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能受体药物
- 格式:ppt
- 大小:4.93 MB
- 文档页数:62
课程讨论三(肾上腺素受体作用药)问答1. 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几类?并说出几种代表性拟肾上腺素药物。
答:а及β受体;а受体作用药: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аβ受体作用药:肾上腺素,麻黄碱β受体作用药:异丙肾上腺素2. 写出去甲肾上腺素及间羟胺的化学结构并分析其结构特征NH 22去甲肾上腺素 间羟胺结构特征: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儿茶酚结构,а位无甲基间羟胺:无儿茶酚结构,а位有甲基3. 写出肾上腺素及麻黄碱的化学结构并分析其结构特征肾上腺素 麻黄碱结构特征:肾上腺素:具有儿茶酚结构,а位无甲基麻黄碱:无儿茶酚结构,а位有甲基4. 说出MAO 及COMT 的全称MAO :单胺氧化酶COMT :儿茶酚-氧基-甲基转移酶5.以去甲肾上腺素为例,分析其稳定性答:NH2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儿茶酚结构,在体内容易被COMT代谢;体外,因结构中具有酚羟基,与空气或日光照射下易氧化变色,生成醌类化合物。
且а位无甲基,即无空间位阻作用而氨基容易被MAO代谢。
因此,去甲肾上腺素口服不稳定。
6.写出儿茶酚胺类的基本结构,并解释随着氨基取代基的增大,受体的选择性有什么变化?答:HO HONHROH儿茶酚胺类的基本结构R的体积可以影响与а受体的结合,随着R体积增大а受体激动效应减弱,β-受体激动效应突出,可以改变药物对受体作用的选择性。
比如,-NH2无取代时为去甲肾上腺素,为а受体激动剂,随着-NH2取代基R的增大,由а受体激动剂逐渐变为а、β受体激动剂,β-受体激动剂。
即,β-受体的选择性加强。
7.比较肾上腺素和麻黄碱的酸碱性和还原性答:HO HONHCH3OH肾上腺素NHCH3OHCH3麻黄碱肾上腺素因具有酚羟基,具有还原性,在体内易被COMT氧化代谢,在体外在光照下不稳定,易于形成醌式结构而失效。
其酚羟基显示弱酸性。
麻黄碱无酚羟基,所以体内不受COMT的代谢,体外也较稳定。
无酚羟基不显示酸性。
8. 肾上腺素的作用强度比麻黄碱强,为什么?答:肾上腺素的结构中具有儿茶酚结构,麻黄碱无儿茶酚结构。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拮抗剂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拮抗剂(Arb)是一类药物,通过阻断肾上腺素受体,降低交感神经功能,从而对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产生治疗效果。
一、简介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拮抗剂是一种治疗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它通过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拮抗剂可以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两种,选择性的作用于特定的亚型受体,而非选择性的作用于多种亚型受体。
二、作用机制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拮抗剂通过阻断肾上腺素受体,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进而减少心脏输出和血管收缩,降低血压。
具体来说,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拮抗剂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肾上腺素α1受体,使其发生拮抗作用,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这种药物还可以通过抑制肾上腺素β1受体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减少心脏的负荷,从而对心脏疾病产生治疗效果。
三、临床应用由于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拮抗剂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和心脏保护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 高血压: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拮抗剂是一线降压药物,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患者。
2. 心衰: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拮抗剂可以通过减少心脏的负荷和抑制肾上腺素β1受体,改善心脏收缩功能,降低心脏舒张压,从而改善心衰症状。
3. 心肌缺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拮抗剂可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4. 心律失常: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拮抗剂可以通过调节心脏电生理,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5. 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拮抗剂还可以通过改善血管功能和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四、药物副作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拮抗剂的副作用较为轻微,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低血压:由于药物降压作用,可能导致低血压的发生。
患者在使用期间可能会感觉头晕、乏力等症状。
2. 血钾异常: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拮抗剂可能影响肾脏对钾离子的调节作用,导致血钾水平异常,患者需定期检测血钾水平。
