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量利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19.00 KB
- 文档页数:13
案例:单一产品的本量利分析案例—常印冰淇淋加工厂本量利分析一、案例介绍常印曾经是一个乡镇企业经营策划者,他一直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老板,因此,他随时都在寻找自己发展事业的大好时机。
常印家位于长春市外县的一个乡镇,每逢公历的“二、五、八",有方圆近百里的人到这里赶集,他发现每逢这时,都有百里以外的企业到这里批发或零售雪糕、冰淇淋。
大小商贩、个人要排很长的队前来购买。
尤其是天气渐暖以后,更是如此,前来赶集买雪糕、冰淇淋的人更多,很多人很早来排队,但到最后还是两手空空悻悻而归。
他也时常看到乡村的娃娃花高价,吃着劣质的所谓的冰淇淋。
于是他想自己创办一家冰淇淋加工厂,让父老乡亲随时吃到价廉可口的冰淇淋,在酷暑之时,给企盼着凉爽的人们驱走燥热。
常印家周围方圆几十里没有一个冷制品厂,人们渴望能有一个随时随地批发、零售雪糕、冰淇淋的厂家。
加上生活在这里的农民绝大多数都是机械化种田,秋收、农闲时间很多,很多人想再趁空闲时做些小买卖,以增加收入。
近年来,人们的收人多了,生活观念也在变化,村里村外的娃娃,即使是成人也是如此,都企盼随时吃到口感好、营养丰富的雪糕或冰淇淋。
于是,常印坚定了信心,开始进行市场调查。
调查显示:1.需求量资料:周边5个乡镇,每个乡镇大约有人口8万,总计约有40万人,按现行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估算,3、4、5、11、12、1月为淡季,每日也需40 000支冰淇淋,在2、6、7、8、9、10月则日需求量将达到80 000—90 000支。
经咨询有关部门测算,若考虑乡间距离的远近和其他竞争市场的因素,该加工厂若能保证冰淇淋的质量,价位合理,将占有60%一65%的市场,即在淡季日需求量将达到24 000~26 000支,在旺季日需求量则将达到48 000,-58 500支。
2.成本费用资料:为了减少风险,常印打算去长春市的某家冷饮厂租设备,全套设备年租金需4.5万元;租库房和车间每月固定支付租金2 000元;工人可到市场随时招聘,按现行劳务报酬计算,每生产1 000支冰淇淋可支付各种工人(包括熬料、打料、拔模、包装工人)计件工资为28元;聘管理人员、采购员各1名,月薪分别为1 500元,技术员1名(包括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月薪2 000元;每月固定支付卫生费和税金为1 000元。
本量利分析案例论文概述本量利分析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用于评估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不同销售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销售策略和决策。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研究来说明本量利分析的应用。
案例背景某电子产品公司生产和销售智能手机。
公司希望通过本量利分析来评估不同销售量下的成本、销售收入和利润,并确定最佳的销售策略。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本量利分析,公司收集了以下数据:•固定成本:每个月的固定生产成本为$50,000。
•变动成本:平均每部手机的变动成本为$200。
变动成本是根据销售量而变化的。
•销售价格:每部手机的销售价格为$400。
•销售量:分析了不同销售量下的数据,包括200部手机、500部手机、800部手机和1000部手机。
数据分析利用上述数据,可以进行本量利分析的计算。
计算每个销售量下的总成本、总销售收入和利润。
销售量为200台的情况在销售量为200台的情况下,总成本为固定成本加上变动成本,即$50,000 + (200 * $200) = $90,000。
总销售收入为销售量乘以销售价格,即200 * $400 = $80,000。
利润为总销售收入减去总成本,即$80,000 - $90,000 = -$10,000。
销售量为500台的情况在销售量为500台的情况下,总成本为$50,000 + (500 * $200) = $150,000。
总销售收入为500 * $400 = $200,000。
利润为$200,000 - $150,000 = $50,000。
销售量为800台的情况在销售量为800台的情况下,总成本为$50,000 + (800 * $200) = $210,000。
总销售收入为800 * $400 = $320,000。
利润为$320,000 - $210,000 = $110,000。
销售量为1000台的情况在销售量为1000台的情况下,总成本为$50,000 + (1000 * $200) = $250,000。
本量利分析【案例1】利得利锅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不粘炒锅生产的企业,总经理是蒋立翔先生。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的产销量由2007年的250万口下降到200万口,每口成本却由90元上升到100元。
为此,总经理对公司的所有员工都给予严厉的批评,并扣发了他们当年的奖金。
但是该公司生产车间的主任池毓升感到十分委屈,于是向总经理提供了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表明2008年的成本实际上比2007年还要低些。
