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格式:pptx
- 大小:7.08 MB
- 文档页数:24
7.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环境中是促进者、组织者、发起者,学生能动地利用各种条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
本课强调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先行修订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学科素养指的是“学生发展素养在特定学科的表现,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目前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拟定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个要素。
二、教材与学生分析(一)课程标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阐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二)教学内容和地位1.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3单元第7课第2框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相关知识,这为本框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同时,学好本框能为接下来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因此本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本框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常考考点,在《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2.本课编写基本逻辑: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人民政协的职能。
(三)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文化现象有一定了解,也接触到基本的文化概念,有利于文化多样性问题探究的展开。
作为高一学生,感性认知能力较强,理性分析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不够,所以对纯粹的经济理论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分析解決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加以点拨、引导,多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知识素养了解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理解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了解人民政协的职能(二)能力素养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比较鉴别能力,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学习目标核心素养要点晨背1.了解爱国统一战线的构成。
2.理解协商民主的作用和渠道。
3.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重点、难点)1.政治认同: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2.科学精神: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区分人民政协的职能。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
2.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协商民主的渠道主要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
3.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4.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学新知』1.爱国统一战线的构成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我国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协商民主(1)作用: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渠道:协商民主的渠道主要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
3.人民政协(1)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
(2)作用: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