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三章第三节维持气道通畅(2)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51
维持气道通畅的基本原则
1.快速评估:首先要快速评估受伤者的意识状态。
如果受伤者清醒,但呈现困难呼吸、窒息、喘息或喉咙异物感等症状,可能是气道受阻的表现。
2.端正体位:当发现气道受阻时,应将患者放置在平稳岗位,即背部紧贴平面,头部略微后仰,使气道保持开放。
同时,移除危险物和松紧领口等可能导致窒息的因素。
3.留意异常呼吸:观察受伤者的呼吸状态。
如呼吸困难、气喘、喘息或腭咽痉挛等症状,可能是气道受阻的迹象。
这时应尽快采取措施帮助受伤者恢复气道通畅。
4.使用清洁手法:在实施急救措施或帮助咽喉异物的患者时,应保持清洁的手法。
使用清洁手套,并在处理呕吐物、血液或其他分泌物时避免过度接触。
5.利用正确方法:根据受伤者的情况采取正确的方法维持气道通畅。
对于窒息或窒息的患者,可以采取背部拍击或呼气技术。
对于喉咙异物的患者,可以尝试紧急拍击背部或施行人工排气。
6.加强自身保护:在实施急救措施时,保护自己的安全同样重要。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8.继续监测:一旦成功恢复了气道通畅,仍然需要对受伤者进行持续监测。
观察呼吸、循环和意识状态的变化,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维持气道通畅对于窒息、窒息和其他呼吸紧迫情况至关重要。
遵守以上基本原则,可以有效地保护受伤者的生命和健康。
但需要注意的
是,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专业医疗建议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
保持气道通畅的措施概述保持气道通畅是指确保呼吸道没有任何阻塞或狭窄,以便正常呼吸。
气道阻塞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
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维持气道通畅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措施,帮助您了解如何保持气道通畅,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气道阻塞。
1. 姿势调整正确的姿势调整可以促进气道通畅。
以下是一些姿势调整的方法:•头部位置:将头部抬高,使颈部伸直。
这有助于打开喉咙和气管,使空气更顺畅地通过。
•侧卧位:对于无法自主维持正坐或平卧姿势的患者,将其放置在侧卧位可避免舌根后坠引起的气道阻塞。
2. 呼吸训练和肺活量增加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呼吸训练和肺活量增加的活动,可以帮助改善气道通畅。
•深呼吸:深吸气然后缓慢地呼出,重复多次。
这有助于扩张肺部、增加肺活量,并清除呼吸道内的积痰。
•使用呼吸训练器:呼吸训练器是一种可用于锻炼肺部和提高气道通畅度的设备。
根据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正确使用呼吸训练器。
3. 咳嗽和清除气道咳嗽是身体自然清除气道中异物或痰液的一种方式。
以下是一些方法来刺激咳嗽和清除气道:•深呼吸后迅速咳嗽: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快速地咳嗽几次,这有助于清除气道内的异物或痰液。
•背部拍击:在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背部拍击,以帮助松动和清除气道中的痰液。
4. 避免过敏源和刺激物过敏源和刺激物可能导致气道炎症和收缩,进而造成气道阻塞。
以下是一些方法来避免过敏源和刺激物:•空气净化器:使用空气净化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和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避免吸烟:吸入烟雾会刺激呼吸道并引起炎症。
避免吸烟或暴露在二手烟中。
•远离过敏原:了解自己对哪些物质过敏,并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
5. 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发现有人突然出现气道阻塞的症状,应立即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背部拍击和人工呼吸:对于窒息或无法呼吸的人,进行背部拍击并尝试进行人工呼吸以清除气道阻塞。
•使用Heimlich动作:对于突然出现严重窒息的情况,可以使用Heimlich 动作来迅速清除气道阻塞。
实验1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措施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异物,改善呼吸功能,避免缺氧。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适用于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和异物时,无绝对禁忌证。
三、实验主要设备和材料吸痰器、化痰药、温开水、测量生命体征设备等。
四、操作步骤1.湿化痰液适用于痰液粘稠而不易咳出者。
保持体液平衡是最有效的祛痰措施。
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1500ml以上,同时注意湿润空气,使痰液湿化,便于排出。
2.配合药物治疗(1)雾化吸入。
超声雾化吸入糜蛋白酶加生理盐水,必要时酌情加入抗生素。
也可单纯超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湿化痰液。
为避免超声雾化吸入降低吸入氧浓度的副作用,可使用氧气驱动的射流雾化吸入器辅助吸入液体及药物。
(2)气管内滴入。
可将糜蛋白酶、生理盐水、抗生素混合溶液从气管切开处适量滴入。
(3)注射、口服药物。
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化痰药及抗生素,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3.翻身、叩背每1~2h改变体位1次,便于痰液引流。
必要时用手或“自动扣击器”在胸廓肺区处进行叩击。
使痰液松动,利于咳出。
此法尤其适用于长期卧床、久病体弱、排痰无力的病人。
4.指导有效咳嗽、咳痰(1)咳出中央气管内痰液:协助病人坐于床上,膝盖弓起,双手抱膝,上身前倾(图2-1-6),或在腹部置一枕头,用双上肢夹紧(图2-1-7),指导病人深吸气后屏气3秒钟,两手挤压支持物(腿或枕头)的同时,用力将痰咳出;也可以让病人坐在椅上,曲膝,腹部与膝之间垫枕,上身前倾,指导病人深吸气后屏气3秒钟,双上肢挤压腹部处枕头的同时,用力将痰咳出(图2-1-8)。
图2-1-6 抱膝咳痰图2-1-7 抱枕咳痰图2-1-8 坐位咳痰(2)咳出周边细支气管内痰液:指导病人深吸气后,于呼气时连续做3~4次小力气的咳嗽,直到感觉肺内已无空气为止。
(3)协助卧床不起病人咳痰:协助病人将上身、头部抬高,同时鼓励病人咳痰。
(4)协助腹肌无力病人咳痰:协助病人上身前倾,一手置于病人腹部,于病人用力咳嗽时用手挤压腹部并向上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