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紫衫醇脂质体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7
《透明质酸修饰共载阿霉素和紫杉醇脂质体的构建及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一、引言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逐渐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其中,脂质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传递载体,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和可调控的释放特性,在抗肿瘤药物传递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构建一种透明质酸修饰的共载阿霉素和紫杉醇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1)阿霉素、紫杉醇:购自XXX制药公司;(2)脂质体材料:磷脂、胆固醇等;(3)透明质酸:购自X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细胞株: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
2. 方法(1)脂质体制备:采用薄膜分散法,将阿霉素和紫杉醇与磷脂、胆固醇等材料混合,制备成脂质体;(2)透明质酸修饰:将透明质酸与脂质体进行化学反应,制备出透明质酸修饰的脂质体;(3)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将MCF-7细胞分别与共载阿霉素和紫杉醇的透明质酸修饰脂质体共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评价其抗肿瘤活性。
三、实验结果1. 脂质体制备及表征成功制备出共载阿霉素和紫杉醇的脂质体,其粒径分布均匀,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呈现典型的双层膜结构。
2. 透明质酸修饰效果透明质酸的修饰使脂质体表面带有负电荷,提高了脂质体的稳定性和细胞膜的亲和力,有利于药物的有效传递。
3. 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将MCF-7细胞与共载阿霉素和紫杉醇的透明质酸修饰脂质体共培养后,发现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表明该脂质体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通过对比不同浓度的脂质体对细胞的抑制率,发现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的抑制率也逐渐提高。
四、讨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透明质酸修饰的共载阿霉素和紫杉醇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该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肿瘤活性,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药物传递系统。
透明质酸的修饰提高了脂质体的稳定性和细胞膜的亲和力,有利于药物的有效传递。
力扑素(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产品名称:力扑素(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产品编号:SK-001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357生产厂家:南京思科药业有限公司产品介绍:【性 状】本品为类白色或淡黄色块状物,微有卵磷脂腥味。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本品为细胞毒类抗肿瘤药,可促进微管双聚体装配并阻止其解聚,也可导致整个细胞周期微管的排列异常和细胞分裂期间微管星状体的产生,从而阻碍细胞分裂,抑制肿瘤生长。
毒理研究遗传毒性:体外(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体内(小鼠微核试验)试验显示紫杉醇是一种诱裂剂,但在Ames试验和CHO/HGPRT基因突变试验中未见其有致突变性。
生殖毒性:大鼠在交配前和交配期间给予紫杉醇,剂量达1mg/kg/天(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临床日推荐最大剂量的0.04倍)或以上时,可导致雌、雄大鼠生育力损伤,在此剂量下,本品引起生育力和生殖指数下降及胚胎毒性增加。
家兔在器官形成期给予紫杉醇3mg/kg/天,(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临床日推荐最大剂量的0.2倍),可引起子宫内死亡、吸收胎增加、死胎增加等胚胎和胎仔毒性,同时可见母体毒性。
剂量为1mg/kg/天(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临床日推荐最大剂量的1/15)时,未见致畸作用。
在更高剂量下,由于胎仔大量死亡,无法对本品的致畸性进行评价。
尚无充分的和严格对照的孕妇临床研究资料,如果患者在妊娠期间使用本品,或在使用本品期间怀孕,应被告之本品对胎儿的潜在危害。
接受本品治疗的育龄妇女应避免怀孕。
尚不清楚本品是否从人乳中排泄,大鼠在产后9-10天静脉给予碳-14标记的紫杉醇,可见其乳汁中的放射浓度高于血浆,并与血浆浓度平行衰减。
鉴于许多药物都能从人乳中排泄和本品可能给哺乳婴儿带来严重不良反应,在接受本品治疗时,建议停止哺乳。
【药代动力学】据文献报道,肿瘤病人滴注紫杉醇后,血浆中药物呈双相消除,消除半衰期平均为5.3-17.4小时,89%-98%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血浆Cmax与剂量及滴注时间相关,尿中仅有少量原形药排出。
紫杉醇脂质体抑瘤作用的研究研究生:导师:卫风英成文彩中文摘要一、紫杉醇脂质体抑瘤作用和体内分布的研究.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对小鼠艾氏癌实体型的抑制作用及其体内分布,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紫杉醇脂质体,小鼠艾氏癌实体型为肿瘤模型。
经腹腔注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注入紫杉醇注射液和紫杉醇脂质体为实验组,计算肿瘤抑制率及体重变化率。
