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17
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31道小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题10分,依据平时作业完成情况(6分)以及卷面情况(4分)赋分。
二、本大题共两道大题,6道小题,共17分。
(一)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都没有问题的一项是()A. 市侩.( kuài) 烟销云散己所不欲,勿失于人B. 应.届( yìng) 毋庸置疑口慧而实不至C. 粗犷.(guǎng) 融会贯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D. 旌.旗(shēng) 叱诧风云文武之道,一张一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都没有问题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和字形。
考生应结合字义和字形辨析。
A项,烟销云散——烟消云散;勿失于人——勿施于人。
B项,应(yīng)届;口慧而实不至——口惠而实不至。
D项,旌(jīng)旗;叱诧风云——叱咤风云;一张一驰——一张一弛。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 细菌的活动范围极广,无所不至....。
C. 新的高中语文教材经过改头换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欢迎。
D. 在这些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沮丧地低下头。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A项,“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与句中“生活”重复。
使用错误。
B项,“无所不至”,意思是说,如果害怕失去已经得到的地位,那就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后用以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也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本句用的是最后一个意思。
使用正确。
C项,“改头换面”,指表面上改变一下,实质上跟原来的一样。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数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函数()()22x f x x ax e =++在R 上单调递增,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2,-∞-⋃+∞B .][(),22,-∞-⋃+∞C .()2,2-D .[]2,2- 【答案】D【解析】 分析:函数()()22x f x x ax e =++在R 上单调递增,即()'0f x ≥在上恒成立 详解:()()2 2x f x x ax e =++ ()()2'22x f x x a x a e ⎡⎤=++++⎣⎦由()()22x f x x ax e =++在R 上单调递增可得 ()'0f x ≥在R 上恒成立()2220x a x a ++++≥在R 上恒成立()()22420a a ∆=+-+≤解得[]2,2a ∈-综上所述,答案选择:D点晴:导数中的在给定区间单调递增,即导函数在相应区间内≥0恒成立,在给定区间内单调递减,即导函数≤0恒成立。
2.若点(,0)A t 与曲线x y e =上点P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3t 的值为( )A .ln 243-B .ln 242-C .ln 233+D .ln 332+ 【答案】D【解析】【分析】设(,)mP m e ,求得函数y 的导数,可得切线的斜率,由两点的斜率公式,以及两点的距离公式,解方程可得所求值.【详解】x y e =的导数为x y e '=,设(,)mP m e ,可得过P 的切线的斜率为m e ,当AP 垂直于切线时,AP 取得最小值可得1m m e m t e=--= 可得2()()120m t m t ----=,解得3m t -=-或4(舍去),即有23m e t m =-=,解得32ln m =, ∴332ln t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导数几何意义的应用、距离的最小值,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3.一根细金属丝下端挂着一个半径为1cm 的金属球,将它浸没底面半径为2cm 的圆柱形容器内的水中,现将金属丝向上提升,当金属球被拉出水面时,容器内的水面下降了()A .43cm B .316cm C .34cm D .13cm 【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等体积法求水面下降高度。
2019-2020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龙西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反对党八股》选段,完成11~13题。
(12分,每小题4分)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
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
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
我们不是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
因为中国原有语汇不够用,现在我们的语汇中就有很多是从外国吸收来的。
例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
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
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
当然我们坚决反对去用已经死了的语汇和典故,这是确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
11. 解释“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一句中“瘦”的含意,分析其实际表达效果。
12. 结合选文意思,“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会给本国语言带来怎样的问题?13. 选文中语言的使用有突出的特色,请就其中一方面作概括并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1. 不够生动活泼不够切实有力(或“空洞单薄”、“语言无味”)。
