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第四讲应用题一
- 格式:docx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4
远辉教育2016秋季奥数学案主讲人:杨老师学生:三年级电话:62379828 第四讲——间隔问题(一)【专题简析】锯木头的段数问题、爬楼梯的层次问题、敲钟遇到的时间问题、栽树问题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特殊的问题。
这些问题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计算起来容易发生错误。
1.锯木头问题,主要是明白锯成的段数比锯的次数多1;2.爬楼梯遇到的层次问题,主要是明白几楼与几层楼梯是不同的,楼数比楼梯数多1;3.敲钟遇到的时间问题,应该先考虑敲的次数比敲声之间的间隔多1;4.排队问题主要是考虑排队的人数比每两人之间的间隔多1;5.植树问题分两种情况,环形植树与直线植树的差别,两头栽不栽树问题与每两棵树间隔的关系。
解答这类应用题,先要考虑以上提到的这些差别,再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
【典例剖析】【例题简析】一根木头锯成两段需要三分钟,如果要把这个木头锯成7段,需要几分钟?【举一反三】1.王师傅把一根木头锯成2段用了2分钟,他把这根木头锯成了10段,一共用了几分钟?2.李师傅把一根小管锯成3段,每锯一次要3分钟,请问用需要几分钟?3.一个小组的同学排成一列去参观,前后两人之间都保持1米的距离,这个小组有19名同学,徐老师也和学生一样站在队尾,这列队从排头到排尾有多少米?把一根木头锯成相同的6段,共用了30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几分钟?【举一反三】1.把一根木头锯成相同的5段,一共用了28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几分钟?2.将8米长的木料锯成2米长的木条,共用了12分钟,每锯一次用几分钟?3.3根木料,每根锯成相同的3段,一共用了18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几分钟?时钟在6点钟是敲6下,10秒钟敲完,敲12下需要几秒?【举一反三】1.时钟敲5下,用了8秒,敲10下用几秒?2.时钟敲7下用了12秒,敲10下需要几秒?3.时钟在3点钟时敲3下,需要4秒,那么11点钟时敲钟需要几秒?公共汽车站每隔8分钟从起点开出一辆汽车,第一辆汽车是在早晨6点的时候开出的,6点48分的时候开出的是第几辆汽车?【举一反三】1.公交车站每隔6分钟开出一辆车,当这个车站开出第9辆车时,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公共汽车站每隔8分钟从起点站开出一班车,第一班车是在6点14分开出的,第6辆车应在什么时候开出的?3.汽车站每次10分钟开出一辆车,一小时开出几辆车?一根木头锯成4段用了6分钟,另外有同样的一根木料以同样的速度锯,18分钟可锯成多少段?【举一反三】1.一根木料锯成3段用了6分钟,另外有同样一根木料以同样的速度锯,12分钟可锯成多少段?2.一根木料8分钟锯成了3段,12分钟可以把这根木料锯成了几段?3.工人师傅15分钟把一根木头锯成了4段,如果他锯了30分钟,那么这根木头被锯成了几段?【家庭作业】1.把一根长30厘米的铁丝剪成6段,每剪一次要用2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2.一根木料长10米,要把它锯成一些2米长的小段,每锯一次要用4分钟,一共要用多少分钟?3.时钟3点敲3下,用4秒钟,敲9下用几秒?4.时钟10秒敲6下,敲10下需要几秒?5.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用10分钟,如果要锯成5段需要多少分钟?6.张师傅18分钟把一根木头锯成了7段,如果他锯了36分钟,那么这根木头被锯成了几段?。
第四讲用对应法求解
第一部分:趣味数学
狐狸卖蛋
西瓜卖不成了。
瘸腿狐狸改行卖鸡蛋了。
瘸腿狐狸守着好多箱鸡蛋,大声吆喝:“买鸡蛋呀!新鲜鸡蛋!多买便宜啦!”突然,传来低低的哭泣声。
瘸腿狐狸循声望去,见到一只大公鸡扶着一只哭泣的母鸡朝这边走来。
狐狸赶紧打招呼:“二位买点新鲜鸡蛋吧!”
母鸡听说“新鲜鸡蛋”几个字,突然放声大哭。
母鸡这么一哭,
把瘸腿狐狸弄糊涂了。
狐狸满脸不高兴。
他说:“今天我第一天卖鸡蛋,你就在我摊前
又哭又闹,真晦气!”
大公鸡赶紧解释说:“我妻子前几天产了一窝蛋,不留神,被小偷偷走了,她非常伤心。
”
听说“偷”字,狐狸一怔。
他急忙解释说:“人家常说狐狸偷鸡,可没人说狐狸偷蛋的,这蛋是我买来的,可不是偷你们的!”
瘸腿狐狸眼珠一转,立刻换了一副面孔。
他笑嘻嘻地对母鸡说:“你不要哭嘛!你不是丢了鸡蛋吗,我这儿有的是鸡蛋,
你买几个回去孵,保证你子孙满堂。
”
听了狐狸这么一说,母鸡立即破涕为笑,当即买了10个鸡蛋欢天喜地的回窝孵蛋。
母鸡刚走,狐狸“噗哧”一声笑了。
他奸笑着说:“我这些鸡蛋都是从母鸡场买来的,这母鸡场一只公鸡都没有,这鸡蛋根本就孵不出小鸡!”
