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盐渍土的成因及其硫酸钠含量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土壤盐渍化研究报告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大难题。
本文通过对中国土壤盐渍化现状、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的研究,对中国土壤盐渍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1. 引言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中盐类含量过高,超出了作物生长所需范围,影响了农业生产。
中国土地面积辽阔,土地类型多样,不同地区的土壤盐渍化问题也有所不同。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中国土壤盐渍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中国土壤盐渍化现状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土壤盐渍化问题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西北干旱地区。
其中,西北干旱地区的盐碱土面积最大,约占中国盐渍化土地的70%。
土壤盐渍化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还对土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3. 影响因素分析土壤盐渍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水分管理、土壤性质和人类活动等。
气候是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温和高蒸发量会使土壤中的盐分浓度升高。
水分管理不当也是导致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原因,水分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土壤盐分的分布。
此外,土壤性质的差异也会导致盐渍化程度的差异。
人类活动如过度灌溉、过度使用化肥等也是引起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因素。
4. 土壤盐渍化防治措施为了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水分管理方案,确保土壤中的盐分得到充分冲洗和排除。
其次,改进肥料管理措施,合理使用化肥,避免过度施肥引发盐分积累。
此外,注重土壤改良,通过施加有机肥、石灰、绿肥等措施,改善土壤性质,降低土壤盐分浓度。
5. 结论通过对中国土壤盐渍化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土壤盐渍化问题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西北干旱地区;气候、水分管理、土壤性质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包括水分管理、肥料管理和土壤改良等。
本文提供了针对中国土壤盐渍化问题的研究报告,为相关研究和农业生产提供了参考。
我国盐渍土的成因及其硫酸钠含量计算
我国盐渍土的成因及其硫酸钠含量计算
我国盐渍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它主要由硫酸钠和其他离子组成,经常出现在那些长期受到盐湖和海水淹没的地区。
盐渍土的形成主要
受温度、湿度、风吹和洪水冲刷等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
盐渍土的成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于长期受到盐湖和海水的
淹没,使得土壤中离子的浓度增加,从而形成了盐渍土。
此外,环境
温度也对盐渍土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夏季温度较高的地方,
潮湿和温暖的环境会加快土壤中离子的析出,从而导致盐渍土的形成。
硫酸钠是盐渍土的主要组成成分,它的含量可以通过分析土壤的离子
浓度来计算。
一般而言,土壤中硫酸钠的含量可以通过比重分析法来
测定,其计算公式为:硫酸钠含量=(离子浓度/总离子浓度)*100%。
综上所述,我国盐渍土的成因主要由于长期受到盐湖和海水淹没,环
境温度变化也会对其形成有重要影响。
此外,硫酸钠也是盐渍土的主
要组成成分,可以通过比重分析法来计算其含量。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编辑词条专家发言多义词参与讨论所属分类:农业土壤地球科学防止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soilsalinization)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hm2。
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
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目录[隐藏]分布现状影响治理相关词条参考资料土壤盐渍化-分布中国也是盐渍土分布广泛的国家,编制中国盐渍土分布图时粗略计算,中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l.0x108ha,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
中国盐渍土分布于辽、吉、黑、冀、鲁、豫、土壤盐渍化监测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
按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壤形成过程,划分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旱作草甸盐渍区、甘新漠境盐渍区、青海极漠境盐渍区及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等8个分区,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中国在建国初期对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规律认识不足,在开发大型灌区、发展灌溉、扩大灌溉面积中,也曾使大面积土壤出现过严重的次生盐质化,造成了不良后果。