蟮圣尾静脉分别注入“Tc一紫杉醇脂质体和”。
Tc04洗脱液,观察体内分布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对比,紫杉醇脂质体组和紫杉醇注射液组对小鼠艾氏癌实体型的抑制作用均有显著性差异(P(O.01),紫杉醇脂质体和紫杉醇注射液的抑瘤作用无差异(P>O.05),紫杉醇脂质体组小鼠的体重变化率无统计学意义(P>O.05),紫杉醇注射液组小鼠的体重变化率有统计学意义(P(O.01),两组体重变化差异有显著性;”“Tc一紫杉醇脂质体主要分布于肝脾,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J结论;紫杉醇脂质体与紫杉醇注射液对小鼠艾氏癌实体型有相同的抗瘤活性,且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Tc一紫杉醇脂质体主要分布于肝脾。
,,f关键词:)僳杉醣。
瞎瘫诛抑瘤作用体内分布,一+箨乏甲z要谌二、紫杉醇脂质体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对人卵巢癌细胞COC。
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
方法:采用噻唑兰体外试验法(MTT法)检测紫杉醇注射液、紫杉醇脂质体和空白脂质体对人卵巢癌细胞COC.的细胞毒作用,并以培养液作为对照。
培果:在各剂量水平,紫杉醇注射液和紫杉醇脂质体的抑~制率均大于75%,且前者抑制率较后者低,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剂量水平间光密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空白、,5“脂质体和培养液两组光密度无显著差异(P>o.05)j结论:紫杉醇脂质体和紫杉醇注射液对人卵巢癌细胞COC,有相同的抑制细胞生长活性,其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空白脂质体对COC,无抑制作用。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紫杉醇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但它的溶解度较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为了克服这一障碍,科研人员开始研究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
这项研究对于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紫杉醇的特点在探讨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紫杉醇的特点。
紫杉醇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但由于其溶解度较低,给药量大,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输液反应等。
2. 脂质体的作用脂质体是由一个或多个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微粒,能够包裹药物,并且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长循环脂质体则是对脂质体进行修饰,使其在体内停留时间更长。
3.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研究者通过一系列方法,包括超声乳化法、薄膜分散法等,成功制备了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
4. 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前景研究结果显示,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生物利用度较传统给药方式有显著提高,且对肿瘤组织有更好的靶向效果,减少了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这为其在临床应用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结语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为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如何改进其制备方法,以提高其稳定性和药效学特性。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从紫杉醇的特点到脂质体的作用,再到制备方法和研究结果,全面地介绍了这一课题。
我个人认为,这种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对于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和减轻毒副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能够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果。
总结回顾:本文主要介绍了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着重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和临床应用前景,并分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然而其溶解度较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整合素为靶的紫杉醇脂质体的构建与体内外评价实现抗癌肿瘤药物的主动靶向,一直是现代药剂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任务。
本文以抗肿瘤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PTX)为模型药物,将薄膜分散法、微孔滤膜挤出技术和导向化合物组装技术相结合,制备了整合素配体修饰的长循环脂质体(sterically stabilizedliposome,SSL),以期通过靶向肿瘤细胞和肿瘤新生血管中过度表达的整合素受体,增加药物向上述细胞的转运,达到特异性地治疗肿瘤的目的。