母鸡回去孵蛋,一连孵了许多天,鸡蛋连一点动静也没有。
又过几天,鸡蛋开始出臭味了,母鸡才知道上了狐狸的当。
公鸡和母鸡一起找狐狸算帐!
狐狸死不承认,可是公鸡和母鸡就是不答应。
狐狸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狐狸说:“这样吧!我愿意把这1000个鸡蛋都给你,作为赔偿。
只是有个条件。
”。
第四讲数学方法和思想(一)数学是一座智慧的城堡,探索则是打开城堡大门的钥匙。
在这神秘的世界里有许多的难题,应用题便是其中有趣的一族。
这节课向你介绍一些巧妙解应用题的好方法-----假设法和对应法。
它们不但能让你的思维变得灵活,而且还能提高你的正确率。
假设法当应用题用一般方法很难解答时,可假设题中的情节发生了变化,假设题中两个或几个数量相等,假设题中某个数量增加了或减少了,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推理,调整由于假设而引起变化的数量的大小,题中隐蔽的数量关系就可能变得明显,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有些用一般方法能解答的应用题,用假设法解答可能更简捷。
在奥数中,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可是“假设法”一手建起的大家庭!用假设法解应用题,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假设出既合乎题意又新奇巧妙,既简单又便于计算的条件。
聪明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用智慧来探索难题吧,相信你一定能有不小的收获!【例1】三只木筏运木板910块,第一只木筏比第二只木筏多运30块,第三只木筏比第二只木筏少运20块,三只木筏各运多少块?分析: 法1:我们可以假设这三只木筏运的一样多.假设第二、三只木筏与第一只木筏运的一样多,以第一只木筏的运量为标准,则第二只木筏要比实际多运30块,第三只木筏要比实际多运20+30块,这时总量就不是910块了,是(910+30+30+20)块。
那么,第一只木筏运木板:(910+30+30+20)÷3=990÷3=330(块);第二只木筏运木板:330-30=300(块);第三只木筏运木板:300-20=280(块)。
法2 :假设三只木筏与第二只木筏同样多。
第二只木筏运木板:(910-30+20)÷3=300(块);第一只木筏运木板:300+30=330(块);第三只木筏运木板:300-20=280(块)。
【例2】在一次登山活动中,张明上山时每分钟走50米,到达山顶后沿原路下山,每分钟走75米,张明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我们要求平均速度,就必须知道上、下山共走了多少米的路,可它是个未知数,我们一点也不知道,这时我们就可以假设上、下山的总路程是150米(150是50和75的最小公倍数),那么平均速度就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就可以了。
上册第4讲方程解应用题本讲我们主要学习如何利用方程或方程组来解应用题.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像和差倍分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已经学过很多,为什么现在又要专门学习方程方法呢?和以前的方法相比,方程方法有什么优点呢?这些问题大家在学完本讲之后就会有答案了.24方程解应用题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练一练解下列方程:(1)3171x +x −xx++=+;(2)461232172××x +1+2−=x23423;(3)3x 55+=4x +12;(4)()()()2x +1x +7=x +2+ 5.;(4)()()()2接下来我们学习如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个分,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22;如果分子、分母都减去19,得到的分数化简后是15,那么原分数是多少?分析设原来的分子x ,那原来的分母就是122−x .再由另外一个已知条件,不难列出方程求解.1.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22.如果把分子、分母都加上19,得到的分数化简后是14.那么这个分数是多少?25上册第4讲如下图的短除式所示,一个自然数被8除余1,所得的商被8除也余1,第二次所得的商被8除后余7,最后得到的商是a.同时这个自然数被17除余4,所得的商被17除余15,最后得到的商是a 的2倍.求这个自然数.8 ĂĂဥ1ဥဥԅ가ဥဥ8 ĂĂဥ1ԛԛұဥ8 ԛԛұဥĂĂဥ7a 17 ĂĂဥ4ဥဥԅ가ဥဥ17 ĂĂဥ15ԛԛұဥ2a分析这是一个带余除法的问题,蕴含着等量关系:被除数= 除数×商+ 余数.利用这一等量关系以及图中的两个短除式,不难用字母a 表示出原来的自然数(有两种不同表示方式).2.如果一个自然数被3除余1,所得的商被3除也余1,第二次所得的商被3除后余2,最后得到的商是a.同时这个自然数被7除余6,所得的商被7除余3,最后得到的商是a 的一半.求这个自然数.给某班分苹果,第一组每人3个,第二组每人4个,第三组每人5个,第四组每人6个.已知第二组和第三组共有22人,第一组人数是第二组的2倍,第三组和第四组人数相等,总共分出去230个苹果.问:该班一共有多少人?分析刚开始看这道题目,会觉得条件非常多,有些乱.不过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本题的数量关系并不复杂.题目中虽然有四个组,但这四组人数之间有很多联系.如果某一组的人数知道了,其他各组的人数也就知道了.