将阅读心理上的嫌恶转化为视觉上的难看,更加富于形象性。
12. 外国语言中坏的方面的堂皇进入,外国语言中于本国实际并不适用的方面的引进。
13. 明确概括一个角度,并根据这一角度稍加展开分析即可。
(明确角度、简要分析,各2分)参考角度:①句式;②修辞;③口语化。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谈运河就不能不谈到扬州,谈扬州就不能不谈到瘦西湖。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20年春季高二年下期末联考试卷考试科目: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者: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3小题,共9分)纪实摄影以其真实性和直观性发挥着直击现场、传播真相的巨大威力。
纪实摄影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优秀的作品必然尊重人性,体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在这个图像泛滥的高科技数码年代,我们见过太多体现高超摄影技巧的作品,它们固然是美的,但真正具有精神内核的纪实摄影作品还需具备某种超越美的内容,那就是唤醒社会良知,发掘人性之美。
这种美并非取决于夸张的视效、绚丽的光影,而是来自画面本身的深邃内涵和情感张力,体现出“充实之谓美”“人生之大美”。
这些影像诉说着人类生存中的美好、苦难和艰辛,以平凡而又发人深省的力量引来人们的深情注视。
纪实摄影的本质是以真代美,它的魅力和立足点,在于真实呈现事物的本来形态,向人们提供一种确凿无疑的图像证言。
与纯美的风景摄影所不同的是,纪实摄影崇尚的是师法自然、朴实无华的风格,且具有一定指向性,需要摄影师本着对人类生存及命运的体恤、关切和共情,以人道主义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实记录,在表明立场的同时揭示拍摄事物的内在价值和时代意义,因此不宜对客观事物进行夸大、粉饰和虚构,也切勿形式大于内容。
纪实摄影的真实性一方面取决于客观呈现未加修饰的现实,揭示出矛盾和问题,做到不煽情、不冷漠、不取悦;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细节来表现。
细节就好比影像的细胞,它最具真实性和说服力。
在文学界没有一个有才能的作家不重视细节描写。
摄影也是如此。
好的摄影人善于对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影像捕获,通过局部和小切口展示人们常常视而不见的丰富细节。
比如这次疫情中被摄影师拍摄的含泪的眼、粗糙的手、疲倦的面容和贴着创可贴的脸,它们构成了影像的血肉和肌理,成为最具典型化的象征性符号。
若干年后,也许人们会淡忘这场疫情,但白衣天使脸上的美丽印记却依然令人记忆深刻。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文学的世界丰富多彩。
《再塑生命的人》中海伦·凯勒对光明的qǐ(1)_____盼,让我们感到世界的美好;《植树的牧羊人》中那个沉默guǎ(2)_____言的牧羊人,通过一己之力,改变了世界的模样,让人感动;《动物笑谈》中pú(3)______匐在地上的“我”,让我们在好笑、诧异之中感到一丝温暖;《皇帝的新装》中那个huá(4)______稽的皇帝,显露了统治者的愚蠢,让人唏嘘……二、情景默写2.分门别类辑古诗。
下面是小文以“意象”为主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请在画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或题目,为(甲)处补写一个词语。
三、翻译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国人道.之______(2)因往晓.之_______(3)盖.以诱敌________四、选择题4.小文为“庆祝建国70周年,回顾红色革命”的班刊栏目选择素材。
最适合的一项是()A.《白洋淀纪事》B.《湘行散记》C.《镜花缘》D.《猎人笔记》五、名著阅读5.《朝花夕拾》中既有“小鲁迅”天真可爱的身影,也有“大鲁迅”深沉自省的情思。
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从“大鲁迅”的角度,说说下面这两个语段蕴含的思想感情。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阿长与〈山海经〉》阅读《西游记》部分目录和精彩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目录(节选)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第一百回径东土五圣成真选段八戒道:“哥哥,你急急忙忙叫回去是怎么说?”行者道:“我将扇子搧了一下,火光烘烘;第二扇,火气愈盛;第三扇,火头飞有千丈之高。
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统编版2019)02语文·全解全析1.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这种联系和差异在古代尤为突出”错误。
依据“‘天下观’和‘疆域观’这两个概念虽然存在差异,但有着内在的联系,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可知,原文只说二者的内在联系在“中国”古代比较突出;B.“居于‘禹迹’之内的人们宣称……”错误。
原文的表述是“禹之迹,就是大禹治理过的地方,是文明之区,有别于蛮夷之地。
在人们用大禹的名义说明自己的地方时,已经包含了华夷两分的意义,夷狄均在禹迹之外,而宣称居于‘禹迹’之内,则成为华夏人地理认同的重要方式”,此处并非居于“禹迹”之内的人们宣称的观点;C.“‘中国’‘京师’‘四方’‘诸夏’等大略相当于‘华’‘华夏’的空间范围”错误。
原文的表述是“中国之文,与四方相对”“若以中国对四夷,则诸夏亦为中国”,可见“中国”“京师”“四方”“诸夏”不尽相同。
故选D。
2.B【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王朝可通过各种方式对一无所知的‘蛮夷’世界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管理”错误。
原文的表述是“‘蛮夷’世界也是存在层次的,其中一些是与‘华’在地理空间或者文化、经济上有着直接接触或者往来的,而另外一些则几乎毫无往来,对于‘华’来说只是道听途说,甚至一无所知”,可见王朝无法对一无所知的“蛮夷”世界进行管理。
故选B。
3.B【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依据“中国古代相应形成‘王者无外’的政治观念,而其所标榜的国际秩序,相应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没有边界的‘天下秩序’。
中国古代的中原王朝一直未将统治视野局限于‘中国’,也就是目前我们所理解的中国本土,而是以中国本土为核心,观照普天之下”可知,“王者无外”含有君王“观照普天之下”的意思。
