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诊断(1)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48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正文:诊断与鉴别⒈影像学检查的作用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主动脉壁的撕裂,分别形成真腔和假腔,其中真腔为血流流经的通道,而假腔则是由于血液进入撕裂的主动脉壁造成的。
影像学检查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主动脉夹层的存在、位置、大小以及并发症的出现。
⒉影像学检查方法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⑴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以显示主动脉的形态和是否存在夹层。
在主动脉夹层的情况下,可见主动脉影像增宽、变形,假腔存在时可见假腔钙化。
⑵ CT扫描CT扫描是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和夹层的形态特征。
另外,CT扫描还可提供更多关于主动脉夹层的信息,如夹层位置、大小、累及范围、裂口部位等。
⑶ MRIMRI可提供主动脉夹层的更加详细的影像信息。
通过MRI,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的形态和夹层的分布情况。
此外,MRI对于鉴别主动脉夹层与其他主动脉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等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⑷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且易于接受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评估主动脉的形态、大小和血流情况,并可以发现主动脉夹层的存在和部位。
⒊影像学鉴别诊断在进行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时,需要与其他主动脉疾病进行区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需要鉴别的疾病:⑴主动脉瘤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局部壁弱点或缺损形成的扩张性疾病。
与主动脉夹层相比,主动脉瘤的壁不是真假腔的形态,通常是整个主动脉管径扩大,且壁厚较薄。
⑵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主动脉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其病理特点是主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
在影像学检查中,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主动脉壁的钙化、钙化斑块的形成等特征。
⑶其他主动脉疾病除了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和动脉粥样硬化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主动脉疾病需要与主动脉夹层进行鉴别。
如主动脉炎、主动脉先天性畸形等。
附件:⒈X线胸片示例图⒉CT扫描示例图⒊MRI示例图⒋超声检查示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壁的撕裂,分别形成真腔和假腔。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1. CT扫描CT扫描是目前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其具有以下优势:显像速度快,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整个主动脉的扫描。
高分辨率,可以准确显示主动脉内膜和夹层的细微变化。
非创伤性,患者耐受性好。
CT扫描可以通过不同的扫描方式来进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包括螺旋CT扫描、增强CT扫描和冠状重建图像等。
通过这些技术,医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主动脉内膜的破裂情况、夹层的位置和范围,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 MRI扫描MRI扫描是另一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高分辨率,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内膜和夹层的细微结构。
无辐射,对患者无损伤。
可以进行多平面和三维重建,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夹层的程度和位置。
MRI扫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类型、位置和范围,为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3. 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其特点包括:实时性,可以观察主动脉的脉搏运动和血流情况。
尤其适合观察主动脉根部的夹层。
超声波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和多种模式的图像重建来进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
虽然超声波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便捷性和实时性使其在急诊和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是诊断和治疗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手段。
CT扫描、MRI扫描和超声波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优势,可以互补使用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主动脉夹层分型及诊断标准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为主动脉内膜撕裂导致血液进入内膜下层,形成夹层。
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主动脉夹层可导致主动脉破裂、心脏压塞、休克等严重后果。
本文将介绍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及诊断标准,包括DeBakey分型、Stanford分型和鉴别诊断。
1. DeBakey分型DeBakey分型是根据主动脉夹层内膜撕裂部位和范围进行的分类方法。
具体分为以下三型:Ⅰ型:内膜撕裂位于升主动脉近端,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胸主动脉,远端开口于降主动脉。
Ⅱ型:内膜撕裂位于升主动脉近端,夹层仅累及升主动脉弓,远端开口于降主动脉。
Ⅲ型:内膜撕裂位于降主动脉中下段,夹层累及降主动脉并可延至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远端开口于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
2. Stanford分型Stanford分型是根据夹层累及的范围进行的分类方法,分为以下两型:A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和(或)主动脉弓,包括DeB akeyⅠ型和Ⅱ型。
B型:夹层仅累及降主动脉或其分支,包括DeBakeyⅢ型。
