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得性质专题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286.02 KB
- 文档页数:8
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整理有机物的知识点是高考必考的内容,除了选择题,还有一道有机专题的填空题,所以要准确记忆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还要重视实验哦~有机代表物质的物理性质1. 状态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醋酸(16.6℃以下)气态:C4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液态:油状: 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粘稠状: 石油、乙二醇、丙三醇2. 气味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香味:乙醇、低级酯苦杏仁味:硝基苯3. 颜色白色:葡萄糖、多糖淡黄色:TNT、不纯的硝基苯黑色或深棕色:石油4. 密度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烃、碘代烃5. 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6. 升华性:萘、蒽7. 水溶性:不溶:高级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同系物、萘、蒽、石油、卤代烃、TNT、氯仿、CCl4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微溶:乙炔、苯甲酸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与水混溶:乙醇、苯酚(70℃以上) 、乙醛、甲酸、丙三醇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1. 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 烯烃和环烷烃;2.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 炔烃和二烯烃;3.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醇和饱和醚;4.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5.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6. 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 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如n=7,有以下五种: 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7.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 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1. 烷烃与卤素单质: 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性质汇总一、物理性质实验1.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真正涉及有机物物理性质的实验只有两个:(1石油的分馏实验:装配一套蒸馏装置,将100mL 石油注入蒸馏烧瓶中,再加几片碎瓷片以防石油暴沸。
然后加热,分别收集60℃~150℃和150℃~300℃时的馏分。
现象与解释:石油是烃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
在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气化,经过蒸馏分离出来;随着温度的升高,高沸点的烃再气化,经过蒸馏后又分离出来。
收集到的60℃~15 0℃时的馏分是汽油,150℃~300℃时的馏分是煤油。
(2蛋白质的盐析实验:在盛有鸡蛋白溶液的试管里,缓慢地加入饱和(NH42 SO4或Na2SO4溶液,观察现象。
然后把少量带有沉淀的液体加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里,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现象与解释:有沉淀的析出,析出的沉淀可以溶解在水中。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后,蛋白质的溶解度减小,使蛋白质凝聚析出,这种作用叫盐析。
盐析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有机物物理性质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现归纳如下:(1颜色:有机物大多无色,只有少数物质有颜色。
如苯酚氧化后的产物呈粉红色。
(2状态:分子中碳原子数不大于4的烃(烷、烯、炔、烃的衍生物中的一氯甲烷、甲醛呈气态,汽油、煤油、苯、甲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等呈液态,绝大多数高分子化合物常温下呈固态。
(3气味:中学化学中涉及到的很多有机物具有一定的气味,如:苯有特殊气味,硝基苯有苦杏仁味,甲醛、乙醛、乙酸有刺激性气味,乙酸乙酯有芳香气味。
(4密度:气态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时,密度比空气大;液态有机物密度比水小的有烃(烷、烯、炔、芳香烃、低级酯、一氯代烃、乙醇、乙醛等;密度比水大的有硝基苯、溴苯、四氯化碳、氯仿、溴代烃、乙二醇、丙三醇等。
烷、烯、炔等烃类同系物相对密度随着分子内碳原子数的增加的而增大;一氯代烷的相对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
(5水溶性:与水任意比混溶和易溶于水的有乙醇、乙酸、乙醛、乙二醇、丙三醇、苯酚(65℃以上、甲醛、葡萄糖等;难溶于水的有烃(烷、烯、炔、芳香烃、卤代烃、高级脂肪酸、硝基苯、溴苯。
专题六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真题研练·析考情【真题研练】1.[2022·湖北卷]化学物质与生命过程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维生素C可以还原活性氧自由基B.蛋白质只能由蛋白酶催化水解C.淀粉可用CO2为原料人工合成D.核酸可视为核苷酸的聚合产物2.[2022·山东卷]γ-崖柏素具有天然活性,有酚的通性,结构如图。
关于γ-崖柏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B.可与NaHCO3溶液反应C.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D.与足量H2加成后,产物分子中含手性碳原子3.[2022·湖南卷]聚乳酸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其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1B.聚乳酸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C.1 mol乳酸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1 mol H2D.两分子乳酸反应能够生成含六元环的分子4.[2022·海南卷](双选)化合物“E7974”具有抗肿瘤活性,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该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A .能使Br 2的CCl 4溶液褪色B .分子中含有4种官能团 C.分子中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D .1 mol 该化合物最多与2 mol NaOH 反应5.[2022·河北卷](双选)在EY 沸石催化下,萘与丙烯反应主要生成二异丙基萘M 和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 和N 互为同系物B .M 分子中最多有12个碳原子共平面C .N 的一溴代物有5种D .萘的二溴代物有10种【考情分析】考点考向预测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有机代表物的性质判断高考常以陌生有机物为载体,全面考查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等,要求考生分析能力高。