首先,通过计算机辅助分子模拟试验对三种小肽配体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inine-glycine-aspartic acid,RGD),甘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glycine-arginine-glycine-aspartic acid-serine,GRGDS)和甘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丝氨酸(glycine-cystine-arginine-glycine-asparticacid-cystine-serine,GCRGDCS)和常见整合素受体αvβ3,α5β1及αvβ5的特异性结合方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通过适当改变氨基酸序列可以有效改变含RGD序列配体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将RGD、GRGDS和GCRGDCS等导向化合物采用活泼酯法与DSPE-PEG<sub>2000</sub>-NHS进行化学偶联,制备得到三种导向化合物(DSPE-PEG<sub>2000</sub>-RGD,DSPE-PEG<sub>2000</sub>-GRGDS,DSPE-PEG<s ub>2000</sub>-GCRGDCS),并采用MALDI-TOF质谱方法进行结构验证,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计算出合成产物中DSPE-PEG<sub>2000</sub>-RGD,DSPE-PEG<sub>2000</sub>-GRGDS,DSPE-PEG<su b>2000</sub>-GCRGDCS的含量分别为46.99%,43.07%和31.57%。
紫杉醇脂质体说明书
紫杉醇脂质体是一种前沿新药,它主要是紫杉醇和特殊的脂质体(Liposomes)技术的结合应用,其中脂质体可以有效避免药物在体内的大量分解,提高药物的体内有效利用率。
经调整的紫杉醇脂质体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且对紫杉醇的体内吸收具有促进作用,大大提升了紫杉醇的吸收,可以在控制药物用量的同时获得最佳疗效。
紫杉醇脂质体在抗癌药物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可以在癌组织的血管中进行高度选择性的靶向扩散,并在其他组织中有效降低毒性,这有助于它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紫杉醇脂质体可以显著改善抗肿瘤药物的药效,使癌症在早期发现,远期疾病控制和国内乃至世界癌症治疗质量的改善。
另外,紫杉醇脂质体也有助于克服肿瘤细胞耐药性,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低治疗效率,药物耐受性差等问题。
紫杉醇脂质体及其多元能力使该药物有效且安全,并取得惊人的疗效。
总之,紫杉醇脂质体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新抗癌药物,其有效的抗癌治疗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更好地控制疾病,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有效避免药物分解,有效的提高抗肿瘤药物的吸收和药效果,以达到治疗肿瘤的最佳效果。
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的研究一、概要多西他赛(Docetaxel)是一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恶性肿瘤。
然而由于多西他赛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其血药浓度较低,导致其治疗效果受到限制。
因此研究一种有效的纳米脂质载体系统以提高多西他赛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纳米脂质载体技术在药物输送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解决多西他赛等药物的低生物利用度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高效的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并对其进行体外和动物实验验证其对多西他赛的增溶、包载和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优化载体结构和表面修饰,实现多西他赛在体内的高分布和靶向性释放,从而提高多西他赛的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1.研究背景和意义多西他赛是一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其在治疗多种恶性肿瘤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然而由于多西他赛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组织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较低,限制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的多西他赛给药途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纳米脂质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靶向性,能够在体内有效传递药物,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近年来纳米脂质载体在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解决多西他赛等抗癌药物的给药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为优化多西他赛的给药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通过构建高效、低毒性的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实现多西他赛在肿瘤细胞内的高浓度富集,从而提高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疗效。
同时研究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保障。
2.多西他赛的作用及副作用多西他赛是一种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管蛋白的解聚,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多西他赛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
