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对梅毒的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如何治疗梅毒(一)一期梅毒1.湿热下注型临床表现:起病较急,患处发红肿胀,或有灼热疼痛或轻度糜烂,或兼有发热恶寒,排尿艰涩、苔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以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清热解毒、燥湿;车前子、木通、泽泻导湿热下行;生地黄凉血活血;当归祛瘀;甘草解毒清热。
便秘者加大黄通腑泄热。
2.湿热内蕴型临床表现:龟头、阴茎或大小阴唇溃烂成疮,脓汁臊臭,局部红紫或有灼痛,行走不便,小便淋涩热痛,大便秘结,心烦口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泻火解毒。
方药: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
方中三黄泻火解毒;栀子泻三焦之热,降火下行;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天葵子均为清热解毒之要药。
(二)二期梅毒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咽痛、骨节酸痛和全身各部位特别是掌心、足心处出现各样皮疹为特征,一般发疹于感染梅毒后1~2个月。
治法:解毒消瘀、托毒外出。
方药:桔梗解毒汤:土茯苓、川芎、桔梗、黄芪、芍药、大黄、甘草。
(三)三期梅毒1.树胶肿临床表现:梅毒晚期,结毒破溃,腐臭不堪,形成鼻塌、唇缺、腭穿等。
治法:解毒消瘀、扶正固本。
方药:化毒散(《医宗金鉴》)。
由大黄、穿山甲(代)、归尾、僵蚕、蜈蚣、酒组方。
配服五宝丹(《外科大成》)珍珠粉、琥珀、钟乳石、朱砂、冰片、牛黄、山慈菇、海参,用以清热解毒、消瘀祛腐;并可加党参、黄芪扶正固本。
2.心血管梅毒(1)心脾虚型临床表现:梅毒性心脏病,心悸不安,怔忡、健忘、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神疲气短或自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乏力,甚则脉结或代。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
本方主要功用是调补气血,补益心脾。
其中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黄芪、白术、党参、甘草益气以生血;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木香行气,使补而不滞。
武汉现代泌尿外科医院医生说,若气血亏损,血不养心,心脉不畅,而见脉结代,心动悸者,用炙甘草汤。
(2)心肾虚型临床表现:气促气喘,腰酸腿软,尿短少,阴虚则颧红颊赤,心烦失眠,口干唇燥,舌绛无苔,脉细数。
黄连解毒汤加减治梅毒医案、配方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
本病危害性极大,可侵犯皮肤黏膜各个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流产、早产、死产和胎传病毒。
TP通常不易着色,故又称苍白螺旋体,其表面的黏多糖可能与其致病性有关。
TP对皮肤、主动脉、眼、胎盘、脐带等富含黏多糖的组织有较高的亲和力,可借其黏多糖酶吸附到上述组织的表面,分解黏多糖造成组织血管塌陷、血供受阻,继而导致管腔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动脉周围炎,出现坏死、溃疡等病变。
根据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获得性梅毒和胎传梅毒;根据病程的不同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
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隶属于“疳疮”、“杨梅疮”等范畴,外染毒邪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故治疗以清热解毒为大法。
【病案举例】赵氏观察病例:共观察102例早期梅毒患者,均取自院门诊病例。
诊断标准参考《皮肤性病学》而拟订,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有青霉素过敏或其他原因不愿意接受肌注苄星青霉素治疗的53例患者列为治疗组)53例中,男7例,女16例;年龄17~65岁;病程10天~8月;有不洁史者39例配偶传染者14例;1期21例,2期32例;皮损程度以硬下疳为主,男性主要分布在冠状沟,部分分布在阴茎及龟头;女性主要分布在大小阴唇及阴道口处;腹股沟可触及无痛性肿大的淋巴结13例;1期:梅毒皮损取材,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阳性15例;血检:RPR阳性12例(滴度均在1:8以上);2期皮损为斑疹性梅毒疹9例,丘疹性梅毒疹12例,掌跖梅毒疹6例,扁平湿疣5例;腹股沟可触及无痛性肿大淋巴结27例;RPR均阳性(滴度在1:8以上);青霉素过敏者19例。
