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3.肝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1)肝细胞
- 格式:pdf
- 大小:178.55 KB
- 文档页数:7
肝癌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肝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肝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因此,对肝癌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肝癌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进行探讨。
一、肝癌的全球分布情况肝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各地存在巨大的差异。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东南亚地区的肝癌发病率最高,其中中国、越南和泰国等国家的肝癌发病率尤为突出。
而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等肝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这种差异主要与地理环境、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二、肝癌的高危人群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慢性肝炎患者:长期患有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的人群,其肝癌发病率明显增加。
病毒感染可引起肝细胞损伤和炎症,促进癌变的发生。
2. 酗酒者:长期酗酒者容易发生脂肪肝、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疾病,进而导致肝癌的发生。
3. 接触致癌物质:与某些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如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类物质等,容易导致肝癌的发生。
4. 高脂饮食:长期高脂饮食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促进肝脏脂肪变性和纤维化,从而增加肝癌的风险。
5.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肝癌病例的人群,其肝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增高,说明遗传因素在肝癌的发生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肝癌的调查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肝癌的发病情况,科研人员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
1.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居民健康档案、医疗机构报告等方式,了解肝癌的发病率、发展趋势、高风险人群等信息。
2.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对比分析,找出与肝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3. 分子生物学研究: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基因水平上寻找与肝癌相关的基因变异或表达异常,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四、肝癌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肝癌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1. 早期筛查技术:肝癌早期发现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目前,肝癌的早期筛查技术主要包括肝癌标志物检测、肝脏超声和影像学检查等。
肝细胞癌患者CD4~+T细胞与CD8~+T细胞免疫耗竭及其临床价值研究摘要: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的异常状态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该研究以这一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检测肝细胞癌患者体内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免疫状态,探究其免疫耗竭的机制,并分析其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方面的临床价值。
经过分析发现,肝细胞癌患者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免疫功能均受到严重抑制,导致机体免疫耗竭,这一现象与肝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肝细胞癌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免疫状态,对于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肝细胞癌;CD4~+T细胞;CD8~+T细胞;免疫耗竭;临床价值一、引言肝细胞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该疾病的高度恶性程度和易于远处转移的特点导致肝细胞癌治疗难度较大,预后不佳。
目前,肝细胞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外科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和综合治疗等,但有效率较低,患者生存期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
研究表明,肝细胞癌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的异常状态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探究肝癌患者免疫系统的异常状态,可能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为肝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二、肝细胞癌与免疫系统异常状态关系的探讨肝细胞癌发生与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状态密切相关。
近年来研究表明,肝细胞癌细胞会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化学物质,如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前列腺素E2等,这些因子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降低了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清除作用,从而使肝癌得以生长和扩散。
多项研究表明,肝细胞癌患者体内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均受到抑制,导致机体内部形成一种免疫耗竭的状态。
CD4~+T细胞和CD8~+T细胞是机体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和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的重要作用。
2951临床肝胆病杂志第39卷第7期2023年7月 JClinHepatol,Vol.39No.7,Jul.2023!29:;!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3.07.013肝动脉灌注化疗及其综合治疗方案对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戴文聪1,臧梦雅1,袁国盛1,李 祺1,李 榕1,李文利1,董书语2,陈锦章1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暨感染内科,器官衰竭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广州510515;2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510515通信作者:陈锦章,chenjinzhang@smu.edu.cn(ORCID:0000-0003-4964-2218)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FOLFOX方案持续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及其综合治疗方案对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8年9月—2021年11月行FOLFOX方案持续HAIC的66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