例如1956年一1961年间,在华北平原大搞引黄灌溉便是一例。
冀、鲁、豫三省平原有老盐碱地32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l0%左右(滨海区除外)。
解放后,不少老盐碱地经过排水冲洗,挖沟种稻,引洪放淤,结合适当的农业措施,得到了改良利用。
但是自50年代末期在黄淮海平原上大量引黄河水灌溉和平原蓄水而忽视了排水,曾导致平原北部大面积土壤盐渍化,使盐渍土面积由2800万亩增加到4800万亩,经过l0年的治理才得到恢复。
工程勘察中对盐渍土特性例析前言: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古时的丝绸之路要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新疆地理位置原因,当地气候干燥温暖,是最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以盆都居多[1]。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新疆的开发建设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
应西部大开发这一发展战略,新疆的工程开展项目越来越多,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新疆存在着大面积的盐渍土区域,对于工程建设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为了进一步保证工程项目的整体安全,对盐渍土工程的特性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盐渍土的定义和成因分析新疆地域辽阔,但可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小,并且存在着大面积的盐渍土区域,由于盐渍土自身的特性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素,容易对工程安全造成威胁,由此深入了解盐渍土的特性以及特点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盐渍土定义盐渍土主要分布在干旱内陆或者半干旱地区,沿海地区存在着一定面积的盐渍土区域,全世界的盐渍土面积占世界陆地总体面积的6.5%,而我国的盐渍土面积大约有20多万平方公里,可见面积之大。
盐渍土指的是土地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可以将其理解为碱土和盐土的混合体。
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当中,将盐渍土定义为土壤中含有大于0.3%的易溶盐,并且带有腐蚀、塌陷等工程特性,可以将其判定为盐渍土[2]。
在盐渍土地区开展工程建设时,必须提前对盐渍土进行勘察,充分掌握盐渍土的特性,对其进行化学实验分析,来判定盐渍土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工程建设策略。
由于盐渍土自身特性,勘察工作在判定盐渍土特性过程中十分重要。
新疆盐渍土大多数为硫酸盐渍土以及氯盐渍土。
(二)盐渍土成因分析盐渍土在我国占陆地总体面积的2.1%,而盐渍土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内陆较为干旱的区域,由于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常年干燥,可利用土地面积较少,很多土地含有大量的颗粒粉土、粉砂等,盐渍土地表由于蒸发量过大,导致当地降水量小,盐分在地表下聚集,或呈固态,或呈液态。
盐渍土盐胀机理分析作者:井浩来源:《房地产导刊》2013年第10期【摘要】本文分析了硫酸盐渍土盐胀率随含水量、硫酸钠含量、初始干容重、温度和CL―/SO42―五因素变化的规律。
指出了含盐量、含水量、初始密度对盐胀影响程度不同且具有交互作用。
对硫酸盐渍土地区的基础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字】硫酸盐渍土,盐胀率,影响因素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青海、甘肃等地有大面积含盐量较高的盐渍土。
盐渍土的固相和液相组成和非盐渍土不同,土中易溶盐受温度、含盐量、含水量的影响可以以液相、固相、液相和固相混合形式存在。
在四季气温周期性变化过程中,盐渍土中盐分的迁移和聚集,反复结晶与溶解,使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剧烈的变化,给这些地区的交通、工业与民用建筑带来严重的危害。
硫酸渍土中硫酸钠结晶引起土体盐胀和冻胀造成工程破坏的例子屡见不鲜,而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在盐渍土上修筑的工程进一步增多,深入展开硫酸盐渍土盐胀及抑制技术研究为保证工程建筑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硫酸盐渍土盐胀随含水量、硫酸钠含量、初始干容重、温度和Cl-/SO42-比值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且有一定规律性[1]。
分析硫酸盐渍土的盐胀在各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对防治建筑工程的盐胀危害有重要指导意义。
1.含水量对盐胀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2],硫酸盐渍土最大膨胀值,基本上以该土的最佳含水量为界限,如图1(试件最佳含水量为15%)。
当土中含水量小于或大于此数值(不包括吸附水),膨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这是因为在最佳含水量时,容易达到最佳夯实密度,此时土的孔隙率较小,一旦发生盐胀,土即随之发生变形,而小于或大于最佳含水量时,土的夯实密度不易达到最佳密度,孔隙率相应较大,使盐胀变形受到限制。
2. 含盐量对盐胀的影响图2表示了含盐量对盐胀的影响[3]。
可以看出盐胀率在含盐量增加的最初显著增大,随后趋势变缓。