中医辨证:毒热内蕴型(1期)21例,毒发肌腠型(2期)32例。
对照组49例中,男36例,女13例;年龄1863岁;病程11天~7.5月;有不洁性交史者33例,配偶传播者16例;1期18例,2期31例;皮损分布情况同治疗组;1期梅毒的皮损取材,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阳性13例,抽血:RPR阳性10例(滴度均在1:8以上);2期RPR阳性(滴度均在1:8以上)2期皮损为斑疹性梅毒10例,丘疹性梅毒疹11例,掌跖梅毒疹4例,扁平湿疣6例;腹股沟可触及无痛性肿大淋巴结者26例,RPR均阳性(滴度在1:8以上)。
医案分享:梅毒
医案分享:梅毒--大解毒汤
处方:土茯苓、川芎、木通、银花、茯苓、大黄、防风
上药共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用
中医辨证:外感毒邪,浸淫肌肤
治法:祛毒、养血、活络
临床效果:梅毒患者服“大解毒汤”其症状可见减轻或得以治愈。
若与搜风解毒散配合交替服用,其效果更佳。
搜风解毒散方为:土茯苓、薏仁、银花、防风、木瓜、白藓皮、皂荚子。
按:梅毒病人当前由于青霉素等特效药得广泛应用,加之就会发展得原因,已较少见效。
但中医中药治疗之法,也实不可失,此予以简介,必要时也可以用之。
药方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中医来了##养生之道##健康##健康解密##养生##健康养生##健康知识##中医养生##中医#。
中医治疗梅毒好吗文章目录*一、中医治疗梅毒好吗1. 中医治疗梅毒好吗2. 治疗梅毒的外用偏方3. 治疗梅毒的中医方法*二、梅毒的治疗方法*三、男性梅毒的预防方法中医治疗梅毒好吗1、中医治疗梅毒好吗早在中国古代,医家们对梅毒的发生、发展及诊治就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验方,为梅毒的治疗作出了贡献。
青霉素的问世,使梅毒的治疗有了特效药。
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选用适合的中草药配合治疗,对缓解病情,增强患者体质,促进痊愈会起到辅助作用。
2、治疗梅毒的外用偏方 2.1、包心白菜5000克洗净后切成3厘米长片段,以青盐末2000克分层撒于菜中,密封1周后压榨取汁,加硇砂10克,煅石膏粉100克,搅匀后冷藏备用。
每天搽患处1~2次。
2.2、雄黄60克乳香60克黄柏30克共为细末,用水调敷,肿处自消。
2.3、苍术30克川椒9克煎水入罐内,将患处对罐口以热气熏之,半热倾药盆内淋洗患处,以洁净布擦干。
3、治疗梅毒的中医方法 3.1、用土茯苓30克、银花15克以及威灵仙10克、白鲜皮10克和生甘草5克,然后用水煎服,每日1剂,3周为1疗程;患者还可以用银花45克、土茯苓45克、蒲公英30克、生黄芪20克以及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龙胆草10克、马齿苋10克、苍耳子10克皂角刺10克、大枫子3克和车前子(包煎)15克,每日1次。
具有托里清热,清热解毒利湿。
适用于各期梅毒。
3.2、中医治疗梅毒的方法是什么,用黄柏6克、黄芩6克、车前子6克、独活6克、丁香6克、红娘子6克、山甲珠6克以及菖蒲6克、皂角刺6克、川连6克、龙衣6克、大枫子肉12克斑蝥21克和蜈蚣(去头足)2条,用酒1000毫升浸药15天备用,然后每日服2次,每次服30~45毫升,早晚分开服,可以适用于患梅毒未根治,毒侵筋骨,周身骨节疼痛者。
梅毒的治疗方法早期的梅毒治疗:梅毒的治疗主要还是以青霉素治疗为主,常见的青霉素药物有苄星青霉素G,商品名也叫长效西林。
治疗梅毒最佳的时间文章目录*一、治疗梅毒最佳的时间1. 治疗梅毒最佳的时间2. 梅毒的西医治疗方法3. 梅毒的中医治疗方法*二、怎样去预防梅毒疾病*三、引发梅毒的四个原因治疗梅毒最佳的时间1、治疗梅毒最佳的时间早期梅毒在正规、足量、足疗程治疗后,第一年内每3个月要复查一次,进行临床和血清学检查,以后每半年查一次,且随访2至3年,直至临床症状消失,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反应阴性,方可判断为治愈,晚期梅毒治疗比较复杂,梅毒治疗时间、复查、随访时间也相应延长。
梅毒治疗时间按早期和晚期有所不同,梅毒治疗时间长,容易复发,所以要随时跟踪,梅毒的危害大,一定要抓住有利时间,彻底治愈,最佳的梅毒治疗时间就是刚刚感染还在一期的时候,因此,一定要多加了解和注意,及早治愈是关键,这点患者朋友们应该注意。
梅毒治疗时间非常长主要是因为需要长期跟踪,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患病后病程漫长,早期侵犯生殖器和皮肤,晚期侵犯全身各器官,并有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病变几乎能累及全身各个脏器,梅毒通过性行为可以在人群中相互传播,并可以由母亲传染给胎儿,危及下一代。
