量在太少7.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对象选择时,下述何项考虑是正确的( )A.应选择有暴露的病例 B.应选择无暴露的病例C.应选择有暴露的对照 D.应选择无暴露的对照E.不应考虑其有无暴露8.对新的诊断试验进行研究,其研究对象的选择,哪项是不正确的?( )A.病例组的病例的严重程度应不一样B.对照组人员应该是正常人C.病例组中的病例不都具有明显的症状或体征D.对照组人员也可有类似的临床症状或体征E.对照组应包括易与研究疾病相混淆的其他疾病9.有关临床疗效考核结果的表达,以下哪项是“需要治疗的人数”这一指标的计算公式?( )A.(对照组事件率一治疗组事件率)/对照组事件率B.对照组事件率一治疗组事件率C.1/(对照组事件率一治疗组事件率)D.治疗组事件率/对照组事件率E.(对照组事件率一治疗组事件率)×样本量10.下列各种临床疗效考核的方法中,能最真实地反映疗效的是( )A.同一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的比较 B.随机分组的开放临床对照试验C.非随机分组的开放临床对照试验 D.随机分组的双盲临床对照试验E.自身前后对照试验11.在临床试验中,对研究对象规定严格的入选标准,其最主要的优点是( ) A.结论的可推广性好 B.研究结果的可信度高 C.研究对象容易人选D.研究对象的依从性高 E.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12.考核某新药疗效的意义和效果,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统计学差异有意义,临床疗效也必有价值B.统计学差异无意义,临床疗效也无价值C.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可以不一致D.统计学意义比临床意义重要E.临床意义比统计学意义重要13.临床病程是指( )A.从病人出现明显症状或体征,并经治疗后疾病的时间过程B.从疾病生物学发生开始,并经治疗后疾病的时间过程C.从病人人院后经确诊,并经治疗后疾病的时间过程D.从病人确诊后,并经治疗后疾病的时间过程E.从病人出现症状到死亡的时间过程14.用统一方法在医院住院的心肌梗死病人中调查大量饮用咖啡是否为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能会存在( )A.信息偏倚 B.测量偏倚 C.询问者偏倚 D.选择偏倚 E.错分偏倚15.以下何项不是横断面研究的特点( )A.可观察多种疾病的发生状况B.是由寻果的研究C.又称现况研究D.研究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的患病状况E.可观察人群抗体阳性率16.证实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流行病学方法是( )A.现况调查 B.抽样调查 C.筛检试验 D.实验性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17.为避免各种偏倚的影响,最佳的对照类型是( )A.非随机对照 B.历史性对照 C.随机同期对照D.不同医院的对照 E.不同病种的对照18.因果关联是指( )A.暴露-疾病有较强的统计学关联 B.暴露-疾病分类资料的存在相关C.暴露-疾病排除偏倚后的关联 D.暴露-疾病有时间先后的无偏关联E.暴露-疾病有时间先后的直接关联19.一份有关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2=12.36,P<0.05,OR=3.5,正确的结论是( )A.病例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对照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病例组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20.采用平等试验可以( )A.较快的做出诊断 B.提高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C.降低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 D.减少漏诊的发生E.以上都对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49分)1.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实验性研究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是什么?3.采用何种方法检测临床依从性?4.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5.简述病因学研究的步骤及研究方法。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方法培训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选择题(请在您认为正确的选项上打“√”,每题2分,共50分)1、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①病人群体②动物模型③病原体,如细菌、病毒④社区人群⑤单个具体病人2、临床流行病学的用途不包括?①病因探索②必要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③临床观察④人群患病情况分析3、临床研究的选题依据是?①选择热门前沿的问题②选择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疾病负担重的问题③以国外正在研究或已经开展的研究为依据④根据上级的指派来立题⑤与国际接轨4、临床科研选题是,应重点考虑下列哪些因素?(可多选)①科学性②可行性③创新性④效能性⑤复杂与全面性5、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①人群筛查②对比分析③普查④抽样调查6、在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试验设计时,下列哪一条是错的?①设立对照②随机分组③要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④要使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⑤要有足够的样本数7、临床上的“双盲”研究是指?