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1)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11
2003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2006-04-05综述2003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核辐射安全三大任务,着力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在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5%、人口自然增长5.64‰的情况下,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做出了贡献。
但是,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在较高水平,部分城市地表水和空气环境质量仍未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局部地区生态破坏仍在继续。
水环境状况与上年相比,2003年全省地表水污染程度有所降低。
省辖四大流域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主要污染因子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全省监控河段总长度7979.4公里。
其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3514.2公里,占44.0%,比上年减少98.5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789.5公里,占9.9%,比上年增加196.7公里;Ⅴ类水质河段长737.3公里,占9.3%,比上年增加533.5公里;劣Ⅴ类水质河段长2938.4公里,占36.8%,比上年减少631.7公里。
1.淮河流域监控河段总长度4513.1公里。
其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2313.8公里,占51.3%,比上年增加179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242公里,占5.3%,比上年减少179.8公里;Ⅴ类水质河段长135.0公里,占 3.0%,与上年基本持平;劣Ⅴ类水质河段长1822.3公里,占40.4%,与上年基本持平。
省辖淮河干流水质级别为良好。
支流中,竹竿河、潢河、白露河、史灌河、臻头河、沙河、北汝河、澧河水质级别为优;浉河水质级别为良好;汝河、大沙河水质级别为轻污染;洪河、颍河、汾泉河、黑茨河、沱河水质级别为中污染;水质级别为重污染的河流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惠济河、黑河、贾鲁河、包河、清潩河、涡河、双洎河。
与上年相比,白露河、沙河、北汝河水质改善,清潩河、沱河、黑河、大沙河、颍河、黑茨河、汾泉河污染程度减轻,涡河、贾鲁河和双洎河污染程度加重,惠济河污染程度持续加重。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9年)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为主题,以做好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的环保工作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参与宏观调控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污染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各项工作任务。
与2005年相比,2009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66%和13.14%,二氧化硫已提前完成“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09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89.7亿吨,比上年增加3.1%。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4.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9.8%,比上年减少3.0%;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55.2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0.2%,比上年增加7.6%。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77.5万吨,比上年减少3.3%。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9.7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4.4%,比上年减少3.9%;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37.8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5.6%,比上年减少2.9%。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2.6万吨,比上年减少3.5%。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22.3%,比上年减少7.7%;生活氨氮排放量95.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77.7%,比上年减少2.1%。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4.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009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214.4万吨,比上年减少4.6%。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5.9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4.3%,比上年减少6.3%;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48.5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5.7%,比上年增加5.6%。
烟尘排放量847.7万吨,比上年减少6.0%。
概述GAISHU2009年,我厅坚决贯彻中央和我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三保两抓一推动”的工作格局,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主动作为,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扎实开展“双保行动”,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加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力度,推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跃上新台阶着眼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地质找矿和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推进事关长远的重大基础性工作取得新突破着力保障和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和谐国土建设迈出新步伐扎实推进“两转两提”,国土资源部门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了新提高土地资源TUDIZIYUAN(一)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省土地总面积2.48亿亩。
2009年度,全省土地变化总量为60.42万亩。
2009年全省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可调整地类及其他原因减少耕地18.98万亩。
2009年全省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28.20万亩。
本年度全省建设占用耕地15.45万亩,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27.83万亩,占补相抵净增耕地12.38万亩,本年度全省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目标。
(二)扎实开展“双保行动”扎实开展“双保行动”,先后印发了《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用地预审和规划调整工作的通知》、《关于改进建设用地审批服务“扩内需、保增长”用地需求的通知》等文件,有力促进了投资拉动项目的用地保障,为石武客运专线河南段、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郑州二段工程等重点项目及时办理了用地或先行用地手续。