紫杉醇脂质体作用原理《紫杉醇脂质体的奇妙世界》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紫杉醇脂质体这玩意儿。
你知道吗,它就像是一位隐藏在医学世界里的小英雄呢!紫杉醇脂质体呀,它主要是用来对付那些让人头疼的肿瘤的。
它就像是一个聪明的小精灵,知道怎么找到肿瘤这个“大坏蛋”。
想象一下,肿瘤就像是一个偷偷摸摸藏起来的小偷,而紫杉醇脂质体就是那个厉害的警察,能够精准地把它给揪出来。
它进入人体后呀,会顺着血液的河流一路向前,仔细地寻找着肿瘤的踪迹。
一旦发现目标,就会紧紧地抓住它,然后发挥自己的作用,让肿瘤没办法再嚣张。
这紫杉醇脂质体可厉害了,它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毫不畏惧地和肿瘤战斗。
它能干扰肿瘤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让它们没办法再肆无忌惮地繁殖。
就好像是给肿瘤细胞套上了一个枷锁,让它们没法乱动。
而且哦,它还挺有“个性”的呢。
它不会随便对身体里的其他细胞下手,只针对那些坏家伙。
这就像是它有一双特别厉害的眼睛,能够准确地分辨出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这样一来,对我们身体的其他部分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啦。
我有个朋友的亲戚,之前得了癌症,医生就给他用了紫杉醇脂质体。
一开始大家都很担心,不知道效果会怎么样。
但是呀,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真的有了好转呢!肿瘤慢慢地缩小了,身体也慢慢恢复了。
这可把大家高兴坏了,都觉得紫杉醇脂质体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当然啦,任何药物都不是完美的。
紫杉醇脂质体也有它的一些小缺点。
比如说,用了它之后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像过敏呀、掉头发呀什么的。
但是和它能带来的好处相比,这些小问题还是可以克服的嘛。
总的来说呢,紫杉醇脂质体真的是医学领域里的一个宝贝呀!它为很多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让他们看到了战胜病魔的可能。
它就像一束光,照亮了那些在黑暗中与肿瘤抗争的人们的道路。
虽然它不是万能的,但它绝对是我们对抗肿瘤的有力武器之一。
希望未来,科学家们能让它变得更厉害,能帮助更多的人战胜癌症这个可怕的敌人!让我们一起为紫杉醇脂质体点赞,也为那些一直在努力研究的科学家们点赞!。
紫杉醇脂质体是什么化疗方案紫杉醇脂质体简介紫杉醇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广泛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
然而,由于紫杉醇的生物利用度低、副作用大的特点,发展出了各种改进剂型来提高其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其中,紫杉醇脂质体是一种有效的改进剂型。
紫杉醇脂质体是指将紫杉醇包封在人工合成的脂质体内的药物复合物。
脂质体由一层或多层磷脂分子构成的小球形结构组成,其外层与细胞膜相似,可以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双层迅速进入肿瘤细胞。
紫杉醇脂质体利用这种特性,将药物有效地送入肿瘤细胞内部,提高其疗效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紫杉醇脂质体的特点1.提高药物的水溶性:紫杉醇属于脂溶性药物,其溶解度较低,不容易在体内发挥作用。
而脂质体可以增加紫杉醇的水溶性,提高其在体内的溶解度,从而增加其生物利用度。
2.增加药物的稳定性:紫杉醇容易受到光和热的影响而降解,脂质体可以有效地保护紫杉醇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延长其在体内的半衰期,提高疗效。
3.增加药物的靶向性:脂质体外层与细胞膜相似,可以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双层迅速进入肿瘤细胞,达到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效果。
4.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脂质体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方式,使药物在体内更集中地作用于肿瘤组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5.增加药物的持续释放时间:脂质体在体内释放紫杉醇的速度较慢,可以实现持续释放,从而减少化疗次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紫杉醇脂质体的应用紫杉醇脂质体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治疗多种实体肿瘤的重要药物之一。
其主要应用于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胃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的治疗。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紫杉醇脂质体常常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形成多种化疗方案。
例如,紫杉醇脂质体与顺铂相结合可用于新辅助化疗,通过缩小肿瘤的体积,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同时,紫杉醇脂质体还可以单独应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卵巢癌的治疗中,紫杉醇脂质体常常与卡铂联合应用,形成铂类化疗方案。
紫杉醇脂质体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但由于其溶解度低和毒副作用大而受到限制。
脂质体是一种微小的脂质囊泡,可以包裹药物并提高其溶解度,同时白蛋白作为载体可以增加药物的循环时间和靶向性。
因此,将紫杉醇与脂质体和白蛋白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
研究表明,紫杉醇脂质体白蛋白结合型具有更好的药物释放特性和更高的抗肿瘤活性,同时减少了毒副作用。
这种药物输送系统可以通过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的方式,将药物精确地输送到肿瘤组织,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疗效。