命题角度主要有:有机有机代表物的用途判断有机反应类型 有机物的检验核心突破·提能力考点1 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用途【核心梳理】1.常见有机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聚乙烯(CH2—CH2)性质稳定、无毒聚氯乙烯有毒聚四氟乙烯(CF2—CF2)具有抗酸、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熔点高,阻力小的特性2.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典题精研】考向生活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用途例1[2021·河北卷]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官能团和有机物的性质1、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2、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①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且原理相同;①1mol该有机物分别与足量Na或NaHCO3反应,产生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不相等;①能发生酯化反应;①能发生加聚反应;①1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消耗O2的体积为280 L(标准状况)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B.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 NaOH反应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4、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氯乙烯、聚乙烯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1 mol苹果酸[HOOCCH(OH)CH2COOH]可与3 mol NaHCO3发生反应C. 酸性条件下,C2H5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2H5CO18OH和C2H5OHD.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5、有机物A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机物A易溶于水B.有机物A在铜的催化下与O2反应生成醛C.1 mol A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在酸性条件下,有机物A水解形成一种有机物6、某种可用于治疗心脏病的药物X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X的说法错误的是()A.X可能有香味,是乙酸乙酯的同系物B.X不溶于水,密度可能比水的小C.遇碱溶液或酸溶液均易变质D.与X互为同分异构体7、屠呦呦率领团队先后经历了用水、乙醇、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最终确认只有采用低温、乙醚冷浸等方法才能成功提取青蒿素。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质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反应的一门学科。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是生命体系的基础。
本文将对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整理,重点探讨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有机物的物理性质1. 密度:有机物的密度通常较小,大多数有机物的密度在0.5-1.5g/cm³之间。
这是因为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元素轻,且通常含有较多的非金属元素,使得有机物相对来说比较轻。
2. 熔点和沸点:有机物的熔点和沸点通常较低。
这是由于有机物的分子间力较弱,主要是由范德瓦尔斯力引起的,因此需要较低的温度才能克服这种力。
3. 溶解性:有机物通常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特别是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更好。
这是由于有机溶剂和有机物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
4. 颜色:有机化合物中的某些基团或官能团可以赋予有机物不同的颜色。
例如,含有共轭结构的化合物通常具有颜色,如苯环具有共轭双键结构的芳香族化合物呈现出紫色。
5. 光学活性:部分有机物具有旋光性,即能使入射的偏振光旋转一定角度。
这是由于有机物分子中的立体异构体所引起的。
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1. 燃烧性:有机物在氧气存在下可燃烧。
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同时也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2. 反应活性:有机物通常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各种化学反应。
例如,有机物可以进行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3. 氧化还原性:有机物可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一般来说,含有较多键合氧的有机物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而含有多个亲电原子的有机物则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4. 酸碱性:有机物可以表现出酸性或碱性。
酸性有机物通常含有能够解离产生氢离子的官能团,而碱性有机物则含有能接受氢离子的官能团。
5. 亲核性:有机物中的亲电子对亲核试剂具有吸引作用,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或亲核加成反应。
综上所述,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了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总结(精华版).