2、梅毒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方法以抗炎为主,一期梅毒可以彻底治愈。
2.l、青霉素治疗:虽用于各期梅毒。
800万U日1次静脉滴注,晚间可加用80万U青霉素肌注1次,维持血浆浓度。
也可用青霉素的换代产品,安灭菌、凯福隆静点。
2.2、其他抗生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口服红霉素,或赐福乐信1.5g,日1次静点。
2.3、定期复查:最初3个月每月查1次血清反应。
以后每3个月查1次,共3次;两年末再复查1次。
第1年末查脑脊液1次。
如血清反应原为阴性,以后始终为阴性,并无症状再发为治愈。
3、梅毒的中医治疗方法 3.1、杨梅疮试验方:全虫10个,大蜈蚣10g,双花120g,生大黄120g。
清水煎,频服。
3.2、土茯苓1500g,生黄芪500g,当归400g。
先将土茯苓煎汤,取黄花、当归拌匀微炒,干磨为末,蜜为丸。
中医辨证联合青霉素治疗梅毒血清抵抗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梅毒血清抵抗治疗中联用青霉素、中医辨证疗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梅毒血清抵抗患者取样73例,皆为我院2020.01-2021.03接诊,随机分为试验组(n=37,青霉素+中医辨证治疗)和参照组(n=36,青霉素治疗),比较血清转阴率、复发率、患者满意度。
结果:经治疗,试验组血清转阴率59.46%(22/37),比参照组16.67%(6/36)高,复发率 2.78%(1/37),比参照组19.44%(7/36)低,满意度(89.64±5.77)分,比参照组(84.15±5.89)分高,P<0.05。
结论:梅毒血清抵抗治疗中联合应用青霉素、中医辨证疗法可优化临床疗效,提升血清转阴率、患者满意度,降低复发风险,值得借鉴。
关键词:临床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方法;青霉素梅毒发病原因与梅毒螺旋体感染具有密切关联性,属于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患病后可出现神情痴呆、外发皮疹、阴部糜烂等临床症状[1],病情进展缓慢,大约有3周左右的潜伏期,对此疾病一般采用青霉素进行治疗,若患者治疗6至12个月后,仍旧存在血清反应双阳性情况,则视为梅毒血清抵抗型患者,单独使用青霉素并不能取得理想疗效,故此,本文参考我院2020.01-2021.03接诊73例梅毒血清抵抗患者资料,观察研究了联用青霉素、中医辨证疗法对血清转阴率、患者满意值、疾病复发率的影响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梅毒血清抵抗患者取样73例,皆为我院2020.01-2021.03接诊,随机分为试验组(n=37,青霉素+中医辨证治疗)和参照组(n=36,青霉素治疗)。
参照组21至49岁,平均(32.15±6.22)岁,63.89%(23/36)女,36.11%(13/36)男,20至84天病程,平均(34.55±5.67)天,试验组22至49岁,平均(32.68±6.14)岁,62.16%(23/37)女,37.84%(14/37)男,20至84天病程,平均(34.55±5.67)天。
使用傅青主神医奇侠的治梅毒秘方特别有效目前,在我国一些开放城市相继发现了一种极为严重的梅毒——梅毒性心脏病。
这种病民间又称之为风梅毒心,它主要来源于不洁的性交行为。
过去中老年人中常见此病,而今在极少数青年人中也发现了它。
患此病多为嫖娼、淫乱者,他们感染上了梅毒螺旋体,引起生殖器患病。
同时部分螺旋体通过血液进入心脏及大血管,并生长繁殖,不断释放大量梅毒素,使主动脉壁受到破坏,形成主动脉瘤,再逐步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诱发心肌梗塞。
一旦心脏不能代偿时就必然发生心力衰竭,严重时主动脉瘤像炸弹一样引起破裂。
患者一旦发生破裂症状,则必死无疑,绝无特效药救治!那么,梅毒可治吗?其实,在我国古代、近代的一些医书上已有答案,梅毒并不是不治之症。
很多读者一定读过香港梁羽生先生的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恐怕谁都对书中那位神医奇侠傅青主记忆犹新吧。
傅青主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名傅山,字青主,明末清初山西省阳曲(今太原市)人,排行第二,故又称之为傅老二。
这里撇开他那神奇的武功不论,专讲他的医术,较之小说中所描写,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生前特别注重民间秘方、偏方的收集整理,且治病不拘学派,用药不依方书,应手辄效,名重一时,被后人称之为“医圣”。
傅青主所施用的治梅毒秘方有下列几种。
秘方之一:金银花200克,当归100克,白术100克,土茯苓50克,天花粉2克,甘草25克。