观察治疗后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mPFS)和中位生存时间(mOS)并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针对伴有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评价治疗对门静脉癌栓的疗效。
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 按照RECIST1.1标准,FOLFOX-HAIC及其综合治疗方案治疗66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3.3%(22/66)、86.4%(57/66),mPFS和mOS分别为8.2个月和22.1个月。
其中39例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24例,进展5例。
客观缓解率为25.6%(10/39),疾病控制率为87.2%(34/39)。
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16.7%(11/66)、发热12.1%(8/66)、肝区疼痛10.6%(7/66)、骨髓抑制3.0%(2/66)和造影剂过敏3.0%(2/66)。
肝癌的预后评估与监测指标肝癌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肿瘤疾病,其预后评估和监测指标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状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肝癌的预后评估和监测指标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医学人员提供一定的深度和指导。
一、肝癌的预后评估肝癌的预后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指标和方法,对患者的生存期、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预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后评估指标:1. 肿瘤大小和数量:肿瘤的大小和数量是评估肝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肿瘤越大、数量越多,预后越差。
2. 肿瘤分期:肝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侵犯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来确定的。
分期越早,预后越好。
3. 肝功能状态:肝功能状态是评估肝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肝功能受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选择和预后。
4. 血液标志物:血液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α-胎球蛋白(AFP-L3)和角蛋白18(CK18)等,可以作为肝癌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这些标志物的水平与肝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5. 分子生物学指标: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了许多与肝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记物,如miRNA、lncRNA和DNA甲基化等。
这些分子生物学指标的检测可以提供更准确的预后评估信息。
二、肝癌的监测指标肝癌的监测指标是指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和随访,以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监测指标:1. 影像学检查:肝癌的监测常常通过CT扫描、MRI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来进行。
这些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
2. 血液标志物:AFP是一种常用的肝癌监测指标,其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肿瘤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其他一些血液标志物如CA19-9和CA125等也可以作为肝癌的监测指标。
3.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肝癌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监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和凝血功能等指标,可以了解肝功能的变化和疾病的进展情况。
4. 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是肝癌监测的重要内容。
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由于其隐匿性高、早期症状不明显等特点,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展到晚期。
因此,了解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对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癌预后评估指标之TNM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是肝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由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三个因素组成。
根据其分期组别,可将肝癌患者分为不同的预后等级,有助于医生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二、肝癌预后评估指标之肝功能肝功能是评估肝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肝癌患者肿瘤的生长不仅会压迫周围血管和组织,还会对肝细胞产生影响。
因此,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预后较差。
通过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可以辅助预测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三、肝癌预后评估指标之病理类型肝癌病理类型也是评估肝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分为肝细胞癌(HCC)、胆管细胞癌(CCC)和混合型肝癌等几种类型。
其中,HCC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预后相对较好;而CCC和混合型肝癌预后较差。
通过明确病理类型,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四、肝癌预后评估指标之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衡量肝癌预后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例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它们是血清中特定的蛋白质,肝癌患者血液中含量异常升高。
检测这些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肝癌的发展程度以及预后情况。
五、肝癌预后评估指标之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主要通过检测肝癌组织中的特定标志物来评估肝癌的预后。
例如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等。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的表达水平,可以辅助预测肝癌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为个体化的治疗提供依据。
