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化学推断题知识点化学推断题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题型,通过观察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和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当我们遇到一个化学推断题时,首先需要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并根据反应的物质及其性质推断新物质的生成。
此时,化学方程式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化学方程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并根据反应类型来预测可能生成的产物。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反应等。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物质得到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
沉淀反应是指由于两种溶液混合反应而产生的沉淀物。
进一步,我们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对于常见的物质如金属、非金属和无机盐,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性质及其在不同反应中的行为。
例如,金属可以与酸反应产生氢气,但金属和非金属发生反应时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对于无机盐溶液,通过观察其是否发生沉淀反应,我们可以推断其中所含的离子及其摩尔比例。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
化学推断题通常会给出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我们需要根据这些信息来推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例如,如果给出了反应物溶液的颜色变化、气体的产生和沉淀物的生成等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现象来推断反应类型及可能的反应物和产物。
最后,我们需要遵循科学推理和实验结果验证的原则。
在解答化学推断题时,我们要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推理,合理地做出推断。
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结果验证我们的推断是否正确。
科学推理和实验结果验证是化学推断题解答的基本原则,也是化学研究的核心方法。
总结起来,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答需要掌握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常见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实验条件和现象以及科学推理和实验结果验证的原则。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题是化学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其解题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熟悉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性质和特征反应。
这是解答推断题的基础,只有熟悉这些物质的特征信息,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并进行推断。
2. 掌握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了解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可以帮助考生推断物质的性质和组成,从而快速解决问题。
3. 利用化学反应进行推断。
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推断题中往往会涉及到一些化学反应,考生可以通过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结合已知信息进行推断。
4. 充分利用图表和实验数据。
图表和实验数据在推断题中经常出现,考生应该善于利用这些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断。
5. 多练习题目,熟练掌握推断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只有不断地练习和总结,才能提高推断题的解题能力和效率。
总结起来,初中化学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技巧需要考生多方面的准备和积累,只有全面掌握知识和技能,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发言稿新民中学:王朝丽2017年11月21日一、近年来推断题的分值分布2013年第15题共4分;2014年第8题和第15题,共7分;2015 年第16题,共5分;2016 年第15题。
二、做推断题的技巧1、寻找题眼,提取重要信息,如:典型的物质变化、物质性质及特殊的反应现象与反应关系、想清楚每加一种物质的目的。
2、根据题眼进行正向或反向的逻辑推理。
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的理解以及化学用语熟练运用,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由于部分学生对物质间的相互转换关系模糊不清,不能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而部分学生因为化学用语不过关又造成失分, 对分析综合能力有很强的要求。
三、具体事例分析1、(2014?遵义第15 题)化工生产中需要对原料提纯,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经测定某氯化钠样品中混有硫酸钠,为了除杂质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在实验室研究中某学生设计方案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②能否用硝酸钡溶液?