一、烃类:
1、烷烃:
由单一的碳链和氢原子组成的构成,是饱和的有机化合物,只有单键,没有明显双键,极易析出极性,易溶于有机溶剂,在常温下可析出单质,不溶于水,碱下析出,常
ch2cl2 中溶解,能形成极性分子间相互作用,由于碳链构型的不同,烷烃的化学性质有
一定差异,如丁烷小容易溶于水,而较大碳链烷烃如环氧戊烷,极不易溶于水。
2、烯烃:
具有环状碳链的有机物,由于对电子需要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常温下大部分烯烃是
含有稳定非极性的碳-碳双键,但易析出极性。
它们大部分是不溶于水,形成极少量的分
子间相互作用,但可与有机溶剂混合溶解或共溶。
二、醛类:
由醛基与醇基所组成的有机物,具有特殊的δ+醛δ-醇化合物结构,多用于有机化
学的合成。
醇以存在着一个极性空间的形式存在于有机溶剂中,它们极易与水反应,形成盐,破坏极性空间,有其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和无色的现象,所以可以极易溶于水中,但不
溶于有机的溶剂。
三、酯类:
具有羟基组成碳官能团的有机物,主要由酯基和其它某种有机物组成,具有极性碳-
羰基极性空间,可与有机溶剂混合溶解或共溶,但极不溶于水,因为在水中形成羰基,使
得酯类极难溶于水中,但与碱质有相当大的溶解度,具有一定的把水离子弱化的作用,因此,它们主要用于各种特殊目的。
高三总复习专项练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1.下列Ⅰ、Ⅱ、Ⅲ和Ⅳ是多面体碳烷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Ⅱ、Ⅲ和Ⅳ属于同系物B.Ⅰ、Ⅱ、Ⅲ、Ⅳ一氯取代物均为一种C.Ⅱ的二氯取代物有4种(不含立体异构)D.开环反应(打开三元环和四元环的反应),1 mol Ⅱ至少需要4 mol H2 2.汉黄芩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其结构如图所示,其对杀伤肿瘤细胞有独特作用。
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物质分子中所有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内B.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6H13O5C.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D.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2种3.据《Chem Commun》报道Marcel Mayorl合成的桥连多环烃(如图所示)拓展了人工合成自然产物的技术。
下列有关该烃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发生氧化反应B.一氯代物只有4种C.分子中含有4个五元环D.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4.化合物(甲)、(乙)、(丙)的分子式均为C8H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丙在空气中燃烧时均产生明亮并带有浓烟的火焰B.甲、乙、丙中只有甲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C.等量的甲和乙分别与足量的溴水反应,消耗Br2的量:甲>乙D.甲、乙、丙的二氯代物数目最少的是丙5.已知:乙炔的结构为H—C≡C—H,4个原子在同一直线上,能与单质溴发生加成反应,1,4-二苯基丁二炔广泛应用于农药的合成,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16H10B.该分子中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最多有6个C.该物质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上6.芳樟醇和橙花叔醇是决定茶叶花甜香的关键物质。
芳樟醇和橙花叔醇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橙花叔醇的分子式为C15H28OB.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互为同分异构体C.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与H2完全加成后的产物互为同系物D.二者均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还原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7.降冰片二烯类化合物是一类太阳能储能材料。
有机物知识点总结有机物知识点总结有机物知识点总结1一、重要的物理性质1.有机物的溶解性(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响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响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局部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那么难溶于有机溶剂。
2.有机物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1)气态:①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② 衍生物类: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 甲醛(HCHO,沸点为-21℃)(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
如,己烷CH3(CH2)4CH3 甲醇CH3OH甲酸HCOOH 乙醛CH3CHO特殊: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
如,石蜡 C12以上的烃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4.有机物的颜色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理解以下有机物的气味:甲烷:无味乙烯: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乙炔:无味苯及其同系:芳香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尽量少吸入。