C型:夹层累及胸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及其分支,此型较为少见。
3. 鉴别诊断主动脉夹层需要与高血压性主动脉瘤和动脉硬化性夹层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高血压性主动脉瘤主要表现为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增宽,增强CT扫描可见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和(或)钙化灶。
动脉硬化性夹层则表现为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处的内膜片增厚,可伴有溃疡形成。
4. 治疗标准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控制疼痛、降低血压和心率等手段减轻患者症状。
介入治疗主要采用覆膜支架隔绝夹层破口,适用于部分Stanford A型和部分Stanford B型患者。
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Stanford A型和部分Stanford B型患者,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胸手术和腔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
手术治疗的时机一般为夹层发生后2周内,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主动脉夹层诊断标准依据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临床症状,主动脉夹层患者常出现剧烈的胸痛,这种疼痛通常被描述为“撕裂样”或“刀割样”,可以向背部或腹部放射。
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主动脉夹层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血管造影、MRI血管造影或超声心动图等。
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内的夹层情况,包括夹层的位置、范围、形态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血管内检查,有时候需要进行血管内检查,如主动脉造影,以获取更为详细的血管内部信息,帮助确认夹层的位置和范围。
临床评估,医生还会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以确定诊断。
综上所述,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影像学
检查、血管内检查和临床评估。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方面的信息,医生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包括:
1. CT扫描:目前被认为是最常用的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
方法。
CT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并能直观
地观察到夹层的形态、位置和范围。
通常使用螺旋CT扫描或
多层螺旋CT扫描,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
2. MRI扫描:对于无法耐受碘剂的患者或怀疑存在主动脉夹
层的妊娠妇女,MRI扫描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MR影像可以提
供高分辨率的主动脉图像,帮助医生确定夹层的位置和范围。
3. 超声心动图:也是主动脉夹层的一个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到主动脉夹层的动态变化,识别动脉内腔的假腔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4. 血管造影:对于需要明确主动脉夹层的位置和范围时,可以进行血管造影。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显影图像,但需要使用碘剂造影剂,不适用于对碘过敏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5. 其他影像学检查:还可以使用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如核医学显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辅助诊断夹层。
需要注意的是,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确保准确诊断。
医学影像学: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知识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危急病症。
如不予与治疗,早期死亡率高达每小时l%~2%。
近年来,无创性影像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我们总结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知识,内容如下:【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急性主动脉夹层时,短期内可见纵隔或主动脉阴影明显增宽,搏动减弱或消失,边缘模糊,主动脉壁钙化内移。
破人心包或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心影明显扩大。
破入胸腔时,可见胸腔积液。
慢性主动脉夹层时,上纵隔明显增宽,主动脉局限或广泛扩张,有时外缘呈波浪状。
主动脉内膜钙化明显内移,左室可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而增大。
(2)超声表现1)增宽的主动脉内可见撕裂的内膜片反射。
该内膜片反射纤细,将主动脉分为真假两腔。
2)撕裂的内膜上有时可见其连续性中断,为真假腔相交通的破口,多位于夹层病变的起源处。
在夹层病变的远端,有时可见再破口。
3)假腔内有时可见血栓形成。
4)真腔内血流速度相对较快,假腔内血流速度缓慢或血流信号延迟出现或无血流显示。
在人口处可见白真腔流向假腔的血流,而于再人口还可见m使腔流向真腔的血流。
5)夹层病变累及主动脉根部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常可探及主动脉瓣返流。
(3)CT表现1)平扫CT可显示钙化内膜内移,假腔内血栓,以及主动脉夹层血液外渗、纵隔血肿、心包和胸腔积血等。
2)增强CT可见主动脉双腔和内膜片;通常真腔较窄,充盈对比剂较快,而假腔较大,充盈对比剂较慢;可显示内膜破口和再破口及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包括冠状动脉、头臂动脉和肾动脉开日等;MSCT或EleCT还可观察主动脉瓣和左室功能。
(4)MRI表现MRI可提供主动脉夹层的形态和功能信息。
1)真假腔和内膜片及病变范围:真假双腔信号强度可相同,亦可不同;两者之间可见线状结构的内膜片,通常假腔明显大于真腔。
2)内膜破口或再破口表现为内膜片连续中断;电影MR可见破口处血流往返或假腔侧的血流信号喷射征象。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指主动脉腔的血液从主动脉膜撕裂口进人主动脉中膜,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别离的一种病理改变,因通常呈继发瘤样改变,故将其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美国本病年发病率为25---30/100万,国无详细统计资料,但临床上近年来病例数有明显增加趋势。
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突发剧烈疼痛、休克和血肿压迫相应的主动脉分支血管时出现的脏器缺血病症。
