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导航监视系统 3.2甚高频地空通信及对当前系统的改进
- 格式:ppt
- 大小:5.38 MB
- 文档页数:57
简述我国民航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现状与发展作者:鲁李娜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9年第02期摘要当今社会,由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民用航空事业的技术发展已经稳步提升,并且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民用航空通信技术也已经发展完善。
并且通信技术还保证了民航飞行事业的安全,与此同时也推进了航空领域通信技术的发展。
文章根据民用航空通信技术应用环境的不同角度出发,仔细概述了民用航空通信技术的应用状况,文章分析了三个角度,并且阐述了通信技术在民用航空中的发展现状以及民用航空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为民用航空通信技术现状和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关键词民用航空;通信技术;航空通信1 民用航空通信技术应用现状关于民航通信系统来说,ATM技术是非常关键的通信技术。
这一技术经过ATM吏得交换机里的LA接口和民航系统里的行结合,不管是形态样的传统局堿网里面,都有着重要的通信效果。
例如可以与FDDI和以太网等实现合理的兼容,进而能前数据网络里,而且使得窄带数据传输网建立起与ATM宽带循数据传输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各种数据传输网的标。
经过AIM电路仿真模式可以使得窄带业务加入到宽带网络里,其中数据信息通辽的使用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过程,进而发挥ATM高速传输的作用。
另外,V地空数据通信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对地面站的遥控,其效果在于保证地面数据通信网与飞机间的结合,环节。
运用无线电收发信机、天线等构成元素,能够进行地面数据间的数据传输过程算机环节中以太网拓经过P/TCP协议组形成相应的遥控地面站的计算机广域网,便于针对航空数据进行处理与管理工作[1]。
2 民用航空导航技术现状与发展分析2.1 支持航路的导航技术就目前而言,能够支持航路的导航技术主要有三种:①惯性导航系统,这种导航系统是在20世纪40年代发明出来的一种导航技术,这种导航技术的应用需要有地面上的中继站来作为连接中介,如果没有中继站,那么这种惯性导航系统就不能够得到高效运行。
②路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其内部结构以及信号传输方式相对是比较复的,其复杂度主要集中在地面导航台上,而且其价格低,可靠性强,应用范围广。
空管甚高频频率信号使用不佳问题排查分析空中交通管制(ATC)系统使用甚高频(VHF)频率信号以进行无线通信。
在某些情况下,VHF信号的使用可能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到ATC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排查分析,以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VHF信号使用不佳的问题:1. 电磁干扰:当附近有强大的电磁信号源时,如移动电话基站、广播电台或雷达系统,可能会对VHF信号产生干扰。
这些干扰信号可以导致VHF通信中断、噪音增加或无法传输有效数据。
这种情况下的解决方案包括增加信号的发射功率、使用更高的天线以增加接收灵敏度,并采取屏蔽措施来减少外界信号对VHF信号的干扰。
2. 天线问题:天线是VHF信号传输的关键组成部分。
如果天线损坏、接触不良或未正确安装,都可能导致信号传输不良。
排除这些问题的方法是检查天线及其连接,并确保其良好安装、接地和固定。
3. 环境障碍:建筑物、山脉、森林或其他障碍物可能会影响VHF信号的传输。
这些障碍物可能导致信号衰减、折射或多径传播。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增加信号的传输功率、改变天线的位置或方向,并通过安装中继站来扩展信号覆盖范围。
4. 天气条件:某些天气条件,如暴雨、大雪或大风,可能会对VHF信号传输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天气条件可能导致信号衰减、多路径传播或散射。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案包括提高发射功率、优化信号适应性以抵消信号衰减,并通过增加天线的数量和方向来解决多径传播问题。
5. 频率分配问题:如果ATC系统和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使用相同的VHF频率,可能会导致信号冲突和干扰。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重新分配频率,或者使用其他技术,如频率跳变或频率扩展,来避免干扰。
排查和解决VHF频率信号使用不佳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电磁干扰、天线问题、环境障碍、天气条件和频率分配等因素。
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增加发射功率、改变天线位置或方向、使用中继站或重新分配频率,可以提高VHF信号的使用质量,确保ATC系统的正常运行。
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现状和未来发展摘要:随着航空业的迅猛发展,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在维护飞行安全、提高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挑战,仅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导航系统;监视系统;现状;未来发展引言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是机场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包括雷达系统、航空通信设备、自动相关监视系统以及自动化技术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机场的飞行管理和监控体系。
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工作是确保飞机在起飞、飞行和降落过程中能够保持安全、高效和可靠。
这些设备的联合作用使得空中交通能够顺利运行,确保了航空业的稳健发展。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提升,这些设备不断地适应着快速发展的航空业需求,并为未来的航空运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1.1雷达系统雷达系统是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于监测飞机的位置、高度、速度等参数。
它通过发送脉冲信号并接收回波来确定飞机的位置。
现代雷达系统采用高度精密的数字技术,能够提供更精确的飞行数据,从而帮助空中交通控制员做出准确的决策。
1.2航空通信设备航空通信设备使得飞机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进行高效的沟通成为可能。
它包括广播通信和航空无线电通信等,确保飞行员和地面控制员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地交换关键信息。
这些设备不仅包括语音通信,也涵盖了数字化通信系统,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
