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视角下提升高职教师企业挂职实效性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690.25 KB
- 文档页数:5
OCCUPATION2012 1266交流E XPERIENCE关于高职高专专任教师挂职锻炼的思考韩 静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双师型”素质,这既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而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培养“双师型”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挂职锻炼中所出现的问题,需要各部门及教师共同探讨与改进。
关键词:高职高专 高职教师 挂职锻炼 企业实习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能人才为目标,承担着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任。
它所面向的是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的实际要求,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定向于实际工作,更体现职业特殊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教育学历水平还处于专科学历阶段。
为了更好地培养在企业一线工作的人员,高职高专的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方面提升实践能力。
只有教师通过实习锻炼,把握本专业发展方向,掌握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才能在教学上传授给学生基础理论和非常符合时代发展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智力技能和动手操作技能,使他们能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千百万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应具有“双师型”素质。
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确定,《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校内专任教师基本情况表”中进行了相关的描述:双师型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一是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二是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三是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现状及分析【摘要】高职院校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文章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双师;挂职锻炼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而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数量、素质、结构和能力在高职教育发展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要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良好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企业挂职锻炼是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更新的较好的途径,有利于教师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本专业的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双师型”素质,高职院校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没有现场工作经历或现场实践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青年教师对课本上涉及的实际情况没有亲身体会,对于有些知识点知己可能也是一知半解,如果教师能够到生产去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可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所以去相关专业的企业实践的挂职锻炼是让理论更好联系实际,培养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1.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现状1.1挂职锻炼教师思想不够重视一些教师认为挂职锻炼只是走形式,教师的本质工作是教书育人,在企业锻炼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愿主动承担实际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到挂职锻炼过程当中,不能学到实际的操作经验和技能。
1.2教师挂职锻炼的企业与教师专业不完全对口很多学校对教师挂职锻炼管理不够完善,教师进企业锻炼与自身从事专业关系不大,有些学校在选派教师下企业锻炼时由教师自己申报所要锻炼的企业和职位,而在教师锻炼的企业的性质和教师专业是否相关没有严格的进行审核,造成教师虽然去了企业并没有真正达到锻炼的真正目的。
1.3缺乏明确的制度保障对教师挂职锻炼学校至今没有有效的制度保障,目前,我国对于企业接受教师实践并没有并没有法律规定,企业接受教师的挂职锻炼完全凭企业与学校的以往的合作关系和私人的交情,教师在挂职期间的监管、奖惩以及教师与企业的关系缺乏制度化。
2024年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的总结2024年,我有机会作为一名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这次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是我的一些总结:
1. 实践能够提升教学:挂职企业让我接触到了真实的商业环境和企业运作模式。
通过与企业员工合作,我了解到了许多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
这些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地应用到我的教学中,使得课堂更加生动和有价值。
2. 培养职业素养:在企业中,我学到了许多职业素养,如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这些素养对于一个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它们帮助我更好地与学生、家长和同事沟通合作,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工作效率。
3. 拓宽知识面:挂职期间,我有机会学习到了许多与教育无关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企业运作,还为我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素材和案例。
这使得我的教学更加多元化和富有启发性。
4. 增进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挂职经历,我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们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探讨教育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能性。
这为将来的教育项目合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经历。
它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还培养了我职业素养,拓
宽了我的知识面,并促进了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我相信这次经历将对我的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
炼的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我认为金融专业教师应该下企业挂职锻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下企业挂职锻炼可以让金融专业教师深入实际工作环境,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通过与企业内部专业人士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将实践经验应用到教学中。
拓宽教师视野
金融专业教师常年囿于教室和校园内,缺乏对社会实践的深入了解。
通过下企业挂职锻炼,教师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和职业发展路径,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对金融行业的全面认知。
增强教师实践经验