ACD均符合,而“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的意思是:所谓的征伐,是上级征伐下级,相对的诸侯国是不能相互征伐的。
2019-2020学年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医药为中华民族健康繁衍生息和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在与疫病斗争的实践中,中医药防疫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逐步形成和完善。
早在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就系统论述了疾病预防理论,在战国时期就已设有与清洁卫生有关的官职和除害防疫的专职人员,在汉代已经出现了通过消毒来防治疫病传播的方法。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在治疗乙脑、麻风、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时,中医药疗法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等方面成效明显,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
②中医药在历史发展中取得重大成就,不仅守护了中华民族的健康,也对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明、清时期发明的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医学接种免疫预防的先驱,曾传播到西方并产生很大影响,为全球最终消灭天花作出了贡献。
青蒿素的发现也是从中医药典籍中获得灵感,已经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③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中医药显示了明显疗效。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超过7.4万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
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这一突出成效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④积极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发扬光大。
中医学与西医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差别很大,治疗疾病各具特点、各有优势。
中医学的研究方法蕴含着系统论,主要以整体为着眼点,多以定性观察为手段,一般采用综合的方法进行辨证论治;西医学的研究方法体现着还原论,主要以局部为着眼点,多以定量实验为手段,一般采用分析的方法进行辨病论治。
可以说,中医和西医是人类医学之树上生长出来的两个枝繁叶茂的分枝。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五校联考高二语文出题学校:蓟州一中静海一中第一卷(共36分)一、基础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粳.米(gēng)曲肱.(gōng)摭.取(zhé)卷帙.浩繁(zhì)B. 慰藉.(jiè)淬.火(cuì)潢潦.(liáo)小有舛.漏(chuǎn)C. 忿懥.(zhì)哀矜.(jīn)恤.孤(xù)见.素抱朴(jiàn)D. 谀佞.(nìng)偾.事(fèn)停爨.(cuàn)经训菑畲..(zī shē)【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
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A项,“粳米”的“粳”读jīng,“摭取”的“摭”读zhí;B项,“潢潦”的“潦”读lǎo;C项,“见素抱朴”的“见”读xiàn。
故选D。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脚踝踯躅赝品陷阱铁裙箍犄角之势B. 打褶痉孪虬曲龌龊搽香粉噤若寒蝉C. 宅邸勋绶皱襞安详一垛墙惊惶不安D. 精粹沉缅果脯腼腆扣板机欢呼雀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项,“犄角之势”错误,应该为“掎角之势”;B项,“痉孪” 错误,应该为“痉挛”;C项,正确;D项,“沉缅”错误,应该为“沉湎”。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可以用结构辨析法。
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普遍意义看,劳动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必要手段,既是人的生存生活之本,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成为大众常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生存”成为国际共识。
劳动教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社会积累的生产生活知识技能,着重培养自食其力的本领、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劳动创造的精神。
显然,劳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运用知识技能获得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教育实践,可以培养青少年尊重劳动、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意识,培养为自我服务的技能以及认真、负责、、创造性地对待劳动的态度,培养合作劳动和独立劳动的能力。
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正确评价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了解社会百业分工和个人职业倾向,明白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职业都有意义,都很光荣。
在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教育属于一种高级的社会实践,是了解与服务社会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是强国富民的大事。
