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桥梁设计计算实例桥梁本科学位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171.91 KB
- 文档页数:15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章桥型方案比选1.1 概述本次的毕业设计的题目为桂林雉山桥重建方案上部结构初步设计,全桥为(80+140+8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桥宽为23m分为两幅,设计时只考虑单幅的设计。
梁体采用单箱单室箱型截面,全梁共分86个单元,单元长度分别有1m 1.2m、2m 2.9m、3m3.5m、4m4.5m。
由于连续刚构梁桥的受力特点,支点附近承受较大的负弯矩,而跨中则承受正弯矩,因此梁高采用变高度梁,梁底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这样不仅使梁体自重得以减轻,还增加了桥梁的美观效果。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超静定结构,手算工作量比较大,且准确性难以保证,故本设计采用桥梁博士软件进行计算,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准确度也得以提高。
1.1.1 设计依据设计任务书1.1.2 技术标准⑴ 设计标准:设计荷载:公路-I级,设计车速80km=0.75fpk=0.75 X1860=1395MPa,预应力损失按张拉控制应力的25%古算。
得到所须的预应力钢铰线的根数:N PCn 二(4-27)(";com s) A^采用15© j15.2预应力钢筋束,采用OVM15-19型锚具,供给的预应力筋截面面积为Ap=n x 139mm,采用© 90的金属波纹管成孔,预留管道直径为90mm.4.2预应力钢束布置连续梁预应力钢束的配置不仅要满足《桥规》(TB10002.3—99)构造要求,还应考虑以下原则:1、应选择适当的预应力束的型式与锚具型式,对不同跨径的梁桥结构,要选用预加力大小恰当的预应力束,以达到合理的布置型式。
2、应力束的布置要考虑施工的方便,也不能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任意切断钢筋那样去切预应力束,而导致在结构中布置过多的锚具。
3、预应力束的布置,既要符合结构受力的要求,又要注意在超静定结构体系中避免引起过大的结构次内力。
4、预应力束的布置,应考虑材料经济指标的先进性,这往往与桥梁体系、构造尺寸、施工方法的选择都有密切关系。
平面线型设计,在满足道路主要技术指标的前提下,综合地形条件、考虑行车安全舒适及综合经济因素,共设置了两个平曲线,在JD 2处因为转角比较小,半径R=500m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曲线长度消除半径很小的视觉误差,在此处设置300m 的缓和曲线。
2、平曲线计算以第一个平面曲线为例计算:已知=67°49′43″取圆曲线半径R=250m ,如图 2.2图2.2 JD 1平曲线—路线转角 L —曲线长(m ) T —切线长(m ) E —外矩(m ) J —校正数(m ) R —曲线半径(m )h l —缓和曲线(m ) y l —圆曲线(m ) (1) 计算缓和曲线长度: 设::1:1:1h y h l l l =则有公式 h h l l R L 32180)2(0=+-=πβα61.2131806479.282180.180R=+⋅⨯=παπh l m取m l h 200=为了满足线形舒顺和美观的要求,回旋曲线参数A 应满足: R A R ≤≤3/ 即m 480m 33.5393≤≤⇒≤≤⇒≤≤h h h l R l RR Rl R 所以 取m 200=h l 满足要求。
ααR l y 6479.280=β缓和曲线上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为:20048047804733⨯⨯==h s Rl V α=0.113 (2) 曲线几何元素的计算: JD1的计算321149.8m 2240h h l l q R =-==99.86mP=243115.0m 242384h hl l R R R =-==3.47m Rl h 6479.280=β= 125611472.1982tan)(=++=q P R T αm958.3552180)2(0=+-=h l R L πβαm947.512sec)(=-+=R p R E αm40.9872=-=L T J m 曲线主点桩号计算:在地形图上测得AB 间距离340.020m ,即得124335JD K =+K0+340.020则 547.14101+=-=K T JD ZH 547.2010+=+=K l ZH HY h 505.4370+=+=K l HY YH h 505.4970+=+=K l YH HZ h526.31902/+=-=K L HZ QZ020.34002/1+=+=K J QZ JDJD2的计算321149.8m 2240h h l l q R =-==99.86m P=24311 5.0m242384h hl l R R R =-==3.47m Rl h 6479.280=β= 1256111092tan)(=++=q P R T αm733.2172180)2(0=+-=h l R L πβαm245.62sec)(=-+=R p R E αm1.2982=-=L T J m 曲线主点桩号计算:在地形图上测得BC 间距离1092.04m ,即得JD2=K1+092.04 则 208.01011+=-=K T JD ZH 208.0751+=+=K l ZH HY h957.1071+=+=K l HY YH h 957.1721+=+=K l YH HZ h14.09212/+=-=K L HZ QZ04.09212/1+=+=K J QZ JD其它各桩号坐标见附表一《逐桩坐标表》2.2公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的等级为二级公路,根据技术要求以及沿线自然条件,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纵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二级公路设计(沥青路面)145662 技术等级和技术指标的确定该公路为二级,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2]可查得主要技术指标。
2.1 平面线形设计表2-1 主要技术指标汇总简表2.2 路线纵断面设计表2-2 主要技术指标汇总简表2.3 路基横断面设计表2-3 主要技术指标汇总简表3 纸上选线起始点选择在地形图的左下角A 点至左下角B 点。
根据地形条件和《道路勘测设计》[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2]各部分技术指标在地形图上选择了两条路线。
确定两个方案:方案一和方案二。
3.1 路线方案的比选平曲线要素计算如下: 方案一 路线1(1)1JD =20°R=800 m s L =100 m内移值 243=0.52 m 242384s s L L p R R =-切线增值 32=49.99 m 2240s sL L q R=⨯-缓和曲线角 o 090=3.58sL Rβπ=02β<α切线长 ()tan =191.14 m 2T R p q α=++平曲线长 (22=379.28 m 180s R L L παβ)-=+外距 ()sec=12.87 m 2R p E R α+=- 切曲差 23m D T L =-=故s L :y L :s L =1:1.79:1,符合规范要求。
(2)2JD α=18°R=800 m s L =100 m 内移值 243=0.52m 242384s s L L p R R =-切线增值 32=49.99 m 2240s sL L q R =⨯-缓和曲线角 o 090=3.58sL Rβπ=02β<α切线长 ()tan =176.78 m 2T R p q α=++平曲线长 (22=351.35 m 180s R L L παβ)-=+外距 ()sec=10.50 m 2R p E R α+=- 切曲差 2 2.21 m D T L =-=故s L :y L :s L =1:1.51:1,符合规范要求。
1 设计总说明1.1 地理位置图(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1.2 设计依据根据设计任务书及所给定的地形图(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2004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D40-2002 )(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1.3 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1)公路路线设计在1 :2000 的地形图上,进行路线平面、纵段面、横段面设计并选定桥梁桥涵位置类型,完成相应的图、表以及有关的计算书、说明书等工作(路线长度不小于2.0km)。
(2)路基路面设计在路线设计的基础上,完成路基设计、排水、防护、支挡工程、特殊路基等设计;路面工程设计(进行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厚度计算与方案比较)。
(3)桥涵初步设计根据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完成桥涵标准图的选择,包括相关图纸、表格、工程数量及相关说明。
(4)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完成施工组织和施工图预算或概算(桥涵),提交相应的计算书和与说明书。
1.4 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1)按设计课题的要求,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做出不同的设计方案,交出最后的成果图。
(2)认真设计、准确计算、细致绘图、文字表达准确流畅。
(3)树立科学态度,注重钻研精神、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4)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进行毕业设计管理,努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5)注重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
1.5 路线及工程概况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二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10 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X0.75米,硬路肩为2 X0.75,行车道为2 X3.50 米。