六、肝癌预后评估指标的临床意义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测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评估患者的TNM分期、肝功能、病理类型、肿瘤标志物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等,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肝细胞性肝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一肝细胞性肝癌简介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病率虽然较低,但占所有肿瘤疾病的5%,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00人死于肝癌(Bosch 1999)。
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有较多因素参与其中,从流行病学调查看,肝癌常发生在患有疾病的肝脏,且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
在非洲和南亚,患者常在年轻时就存在黄曲霉素B1和HBV的感染,并进一步发展为肝癌,有时并不一定发生肝硬化。
相反,在日本、埃及和南欧,HCV常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且肝癌常在年纪较大时发生,并伴有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在中欧和北欧,HCV感染和酒精作用是其导致肝硬化的两大主要因素,在最近10年的法国,60%的肝癌患者均存在酒精导致的肝硬化(Chevret 1999)。
肝癌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因地理区域不同,致病因素不一而有所差异。
在非洲部分地区和东亚国家肝癌有着最高的发病率,大部分患者因浸润性或团块状肿物而被诊断。
而在西方国家,在肝脏疾病的随诊中,肝癌常早期阶段就被常规超声检查所发现。
在少数HCV感染和酗酒的患者中,肝癌常因肝硬化明显而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另一流行病学的重要方面是在发达国家肝癌发病率正逐年增高,而在数年前,其是导致死亡的次要原因。
在美国,每年有近15,000新发病例(El Serag 1999),在法国,肝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每年约有4000例(Deuffic 1999)。
发达国家肝癌发病率的增高,一方面是因为诊断技术更加先进同时存在发病率高的地区人群向此移居;另一方面,从流行病学看,HCV的感染和肝硬化病人增多有关。
然而,肝癌发病率的增高可能只与其占HCV感染比例的轻度增高有关。
另外尚有可能存在这样的假说,重度肝硬化病人存活率的提高导致肝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如今,肝癌成了肝硬化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如何预防和治疗肝癌成了目前高度热门的一个话题。
二肝细胞性肝癌的病程在二十年前肝癌的预后非常悲观,当时的报道几乎所有肝癌患者的发病后的存活时间少于1年(Okuda K, 1985)。
肝癌的病理分型和预后肝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分型和预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肝癌的病理分型和预后为主题,详细介绍肝癌的常见分型及预后情况,以增加对肝癌这一疾病的理解。
1. 肝癌的病理分型肝癌的病理分型主要包括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两大类。
肝细胞癌又可细分为肝细胞原发性癌和肝细胞转移性癌两种类型。
肝细胞原发性癌是指癌细胞起源于肝细胞,而肝细胞转移性癌则是指癌细胞起源于其他部位,并转移到肝脏形成的癌。
胆管细胞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癌症。
2. 肝细胞癌的病理分型2.1 肝细胞原发性癌肝细胞原发性癌根据组织学特点可分为四个主要亚型:肝细胞腺癌、肝细胞透明细胞癌、肝细胞囊性癌和肝细胞黏液癌。
其中,肝细胞腺癌是最常见的亚型,占肝细胞原发性癌的大部分比例。
肝细胞腺癌的特点是癌细胞形态与正常肝细胞相似,且排列成腺样结构。
肝细胞透明细胞癌的特点是癌细胞丰富的透明胞质,肝细胞囊性癌的特点是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结构,而肝细胞黏液癌则是由黏液性癌细胞组成。
2.2 肝细胞转移性癌肝细胞转移性癌常见的原发癌症包括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等。
根据转移途径,肝细胞转移性癌可分为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两种类型。
血行转移是指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淋巴转移是指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到达肝脏。
3. 肝癌的预后肝癌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病理分型、肿瘤分期、患者的年龄、性别等。
一般来说,肝细胞原发性癌的预后较差,而肝细胞转移性癌的预后更差。
另外,肝癌的分期也是预后的重要指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4. 预后评估指标为了更准确地评估肝癌患者的预后,医学界提出了许多预后评估指标,常用的有TNM分期系统、BCLC分期系统和Child-Pugh评分系统。
TNM分期系统是将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纳入考虑的分期系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
BCLC分期系统是以肝癌的肿瘤分期、肝功能、肿瘤数量和病理类型等因素为基础的预后评估系统。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TFAM 、PDLIM1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刘永昌1,郝志强1,赵玉成1,张启文21 济南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济南 271103;2 济南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摘要:目的 探究肝细胞肝癌(HCC )组织中线粒体转录因子A (TFAM )和PDZ -Lim 结构域蛋白1(PDLIM1)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3例HCC 患者癌和癌旁组织中TFAM 和PDLIM1蛋白表达。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TFAM 和PDLIM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HCC 患者TFAM 、PDLIM1蛋白表达差异。
应用Kaplan -Meier 法分析TFAM 、PDLIM1蛋白表达与HCC 患者预后的关系。
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 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CC 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果 HCC 癌组织中TFAM 和PDLIM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1.36%(22/103)、29.13%(30/103),癌旁组织中TFAM 和PDLIM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70%(79/103)、78.64%(81/103),癌组织中TFAM 和PDLIM1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χ2分别为63.111、50.811,P 均<0.05)。
HCC 癌组织中TFAM 与PDLIM1表达呈正相关(r =0.801,P<0.05)。
不同肿瘤最大径、肿瘤TNM 分期HCC 癌组织中TFAM 和PDLIM1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TFAM 阴性表达者3年累积生存率低于TFAM 阳性表达者(P <0.05)。
PDLIM1阴性表达者3年累积生存率低于PDLIM1阳性表达者(P <0.05)。
肿瘤TNM 分期Ⅲ期、肿瘤最大径>3 cm 、TFAM 阴性表达、PDLIM1阴性表达是影响HCC 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均<0.05)。