这是因为土体的盐胀是土中硫酸钠吸水结晶所致,因此,随着土体中盐分的增加,土体可能的盐胀程度便会加大,但当盐分增加到不能被土中水分完全溶解时,多余的盐分将不直接参与盐胀。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gy 2020,Vol 10,No 8:90-91浅谈我国盐渍土的分布、成因以及危害吴 祥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工程建设和农业发展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盐渍土对工程建设和农业的危害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简述了我国盐渍土的大体分布情况,结合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分析不同地区内盐渍土的成因,希望可以为不同盐渍土地区的工程项目和农业耕地保护工作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盐渍土;分布;成因中图分类号:S155.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8–090–02DOI:10.19383/ki.nyzhyj.2020.08.042研究表明,造成土地盐渍化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两部分:首先与自然天气条件有关,如地下水含量、降水量、地形地貌等;其次是与人类活动有关,尤其是人类的农耕生产活动,如对农田的灌溉。
盐渍化不仅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减少农作物产量,而且还会破坏土地原有的生态平衡,降低土地生产力和承载力;同时在盐渍化严重的土地上进行工程建设也会对建筑物产生严重影响。
1 我国盐渍土分布概况我国盐渍土分布非常广泛,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1]。
我国盐渍土可划分为滨海盐渍区、东北盐渍区、黄淮海盐渍区、甘新青盐渍区。
2 影响盐渍土形成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地貌、降水量、植被、生物活动、水文地质。
人为因素:人为地貌、水利工程、农田灌溉。
3 各分区盐渍土简述3.1 滨海盐渍区滨海盐渍土的成土母质是黄河汇入海洋时所携带的淤泥,其中的盐分主要来自海水。
由于海堤的修建及海岸东移,土体逐渐远离海水,进入陆地,最终在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进行演变。
演变过程可分以下两种:地质过程和成土过程。
地质过程:黄河、长江在入海过程中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受潮汐作用影响,不断在近海沉积,形成盐渍土的母质,其沉积速度主要取决于泥沙的数量。
盐渍土的成土过程盐渍土中的盐分积累是地壳表层发生的地球化学过程的结果,其盐分来源于矿物风化、降雨、盐岩、灌溉水、地下水以及人为活动,盐类成分主要有钠、钙、镁的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
土壤盐渍化过程可分为盐化和碱化两种过程。
(一)盐化过程盐化过程是指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通过土体毛管水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渐向地表积聚的过程。
我国盐渍土的积盐过程可细分为:1)地下水影响下的盐分积累作用;2)海水浸渍影响下的盐分积累作用;3)地下水和地表水渍涝共同影响下的盐分积累作用;4)含盐地表径流影响下的盐分积累作用(洪积积盐);5)残余积盐作用;6)碱化-盐化作用。
由于积盐作用和附加过程的不同,分别形成相应的盐土亚类。
盐化过程由季节性的积盐与脱盐两个方向相反的过程构成,但水盐运动的总趋势是向着土壤上层,即一年中以水分向上蒸发、可溶盐向表土层聚集占优势。
水盐运动过程中,各种盐类依其溶解度的不同,在土体中的淀积具有一定的时间顺序,使盐分在剖面中具有垂直分异。
在地下水借毛管作用向地表运动的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土壤溶液的盐分总浓度增加,溶解度最小的硅酸的化合物首先达到饱和,而沉淀在紧接地下水的底土中,随后,溶液为重碳酸盐饱和,开始形成碳酸钙沉淀,再后是石膏发生沉淀,所以在剖面中常在碳酸钙淀积层之上有石膏层。
易溶性盐类(包括氯化物和硫酸钠、镁)由于溶解度高,较难达到饱和,一直移动到表土,在水分大量蒸发后才沉淀下来,形成第三个盐分聚积层。
因此表层通常为混合积盐层。
在地下水位高(1米左右)的情况下,石膏也可能与其他可溶盐一起累积于地表。
当然,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也会造成盐分在土壤剖面分布的复杂性,例如:雨季或灌溉造成的淋溶,使可溶盐中溶解度最高的氯化物首先遭到淋溶,使土壤表层相对富集了溶解度较小的硫酸盐类。
又如在苏打累积区,因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在春季地温上升时期,碳酸钠随其他可溶盐类一起上升到地表。
青海地区盐渍土分布规律及其盐胀溶陷机制探讨罗友弟【摘要】针对青海一些地区盐渍土当硫酸钠含量小于1%时也会产生盐胀,而超氯盐渍土却不会产生溶陷的事实,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论证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建(构)筑物由于盐胀问题引起破坏,往往由其所处地质环境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而并非完全符合相关规范所给出的硫酸钠含量超过1%才应考虑盐胀性.柴达木盆地腹地超氯盐渍土却由于难溶盐及中溶盐含量偏高,导致其反常态不产生溶陷.这些认识及观点与现行理论、规范有较大出入.【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0(037)004【总页数】5页(P116-120)【关键词】盐渍土;硫酸钠含量;盐胀;超氯盐渍土;不溶陷【作者】罗友弟【作者单位】青海工程勘察院,西宁,8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13+9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深居内陆腹地。
省境土地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地势高耸,高差悬殊,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
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和垂直差异均甚显著。
省境北部为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南部为昆仑山脉。
其群山间形成柴达木盆地。
随着海陆变迁,境内盐渍土形成独具特色的分布特点及工程特性。