2009年,我厅再次被省政府评为“重点项目建设先进管理服务单位”。
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审批协调推进力度,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行领导包干,厅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带队组织专题调研,开展“一对一”和“点对点”服务,努力解决重点企业发展用地难题。
2012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12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综述2012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为主线,强化污染减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化污染防治、逐步改善环境质量,严格环境监管、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农村环保,不断推进生态建设,努力做到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科学发展、保护群众环境权益、提高环境质量水平。
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上年下降3.00%、2.61%、6.90%和2.37%。
地表水环境质量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2.3%和23.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累计达标率保持100%;城市地下水和水库水质总体状况良好;全省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百分比分别为89.3%、82.8%(按《GB 3095—1996》评价);城市建成区声环境质量级别为较好;全省自然生态质量状况良好;电离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状况继续保持良好水平。
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污染物排放量刚性增加,污染减排压力持续加大;环境容量有限,支撑发展的资源环境明显不足;水、大气等老污染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机动车、灰霾、畜禽养殖等新产生的污染问题逐步凸现,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公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期待日益迫切,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着巨大压力。
水环境地表水按照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办[2011]22号),按2 1项监测因子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全省地表水水质级别为中度污染。
省辖海河流域为重度污染,淮河流域、黄河流域为轻度污染,长江流域为良好。
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09年度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3.29•【字号】豫政办[2010]35号•【施行日期】2010.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09年度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通报(豫政办〔2010〕35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省政府与18个市政府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
同时,省政府将各市政府环保责任目标内容纳入了2009年省政府目标管理体系。
一年来,经过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各项环保目标完成较好,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各市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完成情况通报如下:一、环保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一)环境质量目标。
环境质量目标主要考核地表水环境质量、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和环境空气质量三项。
1.2009年,全省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达标率分别为94.9%和92.6%,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年均浓度分别比2008年降低24.9%和36.9%。
洛阳、济源、信阳、驻马店等4市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达标率为100%,平顶山、安阳、商丘、南阳、周口、新乡、焦作、鹤壁、开封、漯河、许昌、三门峡等12市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达标率在90%以上,濮阳市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达标率在80%以上,郑州市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达标率在70%以上。
信阳、驻马店2市出境断面氨氮浓度达标率为100%,焦作、济源、安阳、许昌、商丘、鹤壁、新乡、洛阳、南阳、平顶山、三门峡、濮阳等12市出境断面氨氮浓度达标率在90%以上,开封、漯河、郑州等3市出境断面氨氮浓度达标率在80%以上,周口市出境断面氨氮浓度达标率在70%以上。
2.2009年,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为99.5%,平顶山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为91.5%,其他17个城市均为100%。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南省2009年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6.09•【字号】豫政办[2010]64号•【施行日期】2010.06.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南省2009年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的通报(豫政办〔2010〕64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十一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管理工作规定进一步加强我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06〕64号)和环境保护部的有关要求,各省辖市、县级市政府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为载体,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2009年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通报如下:一、整体情况与2008年相比,2009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基本稳定,各省辖市空气质量级别均为良。
各省辖市和县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平均达标率为99.5%。
省辖市市区水环境功能区平均达标率为99.8%,较2008年提高2.58个百分点。
建成区声环境质量好转的城市有郑州、三门峡市,信阳市有所下降。
开封、安阳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省辖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平均为97.68%,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为99%。
全省除驻马店市正在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外,其余17个省辖市全部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我省机动车环保监测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郑州、安阳市建成机动车尾气环保检测线的基础上,2009年洛阳、许昌、平顶山、新乡、焦作、三门峡、南阳、周口、濮阳、商丘市建成了符合规范的机动车尾气环保检测线。
省辖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为78.71%,比2008年提高2.91个百分点。