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殷玉娇,俞瑾垚,华承静摘要 目的:调查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㊂方法:选取2019年1月 2022年6月医院接收的255例肝癌濒死期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灵性量表-12(F A C I T -S p -12)评估灵性健康水平,采用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㊂结果: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总分为(28.04ʃ5.59)分,其中灵性健康低㊁中㊁高水平分别有132例㊁87例㊁36例;L o gi s t i 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㊁进入濒死期时长㊁疼痛㊁焦虑㊁抑郁㊁疲乏是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的危险因素(P <0.05),年龄㊁有宗教信仰㊁益处发现水平㊁社会支持水平㊁人生意义强弱感㊁自尊水平㊁接受死亡教育次数ȡ2次是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的保护因素(P <0.05)㊂结论: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处于中低水平,年龄㊁宗教信仰㊁病程㊁进入濒死期时长㊁疼痛㊁焦虑㊁抑郁㊁益处发现水平㊁社会支持水平㊁疲乏㊁人生意义强弱感㊁自尊水平㊁接受死亡教育次数均为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㊂关键词 肝癌;濒死期;灵性健康;影响因素K e yw o r d s l i v e r c a n c e r ;d y i n g s t a g e ;s p i r i t u a l h e a l t h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3.36.032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分别排在第7位和第4位[1]㊂肝癌濒死期病人已处于治疗失效阶段,仅能通过化疗㊁靶向药治疗等方式延长生命,病人常伴有巨大的心理压力与精神负担,严重影响生存质量㊂近年来,临床上对肝癌病人的健康管理逐渐向身㊁心㊁社㊁灵全方位管理模式演变,灵性健康也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2]㊂灵性健康是指肯定自我价值,通过开放㊁可接受的态度管理人际关系从而拥有内心能量的一种健康状态,是个体健康的本质[3]㊂既往研究表明,在晚期癌症病人中,更高的灵性健康水平有助于病人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缓解症状负担,提升应对疾病的有效性,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㊂而目前,灵性健康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关于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报道更是少见,故本研究特对此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肝癌濒死期病人的灵性照护提供参考,详情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接收的255例肝癌濒死期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7例,女98例;年龄41~75(60.08ʃ9.92)岁;体质指数为18.41~27.91(23.29ʃ3.07)k g /m 2;病程1~5(3.34ʃ0.58)年㊂作者简介 殷玉娇,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14000,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俞瑾垚㊁华承静(通讯作者)单位:214000,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㊂引用信息 殷玉娇,俞瑾垚,华承静.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全科护理,2023,21(36):5175-5178.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肝癌诊断标准[5],且经病理学检查确诊;2)放化疗㊁靶向药物治疗㊁免疫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手段均已使用过,但治疗后无效㊁癌症均有进展,疗效判定参照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 E C I S T )1.1[6];3)肝癌Ⅳ期,预估生存期为1~3个月;4)处于濒死期[7],即出现意识改变㊁生命体征改变(血压下降㊁颈桡动脉搏动微弱等)㊁喘息或张口呼吸㊁呼吸暂停㊁四肢冰冷或发绀㊁濒死喉鸣㊁出入量减少㊁疲乏㊁多脏器衰竭等;5)病人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㊂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良恶性肿瘤;2)合并心㊁肾㊁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3)继发性肝癌,其他部位癌变肝转移;4)认知功能不全㊁意识不清或存在精神疾病;5)配合度㊁依从性差;6)对治疗不耐受㊂1.3 方法1.3.1 灵性健康水平评估采用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灵性量表-12(F A C I T -S p-12)[8]评估病人灵性健康水平㊂该量表包含信念㊁意义㊁平和3个维度,每个维度4个条目,各条目评分0~4分,分值越高表示灵性健康水平越高㊂将量表得分<24分归为低水平,24~35分归为中水平,>35分归为高水平㊂该量表及各维度的C r o n b a c h 's α系数为0.78~0.85㊂1.3.2 临床资料收集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包括年龄㊁性别㊁宗教信仰㊁照护人员㊁病程㊁进入濒死期时长㊁疼痛程度㊁焦虑程度㊁抑郁程度㊁益处发现水平㊁社会支持水平㊁疲乏程度㊁人生意义强弱感㊁自尊水平㊁接受死亡教育次数等㊂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 A S )[9]评价疼痛程度,分值越高㊃5715㊃全科护理2023年12月第21卷第36期表示疼痛越严重,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792㊂焦虑与抑郁程度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 A S)[10]和抑郁自评量表(S D S)[11]评价,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程度越严重,C r o n b a c h'sα系数分别为0.813,0.816㊂益处发现水平由益处发现量表(B F S)[12]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益处发现水平越高,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911㊂社会支持情况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 S R S)[13]评价,分值越高表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735㊂采用简短疲乏量表(B F I)[14]评价病人疲乏状态,分值越高表示疲乏越严重,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805㊂人生意义强弱感由中文版人生意义问卷(C-M L Q)[15]评定,分值越高表示人生意义感越强, 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764㊂自尊情况由自尊量表(S E S)[16]评定,分值越高表示自尊水平越强,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778㊂1.3.3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t 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㊁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255例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总分为(28.04ʃ5.59)分,信念㊁平和㊁意义各维度的评分分别为(10.51ʃ2.06)分㊁(9.87ʃ1.88)分㊁(9.45ʃ1.76)分㊂其中灵性健康低水平132例,中水平87例,高水平36例㊂2.2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影响因素分析2.2.1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的单因素分析灵性健康低水平病人年龄㊁B F S评分㊁S S R S评分㊁C-M L Q评分㊁S E S评分均低于中高水平病人(P< 0.05),有宗教信仰和接受死亡教育次数ȡ2次病人占比低于中高水平病人(P<0.05),病程㊁进入濒死期时长㊁V A S评分㊁S A S评分㊁S D S评分㊁B F I评分均高于中高水平病人(P<0.05),见表1㊂表1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的单因素分析项目低水平(n=132)中高水平(n=123)统计值P 