此外,紫杉醇脂质体白蛋白结合型还可以通过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这种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未来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紫杉醇脂质体白蛋白结合型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具有较高的药物载荷能力、良好的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这种药物
输送系统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紫杉醇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但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很低,临床上使用时需要大剂量,容易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开始研究将紫杉醇载入长循环脂质体中,以提高其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1.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在文章开头,我们首先来探讨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一般来说,制备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需要将紫杉醇和棕榈酸酯等成分加入到合适的溶剂中,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如超声法、膜超滤法等)将其制备成长循环脂质体。
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过程及其技术细节。
2.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药理学特性接下来,我们可以深入探讨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药理学特性,包括其在体内的释放规律、生物分布情况、代谢途径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讨论,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在体内的行为特点,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3.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临床应用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备受关注。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讨论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在临床前和临床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和可能的临床效果。
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在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总结与展望在文章的总结部分,我们可以对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应用前景。
我也会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对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价值进行总结和评价。
通过全面深入地探讨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内容,本文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新型药物载体,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信本文的撰写将对你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紫杉醇脂质体紫杉醇分别联合卡铂在卵巢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初步评估我们认识一下这两种药物。
紫杉醇是一种微管抑制剂,通过阻断细胞有丝分裂,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而卡铂则是一种DNA交联剂,通过与DNA发生交联,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效果。
这两种药物在临床上也都有一些不足之处。
紫杉醇有一些副作用,比如毒性大、溶解度低等,而卡铂的使用也会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包括肾脏毒性、神经毒性等。
而紫杉醇脂质体是通过将紫杉醇包裹在脂质体中,以提高其溶解度,减轻其毒性,并且提高其在肿瘤细胞中的摄取率,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疗效。
关于紫杉醇脂质体和卡铂联合使用在卵巢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的评估,我们可以通过临床实验来进行评估。
一项针对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实验显示,该联合治疗方案在卵巢癌患者中表现出了较好的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紫杉醇或卡铂相比,联合使用紫杉醇脂质体和卡铂的患者在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方面均有显著的改善。
这表明,紫杉醇脂质体和卡铂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而关于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研究结果也显示出了较好的安全性。
在临床实验中,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与预期的毒副作用相一致的,并且这些毒副作用在联合使用紫杉醇脂质体和卡铂的患者中并没有出现增加。