说明理由不能用硝酸钡溶液,会引入新的硝酸钠杂质无法出去;(2)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硫酸钠已除尽,方法是向上清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3)操作③的目的是使钡离子完全沉淀,③、④操作顺序能否交换,其理由是不能,得不到滤液;(4)此设计方案是否严密,说明理由不严密,过量的碳酸钠没有除去考点:此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操作和除去杂质的方法,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或试剂进行解答,本题难度较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的能力,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1)根据硝酸钡溶液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钠属于新的杂质进行解答;(2)根据氯化钡和硫酸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进行解答;(3)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进行解答;(4)最后根据过量的碳酸钠没有除去进行解答.2、(2016年第15题).氢氧化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矿石由MgQ FeO、CuO和Si02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请写出步骤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2H6 —MgC2+H2O (任写一个)(2)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有Mf、Fe3+、Cif、H (填离子符号)(3)已知: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表步骤二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 6.7〜9.1(4)3个步骤中均用到的操作是过滤(5)步骤三中生成产品的化学方程式为MgC2+Ca (OH 2—Mg (OH 2 J+CaCb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等知识点,电离方程式等.分析:本题考查碱的制备.组成矿石的四种氧化物中仅SiO2 不与盐酸反应,其余三种均能反应:MgO+2HCbMgC2+HO Fe2Q+6HCI—2FeCb+3HO CuO+2HG F CuCl2+HO, 溶液A的pH< 1,说明反映后溶液呈强酸性,盐酸过量,因此溶液A中的阳离子有Mg+、Fe3+、Cf、要使Mg (OH 2纯度高、损失少,必须把pH控制在Cf能完全沉淀、但氢氧化镁不能沉淀的范围内,即6.7 < pHv8.6的范围内;溶液B中一定有氯化镁,则B中加入熟石灰的反应为:C d OH+MgC—CaCb+Mg (OH)2四、知识要点归纳突破推断题不仅让学生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更重的是要引导学生有序灵活构建的“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网络,尤其是以酸、碱、盐为核心的知识网络。
推断鉴别题解题技巧一、关于“物质检验”的考题类型主要是:鉴别题和推断题。
物质的一般鉴别推断步骤是 1、物理方法:主要根据提示的一些物理特性来判断,如颜色,状态,溶解性2、化学方法:根据物质的一些特殊化学性质,如酸碱性,或者加入其他试剂进行反应观察现象来判断 今天主要看看其中的推断题,特别是近年的框图横线推断题这类题主要以考察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五大类别之间的反应为主,要求灵活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反应条件和现象。
二、解题方法审题⎪⎪⎩⎪⎪⎨⎧−−→−反应前后关联反应条件用途物理性质分析−→−推断(顺推,逆推,论证,筛选)−→−得出结论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固体的颜色:黑色:MnO 2、CuO 、Fe 3O 4、C 、铁粉、KMnO 4(紫黑色)蓝色:CuSO 4·5H 2O 、Cu(OH)2、CuCO 3红色:Cu (亮红色)、Fe 2O 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HgO黄色:硫磺(单质S )绿色:碱式碳酸铜[Cu 2(OH)2CO 3]3、气体的颜色和气味无色气体:N 2、CO 2、CO 、O 2、H 2、CH 4有色气体:Cl 2(黄绿色)、NO 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 3(此气体可使湿润pH 试纸变蓝色)、SO 2;有臭鸡蛋气味:H 2S4、溶液的颜色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含Cu2+ 溶液(蓝色)、 液态固态O 2(淡蓝色)KMnO 4溶液、石蕊试液(紫红色)5、常见沉淀颜色<七种>白色沉淀:BaSO 4、AgCl 、CaCO 3、BaCO 3、Mg (OH)2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6、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①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 4、AgCl (就这两种物质) ② 蓝色沉淀:Cu(OH)2、CuCO 3 CuSO 4 + 2NaOH = Cu(OH)2↓+ 2NaCl③ 红褐色沉淀:Fe(OH)3 FeCl 3 + 3NaOH = Fe(OH)3↓+ 3NaCl ;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 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⑥与血红蛋白结合,有毒的是CO ;⑦能溶于盐酸或稀HNO 3的白色沉淀有CaCO 3、BaCO 3、Mg (OH)2;不溶于稀HNO 3的白色沉淀有AgCl 、BaSO 4。
初中化学压轴题答题技巧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
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
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
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
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
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
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
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
初中化学四大压轴题答题技巧(选择、推断、实验、计算题)压轴题,一般来讲是试卷每道大题的最后几题。
压轴题不一定是最难的,但一定是学生容易丢分的,所以学生在做好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重难点突破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平时老师强调的一些“中考经典错误答案”,避免一些不应该的丢分。
下面我们分题型简单介绍一下压轴题的复习注意事项。
01选择题常见题型有图像题、图表题、技巧型计算及信息给予题。
图像题解题关键在于图像的横纵坐标、三点(起点、拐点、终点)、斜率。