①研究组接受新药,对照组接受安慰剂②观察者和受试对象均不知道分组情况③研究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④研究对象既不知道所属组别,也不知道所用药物种类⑤研究对象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所用药物种类8、在临床研究设计中,提高比较组均衡性的方法包括?(可多选)①保持比较组样本量相等②明确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③采用随机化分组④统一临床指标检测标准⑤采用匹配设计方案9、控制信息偏倚最好的方法是?①盲法②随机化③设置对照④Meta分析⑤扩大样本量10、在统计分析中,计量资料是指?①等级资料②分类变量资料③数值变量资料④定性指标⑤计数资料11、原始数据分布不明时,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较为合理的是?①均数和中位数②均数③几何均数与中位数④中位数⑤几何均数12、某医生对某院2009---2010年来院就诊乙型肝炎病人中丁型肝炎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该研究属于?①横断面研究②病例对照研究③队列研究④描述性研究13、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中,若存在混杂效应则应做?①卡方检验②t检验③秩和检验④分层分析⑤趋势分析24、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最佳选择是?①新发病例②自觉症状病例③现患病例④已痊愈病例15、关于样本量的描述,错误的说法是?①临床研究中样本量偏小,研究结论可信度低②样本量越大越好③纳入全部病例进行研究,可以取得完整、无一遗漏结果,但可能出现系统误差④在估计样本含量的基础上,还要审视它对总体的代表性16、关于研究对象的选择不正确的说法是是?①样本要能代表目标人群②必须符合公认的诊断标准③采用随机抽样④要有严格的排除标准⑤样本不足易造成假阳性结果17、证实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流行病学方法是?①现况调查②抽样调查③筛检试验④实验性研究⑤病例对照研究18、诊断试验病例组研究对象的选择是?①典型的病例②不典型的病例③中、晚期的病例④实验性研究早期的病例⑤以上都应包括19、治疗性研究的评价原则不包括?①是否随机化分组②是否设立对照③是否采用盲法④是否采用金标准进行比较⑤是否实现随机化隐藏20、疾病预后研究的基本设计方案是?①病例对照研究②横断面研究③成组病例研究④队列研究⑤前后对照研究21、循证医学就是①系统评价②Meta分析③临床流行病学④查找证据的医学⑤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22、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是①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②最佳的研究证据③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④患者的参与和合作⑤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23、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是①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②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可合并性)③评价一定假设条件下所获效应合并值的稳定性④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⑤计算假如能使研究结论逆转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24、发表偏倚是指①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②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医学文献检索库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例很小③研究者往往根据需要自定一个纳入标准来决定某些研究的纳入与否④研究结果的筛选过程中筛选者主观意愿的影响而引入的偏倚⑤只检索了某种语言的文献资料25、如果漏斗图呈明显的不对称,说明(可多选)①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不够②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差③Meta分析的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④Meta分析可能存在偏倚⑤Meta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九九级预防医专业流行病学试卷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名词解释:(30分)1、生态学研究2、串联3、选择偏倚4、冰山现象5、病因新概念6、理论流行病学7、系谱分析8、计划免疫9、匹配10、散发二、选择题:(30分)1.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A.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C.提供诊断依据D.不涉及药物治疗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2.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以E.统计学检验3.流行病学研究中大量采用的是A.实验室方法B临床诊治方法C.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观察研究方法D.临床诊治与统计学方法4.据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蓝色车辆较其他颜色的车辆出事故更多,由此推论驾驶蓝色车比其他颜色的车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更高,该推论是A.