这表明,紫杉醇脂质体和卡铂联合使用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紫杉醇脂质体紫杉醇分别联合卡铂在卵巢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初步评估得出了积极的结论。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仅仅是一个初步评估结果,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实验证据来进一步验证这一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希望在未来的临床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验证这一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卵巢癌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摘要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接受紫杉醇脂质体或者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治疗晚期肺鳞癌的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获益状况,从而探讨在疗效性及耐受性方面更适于晚期肺鳞癌患者的化疗方案。
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TNM分期(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7版肺癌TNM分期)为IIIA~IV 期的肺鳞癌患者174例,分别接受紫杉醇脂质体或吉西他滨联合铂类(顺铂、奈达铂、卡铂)的方案化疗。
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并随访观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OS)获益情况,进行生存因素分析;按NCI~CTC 3.0标准进行评价不良反应;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检验水准定义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文紫杉醇脂质体组86例( L组)及吉西他滨组88例( G组)患者中,ORR 分别为51.2%和40.9%(P=0.224),DCR分别为82.6%和85.2%(P=0.684),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FS分别为9.8个月和8.2个月(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S分别为15.4个月和14.7个月(P=0.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毒副反应方面,L组白细胞减少(P=0.004)、血小板减少(P=0.000)、恶心呕吐(P=0.000)、脱发(P=0.012)等总体发生率均较G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中III-IV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仅血小板减少(P=0.013)及恶心呕吐(P=0.048)较吉西他滨组有显著差异,其余差异不显著;两组的贫血、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等总体发生率相无显著差异。
结论:晚期肺鳞癌的一线化疗中,紫杉醇脂质体对比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两方案缓摘要解率和控制率相近;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方案可显著延长患者PFS,而OS延长不明显,血小板降低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紫杉醇脂质体组较吉西他滨组低,可能更优于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方案。
抗肿瘤药紫衫醇脂质体的研究姓名:黄迅学号:100705038班级:2010级5班【摘要】目的介绍紫衫醇脂质体的作用机理、制备和发展应用。
方法根据近几年来国内相关文献,介绍和评价紫衫醇脂质体的作用机理、制备和发展应用。
结果更多的让我们了解了紫衫醇脂质体制备方法和各种发展方向。
结论在了解更多的制备方法和、发展方向,望将来能开辟更好的抗肿瘤临床新途径。
【关键字】紫衫醇脂质体抗肿瘤应用与发展制备【abstract】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purple shirt alcohol mechanism, prepa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of liposome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omestic related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introduce and evaluate the purple shirt alcohol mechanism, prepa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of liposomes. Results more let us know the purple shirt alcohol liposom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various development direction. Conclusion in know more about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hope in the future to open up new ways of better anti-tumor clinical.【keywords】the purple shirt alcohol liposome antitumor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eparation紫杉醇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用化疗药物,但紫杉醇不溶于水,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紫杉醇均是溶于一种由聚氧乙基代蓖麻油与无水乙醇员颐员比例混合的复合溶媒中,而悦则鄄耘蕴可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使得临床使用紫杉醇前需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处理以减轻过敏反应。