某新建二级公路设计姓名:专业: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某新建二级公路设计起始桩号:K0+000~K2+274.5绪论为了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并在各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我们选择了重庆某地区新建二级公路设计作为毕业设计,这是在毕业之前对自身学习状况的最后一次检查。
我所选择的设计路段是从K0+000至K2+274.5段,全长2274.5米,设计车速60km/h,路基宽度为10m。
此次毕业设计主要包括的内容如下:1、路线设计:在已知平面图的情况下,进行纵断面的设计,要求线路顺畅、填挖平衡、经济合理。
2、路基设计:包括各个桩号的填挖计算、填挖较大地段的稳定分析、整个线路的土石调运借配等。
3、路面设计:路基在不同干湿状态下,所设计的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方案的比选,要求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并满足各设计规范要求。
4、路基、路面排水工程;高填挖地段的防护工程以及路基加固工程:这一部分相当重要,对于路基排水,采用了边沟、截水沟、急流槽等排水设施;对于路面排水,除了对路面进行了路拱设计,还进行中央分隔带的排水设计;对于特殊路段的防护和加固主要采用了骨架内植草和挡土墙。
5、桥涵设计:包括桥梁和涵洞的形式、尺寸的设计。
目录1路线设计 (1)1.1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1)1.2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1)1.3平面设计方法 (2)1.4平曲线设计 (2)1.5纵断面设计 (4)1.6横断面设计 (5)2路基路面设计 (7)2.1一般路基设计 (7)2.2软基处理 (8)2.3路基防护 (9)2.4支挡结构设计 (9)2.5路面结构设计 (10)2.6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11)3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14)3.1路基排水设计 (14)3.2路面排水设计 (14)4涵洞基本构造 (14)4.1圆管涵 (14)4.2盖板涵 (15)5设计计算表···················································6参考文献······················································7结束语························································1 路线设计1.1 线形设计一般原则(1) 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微丘区,路线以方向为主导,平面线形三要素中以直线为主;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道路桥梁专业毕业设计--二级公路设计本篇设计以某县道二级公路设计为例,重点分析公路线型、几何标准、工程量计算、道路照明等方面的设计,并论述公路设计的重要性。
一、公路线型设计本设计所在道路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60km/h,设计标准车辆为货车,路基宽度为7m。
根据设计标准,其路缘坡为1:2,路面坡度不得大于6‰,超高不得小于7.5米,污水排放要求符合当地环保要求。
同时,考虑到设计路段沿线存在民房和农田,需要对路缘进行明显标识,减少危险因素。
本设计在考虑以上要素的基础上,采用了典型的加宽措施,对公路进行略微加宽,将路基宽度调整至8m,极力保障安全性,考虑到公路的通行顺畅,路面的设计要光顾到快速运输及舒适性因素,因此在光滑度、坡度等方面做了仔细的考量,最终确定了公路线型设计方案。
二、几何标准设计公路的几何标准直接关系到公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各项参数并进行充分论证。
1. 横断面设计在横断面设计中,本设计采用的公路基础宽度为8m,其结构层材料采用碎石路面,复合硬化结构的路基,路面厚度为25cm,地基处理方案为将其采用加剂法处理。
在整个横断面的设计中,将公路沿线的各种用地做了充分的考虑,采用颜色、材质、高度等多种手段进行区分,以达到更直观的效果,同时保障民众安全。
公路横断面设计图如下所示。
2. 纵断面设计根据路线设计,本公路平均纵坡为4‰,最大纵坡为6‰。
在纵断面设计中,本设计对公路纵向的坡度、坡高等做了详细的论证,保障公路在设计使用阶段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纵断面设计图如下所示。
三、工程量计算在公路设计中,工程量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在工程建设的预算、工程控制、以及工程进度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设计通过计算公路长度、宽度、横断面剖面积、纵断面剖面积以及相关的面积计算来达到对工程量的计算,并按照当地市场价格制定了合理的价格计算模式。