金融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对于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通过下企业挂职锻炼,教师可以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金融知识。
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下企业挂职锻炼也为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了沟通和合作的桥梁。
教师在企业中的锻炼过程中,可以促进校企之间的交流和互相理解,为后续的校企合作提供基础和契机。
综上所述,金融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对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拓宽教师视野、增强教师实践经验以及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都具有积极意义。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挂职锻炼的方式,并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机会,使教师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就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双师型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心得(全文5篇)第一篇:双师型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心得近年来,学校为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职教发展内涵,制定相关文件要求教师下企业实践,从事实践生产工作,让教师先在“做中学”,再在“做中教”;下企业实践,多以现场操作,跟班作业,切实夯实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从而教师理解企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明确专业技能培训的方向,更好适应职业学校技能培训和实习指导工作,更好服务于社会。
要求教师通过实践锻炼,切实加深对酒店厨房工作的认知,丰富教学实例,培养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使得教师对今后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加贴近企业需求,从而打造一只“双师型”教师队伍。
这次在昆明饭店西厨房为期半年的企业实践对我意义深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对生产性岗位及企业认识明显加深。
在后厨实践期间,虽然很辛苦,但让我更清楚的了解到酒店厨房分设不同部门,有西餐厨房,中餐厨房,西餐凉菜房,中餐凉菜房,饼房。
每个部门有不同的工作,这次的西餐厨房实践,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到酒店常制作的菜点通常不会是制作过程很复杂的菜品,而是操作方便,能快速成菜的菜品。
针对受客人欢迎的菜品且较复杂的就需要提前备好料,以便快速出餐。
而这一类菜品在教学中需时长,并不一定适用于教学。
其次,菜品需要有销售量,需要受客人欢迎就需要颜值口味俱佳,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盘饰技术,一般会提前做好盘饰。
而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授学生一定的摆盘手法。
最后,酒店厨房要有一定的利润,就需要做好菜单的更新,试菜等,同时在不同的节日里能有不同的菜品出售,在教学中,我们也需要教授学生一些有针对性的菜品。
二、另一方面,参与同职业教学过程的相关专业对应的岗位进行挂职锻炼,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讲,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更是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通过锻炼,不仅能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更能宣传我院,展现昆明高级技工学校学院的风采,在这半年里,我一直坚守在挂职岗位上,严格遵守昆明饭店的作息规则,做到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认真调研,刻苦学习,深入细致地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挂职提升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得出对高职教师能力的要求,提升渠道教育部教高2006(16)《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全国大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在全面贯彻教育部教高2006(16)文件精神,深入开展以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探索在这一模式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二、教师职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1.原有专业知识陈旧。
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他们在原母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相对比较扎实。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如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克隆技术等悄然问世。
而有相当多的高职教师还满足于原有的知识体系、知识水平,没有主动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知识结构明显陈旧老化,远远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2.缺乏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工作实践经验,动手操作能力普遍不足。
高职院校的教师多直接来自于普通高校,都是从学校又到学校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大部分无职业背景,很少有机会到企业锻炼,缺乏职业岗位实践经验和相关技能,并且所学知识也是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专业相关知识的叠加,理论学术性倾向十分明显,再加上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很深,大多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立足于高职教育的讲台上,在指导学生技能训练时很难做到得心应手。
学校受经费和编制限制,很难安排教师长时间到企业锻炼,即使能去锻炼,企业也不一定积极配合,造成高职教师整体实践能力较欠缺,动手操作水平不高。
3.职业素质整体偏低。
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来源于普通高校,很少从行业企业聘用专业技术人才,渠道相对单一,再加上高职教师整体待遇不高,难以吸引优秀技能人才,教师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执行难度大,教师持续成长受到体制制约,导致有丰富经验的骨干教师、高技术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专业实践能力比较薄弱;专业教师尤其实习指导教师岗位配置比例较低,他们工作负荷和压力较大,致使他们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到生产第一线去锻炼和提升,能力逐渐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教学低成就感,导致高职教师整体职业认同感不高,影响了教师的能力提升和能力发挥;高职院校不少教师科研意识薄弱,很少参与科研工作,科研能力不高;现行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仍采用普通高校评定方法,评定标准和要求不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而以论文、著作为主,导致许多专业教师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完成论文、著作等硬指标上,没有更多时间去提升专业技能和参与课程开发及教学改革,导致高职院校教师整体职业素质偏低。
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挂职企业锻炼的体会与思考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应成为既有丰富专业基础知识又有熟练专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有利于开拓专业视野、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双师素质。