根据这一点,我26方程解应用题们可以设出其中一组的人数,列方程求解.3.司机小王身上带有1元、2元、5元、10元四种面值的纸币共82元,其中1元与2元纸币共22张,5元和10元纸币共7张,所有2元纸币的总面值和所有5元纸币的总面值相等.问:小王身上有多少张10元纸币?有大、中、小三种包装盒的筷子,里面分别装有18双、12双和8双筷子.现在某商店里有27盒这样包装的筷子,一共装有筷子330双,其中小盒数是中盒数的2倍.问:三种包装的筷子各有多少盒?分析本题与例3类似,你能够方程解这道题吗?4.小王家今早由于懒得做饭,直接到包子店里花了18元4角买了31个包子.已知这个店里只有A、B、C 三种包子,三种包子单个价格分别为4角、6角、7角.据卖包子的小哥透露,小王买的4角的包子比6角的包子少一个.问:小王今早买了三种包子各多少个?看过前面这些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题目,大家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原本这些题目都属于不同的类型,算术方法迥异,难度差别也很大,但如果我们利用方程进行求解,那么解题方法就变得统一起来,而且难度也降低了不少.只要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就可以得到答案——这就是方程的妙处,看上去只是一种简单的套路,却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轻描淡写就能化解难题.27上册第4讲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已经会解了,那么二元一次方程组应该怎么解呢?方法很简单,只要设法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变为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求解了.下面我们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的两种常用方法一、代入消元法,如示例1.该解法的步骤和要点可总结如下:1. 由方程组的任意一个方程出发,把一个未知数写成只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算式;2. 将这个算式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去,使它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达到消元的目的;3. 解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个未知数;4. 将该未知数的数值代回第1步所得的算式,求出另一个未知数.2x +7y =39,示例1.解方程组:3x +5y =31.①②我们采用类似的方法.由①式可得x39−7y=③.将其代入②式消去x,可得297−y +=.5y 312解这个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可得y =5.再将y 的数值代入③式即可得到x =2.x =综上所述,该方程组解为=y 2,5.二、加减消元法,如示例2.该方法的步骤和要点可总结如下:1. 若有某个未知数,它前面的系数在两个方程中恰好相反或者相同,就可以通过把两个方程相加或者相减的方法消去该未知数;如果没有上述特点,可以通过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数,将其凑成可以加减消元的形式;2. 解消元后得到的一元一次方程;3. 把得到的未知数带入原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5x +6y =32①示例2.解方程组:15x 7y 46②−=.注意到15x 正好是5x 的3倍,因此可以将①乘以3,得15x +18y =96.③将②与③联立可得:28方程解应用题+=15x 18y 96,③−=15x 7y 46.②该方程组的两个算式都含有15x,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相减.由于96比46大,因此采用③−②:(15x +18y)−(15x −7y)=96−46.脱去括号正好可以消去x,可得15x +18y −15x +7y =50.这样就只剩下未知数y,得方程25y =50,所以y =2.将y 的数值代入方程,可进一步求得x =4.x =4,综上所述,该方程组的解为=y 2.练一练解下面的方程组:(1)2y −x =1,−=13x 8y 59;(2)+=11x 9y 49,−=13x 3y 17;(3)18+29=307x y ,+=16x 28y 284;(4)1.2+1.3=14x y ,−=2.2x 0.7y 1.甲、乙两人从相距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如果甲比乙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乙出发后2.5小时相遇;如果乙比甲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甲出发后3小时相遇.问: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分析本题包含两个相遇过程,由于甲、乙两人并非同时出发,所以不能直接用相遇问题的公式来算.那我们应该寻找怎样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呢?29上册第4讲大家不妨从最简单的关系出发去思考,比如想想甲、乙两人走的路程等于什么?相遇时两人的路程和又等于什么?5.甲、乙两人从相距4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如果甲、乙同时出发,他们4小时之后相遇;如果乙比甲先走3小时,那么他们在甲出发后3小时相遇.