本文从青海省盐渍土的分布、特殊的工程地质特性入手,通过具体研究实例,对一些与人们传统的理论认识不相吻合的盐渍土工程特性进行较为详细的剖析,从而提出新的认识。
多年勘察、研究资料显示,青海境内盐渍土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及西宁、平安河湟谷地湟水河南岸山前倾斜平原带(图1)。
其形成可能与大陆抬升古海洋逐渐干涸,低洼地带的聚集、蒸发作用有关,不再赘述。
近年来,新发行的规范、规程对盐渍土盐胀问题的认识形成了大体统一的观点。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定:岩土中易溶盐含量大于0.3%,并且具有溶陷、盐胀、腐蚀特性时,应判定为盐渍岩土。
同时认为当土中硫酸钠含量超过1%时,应考虑盐胀性[1~2]。
·112·NO.10 2019( Cumulativety NO.46 )中国高新科技China High-tech 2019年第10期(总第46期)1 工程概况新疆哈密东南部200万风电项目进场道路工程施工地点在哈密地区,哈密地区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往内地的要道,也是新疆与蒙古国发展边贸的重要开放口岸之一。
由于哈密位于高海拔地区,新疆哈密东南部200万风电项目进场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环境并不优越,昼夜温差大,施工具有极不稳定的因素。
当地环境具有少雨干燥、晴天较多等特点。
夏季酷热、蒸发强,给施工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常年这样的气候容易产生盐渍土,造成施工危害。
新疆哈密东南部200万风电项目进场道路工程施工面临着施工压力大、材料运距较远、施工条件相对较差等困难。
2 盐渍土的形成原因2.1 气候原因除了靠海地区外,盐渍土主要的生成地区以干旱气候环境为主,因为其降水量比较小,蒸发量却很大,年降水量和土壤盐分生成不成正比。
受到气候季风的相互影响,盐渍土的盐分会根据当地季节气候的影响发生变动。
夏季普遍降水量多,土壤中发生了季节性的脱盐状态,而在春季或者秋季这种干旱的季节,土壤蒸发掉大量的水分,又缺乏降水量,从而引起盐分积累。
冬季气温较低,低温低冰冻在土壤中,让温度和水分都有一定的差距,也能引起土壤内的盐分积累。
2.2 地形原因在我国西部地区中,主要地形多以高原平地、高原盆地、局部洼地为主。
盐渍土的形成是因为盐分会随着地面由高到底的汇聚。
高原地区洼地较多,让洼地成为盐地聚集地,而积水地区边缘和高处蒸发的又比较快,加速了聚集的速度。
2.3 母质原因通常来讲,盐渍土的母质生成原因是近代的沉积物或者是古代的沉积物,它们原本的成分不包含盐分,在特定的气候或者地形条件,才产生了盐分。
虽然盐渍土形成的母质原因不一定要具备上述两种条件,但是母质原因也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盐渍化程度。
2.4 植被原因由于该地区深根类植物体系或者盐生类植物体系,能够自行从土层深处运用根部吸取水分或者盐分,并且能储存在植物本身体内,而且高原地域植物往往生命力都比较顽强,植物死亡后,残存的水分和盐分就会自行分解,回归土壤。
新疆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行业技术规范XJTJ 01——2001 2001—03—01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发布并于发布《新疆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通知新交发[2001]2号各地、州、市交通局、厅属公路设计、施工、科研、监督、监理单位,区内有关院校:现批准发布《新疆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编号XJTJ01—2001)作为新疆地区公路行业技术规范,自2001年3月1日起施行。
该规范由新疆公路学会主编并负责解释,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经验,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新疆公路学会,以便修订时参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2001年2月13日前言为了适应新疆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统一区内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的技术要求,新疆交通厅于1999年下达了《新疆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
根据新交科[1999]009号文科技项目计划的安排,组成了以新疆公路学会为主编单位,新疆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新疆公路管理局为参编单位的编写组,共同进行《新疆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编写组在全面总结了新疆盐渍土地区多年来的的筑路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有关盐渍土内容,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并多次征求区内外专家意见,反复论证,几经修改补充,于2000年12月提出报批稿,经交通厅组织评审,准予检收,并于2001年2月批准施行。
本规范共8章25节,主要是根据新疆的地区特点与工程实践对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有关盐渍土部分作了必要的补充:如增加了粗粒土含苞欲放盐量的分类界限和对盐渍土的盐胀性分类;明确了不同公路等级路基不同层位填料的盐量要求;规范了路基换填、隔断处理的技术要求和旧路改造利用原则,提出了风积砂填筑与干压实工艺;严格了路床部分的压实标准以及增加了有关施工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补充了新疆盐渍土分布的资料等。
我国盐渍土的成因及分布特征盐渍土是指土壤中含盐量较高,对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的土壤。
这类土壤在我国分布广泛,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我国盐渍土的成因和分布特征,以期为盐渍土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盐渍土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气候和地质背景是最重要的因素。