以上各味药水煎服,连服10剂则病愈。
秘方之二:人参50克,白术50克,当归50克,黄芪50克,大黄50克,金银花50克,土茯苓50克,石膏50克,甘草15克,远志15克,天花粉15克,柴胡10克。
以上各味药水煎服,服用2剂后,上述药方减去大黄、石膏二味,再加上茯苓100克,连服4剂后,可治愈其病。
当梅毒侵害人的鼻咽时,常会鼻色变黑、鼻柱自倾,甚至腐烂外溃,甚为严重。
此种情况用下方治之。
秘方之三:金银花150克,玄参150克,麦冬100克,桔梗50克,甘草50克,天花粉30克,丹砂(生冲)5克。
一期梅毒,一期梅毒的症状,一期梅毒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
主要通过性交传染。
本病表现极为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官的损害。
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感染部位的溃疡或硬下疳。
硬下疳出现一周后,附近淋巴结肿大,为无痛性淋巴结炎。
硬下疳如不治疗,经3-4周可以自愈。
经有效治疗后可迅速愈合,遗留浅在性萎缩瘢痕。
疾病病因一、病因梅毒侵入人体后,经过2-3周潜伏期(称第一潜伏期),即发生皮肤损害(典型损害为硬下疳)这是一期梅毒。
发生皮肤损害后,机体产生抗体,从兔实验性梅毒的研究证明,梅毒初期的组织学特征是单核细胞侵润,在感染的第6天,即有淋巴细胞浸润,13天达高峰,随之巨噬细胞出现,病灶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此时,梅毒螺旋体见于硬下疳中的上皮细胞间隙中,以及位于上皮细胞的内陷或吞噬体内,或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小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及淋巴管和局部淋巴结中。
症状体征一、症状诊断1、潜伏期平均3-4周,典型损害为硬下疳开始在螺旋体侵入部位出现一红色小丘疹或硬结,以后表现为糜烂,形成浅在性溃疡,性质坚硬,不痛,呈园形或椭园形,境界清楚,边缘整齐,呈堤状隆起,周围绕有暗红色浸润,有特征软骨样硬度,基底平坦,无脓液,表面附有类纤维蛋白薄膜,不易除去,如稍挤捏,可有少量浆液性渗出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为重要传染源。
硬下疳大多单发,亦可见有2-3个者。
以上为典型的硬下疳。
女性硬下疳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尿道口、阴阜,尤多见于宫颈,易于漏诊。
2、硬下疳有下列特点:①损伤常为单个;②软骨样硬度;③不痛;④损伤表面清洁。
硬下疳出现一周后,附近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不痛,皮表不红肿,不与周围组织粘连,不破溃,称为无痛性横痃(无痛性淋巴结炎)。
一期梅毒除发生硬下疳外,少数患者尚可在大阴唇、包皮或阴囊等处出现硬韧的水肿。
犹如象皮,称为硬性浮肿(Edema Induratum)。
160例中西医治疗梅毒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自制中药凉血败毒汤颗粒冲剂联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及血清学效果.方法:将160例早期梅毒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80例采用自制中药凉血败毒汤颗粒冲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80例单用阿奇霉素治疗.2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3、6、9、12个月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自制中药凉血败毒汤联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早期梅毒疗效确切。
[关键词]:梅毒中西医疗效观察对160例诊断为一、二期显性梅毒的患者采用自制中药凉血败毒汤颗粒冲剂加阿奇霉素口服进行治疗。
并与单纯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的病例作对照。
进行临床及血清学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病例为2003年——2008 年到广东汕头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梅毒患者,共226例,全部病例均按梅毒诊断标准确诊,把完成疗程并能配合随访观察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80例,男50例,女30例, 年龄18-65岁,平均32.6岁。
其中一期梅毒35例,男21例,女14例, 二期梅毒45例,男35例,女10例。