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0---7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较女性高发。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急症,如不及时诊治,48小时死亡率可高达50%。
主要致死原因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至胸、腹腔或者心包腔,进展性纵隔、腹膜后出血,以及急性心力衰竭或者肾衰竭等。
【病因、病理与发病机制】本病的根底病理变化是遗传或代性异常导致主动脉中层囊样退行性变,局部患者为伴有结缔组织异常的遗传性先天性心血管病,但大多数患者根本病因并不清楚。
研究资料认为囊性中层退行性变是结缔组织的遗传性缺损,使弹性硬蛋白(elasticin)在主动脉壁沉积进而使主动脉僵硬扩,致中层弹力纤维断裂、平滑肌局灶性丧失和中层空泡变性并充满勃液样物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 metalloproteinases, MMPs)活性增高,从而降解主动脉壁的构造蛋白,可能也是发病机制之一。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绝大多数是由于主动脉膜撕裂后血流进人中层,局部患者是由于中层滋养动脉破裂产生血肿后压力过高撕裂膜所致。
膜裂口多发生于主动脉应力最强的部位。
组织学可见主动脉中膜退行性改变,弹力纤维减少、断裂和平滑肌细胞减少等变化,慢性期可见纤维样改变。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增龄为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易患因素,约3/4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高血压,先天性因素包括Marfan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家族性胸主动脉瘤、二叶主动脉瓣疾病等。
此外,医源性损伤如安置主动脉球囊泵,主动脉造影剂注射误伤膜等也可导致本病。
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指南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主动脉夹层的诊断1.1 临床表现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出汗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与主动脉内压力的突然升高有关,通常在短时间内发生。
如果不及时诊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1.2 影像学检查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离不开影像学检查。
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主动脉夹层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二、主动脉夹层的治疗2.1 手术治疗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来说,早期手术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开胸手术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开胸手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切开胸骨进行手术操作。
而TAVR则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不需要切开胸骨,可以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植入到患者的体内。
这两种手术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治疗主动脉夹层,但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2.2 药物治疗除了手术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从而缓解主动脉夹层的症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主动脉夹层,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三、结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我们也需要加强对主动脉夹层的预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警惕性。
主动脉夹层(内科)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主动脉夹层(ICD-10: I71.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高血压联盟)及2003年JNC7相关指南。
1.临床表现:(1)突发的持续剧烈疼痛,呈刀割或者撕裂样,向前胸和背部放射,亦可以延伸至腹部、腰部、下肢和颈部。
(2)有夹层累及主动脉及主要分支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2.辅助检查:(1)MRA、CTA或组织多普勒超声证实主动脉夹层。
(2)多数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D–二聚体明显升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高血压联盟)及2003年JNC7相关指南。
处理原则:本临床路径主要针对主动脉夹层的高血压危象内科治疗部分。
一旦确诊本病,应当立即开始内科处理。
根据影像学结果,对患者DebakeyⅠ型和Ⅱ型夹层患者,为防止夹层恶化和破裂,应当尽早外科手术治疗。
对DebakeyⅢ型患者,如病情稳定,不伴有并发症,可选择内科综合治疗。
1.控制疼痛:可选用吗啡、杜冷丁和镇静剂等,镇痛有助于控制血压和心率。
根据疼痛控制情况,可每6–8小时重复使用一次。
缺点是有可能成瘾。
疼痛剧烈的患者,可采用止痛泵。
2.尽快控制血压和心率至可耐受的低限,二者同步进行:β1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联合应用。
首先选用静脉给药路径,如选用硝普钠加美托洛尔和/或乌拉地尔或艾司洛尔等,快速(十分钟内)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心率至70次/分以下;若病情允许,患者能耐受,逐渐调整剂量,将血压和心率降至100/70mmHg和50次/分左右。
稳定后,可逐步改用口服降压药物,如在β受体阻滞剂和(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的基础上,加用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ARB、ACEI、利尿剂等。
主动脉夹层诊断标准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会导致主动脉内膜破裂并使血液漏到主动脉壁层,从而引起主动脉壁的分离和脱层。
如果不及时治疗,该疾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主动脉破裂和心脏衰竭等。
因此,正确的诊断主动脉夹层至关重要。
以下是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标准:1. 外科表现主动脉夹层的外科表现非常类似于主动脉瘤。
通常,它会导致急性的剧烈疼痛,往往在胸部或背部。
疼痛可能会向下传递,从腰部和下肢扩散。
短时间内疼痛会达到峰值并且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2. 影像学表现根据影像学特征,主动脉夹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型为仅涉及上腔主动脉的夹层,第二型为涉及上腔和降主动脉的夹层,第三型为涉及降主动脉的夹层。