从气候角度看,我国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蒸发强烈,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后留下大量盐分,导致了盐渍土的形成。
气候变化也会影响土壤中的水分平衡,导致盐分在土壤中积累。
从地质背景来看,我国北方地区土壤母质含盐量较高,如海相沉积物和内陆湖积物等,这些母质在成土过程中容易形成盐渍土。
盐渍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
其中,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省份的盐渍土面积较大。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质背景都为盐渍土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具体来说,我国西北地区的盐渍土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而华北和东北地区的盐渍土则更多地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
盐渍土对环境和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盐渍土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盐渍土会降低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能力,不利于土壤的良性循环。
盐渍土还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为了减轻这些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合理施肥、选育耐盐作物品种等。
盐渍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资源,其成因和分布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盐渍土,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和分布规律,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
未来,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盐渍土的研究和治理工作,以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盐渍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壤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
在中国,盐渍土的分布面积约为1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左右。
盐渍土的研究对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概述中国盐渍土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古代盐渍土研究:在中国古代,盐渍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汉代。
土壤含盐量计算公式土壤含盐量是指土壤中溶解在水分中的盐分的含量,是评价土壤盐碱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含盐量的计算公式是根据土壤样品中的盐分含量和土壤样品的干重来计算的。
下面将介绍土壤含盐量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内容。
一、土壤含盐量的计算公式土壤含盐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土壤含盐量(g/kg)= 盐分含量(g)/土壤样品干重(kg)其中,盐分含量是指土壤样品中的盐分含量,通常使用称量的方法来测定。
土壤样品干重是指土壤样品在经过干燥处理后的重量,通常使用称重的方法来获得。
二、土壤含盐量计算的步骤1. 收集土壤样品:根据实际需要,在研究区域内采集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采集时应注意避开植物根系区域,采集深度一般为0-20厘米。
2. 处理土壤样品: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风干或烘干处理,使其水分含量达到常态。
3. 称量土壤样品:使用天平或称重器具,将经过处理的土壤样品进行称量,记录下土壤样品的干重。
4. 测定盐分含量:将称量好的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采用适当的方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盐分含量。
常用的方法有电导率法、滴定法等。
5. 计算土壤含盐量:根据测定得到的盐分含量和土壤样品的干重,使用上述土壤含盐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土壤样品的含盐量。
三、土壤含盐量的影响因素土壤含盐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质、水文和人为活动等。
以下是影响土壤含盐量的几个主要因素:1. 气候:气候是影响土壤含盐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温和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加快,盐分浓度增加,导致土壤含盐量升高。
2. 地质:地质条件也会对土壤含盐量产生影响。
地质中富含盐分的岩石矿物,经风化和水侵蚀后,会释放出盐分,增加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3. 水文:水文条件对土壤含盐量的形成和分布也有着重要影响。
水文状况良好的地区,水分排泄能力好,有利于盐分的排除,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4. 人为活动:人类的农业生产和工业活动也会对土壤含盐量产生影响。
过度施用肥料、过量灌溉、排放工业废水等都可能导致土壤含盐量的增加。