在工程量的计算中,本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各种因素,并根据经验和实践做出了合理的预估和评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咸阳郊县二级公路设计院(系):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班级:080704姓名:毛春晓学号:080704114导师:刘丽萍2012年 06 月咸阳郊县二级公路设计摘要本设计为咸阳郊县二级公路设计,该段路线总长为4327m。
本设计中设计车速为60km/h,双向两车道。
本设计是在对交通量进行分析,查找相应的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确定出公路的技术等级以及设计需要的各种参数,最终确定采用二级公路的技术指标进行设计。
结合周围的地形情况进行了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中有三个转角。
纵断面的设计中有两个竖曲线,满足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的各种要求。
在横断面的设计中,确定了横断面组成及各种要素后,绘制出横断面图。
本设计中路面设计采用沥青路面进行设计,主要包括结构层的拟定和设计层厚度计算。
设计中结合地形及周边环境条件,通过两条线路方案的比选,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关键词:二级公路;纵断面;横断面;排水;路基;沥青路面;IThe Xianyang suburban secondary roads designAbstractThis design is a secondary road of the Xianyang suburban and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section is 4327m. The design speed is 60km/h and the road has two lanes.The parameters which are needed in the design are defined by analyzing the traffic and searching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inally the secondary road’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surrounding terrain, the alignment of the highway is designed, which has three corners. There are three vertical curves in the design of vertical alignment, which all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 of the linear combination. In the cross section design, the cross section diagrams are drawn after determining the composition and cross section elements. The design of the asphalt pavement mainly contains the selection of the structure layer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layer thickness. The design is combined with the terrain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conditions, an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wo line programs, the best solution is ultimately determined.Key words:secondary roads; vertical section, cross section ;drainage; roadbed; asphalt pavement;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Ⅱ)目录 (Ⅲ)主要符号表 (Ⅳ)1 绪论 (1)1.1公路建设的意义 (1)1.2设计背景 (1)1.3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1)2 设计资料及设计任务 (2)2.1 设计资料及设计依据 (2)2.1.1 设计资料 (2)2.1.2设计依据 (3)2.2 设计任务及主要内容 (3)2.2.1 设计任务 (3)2.2.2 主要内容 (4)2.3 基本技术指标 (4)3 路线平面设计 (6)3.1公路方案的拟定和比选 (6)3.1.1 概述 (6)3.1.2 选线的一般原则 (6)3.1.3 选线步骤 (6)3.1.4 方案比选 (7)3.2 道路平面设计 (7)3.2.1 平面设计的要求 (7)3.2.2 