因此,总经理对财务科提供的数据的准确性表示不满,而财务科科长陈娜坚决否认,并提供了充足的证据表明财务科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完全是正确的。
请问:1.如果你是生产车间主任池毓升,你应向总经理提供什么数据,以证明2008年的成本实际上比2007年还要低些?2.如果你是财务科科长陈娜,你应向总经理提供什么数据,以证明财务科提供的成本信息完全是正确的?3.如果你是该公司的财务顾问,你将向总经理就上述事件提出哪些建议?【案例2】华夏电动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专业以锂电电动车研发为主,集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集团化企业,现有生产能力75万辆,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
电动自行车是适用于个人短途使用的交通工具,具有零排放、低噪声、低能耗、低使用费、安全易骑的优点,符合节能、环保的发展潮流。
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了自行车行业,公司的产销量逐月下降,2009年金融危机仍未平息,但2009年下半年经济有止跌企稳的迹象。
公司的财务经理李浩已经编制了2010年预算利润表如下表所示。
华夏电动车有限公司预算利润表2010年单位:万元财务经理李浩把这份报告呈送给华夏电动车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强先生,并又进一步解释到:“我是按照2009年1—10月的平均月产销5万辆以及销售价格1 800元不变来编制预算的。
但据我们了解,2010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如果我们不把售价调低,估计2010年的销售量将下降,那么目标利润将无法实现。
本量利分析案例答案与分析(一)盈亏临界点分析每张戏栗的贡献毛益=戏栗单价■变动费用=16-10=6 (元)贡献毛益率二每张戏票的贡献毛益/戏票单价=6/16=37.5%盈亏临界点销售虽二固定费用/每张戏票的贡献毛益=48 000/6=8 000 (张)盈亏临界点销伟额二固定费用/每张戏票的贡献毛益率=48 000/37.5%= 128 000 (元)[理解分析]每张戏票卖16元,但是其中的10元被用来抵减每张戏票的变动费用。
从而,每张戏票还剩6元用于抵减48 000元的固定费用。
当一个月中已经卖出了足够多的戏票(即8 000张),以至于每张戏票6元的贡献累计达到48 000元时,剧院该月将达到损益平衡。
(二)目标利润分析获得目标利润所要的销售量=(固定费用+目标利润)/毎张戏票的贡献毛益=(48 000+3 600)/6=8 600 (张)获得目标利润所要的销售额二(固定费用+目标利润)/贡献毛益率二(48 000+3 600)/37.5%=137 600 (元)[理解分析]每张戏票有6元的贡献毛益,8 000个这样的6元刚好足够抵减48 000元的固定费用。
因此,8 000张以外额外售出的戏票每张将贡献6元的利润,要实现3 600元的利润,还需再额外销售600张戏票(3 600/6 )o(三)安全边际分析安全边际量二预算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450*20-8 000=1 000 (张)安全边际额=预算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144 000-128 000=16 000 (元)预算利润二安全边际量*每张戏票的贡献毛益=1 000*6=6 000 (元)或:二安全边际额*贡献毛益率=16 000*37.5%二6 000 (元)也或:二预算销售量*每张戏票的贡献毛益-固定费用=9 000*6-48 000=6 000 (元)[理解分析]安全边际实际是盈亏临界点之上的销售水平,它反映了销售水平给管理者带来的安全感。
本量利分析案例本量利分析是一种经济学上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帮助企业或个人做出理性的决策。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本量利分析的应用。
假设某公司正在考虑购买一台新设备,这台设备的价格是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每年的折旧费用为2万元。
设备的维护费用每年为1万元,而且预计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省3万元的生产成本。
另外,设备在使用期间还可以带来额外的收入,每年约为5万元。
公司的财务部门希望通过本量利分析来评估这项投资的可行性。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这台设备的总成本和总收益。
设备的总成本包括购买成本、折旧费用和维护费用,总收益包括节省的生产成本和额外的收入。
根据给定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台设备的总成本为10万元(购买成本)+ 2万元/年× 5年(折旧费用)+ 1万元/年× 5年(维护费用)= 25万元,总收益为3万元/年× 5年(节省的生产成本)+ 5万元/年× 5年(额外的收入)= 40万元。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这项投资的净收益,即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在这个案例中,净收益为40万元 25万元 = 15万元。