对照组80例,男48例,女32例, 年龄19-60岁,平均29.3岁.其中一期梅毒36例,男19例,女17例, 二期梅毒44例,男 25例,女19例,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病期、年龄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具有可比性(p>0.05).2.诊断与排除标准2.1诊断标准梅毒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卫生防疫司编著的《性病防治手册》制定。
(1)有感染史。
(2)一期梅毒临床见有典型硬下疳,近部淋巴结肿大;二期梅毒临床见斑疹、丘疹、鳞屑性皮疹、湿丘疹及扁平湿疣等多形态皮损。
(3)实验室检查:一期梅毒皮损及淋巴结穿刺液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见梅毒螺旋体,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或阴性;二期梅毒血清学试验均为阳性。
梅毒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概述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如果不及时治疗,梅毒可能导致多系统受累,包括皮肤、黏膜、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梅毒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研究和临床经验。
本文将介绍梅毒的中医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梅毒的原则中医治疗梅毒的原则是“攻邪走瘀、活血化痰、恢复阳气”。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攻邪走瘀:中医认为梅毒是由湿热毒邪蕴结而成,因此需要采用辛温解毒的药物来攻邪,例如青黛、雄黄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药物来走瘀,例如赤芍、地黄等。
2.活血化痰:中医认为梅毒在体内可以形成血痰,需要通过活血化痰的药物来排除。
常用的活血化痰药物有川芎、丹参等。
3.恢复阳气:中医认为梅毒会消耗人体的阳气,因此需要通过补阳的药物来恢复阳气。
如人参、附子等都具有补益阳气的作用。
中医治疗梅毒的常用药物单味药物1.青黛:味辛、苦,性温。
具有解毒、杀虫的作用。
在中医治疗梅毒中常用来攻邪,清热解毒。
2.雄黄:味苦、微咸,性寒。
具有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常用于攻邪走瘀。
3.赤芍:味苦,性寒。
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的作用。
常用于攻邪走瘀。
4.地黄:味甘,性凉。
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常用于攻邪走瘀。
5.川芎:味辛、苦,性温。
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常用于活血化痰。
6.丹参:味微苦,性微寒。
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常用于活血化痰。
7.人参:味甘、微苦,性温。
具有补益阳气、健脾开胃的作用。
常用于恢复阳气。
8.附子:味辛、甘,性热。
具有温阳散寒、祛湿解毒的作用。
常用于恢复阳气。
1.补阴药: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主要通过滋阴清热的作用来治疗梅毒。
2.清热解毒药:如银翘散、神曲片等。
主要通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来治疗梅毒。
3.活血化痰药:如桂枝茯苓丸、川芎茶剂等。
主要通过活血化痰、散结消肿的作用来治疗梅毒。
中医治愈梅毒的真实案例
我有个朋友叫大刘,这人平时挺爱玩的,结果不小心染上了梅毒。
刚知道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懵了,那心情就像大晴天突然被雷劈了一样。
他先去了西医那儿,打了不少青霉素,折腾了好一阵子。
可是呢,症状虽然有缓解,但是老是反反复复的,身体也被折腾得虚得不行。
大刘那叫一个愁啊,整天唉声叹气的,感觉生活都没了希望。
后来,他听人说中医在这方面说不定有办法,就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找了个老中医。
这老中医啊,看着就特别有那种仙风道骨的感觉。
老中医先是仔细地给大刘把了脉,那表情严肃得就像在破解什么重大谜题一样。
把完脉又看了看大刘的舌头,还问了他好多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从吃饭睡觉到平时的情绪状态,事无巨细。