圆曲线设计 (8)3.2.3 缓和曲线设计 (8)3.2.4 平面线形设计 (8)3.2.5 平面曲线要素计算 (9)3.3 道路纵断面设计 (16)3.3.1纵断面设计的要求 (16)3.3.2 纵坡设计 (16)3.3.3 竖曲线设计及要素计算 (18)3.4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24)4 道路横断面设计 (26)4.1道路横断面设计 (26)4.1.1 横断面组成 (26)4.1.2 路基宽度的确定 (26)4.1.3 横断面其他组成元素的设计 (26)4.1.4 超高设计与计算 (27)4.1.5 路基横断面设计 (31)4.1.6 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32)5 路面结构设计 (33)5.1 路面结构类型选定 (33)5.1.1 路面设计要求 (33)5.1.2 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比较 (33)5.1.3 路面结构类型选定 (33)5.2 路面组合及构造设计 (34)5.2.1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任务及基本原则 (34)5.2.2 轴载换算及累计当量轴次 (34)5.3 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 (36)5.4 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 (37)5.5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37)5.6 设计指标的确定 (37)5.7 方案的计算概况 (39)5.8方案比选 (42)6. 道路排水设计 (43)6.1 排水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43)6.2 路基排水设计一般原则 (43)6.3 路基排水系统设计步骤 (43)6.4 边沟及排水沟设计 (44)总结 (46)参考文献 (47)致谢 (48)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49)毕业设计(论文)独创性声明 (50)附录外文资料原文及翻译 (51)符号表R圆曲线半径路线转角iQ偏移值P内移值T切线长L曲线长L圆曲线长YE外距J校正值L缓和曲线长度SH变坡点高程i纵坡坡度b左侧路缘带宽度1b右侧路缘带宽度2b x距离处的路基加宽值xB半幅行车道宽度i路拱横坡度Zi超高横坡度Yi行车道横坡度xA路等级系数cA面层类型系数SA基层类型系b1 绪论1.1公路建设的意义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公路是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公路建设意义重大。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次作业,它可以全方位地、综合地展示和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下面是网为大家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毕业论文,欢迎参考~一、路桥沉降段路基施工要点分析软土地基的排水问题增加了整个路基排水的难度,因为路基容易沉降和塌陷,路基不好控制。
我国南北土质有着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南方,由于降水量充足,大部分土质都是软而容易变形,再加上南方自然灾害频发,这使路基排水问题成了道桥建立的主要考虑问题。
为了确保排水通畅,路基排水的施工以防侵蚀、便于水系统畅通为前提。
可以适当在排水地方增加路面的高度,同时降低路基的坡度,就是道桥中间高,两边低,与周围形成一定的角度,这样有利于积水的排出。
还有,假设发现道桥路面有裂缝,应及时处理,防止流水下渗,破坏路基的硬度,防止再次沉陷。
二、路桥现阶段的沉降段路基施工技术路桥地基会出现沉降问题,除了自身材质质量问题外,就是路桥之间的衔接部位不够严密,路基过渡段工作没有做好。
施工人员应注意的是在施工中保持搭板和桥面面层在厚度和构造上的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沉降的可能性。
在方法的选择上那么应灵敏处理,根据当时需要作出决定,考虑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可以多种方法混合使用,尽量减少路基塌陷,最大程度上提升路基的承压才能。
还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状况,比方月降雨量和年降雨量,土质层下的水位变化情况等,然后做出最优决定。
处理台后填充材料的时候,尽量降低它的含水量。
三、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施工的特点和详细要求首先,道路桥梁的施工,不像一般修房子那样,几个月就可以完成。
整个工程在施工中,由于长期是室外工作,所以经常会受到各种外界自然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比方连续几个月的下雨,或者遇到地质灾害等难免会耽误工期,再加上道桥施工涉及面广,如地质学、物理学等,再加上技术问题的困扰,所以复杂度和难度也是可想而知。