极有可能考金属与酸的反应,需要学生分清楚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问题和效率问题,理解记忆等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等量酸与足量金属反应分别对应的4幅图。
例如:图表题一般考察质量守恒定律,一定要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透彻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重点是原子守恒和质量守恒。
解题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三个公式:1、密闭容器中,M前=M后;2、M参加=M生成;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分子个数比。
技巧型计算常用的是守恒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差量法。
守恒法和差量法主要用于求解质量、质量分数等具体数值的题目,平均值法和极值法由于可以确定数值的范围,因此常用于求某种物质可能是什么的问题,找出这几种方法对应的典型例题做一下,一道就可以。
理解不同方法的思路,知道什么样的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就能搞定这1分了。
信息给予题就需要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了,这个需要学生平时多多培养。
另外平时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比如把有用的信息、数据用横线划下来,这样可以避免二次审题的时候再浪费时间找已知条件。
02推断题常见题型有文字推断、实验推断、框图推断。
文字推断题解题方法类似于选择题中的信息给予题,从题干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是重点。
实验推断题要想做出来,需要掌握好物质的性质、变化和重点的几个基础实验。
框图推断题作为最难的一种推断,学生要么满分,要么0分,差距比较大。
初中化学推断题八大技巧
一、理解问题
1. 仔细阅读题目,弄清问题的意思。
2. 根据题目内容,抓住关键词,理解深层次的含义和要点。
二、信息收集
1. 充分理解习题内容,分析习题中出现的物质和反应。
2. 分析习题中所涉及到的化学概念和知识。
3. 对于未知物质,采用实验方法或在化学书籍中查找物质性质。
三、数据分析
1. 利用收集到的信息,找出物质的化学特性、变化趋势以及原因。
2. 找出题目中各物质的关系,根据化学变化规律,思考变化后的结果。
四、总结归纳
1. 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归纳出解题思路,确定答案。
2. 仔细审查最终得出的答案,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五、实践检验
1. 根据所得答案,进行实验操作,进一步证实题目的正确性。
2. 对于实验结果,比较和验证所得答案,确保最终答案的准确性。
六、实验分析
1. 根据实验结果,深入分析题目,确定题目的准确性。
2. 根据实验结果,深入分析实验操作,确定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推断结论
1.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推断出最终结论,确定假设的正确性。
2. 对于假设,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验,确定最终结论的正确性。
八、答题流程
1. 理解《初中化学推断题》,抓住关键词及隐含的意思。
2. 收集信息,分析习题内容,确认物质性质等。
3.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题目,验证题目的正确性。
4. 归纳出解题思路,推断结论,得出答案。
5. 按照以上步骤,最终确定答案,完成习题。
提分技巧丨初中化学8个方法巧解推断题初中化学推断题方法,思路及突破口推断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区分度与选拔功能。
它的特点是题面容量大,覆盖面广。
常涉及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和制备等知识内容。
拥有清晰的思路是解题的前题;选择合适的突破口是解题的关键;应用合理的方法是解题的保障。
一、解题思路阅读题目:要求通阅全题,统领大局。
关键点要反复读,读得它“原形毕露,真相大白”。
寻找突破:要求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正确推断: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验证答案:要求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
二、解题方法顺推法:通常以题首为突破口,按照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为依托逐步深入下去,直至顺利解题。
逆推法:通常以题给的结论或实验现象为突破口,从题尾入手依次向前逆推,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
分层法:将整个推断过程分层进行,先得出每层的结论,再统摄整理。
剥离法:根据已知条件把推断过程中存在的有明显特征的未知物质先剥离出来,再将其作为已知条件来逐个推断其他物质。
三、寻找突破1.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黑色的物质:按思考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蓝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SO4•5H2O);黄色的单质:硫磺(S);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
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SO2 + 2KOH == K2SO3 + H2O
H2SO3 + 2KOH == K2SO3 + 2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 + H20 == H2CO3 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N205 + H2O == 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5、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 + 2HCl == CuCl2 + H2O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CaO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
BaO + H2O == Ba(OH)2 CaO + H2O == Ca(OH)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
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 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