这意味着,如果公司购买这台设备,预计可以获得15万元的净收益。
最后,我们需要计算这项投资的本量利点,即达到盈亏平衡的点。
本量利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本量利点 = 总固定成本 / (单位收入单位变动成本)。
在这个案例中,总固定成本为25万元,单位收入为5万元/年,单位变动成本为3万元/年,代入公式计算得到本量利点为25万元 / (5万元/年 3万元/年)= 12.5年。
通过本量利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购买这台设备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预计可以获得15万元的净收益,而且在使用3年后就可以达到盈亏平衡。
因此,公司可以考虑购买这台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收入。
综上所述,本量利分析是一个有效的决策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做出理性的决策。
本量利分析案例案例(虚构):北京市当代剧院是一家以服务社区、为提供群众高雅艺术的非营利组织。
日前已经宣告了其来年的经营安排。
根据剧院的管理导演麦根的意向,新季的第一部戏将是《莎士比亚著作集锦》。
“人们将会喜欢这部戏剧,”麦根说到,“他确实令人捧腹大笑。
它拥有所有最著名的饰演莎士比亚戏剧的一线演员。
演出尝试展示37部戏剧和154首十四行诗,而所有这一切仅仅在两小时内完成。
”虽然每月卖出大约8 000张戏票,卖根说他期望这会是剧院最好的一年。
“记住,”他指出,“对我们来说,好的年份并不意味着较高的利润,因为当代剧院是个非营利组织。
对我们来说,好的年份意味着许多人观看我们的戏剧,享受着我们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当代剧院艺术。
”对麦根来说,当代剧院是个现实的梦想。
“我在大学里学习高雅艺术,”他说,“并且我想成为一名演员。
我花了10年时间在北京人艺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并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在伦敦获得了MFA。
但是,我一直清楚自己最终想成为一名导演。
当代剧院给了我想要的一切。
我在这个古老剧院中管理着美妙的戏剧公司。
我一年导演了6部戏剧,并且通常在一两部戏中参加演出。
”卖根解释说,当北京市政府同意其使用具有历史意义的市剧院做当代剧院时,戏剧公司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北京市可获得月租费,外加一份来自戏票销售收入的报酬。
我们尽力保持票价的合理性,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将戏剧带入到尽可能多的人们生活中去。
当然,从财务上说,我们的目标是每年收支刚好持平。
我们不想获利,但是我们也不能亏损运作。
我们要支付剧本的版税、演员以及其他雇员的工资、保险费以及公用事业费等等。
陶醉在戏剧里是很容易的,但是注意到事情的商业方面也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有时,寻求我们的损益平衡点是很棘手的。
我们不得不测算我们的成本会是多少,票价应定在什么水平上,并且估算我们将会从我们的朋友和支持者那里获得多少慈善行捐赠。
即从财务上又从艺术上知道我们的行动是至关重要的。
案例三:本量利分析案例(一)案例背景W企业只生产一种 A产品,产销平衡。
有关资料如下:预计年产销量 27000 件,单位售价为 2 元,单位变动成本为 1.5 元,计划期固定成本为 10000 元。
该企业拟计划采取甲、乙方案提供的如下措施,优化目前的营销。
甲方案:单价由原来的 2 元提高到 2.5 元,但为了使产品预期的销售量能顺利销售出去,全年 需增加广告费支出 2000 元。
乙方案:假设 W 企业的生产能力还有剩余,能增加产量,可以采取薄利多销的措施。
经研究 决定:单价降低 5%,可使销售量增加 12.5%。
(二)分析要求(1)针对甲方案:提高单价的同时增加广告费,计算下列指标:①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②实现原来目标利润所需的销售量;③如果此时能完成原来预计的销售量,可比原定目标增加多少利润?(2)针对乙方案:降低售价的同时增加销售量,计算下列指标:①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②实现原来目标利润所需的销售量;③如果完成预计降价后的销售量,可比原定目标增加多少利润?(三)案例分析采取各种措施前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10000/(2-1.5)=20000(件)采取各种措施前的目标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27000-20000)×(2-1.5)=3500(元)(1)甲方案:提高单价的同时增加广告费①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10000+2000)/(2.5-1.5)=12000(件)②实现原来目标利润所需的销售量=(10000+2000+3500)/(2.5-1.5)=15500(件)③如果此时能完成原来预计的销售量,可比原定目标多实现利润=(27000-15500)×(2.5-1.5)=11500(元)(2)乙方案:降低售价的同时增加销售量①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10000/ [2´(1-5%)-1.5] =25000(件)②实现原来目标利润所需的销售量=(10000+3500)/(1.9-1.5)=33750(件)③如果完成预计降价后的销售量, 可比原定目标多实现利润=[27000 (1+12.5%) -33750]× (1.9 -1.5)=-1350(元)通过比较可知,甲方案较好。