老中医说,梅毒这东西啊,在中医看来是因为湿热毒邪蕴结在体内,正气又不足,所以才这么顽固。
然后就给大刘开了个方子,里面有土茯苓、金银花、蒲公英之类的药。
老中医还特别叮嘱大刘,这治病期间啊,一定要忌口,像那些辛辣的、油腻的、酒啊啥的,都不能沾。
大刘就乖乖地按照老中医说的,每天按时煎药喝药。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没觉得有啥特别的变化。
可是喝了大概一个多月的药之后,他就感觉自己身体好像有劲儿了,那些梅毒的症状也开始慢慢减轻了。
又过了几个月,大刘再去医院检查的时候,梅毒的指标居然都正常了!大刘高兴得差点没蹦起来,对那个老中医那是感恩戴德的。
他说啊,真没想到中医这么神奇,就靠着那些草根树皮,把这么难治的病都给治好了。
从大刘这个例子就能看出来,中医在治疗梅毒上也是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的。
不过呢,大家还是要洁身自好,毕竟这病染上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治法:化痰散结,破瘀解毒。
方药举例:二陈汤、桃仁四物汤加减。
法半夏、陈皮、桃仁、红花、牡丹皮、赤芍、牡蛎、土茯苓、甘草等。
3.气血两虚府疮溃烂,久不愈合,肉芽苍白,脓水清稀,气味秽臭,身倦乏力,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头昏眼花,舌质淡胖,苔薄,脉虚细。
治法:补益气血,扶正解毒。
方药举例:十全大补汤加减。
党参、黄茂、当归、熟地黄、白术、茯苓、白芍、川茸、土茯苓、金银花、连翘等。
二、中成药
土茯苓合剂每服20m1,1日2次,适用于肝经湿热。
清风搜毒丸每服5g,1日2次,适用于瘀滞痰凝。
三、局部治疗
1瘠疮未溃者取冲和膏与酒、醋各半调敷成糊状外敷,每日换药1次。
2 .痞疮已溃,脓腐不清者,用五五丹撒疮面,外贴黄连油膏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
3 .疳疮已溃,脓腐脱净,疮面清洁者,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红膏外贴疮面,每1-2日换药1次。
梅毒中药治疗方法 梅毒是一种经典性性病。
据医史学家考证,梅毒起源于美洲,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通过海员和士兵使梅毒在欧亚两洲迅速传播。
16世纪以前,我国尚无梅毒的记载。
大约于1505年,梅毒由印度传入我国广东岭南一带,当时称“广东疮”、“杨梅疮”,此后梅毒向内地传播。
古人陈司成著《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最完美的专著,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详细记载了梅毒流行情况。
梅毒最早是由葡萄牙人在16世纪时带入我国的,古代称花柳病、杨梅疮、霉疮、秽疮等。
建国以后,梅毒在我国曾一度被消灭,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梅毒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早在中国古代,医家们对梅毒的发生、发展及诊治就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验方,为梅毒的治疗作出了贡献。
青霉素的问世,使梅毒的治疗有了特效药。
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选用适合的中草药配合治疗,对缓解病情,增强患者体质,促进痊愈会起到辅助作用。
下面分别介绍几个有效的中药方。
1.肝经湿热型:淫秽疫毒之邪并湿热外感,浸淫肝经,下注阴器,气机阻滞,湿热疫毒之邪凝聚,发为疳疮(硬下疳)、横痃。
主症为外生殖器及肛门等处皮疹粟起或硬块,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坚硬,胁肋胀痛,纳呆,厌食油腻,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泄肝经湿热。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木通、车前子、生地、土茯苓各15g,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当归各10g,甘草5g。
2.气郁痰结型:淫秽疫毒循肝经下注并凝集于阴器,气血壅阻,痰瘀互结成横痃。
主症为腹股沟一侧或两侧淋巴结肿大,坚硬不痛,微热不红,胸闷不舒,口苦,舌红,脉数。
多见于第一期梅毒。
治宜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方用犀黄丸加减:牛黄0.3g,麝香0.1g,乳香、没药各9g.银花、土茯苓各10g, 皂角刺、山甲各10g。
3.正虚邪陷型:淫秽疫毒蕴结,横痃溃破,日久气血受损,正虚无力托邪外达。