第10题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题组一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应用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机化合物中每个碳原子最多形成4个共价键B.油脂、淀粉、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用溴水既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也可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D.乙烯和苯均能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乙烯和苯分子中均有碳碳双键2.有机化合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苯的硝化、油脂的皂化均可看作取代反应B.蛋白质水解生成葡萄糖,放出热量,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C.石油裂解的目的是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D.棉花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3.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等石油产品可用于生产塑料B.水煤气是通过煤的干馏得到的气体燃料C.天然气只能用作燃料D.石油裂化得到的汽油是一种纯净物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C.棉、麻、羊毛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D.乙烷的二氯取代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5.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丁烷的一氯代物有5种B.苯与溴水可发生加成反应C.以苯甲醇为原料可生成苯甲酸D.HOCH2CH CHCOOH能发生酯化、加聚、水解等反应7.有机反应类型较多,形式多样。
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①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②CH2 CH2+H2O C2H5OH③(C6H10O5)n(淀粉)+nH2O nC6H12O6(葡萄糖)④+3H2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下列每个选项中,甲、乙两个反应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的是( )选项甲乙A 乙醇转化为乙烯乙烯与HCl作用制备氯乙烷B 甲烷与氯气反应制备四氯化碳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C 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作用转化为葡萄糖酸苯与液溴反应制备溴苯D 乙酸乙酯在稀硫酸存在下与水反应乙醇与冰醋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乙醇和乙酸制乙酸乙酯;苯的硝化反应B.乙烷和氯气制氯乙烷;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制氯乙烷C.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蔗糖与稀硫酸共热D.乙醇和氧气制乙醛;苯和氢气制环己烷10.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了加成反应B.乙烯、苯、乙酸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C8H10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D.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和甘油题组二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同分异构体判断1.化合物(甲)、(乙)、(丙)的分子式均为C8H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同分异构体只有乙和丙两种B.甲中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C.甲、乙、丙均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D.甲、乙、丙的二氯代物种数最少的是丙2.下列有关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戊烷有2种同分异构体B.C8H10中只有3种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C.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含3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所得产物有6种D.CH3CH2CH2CH3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1种一氯代烃3.有关化合物(b)、(d)、(p)的叙述正确的是( )A.d的一氯代物有三种B.b、d、p的化学式均为C8H10,均属于碳水化合物C.b、d、p分子所有碳原子均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一分子d与两分子Br2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最多有4种4.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正确的是( )A.C4H10属于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B.分子组成是C5H10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C.分子组成是C4H8O属于醛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D.结构简式为的一溴代物有5种5.