职业学校教师挂职锻炼近几年,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明显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缺乏既有丰富专业基础知识又有熟练专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我有幸于2011年5月参加了由青岛教育局组织的“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一届计算机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学习”活动,分别在青岛速迅通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恒达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历时2个多月专业技能学习,在这次挂职锻炼活动中我感受较深,现将一些体会和想法探讨如下。
一、挂职锻炼的收获与体会1.自身的实践操作水平得到一定提高在挂职锻炼的两个多月里,我紧跟一线工人师傅虚心学习,在他们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拆卸计算机、安装市场上主流计算机的元器件,检测主板、硬盘、显示器的常见故障,在原来板卡级维修的基础上,逐步了解了计算机芯片级维修中主板、硬盘、显示器的结构知识、电路组成、工作原理等,掌握了常见故障检测及维修方法,大大地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自身实践动手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2.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融会贯通教学内容在挂职期间,我把自己的操作和工人师傅的指导及书本知识结合起来,使我对教材知识结构有了全新的认识,将一些教学中的实践难点和一线工人一起探讨,从中找出解决办法,并把操作的细节如实记录下来,整理归纳作为实践教学的参考,融入校本教材的编写,使校本教材内容更丰富、充实。
把自己在实习中的真实案例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使教学更生动,更具实践性,学生更爱学更易懂。
3.与时俱进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企业的一些内部资料,我切实了解到社会的热点和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到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类型的需求,进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充实案例教学,打破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融入当前高端技术,使教学内容真正的能“与时俱进”,实现学生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相对接。
以企业实践为平台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之我见【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通过以企业实践为平台提升师资队伍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探讨加强产教融合、搭建实践基地的重要性,为教师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提出培训与选拔机制的改进,推动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
其三,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
强调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以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倡导建立行业导师制度,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未来应继续加强产教融合,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持续优化课程结构,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训与选拔机制、课程体系、教师实践能力、学生实践能力、行业导师制度、建设、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概述文章主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关乎国家的未来,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
以企业实践为平台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将有助于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挑战,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产教融合,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本文将从加强产教融合、提高师资队伍的培训选拔机制、完善课程体系、推动实践能力提升以及建立行业导师制度等方面探讨如何以企业实践为平台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加强产教融合,打造实践基地加强产教融合,打造实践基地是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产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教育。
建立实践基地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和实习指导,使师生接触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们的实践经验,还可以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双师视角下提升高职教师企业挂职实效性的思考董虎胜;陆萍【期刊名称】《现代计算机(普及版)》【年(卷),期】2015(000)010【摘要】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与培养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但当前在教师挂职锻炼中的诸多问题,影响挂职锻炼的实效性。
从培养双师的视角,对企业挂职的运行管理机制与评价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提升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实效性的可行方案。
%Professional teachers' secondment for getting experience from enterprises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skills and cultivate the quality of"double-role teacher". Bu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project is affected by a few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process.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evaluation and some other questions are in details, proposes and some prac-tical solutions of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getting experience from enterprises.【总页数】4页(P24-26,33)【作者】董虎胜;陆萍【作者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技术学院,苏州 215009;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技术学院,苏州 21500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系统论视角下"双师型"高职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J], 顾馨梅;肖淑梅;王君2.“双师素质”背景下高职教师下企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方亦飞3.由高职教师奔赴企业挂职锻炼引发的思考 [J], 郭元4."双师型"背景下旅游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意——以萧山科技学院为例 [J], 董燕;胡俊5.高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之思考 [J], 李伟;郭红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1007-1423(2015)28-0024-04DOI:10.3969/j.issn.1007-1423.2015.28.006双师视角下提升高职教师企业挂职实效性的思考董虎胜,陆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技术学院,苏州215009)摘要: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与培养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但当前在教师挂职锻炼中的诸多问题,影响挂职锻炼的实效性。