我国盐渍土壤的现状及其生态效应(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园艺二班许勇进 110143491)一、盐渍土壤的定义盐渍土壤是盐土和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的统称。
一般表层20cm土壤含盐量为0.2-0.6%的称盐化土壤,含盐量0.6-2%或以上的称为盐土。
【1】气候干旱、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过高及海水浸渍是土壤积盐的重要原因。
此外,由于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可使地下水位上升,易溶性盐在表土层积聚,发生次生盐渍化作用,形成盐渍土壤。
二、我国盐渍土壤的现状根据农业部组织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统计,我国盐渍土面积为5.2亿亩(不包括滨海滩涂)。
其中盐土2.4亿亩,碱土1299.91万亩,各类盐化、碱化土壤为2.7亿亩。
在5.2亿亩盐渍土中已开垦种植的有1亿亩左右。
据估计,我国尚有2.6亿亩左右潜在盐渍化土壤,这类土壤若开发利用、灌溉耕作等措施不当,极易发生次生盐渍化。
总之,我国盐渍土面积之大,分布之广是世界罕见。
从太平洋沿岸的东海之滨至西陲的塔里木、准葛尔盆地。
南从海南岛到最北的内蒙古呼伦贝尔高原,从海拔152米的艾丁湖畔到海拔4500米高西藏羌塘高原,到处都有盐渍土分布。
我国盐渍土壤大致可分为一下几种:1. 滨海盐土分布在滨海地区,由海水浸渍形成,地下水矿化度高(可大于10克/升),含盐量表层在1%左右,心底土也高,全剖面含盐量比较均一,盐分组成以氯化物为主,需修建防潮堤闸,防止海潮浸渍与海水倒灌,并配合农业措施改良。
2、盐土分布在半干旱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内蒙古、宁夏一带,与非盐渍化土壤组合呈花瓣状分布。
地下水矿化度一般不高,盐分表聚性强,表层含盐量1%以上,心土与底土含盐量低。
盐分组成为氯化物-硫酸盐和氯化物型。
东北松辽平原多苏打含量较高的碱化盐土。
以农业措施配合水利措施进行改良。
3、内陆盐土分布在干旱的甘肃、新疆地区及青海柴达木盆地,分布连片。
表土积盐层厚,盐分含量均在2%以上,还有的可高达10~60%,常形成坚硬盐壳。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及防治对策盐碱化土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很复杂,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和土壤特性,而人为因素主要包括错误的农业经营和环境污染。
盐碱化土地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急需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因素:气候干燥,降水量少,高温多风是导致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因素。
在气候干燥的地区,土壤中的盐分会随着水分蒸发而逐渐浓缩,导致土壤盐碱化。
2. 地形因素:地形高低不平、局部低洼地区容易积水,水分蒸发后使得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上升。
3. 土壤特性:土壤中的肥力成分过低,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
土壤蓄积盐碱的能力脆弱、排水不良、通透性差也会导致土壤盐碱化。
4. 错误的农业经营: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灌溉和施肥等错误的农业经营方式,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碱化。
5. 环境污染:工业废气、废水和农业化学品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
1. 改良土壤: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石灰、石膏等物质,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盐碱含量。
合理施肥、种植耐盐碱作物,增加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
2. 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合理的灌溉制度,避免过度灌溉和浪费水资源,控制地下水位的过度下降,减少土壤盐分积累。
3. 科学管理土地:合理选择耕作方式,采取轮作、休耕等措施,保护土壤结构,减缓土壤的盐碱化速度。
4. 植树造林:种植树木能够抑制土壤盐碱化的发展,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肥力。
5. 科学防治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合理利用化学农药,控制农业污染。
6. 政府支持:加大对盐碱化土地的扶持力度,提供高效的土地整治技术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进行盐碱化土地的综合治理和改造。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及防治对策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出发,加大科学研究和政策支持力度,才能有效地解决盐碱化土地带来的问题,提高土地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盐渍土含盐量计算公式盐渍土含盐量的计算在土壤学和农业生产中可是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那咱就来好好聊聊盐渍土含盐量的计算公式。
先给您说个我之前碰到的事儿。
有一回,我跟着一个农业科研团队去了一块农田做调研。
那片地看着就不太对劲,作物长得稀稀拉拉,叶子也有点发黄。
我们一检测,发现是盐渍土在作祟。
这时候,准确计算含盐量就成了关键。
要计算盐渍土的含盐量,常见的公式有不少。
比如说,质量法就是其中一种。
简单来讲,就是先采集一定量的土壤样本,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比如烘干、溶解、过滤等等,最后通过测量溶液中盐分的质量,并结合最初土壤样本的质量,就能算出含盐量啦。
这里面每一步都得仔细操作。
就拿烘干这一步说,温度和时间都得把握好,温度太高或者时间太长,都可能导致盐分的损失,那算出来的含盐量可就不准确喽。
还有溶解的时候,搅拌得均匀彻底,才能让盐分充分溶解到水里。