可临床作用于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科,乳腺外科,妇产科。
1 紫衫醇脂质体的作用和作用机理。
紫衫醇脂质体可用于治疗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也可以用于肿瘤科,乳腺外科,妇产科。
紫杉醇脂质体为细胞毒类抗肿瘤药,它的作用机理是促进微管双聚体装配并阻止其解聚也可导致整个细胞周期微管的排列异常和细胞分裂期间微管星状体的产生从而阻碍细胞分裂抑制肿瘤生长由于紫杉醇不溶于水及多种药用溶媒,但脂质体是一种新的药物载体,它具有改善药物的溶解性,延长药物的半衰期,提高药物靶向性和降低药物毒副反应等优点。
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力扑素),采用脂质体这一药物新载体,解决了紫杉醇不溶于水的难题,不再使用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媒,从而避免了因其引起的人体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
本文研究比较了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和紫杉醇注射液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和相关毒副反应。
此外,因使用预处理方案,限制了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和溃疡病的肿瘤病人使用。
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是以磷脂、胆固醇等为膜材料,采用特殊制备工艺将紫杉醇包裹在脂质体中,不再使用混合溶媒,避免了因使用混合溶媒而对人体所产生的毒副反应和临床使用的限制。
2 紫衫醇脂质体的制备2.1 仪器与药品L-2400高效液相色谱仪;RE5299旋转蒸发仪;Z-3高压均质机;RH-5倒置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Z-160M台式微量离心机。
Tax及其对照品;胆固醇;精制蛋黄卵磷脂;二硬脂酰磷酸甘油;葡聚糖磷胶;紫杉醇脂质体;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2、2 处方与制备EPC660mg,DSPG77mg,胆固醇10mg,Tax25mg,氯仿-甲醇(3∶1)混合溶液5mL,磷酸盐缓冲液(PBS,pH714)20mL水化脂质体薄膜,即得脂质体。
分别称取EPC、DSPG、Tax各660、77、25mg,完全溶解于氯仿/甲醇混合溶液后,置于磨口梨形烧瓶中,于50℃水浴、100r・min-1条件下,减压蒸去有机溶剂,使磷脂成半透明或白色蜂巢状膜,用PBS充分水化薄膜,15000Psi高压均质循环2~3次,分别过200、100nm的聚碳酸酯膜各2次,即得。
2.3含量测定2.3.1 色谱条件及色谱行为色谱柱:VenusilMPC18(150mm×41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60∶40);长:227nm;流速:110mL・min-1;温度:室温;进样量:20μL。
2.3.2溶液的配制对照品贮备液。
精密称取Tax对照品510mg,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置于4℃冰箱中避光保存。
供试品溶液。
精密量取Tax脂质体溶液012mL,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醇破膜,摇匀,待溶液完全澄清透明后用乙腈-水(60∶40)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空白脂质体溶液。
取不含主药以外的空白脂质体0.2ml。
2.3.3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液7.5、6.0、3.0、1.5、0.75、0.15、0.03mL,10m 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进样分析,以峰面积对浓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A=161.48C—84107(r=0.9998)。
结果,Tax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3~75μg・mL-1。
2.3.4 精密度试验取“3.5”项下低、中、高3种浓度溶液,按“3.2”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处理样品,进样分析,以同日内每种浓度测定3次所得的Tax浓度计算日内RS D;以连续5d测得的Tax浓度计算日间RSD。
结果,低、中、高浓度日内RSD分为1.1%、1.0%、0.4%;日间RSD分别为1.9%、1.1%、1.4%,表明本方法精密度良好。
.352.3.5回收率试验用空白脂质体、对照品贮备液配制浓度分别15.00、18.75、22.50μg・mL-1(低、中、高浓度)的样品各3份,按“3.2”项下方的处理样品,进行分析,计算回收率。
2.3.6 样品含量测定取样品3批,按“3.2”项下方法配制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测定含量。
结果,3批样品中紫杉醇的含量分别为948、951、972μg・mL-1。
紫杉醇(Paclitaxel,Tax)是一种具有独特抗癌机制[1]的生物碱,对治疗多种晚期癌症有一定疗效。
但由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口服无法吸收,且现临床应用的Tax注射液为由聚氧乙烯蓖麻油/无水乙醇混合溶媒制成的浓溶液,临用前须稀释,不仅使用不便,而且会引起多种毒副作用[2~4],其中过敏反应最为严重,由此使其应用严重受限。
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自问世以来一直广受关注,所以本试验将其结合旨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高效低毒的Tax制剂。
3 紫衫醇脂质体研究发展3.1 紫衫醇脂质体纳米粒紫杉醇(paclitaxd,taxol,TAX)最初从红豆杉中分离和确定的,不久,KUSAMA 和MANDAl分别用线性合成法和会聚方法全合成得到TAX,但合成路线长、产率低、用于工业化生产有一定难度。
2005 年美国 FDA批准白蛋白结合紫杉醇纳米粒注射混悬液上市,该药去除了助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能安全增加高紫杉醇的用药剂量,缩短滴注时间,并且在用药前不需要给予患者预用药以预防过敏反应。