从培养双师的视角,对企业挂职的运行管理机制与评价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提升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实效性的可行方案。
关键词:挂职锻炼;高等职业教育;双师0引言近些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与实用技能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后,也突显了硬件条件不足,教学质量不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等问题。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部提出培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既具有从事专业教学的能力,又具备在企业、工厂相关专业岗位的工作经验、能够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
可以说,具备双师型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是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践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旨在通过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从而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目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已在国内全面开展,各高职院校积极组织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
大量的专业教师走入企业,参与到行业、企业的生产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
这对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1专业教师企业挂职的意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企业,服务生产,走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的道路。
而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就是学校培养的学生知识技能与企业需求的脱节。
因此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者的教师,有必要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生产实践所需要的专业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学生。
当前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产业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使用要求能够掌握这些新技能的专业人才。
但学校中的教学内容通常滞后于生产,为了改革教学内容,专业教师则需要跟踪生产实践中的技术前沿,而下企业挂职锻炼则是实现这种需求的有效方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企业挂锻炼也可以帮助专业教师拓展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专业发展,进一步增强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实现双师素质增强,进一步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尽管当前各高职院校均已有计划地组织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成效不足的问题。
若要切实地进一步提升企业挂职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效性,仍需通过分析当前挂职锻炼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中所存在问题,从而探索针对趥趲现代计算机2015.10上性的解决对策。
2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教师企业挂职的重点是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去。
只有充分融入企业的生产实践,才能扩充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开阔眼界,从而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最终在回归教学时,主动把自己在企业生产实践中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到对学生的培养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因此在企业挂职中,参与到与自己专业发展与兴趣相符的岗位非常关键。
当前各高职院校一般采取按学期计划的形式确定下企业挂职教师名单,通过教师申请与院内审批的方式进行。
在审批时,出于深化与企业合作及便于管理等目的,通常会安排教师到一些联系紧密的实训基地单位挂职,或由教师个人选择企业。
尽管一些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方面与学校的合作较为密切,但仍难以保证其能够提供的挂职岗位与每位挂职教师的兴趣及专长对口。
另外一些教师出于个人原因,通过私人关系所找到的挂职企业或许与个人专业毫无关联。
在这样与个人专业发展没有相关的企业岗位上,虽然挂职了几个月,但对于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却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
尽管学校在安排教师挂职时努力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但挂职岗位安排仍是由企业所决定的。
而企业在接收挂职教师时,出于自已的利益考虑,也难以进行合适的定位。
首先作为合作单位,企业有义务接收挂职教师,但教师毕竟不是自己的员工,企业也无法按照员工的规定来要求教师。
还有一些岗位需要一定的培训与适应时间,一些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对待挂职教师安排的岗位上避重就轻,尽可能安排一些不参与到重要工作的岗位。
这其中也存在一些对于商业机密的考虑,毕竟对于企业来说,挂职教师仍是“外人”。
另外,由于教师挂职时间安排一般安排为半年度或集中于寒暑假,仅有几个月的时间。
对于企业来说相对较短,存在前后工作的衔接问题,为了节省人力,其也不愿意将一些重要的工作安排给挂职教师,或最多安排挂职教师作为“看客”。
对于挂职教师来说,由于未能参与到企业真正的生产实践中,自然难以获得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中,由于自身人手的短缺,一些员工常常需要身兼数职,而挂职教师的到来,则成为这些企业的免费“临时工”。
这些企业在对于挂职教师的岗位安排上没有规划和具任务,常常根据临时需要随机安排,而对于挂职教师来说,这样的临时工是无法达到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教师在挂职期间其身份如何定位?这不仅是挂职企业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学校需要面对的问题。
虽然教师在挂职期间不再参与到正常的教学中来,但其作为学校的员工仍需参与到学校的各项事务中来。
由于学校工作的需要,教师挂职期间仍需处理班主任工作、专业课程建设、毕业指导、项目研发等工作。
这种两面兼顾的情况使得挂职教师需要在企业与学校两方奔波,非常辛苦,也让企业认为挂职教师不够专注,从而不得不将挂职教师安排到一些不重要的岗位上,以减少对生产的影响。
这也必将影响到挂职教师与企业的融入度。
教师下企业挂职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这要求教师要主动地融入到企业生产中去。
但在对挂职工作的认识上,会受各种影响而存在理解上的偏差。
首先,当前教师到企业挂职已成为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的必备条件,因此一些教师会认为挂职无非在企业熬时间,仅把下企业挂职作为自己的时间任务,而非行动上的任务。
其次,一些教师到企业挂职,脱离了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不得不面对一个较为陌生的环境,却无法完成由“老师”向“学生”角色的转换,这样会产生一种自己是“客人”的心理,不敢主动参与挂职企业的各项工作。
另外,还有些教师由于企业无法像对待员工一样来约束自己,从而认为企业挂职可去可不去,把挂职看作为“休假”,利用挂职时间开展个人的教科研项目或创收项目。
这些对于挂职锻炼的错误认识势必将自己隔离于企业生产之外,无法实现挂职的真正实效。
3提升挂职实效的策略探索教师企业挂职通常需要安排半年左右的时间,对于学校来说,同时安排多名教师下企业挂职必然影响趥趶现代计算机2015.10上正常的教学安排。
若挂职教师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效,对于学校来说,不仅是带来教学工作任务上的麻烦,更是对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的时间损失。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挂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师整体队伍双师素质的提升,学校应从战略层次入手,首当其冲的就是需要建立挂职企业与岗位的评估机制,把好教师挂职的“入口”。