而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学习、科学实验、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等,主要解决认识深化、知行统一问题,单纯的职业技术教育侧重技能培养,都不属于劳动教育的范畴。
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各国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教育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就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体脑结合、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就是把劳动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内容。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贯通,在劳动教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落实五育,在五育中认识劳育、把握劳育、实现劳育。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它关系到青少年劳动素养的培养,这是其他四育无法替代的;另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健体、育美作用。
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内容价值,生活劳动着重解决个人自理问题,生产劳动侧重解决物质财富创造问题,服务劳动侧重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载体价值,五育并举,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
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劳动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方面要看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基因,重视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光荣传统,培养时代新人对劳动教育的要求极为迫切。
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当今时代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发生重大变革,会对劳动教育产生影响和冲击。
要构建科学实用的现代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既培养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者,还培养大国工匠,也培养创造发明的科学大师,形成崇尚劳动创造的社会风气,从简单体力劳动引向创新创造复杂劳动,加快教育强国和制造业强国建设。
(摘编自曾天山《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落实机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劳动创造了人是说劳动创造了物质、精神财富,人类持续发展要靠劳动教育完成。
B.职业技术教育的技能培养和知识学习、科学实验、社会实践不属于劳动教育范畴。
C.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贯通,其它四育能在劳育中实现,这体现了劳育的独特价值。
D.劳动教育通过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形成整个社会都崇尚劳动创造的社会风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点明劳动和劳动教育概念内涵的目的是为后文劳育是五育中最根本的教育张本。
B.在论证劳育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前,文章论证了劳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C.在讨论劳动教育的特殊价值时,文章从五育辩证关系的角度进行讨论,说理明白。
D.文章讨论了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落实机制,同时指出劳动教育在目前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劳动的对象有自然、社会两方面。
B.劳动和教育结合能帮助青少年正确评价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能培养合格的劳动者。
C.劳动教育中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原因是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的重大变革。
D.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教育被赋予特殊含义,社会主义教育有重视劳动教育的传统。
【答案】1.D2.A3.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本题要求选正确选项。
A项,“劳动创造了人是说劳动创造了物质、精神财富”表达片面,原文“从普遍意义看,劳动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必要手段,既是人的生存生活之本,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人类持续发展要靠劳动教育完成”夸大其词,原文“劳动教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B项,“职业技术教育的技能培养和知识学习、科学实验、社会实践不属于劳动教育范畴”缺少限制条件,原文“而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学习、科学实验、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等……都不属于劳动教育的范畴”,缺少“一般意义上的”。
