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板桥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
- 格式:pdf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2
2030江苏省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30江苏省的城市规划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30江苏省的城市规划1 总则1.1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水平,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城乡规划相关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城市和县城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在此范围内制定规划、进行规划管理,须执行本规定。
市、县城区以外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参照执行。
2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2.1 城市用地分类2.1.1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和《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执行。
2.1.2 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相连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水域),可以计入公园绿地,其余不计入城市规划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的兼容性规定2.2 建设用地的兼容性规定2.2.1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2.2 在满足安全、环境等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提倡同一地块内不同使用功能的混合。
建设用地的兼容原则按照《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执行,用地兼容要求应当在详细规划中规定,并在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中具体明确。
2.2.3 制定和实施新建居住区的规划,应按照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国家和省城乡规划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2.3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2.3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2.3.1 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2.3.1的规定。
2.3.2 建筑基地不足上述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规划实施的,表2.3.1中面积可以按照80%执行:(1)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道路、河道及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六合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年)南京市规划局二○一三年五月说明:1、本材料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为法律文件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局存档备查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4、本材料版权归南京市规划局所有,未取得版权人的书面授权,谢绝改变、分发、发布或使用本材料图文资料。
5、本材料最终解释权属南京市规划局。
前言:本轮南京市十三区县总体规划编制的重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区县现状描述与分析;区县重要发展要素分析;区县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区县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空间布局规划,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分布,“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考虑到六合区“类县域规划”的特点,在规划期内城市空间以外延快速扩展为主,城乡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农业、生态空间保护的矛盾较大,规划更注重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的划定、生态保护与利用、镇村撤并与布局、重点工业园区的集中布局引导、旅游业的发展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等内容。
该总体规划于2010年10月编制完成,11月通过了专家评审。
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于2012年12月12日由市政府正式批准实施。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整个六合区的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470.99km2。
其中,包括两个重点片区,中心城区(江北副城六合片区)面积187.74 km2,龙袍新城片区42.04km2。
规划期限: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与国家及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期限相衔接至2015年;规划中期与《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六合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相衔接至2020年;规划远期与本轮区县总体规划编制的具体要求相衔接至2030年。
南京总体城市规划指导思想:1、立足宏观战略的思考;2、体现区域发展的思路;3、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协同的理念;4、表达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宗旨;5、妥善处理好弹性和刚性的关系;6、妥善处理好长远与近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规划范围和期限:现行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10年(近期200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现行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南京都市圈—主城,本次规划调整对此没有修改。
市域以及主城范围也没有改变,仅对南京都市圈作局部调整:鉴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把以南京为核心的宁镇扬地区称为“南京都市圈”,本次规划调整把现行总体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圈”改称“都市发展区”。
都市发展区范围根据乡镇行政区划撤并,以乡镇为完整单位作了局部调整。
南京城市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南京市位于北纬33゜31′,东经118゜47′,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雨量集中,历年平均气温16゜C,主导风向夏半年为西南风,冬半年为东北风。
南京地处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
南京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城东钟山若长龙蟠绕,城西石头山似猛虎雄据,故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说。
万里长江自西向南滚滚而来,折向东去;秦淮、金川两河蜿蜒城中;玄武、莫愁两湖依偎东西山水之间,气势雄浑而景色秀美。
二、城市性质南京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南京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继承古都历史精华,创造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城市特色。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也是该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要保证省级管理职能的顺利行使,并形成省内最发达的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和科教文化对外交往中心。
南京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西部枢纽城市,要充分发挥沿江、近海的优势,增强跨省域的辐射功能和吸引力。
三、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全市总人口2010年为680万左右,远景按1000万人口预留,城镇人口2010年为520万左右,远景按870万左右预留。
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南部新城规划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正文:---------------------------------------------------------------------------------------------------------------------------------------------------- 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南部新城规划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宁政发〔2010〕23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更好地推动南部新城规划整合、资源配置、功能提升,高标准打造南京都市新中心,现将《南京市南部新城规划管理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南京市南部新城规划管理实施意见南部新城是我市打造新南京、建设南部现代都市新中心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加速推进南部新城的开发建设,提高南部新城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保证规划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特制定南部新城规划管理实施意见如下:一、南部新城范围及规划管理南部新城规划控制区范围:北起外秦淮河、运粮河至绕城公路,西起南河、接秦淮新河、沿机场二通道接宁丹公路,南至绕越高速,东至宁杭高速,总用地面积164平方公里。
南部新城建设协调区范围:北起外秦淮河、运粮河至绕城公路,西至南河,南至秦淮新河、宏运大道,东至宁杭高速、绕城公路,总用地面积约66平方公里。
南部新城核心开发区范围:北起雨花南路、卡子门大街、大明路、外秦淮河、运粮河至绕城公路,西至南河,南至绕城公路、机场高速、秦淮新河、双龙大道、绕城公路,总用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
在南部新城建设协调区66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由市规划局行使规划管理权,收回《市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精神理顺市区规划管理体制的通知》(宁政发〔2003〕187号)文中委托江宁区在该区域内核发江宁区工程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具体事项。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30•【字号】宁政办发〔2021〕42号•【施行日期】2021.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住房保障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南京市“十四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9月30日南京市“十四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第一个五年,是南京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深入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举措,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关键时期。
为更好满足全体居民居住需求,更加科学有序引导土地和资金等要素投放,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和住房中长期供需均衡,更高质量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实现民生福祉改善提升,根据《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南京住房工作按照“保障基本、服务发展”主线和“五个新成效”总体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调控要求,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场体系不断健全。
经过全市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保障安居工程取得突破。
围绕住房保障转型“1+4”体系,形成共有产权房、公共租赁住房、公租房货币化补贴三种保障方式为主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
住房保障政策累计惠及74万余户家庭,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实现“十三五”预期目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保障性住房、人才安居住房筹集稳步推进。
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二〇一八年六月目录1总则 (2)1.1任务由来 (2)1.2评价目的 (2)2规划方案概述与分析 (3)2.1规划方案概述 (3)2.2规划分析 (11)3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1)3.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1)3.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2)3.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2)3.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2)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 (13)4.1环境影响识别 (13)4.2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 (16)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7)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17)5.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7)5.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8)5.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 (18)5.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 (18)5.6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19)5.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9)6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19)6.1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合理性分析 (19)6.2产业结构和布局合理性分析 (20)6.3空间布局合理性分析 (20)6.4基础设施设置合理性论证 (20)7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21)7.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21)7.2水环境保护措施 (21)7.3声环境保护措施 (21)7.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22)7.5增强环境风险防范 (22)7.6开展退二进三企业用地土壤整治 (22)7.7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2)7.8区域生态环境修复补偿 (23)8环境管理监测计划及跟踪评价方案 (23)8.1建立环境管理制度、管理体系 (23)8.2成立专职的环境管理机构 (23)8.3导入生态循环经济理念 (24)8.4环境监测计划 (24)8.5跟踪评价 (24)9评价结论 (24)1总则1.1任务由来改革开放后,江北地区通过原有建设带动产业转型。
1991年,南京市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区在江北设立。
1992年后,浦口经济开发区、六合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相继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