因此,TAX的高效低毒的靶向制剂的尤其是纳米粒的研究已成为近几年的热点。
3.1.1 纳米粒的优点纳米粒是指大小为0.1~100 nm的粒子,其具有表面反应活性高、表面活性中心多、催化效率高、吸附能力强等优良特性。
静注的TAX药物时由于以下原因:①药物被吸收、转运、代谢过程中被网状内皮系统(RES)吸收[;②由于粒径在10nm-100nm之间,药物大部分滞留在血液中,未分布到肺、心脏、肝脏等器官;③受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的影响,据统计每十万个单位只有1~10 个能够到达药用部位。
纳米粒解决了这个难题:一方面,表面附着聚乙二醇等亲水多聚物,可以改善纳米粒溶解度和在体内的相容性,又可保护结合蛋白免受体内酶的降解。
另一方面,纳米粒的表面可修饰性可与配体分子结合,增加药物的特异性,可提高药效,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等毒副作用。
3.1.2 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一:乳化聚合法以水作连续相的,将单体分散于水相乳化剂中的胶束内或乳滴中,遇OH-或其他引发剂分子或经高能辐射发生聚合,然后通过聚合形成由103 ~105个聚合物分子组成的固态。
TAX聚氰基丙烯酸烷酯(polyalkylcyano- acrylate, PACA)纳米粒 PACA极易生物降解,在体内几天即可消除。
在室温下的聚合反应以水中OH-离子作引发剂,反应式如下:方法二:天然高分子材料凝聚法TAX多糖纳米粒先将多糖溶于含TAX 的0.2 mol/L磷酸盐缓冲液,加入丙烯酸环氧丙酯(或加有偶联剂),室温搅拌,反应10 天,离心分离,即得。
其反应式如下:方法三:液中干燥法取20 mgTAX与400 mg PLA溶于2 ml氯仿中作为油相,与0.5%明胶溶液40 ml在15 ℃以下超声乳化45 min制得O/W型乳状液,升温至42 ℃挥发氯仿,再超声42 min除尽氯仿,离心,水洗后将NPS混悬于水,冻干2 天。
NPS平均粒径为476 nm,纳米球收率80.0%,其中药物收率69%,载药量4.3%。
3.2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用化疗药物,其与顺铂联合应用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紫杉醇是一种广谱植物类抗癌药物,通过与微管多聚体结合,并抑制微管解聚,形成稳定的微管束,从而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
但溶媒引起的过敏反应成为限制紫杉醇应用的主要原因。
尽管应用紫杉醇前经过激素和抗组胺类药物处理,可使严重过敏反应降至5%以下,但轻度过敏反应率仍高达30%。
Cr-EL也可在血液中形成微小颗粒并包裹紫杉醇分子,影响药物分子向组织间扩散,从而改变紫杉醇药代动力学,使其呈非线性分布,降低其抗肿瘤疗效。
另外,外周神经病变也Cr-EL被认为是的效应之一。
因此,使用另一种载体取代Cr-EL,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耐药性,增强化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马桂蕾.局部抗肿瘤用PCL/F68载药紫杉醇纳米粒[J].纳米科技,2010,7(1):1.[2] 傅德玲,等.仲丁威三种测定方法的比较[J]. 农药科学与管理,1998,1.[3] 张景勍,张志荣,钟国跃,等.磁质体靶向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J].2001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728.[4] 温志强,桂双英,王均,等.脂质体作为抗癌药载体的应用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9):788-792.[5] 吴洪斌. 紫杉醇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J]. 中国新药杂志, 2002,11(2):168-169.[6] 黄义昆.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师, 2005, 8(7):549-550.[7] 邓明辉戴玉容.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12,8(2):2.[8] 王洪星芦殿香李向阳. 紫杉醇纳米粒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杂志2012,8(6).[9] 赵晓晓,等.紫杉醇脂质体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院,2010,10(9):3-5.[10] 奉建若.纳米药物技术研究报告[J].中国医学工程,2005,13(2):215-216.[11]Johnson B. Magnetically responsive paclitaxel-loaded biodegradable nanoparticles for treatment of vascular disease: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tro evaluat ion of anti-proliferative potential[J].Curr Drug Deliv. 2010 ,7(4):263-73.[12]K im S, Lee J.Folate-targeted drug-delivery systems prepar ed by nano-comminution.[J]Drug Dev Ind Pharm. 2011 Feb;37(2):131-8.[13]Zhao H.RGD-bas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antitumor activity of paclitaxel-loaded liposomes in nude mice xenografted with human ovarian cancer[J].Drug Target. 2009 Jan;17(1):10-8.[14]Sun B.Multifunctional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mon tmorillonite (PLGA/MMT) nanoparticles decorated by Trastuzumab for targeted chem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J] Biomaterials. 2008 Feb;29(4):47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