主症为腹股沟一侧或两侧肿大的淋巴结溃破,口大日久不敛,时有臭脓,面色黄而少华,神疲乏力,舌质谈,苦薄白,脉虚细,见于一期梅毒淋巴结肿大合并感染。
治疗梅毒中药偏方
全国各地在防治梅毒中,有很多单方验方,这些单方验方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是,有些单方验方使用了汞剂、砷剂,一定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才能应用。
下面介绍几首单方验方。
中药口服经验方
处方1:土茯苓30克川芎10克桔梗12克黄芪30克芍药15克大黄6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适用于病发感染梅毒后10周左右,以发热、头痛、咽痛等全身症状出现后全身多处疹疮为特征者。
处方2:银花45克土茯苓45克蒲公英30克生黄芪20克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龙胆草10克马齿苋10克苍耳子10克皂角刺10克大枫子3克车前子(包煎)15克伴下疳阴疮,加孩儿茶3克;脾虚血亏加党参、白术、当归各10克;肾阴或肾精不足加淫羊藿、五味子、菟丝子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次。
本方功效:托里清热,解毒利湿。
适用于各期梅毒。
处方3:土茯苓1500克生黄芪500克当归400克先将土茯苓煎汤,取黄芪、当归拌匀微炒,干磨为末,蜜为丸。
每次15克,每日3次。
谈中医对梅毒的治疗
关键字梅毒中医方药
2008011027 沈乙惠
现代医学认为梅毒是由感染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以阴部糜烂,外发皮疹,筋骨疼痛,皮肤起核而溃烂,神情痴呆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
绝大多数是通过性途径传播,是一种性传播疾病。
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和潜伏梅毒。
同时又有先天和后天之分。
先天主要是胎传梅毒,即母亲患有梅毒,胎儿也感染梅毒。
后天多是由于不洁性生活引起。
一期梅毒: 标志性临床特征是硬下疳。
二期梅毒疹为特征,有全身症状,硬下疳消退后发生或重叠发生。
三期梅毒皮肤粘膜损皮下纤维结节害梅毒性心脏病还有神经梅毒。
现代医学对梅毒的治疗有很大的疗效。
本文从中医的角度来谈谈对梅毒的治疗。
梅毒在中医被称为杨梅疮,霉疮,广疮,天柳病,花柳病,卖疮,大疮等。
以阴部糜烂,外发皮疹,筋骨疼痛,皮肤起核而溃烂,神情痴呆等为常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续医说》载:弘治(1488 1505)末年,民间患恶疮,自广东人始吴人不识,呼为广疮。
又以其形似,谓之杨梅疮。
《本草纲目》的作者,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称道: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
近时起于岭南,传及四方。
可见在我国,梅毒是一种舶来品,由广东进口而遍及各地。
本文从梅毒的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来论述。
1病因病机
梅毒的病因病机为湿热邪火化毒而致。
《外科正宗·杨梅疮论第三十六》中提出:“夫杨
梅疮者,以其形似杨梅;又名时疮,因时气乘变,邪气凑袭;又名绵花疮,自期绵绵难绝。
有此三者之称,总由湿热邪火之化”《简明医彀·杨梅疮》中说:“此疮乃湿热邪毒所成。
”(1)
天行时毒相感2)男女淫乱相染(3)非性传染:《外科大成·杨梅疮》中有“夫梅疮……总由
湿热邪火之化,而有精气二者之殊。
精化由欲染者重,气化由传染者轻”,这里的“气化”、“传
染”即是非性的接触传染。
(4)胎传遗毒:《外科真诠·小儿部·遗毒》中有“遗毒系先天遗毒
于胞胎,有禀受染受之分,禀受者由父母先患梅疮而后结胎元,婴儿生后,周身色赤无皮,
毒攻九窍,以致烂斑,患此难愈,……染受者乃先结胎元,父母后患梅疮,毒气传于胎中,
婴儿既生,则头上坑凹,肌肤先出红点,次发烂斑,甚者攻口角眼眶耳鼻,及前阴突道破烂……
若延毒遍身,日夜啼哭,不吃乳食者,属毒甚气微,终难救治。
”并对新生儿梅毒作了先天与
后天的鉴别。
(5)正虚邪入:《霉疮秘录·霉疮方法》中有:“夫霉疮为患,正气不虚,则邪
毒不入”。
湿热邪火化毒侵入人体便发病。
《景岳全书》对这个发病机理作了阐述:“盖此淫
秽之毒,由精泄之后,气从精道乘直透命门,以灌冲脉。
所以外而皮毛,内而骨髓。
凡冲脉
所到之处,无所不到,此甚为害,最深为恶。
”此毒亦可传入心、
2治法方药
(1)一期梅毒:一期梅毒,中医称之为硬下疳。
[治则] 清肝泄热、利湿祛毒
[方药]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雄黄
药味组成:方出自《兰室秘藏》。
龙胆草、生地黄、当归各三分,柴胡、泽泻各一钱,车前子、木通各五分。
《医宗金鉴》又加黄芩、栀子、甘草。
为粗末,水煎,温后冲服雄黄一分,空腹服。