年龄(岁)58.74ʃ9.7861.52ʃ10.09t=-2.2340.026性别[例(%)]男86(65.15)71(57.72)χ2=1.4850.223女46(34.85)52(42.28)宗教信仰[例(%)]有28(21.21)51(41.46)χ2=12.212<0.001无104(78.79)72(58.54)照护人员[例(%)]家属112(84.85)110(89.43)χ2=1.1870.276其他20(15.15)13(10.57)病程(年)3.57ʃ0.643.09ʃ0.55t=6.402<0.001进入濒死期时长(个月)1.14ʃ0.201.08ʃ0.18t=2.5120.013 V A S评分(分)6.41ʃ1.155.74ʃ1.09t=4.767<0.001 S A S评分(分)45.89ʃ5.6643.96ʃ5.31t=2.8030.005 S D S评分(分)58.59ʃ10.1954.76ʃ9.38t=3.1160.002 B F S评分(分)44.13ʃ7.6847.22ʃ8.15t=-3.1170.002 S S R S评分(分)49.64ʃ9.5752.61ʃ10.35t=-2.3810.018 B F I评分(分)7.05ʃ1.186.49ʃ1.06t=3.976<0.001 C-M L Q评分(分)47.85ʃ8.3452.54ʃ9.41t=-4.218<0.001 S E S评分(分)29.91ʃ5.7331.79ʃ6.08t=-2.5420.012接受死亡教育次数[例(%)] ȡ2次39(29.55)52(42.28)χ2=4.4960.034 <2次93(70.45)71(57.72)2.2.2 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影响因素的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将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灵性健康水平作为因变量,进行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㊂结果显示,病程㊁进入濒死期时长㊁疼痛㊁焦虑㊁抑郁㊁疲乏是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危险因素(P< 0.05),年龄㊁有宗教信仰㊁益处发现水平㊁社会支持水平㊁人生意义强弱感㊁自尊水平㊁接受死亡教育次数是其保护因素(P<0.05),见表2㊂㊃6715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D e c e m b e r2023V o l.21N o.36表2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影响因素的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自变量回归系数标准误W a l dχ2值O R值P95%C I 年龄-0.7790.3016.6980.4590.001[0.281,0.590]有宗教信仰-0.8060.3027.1230.447<0.001[0.368,0.617]病程1.0680.3698.3772.910<0.001[2.386,3.599]进入濒死期时长1.0510.4176.3522.8610.004[2.134,3.639]疼痛1.0090.3587.9442.743<0.001[1.838,3.082]焦虑0.9110.3566.5482.4870.002[2.149,3.267]抑郁0.9220.3487.0192.514<0.001[1.858,2.980]益处发现水平-0.7890.3006.9170.454<0.001[0.364,0.511]社会支持水平-0.6910.2895.7170.5010.009[0.420,0.609]疲乏0.9770.3587.4482.657<0.001[1.931,3.345]人生意义强弱感-0.8220.2997.5580.440<0.001[0.379,0.522]自尊水平-0.7620.3036.3250.4670.004[0.397,0.512]接受死亡教育次数-0.6880.3124.8630.5030.027[0.433,0.602]3讨论3.1关注灵性健康对肝癌濒死期病人的必要性肝癌濒死期病人的疾病进展已不可控,病人及家属将直接面对死亡,此阶段病人将遭受疼痛折磨㊁死亡恐惧㊁经济压力等多方面的影响,生活质量急剧下降㊂灵性健康是一种以坚定的信念和希望实现人生目标㊁追求人生意义时表现出的超越逆境㊁积极乐观㊁能量畅通的健康状态[17],能从生理㊁心理㊁社会㊁情感等多方面影响肝癌濒死期病人的生活质量㊂据此,为提升肝癌濒死期病人生活质量,对其灵性健康影响因素做全面细致的分析并为病人提出合理的建议非常必要㊂3.2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总分为(28.04ʃ5.59)分,信念㊁平和㊁意义各维度评分分别为(10.51ʃ2.06)分㊁(9.87ʃ1.88)分㊁(9.45ʃ1.76)分,表明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已明显受损㊂分析原因可能为,肝癌濒死期病人经历了长期的化疗㊁放疗等治疗,机体功能损伤严重,却看不到治愈的希望;病人被迫面对死亡,煎熬又无措,会产生严重的恐惧与不安,无法维持内心平静;病人身心饱受折磨,情绪消极,无法自我肯定和自我调整,难以发现生活的成就和生命的意义㊂3.3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建议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㊁进入濒死期时长㊁疼痛㊁焦虑㊁抑郁㊁疲乏是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㊂分析其可能原因:病程越长,病人接受抗癌治疗时间越长,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㊁心理负担㊁经济负担等越大,灵性健康水平下降;进入濒死期时长越长,病人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越严重,精神状态越差;疼痛会影响病人生理状态,使病人血糖㊁血压升高,同时造成病人心理负担,出现恐惧㊁焦虑等负面情绪,打击濒死期病人生存信念㊂有研究报道,癌症病人疼痛感觉与焦虑㊁抑郁情绪密切相关,表明疼痛越严重,病人负性情绪越剧烈,影响病人灵性健康水平[18]㊂焦虑程度越严重,病人面对死亡的恐惧㊁担忧㊁不安等情绪会越剧烈,更易情绪崩溃;抑郁程度越严重,病人越容易产生妄想㊁多疑㊁厌世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其生存信念和生命意义感㊂相关研究指出,肺癌病人积极心理品质与癌因性疲乏呈负相关[19],表明癌症病人疲乏状态与其心理情绪密切相关,改善病人心理㊁疲乏情况可能会有助于提升其灵性健康水平㊂疲乏常伴有疼痛㊁失眠㊁抑郁㊁焦虑等症状,影响病人心理健康㊂刘星等[20]研究表明,晚期癌症病人灵性健康水平与疲乏程度呈负相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疲乏与灵性健康密切相关,改善病人疲乏状态有利于提升其灵性健康水平㊂因此,临床上,医护人员需加大对病程偏长濒死期病人的关注,注意缓解其用药的副作用和心理压力,充分肯定其积极态度,帮助其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帮助其寻求社会援助,缓解经济负担,提升生存幸福感;重视病人疼痛主诉,加强疼痛知识健康教育,并通过规范的外科护理㊁合理的镇痛药物使用与交流㊁转移注意力等非药物镇痛手段帮助其缓解疼痛;对伴有焦虑㊁抑郁症状者,可通过讲座㊁视频等方式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客观面对生死,并鼓励家属多关注㊁了解㊁支持病人内心,帮助病人排解不良情绪,调整心理状态;对于伴有疲乏症状者,可通过运动干预㊁舒适护理等手段,改善其疲乏症状㊂3.4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的保护因素及干预建议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㊁有宗教信仰㊁益处发现水平㊁社会支持水平㊁人生意义强弱感㊁自尊水平㊁接受死亡教育次数ȡ2次均是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的保护因素(P<0.05)㊂分析其可能原因:年长者阅历更多,更易回顾人生,总结与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面对死亡时能维持更平静的心境和更坚定的信念,灵性健康水平更高;有宗教信仰者能从信仰中获取归属感和精神力量,将信仰与生活结合,利于放下怨念㊁发现自我价值㊁调节不良情绪㊁抚慰内心不安,帮助自身平和看待疾病与死亡;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帮助病人减少疾病引起的孤独㊁无助㊁绝望等负面情㊃7715㊃全科护理2023年12月第21卷第36期绪,提升安全感㊁归属感㊁幸福感,帮助病人缓解压力,提升治疗配合度,平静内心,发现生命的意义㊂马玉凤等[21]研究显示,乳腺癌病人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之间呈负相关,社会支持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影响病人负性情绪,表明通过相关策略增加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