1基本资料1.1公路等级:二级公路1.2主梁形式:钢筋混凝土T形简支形梁1.3标准跨径:20m1.4计算跨径:19.7m1.5实际梁长:19.6m1.6车道数:二车道1.7桥面净空桥面净空——7m+2< 0.75m人行道1.8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 2004)»,简称《桥规》。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简称《公预规》。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124-85)〉,简称《基规》。
2具体设计2.1主梁的详细尺寸主梁间距:1.7m11 1 1主梁高度:h= ( 1〜丄)1= ( 1〜丄)20=1.82〜1.1 (m (取1.8 ) 11 18 11 18主梁肋宽度:b=0.2m主梁的根数:(7m+2K 0.75m) /1.7=52.2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考虑到主梁翼板在接缝处沿纵向全长设置连接钢筋,故行车道板可按两端固接和中间铰接的板计算已知桥面铺装为2cm的沥青表面处治(重力密度为23kN/m3)和平均9cm 厚混泥土垫层(重力密度为24kN/m3),C30T梁翼板的重力密度为25kN/m3 2.2.1结构自重及其内力(按纵向1m宽的板条计算)图2-1铰接悬臂板计算图示(尺寸单位:cm)①每米延板上的恒载g!沥青表面处治:g! =0.02x1.0 :23=0.46kN/mC25 号混凝土垫层:g2 =0.09x1.0 X4=2.16kN/mT 梁翼板自重:g3= (0.08+0.14)/2 X.0 X5=2.75kN/m每延米板宽自重:g= g1 + g2 + g3 =0.46+2.16+2.75=5.37kN/m②每米宽板条的恒载内力:1 2 1 2弯矩:M min,g=-?gl o=-2 X5.37 X.71 =-1.35kN.m剪力:Q A g =g • o=5.37 X0.71=3.81kN2.2.2汽车车辆荷载产生的内力公路II级:以重车轮作用于铰缝轴线上为最不利荷载布置,此时两边的悬臂板各承受一半的车轮荷载下图:图2-2行车道板计算(尺寸单位: cm )后轴作用力140KN 的着地长度为a 2=0.2m,宽度b 2=0.6m ,铺装层的厚度 H=0.09+0.02=0.11m 垂直行车方向轮压分布宽度为:a i =a 2+2H=0.20+2 为.11=0.42叶b i =b 2+2H=0.60+2 %.11=0.82叶最外两个荷载的中心距离d=1.40 m ,则荷载对于悬臂根部的有效分布宽度: a=a 1 +d+2l 0=0.42+1.4+2 (X71=3.24m由于汽车荷载局部加载在T 梁的翼板上,故冲击系数取1+u=1.292,则作用 于每米宽板条上的弯矩为:Mmin, p =- (1+ u)=-14.09kN.m作用于每米宽板条上的剪力为:Q A P = (1+u ) —=1.292 / 140 =27.92kN=-1.2922■847O 31X44a 4 3.242.2.3内力组合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内力组合计算(基本组合):M ud=1.2 M A g+1.4 M A c=1.2 X(-1.35) +1.4 (-14.09) =-21.346kN.mQ ud=1.2 Q A g+1.4 Q AC=1.2 X.81+1.4 X.92=43.66kN所以,行车道板的设计内力为M ud =-21.346kN.mQ ud = 43.66kN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内力组合计算(短期效应组合):M sd=M Ag +0.7M AC= (-0.35) +0.7 X(-14.09) T.3=-8.94kN.mQ sd=Q sd+0.7Q A p =3.81+0.7 X7.92 4.3=18.84kN2.3主梁内力的计算2.3.1结构自重效应计算由计算跨径L=19.70m,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每侧栏杆机人行道构件重量的作用力为5 kN/m(1)结构自重集度主梁:g1=[0.18 X30+ (0.08+0.14) /2 X( 1.60-0.18) ] X5=9.76 kN/m横隔梁:0 15*016 边主梁:g 2 ={[1.00- (0.08+0.14) /2] ( 1.60-0.18) /2} XX5X 25 =0.624 kN/m19.70图2-3简支T 梁主梁和横隔梁简图(尺寸单位: cm )[I1丄 ______ *3理 ________.2号梁: g ; =2>g 2 =1.248 kN/m 中主梁: 2g 2 =2 >g 2 =1.248 kN/m 桥面铺装层: 1 g 3=[0.02 7. 00 23+(0.06+0.12) >7>24]/5=3.67 kN/m2一、2栏杆和人行道:g 4 =5 X =2.00 kN/m 5合计:边主梁: g= g 1+ g 2 +2.00= 9.76+0.624+3.67+2.00=16.054 kN/m 2号梁: g 1 =9.76+1.248+3.67+2.00=16.678 kN/m 中主梁: g 2=9.76+1.248+3.67+2.00=16.678kN/m 结构自重内力计算:梁内各截面的弯矩M 和剪力Q 的计算式:M x =丛 x-gx —= -gX (l-x )x2 2 2Q x =g ^-gx=- (l-2x )2 2其中:L 为计算跨径X 为计算截面到支点的距离850820160 160 1601602.3.2汽车、人群荷载内力计算(1) 荷载横向分布的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m的计算公式:汽车:m q=x n/2人群:m「= r①用杠杆原理法计算荷载位于靠近主梁支点时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m。