问: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都见识过了,那有没有未知数个数更多的方程组呢?这些方程组是不是也可以拿来求解应用题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奥运指定商品零售店里的福娃有大号、中号和小号三种.卡莉娅买了一个大号的个中号的和两个小号的,共花了360元;小高买了两个大号的、一个中号的和一个小号的,共花了270元;墨莫买了一个大号的、两个中号的和两个小号的,共花了300元.请问:商店里的大号、中号和小号福娃的价各是多少?分析假设商店里的大号、中号和小号福娃的单价分别是x 元、y 元和z 元,那么这三个未知数满足哪些等量关系?要求三个未知数,通常需要三个方程组成方程组,你能列出这个方程组来吗?所列出来的方程组又当如何求解呢?6.小朋友们,我身上本来有1元、2元和5元三种纸币共18张,刚好可买16瓶2.5元的可口可乐.但由于在上课的路上用掉了一半的5元纸币和一半的2元纸币,现在想买10瓶可口可乐就差一块钱了.大家知道我现在有多少张5元纸币吗?30方程解应用题思考题如图,直角墙边放着一块木板,一只淘气的猫,爬了上去,使得木板向下滑动了一段距离,90现在已知图中的三段长度(单位:厘米),请问这块木板的长度是多少厘米?13070一、学会找等量关系,能够熟练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二、学会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法解简单的二(多)元一次方程组.三、初步学习列多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1.解下列方程:(1)21214(1)1x x++x −x −−=+;453;511751(2)××x +−−=x122115524(3)4x +3=44x +13;31上册第4讲(4)()()()22x −32x −5=2x −1−28.2.解下列方程组:(1)6x +7y =23,+= 14x 17y 55;(2)3x +2y =19,−= 7x 18y 33;(3)16y −9x =6,−=.21x 12y 593.寒暑表中通常有两个刻度:摄氏度和华氏度,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摄氏度×+32=5华氏度.问:在摄氏多少度时,华氏度的值恰比摄氏度的值大80?4.小高去商店买了一些大瓶饮料和小瓶饮料,共花了75元.已知大瓶饮料每瓶5.5元,小瓶饮料每瓶1.8元.每只大瓶装饮料2.5升,每只小瓶装480毫升,所有大瓶比所有小瓶共多装饮料27.6升.问:小高买了大瓶和小瓶饮料各多少瓶?5.小琪到超市购物,他花了73元买了甲、乙、丙、丁4种商品.已知四种商品单价分别是2元、3元、5元、7元,其中乙和丙共7件,丁的数量是丙的3倍,甲和乙的总数量恰与丙和丁的总数量相同.问:小琪在超市一共买了多少件商品?32。
第4讲应用题(一)例题1、某玩具厂把630件玩具分别装在5个塑料箱和6个纸箱里,1个塑料箱与3个纸箱装的玩具同样多。
每个塑料箱和纸箱各装多少件玩具?1、百货商店运来300双球鞋分别装在2个木箱和6个纸箱里。
如果两个纸箱同一个木箱装的球鞋同样多,每个木箱和每个纸箱各装多少双球鞋?2、新华小学买了两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款195元。
已知每张桌子的价钱是每把椅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3、王叔叔买了3千克荔枝和4千克桂圆,共付款156元。
已知5千克荔枝的价钱等于2千克桂圆的价钱。
每千克荔枝和每千克桂圆各多少元?例题2、一桶油,连桶重180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还有100千克。
问: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1、一筐梨,连筐重38千克,吃去一半后,连筐还有20千克。
问:梨和筐各重多少千克?2、一筐苹果,连筐共重35千克,先拿一半送给幼儿园小朋友,再拿剩下的一半送给一年级小朋友,余下的苹果连筐重11千克。
这筐苹果重多少千克?3、一只油桶里有一些油,如果把油加到原来的2倍,油桶连油重38千克;如果把油加到原来的4倍,这里油和桶共重46千克。
原来油桶里有油多少千克?例题3、有5盒茶叶,如果从每盒中取出200克,那么5盒剩下的茶叶正好和原来4盒茶叶的重量相等。
原来每盒茶叶有多少克?1、有6筐梨子,每筐梨子个数相等,如果从每筐中拿出40个,6筐梨子剩下的个数总和正好和原来两筐的个数相等。
原来每筐有多少个?2、在5个木箱中放着同样多的橘子。
如果从每个木箱中拿出60个橘子,那么5个木箱中剩下的橘子的个数的总和等于原来两个木箱里橘子个数的和。
原来每个木箱中有多少个橘子?3、某食品店有5箱饼干,如果从每个箱子里取出20千克,那么5个箱子里剩下的饼干正好等于原来3箱饼干的重量。
原来每个箱子里装多少千克饼干?例题4、一个木器厂要生产一批课桌。
原计划每天生产60张,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4张,结果提前一天完成任务。
原计划要生产多少张课桌?1、电视机厂接到一批生产任务,计划每天生产90台,可以按期完成。
第四讲 一般分数应用题【专题解析】解答分数应用题,有两个问题必须搞清楚:一个是单位“1”的概念,一道分数应用题中有时可能会出现多个单位“1”,这时就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出合理的单位“1”,将单位“1”化统一;另一个是对应量与对应分率,在分数应用题中,对应量和对应分率是解答应用题的突破口,找准了对应量与对应分率,就可以求出单位“1”的量,求出了单位“1”的量,其他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典型例题】例1. 小林买了一支圆珠笔和一支钢笔共12元,圆珠笔的价钱是钢笔的51。