【案例1】本量利分析案例安徽兴皖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假定产销一致,不考虑期间费用。
第一年资料:产销1 000件,单位售价100元,单位变动成本50元,固定成本总额30 000元,年营业利润为20 000元。
按变动成本法编制的利润表如表4—3所示。
表4—3 利润表单位:元单位息税前利润=20 000/1 000=20(元)第二年资料:产销800件,售价不变,销售收入80000元;总成本70000元,营业利润10000元。
根据第二年资料,可计算出:单位生产成本=70000/800=87.5(元)单位息税前利润=10000/800=12.5(元)上列资料表明:第二年单位生产成本提高7.5元,单位息税前利润下降7.5元,息税前利润总额减少10000元。
下面我们对第二年资料进行分析:首先用传统方法分析该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产品成本降低额=(80×800)一70 000= 一6 000(元)(超支)产品成本降低率= —6 000/(80×800)=一9.375%再分析息税前利润减少10 000元的原因:由于成本变动的影响=单位生产成本降低额×本年产销量= 一7.5×800=一6 000(元)(超支)由于产销量变动的影响=基期单位息税前利润×产销量变动数=20×(一200)= 一4 000(元)(减少)结论:第二年成本比第一年成本超支6 000元,超支率9.375%。
息税前利润减少10 000元,是由于成本超支使息税前利润减少6 000元,产销量减少200件使息税前利润减少4 000元,故营业利润总额减少l0000元。
下面我们再用本量利分析原理对第二年的情况进行分析:首先列出第二年按变动成本法编制的利润表见表4—4所示。
表4—4 利润表单位:元成本总额亦未变。
按传统方法说成本超支9.375%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下面再分析息税前利润减少10000元的原因。
本量利分析原理的应用案例1. 什么是本量利分析原理本量利分析原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用于帮助企业做出经济决策。
它通过对企业成本、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帮助企业确定最佳的定价策略、生产量和销售量等。
本量利分析原理以盈亏平衡点为基础,帮助企业确定最佳经营决策。
2. 本量利分析原理的应用案例下面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本量利分析原理的应用。
2.1 公司介绍某电子产品制造公司A想要推出一款新产品,并且正在考虑不同的定价策略和销售量。
2.2 问题分析公司A希望通过本量利分析来确定最佳的定价策略和销售量。
他们知道微利销售量(即销售量大约等于成本量)和利润最大销售量(即销售量使利润最大化)之间的差异,并希望利用本量利分析来决策。
2.3 数据收集公司A通过市场调研和竞争情报,收集到了以下数据:•单个产品的生产成本为100元;•市场需求曲线显示,当售价为200元时,销售量为100个;售价为150元时,销售量为200个;售价为100元时,销售量为300个;•公司A的固定成本为50000元。
2.4 收益计算根据数据收集到的信息,我们可以计算不同售价和销售量下的收益。
平均利润率公式为:平均利润率 = (售价-成本)/售价根据该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得到不同售价和销售量下的平均利润率:售价(元)销售量(个)成本(元)平均利润率200 100 10000 50%150 200 10000 33.33%100 300 10000 0%2.5 盈亏平衡点计算根据收益计算的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得到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是指销售量使得利润为零的点。
根据前面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得到盈亏平衡点为200个。
2.6 利润最大化计算利润最大化是指销售量使得利润最大的点。
根据前面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利润最大化的销售量为300个,此时售价为100元。
2.7 结果分析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公司A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当销售量为200个时,即盈亏平衡点,公司A的利润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