荷载位于指点时1号梁相应汽车-II级和人群荷载的横向分布系数,如图1-2。
图2-4杠杆原理法计算横向分布系数(尺寸单位:cm) 1号梁:公路II 级m°q = W n/2= 0.875 =0.438q 2人群荷载m or= r =1.422同样方法计算2、3号梁梁端横向分布系数为:2号梁:公路II 级m0q =0.500人群荷载m°r= r = -0.4223号梁:公路II 级m0q= (0.938+0.250) /2=0.594人群荷载m°r= r =0② 当荷载作用跨中时,1号边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5*1 60宽跨比L =丽=04< 05故用偏心压力法计算横向分布系数a)求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竖标n=5梁间距为1.60则:a2 +……a 2=(2 >1.60)2+1.602+0+(-1.60) 2+(-2 *60) 2=25.60m21号梁在2个边主梁处的横向影响线的竖标值为:11= 1 -n2 2弋1 =1+(2*1.60) =0.60 n 5 25.60i 1十 115 = _-n2a 1-n =-0.202a ii 1b)绘制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并按最不利布载,如图1-3所示图2-5刚性横梁法计算横向分布系数图示(尺寸单位:cm)1号梁:汽-II: m cq =(0.522+0.395+0.177-0.005)/2=0.504人群:m“= r =0.620同样方法计算2、3号梁的横向分布系数为c)计算m_号号号号三号2号梁:汽-II: m cq =0.455人群:m cr =0.3913号梁:汽-II: m cq =0.409人群:m cr =0.171 送=0.342表2-4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汇总(2) 均布荷载和内力影响线的面积计算Q L27.8752.25c1 1 — 1 Q =—乂一 x19.7 汉_ =2 2 2L11/22.4381/2Q 07.8752.251 C=-x1x19.7 =L21~■x9.85注:10.5KN/m 为公路-I 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 计算跨径小于50m 时,人群荷载标准值为3.0kN/m 。
(3) 公路II 级中集中荷载P K 的计算计算弯矩效应时:P K =0.75[180+ 360 一180 (19.7 - 5) ]=179.1kN50-5计算剪力效应时:P K =1.2 X 79.1=214.92kN 注:当计算跨径在5-50m 之间时,P K 用直线内插求得 (4) 计算冲级系数A=0.3902m 2 I c =0.066146m 4 G=0.3902 25=9.76 kN/mG/g=9.76/9.81=0.995kN.s 2 /m 2 C 30 混凝土 E 取 3X 1010N/m 2••• 1.5HZ V f V 14HzJ=0.1767l nf-0.0157=0.292则 1+」=1.292 (5) 跨中弯矩M 1/2的计算因双车道不折减,故 =10代入下式得: S 汽=(1+)) x x [m e q k 门+m i P k yJ S A= m e q r113 1010°.066146 =5.713Hz 0.995 1033.142 19.72 \表2-5 公路II 级产生的弯矩(kN.m )表2-6人群荷载产生的弯矩(kN.m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重力对结构的承载能力不利时计算弯矩效应组合:mS ud =匕 1.2S 自重 +1.4S 汽 +0.80 X .4S 人i=1表2-7 跨中弯矩基本组合表(kN.m )梁(6) 活载跨中剪力Q I/2计算表2-8 公路一一二级产生的跨中剪力V1/2( kN)表2-9人群荷载产生的跨中剪力V I/2 (kN)(7) 支点剪力V的计算①计算支点截面汽车荷载最大剪力绘制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沿桥纵向的变化图形和支点剪力影响线如图7-4所示:图2-4 m沿跨长变化图EE樋向井PI横向分布彩响哎a oCDP=1作用在1号梁轴上时(n =0.60, !5二-0.20)n M=叫1 X1.5d+H 12 X).5d-1 銘5d=0.6 X .5 *6+0.4 0.5 为.6-1.5 1£=-0.64P=1作用在5号梁轴上时・;=% *1.5d+125 X).5d=(-0.20) 1* *.6+0 *.5 *6=-0.48P=1作用在2号梁轴上时(12 =0.40,22=0.30)M2= 12 %.5d+ 22 *0.5d-1 *0.5d=0.40 1.5 1.6+0.30 0.5 为.6-0.5 1.6=0.402・4・3截面内力计算将求得的计算荷载P oq 在相应的影响线上按最不利荷载位置加载,对于汽车 荷载并入冲击影响力(1+卩),得:£冬一9屋-萌线of 羽晌錢图2-6中横隔梁内力计算(尺寸单位: 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