C项,“其它四育能在劳育中实现,这体现了劳育的独特价值”曲解文意,原文“在劳动教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落实五育”,并未说“其它四育能在劳育中实现”;“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它关系到青少年劳动素养的培养,这是其他四有无法替代的”这才是“劳育的独特价值”。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本题A项,“目的是为后文劳育是五育中最根本的教育张本”理解错误,原文“要看到劳动教育的载体价值,五育并举,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并没有体现“劳育是五育中最根本的教育”。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本题C项“劳动教育中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的重大变革”表述不全面,原文“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劳动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当今时代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发生重大变革,会对劳动教育产生影响和冲击”,可见“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的重大变革”只是“劳动教育中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其中一个原因。
故选C。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很多人都认为,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是在工业革命之后,而在这之前,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对自然的改变微乎其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随着农耕时代的到来,人类开始改变土地和植物,田地先是零零碎碎,星星点点,到最后连天连地,几乎所有能种植的平原都被开垦出来,包括山巅。
与此同时,很多植物也在慢慢减少,成了珍稀植物,甚至濒临灭绝。
到了工业革命时代,人类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又开始污染海洋和空气。
可以说,我们与自然并未真正和谐共处过,只不过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使得自然陷入更深重的危机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然界并不存在真正的平等,食物链一环套一环,生生不息,连绵不绝,不是只靠人文观念中的平等友爱就能带来和谐,人类首先要做的是控制人口规模——如果科技的发展跟不上人类繁衍的速度,那么地球的生态压力就无法减轻;而如果人人都像瓦尔登湖畔的梭罗、台湾写《讨山记》的阿宝、这两年生活在终南山上的二冬那样去生活,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也必将给自然带去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对于60亿人类来说,刀耕火种已不再是一种低成本的生活。
相对于庞大的人口数量,大自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变成了“小自然”“小小自然”,很脆弱,也很珍贵。
回头去看,大自然之所以还没有完全被毁掉,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常被生态文学所诟病的现代文明在居中调停。
如果不是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在都市中就能获得大量生活资源,大自然还有什么机会苟延残喘,全球森林的覆盖率又怎么能出现上升趋势?谈及生态文学,人们存在着一种印象:生态文学最重要的书写对象是那些花木藤草、鸟兽虫鱼,要把人类放在万物中去平等考量,核心思想是老庄的齐物观;生态文学仿佛就是要与工业文明为敌,推崇躲开现代文明,与原始山林为伍……然而,只要认真思考就会发现,生态文学的视野不应止于此。
生态文学当然应关注花木藤草、鸟兽虫鱼,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反思人类的急功近利,但也不应忽略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时代已经走到了21世纪,与其退却去求诸历史,不如勇闯去求诸未来;与其反工业反现代文明,不如加大力度,多快好省地发展科技,推动文明滚滚向前。
想想看,当农业畜牧业食品制造业更高效环保地提供健康的食品时,当无污染能源应有尽有时,当人类出行都在天上飞、地面的道路可以废弃时,当人口得到有效控制不再给地球过大压力时,大自然无须伤及本体,就能给予我们馈赠,比如清风明月、花香雨露,那时,回归自然怀抱的我们才是问心无愧的。
由此,科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法宝,也是生态文学创作不应绕过的话题——我们要做科技的坚定拥护者,让科技帮助人类实现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再做饕餮自然的掠食者,而是自然秋毫无犯的访客,这才是对自然的最高致礼。
(摘自谢宗玉《生态文学之思》《光明日报》2018年02月02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进入农耕时代之后,群体性的开垦和种植行为导致了土地增加,植物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的结果。
B.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人类对自然破坏空间的扩大,生态危机的日益凸现,遏止了现代科技的进步。
C.迄今为止,庞大数量的人口并没有完全毁掉大自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D.长期以来人们对生态文学的印象多停留在老庄的齐物观上,把花木藤草、鸟兽虫色作为书写对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科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法宝,也是生态文学创作不应绕过的话题。
B.作者先破后立,用事实说话,阐述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不止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的观点。
C.作者认为“刀耕火种已不再是一种低成本的生活”的前提是科技发展跟不上人类繁衍的速度。
D.文章首先立足人与自然,论述生态问题,既而论述生态文学,得出观点。
步步深入,层次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想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除了可以依靠平等友爱的文化理念,还应该注意控制人口的规模。
B.如果不是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森林的覆盖率不太可能出现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