建立挂职企业与挂职岗位的评估机制,即对挂职企业与该企业可能提供的岗位进行综合评估,当教师申请到企业挂职时,根据评估结果与教师的个人情况进行双向考核,确定申报教师是否适合到该企业设置的岗位挂职。
这种科学评价机制将改变当前挂职企业选择中所带来的随意性问题,也是进一步增强与企业科学合作的举措。
当然这种评估机制也需要学校首先获得挂职企业的相关信息与设置的挂职岗位信息,这就需要前期工作的积累。
当前各院校对教师企业挂职整体上还是采用粗放的管理方式。
尽管学校都会要求申报挂职的教师首先提供任务书与实践计划等书面资料,但在教师挂职过程中,管理部门却很少对挂职的教师进行详细的跟踪督查,而有效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却是增强挂职实效的有效保障。
因此,学校应在教师挂职期间定期或不定期派出督查小组,对教师挂职企业进行走访或电话联系,了解教师在企业的工作状态,也与企业领导一起交流提升挂职教师的能力培养,从侧面给予其压力,帮助教师认识到需要认真对待学习的机会,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要求自己。
教师只有在挂职锻炼中的主动积极参与,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这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这期间也不仅是对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所涉及的理论知识部分,也需要主动的补充,及时给自己“充电”。
因此,教师在企业的挂职锻炼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长的过程。
为了调动教师在挂职时的积极性,学校应努力拓宽挂职锻炼的渠道,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挂职锻炼,并制定合理的津贴待遇条例,明确教师工作量的评定,建立教师挂职的激励机制,从政策上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挂职锻炼。
而且挂职的形式也不一定仅限于半年、一年期的到企业挂职,教师与企业间的合作申报项目、联合开展的科研项目等也可以计入挂职锻炼。
对于尚未投入企业挂职的教师来说,已经参加过企业挂职的教师的个人经历是对他们最好的引导。
因此,通过企业挂职人员的汇报与总结能够有效地向其他教师分享个人的收获,激发其他教师积极投入到企业挂职活动中来。
这其中对于企业挂职教师的收获成效的客观评价则尤为重要。
但如何评价挂职教师的成效?当前各院校常用的评价指标通常是要求教师在挂职期间需要发表相关的论文,完成总结报告或与企业联合申报课题,但这样的数量的指标是否能够真正的反映出挂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依然值得商榷。
毕竟教师通过下企业挂职锻炼所带来的能力提升并非是短时间所能够全部表现出来的,而且其成效的反映也并非仅仅只有论文与课题这样的形式,将企业生产的指标要求融入在课堂教学中未尝也不是这种成效的体现。
教师到企业挂职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加强产学合作,进而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教师通过企业挂职实现个人“双师”素质提高的同时,也了解了行业企业的一线生产需求,是解决教学脱离企业实际,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措施。
在理论与实践中,我们仍需摸索更加具有操作性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1]潘春胜,刘聃.高校教师企业挂职质量监控体系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128-129,143.[2]吕振凯,毕万新.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6):80-81.[3]刘孝刚.高职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3,15(12):89-91.[4]关锦文.到企业挂职锻炼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6:36-37.[5]徐春燕,王平安.破解“瓶颈”,提高专业教师下企业挂锻炼的有效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7:52-57.(下转第33页)趥趷现代计算机2015.10上现代计算机2015.10上Thought o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xercis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Enterpri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Role TeacherDONG Hu-sheng ,LU Ping(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 &Commerce,Suzhou 215009)Abstract :Professional teachers'secondment for getting experience from enterprises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skills and cultivate the quality of "double-role teacher".Bu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project is affected by a few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process.Analyzes the management,evaluation and some other questions are in details,proposes and some prac 鄄tical solutions of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getting experience from enterprises.Keywords :Secondment for Getting Experience;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Double-Role Teacher作者简介:董虎胜(1981-),男,江苏泗洪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陆萍(1979-),女,江苏太仓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技术、图像处理与信息安全收稿日期:2015-08-04修稿日期:2015-09-20Analysis of the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Animation CourseSHI Hang 1,CHANG Shan 2(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2.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Abstract :The three dimensional animation based on 3ds Max software teaching,it demands higher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make an animation.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cannot fit the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whereas the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 鄄ing method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teaching of 3ds Max software.Describ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ree-dimensional animation 3ds Max 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training,improves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3ds Max software.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teaching effect.Keywords :Three Dimensional Animation;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Teaching Reformation;3ds Max!!!!!!!!!!!!!!!!!!!!!!!!!!!!!!!!!!!!!!!!!!!!!!!!!(上接第26页)趦趰双师视角下提升高职教师企业挂职实效性的思考作者:董虎胜, 陆萍, DONG Hu-sheng, LU Ping作者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技术学院,苏州,215009刊名:现代计算机(普及版)英文刊名:Modern Computer年,卷(期):2015(10)引用本文格式:董虎胜.陆萍.DONG Hu-sheng.LU Ping双师视角下提升高职教师企业挂职实效性的思考[期刊论文]-现代计算机(普及版)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