再比如说,电导率法也是常用的。
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土壤溶液的电导率,然后根据事先建立的电导率和含盐量的关系曲线或者计算公式,来推算出含盐量。
这个方法相对快一些,但也有讲究。
测量电导率的仪器得校准准确,而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盐渍土,那个电导率和含盐量的关系可能还不太一样,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哪种计算方法,得看具体的条件和需求。
要是对精度要求特别高,可能就得多下点功夫,用质量法慢慢测。
要是只是做个初步的判断,或者需要快速得到结果,电导率法就比较合适。
回到一开始说的那块农田,经过我们的仔细检测和计算,终于弄清楚了盐渍土的含盐量,然后给当地的农民提出了合理的改良建议。
后来再去看的时候,那庄稼长得可精神多啦!总之,盐渍土含盐量的计算可不是个简单事儿,得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为农业生产和土壤改良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大家在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都能准确算出盐渍土的含盐量,让土地变得更健康,产出更多的好庄稼!。
盐渍土含盐量定义《盐渍土含盐量定义》一、开场白嘿,朋友们!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土地里啊,有这么一种特殊的情况,就像有些土地吃盐吃多了似的,这种土地就是盐渍土。
那盐渍土含盐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事儿。
就好比你做菜的时候,盐放多了菜就会很咸,那土里盐要是太多了,也会有各种特别的状况呢。
二、什么是盐渍土含盐量?简单来说呢,盐渍土含盐量就是盐渍土里面所含盐的多少。
就像一杯水里放了多少糖一样,只不过这里是土和盐。
比如说在海边的一些土地,经常会被海水浸泡,海水里有很多盐分,时间长了,这些盐分就留在土里,那这块土地的含盐量就比较高了。
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有人觉得只要土地表面有点白色的东西就是含盐量高,其实啊,那白色的东西有可能是其他矿物质呢。
真正判断含盐量得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不是光看表面就行的。
三、关键点解析3.1核心特征或要素第一个要素就是盐的种类。
盐渍土里的盐可不是一种,有氯化钠,这就像我们平时吃的盐;还有硫酸钠、碳酸钠等。
不同的盐对土壤的影响也不太一样。
比如说氯化钠多的时候,土壤会变得很板结,就像面团放久了变硬了一样,植物的根在里面就很难生长。
第二个要素是含盐量的分布。
有时候盐渍土的盐分是均匀分布在土里的,有时候呢,是表层含盐量特别高,下面就少一些。
就像一个蛋糕,有时候奶油是均匀涂在上面的,有时候只是表面那一层奶油特别厚。
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不同,如果只是表层盐分高,植物的幼芽可能刚长出来就被高盐分给“毒害”了。
3.2容易混淆的概念盐渍土含盐量容易和土壤肥力混淆。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生长的养分的能力,像氮、磷、钾这些养分。
而含盐量是指土里盐的多少。
比如说,一块肥沃的土地可能肥力很高,但含盐量很低;而盐渍土呢,可能含盐量高,但肥力却不一定高。
这就好比一个人很胖,并不代表他很健康,胖就像土壤含盐量高,健康就像土壤肥力高。
四、起源与发展盐渍土含盐量这个概念啊,是随着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慢慢出现的。
盐渍土形成条件盐渍土是指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的土壤,它的形成与多种条件密切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盐渍土形成的条件,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
首先,盐渍土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土壤中含有过量的盐分。
土壤中的盐分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地下水中的盐分渗入土壤;二是土壤中的盐分在水分蒸发过程中逐渐积累。
盐渍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下水中盐分的含量过高。
当土壤中的地下水含盐量超过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土壤盐分积累,形成盐渍土。
其次,盐渍土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土壤的排水不良。
土壤的排水性质对盐渍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土壤排水不良时,土壤中的水分无法迅速排出,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无法随水分的流动被冲洗掉。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的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渍土。
因此,排水不良是盐渍土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此外,气候条件也是盐渍土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干旱地区,由于水分蒸发快,土壤中的盐分无法被充分稀释,因此容易形成盐渍土。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水分的蒸发量大于水分的补给量,导致土壤中的盐分积累。
同时,高温条件也有助于盐分的积累,因为高温会促进水分的蒸发。
因此,干旱和高温气候是盐渍土形成的有利条件。
最后,盐渍土形成的条件还与土壤中的盐分类型有关。
土壤中的盐分可以分为可溶性盐分和难溶性盐分。
可溶性盐分容易被水分溶解,从而使土壤中的盐分浓度增加。
而难溶性盐分则不易溶解,容易在土壤中积累。
土壤中盐分的类型不同,盐渍土的形成条件也会有所不同。
总结起来,盐渍土形成的条件主要包括土壤中盐分过多、排水不良、干旱和高温气候以及盐分类型等因素。