一支圆珠笔和一支钢笔各多少元?分析与解:方法一:因为“圆珠笔的价钱是钢笔的51”,所以将一支钢笔的价钱看做单位“1”,则一支钢笔与一支圆珠笔的价钱的总价钱就是一支钢笔的(1+51),是12元。
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就可以求出一支钢笔的价钱:12÷(1+51)=10(元)。
一支圆珠笔的价钱:12-10=2(元)。
方法二:还可以用“份数法”来解答。
如果将一支钢笔的价钱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5份,则一支圆珠笔的价钱就是1份,两支笔的总价钱就是5+1=6(份),是12元。
这样可以求出1份即一支圆珠笔的价钱:12÷6=2(元),一支钢笔:12-2=10(元)。
方法三:用方程解。
可设一支钢笔的价钱是χ元,则一支圆珠笔的价钱就是51χ元。
根据:一支钢笔的价钱+一支圆珠笔的价钱=12元,列方程为:χ+51χ=12.(过程略) 【举一反三】1.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兰兰和红红一共做对了25道题,兰兰做对的题数是红红的32,兰兰和红红各做对了多少道题?2.学校买回排球和篮球一共63个,买回的排球个数是篮球的54。
这两种球各买回了多少个?3.今年六年级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比去年增加了41,今年有40名同学参加数学兴趣小组。
去年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数学兴趣小组?例2. 两筐苹果一共140个,甲筐苹果个数的83等于乙筐苹果个数的21。
第4讲应用题(一)一、知识要点解答应用题时,必须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深入细致地分析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通过对条件进行比较、转化、重新组合等多种手段,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二、精讲精练【例题1】某玩具厂把630件玩具分别装在5个塑料箱和6个纸箱里,1个塑料箱与3个纸箱装的玩具同样多。
每个塑料箱和纸箱各装多少件玩具?练习1:(1)百货商店运来300双球鞋分别装在2个木箱和6个纸箱里。
如果两个纸箱同一个木箱装的球鞋同样多,每个木箱和每个纸箱各装多少双球鞋?(2)新华小学买了2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款195元。
已知每张桌子的价钱是每把椅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例题2】一桶油,连桶重180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还有100千克。
问: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练习2:(1)一筐梨,连筐重38千克,吃去一半后,连筐还有20千克。
问:梨和筐各重多少千克?(2)一筐苹果,连筐共重35千克,先拿一半送给幼儿园小朋友,再拿剩下的一半送给一年级小朋友,余下的苹果连筐重11千克。
这筐苹果重多少千克?【例题3】有5盒茶叶,如果从每盒中取出200克,那么5盒剩下的茶叶正好和原来4盒茶叶的重量相等。
原来每盒茶叶有多少克?练习3:(1)有6筐梨子,每筐梨子个数相等,如果从每筐中拿出40个,6筐梨子剩下的个数总和正好和原来两筐的个数相等。
原来每筐有多少个?(2)在5个木箱中放着同样多的橘子。
如果从每个木箱中拿出60个橘子,那么5个木箱中剩下的橘子的个数的总和等于原来两个木箱里橘子个数的和。
原来每个木箱中有多少个橘子?【例题4】一个木器厂要生产一批课桌。
原计划每天生产60张,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4张,结果提前一天完成任务。
原计划要生产多少张课桌?练习4:(1)电视机厂接到一批生产任务,计划每天生产90台,可以按期完成。
实际每天多生产5台,结果提前1天完成任务。
这批电视机共有多少台?(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计划每天看12页,实际每天多看8页,结果提前2天看完。
奥数思维拓展第四讲多次相遇问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1.甲、乙两人从400米的环形跑道的一点A背向同时出发,8分钟后两人第三次相遇。
已知甲每秒钟比乙每秒钟多行0.1米,那么,两人第三次相遇的地点与A点沿跑道上的最短距离是()A.166米B.176米C.224米D.234米2.甲、乙两人在400米的圆形跑道上练习跑步,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反方向出发,途中第一次相遇和第二次相遇经过40秒,甲比乙每秒快2米。
乙每秒跑()米。