38个省辖市、县级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有9个建成垃圾渗滤液处理站,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与2008年持平。
农业干旱监测预报2009年第 10 期河南省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 2009年4月12日河南省2009年4月12日农业干旱监测预报一、实测土壤墒情分析2009年3月29日~4月8日,全省范围内出现了1~10mm的降水。
据4月8日全省119个墒情监测站0~20cm实测土壤墒情资料分析:全省干旱面积进一步增加,其中豫北、豫中及豫西干旱程度加重,且面积有所扩大,豫东和豫中南局部出现了新的旱情。
目前有62个测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占测站总数的53%,其中:原阳、三门峡、灵宝、新安等12个测站为重旱;豫北、豫西、豫中及豫东局部的23个测站为中旱;豫北大部、豫西南及豫东局部等地的27个测站为轻度干旱,全省其他地区墒情适宜(实测土壤墒情见附图)。
二、遥感墒情分析根据同期卫星资料,对我省土壤墒情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全省土壤墒情适宜比例为59.6%(约4687万亩)局部地区有旱情发生,其中全省轻旱比例为20.4%(约1585万亩),中旱比例为15.9%(约1233万亩),重旱比例为2.5%(约194万亩)。
旱情主要发生在安阳、郑州、濮阳、洛阳、开封、平顶山、济源等地,同前期监测结果相比,旱情明显加剧。
总体来看,全省旱情比较严重,对小麦抽穗生长较为不利(见土壤干旱遥感监测图)。
三、下一旬天气预报预计4月中旬全省旬降水量偏少,全省旬平均气温正常。
旬降水量:全省1~10mm。
旬平均气温:西部山区和北部14~15℃,其他地区15~17℃。
旬内极端最低气温:西部山区和北部0~2℃;其它地区2~4℃。
主要过程预报如下:15日,受弱冷空气影响,全省偏北风4级左右,气温有所下降。
18~19日,全省自西向东大部分地区转阵雨或雷阵雨天气。
四、未来10天土壤墒情预报根据天气预报,下一旬降水仍偏少,全省旱情不会明显缓解。
预计至4月18日,黄河以北、豫中及豫西大部、豫东局部干旱维持,部分地区仍有中~重度干旱;豫南大部、豫西南及豫东局部土壤墒情适宜,0~50cm土壤相对湿度在60%~90%之间。
2009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2010-07-30/tabid/75/InfoID/17876/Default.aspx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9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综述2009年,全省环境保护紧紧围绕“坚持…两保一高‟(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努力保障发展需求,实现环境容量高效利用)、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污染减排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09年,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达标率分别为94.9%和92.6%,较上年分别上升1.4个和1.7个百分点;省辖淮河流域10个出省境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或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达标率分别为96.7%和86.6%,同比上升1.0个和3.9个百分点;全省地表水83个省控河流断面COD浓度年均值由2008年的27.3mg /L下降为25.7mg/L,下降5.9%;氨氮浓度年均值由2008年的3.61mg /L下降为2.53mg/L,下降29.9%。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的比例为90.8%,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为99.5%,同比保持稳定。
虽然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当前全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极其脆弱,加上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结构型污染突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等诸多因素,致使全省污染减排压力日益加大,环境形势仍然严峻,环保工作任务更加繁重。
水环境状况与上年相比,2009年全省地表水总体污染程度有所减轻,加权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由0.43降至0.34。
省辖四大流域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海河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其次是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全省监控河段总长度为7979.4公里,其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4253.4 公里,占监控河段总长度的53.3%,比上年减少3.4个百分点,减少274.8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1049.7 公里,占13.2%,比上年增加3.2个百分点,增加248.6公里;Ⅴ类水质河段长633.3公里,占7.9%,比上年增加4.2个百分点,增加338.7公里;劣Ⅴ类水质河段长2043.0公里,占25.6%,比上年减少3.9个百分点,减少312.5公里。
1.淮河流域水质级别为轻污染。
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监控的4513.1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2185.0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48.4%,比上年减少329.8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809.8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17.9%,比上年增加368.4公里;Ⅴ类水质河段长299.9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6.7%,比上年增加237.9公里;劣Ⅴ类水质河段长1218.4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27.0%,比上年减少276.5公里。
与上年相比,淮河干流、浉河、竹竿河、潢河、白露河、史灌河、汝河、臻头河、沙河、北汝河、澧河水质级别继续保持优或良,洪河仍为轻污染,颍河、沱河仍为中污染,清潩河、贾鲁河、双洎河、黑河、惠济河、大沙河、包河仍为重污染;涡河由重污染变为中污染;黑茨河由良变为轻污染,泉河由轻污染变为中污染。
重污染的河流中,贾鲁河污染程度显著减轻,双洎河、黑河、惠济河明显减轻,包河有所减轻;清潩河、大沙河污染程度基本无变化。
2.海河流域水质级别为中污染。
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监控的788.8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205.5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26.0%,与上年持平;无Ⅳ类水质河段,与上年持平;Ⅴ类水质河段长73.3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9.3%,与上年持平;劣Ⅴ类水质河段长510.0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64.7%,与上年持平。
与上年相比,淇河水质级别继续保持优,安阳河仍为轻污染,卫河、共产主义渠、马颊河仍为重污染。
汤河仍为中污染。
重污染的河流中,共产主义渠污染程度显著减轻,卫河、马颊河污染程度基本无变化。
3.黄河流域水质级别为轻污染。
主要污染因子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监控的1912.9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1351.0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70.6%,比上年增加55.0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88.0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4.6%,比上年减少19.0公里;Ⅴ类水质河段长159.3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8.3%,与上年持平;劣Ⅴ类水质河段长314.6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16.4%,比上年减少36.0公里。
与上年相比,黄河干流、宏农涧河、洛河、伊河水质级别继续保持优或良,沁河、天然文岩渠仍为中污染,蟒河、金堤河仍为重污染。
重污染的河流中,蟒河、金堤河污染程度明显减轻。
4.长江流域水质级别为轻污染。