CT和MRI成为了诊断主动脉夹层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极其详细的横断面图像,从而让医生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夹层。
3. 临床特征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包括动脉压力不稳定,心率升高,胸部和背部的疼痛,呼吸急促,恶心和呕吐等。
如果患者出现类似症状,应该立即通过影像学检查以确认是否为主动脉夹层。
4. 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并非必需,但其可以充当参考指标。
主动脉夹层可能会影响肾功能、肝功能和心脏酶等指标。
因此,在确定诊断时,医生可以使用血液检查来评估这些指标。
总的来说,主动脉夹层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四个方面的表现,如患者外科表现的特征、影像学表现、医生的临床诊疗经验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等综合考虑,并结合临床经验和科学技术,可以更准确和有效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疾病,常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影像学诊断在确定主动脉夹层的位置、类型和程度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常用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方法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主动脉夹层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其通过使用X 射线和计算机重建来断层影像,从而能够提供详细的主动脉解剖结构信息。
主动脉夹层在CT上的表现为主动脉腔内的假腔与真腔的分离。
假腔通常呈现为偏心的、不规则的高密度影像,而真腔则显示为较规则的低密度影像。
根据夹层的类型和累及程度,CT可以清晰显示夹层的位置、长度、厚度和涉及的血管分支。
MRI(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在不使用X射线的情况下脉搏影像的方法。
它能够提供更多关于软组织的详细信息,并在无需注射造影剂的情况下进行检查。
在主动脉夹层的MRI图像上,假腔和真腔之间的分离通常呈现为信号强度不同的高信号或低信号区域。
通过MRI,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主动脉夹层的形态、位置和涉及范围。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回声信号可以获得关于主动脉的详细信息。
在主动脉夹层的超声图像上,可以观察到血管内的假腔和真腔的分离。
超声检查能够准确评估夹层的直径、长度和形态,并能够检测到夹层是否存在血栓形成或内膜撕裂。
影像学表现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取决于夹层的位置、类型和累及程度。
以下是主动脉夹层常见的影像学表现:1. 真腔扩张:主动脉夹层时,真腔通常会扩张,形成一个与血管壁分离的高信号或低信号区域。
2. 假腔形态:主动脉夹层时,假腔通常呈现为分离的血管壁,呈现为不规则的高密度或低密度影像。
3. 夹层腔的位置和范围: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主动脉夹层的位置、长度和累及范围。
根据夹层的位置,主动脉夹层分为不同的类型,如Stanford分类和DeBakey分类。
4. 血流灌注情况: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夹层对主动脉的血流灌注情况。
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指南一、什么是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是人体内最大的动脉,它负责将心脏泵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主动脉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组成。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出现破口,血液从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使中层和内膜分离,并沿着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真假两腔的一种病理改变。
二、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以下因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主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使其更容易发生夹层。
2、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会使主动脉壁变得脆弱,容易破裂。
3、遗传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等,这类患者的主动脉壁结构存在先天缺陷。
4、外伤:如胸部受到严重的撞击。
5、妊娠: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增加主动脉夹层的风险。
6、其他:如主动脉炎症、医源性损伤等。
三、主动脉夹层的症状主动脉夹层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夹层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
常见的症状包括:1、剧烈疼痛:这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胸背部或腹部疼痛,呈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难以忍受。
疼痛可沿血管走行方向转移。
2、高血压:多数患者发病时伴有高血压,且血压难以控制。
3、心血管系统症状:可出现心率加快、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
4、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晕厥、偏瘫、失语等。
5、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6、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
四、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方法1、影像学检查(1)CT 血管造影(CTA):是目前诊断主动脉夹层最常用的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部位、范围、真假腔的情况以及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
(2)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于肾功能不全或对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MRA 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3)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可在床旁进行,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4)主动脉造影: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具有创伤性,目前已较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