1.3自动相关监视系统自动相关监视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监视技术,它允许飞机通过自身设备广播其位置、高度和速度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被其他飞机和地面控制中心接收,从而提高飞行安全性和空中交通的可视性。
自动相关监视系统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飞行冲突的风险,有助于提高整体的飞行安全性。
1.4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在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自动导航系统和自动着陆系统等。
它们帮助飞机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安全降落,并确保飞机能够准确地遵循规定的航线飞行[1]。
信息通信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2019年第10期(总第202期)2019(Sum. No 202)浅析甚高频远程监控系统(RCMS)的设计改进董文政(江西空管分局,江西南昌300114)摘要:近年来,甚高频远程监控系统(RCMS ,Remote Control Monitor System)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空管甚高频天线共用系统中。
甚高频远程监控系统通过对甚高频电台参数及硬件模块正常与否的实时监控为基础,通过人机界面维护人员可以方便地检查系统状态,并对电台的频率、发射功率、调制度、静噪门限等重要参数进行修改。
大幅提高了维护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因设备故障因素影响安全运行及管制业务。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空管系统在用的厂家配套甚的高频系统远程监控系统(RCMS)功能的不足,结合实际运行维护工作中的一些思路,优化完善核心功能,从而能够达到预防性维护维修的工作要求。
关键词:音频控制;隔离及切换;VSWR 检测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131(2019)10-0149-020引言作为民航空管管制业务后台支持的通信导航监视三大块系统,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其中地空通信 系统中的甚高频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升级中,简单来说又可以将甚高频系统分为3大部分:收发信机部分、天馈系统部分 和远程监控部分(RCMS)o 收发信机从单信道的单体电台发 展为多信道主备电台,电台内部也由模拟系统升级到数字系统。
天馈系统加入合路器、分路器、定向耦合器及腔体滤波器等无源器件后,也从单天线系统发展为多部电台共用一套天线的天线共用系统,天线构造向着发展为多阵子天线方向发 展。
甚高频系统的最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系统程监控(RCMS)。
刚刚引入系统的时候,作为甚髙频的维护辅助系统作用,随着远程监控系统的发展,以及软件无线电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使得无人值守的远端遥控甚高频台站成为可能。
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发展现状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CNS)是指用于民用航空领域中的无线电通信、导航和监视系统。
它包括了航空器上的各种无线电设备以及地面上的通信、导航和监视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对当前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
就通信方面而言,目前民用航空使用频率最高的是VHF(超高频)和HF(高频)通信。
VHF通信主要用于近距离通信,比如起降的各个阶段以及飞越低空的阶段;而HF通信则主要用于远程通信,比如飞越远程海域的长途通信。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通信系统也在逐渐应用于民用航空领域,为飞行员提供了更加可靠和全球性的通信服务。
导航方面,目前民用航空主要依靠的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即GPS系统。
GPS 系统由美国国防部维护,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
除了GPS系统外,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在逐渐建设中。
这些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为民用航空提供了更加准确、可靠的导航服务。
监视方面,ADS-B(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系统是当前监视系统中的热点发展领域。
ADS-B系统通过航空器自身的GPS定位系统获取航空器的位置和状态信息,并通过无线电广播的方式向其他航空器和地面监控站广播这些信息。
这种基于卫星导航的监视系统具有实时性和高精度性,能够提高空中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在飞机上,各种新型的通信、导航和监视设备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比如航空器上的雷达系统、TCAS系统(空中防撞系统)、CPDLC系统(控制器-驾驶舱数据链通信系统)等,这些设备都是为了提高航空器的通信、导航和监视能力,从而提高航空运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地面设施方面,各个国家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通信、导航和监视设备。
航空交通管制系统(ATC)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新型的雷达设备、通信设备、导航设备也在不断投入使用,为航空器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服务。
机场通信导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机场通信导航工作是航空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和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无法忽视一些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通信导航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我们有必要进行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机场通信导航工作的水平。
一、存在的问题1. 通信设备老化机场通信导航系统中的通信设备通常需要经历多年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的老化问题逐渐显现。
老化的通信设备可能会出现信号不稳定、传输效率低等问题,进而影响通信导航工作的正常进行。
2.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机场通信导航工作需要专业的设备操作人员和通信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会发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
有些人员可能没有接受过充分的培训,对于操作规程和通信流程不够熟悉,这可能会导致通信导航工作中出现误操作或者沟通不畅的情况。