分子式为C5H12O且含有两个甲基的醇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有( )A.3种B.4种C.5种D.6种6.下列有机物命名及其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正确的是( )命名一氯代物A 2-甲基-2-乙基丙烷 4B 1,3-二甲基苯 3C 2,2,3-三甲基戊烷 6D 2,3-二甲基-4-乙基己烷77.已知(x)、(y)、(z)互为同分异构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z的二氯代物只有三种B.x、y、z中只有x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C.x的同分异构体只有y和z两种D.x、y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因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8.关于(b)、(d)、(p)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d、p均属于烃类有机物B.b、d、p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增大C.b、d、p均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D.b、d、p分子中苯环上一溴代物均有3种9.化合物(x)、(y)、(z)的分子式均为C5H6。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烷烃:1.自由基反应:卤代反应(F>Cl>Br>I)2.考点:⑴反应机制:①链引发②链增长③链终止⑵伯仲叔碳活性比较:3o>2o>1o (叔碳>仲碳>伯碳)烯烃:1.亲电加成反应:⑴与卤素的加成(用途:鉴别烯烃。
)⑵与卤化氢的反应(马氏规则:若双键连接供电基团,则卤素原子加在H更少的C上;若双键连接吸电基团,则卤素原子加在H更多的C上)2.氧化反应:⑴烯烃与中性(或碱性)高锰酸钾的冷溶液反应,双键处被氧化,生成顺式邻二醇,KMnO4的紫红色褪去, 生成褐色的MnO2沉淀。
⑵酸性KMnO4、K2Cr2O7溶液或加热, 烯烃的C=C双键断裂,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为无色溶液。
3.还原反应:与H2(Ni)加成4.考点:顺反异构:⑴顺—反式⑵Z—E式炔烃1.催化氢化反应(还原反应):⑴Pt, Pd or Ni :加成为烷烃(中间产物难以分离)⑵Lindlar Pd : 顺式加成⑶液氨Na :反式加成2.氧化反应:三键断裂为酸3.ɑ—H酸性(鉴别反应):乙炔及端炔烃⑴在液氨溶液中与氨基钠反应,生成相应的炔化钠⑵与硝酸银或氯化亚铜的氨溶液反应,可生成白色的炔化银沉淀及红棕色的炔化亚铜沉淀4.亲电加成反应:同烯烃环烷烃考点:1. 环烷烃的顺反异构(同烯烃)2. 环己烷的椅式构象为最稳定的构象;3. C—H键分为a键(竖直方向)和e键(水平方向)一取代时,取代基趋向于处于e键4. 若有多个取代基,在满足顺反构型关系的前提下,则处于e键的取代基越多时越稳定。
5. 有不同取代基时,在满足顺反构型关系的前提下,大基团处于e 键为优势构象。
芳香烃1.亲电取代反应(定位效应见附件)⑴卤化:(FeX3或铁粉等催化剂)⑵硝化:(浓硝酸、浓硫酸加热)⑶磺化:(浓硫酸加热):磺化反应可逆,苯磺酸与热的水蒸汽或稀酸作用时水解,脱去磺酸基生成苯。
磺酸基可作为“保护基团”⑷烷基化⑸酰基化2.苯侧链的氧化反应:(ɑ—H直接氧化):在酸性高锰酸钾中,与苯环直接相连的C上如果有H,则整条侧链氧化为甲酸基。
高中有机物性质总结
首先,我们来讨论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有机物通常是非极性分子,因此它们在
水中的溶解度较低。
但是,一些有机物分子中含有极性官能团,使得它们能够与水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
此外,有机物的沸点和熔点通常较低,这也是由于它们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所致。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有机物通常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性,主要是由于其中的碳原子能够形成多种共价键和官能团。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燃烧、氧化还原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等。
其中,燃烧是有机物最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此外,有机物还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产生化学变化。
而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则是有机化合物中双键和三键的典型反应,它们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加成或消去的化学反应。
除了上述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外,有机物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例如,有
机物的异构体现象十分普遍,同一种分子式的有机物可能存在多种结构异构体,这是由于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和空间构型的不同所致。
此外,有机物还具有手性,即存在左右手对映体的现象,这对于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有机物具有丰富多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些性质不仅在化学
实验和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也为我们理解生命和探索宇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大家能够对高中有机物的性质有更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帮助。
湖北黄冈市2006届高三有机化学总复习(附答案)专题指导有机化学(2)——性质、变化对有机物性质的考查以化学性质为主,有时也涉及物理性质。
分析有机物的性质时主要考虑官能团的性质,有时也要注意碳链对官能团性质的影响,如醇和酚中都有—OH和烃基,但是二者—OH所表现出的性质并不相同。
此外,同类有机物物理性质的递变主要决定于烃基的不同。