A.10B.6C.5D.43.爸爸和儿子去2km外的公园,爸爸和儿子同时出发.儿子骑车到公园时,爸爸只走了一半路程.儿子立刻返回,遇到爸爸后又骑向公园,到公园又返回…直到爸爸到达公园.儿子从出发开始一共骑了()A.2km B.4km C.6km4.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相遇后辆车继续行驶,当摩托车到达甲城,汽车到达乙城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汽车距甲城120千米,汽车与摩托车的速度比是2:3.则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A.100(km)B.150(km)C.155(km)D.135(km)5.一条环形跑道的长是40米,小东和小明在跑道上同一点沿相反方向同时出发,小东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4米,那么,除第一次出发以外,两人在中途相遇了()次后又相遇在原出发点.A.2B.3C.4D.56.依依和萍萍沿着400米的环形跑道跑步.她们从同一地点出发,向相反方向跑动,依依的速度是140米/分,萍萍的速度是110米/分.()分钟后她们第二次相遇.A.1.25B.2.5C.3.2D.6.5二.填空题(共8小题)7.已知甲车速度为每小时90千米,乙车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在途径C点时,乙车比甲车早到20分钟;第二天甲乙分别从B、A两地出发同时,返回原来出发地。
在途径C点时,甲车比乙车早到60分钟。
AB两地相距千米。
8.小华和小明分别从一座桥的两端同时出发,往返于桥的两端之间。
第四讲应用题例题1.金银合金的重量是克,放在水中称重时,重量减轻了克,已知金在水中称重量减轻,25016119银在水中称重量减轻,求这块合金中金、银各含多少克?1102.从市到市的客车,规定每位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定质量的行李,超过的部分按其质量收取行李A B 费.甲、乙、丙三人乘汽车从市到市,甲、乙均无行李,只有丙带有150公斤的行李,若只A B 扣除丙可免费携带的部分,则需交行李费8元;若将甲、乙、丙三人可免费携带的部分扣除,则只需交4元行李费.请问每人可免费携带行李多少千克?3.盒子里有红,黄两种玻璃球,红球为黄球个数的,如果每次取出个红球,个黄球,若干次2547后,盒子里还剩个红球,个黄球,那么盒子里原有________个玻璃球.2504.袋子里红球与白球数量之比是.放入若干只红球后,红球与白球数量之比变为;再放19:135:3入若干只白球后,红球与白球的数量之比变为.已知放入的红球比白球少只,那么原来13:1180袋子里共有________只球.5.某份月刊,全年共出期,每期定价元.某小学六年级组织集体订阅,有些学生订半年而另12 2.5一些学生订全年,共需订费元;若订全年的同学都改订半年,而订半年的同学都改订全年,1320则共需订费元.则该小学六年级订阅这份月刊的学生共有人.12456.有两包糖,每包糖内都装有奶糖,水果糖和巧克力糖.已知:⑴第一包糖的粒数是第二包的;23⑵在第一包糖中,奶糖占,在第二包糖中,水果糖占;⑶巧克力在第一包糖中所占的25%50%百分比是在第二包糖中所占的百分比的两倍.当两包糖合在一起时,巧克力糖占,那么,28%水果糖所占的百分比等于多少?7.在甲容器中装有浓度为的盐水毫升,乙容器中装有浓度为的盐水毫升.如果10.5%9011.7%210先从甲、乙两容器中倒出同样多的盐水,再将它们分别倒入对方的容器内搅匀,结果得到浓度相同的盐水.问甲、乙两容器各倒出了多少毫升盐水?A B A8.甲、乙两人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由一个配件与一个配件组成.甲每天生产300个配件,B A B或生产150个配件;乙每天生产120个配件,或生产48个配件.为了在10天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二人决定合作生产,这样他们最多能生产出多少套产品?9.某工厂接到任务要用甲、乙两种原料生产、两种产品共件,已知每生产一件产品需甲A B50A93B410原料千克和乙原料千克;每生产一件产品需甲原料千克和乙原料千克.现在工厂里只有甲原料千克和乙原料千克,那么该工厂利用这些原料,应该生产、两种产品各多360290A B 少件,才能完成任务?请求出所有的生产方案.195 10.甲、乙、丙沿着环形操场跑步,乙与甲、丙的方向相反.甲每隔分钟追上丙一次,乙每隔45分钟与丙相遇一次.如果甲分钟跑的路程与乙分钟跑的路程相同,那么甲的速度是丙的速度的多少倍?甲与乙多长时间相遇一次?11.一个水箱有甲、乙、丙三根进水管,如果只打开甲、丙两管,甲管注入30吨水时,水箱已满;如果只打开乙、丙两管,乙管注入40吨水时,水箱才满.已知乙管每分钟注水量是甲管的1.5倍,则该水箱注满时可容纳________吨水.12.从前有一位王子,有一天,他把几位妹妹召集起来,出了一道数学题考她们.题目是:我有金、银两个首饰箱,箱内分别装有若干件首饰,如果把金箱中的首饰送给第一个算对这个题目25%的人,把银箱中的首饰送给第二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然后我再从金箱中拿出件送给第三20%5个算对这个题目的,再从银箱中拿出件送给第四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最后我的金箱中剩下的4首饰比分掉的多件,银箱中剩下的首饰与分掉的比是.王子的金箱中原来有首饰________102:1件,银箱中原来有首饰________件.13.一个鸡贩到市场去购鸡,他挑了一些白色来享鸡与黑色乌鸡,随意放在两个鸡笼内.后因觉得物价合理,便又买了一些这两种鸡,另装在一个鸡笼内(三个笼内的鸡一样多).回家后,他的刚学分数的儿子跑来数鸡,说,第一只鸡笼内的白鸡和第二只鸡笼内的黑鸡一样多,第三只鸡笼内的黑鸡占全部黑鸡的.那么,白鸡占全部鸡的________.25家庭作业1.高爷爷有饭后散步的习惯.一天,他以均匀的速度在马路旁散步,从第棵树走到第棵树用了113分钟,高爷爷又向前走了几棵树后就往回走,当他走到第棵树时,共用了分钟.那么高12550爷爷走到________棵树就往回走了.2.位小学生的平均身高是米,其中有些低于米的,他们的平均身高是米;另一些高于10 1.5 1.5 1.2米的,平均身高是米,那么最多有________位同学的身高恰好是米.1.5 1.7 1.53.甲、乙二人欲买一件商品,按照标价,甲带的钱差元,乙带的钱少.经过讨价最后可以按4014折购买,于是他们合买了一件,结果剩下元.这件商品标价为________元.9284.在一次团体知识竞赛中,某学校的平均分是88分,其中女生的平均成绩比男生高,而男生10%的人数比女生多.问男、女生的平均成绩各是多少分?10%5.有两个学生参加4次数学测验,他们的平均分数不同,但都是低于90分的整数.他们又参加了第5次测验,这样5次的平均分数都提高到了90分.求第5次测验两人的得分.(每次测验满分为100分)。