正确的B.不正确C.不正确,因为该比较不是基于率的比较D.不正确,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E.不正确,因为用流行率而未用发病率5.周期性的解释是A.病症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B.疾病突然升高的现象C.疾病发病率超过一般水平E.以上都不是6、某病的发病率是A.某病在某年内发生的新病例数一同年暴露人口数之比B.任何疾病的发病构成C.某种原因导致某病的发病率D.某种感染引起的病例数E.每10万人口中所有疾病的发生率7.一种治疗方法可延长生命,但不能治愈该病,则发生下列情况A.该病患病率将减少B.该病发病率将增加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D.该病发病率将降低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降低8.在判断因果联系时必不可少的条件是A.联系的合理性B.联系的强度C.联系的一致性D.时间顺序,先因后果E.联系的剂量反应关系9.某乡5000户约2万人口,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一户,抽到的户,对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为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简单抽样E.多级抽样10.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描述性研究总是设立对照组B.生态学研究以个体为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C.描述性研究最大的优点是直接验证病因假设D.现患研究可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其结果可提供某病的病因线索E.抽样调查通常要求进行随机分组11.关于暴露时间的推算,下列表述哪项是不恰当的A.根据潜伏期可以推算暴露时间B.可从位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C.可从们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短潜伏期D.可从流行曲线的高峰处向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E.可从第一例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短潜伏期,从最后一个病例的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长潜伏期,这两点之间的时间即为暴露时间12.如果某项检验指标高滴度与疾病有联系时,将诊断标准降低一个稀释度则很可能会导致A.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增加B.特异度减小而灵敏度增加C.灵敏度减少而特异度增加D.灵敏度、特异度都减少E.灵敏度增加,特异度则根据周围情况增加或减少13、在A、B两组人群中进行筛检,假定筛检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已知的,A人群患病率为10%,B人群为1%,则下列哪个结论是正确的:A、A人群阳性结果中真阳性的比例低于B人群B、A人群中特异度低于B人群C、A人群中可靠性高于B人群D、A人群中阳性结果中假阳性者所占比例低于B人群E、A人群中灵敏度高于B人群14、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对照的要求是:A、未患某病的人B、病例来源的人群中未患某病、其他特征与病例组相同的人C、病例来源的人群中未患所研究疾病,某些可能影响患病的因素与病例具有可比性的D、未患某病其他特征与病例组相同E、未患某病,与病例组具有同质的人15、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容易出现的偏倚是A、信息偏倚B、观察偏倚C、选择偏倚D、混杂偏倚E、以上都不是16、前瞻性队列研究与流行病学实验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人为控制实验条件B、是否设立对照组C、是否进行显著性检验D、是否在现场人群中进行E、是否检验病因假设17、研究某种药物对某病的治疗效果时,试验对象应该是A、严重型病人B、男女人数必须相等C、患病人群中有代表性的样本D、对照组为非患某病的人组成E、非典型症状病人18、在一项疫苗试验中,对随机选择的1000名2岁儿童接种疫苗并追踪观察十年,其中80%的儿童未患病,对于疫苗效果,哪个结论正确A、疫苗非常好,因为有高的免疫率B、由于没有对未接种儿童进行追踪观察,所以得不出什么结论C、疫苗并非特别有效,因为免疫率不高D、未做统计学检验而得不出结论E、患病率为100%-80%=20%19、EPI是指A、流行病学B、流行C、被动免疫D、预防接种E、扩大计划免疫20、我国规定监测的传染病是A、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斑疹伤寒、登革热、回归热B、鼠疫、霍乱、天花、黄热病、回归热、出血热C、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出血热、登革热、回归热、D、鼠疫、霍乱、黄热病、回归热、斑疹伤寒E、疟疾、流感、流脑、回归热、登革热、斑疹伤寒21、饭店的碗筷每次用后都进行消毒,这是A、终末消毒B、随时消毒C、预防性消毒D、疫源地消毒E、化学性消毒22、在现况调查研究中不会出现的偏倚是A、失访偏倚B、无应答偏倚C、回忆偏倚D、测量偏倚E、报告偏倚23、目前控制AIDS病最有效的措施是A、健康教育B、预防接种C、积极治疗D、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E、戒毒24、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机体出现临床症状的这一段时期称为A、传染期B、潜伏期C、前驱期D、隔离期E、发病前期25、传播途径是指A、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B、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的过程C、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经历的全部过程D、传播机制包括三个阶段,病原体从宿主体内排出,污染外界环境和病原体侵入新的易感者E、以上都不是26、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在相似环境下成长的同卵双生子性状的差别可认为是与环境因素有关。
