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人才流失的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06.28 KB
- 文档页数:5
西部人才流失的成因及其治理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才的流动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
在中国,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的问题尤为严重。
本文将探讨西部人才流失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治理措施。
一、成因分析1.经济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就业机会有限,薪酬待遇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成熟,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西部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2.教育资源不足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高等教育水平和科研实力相对较弱。
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往往选择到东部地区就读或者工作,以获取更好的发展机会和资源。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是西部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3.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西部地区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相对保守,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缺乏吸引力。
一些年轻人渴望获取更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因此选择离开西部地区。
这种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差异也导致了西部人才流失的增加。
二、治理措施1.优化经济发展布局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经济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
通过吸引投资,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人才流失的可能性。
2.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
建设更多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吸引优秀的教师和学者。
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资源,鼓励更多优秀的人才留在西部地区。
3.改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政府和社会应积极改善西部地区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提供更多的文化和娱乐活动机会,培养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时,推动社会观念的更新和开放,构建更具吸引力的社会环境,吸引年轻人留在西部地区。
4.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为留在西部地区的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和福利。
例如,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住房补贴、加强职业培训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让人才在西部地区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减少人才流失。
西部人才流失的成因及其治理'[内容提要]: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人才。
解决西部人才流失的关键是要解决制度势差,要以制度创新来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要改革分配制度,在现有基础上要尽可能为人才提供优厚待遇。
重要的是要为人才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制度空间。
要转变观念,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应着力于留智,而不是留人;应采取积极策略,以主动流动代替被动流失。
要创新体制,大力发展各种层次教育,增加人才存量,以便及时补充人才流失所造成的空缺。
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西部有关人才问题的法律和法规,尽快走向人才的法治化。
[关键词]:西部人才研究\xa0\xa0\xa0\xa0\xa0\xa0\xa0\xa0人才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
”能否顺利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标,最关键的也是人才因素。
当前,西部地区人才队伍的流失十分严重,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西部落后面貌的改变和同先进地区差距的缩小,而且涉及到国民经济整体和长期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一、西部人才流失的主要特点\xa0\xa0\xa0\xa0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的主要特点是:\xa0\xa0\xa0\xa01、范围广。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厂矿企业、党政机关等各行各业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人才外流问题。
流失人才的单位,既有省级的,也有地县的;既有地方单位,也有中央单位。
不只是效益差的企业人才大量外流,效益好的企业人才外流同样严重。
\xa0\xa0\xa0\xa02、批量大。
由于改革和发展的不平衡,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一批又一批的向东南流去。
从甘肃的情况看,有的企业一次流失关键生产岗位技术人员达7人之多,使企业生产难以正常运行。
有的高等院校因流失教师严重,造成一些专业课程难以开设。
再如四川凉山州每年人才流失都在300的以上。
西部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摘要: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高校办学实力的战略选择。
西部高校必须更新观念,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高层次人才管理模式与激励机制,建立教师在高校发展中主体地位的制度导向,为高层次人才建立能干“事业”的平台。
关键词:西部高校;人才流失;对策一、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持续高速的发展。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东部与西部地区不仅在经济方面的差距拉大,而且在教育方面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
从高校数量上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有普通高校205所,西部有55所,占全国普通高校的25.4%,而到扩招当年的1999年全国有普通高校1071所,西部地区有251所,占全国普通高校的23.4%,比新中国成立初期下降了2个百分点。
经过十几年发展,到2011年全国有普通高校2483所,西部地区有549所,占全国高校的22.1%,比1999年又下降了1.3百分点。
众所周知,陕西是西部高等教育基础最好的省份之一,多少年来让陕西人为之自豪的是,陕西是全国的“高教大省”,高校的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无论在西部还是在全国,陕西的高等教育都处于龙头地位。
然而,从1999年开始,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使地处西部的陕西这个高教大省面临着挑战,东部有不少省在短短几年间其高校的数量就超过了陕西。
然而这仅仅是表面上的数量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作为“高教大省”的陕西高校因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在高层次人才、办学经费、办学环境与条件等诸多方面受到来自东中部高校的挑战,从而导致现有高层次人才的流失,而因为工作条件和待遇方面等因素,高层次人才引进更为困难。
处于西部的龙头地位的陕西如此,其他西部地区的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更为严重。
应该看到,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使高等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既为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按照国家“十二五”与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规模扩张逐步转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而师资队伍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西部地区如何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有所作为,关键是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
西部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报告名称:西部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报告摘要:西部地区是中国的经济腹地和发展重点区域,但科技人才资源开发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本报告通过对西部地区的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科技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西部地区的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而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的科技人才储备相对较少。
2. 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相对较少,科技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3. 缺乏科技创新环境: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还不够健全,缺乏科研平台、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支持。
二、问题分析:1.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西部地区相对较少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以及相对薄弱的科技创新环境,许多优秀的科技人才选择离开西部地区,到东部地区或海外发展。
2. 教育资源不足: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无法满足本地区科技人才培养的需求。
3. 人才引进困难:由于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存在困难,竞争力相对较弱。
三、发展建议:1. 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加大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建设和投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2. 完善创新环境: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和企业到西部地区发展。
