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ppt素材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8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0000
600000
病例数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百度文库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年代
00
传染源
• 病人:
• 排菌时间:5日,最长2周
• 中、重型病人,排菌量大,每毫升粪便含有107~ 109弧菌,是重要的传染源。
• 带菌者:包括潜伏期、恢复期、慢性带菌及健康带菌者
患者发病前3天曾去过农村,接触过腹泻患者。7月18 日突然腹泻,数小时达十余次、量大,无明显发热、腹 痛,无里急后重。
查体:T36.4,BP78/50mmHg,神志清楚,有明显脱水征 ,脉细速,皮肤弹性差,唇舌明显干燥,眼眶稍下陷, 尿量明显减少。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5.6*10E9/L,N0.82,大便外 观水样,镜检阴性,粪便悬滴检查可见运动力很强的细 菌,涂片可见革兰氏阴性弧菌。 问题:
• 小川型(ogawa)含A与B抗原 • 稻叶型(inaba)含A、C抗原 • 彦岛型(hikojema)含A、B与C三种抗原
非O1群霍乱弧菌
• 不与O1群的多价血清发生凝集反应
• 包括O2、O3、、、O138等200以上个血清型, 一般无致病性
• 其中的O139血清型具有特殊性:
• 1992年在孟加拉发现的新血清型 • 有与O1群相同的毒素基因,能引起流行性腹泻
• 甲类传染病:强制管理
• 国际检疫传染病
病原学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 革兰染色阴性 • 菌体末端有鞭毛 • 碱性环境中增殖快
(培养基:PH8.4-8.6% 碱性蛋白胨水)
•其中O139血清型有荚膜 •悬滴镜检呈穿梭状运动 •粪便涂片呈鱼群排列
霍乱弧菌的抗原
• 菌体(O)抗原———特异性高,是 霍乱弧菌分群、分型的基础
A 胃酸 B 卫生习惯 C 年龄 D 人口流动 E 上述均是
流行特征
• 热带地区:全年发病 • 我国:夏秋季流行,高峰期7~9月 • 地理特点:分布在沿江沿海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发病与否取决于:
• 机体胃酸分泌程度 • 霍乱弧菌的数量和致病力
发病机制
霍乱弧菌突破胃酸屏障 ,进入小肠
穿过肠粘膜的粘液层
在小肠的碱性环境下大量繁殖, 并产生霍乱肠毒素
霍乱肠毒素
霍乱肠毒素(也称霍乱原,choleragen )在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Figure The bacterium produces a toxin (left) that is the cause of the cholera. The toxin molecule is composed of several parts, one of which (coloured blue) penetrates the cell membrane (yellow)
• 干燥2小时或加热55℃10分钟,弧菌死亡 • 煮沸,立即死亡 • 在正常胃酸中,存活4分钟
霍乱弧菌的抵抗力
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
• 河水、井水中,埃尔托生物型存活1~3周 • 当粘附于藻类或甲壳类动物时,存活期延长 • 当外环境合适,甚至可存活1年以上
WHO关于霍乱弧菌的分类
• O1群霍乱弧菌 (古典+/埃尔托-生物型)
霍乱肠毒素引起小肠过度分泌的机制
霍乱肠毒素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组成 B亚单位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受体GM1结合
(A) Cholera toxin approaching target cell surface.
(B) Binding of B subunits to oligosaccharide of GM1 ganglioside.
轻型患者、隐性感染者(可多达59%-75%)和恢复期带 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传播途径
• 被霍乱弧菌 污染的水源 或食物
• 日常的生活 接触
人群易感性
• 普遍易感
• 隐性感染者多,显性感染者少
• 病后获得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可再 次感染(再感染率0.22%)
问题一
霍乱易感性受下列哪些因素影响?
(C) Conformational alteration of holotoxin presenting A subunit (black) to cell surface.
1、本病的诊断是什么?临床上属于几度脱水? 2、为明确诊断,该患者还要进行哪些检查? 3、该患者如何治疗?
概述
• 概念: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污染 水与食物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 临床特征:起病急骤,剧烈泻吐大量米泔 水样肠内容物、脱水、肌肉痉挛、尿闭
• 发病猛,传播快 七次世界性大流行
国际检疫的传染病原,以检出O1群弧菌为准 • 非O1群霍乱弧菌:不凝集弧菌 • 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不产肠毒素,不致病
O1群霍乱弧菌
• 根据表现型的不同,分为两个生物型:
• 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 • 埃尔托生物型(El Tor biotype)
• 根据O抗原的不同,进一步分为:
霍乱 (cholera)
开始上课
大纲--重点掌握内容
• 霍乱的概念和临床表现; • 典型霍乱的分期(泻吐期、脱水虚脱期
、反应期 )及各期的临床特征; • 霍乱分型及各型的临床特点; • 霍乱并发症及处理; • 霍乱的诊断标准及疑似诊断; • 霍乱的治疗原则、补液疗法。
案例
患者,男性,36岁,因腹泻水样便伴呕吐数小时就诊 。
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
• 可与O1群的多价血清发生凝集反应 • 不产生肠毒素,无致病性
流行病学
霍乱流行史
• 第一~六次大流行(1817~1923):古典生物型
• 第七次大流行(1961~至今):埃尔托生物型 • 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等地由O139血清型引起霍
乱流行,并波及周围国家
1961-2000年全球报告霍乱病例数
• 鞭毛(H)抗原———霍乱弧菌所共 有
霍乱弧菌的三型毒素
• Ⅰ型毒素——内毒素,制作菌苗引起疫 苗免疫的主要成分
• Ⅱ型毒素——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
• 是霍乱弧菌繁殖时产生的代谢产物 • 是形成霍乱腹泻症状的关键物质
• Ⅲ型毒素在发病作用上意义不大
霍乱弧菌的抵抗力
对热、干燥、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