1.对卤代烃、酯等物理性质的考查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中经常考到的有:(1)常温下的物质状态,如:进行有机物的燃烧计算时一般要考虑反应前后的物质状态;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关的判断时往往涉及有机物的状态、分子结构等。
(2)水溶性和密度,如:有机物的分离、提线纯和检验时一般要应用有机物的水溶性、密度等因素。
例1.(2003年上海)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⑧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解析: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乙酸钠易溶于水,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开;乙醇和丁醇都易溶于水,但是它们沸点不同,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可以利用溴易溶于有机溶剂而溴化钠不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用萃取的方法分离。
答案:C2.对各类常见有机物化学性质的考查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如如果没有题给信息的情况下,一般只进行思维的“正迁移”,即:可以认为同类有机物间的关系可以视为类似于无机物中的一族元素,它们应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同一类官能团数目的多少对化学性质影响也不大,在没有特别强调时一般也可忽略。
如:苯的同系物一般时候可以视为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但如果题中有信息(一般为强调直接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则结合信息要求综合考虑。
例2:(2004年北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解析:植物油是一种不饱和油脂,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不正确。
淀粉是一种多糖,它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人摄入淀粉后通过水解生成葡萄糖提供能量,B正确。
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能被氧化成葡萄糖酸,但是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不正确。
蛋白质溶液遇CuSO4等重金属盐溶液会发生变性,该过程不可逆,也就是产生的沉淀不能重新溶于水,D不正确。
答案:B3.分析指定的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这是高考中一种常见的命题方式,一般结合了社会热点(如2005年的苏丹红问题)、有机方面的科研成果等。
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迁移应用、综合分析的能力。
解题基本过程为:(1)准确识别有机物结构图中的官能团、碳骨架。
(2)由官能团找对应的典型的有机物,进行性质正迁移例3:(2005年江苏)2002年瑞典科学家发现,某些高温油炸食品中含有一定量的丙烯酰OCH2CH—C—NH2胺。
食品中过量的丙烯酰胺可能引起令人不安的食品问题。
关于丙烯酰胺有下列叙述: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③只有4种同分异构体;④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根据结构图可以确定,丙烯酰胺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类比乙烯的性质,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能发生自身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①②④都正确。
从其分子中各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可知,它的同分异构体多于4种。
答案:D4.应用有机物的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提纯有机物的鉴别、检验主要是依据有机物中所含官能团的化学性质和有机物自身的一些物理性质来进行,有时题中已经直接指出需要鉴别哪种官能团。
有机物的分离提纯比无机物要复杂,因为许多有机物间容易混溶,还有许多有机物不溶于水,有机物分离提纯常用的方法有:分液、蒸馏、盐析等。
例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后,用分液漏斗分液B.乙醇中混有乙酸,加入NaOH溶液后,用分液漏斗分液C.乙烷中混有乙烯,加入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D.苯甲醛中混有苯甲酸,加入生石灰,再加热蒸馏解析:A中加入KI溶液后,发生反应Br2+2KI = 2KBr+I2,但是I2和Br2还是溶于溴苯,不能用分液漏斗分液而除去,A不正确;B中加入NaOH溶液后,发生反应生成CH3COONa,但是因为乙醇和乙醇钠均易溶于水,不能用分液漏斗分液来分离,B不正确。
C中加入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使乙烯转化成乙烷,但是有机反应一般不能完全转化,同时过量的氢气也会存在于反应后的气体中,C不正确。
D中加入生石灰后,苯甲酸变成了离子型的苯甲酸钙,再加热蒸馏时,由于苯甲醛的沸点较低,先挥发出来,收集馏分冷凝就可以得到较纯净的苯甲醛,实现了除杂,D正确。
答案:D(二)有机物的变化1.有机反应基本类型有机反应的几种基本类型是: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聚合反应等,此外还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裂化反应等。
其中酯化反应、酯的水解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等都是取代反应的一些子类型。