第四讲:统一单位“1”(一)对于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目中出现了多个不同的单位“1”,需要统一单位“1”所有的分率都转化成占这个单位“1”的几分之几,使数量关系和对应分率明确呈现,才能顺利解题。
【例1】果园中果树比柿子树多450株,其中苹果树的53与柿子树的32株树相同,问:果园中苹果树与柿子树各有多少棵?模仿P 甲、乙两人存玉米的仓库中,甲仓比乙仓的玉米多258千克。
已知甲仓玉米的53-与乙仓玉米的76一样多。
问:甲、乙两个仓库各有玉米多少千克?模仿2 弟弟比哥哥少做10道数学题,已知哥哥做的题数的95与弟弟做的题 数的53相同,问:兄弟俩各做多少题?拓展1 某厂甲、乙两个车间共有工人1248人,如果从甲车间工人总数中调31到乙车间,这时乙车间工人总数的83正好是甲车间工人数的53,问甲、乙车间,原各有多少工人?拓展2 某校有学生1350人参加冬季体育锻炼,全校男生的60%和全校女生的52参加长跑活动,其余同学参加跳绳和其他活动,结果跳绳和其他活动的男、女生人数相等,问:该校男、女生各多少人?拓展3 某电脑公司甲、乙两个仓库共有电脑1300台,从甲仓库运走库存的43,从乙仓库运走库存的53。
剩下的电脑中,乙仓库比甲仓库多260台,问:两个仓库原各存电脑多少台?精练1 甲、乙两个养鸡房共有鸡3000只,已知甲养鸡房的115和乙养鸡房 的41合在一起是1020只。
问:甲、乙两个养鸡房各有鸡多少只?精练2 超市里有某种款式的牛仔裤共1500条,已知男裤的95与女裤的32共930条,又知女裤的进价是每条64元,是男裤进价的54。
问:商店进这批裤子的总进价是多少元?精练3 小迪有甲、乙、丙三盒卡片,她从甲盒卡片的1513中取出29张,剩下的卡片数与乙盒的张数相同;她又在乙盒卡片的74中放人40张卡片,此时乙盒卡片张数正好和丙盒的张数相同。
已知丙盒现有卡片120张,问:三盒卡片一共多少张?精练4 某梅花鹿饲养场有梅花鹿938只,其中母鹿与小鹿总数的32比雄鹿的54少20只,小鹿的52蜀母鹿的2倍相等,问:饲养场有雄鹿、母鹿、小鹿各多少只?精练5 甲、乙、丙三个车间共完成4500台电视机的组装任务,已知甲车间已完成自己任务的65,乙车间已完成自己任务的32,丙车间已完成自己任务的95,并且三个车间完成的组装台数一样多。
应用题(一)
一、知识要点
解答应用题时,必须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深入细致地分析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通过对条件进行比较、转化、重新组合等多种手段,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某玩具厂把630件玩具分别装在5个塑料箱和6个纸箱里,1个塑料箱与3个纸箱装的玩具同样多。
每个塑料箱和纸箱各装多少件玩具?
【思路导航】如果玩具全部装在塑料箱或全部装在纸箱里,那么可以求出一个纸箱或一个塑料箱装多少件。
因为3个纸箱与一个塑料箱装的同样多,所以6个纸箱与2个塑料箱装的同样多。
这样,5个塑料箱装的玩具件数和7个塑料箱装的就同样多。
由此,可求出一个塑料箱装多少件。
练习1:
(1)百货商店运来300双球鞋分别装在2个木箱和6个纸箱里。
如果两个纸箱同一个木箱装的球鞋同样多,每个木箱和每个纸箱各装多少双球鞋?
(2)新华小学买了两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款195元。
已知每张桌子的价钱是每把椅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
(3)王叔叔买了3千克荔枝和4千克桂圆,共付款156元。
已知5千克荔枝的价钱等于2千克桂圆的价钱。
每千克荔枝和每千克桂圆各多少元?
【例题2】一桶油,连桶重180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还有100千克。
问: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思路导航】原来油和桶共重180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还有100千克,说明用去的一半油的重是180-100=80(千克),一桶油的重量就是80×2=160(千克),油桶的重量就是180-160=20(千克)。
练习2:
(1)一筐梨,连筐重38千克,吃去一半后,连筐还有20千克。
问:梨和筐各重多少千克?
(2)一筐苹果,连筐共重35千克,先拿一半送给幼儿园小朋友,再拿剩下的一半送给一年级小朋友,余下的苹果连筐重11千克。
这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3)一只油桶里有一些油,如果把油加到原来的2倍,油桶连油重38千克;如果把油加到原来的4倍,这里油和桶共重46千克。
原来油桶里有油多少千克?
【例题3】有5盒茶叶,如果从每盒中取出200克,那么5盒剩下的茶叶正好和原来4盒茶叶的重量相等。
原来每盒茶叶有多少克?
【思路导航】由条件“每盒取出200克,5盒剩下的茶叶正好和原来4盒茶叶重量相等”可以推出,拿出的200×5=1000(克)茶叶正好等于原来的5-4=1(盒)茶叶的重量。
练习3:
(1)有6筐梨子,每筐梨子个数相等,如果从每筐中拿出40个,6筐梨子剩下的个数总和正好和原来两筐的个数相等。
原来每筐有多少个?
(2)在5个木箱中放着同样多的橘子。
如果从每个木箱中拿出60个橘子,那么5个木箱中剩下的橘子的个数的总和等于原来两个木箱里橘子个数的和。
原来每个木箱中有多少个橘子?