病人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可能会促进其灵性健康水平提升㊂相关研究报道,年龄㊁有宗教信仰㊁社会支持水平均是原发性肝癌病人灵性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22],本研究结果与此具有相似性,说明了临床中需针对不同年龄㊁有无宗教信仰肝癌濒死期病人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同时注重提升其社会支持水平㊂益处发现水平高,病人能从不同层面重新审视事件的发生与进展对自身的积极效应,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发现新的意义与收获,改变内心,获得安适与幸福感㊂有研究指出,益处发现与灵性健康得分呈正相关[23],本研究结果与此相符合,进一步表明益处发现对提升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水平具有积极意义㊂人生意义感强者,有更好的目的感和价值观,能更好地把控人生价值,感知自身重要性,坚定治疗信念,降低疾病不确定感㊂有研究报道,青少年心理弹性与人生意义感呈正相关,增强人生意义感有利于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应对生活[24],表明增强人生信念感可能会减弱癌症病人不良情绪,进而提升其灵性健康水平㊂自尊水平高的病人在面对死亡带来的压力时会努力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保持稳定心态,积极适应逆境,获得积极情感,增加生存满意度㊁自豪感和成就感,进而实现自我价值㊂接受死亡教育的次数更多的病人可更正确地了解生死的真正内涵与意义,正视死亡的必然,缓解内心恐慌,珍惜当下,实现自我价值㊂针对以上因素,特提出以下建议:医护人员需给予病人更多的关怀与帮助,进行多次死亡教育,与其沟通交流,帮助病人发现生命的意义㊂对有宗教信仰者,尊重其宗教信仰,鼓励其结合信仰面对疾病与死亡;而对无宗教信仰者,医护人员应积极为病人建立生存信念,与家属协作共同为病人提供充足的精神支持,在坚定信念的过程中帮助病人收获自我价值㊂益处发现水平偏低者,可采用叙事护理㊁人生回顾等方式帮助其探寻生命的价值,并协助其采取积极的方式认知㊁应对㊁适应自身病情㊂对低社会支持水平的病人,医护人员应提高关注度,为其提供充足的支持与关心,增加病人与医生㊁护士㊁亲人㊁病友等群体之间的沟通,鼓励病人家人参与到治疗中,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家庭与社会关系㊂对人生意义感和自尊感薄弱者,可通过生命意义疗法和尊严疗法满足病人灵性需求,帮助病人发现人生的真正意义,坦然地面对生死,平静㊁有尊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㊂综上所述,肝癌濒死期病人灵性健康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与病人病程㊁进入濒死期时长㊁疼痛㊁焦虑㊁抑郁㊁疲乏㊁年龄㊁宗教信仰㊁益处发现水平㊁社会支持㊁人生意义强弱感㊁自尊㊁接受死亡教育次数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此可为提升肝癌濒死期病人生活质量提供重要的临床指导㊂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研究样本来自同一所医院,导致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后续应进一步分层㊁增加样本量进行研究,以增强研究结果的代表性㊂参考文献:[1] MO H AMMA D I A N M,A L L A H B A K E S H E IK,M O H A MM A D I A NH A F S H E J A N I A.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 l i v e r c a n c e r:g e o g r a p h i c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s e c u l a r t r e n d sa n d p r e d i c t i n g t h e f u t u r e[J].J o u r n a lo fP r e v e n t i v e M e d i c i n ea n d H y g i e n e,2020,61(2): E259-E289.[2]彭红,刘春,顾静,等.148例肝癌术后患者灵性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20,27(6):35-38.[3]刘姗.319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灵性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20,27(1):52-55.[4]郝雅楠,鲍雨婷,田丽.灵性健康在晚期癌症患者症状负担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研究[J].重庆医学,2020,49(13):2158-2163.[5]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135.[6] E I S E N HA U E RE A,T H E R A S S E P,B O G A E R T SJ,e ta l.N e wr e s p o n s ee v a l u a t i o n c r i t e r i ai n s o l i d t u m o u r s:r e v i s e d R E C I S Tg u i d e l i n e(v e r s i o n1.1)[J].E u r o p e a nJ o u r n a lo fC a n c e r,2009,45(2):228-247.[7]周茹珍.癌症患者濒死期护理路径的构建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6.[8]刘翔宇,韦迪,谌永毅,等.中文版慢性疾病治疗功能评估-灵性量表在癌症患者中的信效度评定[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9): 1085-1090.[9]J O HN S O NE W.V i s u a lA n a l o g S c a l e(V A S)[J].A mJP h y s M e dR e h a b i l,2001,80(10):717.[10]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35-238.[11]吴文源.抑郁自评量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增刊):131-132.[12]胡晔.益处发现评定量表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本土化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4.[13]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14] L I NCC,C H A N G A P,C H E N M L,e ta l.V a l i d a t i o no ft h ev e r s i o no ft h eb r i e ff a t i g u ei n v e n t o r y[J].J o u r n a lo fP a i na n dS y m p t o m M a n a g e m e n t,2006,32(1):52-59.[15]王孟成,戴晓阳.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 L Q)在大学生中的适用性[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5):459-461. [16]杨烨,王登峰.R o s e n b e r g自尊量表因素结构的再验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9):603-605.[17]J A B E R IA,MOM E N N A S A B M,Y E K T A T A L A B S,e t a l.S p i r i t u a lh e a l t h:ac o n c e p ta n a l y s i s[J].J o u r n a lo fR e l i g i o na n dH e a l t h,2019,58(5):1537-1560.[18]顿静娴,刘芳,杜志琼.癌症患者疼痛感觉㊁情绪及认知3个维度的关系[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3):2335-2338. [19]王静,李永莉.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水平与积极心理品质关系[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6):666-667.[20]刘星,孙向红,范玲.晚期癌症患者灵性健康的影响因素[J].医学与哲学(B),2018,39(2):61-64;73.[21]马玉凤,季丽丽,韩冰雪,等.乳腺癌患者的情绪调节策略在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研究,2020,33(6): 721-726.[22]刘东,谷玥.原发性肝癌患者灵性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4):1809-1812. [23]李晓慧,章新琼,潘玉芹,等.益处发现在晚期肺癌患者灵性健康与乐观及自尊间的中介作用[J].护理学杂志,2020,35(6):67-71.[24]邵伊凡,徐彦君,张莲,等.积极应对方式㊁生涯适应力在青少年心理弹性与人生意义感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J].职业与健康, 2021,37(24):3406-3409.(收稿日期:2022-09-06;修回日期:2023-11-10)(本文编辑李进鹏)㊃8715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D e c e m b e r2023V o l.21N o.36。