(1)根据反应过程判断实际发生反应的类型;例5.(2002春全国)在某些酶的催化下,人体内葡萄糖的代谢有如下过程:(1,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2)…………解析:反应①中脱去了—OH及及相邻碳原子上的H,生成了C C,属于消去反应;反应②是C C中的一个键打开,引入了—OH和—H,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③是醇—OH 氧化生成了C O,属于氧化反应。
答案:(1)消去;加成;氧化(2)……(2)根据物质中的官能团判断它可能发生反应的类型。
例6.(2003年广东)下列各化合物中,能发生酯化、还原、加成、消去四种反应的是()A. B.C.CH3—CH=CH—CHOD.解析:C的分子结构中既没有—OH,也没有—COOH,不能发生酯化反应,C不正确。
B的分子结构中只有—OH,不能发生还原反应和加成反应,B不正确。
D的分子结构中有—CHO,可以发生还原、加成反应,有—OH可以发生酯化反应,但是—OH相邻的碳原子上没有H,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不正确。
答案:A2.有机物间的转化关系常见有机物间的转化与有机反应类型间的关系是:醛酯氧化葡萄糖…CH2COOHHO C COOHCH2COOHCHCOOHC COOH①HO CHCOOHCHCOOHCH2COOH②③CH3—CH—CH2—CHOOHCH3—CH—CH—CH3OH OHHOCH2—C—CH2—CHO在分析有机物间的转化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三个关键物质:卤代烃是联系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桥梁;酯的生成和水解改变了有机物的数量;醛的氧化和还原改变了分子结构中的C 、H 比。
(2)从物质的组成分析物质的变化。
(3)从物质的性质分析物质的变化。
(4)从反应条件、过程分析物质的变化例7.(2005年北京)有机物A (C 6H 8O 4)为食品包装纸的常用防腐剂。
A 可以使溴水褪色。
A 难溶于水,但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得到B (C 4H 4O 4)和甲醇。
通常状况下B 为无色晶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1)A 可以发生的反应有 (选填序号)。
①加成反应 ②酯化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氧化反应(2)B 分子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 。
(3)B 分子中没有支链,其结构简式是 ,B 的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
(4)由B 制取A 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天门冬氨酸(C 4H 7NO 4)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可由B 通过以下反应制取:天门冬氨酸的结构简式是 。
解析:根据A 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成B ,可知A 为酯类,B 为羧酸;由B 的分子式C 4H 4O 4可知B 分子中含两个—COOH ,由B 分子中的C 、H 原子数目关系,可知B 分子中还含有一个C C ,所以A 是不饱和酯,B 是不饱和二元羧酸。
由B 制A 是酯的水解反应;B 与HCl 只可能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产物C 再与NH 3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1)①③④ (2)碳碳双键,羧基(3)HO ——CH =CH ——OH ;CH 2=C(COOH)2(4)HO —CH =CH —OH +2CH 3OH CH 3O ——CH =CH —OCH 3+2H 2O(5)HO ——CH 2——OH −−HCl −3NH 浓硫酸专题训练1.(2003年春全国)从石油分馏得到的固体石蜡,用氯气漂白后,燃烧时会产生含氯元素的气体,这是由于石蜡在漂白时与氯气发生过A.加成反应B.取代反应C.聚合反应D.催化裂化反应2.(2004年上海)室内装潢和家具挥发出来的甲醛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
甲醛易溶于水,常温下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当温度超过20℃时,挥发速度加快。
根据甲醛的这些性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入住前房屋内保持一定湿度并通风B.装修尽可能选择在温度较高的季节C.请环境监测部门检测室内甲醛低于国家标准后入住D.紧闭门窗一段时间后入住3.有机物:①CH 2OH (CHOH )4CHO ②CH 3CH 2CH 2OH ③CH 2=CHCH 2OH④ CH 2=CH —COOCH 3 ⑤ CH 2=CH —COOH 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A.③⑤B.①③C.②④D.①③⑤4.(2005年广东)化学工作者一直关注食品安全,发现有人将工业染料“苏丹红1号”4号”的结构式如下:A.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 .属于芳香烃衍生物C .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属于甲苯同系物5.(2005年江苏)某有机化合物X ,经过下列变化后可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乙酸乙酯。
则有机物X 是A.C 2H 5OHB.C 2H 4C .CH 3CHO D.CH 3COOH6.(2005年北京)可用于鉴别以下三种化合物的一组试剂是COOH CH 3C OOOH OCH 32CH CH 2CH CH COOH乙酰水杨酸 丁香酚 肉桂酸① 银氨溶液 ②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③ 氯化铁溶液 ④ 氢氧化钠溶液A .②与③ B.③与④ C.①与④ D.①与②7.昆虫能分泌信息素。
下列是一种信息素的结构简式:CH 3(CH 2)5CH =CH(CH 2)9CHO指出该物质中的任意一种官能团,为该官能团提供一种简单的鉴别方法并简述实验现象,写8.(1)A的结构简式是,名称是。
(2)①的反应类型是。
③的反应类型是。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9.(2005年广东)300多年前,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发现了铁盐与没食子酸的显色反应,并由此发明了蓝黑墨水。