(3)某食品店有5箱饼干,如果从每个箱子里取出20千克,那么5个箱子里剩下的饼干正好等于原来3箱饼干的重量。
原来每个箱子里装多少千克饼干?
【例题4】一个木器厂要生产一批课桌。
原计划每天生产60张,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4张,结果提前一天完成任务。
原计划要生产多少张课桌?
【思路导航】这道题的关键是要求出工作时间。
因为实际比原计划提前1天完成任务,这就相当于把原计划最后1天的任务平均分到前面的几天去做,正好分完。
实际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4张,所以实际生产的天数是60÷4=15天,原计划生产的天数是15+1=16天。
所以原计划要生产60×16=960张。
练习4:
(1)电视机厂接到一批生产任务,计划每天生产90台,可以按期完成。
实际每天多生产5台,结果提前1天完成任务。
这批电视机共有多少台?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计划每天看12页,实际每天多看8页,结果提前2天看完。
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3)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60米,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15米,结果提前4天修完。
一共修了多少米?
【例题5】有两盒图钉,甲盒有72只,乙盒有48只,从甲盒拿出多少只放入乙盒,才能使两盒中的图钉相等?
【思路导航】由条件可知,甲盒比乙盒多72-48=24只。
要盒两盒中的图钉相等,只要把甲盒比乙盒多的24只图钉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放入乙盒就行了。
所以应拿出24÷2=12只。
练习5:
(1)有两袋面粉,第一袋面粉有24千克,第二袋面粉有18千克。
从第一袋中取出几千克放入第二袋,才能使两袋中的面粉重量相等?
(2)有两盒图钉,甲盒有72只,乙盒有48只。
每次从甲盒中拿4只放到乙盒,拿几次才能使两盒相等?
(3)有两袋糖,一袋是68粒,另一袋是20粒。
每次从多的一袋中拿出6粒放到少的一袋里,拿几次才能使两袋糖同样多?
应用题(一)
一、知识要点
解答应用题时,必须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深入细致地分析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通过对条件进行比较、转化、重新组合等多种手段,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某玩具厂把630件玩具分别装在5个塑料箱和6个纸箱里,1个塑料箱与3个纸箱装的玩具同样多。
每个塑料箱和纸箱各装多少件玩具?
练习1:
(1)百货商店运来300双球鞋分别装在2个木箱和6个纸箱里。
如果两个纸箱同一个木箱装的球鞋同样多,每个木箱和每个纸箱各装多少双球鞋?
(2)新华小学买了两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款195元。
已知每张桌子的价钱是每把椅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
(3)王叔叔买了3千克荔枝和4千克桂圆,共付款156元。
已知5千克荔枝的价钱等于2千克桂圆的价钱。
每千克荔枝和每千克桂圆各多少元?
【例题2】一桶油,连桶重180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还有100千克。
问: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练习2:
(1)一筐梨,连筐重38千克,吃去一半后,连筐还有20千克。
问:梨和筐各重多少千克?
(2)一筐苹果,连筐共重35千克,先拿一半送给幼儿园小朋友,再拿剩下的一半送给一年级小朋友,余下的苹果连筐重11千克。
这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3)一只油桶里有一些油,如果把油加到原来的2倍,油桶连油重38千克;如果把油加到原来的4倍,这里油和桶共重46千克。
原来油桶里有油多少千克?
【例题3】有5盒茶叶,如果从每盒中取出200克,那么5盒剩下的茶叶正好和原来4盒茶叶的重量相等。
原来每盒茶叶有多少克?
【练习3:
(1)有6筐梨子,每筐梨子个数相等,如果从每筐中拿出40个,6筐梨子剩下的个数总和正好和原来两筐的个数相等。
原来每筐有多少个?
(2)在5个木箱中放着同样多的橘子。
如果从每个木箱中拿出60个橘子,那么5个木箱中剩下的橘子的个数的总和等于原来两个木箱里橘子个数的和。
原来每个木箱中有多少个橘子?
(3)某食品店有5箱饼干,如果从每个箱子里取出20千克,那么5个箱子里剩下的饼干正好等于原来3箱饼干的重量。
原来每个箱子里装多少千克饼干?
【例题4】一个木器厂要生产一批课桌。
原计划每天生产60张,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4张,结果提前一天完成任务。
原计划要生产多少张课桌?
练习4:
(1)电视机厂接到一批生产任务,计划每天生产90台,可以按期完成。
实际每天多生产5台,结果提前1天完成任务。
这批电视机共有多少台?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计划每天看12页,实际每天多看8页,结果提前2天看完。
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3)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60米,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15米,结果提前4天修完。
一共修了多少米?
【例题5】有两盒图钉,甲盒有72只,乙盒有48只,从甲盒拿出多少只放入乙盒,才能使两盒中的图钉相等?
练习5:
(1)有两袋面粉,第一袋面粉有24千克,第二袋面粉有18千克。
从第一袋中取出几千克放入第二袋,才能使两袋中的面粉重量相等?
(2)有两盒图钉,甲盒有72只,乙盒有48只。
每次从甲盒中拿4只放到乙盒,拿几次才能使两盒相等?
(3)有两袋糖,一袋是68粒,另一袋是20粒。
每次从多的一袋中拿出6粒放到少的一袋里,拿几次才能使两袋糖同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