TNM分期基础上改良的肝细胞癌切除术后预后评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肝癌是一种属于恶性肿瘤的疾病,其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以及肝硬化患者中更为常见。
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逐年递增,成为了危害社会健康的一种重大疾病。
切除手术是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肝细胞癌(HCC)是肝癌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影响着世界各地许多人的生命。
分期是评估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TNM分期被广泛应用于肝细胞癌切除术后预后评估中。
然而,TNM分期限制在肿瘤的大小,未能评估其他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如病理学因素(如分化程度和侵袭程度)、手术因素、患者的生理条件等。
因此,需要改良TNM分期并整合其他因素以更全面地评估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基于TNM分期,整合临床指标如病理学因素、手术因素和患者生理状态等,建立一个改良的肝细胞癌切除术后预后评估模型。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2010年至2020年在我院接受肝细胞癌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
研究内容:利用生存分析方法建立改良的预后评估模型,并将其与TNM分期以及其他预后评估指标进行比较。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症状、合并症等。
(2)记录患者的病理学因素,如分化程度、血管侵犯情况等。
(3)记录患者的手术因素,如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
(4)利用生存分析模型,建立基于TNM分期的综合预后评估模型。
(5)比较不同预后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并进行验证和优化。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期望获得改良的肝细胞癌切除术后预后评估模型。
通过综合考虑病理学因素、手术因素和患者生理状态等,该模型将提高预后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指导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四、研究的前期工作(1)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肝细胞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现状。
(2)制定研究设计方案,明确研究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等。
(3)确定研究所需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制定收集和整理计划。
甲胎蛋白与糖类抗原、热休克蛋白70、CD34指标联合检测对于肝癌的临床诊断意义摘要:回顾性研究在延安市人民医院选取2020年至2023年诊断肝癌的80例患者归纳为实验组,同期门诊体检肝体积正常仅表现为病毒性肝炎或脂肪肝、酒精肝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
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甲胎蛋白、热休克蛋白70、糖类抗原、CD34指标表达,结果表明联合检测肝癌患者的血清中的AFP、HSP70、CD34、CA125指标,其肝癌的诊断价值提高,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和较低的误差率。
关键词:肝癌 HSP70 AFP CA1251.研究背景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
其恶性增殖、侵袭和转移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1]。
肝细胞癌(HCC)占全球原发性肝癌的85%-90%以上,约45%的肝细胞癌死亡发生在中国[2]。
因此,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至关重要。
联合检测指标是利用多项肝癌生物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的方法实现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其中,肿瘤标志物CA125和AFP和AFP≤200 ng/mL 可用于HCC检测,它是HCC的相对特异性标志物,对诊断和预后非常有价值。
在肝癌组织中,CD34的阳性表达程度提示了肝血窦内皮化,也反映了肿瘤内微血管的数量和密度。
HSP70热休克蛋白家族在进化中较为保守,它在恶性肿瘤中高表达,通常作为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3]。
近年来,HCC的血清诊断学在全世界迅猛发展,但是每一种肿瘤的血清学标记物都具有其显著的优势和局限性,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现象以及假阳性情况,因此,联合多种血清标记物通过优势互补,提高诊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资料与方法2.1研究对象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2023年2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诊断肝癌的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门诊体检肝体积正常或仅表现为病毒性肝炎或酒精肝、脂肪肝的患者80例为良性肝病组。
参与实验的病患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2设置分组肝癌组:共80例确诊肝癌患者。
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预后评估是对患者疾病发展和生存期进行估计和预测的过程,对肝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应的参考信息。
本文将介绍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以及这些指标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一、肝癌的背景知识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肝癌通常发生在长期酗酒、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等肝脏病变的基础上。
肝癌的治疗程度和患者生存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预后评估指标对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预测生存期至关重要。
二、肝癌预后评估指标1.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是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指标之一。
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肝功能血液学检测(如血清转氨酶、肝脏合成功能等)和肝硬化程度评估(如Child-Pugh评分)。
肝功能较好的患者通常具有更好的生存预后。
2. 肿瘤特征和分期肝癌的大小、数量、浸润范围以及淋巴结和远处器官的转移情况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肿瘤的分期是评估肝癌侵袭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目前最常用的分期系统是TNM分期系统。