3. 肾功能损害: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拮抗剂对肾脏的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长期使用可能对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
一 .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药用的NA是人工合成品,化学性质不稳定,见光、遇热易分解,在中性尤其在碱性溶液中迅速氧化变色而失效,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
常用其重酒石酸盐。
【药理作用】激动α受体作用强大,对α1和α2受体无选择性。
对心脏β1受体作用较弱,对β2受体几乎无作用。
1.血管激动血管的α1受体,使血管收缩,主要是使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
2.心脏较弱激动心脏的β1受体,使心肌收缩性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排出量增加。
也会出现心律失常,但较肾上腺素少见。
3.血压小剂量静脉滴注血管收缩作用尚不十分剧烈时,由于心脏兴奋使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升高不明显,故脉压加大。
较大剂量时,因血管强烈收缩使外周阻力明显增高,故收缩压升高的同时舒张压也明显升高,脉压变小。
4.其他仅在大剂量时才出现血糖升高。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较弱。
对于孕妇,可增加子宫收缩的频率。
【临床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用于休克治疗已不占重要地位,目前仅限于早期神经源性休克以及嗜铬细胞瘤切除后或药物中毒时的低血压。
本药稀释后口服,可使食管和胃内血管收缩产生局部止血作用。
【不良反应及禁忌证】1.局部组织缺血坏死2.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器质性心脏病及少尿、无尿、严重微循环障碍的病人及孕妇禁用。
二. 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药理作用】肾上腺素主要激动α和β受体。
1.心脏作用于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1及β2受体,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快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
2.血管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血管收缩;激动β2受体,血管舒张。
3.血压心脏兴奋,心排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图10-1);由于骨骼肌血管(在全身血管中占相当大比例)的舒张作用,抵消或超过了皮肤粘膜血管收缩作用的影响,故舒张压不变或下降;此时脉压差加大,身体各部位血液重新分配,有利于紧急状态下机体能量供应的需要。
肾上腺素的典型血压改变多为双相反应,即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而后出现微弱的降压反应,后者持续作用时间较长。
肾上腺素受体药物总结●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拟肾上腺素药●本类药物通过激动肾上腺素受体或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从而发挥与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相似的作用。
●根据药物对不同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选择性●①α受体激动药●②α、β受体激动药●③β受体激动药2.交感神经作用 NA●1.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强,冠状血管血流量增多,内脏与皮肤血管收缩,肝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血压升高。
循环器官●2.支气管舒张呼吸器官●3.抑制胃肠运动括约肌收缩,抑制胆囊收缩。
消化器官●4.肾血管收缩,膀胱逼尿肌舒张,括约肌收缩,外生殖器官血管收缩,子宫收缩(有孕)或松肌。
泌尿生殖●瞳孔辐射肌收缩,瞳孔扩大。
眼●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
皮肤●肾上腺素分泌促进糖原分解。
代谢3.4.构效关系●β-苯乙胺●儿茶酚●3.4位被羟基取代●儿茶酚胺药物作用强,外周作用大于中枢,作用维持时间短,易被COMT灭活。
●非儿茶酚结构●●去掉两个羟基●非儿茶酚胺药物作用弱,维持时间长,不易被COMT替灭活,中枢作用时间更长,麻黄碱并可口服给药。
●α碳●加甲基不易被单氧化酶灭,活作用时间变长,易被神经末梢摄取●氨基●氨基上的氢被不同的集团取代后,药物对α,β受体选择性产生改变。
5.去甲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药●作用机制●去甲肾上腺素激动α受体的作用强大对α1,α2受体无选择性对,β1体激动,作用较弱,对β2无作用。
●药理作用●1.收缩血管●皮肤黏膜血管,肾脏血管,肝脏,脑,骨骼肌血管膜●冠状血管舒张●心脏兴奋,心肌的代谢产物增加,同时血压上去,提高灌注压●2.心脏●较弱激动心脏β1受体使心肌收缩性增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排出量增强●3.血压●较强的升血压作用●小剂量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差增大。
●大剂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升高,脉压差减小。
●●临床应用●1.休克●Ps:休克有三,血压降,微循环灌注不足,有效血容量降低。
●治疗:首先补充血容量,输血或者说是输液,然后使用相关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