3. 通信干扰问题机场通信导航工作中,常常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天气情况、无线电干扰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通信信号的中断或者干扰,影响通信导航工作的进行。
4. 通信导航标准不够统一由于通信导航标准的不统一,不同机场之间的通信导航工作可能存在差异,这对于机场之间的协同作业和飞行安全都会造成潜在的影响。
二、对策分析1. 更新设备和加强维护针对通信设备老化的问题,机场通信导航单位应当定期更新设备,并加强设备的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设备更新和维护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以保证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2. 提高人员素质和技能机场通信导航单位应当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确保每个操作人员和通信员都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人员的操作水平,减少误操作的可能性,并提高通信效率。
3. 采取干扰防护措施针对通信干扰问题,机场通信导航单位可以采取一些干扰防护措施,比如加强设备的屏蔽性能、加装滤波器等,以减少外部干扰对通信导航工作的影响。
4. 加强标准化管理为了提高通信导航工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不同机场之间应当加强交流,形成共识,并统一通信导航标准。
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发展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民用航空行业的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这些系统对于航空安全、航空管理和航班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说明。
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是指一种用于飞行中的通信、导航和监视的综合系统,它包括了通信设备、导航设备和监视设备。
这些设备通过卫星定位、雷达监视和无线电通信技术,实现了飞行员与航空交通管制员之间的通信、航空器的导航和空中交通的监视。
这些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航空安全性。
通过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航空器可以及时接收到交通管制员的指令和信息,及时调整航线和高度,避免空中碰撞和其他安全问题的发生。
2. 提高空中交通管理效率。
航空器的位置和航行信息可以通过监视系统实时传输到交通管制中心,帮助交通管制员做出合理的空中交通管理决策,提高空中交通的效率和流畅度。
3. 改善飞行员的工作环境。
高性能的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可以为飞行员提供更便捷、准确的导航信息,帮助飞行员更轻松地完成飞行任务。
二、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的发展历程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出现。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成熟,航空器开始配备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导航设备,以提高飞行安全和效率。
20世纪60年代开始,卫星导航技术开始应用于民用航空领域,为航空器提供了更精准的导航信息。
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交通监视系统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卫星导航技术、航空通信技术和监视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融合,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一代的卫星导航系统(如GPS、GLONASS和Galileo)的出现,为航空器的导航提供了更高精度和更可靠的定位信息。
航空通信技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为航空器的通信提供了更广泛、更快捷的覆盖和传输方式。
监视技术的升级和智能化,为航空交通管理提供了更丰富、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发展现状【摘要】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是现代航空领域的重要技术装备之一。
本文从定义、功能和作用、技术原理、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和分析。
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通过无线电通信、导航和监视技术,实现航空器与地面的信息交互和监控。
其发展趋势是向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应用领域涵盖民航、通航和无人机等多个领域。
该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提高航空安全、提升航空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不断提升系统的性能和覆盖范围,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
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发展现状、定义、功能、作用、技术原理、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发展现状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是一种重要的航空技术装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随着空中交通量的增加和航空安全意识的提升,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的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的定义、功能和作用、技术原理、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全面了解该系统在航空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
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是一种集无线通信、导航和监视功能于一体的航空设备,通过无线电信号来实现飞行器之间、飞行器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同时能够提供飞行器的导航和监视服务。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但不限于飞行器之间的空中通信、飞行器的导航指引、飞行器的位置监视和飞行情况监控等。
在技术原理方面,民用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系统主要依靠卫星导航技术、无线电频率分配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其功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该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也在不断提升,为航空领域的安全和效率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