一、名词解释1.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动态分布及影响因素,藉以探索病因和流行规律,拟定并评价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对策和措施的科学。
2.发病率: 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频率。
3.患病率(现患率): 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的病例数(新、旧病例,但不含死亡、痊愈者)所占的比例。
有期间患病率、时点患病率。
4.病死率:指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5.现况调查: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调查的方法,对特定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情况进行调查,从而描述该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6.队列研究:是将特定人群分为暴露于某因素与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或不同暴露水平的几个亚人群,追踪观察期各自的发病结局并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分析性研究方法7.病例对照研究:它是选择一组能代表所研究疾病特征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组未患该病但与病例组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 用同样的方法调查两组对象过去有无暴露于某种(些)可疑病因的历史及其暴露的程度; 通过分析比较两组对象的暴露史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藉以推断暴露因素作为病因的可能性。
8.沾染:治疗措施→对照组干扰:类似效果的附加措施→试验或对照组1.诊断试验:用于确定或排除疾病的方法,这里泛指临床上所进行的各种实验室检验、器械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2.真实性(validity): 表示测量值与实际值符合的程度3.灵敏度(sensitivity,Se)又称真阳性率,是实际患病且被诊断试验正确判为该病患者的百分比,即患者被判为阳性的概率。
反映检出患者的能力,该值愈大愈好。
a/a+c4.漏诊率(omission diagnostic rate,β)又称假阴性率,是实际患病而被诊断试验错误诊断为非患者的百分比,即患者被判为阴性的概率。
1-Se5.特异度(specificity,Sp)又称真阴性率,是实际未患病被诊断试验正确判为非患者的百分比,即非患者被判为阴性的概率。
反映鉴别非患者的能力,该值愈大愈好。
d/b+d6.误诊率(mistake diagnostic rate,α)又称假阳性率,是实际未患病而被诊断试验错误诊断为患者的百分比,即非患者中被判为阳性的概率。
1-Sp7.准确度(accuracy)又称总符合率,粗一致性(crude agreement rate),是真阳性与真阴性之和占受检总人数的百分比。
a+d/a+b+c+d8.预告值(predictive value, PV)又称预测值,预检值,检验结果的正确率。
9.阳性预告值(+PV)是阳性结果中真阳性所占的百分比,它表示当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时患有该病的概率。
a/a+b10.阴性预告值(-PV)是阴性结果中真阴性所占的百分比,它表示当诊断试验结果为阴性时未患该病的概率。
d/c+d11.似然比(likelihoodratio,LR): 是诊断试验的结果在患者中出现的概率与在非患者中出现的概率之比。
在四格表中:12.阳性似然比(+LR)=真阳性率(灵敏度)/假阳性率(误诊率) Se/1-Sp13.阴性似然比(-LR)=假阴性率(漏诊率)/真阴性率(特异度) 1-Se/Sp9.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 YI),又称正确指数 YI=Se+Sp-1=1-α-β其值0~1,其值越大,真实性越好二、填空14.对医学其他专业而论,流行病学已成为一门方法学。
15.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的重病人多,而有的医生观察的轻病人多,所得的结论必然存在矛盾,这称之为选择性偏倚。
16.对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得仔细,测量得精密;而有的医生观察粗糙、测量误差大,则所得的诊断和疗效结果也必然不同,这称之为测量偏倚。
17.还有,对同一种疾病,有的医生观察的病例多,有的医生观察的病例少,两者的结果不同,究竟相信哪一个?这是样本数量的问题。
又如,对某病用某药治疗,观察50例,有40例痊愈,因此下结论为该药对某病的疗效是80%,这种结论可信否?如果该病有部分病人可以自愈,或该病对安慰剂的效应较大,此结论将不真实,这是一个缺乏对照的问题。
临床上存在的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的许多问题,单靠临床医学本身很难解决。
18.临床医学以解决单个病人的诊断、治疗为主要任务,可称之为个体领域的医学。
基础医学则偏重于探讨疾病在器官、细胞、亚细胞结构乃至分子水平的发生、发展机理及防治基础,故属医学的微观领域。
流行病学则研究疾病的人群现象(分布)及其原因和相关因素,为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基础,属宏观医学。
19.因此这门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适应临床研究从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化,从个体医学的观察上升为人群规律的认识的必然趋势20.诊断试验评价内容:真实性可靠性可行性。