[外用方]
白杏膏:治杨梅疮。
轻粉一钱,杏仁去皮七个,共捣烂,将疮去痂,先抹猪胆汁,后涂药。
千金散:乳香、没药、血竭、雄黄、杏仁各五钱,轻粉、孩儿茶、枯矾各五分,胆矾三分,麝香一分,上为末,先用猪胆汁贴洗,后掺药。
珠粉散:轻粉一钱,珍珠二分,天竺黄六分,上为细末,将疮用槐条煎汤洗净,后搽药即愈。
杨梅顽疮:乳香、没药、轻粉、雄黄、铜绿各等分,上共为末,用人乳一盅,熬至半盅,入前药再熬令干,擂烂搽上。
(2)二期梅毒:二期梅毒,中医称之为杨梅疮,因其色如杨梅而命名。
因此,中医对二期梅毒多以治疗梅毒斑疹尤其是玫瑰疹为擅长。
[治则] 解表通里,疏风清热除湿。
[方药] 方用防风通圣合荆防败毒散。
防风通圣散:出自《宣明论方》。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芒硝、连翘、薄菏、麻黄各半两,石膏、桔梗、黄芩各一两,白术、栀子、荆芥穗各二钱半,滑石三两,甘草二两,为粗末,每服一两,加生姜,水煎服。
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人参、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川芎、甘草各一钱。
为细末,水煎服。
(3)三期梅毒:中医中的杨梅结毒属于三期梅毒的范畴,此外,由于三期梅毒可导致心血管、神经、骨、眼及其它内脏等处病变,故临床时应辨证论治。
①内毒炽盛
[治则] 解毒消瘀,扶正固本
[方药] 方用化毒散,配服五宝丹加党参、黄芪。
药味组成:
化毒散:出自《医宗金鉴》,治杨梅结毒。
生大黄一两,炙穿山甲、当归尾各五钱,炒僵蚕三钱,炙蜈蚣一条。
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日一至二次。
五宝丹:出自《景岳全书》,治杨梅结毒方。
琥珀(甘草水煮)、珍珠(炒,或豆腐包蒸)、朱砂、钟乳石(同甘草、木香各一钱同煮)、炒飞罗面各三分半。
为细末,每服二至七厘,加冰片半分,用土茯苓一斤,病在上加木香二钱,病在下加牛膝一两,与土茯苓同煎取汁,分多次送药,一日内服完此汤。
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外用药]
冲和膏:出自《外科正宗》。
炒紫荆皮五两,炒独活三两,炒赤芍药二两,石菖蒲一两半。
为细末,葱煎汤或热酒调敷患处。
五五丹:出自《外伤科学》(广东中医学院编)。
煅石膏、升丹各五钱。
为细末,掺于疮面,每日换药一至二次。
生肌散:出自《疡医大全》,治痈疽疮疡久不收口方。
人参、牛黄、珍珠、琥珀、熊胆、乳香、没药各二钱,煅炉甘石、乌贼骨、龙骨、煅石膏、轻粉各五钱,铅粉二两。
为细末,加冰片五分,再研细,每用少许,搽患处。
②心脾气虚
脾气虚之象。
[治则]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 方用归脾汤
药味组成:出自《校注妇人良方》。
人参、炒白术、炒黄芪、茯苓、龙眼肉、当归、远志、炒酸枣仁各一钱,木香、炙甘草各五分,加姜、枣,水煎服。
③心肾不足亦为心血管梅毒之征。
[治则] 滋阴益气或湿肾纳气
[方药] 方用六味地黄丸合养心汤
药味组成:
六味地黄丸:出自叫《小儿药证直诀》。
熟地黄八钱,山茱萸肉、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三钱。
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丸。
空腹温开水送下。
养心汤:出自《校注妇人良方》。
炒黄芩、茯神(去木)、茯苓、半夏曲、当归(酒拌)、炒酸枣仁、肉桂、柏子仁、炒五味子、人参各三钱,炙甘草四钱。
为末每服三至五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可用养心汤冲服六味地黄丸。
④气滞血瘀亦为心血管梅毒之征。
[治则] 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方药] 方用血府逐瘀汤
药味组成:出自《医林改错》。
当归、牛膝、红花、生地黄各三钱,桃仁四钱,枳壳、赤芍药各二钱,柴胡、甘草各一钱,桔梗、川芎各一钱半,水煎服。
⑤肝风痰浊神经梅毒之征。
[治则] 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方药] 方用定痫丸
药味组成:方出自《医学心悟》治肝风痰浊所致之痫证方。
天麻、川贝母、姜半夏、茯苓(蒸)、茯神(蒸)各一两,丹参(酒蒸)、麦门冬(去心)各二两,陈皮、远志(去心、甘草水泡)各七钱,石菖蒲、僵蚕(甘草水洗,去嘴,炒)、胆南星、琥珀(豆腐煮,灯草研)、全蝎(去尾,甘草水洗)各五钱,朱砂(研细)三钱。
为末,以竹沥一小碗,姜汁一杯,甘草四两熬膏和药为丸,弹子大,朱砂为衣。
每服一丸
小结:中医治疗梅毒,是经过辨证论治,以不同的情况来制定治则治法方药。
其中的细腻可见一斑。
中国古代就有一套自己的模式来治疗梅毒,希望在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中,两者能够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