3. 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和措施,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到西部地区就业和创业。
4. 加强人才流动管理:建立科技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在西部地区的流动与交流,提升整个地区的科技人才水平。
结论:西部科技人才资源开发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加大投入、优化环境和加强引进等措施,可以促进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西部地方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西部地方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西部地方高校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围绕西部地方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战略展开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西部地方高校的人才队伍现状西部地方高校的人才队伍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西部地方高校在招聘和留住高水平人才方面相对困难。
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吸引高水平人才成为一项挑战。
其次,西部地方高校在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相对于发达地区的高校,西部地方高校的教师队伍在科研能力、教学水平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另外,西部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相对薄弱,与实际需求不够契合。
西部地方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策略1. 加强人才引进和留住机制为了解决人才引进和留住问题,西部地方高校可以制定一系列具体措施。
首先,加大引进优秀人才的资金支持力度。
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条件,吸引高水平人才来到西部地方高校工作。
其次,提供良好的科研和教学环境。
西部地区的高校可以加大实验设备、图书馆等硬件设施的投入,营造良好的科研和教学氛围,从而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加入。
2.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西部地方高校需要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提升力度。
首先,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
西部地方高校可以与发达地区高校进行交流合作,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修班,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其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引导。
西部地方高校可以设立青年教师成长计划,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和教学工作,提升自身素质。
3.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为了更好地适应西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西部地方高校应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项目。
西部地方高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实习项目、企业导师制度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流失问题人力资源是高校最重要的资本之一,对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流失。
本文将探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流失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薪酬福利不尽如人意:高校教师是高校最核心的人力资源,但他们的薪酬待遇相对较低,福利也不够完善。
这导致了教师对于高校的忠诚度不高,很容易流失。
2.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高校普遍缺乏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机制,导致了人才的流失。
许多优秀的教师看不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往往选择离开高校去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3. 绩效评估不公平:当前高校普遍采用的绩效评估机制对教师的工作量和质量无法全面客观评价,导致不公平的情况出现。
这进一步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于高校的忠诚度。
二、解决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流失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流失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提升薪酬待遇:高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薪酬投入,提高教师的薪水水平,改善福利待遇,使其与其他行业相当。
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减少流失情况。
2. 构建职业发展机制: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可以设立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等,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教学改革,提升个人职业发展水平。
3. 公正绩效评估:高校应该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评估机制,将评估的重点放在工作质量和影响力上,避免简单以论文数量和科研经费等指标来评判教师绩效。
这样可以激励教师更加注重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增加投入和积极性。
4. 加强沟通与反馈:高校应该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与反馈,及时了解教师的需求和想法。
可以开展定期的教师座谈会或问卷调查,听取教师对于高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留住人才。
5. 建立鼓励创新的文化:高校应该建立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教学和科研的新方法和新成果。
第4卷第3期2002年9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 anjing U niversity of A eronautics&A stronautics(Social Sciences) V o l.4N o.3 Sep t.2002西部人才流失问题的理性分析及对策王 虎1 曲森森2(1.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南京210094;2.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摘 要: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西部的发展。
造成西部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层面的,如观念落后、环境不佳、待遇偏低、事业发展空间小,等等。
应从营造投资环境,吸引优秀企业,为人才事业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切实提高人才待遇问题,消除其后顾之忧;加强东西部合作,采用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注重生涯管理等方面入手打造能吸人才并留住人才的优良环境。
关键词:西部开发;人才流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129(2002)03-0033-03 中国经济学家徐逢贤历时7年,实地考察东西部30个县后,他所得出的其中几组数据十分令人关注:平均每一百人拥有科技人员,东部为18名,西部为2名;乡镇领导学历在大专以上的比例,东部占64%,西部不足20%;平均受教育时间,东部人达10年零8个月,西部人仅为3年零6个月。
据新华网陕西频道报道,今年上半年陕西省持续举办了数场人才交流大会,掀起了入世后西部人才市场招聘的一个高潮。
然而在人头攒动的招聘会场,却是许多东部发达地区的招聘摊位被围得水泄不通,而西部一些招聘单位却鲜有问津,门可罗雀。
据统计,陕西省今年毕业的4600多名硕士学位以上的研究生,有80%择业到了东部,尤其是东南地区。
陕西还算是西部地区中较为发达的省份,在大学生们择业的视野中尚且受此礼遇,其它省份则更不必说了。
西部人才匮乏,这是不争的事实;西部建设,急需大量人才,这无庸质疑。
西部地区新升本高校发展困境与对策分析【摘要】西部地区新升本高校面临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资源匮乏、人才短缺、科研水平不高等方面。
为了应对这些困境,可以从资源整合、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几个方面入手。
需要整合社会资源,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开展合作,共同支持高校发展。
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
要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创新,提高学校的科研实力,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西部地区新升本高校需要制定政策支持,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交流,同时加大投入,助力高校发展。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西部地区新升本高校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西部地区、新升本高校、发展困境、对策分析、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政策支持、合作交流、投入增加1. 引言1.1 西部地区新升本高校发展困境与对策分析西部地区的新升本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如学校规模较小、师资力量不足、科研水平相对较低、与重点高校存在明显差距等。
这些困境直接影响着西部地区新升本高校的整体发展和竞争力,也制约了学校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进步。
针对这些困境,我们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有效的对策。
资源整合是关键的一环,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人才培养也至关重要,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师资团队,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科研创新也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研实力,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西部地区新升本高校发展困境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促进学校发展和提升整体实力。
制定政策支持、加强合作交流、加大投入等措施将有助于西部地区新升本高校迈向更加繁荣和壮大的未来。
2. 正文2.1 困境分析西部地区新升本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金短缺是西部地区新升本高校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
这些高校在起步阶段的经费来源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学校的基础建设和教学科研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