主要污染因子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监控的764.6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511.9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66.9%,与上年持平;Ⅳ类水质河段长151.9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19.9%,比上年减少100.8公里;Ⅴ类水质河段长100.8公里,占监控河段长度的13.2%,比上年增加100.8公里;无劣Ⅴ类水质河段,与上年持平。
与上年相比,白河、老灌河水质级别继续保持良。
湍河、唐河水质级别由良变为轻污染。
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许昌、濮阳、信阳、平顶山、鹤壁、郑州、新乡、洛阳、济源9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级别为优,漯河、南阳、驻马店、安阳、三门峡、周口、商丘、开封、焦作9个城市水质级别为良。
6.城市地下水全省城市地下水水质级别为良,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鹤壁、驻马店、漯河、郑州、济源、南阳、平顶山、许昌、焦作、周口、安阳、洛阳、三门峡、商丘、信阳、新乡16个城市地下水水质级别为良,开封、濮阳2个城市为较差。
7.水库全省水库总体水质较好。
监控的23座大中型水库中,故县水库、窄口水库水质达到Ⅰ类标准;尖岗水库、白沙水库、陆浑水库、白龟山水库、孤石滩水库、石漫滩水库、昭平台水库、彰武水库、小浪底水库、三门峡水库、鸭河口水库、南湾水库、鲇鱼山水库、泼河水库、石山口水库、五岳水库、板桥水库、薄山水库、宋家场水库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宿鸭湖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省辖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2009年,全省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为33.40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4.03亿吨,占废水排放量的42%;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为19.37亿吨,占废水排放量的58%;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62.62万吨,比2008年减少排放2.47万吨。
措施与行动在全省开展“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年”活动。
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等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的环境监管,确保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
全省已投入运行的14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总规模达600.05万吨/日,基本实现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对全省造纸、电镀、制药、合成氨和硫酸企业实施了深度治理,治理企业总数达到301家。
提高造纸、皮革、印染、化工等水污染严重行业的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标准,对位于敏感区域的涉水项目开展水环境承载能力的专题分析,严格审查,合理引导。
大气环境状况2009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全省18个省辖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均为良。
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由低到高依次为:信阳、南阳、周口、驻马店、商丘、漯河、三门峡、濮阳、许昌、开封、新乡、洛阳、安阳、平顶山、焦作、鹤壁、郑州、济源。
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三门峡6个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达到二级标准,焦作达到三级标准。
与上年相比,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基本持平。
全省省辖城市降水平均pH值为6.64,酸雨平均发生率为0.3%。
济源、信阳、南阳3个城市出现酸雨,酸雨发生率分别为2.5%、1.0%、0.8%。
与上年相比,全省省辖城市降水平均pH值上升0.18个单位,酸雨平均发生率降低0.1个百分点,信阳、南阳、济源3个城市酸雨发生率分别降低1.9、1.8、0.3个百分点。
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2009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为22185亿标立方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35.5万吨,烟尘排放量为59.7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24.9万吨。
分别比2008年减少排放9.7万吨、1.66万吨和3.77万吨,措施与行动加强对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等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的环境监管,确保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
已有210台装机容量4265万千瓦燃煤(含垃圾发电)机组的脱硫设施及在线监测装臵,与省环保厅、省电力公司联网。
推进非电行业脱硫工程建设。
58家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大的氧化铝、焦化、化工、碳素、铅(锌)冶炼、黄金冶炼企业建设了脱硫工程。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关停小火电300万千瓦,关闭其他不符合产业政策、废气排放不达标企业174家。
对淅川钒土冶炼、巩义米河镇、信阳明港镇大气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对陕县刚玉和登封、巩义、偃师、禹州耐火材料企业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暂停审批拟扩大产能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煤化工等产能过剩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有效抑制大气污染严重行业盲目扩大产能。
声环境状况2009年,全省城市建成区声环境质量级别为较好。
城市功能区噪声测点达标率为88.1%,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路段达标率为84.5%。
与上年相比,城市功能区噪声测点达标率提高0.2个百分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路段达标率下降0.4个百分点。
周口、济源、三门峡3个城市建成区声环境质量级别为好;新乡、南阳、濮阳、鹤壁、开封、许昌、平顶山、安阳、驻马店、漯河、焦作、郑州、商丘、洛阳14个城市为较好;信阳市为轻度污染。
与上年相比,郑州市建成区声环境质量由轻度污染变为较好,三门峡市由较好变为好;信阳市由较好变为轻度污染。
周口、焦作、新乡、商丘、济源、许昌、濮阳、漯河、郑州、鹤壁、三门峡、驻马店、南阳、平顶山14个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级别为好;洛阳、安阳、开封3个城市为较好;信阳市为轻度污染。
与上年相比,开封、安阳2个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由好变为较好;信阳市由较好变为轻度污染。
措施与行动继续开展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做好噪声治理基础工作;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要求建设单位选用低噪声生产设备,高噪声设备采取基础减振和隔声降噪、消声等措施;同时督促企业加强厂区、厂界绿化工作,确保厂界噪声达标。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夜间施工等噪声扰民现象。
固体废物状况2009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0785.82万吨,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17.8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8064.29 万吨(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贮存量282.96万吨,处臵量2691.4 万吨,排放量1.31 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