3. 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肝癌患者体液或组织中检测到的特异性蛋白质或其他分子,如α-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
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可以用来评估肝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4. 炎症指标炎症反应在肝癌的发展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
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可以反映出患者的炎症状态和机体免疫功能,进而影响其预后。
5. 体力状况评估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体力状况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ECOG评分、KPS评分等,这些工具可用于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从而为预测预后提供参考信息。
三、肝癌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和意义肝癌的预后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在个体化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评估患者的肝功能、肿瘤特征和分期、肿瘤标志物等指标,可以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和肿瘤进展风险,从而合理选择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并判断其有效性和耐受性。
肝癌免疫细胞浸润模式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程熠;吴莹莹;刘东伯;郭秋云【摘要】目的研究肝癌免疫细胞的浸润模式,探索免疫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肝细胞癌转录本数据及相关临床数据,通过Cibersort软件的反卷积法计算22种免疫细胞的占比.采用K-M生存分析Log-Rank法计算每种免疫细胞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从TCGA数据库中得到基因转录本数据共424例,包含肝癌组织374例、正常肝组织50例.每个样本检测基因位点60483个,包含mRNA 19658个.数据校正后使用Cibersort软件\"反卷积法\"得到22种免疫细胞的占比数据,采用P<0.05筛选样本,得到肝细胞癌组织40例、正常肝组织2例.K-M生存分析显示活化的肥大细胞、未活化的自然杀伤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组成比例高者预后差,活化的自然杀伤细胞比例高者预后更好.结论肝癌中存在各类免疫细胞不同程度的浸润,浸润性免疫细胞可以作为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9(048)003【总页数】5页(P276-280)【关键词】肝癌;免疫细胞浸润;预后【作者】程熠;吴莹莹;刘东伯;郭秋云【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武汉 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肝癌是指原发于肝脏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两种组织学类型,其中肝细胞癌占70%~85%,本文中所提及肝癌均特指肝细胞癌。
·论著·肝样腺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基于SEER数据库的研究张晓杰袁赵东兵*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北京100021【摘要】目的探讨肝样腺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数据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 database,SEER数据库)的肝样腺癌病例。
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
主要结局是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次要结局是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
结果共有139例肝样腺癌患者被纳入研究。
肝样腺癌主要分布在男性(55.4%)、老年人(62.8%)、肺部(41.7%)和消化系统(39.6%)。
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
1年和3年的OS和CSS分别为32.9%、36.1%和14.7%、17.3%。
多变量分析显示远处转移(HR=2.477,95%CI:1.091~5.622,P=0.030),高T分期(T2,HR=4.444,95%CI:1.014~19.466,P=0.048;T4,HR=3.341,95%CI:1.007~11.080,P=0.049)是OS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原发部位手术治疗(HR=0.580,95%CI:0.345~0.975,P=0.040)是O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此外,高T分期(T2,HR=8.058,95%CI:1.645~39.481,P=0.01;T4,HR=4.022,95%CI:1.052~15.375,P=0.042)是CS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原发部位手术治疗(HR=0.556,95%CI:0.322~0.960,P=0.035)是CSS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肝样腺癌在老年人、男性、肺部和消化系统中更为常见。
肝癌的病理学分型与预后肝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病理学分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肝癌的预后以及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癌的病理学分型与预后。
一、病理学分型肝癌的病理学分型主要基于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细胞学特点。
根据国际肝癌病理学协会(Internation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hology Consensus,IHPCC)的最新标准,肝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肝细胞型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这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约占肝癌的70-90%。
肝细胞型肝癌起源于肝细胞,具有明显的肝细胞特征,如胆上皮样生长模式和假体瘤结构。
2. 胆管细胞型肝癌(cholangiocarcinoma,CCA):这是第二常见的肝癌类型,约占肝癌的10-20%。
胆管细胞型肝癌起源于肝内外胆管上皮细胞,具有胆管细胞特征,如胆管样生长模式和明确的胆管上皮特征。
3. 小细胞型肝癌(small cell carcinoma,SCC):这是一种罕见的肝癌类型,约占肝癌的1%以下。
小细胞型肝癌的细胞体积小,核-浆比大,细胞核深染,胞质少。
4. 未分化型肝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这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肝癌类型,细胞学特征不明确,难以分化为具体的细胞类型。
二、病理学分型与预后的关系病理学分型对肝癌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不同类型的肝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1. 肝细胞型肝癌(HCC):这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具有较差的预后。
大多数HCC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中晚期,手术切除的机会较少,且易于侵犯周围血管和转移至其他器官。
因此,HCC的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
2. 胆管细胞型肝癌(CCA):CCA相对于HCC有着较好的预后。
由于CCA起源于胆管细胞,早期症状较为明显,易于早期诊断。
且CCA对放疗和化疗敏感,可以采取多种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