21.评价真实性的指标:(1)评价试验(症、史)本身的诊断能力:敏感度(Se):从病人中检出病人的能力。
特异度(Sp):从非病人中排除病人的能力(2)评价试验结果对受检者患病的预测价值:阳性预告值:判定受检者患某病的概率阴性预告值:排除受检者不患某病的概率22.病因研究方法:描述分析实验。
23.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DME(设计测量评价)24.测量中的两种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25.病因研究横断面现况调查:患病率。
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病率。
26.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的最常用指标。
27.横断面研究的问题1)研究对象的代表性(抽样、选择偏性) 2)不能分析因果时序关系28.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称定群研究或群组研究,是流行病学验证病因假设的常用方法之一。
29.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非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 I1/I0 =a/N1/c/N030.特异危险度或归因危险度 (attributable risk AR) 是指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1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0之差。
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AR = I1 - I0或= I0(RR-1)31.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的核心:病例的代表性和对照的可比性32.33.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收集证据、评价证据、使用证据、后效评价证据。
三、选择题1.病例对照研究优点: 1.所需样本量小,病例容易找到,因此工作量小,所需人力物力少,易进行,出结果快; 2.尤其适合一病多因的研究 3.适合于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研究2.病例对照研究缺点: 1.回忆偏倚 2.不能计算RR值3.研究对象的选择(代表性、抽样方法、诊断标准、样本量)4.对照组的可比性(抽样方法、来源)5.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6.临床试验的特点1.人(病人)为研究对象2.必须设对照组3.人为的干预性措施4.前瞻性研究7.临床试验的内容: 1.新药物、新疗法的临床疗效评价 2.评价几种疗法的优劣3.新疗法的副作用的评价4.病因研究8.临床试验的分期:第一期:小规模临床试验第二期:正式临床试验(初(II)期、后(III)期)第三(IV)期:推广应用9.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原则:对照组的设立\随机化分组\盲法原则10.对照的必要性a. 难以预料的病程:自然病程b. 向均数回归现象c. 霍桑效应:被关注或其他未知因素d. 安慰剂效应11.对照的方式(1)按时间和随机与否分: 历史、同期、RCT等 (2)按措施的方式分: a. 药物对照:也称标准对照, 有效对照 b. 安慰剂对照(placebo) c. 自身前后对照 d. 交叉对照研究:自身前后+ 同期对照12.随机的作用1)使非研究因素在组间分布均衡,减少偏倚2)正确运用统计学方法的基础13.评价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1.诊断标准的可靠性2.有无明确的纳入、排除标准3.研究基线是否明确14.评价分组及组间的可比性1.是否真正随机分组2.对照方式的科学性3. 比较组间的均衡性15.评价治疗方案的实用性1.方案提出的依据2.是否明确、具体、统一3.依从性如何4.有无沾染与混杂16.评价疗效观察与测量的真实性1.测量方法的客观性、敏感性、特异性 2.是否盲法测量3.测量质控措施17.诊断试验评价可靠性指标 (1). 计量资料:可用均数±标准差,或变异系数表示。
CV=测量值均数的标准差(SD) /测量值均数() (2). 计数资料: 观察符合率(a+d/a+b+c+d)帕值Kappa值定义及计算K=2(ad-bc)/(a+b)(b+d)+(a+c)(c+d) ,k=0.01~0.39 缺乏 ,k=0.40~0.74 一般或较好,k=0.75~1.00 极好18.预告值与似然比:正确率方面PV直观易理解但受患病率影响,LR为率比,不如PV直观,但稳定推荐使用。
联合试验(multiple tests)的起源:Se、Sp都高最理想,但一个试验很难:平行试验Se 高,用于筛检排除诊断系列试验Sp高,用于确诊四、计算题1、不吸烟组暴露人年为15107, 死亡数1人, 年死亡率0.07%; 重度吸烟者(25g/日以上)的暴露人年为23415, 死亡数为34, 年死亡率1.66%。
RR=1.66÷0.07=24 AR=1.66%-0.07%=1.59%表明:吸烟者中,由于吸烟所致的肺癌死亡率为 1.59%2、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 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概念= 非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但病例对照研究中仅能得到暴露者和非暴露者的比数比例(odds Ratio, OR)。
当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代表性较好,人群发病率较低时 OR 可作为 RR 的估计值,其公式:3、例:为了研究西安市肺癌与吸烟的关系,欲进行一次病例对照研究。
已知西安市普通人群中吸烟率P0为40%, OR为3.0, 定为0.05,把握度定为(把握度(power): 1-β)0.90, 问需要多少病例与对照?结果:病例对照各71例+(71 x 15-20%=14)=82~85 例共计:170例4、心电图运动试验潜在性冠心病 Se=80% Sp=74% 计算(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