这些条件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盐渍土的形成。
了解这些条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盐渍土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和治理盐渍土的问题。
我国盐渍土的成因及其硫酸钠含量计算
【摘要】盐渍土成因类型及影响因素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工程勘察,硫酸钠含量的多少对盐胀性评价意义重大,目前,实验数据未能给出具体的硫酸钠的含量。
通过调研我国盐渍土工程勘察方面的资料,分析总结出我国盐渍土的成因及影响因素,认为盐分类型及活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得出了盐渍土中阴、阳离子的活性顺利,在此基础上,对易溶盐成盐进行分析,得到了硫酸钠含量含量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论证。
【关键词】硫酸钠成因类型含量盐渍土
盐渍土即土中盐类含量占有一定比例的土,在我国分布广泛,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盐渍土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工程建设。
勘察实践表明,我国盐渍土盐含量普遍小于0.5%,但溶陷系数较大,最大大于 0.09。
此外我国青海地区盐渍土厚度大、渗透性强,对工程建设危害大。
目前,对盐渍土盐胀性评价有较深入的研究,一般提供阳离子、阴离子的含量,而并没有给出硫酸钠含量的计算结果。
而硫酸钠含量对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因此,对硫酸钠含量进行分析势在必行。
1 我国盐渍土的成因
盐渍土成因类型及影响因素都多种多样,不同的成因类型,对工程的影响不同。
结合我国复杂的自然情况,认为盐渍土的成因一般有:含盐地表水造成;含盐地下水造成;海水造成;盐湖、沼泽退化生成;人类经济活动造成以及其他成因。
大致可分为三种不同类
型:现代的、残余的以及潜在的盐渍土。
现代的指目前盐类还在积累的土壤。
残余的指地质历史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盐类,经过后期地壳运动及气候原因得以保留的土。
潜在的盐渍土一般指两种类型,一类是在干旱地区,具底层盐化特征的土经过溶解而上升,形成现代盐渍土。
另一类是具盐渍化特征的平原区域,水位上升形成盐渍土。
影响盐渍土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指岩土母质、盐分类型与活性;外因指气候素、地形、地貌、地下水、地面水文、生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等。
其中盐分类型及活性是最重要的因素。
盐按溶解度排序:氯化钙、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钙、硫酸钠、碳酸氢钠。
阳离子活性:钾>钙>钠>镁。
阴离子活性:氯根>碳酸氢根>碳酸根>硫酸根。
盐在水中的扩散规律:高浓度至低浓度、高温至低温扩散。
外部因素上,我国青海、新疆、西藏受影响最大。
2 硫酸钠含量计算
盐渍土中硫酸钠含量的分析是判断盐胀性、填料可用性的基础。
计算硫酸钠含量,首先要判断易溶盐含量中采用na+还是so42-作为标准进行计算。
确定的标准是根据电荷平衡原理,即将阳离子与阴离子进行结合来判定。
若na+氯根+2硫酸根,首先结合成nacl 和na2so4,剩余再和碳酸氢根、碳酸根结合。
因此,经过成盐分析我们知道,计算硫酸钠含量时,仅有na+、氯根和硫酸根。
计算步骤如下:
计算na+、氯根、硫酸根及硫酸钠的摩尔质量;
将na+、氯根、硫酸根质量m换算为摩尔数;
根据计算的摩尔数,求取硫酸钠的含量。
其结果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a)na+摩尔数氯根+2硫酸根,所有的碳酸根将都被结合成硫酸钠,其含量为142*硫酸根摩尔数/10000。
实例计算:
(1)假定某勘察点离子摩尔数分别为:n(氯根)=50,n(na+)=147,n(硫酸根)=80,下面我们来计算硫酸钠含量。
分析可知,n(氯根)+2 n(硫酸根)=210> n(na+),因此,满足上述b)的情况,即硫酸钠的含量为:142* na+摩尔数与氯根之差的1/2/10000=142*(147-50)/20000=0.687%,相应的硫酸钠的质量为:142*(147-50)/2=6887。
(2)假定某勘察点离子摩尔数分别为:n(氯根)=80,n(na+)=220,n(硫酸根)=58,下面我们来计算硫酸钠含量。
分析可知,n(氯根)+2 n(硫酸根)=196< n(na+)=220,满足上述c)的情况,即硫酸钠的含量为:142*硫酸根摩尔数
/10000=142*58/10000=0.8263%。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到了盐渍土中硫酸钠含量的计算方法。
3 结论
(1)分析总结出我国盐渍土成因及影响因素,认为成因包括含盐地表水造成;含盐地下水造成;海水造成;盐湖、沼泽退化生成;
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等。
影响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
(2)根据成盐分析,得到了盐渍土中硫酸钠含量的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 sy/t0317-97,盐渍土地区建筑规范[s].
[2]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3] 顾强康,吴爱红,李宁.硫酸盐渍土的盐胀特性试验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9,25(3): 283- 287
[4] 李长洪,张吉良,林清华,等.盐渍土盐化防渗与强度性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30(11):1211 - 1216
[5] 游富洋,崔月娥,徐善良.盐渍土中硫酸钠含量的计算方法探讨[j].煤炭工程,2010 (7):72- 74
[6] 杨劲松.中国盐渍土发展历程与展望[j].土壤学报,2008(9):837-845
[7] 张文,张彬,慎乃齐.盐渍土岩土工程特性研究现状与进展[j].勘察科学技术,2008(3):7-11
作者简介
魏谦晓,男,1985年8月生,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勘察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